叶螨虽然是一类农业害虫,但是它们却有爱干净的好习惯。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生活在竹叶上的叶螨每天都集体劳动,用带黏性的丝把居所打扫得干干净净。
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斋藤裕和研究生金泽美季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通过观察一种生活在竹叶上的叶螨,发现了其用丝打扫卫生的现象。这种竹叶螨在日本广泛分布。它们在竹叶背面吐丝结网,然后数十只至数百只聚集在一起过群居生活,协作应对天敌以保护后代,是比较著名的一种社会性动物。
在观察中,研究者发现这种竹叶螨的“生活垃圾”多数集中在它们编织的网中,而作为它们生活场所的叶面却保持干净。
研究人员将直径仅20微米的二氧化硅颗粒作为“垃圾”撒到竹叶叶面上,然后把竹叶螨放出来,观察它们的行为。这种二氧化硅微粒事先被染成红色,以便于观察。
研究人员发现,竹叶螨通过孜孜不倦地吐丝来打扫居室卫生。它们吐出的丝能在约一小时内保持黏性,几乎所有二氧化硅颗粒都被粘在丝上,然后被竹叶螨织入网里。这样,大约一天后,叶面重新变干净了。
研究人员观察到竹叶螨每天都会这样打扫卫生,而且是集体劳动。在产卵时期,它们会用丝把卵固定在叶片上,这样打扫卫生时就不会把卵一起清理掉了。
斋藤裕说,竹叶螨的这种清扫方式类似于人们用透明胶粘掉一些细小的垃圾。像蜘蛛一样吐丝并利用丝的动物有许多,但用丝来打扫卫生的节肢动物行为十分罕见。
德国莱比锡大学兽医母老虎更换人造关节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2月1日,近日,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兽医给一只母老虎实施了臀部手术,为它换了一个人造骨头关节。据了解,这是世界上首例为老虎更换人造关节的手术。
据英国《卫报》报道,德国东部哈勒动物园有只名叫“姑娘”的8岁马来虎。去年春天以来,“姑娘”的右臀一直遭受关节炎折磨,于是莱比锡大学兽医决定为其动手术。
手术过程并不轻松,在3个小时的手术中,“姑娘”的心跳一度几乎停止,所幸麻醉师米阿勒夫成功将其救活。“姑娘”目前在进行隔离修养,它在今后6周内将受到严密监控。如果术后恢复良好,这只马来虎很可能带着人造关节度过余生。
这是全球首例为老虎换人造关节的手术,类似手术此前只在狗身上进行过。虽然“姑娘”的手术费用昂贵,但因为马来虎属于濒危野生动物,兽医们决定免除动物园的所有医疗费。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一般鸟儿会在天敌出没时悄然无声或躲藏在从林中,而雄性细尾鹩莺会在天敌鸣叫之后“放声高歌”。这种求偶方式与人类求偶方式类似。
细尾鹩莺是澳大利亚特有的一种鸟类,天敌是灰钟雀。研究人员发现,每当灰钟雀鸣叫,雄性细尾鹩莺会紧随其后“放声高歌”。他们认为,雄性细尾鹩莺在灰钟雀鸣叫之后啼叫是一种吸引雌鸟的方式,因为雌性细尾鹩莺察觉灰钟雀的鸣叫后,警觉性提高,注意观察周遭环境和声音,雄性细尾鹩莺这时鸣叫,更容易引起雌鸟注意。
由此,研究人员认为雄性细尾鹩莺的鸣叫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单独鸣叫,仿佛“独唱”;第二种是紧随灰钟雀鸣叫,好似“二重唱”。
研究报告由最新一期《行为生态学》发表。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雄性细尾鹩莺利用第二种鸣叫方式吸引雌鸟,并称其是“恐怖电影效应”——男性带伴侣观看恐怖电影,令对方心生恐惧,从而对自己产生依赖。
狐狸在各国人们心中的形象往往以负面居多,难与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相提并论。不过一项考古新发现显示,古人类可能曾将狐狸作为动物朋友合葬,其时间在已知最早的人与狗合葬之前。
