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环球网记者王欣报道,据外电消息,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奇拉•塞夫拉(Qila Saifullah)地区的一座铜矿于2月13日发生事故。有两名中国籍工程师在事故中遇难。

  据巴基斯坦国际新闻网2月14日消息,发生事故的铜矿位于奇拉•塞夫拉市区外约110公里处。遇难的两名中国工程师分别是孔祥申与周建生(均为音译),他们在事发时正在矿内工作。该矿井于当地时间2月13日上午11点发生坍塌,两名工程师被掩埋。救援者在当天下午挖出了遇难者遗体。

  报道称,当地官员瓦卡斯•阿兰姆(Waqas Alam)表示,两名遇难的工程师隶属于一个中国与巴基斯坦合资的公司。有关部门已开始对现场展开调查。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对近期网间“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消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2月13日告诉记者,仅为二十五万分之一的概率是极低的。但他预计,未来50年内,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是百分之一。
类似科幻电影中的“天地大冲撞”危险已不是杞人忧天。目前全球天文学家总共发现几十万颗小行星,其中可能对地球构成威胁的有近千颗。
王思潮举例说,1908年6月30日,一颗直径仅30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通古斯地区八千米上空爆炸,其爆炸威力相当于200颗原子弹,一举摧毁2000多平方公里森林。2009年10月,一颗小行星偷袭印尼上空,其直径10米左右,幸好它在15千米高空爆炸,未砸向地面,其爆炸威力相当于两、三颗原子弹。
“大于140米直径的近地小行星估计有两万颗。估计平均5000年会有一颗这样‘重量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也就是未来50年内,小行星撞地球的概率是百分之一。它可能产生海啸,造成全球经济半瘫痪或瘫痪”,王思潮说。
王思潮同时认为公众不必恐慌:世界有诸多搜寻近地天体的地面望远镜,主要分布于美国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夏威夷岛。澳大利亚赛丁泉天文台、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天文台、俄罗斯天文台早就投入到搜寻“太空杀手”任务中。
“航天部门可选择一两颗小型小行星,在碰撞地球之前,用火箭或宇宙飞船进行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演习,为今后实战争取宝贵经验。我们要努力在‘事故’发生前,预测出与地球相撞的大中型小行星,并用火箭或飞船运载爆炸装置在小行星附近引爆,以改变其速度和方向,从而打胜地球太空保卫战”,王思潮说。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时报 潘锋 高长安报道]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高峰论坛暨《脉络论》首发式2月13日在京举行,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杨胜利院士等出席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主审、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主编,全面阐述中医脉络理论原创研究成果的《脉络论》专著,集中反映了由吴以岭领衔,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国内8家科研院所共同承担的“973”项目“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经脉”与“经络”概念长期混淆,致使数千年来关于血脉及脉络病变的大量理论和治疗方药缺乏系统的整理研究,更未能形成系统的脉络学说。该“973”研究首次形成了对血管病变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重大疾病防治具有指导价值的系统理论——脉络学说。研究人员提出,中医经脉包括经络与脉络,脉络学说与经络学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经脉理论;提出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总结出了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机特点和用药规律;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揭示了营气与血管内膜、卫气与血管外膜的相关性,并通过循证医学评价证实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无复流,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显著疗效。
近年来,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成为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重大疾病,上述疾病微血管损伤机制成为临床疗效的瓶颈。以脉络学说为指导提出的缺血区微血管保护——脑梗死治疗新策略,为脑梗死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眼底病变的主要原因,实验研究证实,通络干预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显示出脉络学说对此类重大疑难病防治研究的重要指导价值。
《科学时报》 (2011-2-14 A1 要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技部日前发布公告称,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的问题,根据规定,决定撤销该项目所获得的奖项,收回证书,追回奖金。
新闻媒体在关注这一事件的时候,多数认为这是我国依法规范科技奖励行为的重要举措。但在笔者看来,这是对我国科技拨款体制的当头棒喝。
众所周知,我国的科技拨款体制和教育拨款机制一样,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也因此,当前我国科技拨款机制有以下特点:
第一,官本位现象十分严重,长官意志非常普遍。无论是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还是项目的鉴定和奖励,都由科技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在这样的拨款体制下,科研立项和奖励申报弄虚作假非常普遍。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获得科研立项或者科研奖励,千方百计地博得一官半职,因为只有这样,才有获得科研立项和奖励申报的可能性。
或许是为了淡化官本位体制带来的弊端,科技主管部门在组织有关奖项评审的时候,引入了专家委员会制度。而专家委员会的委员仍然由科技主管部门聘任,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与被评审科研人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上海交通大学某科研项目小组就曾经通过购买电子元器件的方式,以极其拙劣的手段骗过了评审专家的眼睛。此次被撤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项,同样通过了复杂的评审程序,最终之所以能够获得奖励,完全是由于官本位评审体制所造成的。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行政主导的评审体制,类似的弄虚作假现象还会发生。
第二,中国的科研拨款体制往往是“先结婚后恋爱”——在行政主导的拨款体制下,负责科技资源配置的官员往往并不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走向和科学家研究的基本需求,而在拨款体制上采用非常奇特的申报制度——科研部门向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报材料,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申报材料而不是科研成果决定拨款的数额。在这样的拨款体制下,善于弄虚作假的科研部门,往往更容易获得资助;善于投机钻营的科研部门,往往更容易获得科研奖励。这其实是一种不尊重科学研究规律的拨款体制,它不仅不利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而使中国的科学研究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科研拨款体制,那么,还会有更多的人通过虚假申报获取国家的科研奖励资金。
一些关系全局战略性的科研项目,固然能够带动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但绝不应因此而忽视了基础性的常规科研项目,否则会导致中国整体科研实力反而有所下降。中国应该把90%以上的经费用于基础科学研究方面,通过培养大批的科研队伍,为中国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现在这种“以科研项目代替科研政策”,“以项目奖励鼓励科技创新”的做法,违背了科研发展的规律,很可能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埋下隐患。
事实上,国家的科技拨款政策就应该注重基础科学研究,把主要的经费用于科技人员的基础性研究方面,而不是把有限的经费主要用于少数重大项目、用于奖励那些成功者,因为这样做将会面临极大的机会成本,甚至可以导致整个国家的科研整体实力下降。科学研究是一个风险性很大的工作,不能揠苗助长,更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国家科研教育经费是否用在基础研究和基础教育方面,应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教育政策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中国的科技拨款体制应当是雪中送炭而不应该是锦上添花,不应该把大量的经费用于那些功成名就的科技人员身上,而应该关心那些青少年科技工作者,为他们开展科学研究营造宽松的环境,为他们从事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
所以说,此次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是一种当头棒喝。我们应当放弃各种名目繁多的所谓科研奖励计划,用有限的国家科研经费踏踏实实地资助那些基础性的科研项目,让更多的科学家享受国家科研拨款的阳光雨露,让青少年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作者乔新生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人民网2月14日讯 日本今天公布了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日媒报道说,尽管美元贬值有利于日本GDP换算美元时数值提高,但抵不过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头,2010年日本GDP低于中国1月公布的58786亿美元,日本已经正式交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

