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人社部副部长、国家外专局局长 张建国
国家外国专家局网站消息,国家外国专家局2月10日举行局主要领导任免仪式。中组部副部长李建华宣读了中央和国务院的任免通知,张建国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党组书记,免去季允石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党组书记职务。
张建国此前任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协助局长负责日常工作及分管局办公室、局机关党委、局机关服务中心;负责牵头落实“友谊奖”、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等工作。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发现,年长、吸烟是患上大肠瘜肉的主要因素,另有研究显示吸烟会增加2成患上大肠癌的风险,其次则是男性、超重、糖尿病和肠癌家族史等风险因素。
中大以上述6项因素研发“中文大学大肠瘜肉预测指数(CU-CPI)”,为50岁以上无大肠癌病征人士评估风险,防止瘜肉恶化成肿瘤。
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于2008年至2010年研究了约2,600名无大肠癌病征人士,发现年长、男性、大肠癌家族史、吸烟、超重及患有糖尿病是患上瘜肉的高风险因素。虽然瘜肉演变成恶性肿瘤可能需10至20年,但病征不明显,一般人不会察觉。
本次研发的指数以14分最高,年长和吸烟是最主要因素,65至70岁和有吸烟习惯分别会加4分,其次男性和BMI超过23亦会加2分。0至2分为一般风险,3至8分为中度风险,9至14分为高度风险。一般风险发现大肠瘜肉的比例为30.3%,高度风险为77.6%,为一般风险人士的1.5倍。而一般风险人士发现有后期肿瘤的比例即为2.8%,而高度风险人士即为15.9%,高出一般风险人士4.7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日本研究人员2月10日在美国《神经元》(Neuron)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果蝇的求爱机制。如果能证实脊椎动物也有类似的机制,就有可能以此提高家畜等的繁殖效率。
雄性果蝇和雌性果蝇的脑神经细胞种类不同。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山元大辅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只有雄性果蝇拥有名为P1的神经细胞,这种细胞负责控制果蝇的求爱行动。雄性果蝇接触到雌性果蝇时,会感知到雌性果蝇身上的信息素,使P1细胞兴奋起来,从而发出求爱行动的指令。
研究人员向雄性果蝇的P1细胞中加入荧光物质,这种物质在神经细胞兴奋时就会发光。随后研究人员用针插入雄性果蝇的后背,将其固定住,然后让雌性果蝇靠近它们。结果发现只要雄性果蝇的足接触到雌性的身体,P1细胞就开始发光,雄性果蝇马上开始了包括扇动单侧翅膀在内的求爱行动。
研究小组认为,这说明雄性果蝇的足部拥有化学传感器,能够感知到雌性果蝇身上的信息素。他们表示,鱼类等脊椎动物也很可能通过特定的脑神经细胞发出采取求爱行动的指令,如果这一推测能够得到证实,养殖业就有望实现人工对动物的繁殖活动加以控制。(来源:新华网 蓝建中)
更多阅读
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日前发布通告,正式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方舟子:政府信号积极 打假不容乐观
近年来,官方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这样明确、严厉处罚的情况并不多见。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学术不端屡屡逃脱处罚的现象是否将得到遏制?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内学术打假的标志性人物方舟子。
“我希望这是来自官方的积极信号,但还不容乐观。”方舟子对记者表示,这是第一个国家级的奖项因为涉及学术造假而被取消。他回忆说,西安交大六名教授举报李连生造假的举报信最早就是在其主持的新语丝网站上公布的,最后能有这样一个结果“很不错”。
为何此次学术不端事件能够得到较为圆满的处理?他分析说,六名参与举报的老教授功不可没。不少造假举报者往往举报一两次,发现没效果就放弃了,像六名老教授这样执著举报的并不多见;其次,举报人采取了实名举报方式,而中国大部分都是匿名的,举报人怕得罪人。“老教授们已经退休,本身在学校也有一定影响力,这些都促成学校最终作出对李连生解聘的决定。”另外,媒体的曝光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方舟子眼中,李连生还不算是重量级人物。“在我掌握的可能造假的人中,有大学校长、副校长、两院院士,还有知名大学的著名教授,地位越高,越难处理。”
他对记者反复强调,李连生事件可能只是一个特例,不能因此对目前中国反对学术不端的形势给予过分乐观的估计。“实际上,中国学术不端的情况还要严重得多,很多也曝光了,但是基本上没有受到处理。”方舟子直言,虽然有关部门声称对学术不端“零容忍”,但实际上很多“还是忍了”。
学术不端曝光后却没有得到应有惩罚,其负面作用甚至超过学术不端本身。方舟子说,“如果对学术不端不能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这样就无法起到警戒作用,反而让造假者更加肆无忌惮。”
方舟子认为官本位的科研体制是学术造假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有些部门在处理学术造假的时候很不尽力,甚至包庇腐败,造成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表面上有渠道,但很难起作用。”
“解决学术造假不是那么容易,它涉及方方面面,不是单纯学术界内部的事情。”方舟子提醒。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美国研究人员2月10日公布研究报告称,他们对人类祖先——南方古猿阿法种的一个足骨化石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具有与现代人类似的足弓。这一发现表明,南方古猿阿法种可能已经放弃了树栖生活,而主要以直立行走的方式在地面行动。
南方古猿阿法种生活在距今390万年至290万年前,其最著名的代表是1974年出土自埃塞俄比亚的“露西”,她被看做是人类起源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发现。
“露西”生活在距今约有320万年前,生前是一位20多岁的女性。部分骨骼化石显示,她可以直立行走。不过由于未能发现其足骨,科学家对“露西”是像现代人那样直立行走还是一种树、地双栖活动未有定论。事实上,科学界长期以来也在辩论南方古猿阿法种究竟在什么程度上属于双足动物,相关研究也因为缺乏南方古猿阿法种足中段关键骨骼化石而进展不大。
美国密苏里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10日公布的报告中描述了一个同样出土自埃塞俄比亚的足骨化石。他们称,该足骨是一个保存得“近乎完美”的第四跖骨(连接脚趾与足底的长骨之一),有数个与现代人足骨类似而异于其他猿类足骨的特征。例如,其两端是相互扭曲的,其足底与脚趾以一个锐角的角度倾斜。
研究人员认为,该化石显示,南方古猿阿法种类似现代人的足弓应该具备足够的强硬度助其蹬离地面,同时也具备足够的柔韧性以吸收震动,他们的脚可能已从便于握抓的结构转化成为一种与人类似的、便于行走和奔跑的结构。
相关研究成果将发表在11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如今我们知道,‘露西’及其亲戚具有足弓,这将改变我们了解的有关他们生活在哪、以什么为食以及如何躲避猎食者等知识”,文章第一作者、密苏里大学教授卡萝尔·沃德表示,“进化出足弓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基础性转变,因为这意味着放弃利用大脚趾抓握树枝的能力,同时也表明,我们的祖先最终放弃了树上的生活,而最终选择了生活在陆地上。”(来源:新华网 任海军)
更多阅读
 