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美国新一期网络学术刊物《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上报告说,他们在约旦北部发现了一批古人类墓葬,其中一个墓穴中同时存在人与狐狸的骸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有证据显示,这些骸骨曾从附近的另一个墓穴中迁移到其目前所在的墓中,而除了狐狸的骸骨外,没有其他陪葬品随墓主人的骸骨迁移过。
考古人员莉萨·马厄说,这体现了墓主人与这只狐狸之间的特殊关系。这只狐狸可能是作为宠物殉葬,由于它和主人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后来出于某种原因移墓时将它的骸骨一同迁移,古人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那只狐狸在来世一直陪伴主人。
此前考古人员曾发现过类似的人、狗合葬墓,但本次发现的人与狐狸合葬时间的测年结果在约1.65万年前,比已知最早的人、狗合葬要早大约4000年。
研究人员说,虽然狐狸也许在成为人类朋友方面曾占据先机,但狡黠和胆怯的本性使它最终未被成功驯化,在随后的时间里,人类逐渐驯化了某些狼,它们的后代又在历史长河中最终演化成人类忠实的动物朋友——狗。(黄堃)
猪笼草捕虫囊中部阴影就是栖息的蝙蝠
>
1月26日消息,科学家近日在印尼婆罗洲发现,蝙蝠栖息在食肉植物的捕虫囊中。这种异于寻常的生存方式,给双方都带来好处——食肉植物得益于蝙蝠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则安全的藏匿于植物的捕虫囊中。
新刊登在期刊《生物书简》的研究报告称,科学家发现这些独特的植物亚种和哺乳动物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
猪笼草——食肉植物的一种,长于营养元素稀缺的土壤环境中,需要依赖捕食昆虫来获取成长所需的足够的氮元素。
而在婆罗洲的泥沼地和石南林中发现的莱佛士猪笼草,以超长捕虫囊著称。而在早前的研究发现,它所捕食的昆虫数量,只有其他婆罗洲食肉植物的1/7。
乌尔曼-格拉夫(Ulmar Grafe)博士及其研究小组研究这种植物如何补充氮元素的摄入的时候,却惊讶的在其捕虫囊中发现了长毛蝙蝠。格拉夫博士说,“我们完全没有料到会发现蝙 蝠居住在捕虫囊中。”而被发现的小型哈氏长毛蝙蝠生活在捕虫囊中部,避开了其底部的消化液。
去年,科学家发现树鼩把另一种食肉植物——马来王猪笼草的捕虫囊当做“天然厕所”。但是,这还是首次在食肉植物的捕虫囊中发现哺乳类动物活体。
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和S形的奇特外形被人们所熟悉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2月1日消息,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和S形的奇特外形被人们所熟悉,但究竟它们为何外形会如此奇怪,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困扰着海洋科学家。不过目前科学家认为它们发现了海马"S"型身材的秘密,这种体形可以帮助海马更好的捕食。
据国外媒体报道,外形奇特迷人的海马是如此的与众不同,甚至和它们近亲海龙(pipefish)的直线型身体都有着不小差别,科学们一直想搞清海马进化出这种体形的原因。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中的论文显示,海龙通常会径直向它们的小猎物游去进行捕猎,而海马进化出的灵活体形使得它们就像弹簧一般,积蓄力量攻击更远的猎物。
这种体形可以帮助海马更好的捕食
这是一个重要的狩猎技术,可以弥补海马游泳速度方面的弱点。领导这项研究的安特卫普大学(University of Antwerp)的山姆-范-瓦森伯(Sam Van Wassenbergh)博士和研究小组通过减慢数十倍速度下的高速摄像来观察海马的行动,然后研究人员利用数字建模,建立了海马生物力学的模型。