  根据公布的数字,日本2010年4季度GDP比3季度减少0.3%,主要原因是个人消费和出口均减少了0.7%。(董菁)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环球网记者李宗泽、王欢报道,据日本共同社2月14日消息,日本内阁府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

  共同社称,日本于14日发布的2010年四季度(10-12月)实际GDP比上季度减少了0.3%,换算成年利率为﹣1.1%,在五个季度以来再次出现负增长。

  另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13日的消息,由于第四季度经济缩水1.1%,日本2010年全年经济总量受影响,成为次于中美之后的第三大经济体。而造成日本去年第四季度经济下滑的因素包括环保车补贴政策终止影响汽车销量、实行新的烟草税和日元走强造成出口下滑。此前,有经济学家预测,日本第四季度经济会缩水2.4%,不过最终的经济数据仍有待进一步修正。

  报道评论说,日本经济下滑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自此,日本终结了二战后40多年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奇迹”。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人民网北京2月14日电 (记者贾玥) 日前,《重庆时报》转载的一篇题为《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扩至15倍 已跃居世界首位》的报道跃入各网站新闻排行,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今日告诉人民网记者,“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收入差距达15倍”并非由该所调查得出,而是源自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由国家统计局出版的《2009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了细分后的各行业平均工资,我们经过测算得出15倍差距的结论,”苏海南说,“劳动工资研究所的工作是就统计数据做研究分析,而非做海量数据调查。”

  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畜牧业职工平均工资为10803元,证券业为172123元,经测算二者相差15.93倍;另一类数据显示,2008年畜牧业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11018元,证券业为167995元,二者相差15.25倍。据苏海南介绍,2009年公布的15倍行业收入差距为历史峰值。(根据统计说明,“平均工资”是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而“平均劳动报酬”则指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全部就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