 电子显微镜下的纳米微片
由英国、美国和韩国研究人员组成的一国际研究小组宣称,他们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可快速、高效地将石墨等特殊材料制成只有一个原子厚的纳米微片,该方法成本低廉,并可进行规模化工业生产,有可能导致一场新电子和储能技术革命。相关成果刊发在最近一期《科学》杂志上。
石墨烯是近些年来材料研究的热点,因其与众不同的电学性质而备受关注,物理学家们希望有一天它在电子元器件中的应用上能够和传统的硅材料一较长短。但事实上,还有上百种类似的特殊层状材料,如一氮化硼、二硫化钼、二硫化钨等,同样能够用于新技术的创新。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尽力将这些材料制成纳米微片,以便利用它们不寻常的电子和热电性质。然而,几乎所有方法都非常费时费力,制造出的材料也十分脆弱,大多不能实际应用。
由英、美、韩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经过潜心研究,找到了一种制备纳米微片的新方法,他们利用超声波脉冲,可在几个小时之内,将多种一毫克的特殊层状材料制成数十亿个只有一个原子厚的石墨烯样纳米微片。研究人员称,该方法成本低廉,但十分高效,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纳米微片,可喷涂到硅等其他材料表面,制成一种混合薄膜,这种薄膜将材料特性与传统技术有效结合,可应用于新型计算机元件、传感器或电池等的制造。
该研究项目领导人之一、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的乔纳森·科尔曼教授指出,这些新型材料所具有的化学和电学特性使其在新的电子设备、超强复合材料以及能源产生和储存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而该项研究则可称得上是高效温差电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进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为进一步规范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做好2010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财务决算报告编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组织年度决算编报工作
 