结果显示,海马的体形能让它们更快的接近猎物。山姆博士说:“海马的头部和S型身体能让它们更迅速的靠近并灵活的攻击猎物,在这种进化中,每一毫米都显得很重要,因为那意味着更多的食物。”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职员胖瘦可能决定其职业升迁速度,也影响着他们的钱包薄厚。
美国《华盛顿邮报》29日援引这项研究结果报道,一般而言,瘦削的女性和强壮的男性在职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研究人员蒂莫西·贾奇和丹尼尔·凯布尔说,瘦削的女性比其他女性每年平均多挣1.6万美元;但过于瘦弱的男性每年平均少挣8000美元。
企业高层在评估职员时,身材并非一项硬性指标。美国圣托马斯大学管理学教授特蕾西·罗特豪森—万格说:“研究显示,如果你有两个在其他各方面平分秋色的候选人,生理上看更吸引人的那一名将胜出。”
捷克有一对变性情侣,其中1人25年前所生的儿子最近也变性成了女人,使得他们一家三口都成了“变性人”。
据报道,现年45岁,原本是女性的多米尼克(Dominik Sejda),10多年前离开丈夫与儿子,搬到布拉格。其后,她变性成为男人。
2年前,已经是男性的多米尼克与1名30岁的男性健身教练开始约会,两人相爱。恰好那名健身教练想变性成为女人,结果两人均成了变性人,确立恋爱关系,开始同居生活。
现在,这对情侣都是布拉格医院的救护人员。
在多米尼克与家人再次联络时,发现自己已经25岁的儿子,也想要变成女人。他的儿子原本将“雷丁”,但现在已经变性成为一名叫“维多利亚”的女性。多米尼克说,儿子变成女性之后,不少男人前来搭讪,可见儿子变性后,外表也不错。
捷克一名性科学家指出,这恐怕是全球范围内首例父母和子女均是变性人的家庭了,确实很罕见。
魏文帝说过,“五世长者知服食”,意思是只有富贵的世家才懂得吃穿。
在中国的人文传统里,家宴被赋予了身份、礼制、情感等等多重内涵,尤其是在钟鸣鼎食之家,家宴更富有仪式感。
人生的盛宴
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长篇的家宴风流画卷。在曹雪芹的笔下,这些甜腻气息充盈的生活方式,散发着永恒的审美气息:四时节令要有户外活动以应节气,有了好花好菜也要做花会蟹会,众人过生日还要凑份子大小上下热闹一阵,则尽是赏心乐事;赏心乐事不能不饮酒,要听曲唱戏、玩酒令掷骰子,击鼓传花讲笑话;有趣的像王熙凤要斑衣戏彩;有才华的像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要赛诗以作神仙之会,末了还要评出优次,誊录成稿,流传到大观园外面去。
数十场家宴是全书的一条主线,文采风流,情爱悲喜,都在家宴的餐桌上上演。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奈何天,今朝有酒,今朝醉了罢。在这个最好亦是最坏的时代,当人们的生活日益简单化和快餐化,大观园里的铺排场面再也无法寻味,但在梦萦深处,当下的新贵们,无疑也都渴望着铺陈一场人生的豪华家宴。
味道的极致
古人的家宴,是极讲究的,台湾作家高阳在谈吃专著《古今食事》中,讲到清代扬州的盐商吃鲥鱼,“出水入锅”“从江边挑行灶,蒸到宴前上桌”,这样分秒必争,是为追求极端的新鲜。
光绪年间,一位叫谭瑑青的祖籍广东世家子弟,每晚只做3桌谭家菜,当时的达官贵人们往往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这样的高端私人晚宴绵延至今,席间并非觥筹交错,但美食美酒美景美器自成风景,燕尾香肩珠光宝气笑语盈盈,矜贵与优雅气息弥漫着,生活在此刻化为纯私飨。
恩·施拉格这位精品酒店之父一直坚持:“如果人人都拥有,那就不能再称之为奢华。”这个全球都在定制美味的时代,新贵阶层不再会仅仅满足于使用2000元一斤的土豆以及20万港币的白地菇,而是对高端家宴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用餐环境的独到、食材挑选的考究、厨师水平的纯正、定制服务的高端,四方面都成为了高端私人晚宴的必要考量条件。
礼制的传承
在《红楼梦》大大小小的家宴中,规矩是第一位的。贾母永远排在第一尊贵地位,而作为老太太宠爱的贾宝玉、林黛玉,则充分随喜了这样的尊贵地位:在所有的家宴上,这二位永远陪侍在贾母左右,从没有动摇过。