  但记者查阅《2010中国统计年鉴》后发现,“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未被列入统计类别,畜牧业被归入“农、林、牧、渔”业,而证券业则归属金融业,大行业的平均收入差距仅为4倍。

  分析近年统计年鉴不难看到,在2005-2009年的统计年鉴中均有此项目的统计数据。细分后的行业类别超过120个,而“简化后”的大行业则仅有19项,也就是说今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统计年鉴中将体现不出精确的行业收入差。

  《重庆时报》转载的文章首发于2月9日的《经济参考报》,作者为中国经济50人论坛特邀嘉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宋晓梧,原标题为《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初次分配比重》,全文超过5000字,《重庆时报》摘录的是其中一个段落。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谁都知道学术腐败是一个制度问题,学术体制的罪恶首先在于它对整个学术界的腐化作用,造成了中国学者的平庸甚至人格堕落。

制度固然是造成中国学术平庸乃至腐败的首恶,却顶替不了学者自己的责任。学术腐败首先是学术平庸的产物,造假、抄袭显然是不值得哪个大家或哪怕只是有点自尊的人去做的,而学术平庸则归根结底是学者自身的平庸。许多所谓的学者甚至“著名”学者只是把学术当做一种生存手段,对学术本身则缺乏兴趣和抱负,真正像韦伯所说的把学术作为一门“职业”的人不多。其实大多数学术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火箭科学,只要踏踏实实投入足够的努力就能有实实在在的产出。

当然,学问做不好的一个主要借口是学术在中国不足以支撑起一份职业。三十年前也许可以抱怨物质基础太差,学者收入太低,毕业后要忙着挣钱买房、养家糊口、带孩子,谋得一官半职之后又泡在“文山会海”当中,只能不务学术正业。然而,这种借口今天已不能成立,因为中国社会已经为正常的学术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许多大学的办公条件都得到巨大改善,研究经费也在突飞猛进地增长;更何况理工科需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但绝大多数社会科学研究是不需要多少经费的,我也没听说有哪一项惊天动地的发现是靠“国家重大攻关项目”资助做出来的。也许有人会说,你已经当了教授,别站着说话不腰疼,看看现在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做“房奴”甚至“蚁族”的有多少?在大城市买房确实是一个相当大的压力,但是本身不足以压垮中国青年学者的脊梁;工作之后贷款若干年,应该解决了吧?要知道,国外年轻大学教师也没有一毕业就能买房的,也是要做好几年“房奴”的。基本生活安定了,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的职业做好呢?所以,今天的中国学者之所以平庸,不是人穷,而是志短。

既然中国学术平庸是学者自己造成的,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学者自己还是要承担一点责任,不能把什么都推给别人制定的“制度”。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本报讯(记者牛春梅)“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一出《空城计》闭着眼听,还算有滋有味,可要睁开眼看估计您的嘴就合不上了,“这诸葛亮怎么是黑脸儿啊?”昨天,老舍茶馆举行“首届外国人闹元宵中华才艺大联欢”,著名相声演员丁广泉和他的洋徒弟们在台上说学逗唱,使出十八般武艺,台下的观众嗑瓜子吃元宵,看得那叫一个乐和!

丁广泉是中国曲艺界久负盛名的“洋教头”,教过的洋学生有数百名,光是拜过师的就有近百个。参加这次联欢的近十名外国学生中,有观众熟悉的法国人朱利安,还有跟着丁广泉学习相声十几年的亚美尼亚姐妹花莲娜、玛丽娜等人。他们有的唱,有的说,还有的练武术,别看都是外国人,一口京片子还都挺地道:“下雨叫掉点儿,散步叫遛弯儿,开出租的叫的哥……”

来自喀麦隆的捷盖是联欢会上最卖力的演员。他先是来了一出《空城计》,稍作休息又来了段单口相声,还主动要求返场,再来一段《沙家浜·智斗》,满头大汗都顾不上擦。

丁广泉说,每逢年节他都会邀请学生在家中聚会,让他们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所以这些洋学生现在对春节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都非常重视,很享受过节的感觉。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发表在栏目: 文化

2月11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新春演出会上,中国驻丹麦大使谢杭生(前左)和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院长沃尔姆展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团学生演员书写的春联“卯兔耀中华辛年歌盛世”。

当天,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团在哥本哈根圣·安莱中学举行新春演出会,与当地民众共同庆祝中国兔年春节。新华社发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第 74 页,共 8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