1.项目组织部门(单位)、课题承担单位要高度重视财务决算编报工作。课题年度财务决算是课题预算执行情况的全面反映,也是课题年度拨款和实施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项目组织部门(单位)应在决算报告编报过程中加强组织协调,精心指导部署,做好项目下设各课题决算编报的部署工作,认真审核、汇总各课题经费落实及支出情况。课题承担单位应积极组织本单位财务资产部门和课题组做好课题年度财务决算编制工作。
 
2.确保决算编报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课题财务决算报告应由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会同课题负责人共同编制,并做到账表一致、账实相符。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课题的,应由课题第一承担单位汇总所有承担单位收支情况后填报。
 
3.加强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项目组织单位应及时掌握课题进展,了解课题预算执行情况,各课题承担单位应认真编写决算编制说明,全面分析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
 
二、决算编报范围及程序
 
(一)编报范围
 
科技部、财政部“十一五”已批准立项,并下达预算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课题预算下达之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不满三个月的课题,当年不编报年度决算,其经费使用情况在下一年度的年度决算报告中编制反映。对于已经结题验收的项目(课题),也不在2010年度决算编报的范围之内。
 
(二)决算编报程序
 
1.课题承担单位编报用户登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点击“用户登录”,进入左侧列表中的支撑计划决算填报系统,编制决算报表及说明,审核后通过单位管理员账号提交至项目组织(部门)单位。
 
2.项目组织部门(单位)登录决算填报系统审核课题决算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汇总编报收入明细表、支出明细表,填写项目基本信息表,完成后正式提交科技部。
 
(三)决算报告必须通过网页版的决算系统打印生成,保证与网上正式提交的数据完全一致。项目登录最终提交至科技部,填报用户方可打印正式报告。项目组织部门(单位)负责汇总收集项目所属课题年度财务决算报告,收齐后必须正式行文统一报送(项目财务决算报告和所属各课题财务决算报告一份)。
 
(四)填报用户登录出现问题,请参照支撑计划申报用户注册流程,系统具体操作方法请参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决算WEB系统帮助。涉密课题使用单机版软件报送。
 
三、报送时间及地点
 
1.报送时间:2011年4月20日前
 
2.邮寄地址:北京市和平里青年沟路5号天地大厦227室 支撑计划决算小组 邮编:100013
 
 
2月8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与从未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环境的婴儿相比,那些曾接触过母体艾滋病病毒环境但自身未感染的婴儿的抵抗力较差。这项研究成果9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母体艾滋病病毒感染与母亲及婴儿体内特异性抗体水平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于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在南非西开普省开展,研究对象包括109名已感染及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及其子女。在新生儿16周时,研究人员提取他们的血清样品,测试其特异性抗体水平。
研究人员发现,与未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的婴儿相比,曾接触但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婴儿体内针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肺炎球菌和破伤风杆菌的特异性抗体的水平较低。
研究人员表示,接触过艾滋病病毒但并未感染的婴儿代表了一个脆弱群体,他们下呼吸道感染和脑膜炎的发病率会增加,第一年的死亡率是普通婴儿的数倍。这项研究成果可以解释为何这部分婴儿拥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来源:新华社 任海军) 更多阅读 JAMA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中空金字塔可抵御飓风

      这座名为“新奥尔良生态建筑栖息地”的建筑又名“诺亚大厦”,设计高度达366米,远看像一座中空的现代金字塔,可以抵御飓风。

     整个“诺亚大厦”采用开放式三角型建筑设计,该结构可让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雨自由穿越,以便抵消对建筑物的破坏力。为了进一步卸去风压,该建筑物的外角采用特殊的圆角和斜角设计。