在整个贾府,是非常讲究忠孝悌的;而对于奴才下人的仁慈恩惠,也是非常重视的。一句话,不能坏了名声,不能坏了排场,不能“看着不像”咱们家的规矩。《红楼梦》中的家宴跟清河县富户西门庆的家宴,规格不同,高下有别。而这高下,一在乎规矩,一在乎风雅。规矩有礼教制度的规矩,也有人情家风的传统。
时代变迁,斗转星移,家宴文化所传承的尊卑有序、礼义孝廉从来都不曾改变,是对中国人处世哲学最集中的注解。
家宴之礼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记·曲礼》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搏饭,毋放饭,毋流歌,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齿。”这段话的大意是讲: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啧啧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不要传递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地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瞻渍的肉酱。
座次“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都不能动手,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再饮。(胡莲)
小猫被关在屋内,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外面的世界
一只小花猫连续几天眼巴巴地望着窗外,隔着玻璃冲人叫唤。原来,这家人返乡时走得匆忙,没留意到一只小猫还在屋里,他们把门窗关得死死的,小猫出不来了。为了营救小猫,邻居周女士找来公安、物业,征得房主张先生同意后,自己垫付50元钱,请锁匠把门打开,救出了小猫。
小猫在窗前沉思?
近日,住在武夷花园的周女士发现隔壁邻居家出现一只“沉思猫”,小花猫天天蹲在一楼邻居的阳光房窗前,望着窗外的路人,一副凝神思考的样子。周女士觉得挺有趣,“真能耐住性子啊。”可从第二天开始,她就发现有些不对劲,小猫在窗前直叫唤,不时焦急地踱来踱去,不时用爪子挠玻璃。
周女士住在隔壁,整晚听到猫叫,一连吵了两天,到后来声音越来越惨,甚至还有点病恹恹的样子。“怎么小猫在屋里就不出来呢?有点奇怪啊!”她想起,平时这只小猫常在附近溜达,隔壁的房主张先生一家人经常给小猫一些食物。不过,张先生一家三口前两天已经离开南京,返回安徽老家了。
“蹭吃”馋猫忘在屋里
周女士敲敲张先生的家门,发现屋里果然没人。接下来两天,小猫还是在窗前叫个不停,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凄惨的叫声让邻居们都无法安眠。昨天上午,周女士再也忍不住,她担心小猫饿死,打电话给张先生,问他何时回南京。张先生听说猫给关在家里,也大吃一惊,但他年后两周内不打算回来。
张先生和周女士都很着急,张先生更是不停自责,“平时小猫在小区里游荡,和孩子混熟了,常会到我家里来讨吃的。我们临走那天快要下雪了,走得特别匆忙,没看到猫在家里,所有门窗都锁死了。小猫最多能撑个六七天,再不喂食,就得饿死在家里了!”想到过完年回家,一只小猫饿死在屋里,张先生觉得很不忍心,他拜托周女士想想办法,把小猫给救出来。
锁匠开门救小猫
随后,周女士拨打电话报警,喊来了民警和锁匠。民警和锁匠都不敢擅自开门,他们表示,无论用什么方式打开门,都必须得到房主同意,否则便是违法。最后,周女士又请来物业公司的人员作见证,在电话征得张先生同意后,锁匠才用工具开门。张先生叮嘱,若实在不能打开,砸锁也行,务必要救出猫来。实际情况没有张先生想的那么复杂,锁匠花了20分钟就把门打开了。小花猫终于避免了被饿死的厄运,小家伙发现有人开门,“哧溜”一下就钻了出来,冲着门口的几个救命恩人叫了两声后就跑得没了踪影。周女士付给锁匠50元钱,在物业人员确认房门关好后,才放心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