     真空巢室托起海上浮城

     新奥尔良地下土壤多为软土、淤泥和黏土,这给在陆地上建造大规模建筑带来巨大困难,于是设计师索性让“诺亚大厦”漂浮在海平面上。

      整座浮城将置放在一个直径为366米、深度达76米的船坞内,底层依靠以高强度混凝土制成的真空巢室为依托。

      浮城由三座主要大楼组成,每座大楼每30层便设有一个空中花园作为小区空间。整个交通设计是以步行为主,只有部分楼层会设有电动通道或载人电车,来往各层则靠升降机。这座建筑足够容纳40000居民,各种公共设施应有尽有。

      绿色环保零碳排放

       为了做到零碳排放,浮城的外立面覆盖的是太阳能电池板。浮城内装有被动式太阳房玻璃窗、空中花园空调管道、污水处理、淡水循环利用及贮存装置。

      但是,专家指出,如此庞大的生态建筑是否稳定安全,能否应对各种天气环境和自然灾害以及工程造价多少、工期多长,目前仍是未知数。(朗天)

周五, 11 2月 2011 12:10

黑色素瘤是否无药可治

  

马擦擦画

  黑色素瘤在欧美白种人是一种常见肿瘤,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它的发病率排名第五。在中国及亚洲国家发病率较低,约1/10万,郭军说。

 

  黑色素瘤起源于黑色素细胞,正常情况下黑色素细胞在人体的皮肤下面是均匀分布的,如果过度分裂增殖聚集成团,就会成为黑色素痣,就是人们常说的 “痦子”,当这种分裂增殖失去控制时,会演变为黑色素瘤。而黑色素瘤通过早期治疗是完全有可能达到“治愈”的,这是因为黑色素瘤早期在皮肤内水平生长,只 要经过扩大切除和辅助治疗,基本不会发生转移。但有些人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会放弃治疗,这是很不应该的。因为黑色素瘤会慢慢进入垂直生长期,侵入真皮 内,而真皮内有毛细血管和淋巴管,黑色素瘤细胞就有可能侵入血管和淋巴管造成转移。影片中的孙红雷正是因为放弃了正确的治疗,才导致了黑色素瘤迅速转移到 全身。
 

  针对黑色素瘤如果发生了转移就“无药可治”的说法,郭军说,黑色素瘤与其他肿瘤相比确实恶性程度最高,进展最快,缺乏最有效的治疗。这是因为原 来针对黑色素瘤的化疗放疗基本不起作用,总体有效率只有8%左右。但近年来,黑色素瘤的治疗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新的分子靶向治疗已经从 根本上彻底改变了晚期黑色素瘤治疗的现状。目前,可以通过对黑色素瘤的基因检测,了解到某人的黑色素瘤是什么基因发生了问题,再选择针对这一基因变异的分 子靶向药物,这种分子靶向药物就是一种能够口服的胶囊。
 

  “如果有痣一定早点把它点了”的说法也不对。郭军说,所谓“点痣”,就是用激光或冷冻等方法,这些方法对真正的黑色素瘤是非常危险的操作。因为 黑色素瘤早期还在表皮层,未进入真皮层,如果这样操作很可能将黑色素瘤早期变成中期,也就是将黑色素瘤带入真皮层,就有可能发生后续的转移,也就是人们常 说的扩散。因而,国际上对于黑色素瘤早期推荐的应当是完整切除,经病理确诊后再进行扩大切除和辅助治疗。
 

  生活中,人们通过自我检查,也可以发现那些有可能已经发生转变的色素痣,提高对黑色素瘤的防范意识。郭军教授提醒,如果发现色素痣出现如下一些变化,如:
 

  ①色素痣在短期内迅速增大;

  ②色素痣颜色发生明显改变;

  ③色素痣的边缘变得不规则或出现卫星状小黑痣,或数个痣融合,表面凸凹不平;

  ④色素痣因无意的触碰发生溃破,且总不愈和;

  ⑤色素痣附近的淋巴结发生肿大。

  以上这些是早期黑色素瘤的高危信号,不能大意,更不能搔抓、刮切等,因为任何刺激均可促进肿瘤的播散,一定要及时到有经验的专科医师处就诊。让医生帮助判断良恶性,有可能会大大提高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率,就有可能挽救大量生命。
 

  郭军:中国临床肿瘤协会执委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肾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黑色素瘤研究联盟亚太地区主席,国际黑色素瘤基金会(MIF)海外咨询顾问。

第 423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