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君子爱财:历史名人的经济生活》
■著者:李开周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6月
■读家:韩浩月
■推荐指数:★★★★☆☆
李开周是那种喜欢在故纸堆里淘宝的专栏作家,思维又超乎寻常的现代,语言活泼俏皮,因此多年前在报纸副刊读到他的文字,即觉此君非比寻常。和另外几位吃古人饭的作家不同,开周写文章爱用短刀子,刀刀见血,也刀刀让读者看得痛快。
《君子爱财:历史名人的经济生活》是李开周的专栏精华,他是当下玩专栏的人当中,春秋笔法用得最好的一位,他的文字带读者忽而进入深邃的历史深处,忽而把读者放倒在灼热且焦躁的现实空间,其语言兼具嫩滑与老道之味,品后余香袅袅。
李开周式的春秋笔法,最常见的是左右挪移、古为今用、翻转嫁接,前面还在谈李白一年的薪水、赞助和稿费可以买一套房子,后面就联系到了当今白领在放假面前流露的窘态。
在李开周的“考证”之下,曹操是个勒紧裤腰带过活的倒霉蛋,在曹操当上丞相之后,月薪也不过7000元,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灰色收入,年薪也不过25万,仅相当于大城市企业普通员工的年薪,要知道曹操可是贵为丞相的人物。曹操年薪的数据,李开周是从权威读本《后汉书》中得到的,按理说有一定说服力,但历史上的事情谁说得清呢?果如李开周所言,那曹操可谓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政府高官之一了。
不过在本书里,李开周写到的大多数历史名人,活得远比我们想象的滋润。比如他说白居易一生五套房,如果炒房、租房获益的话,所得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清官包公年薪过千万,这有点让人大跌眼镜;岳飞月薪48万,出乎人们的想象……在读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忍不住想,古人收入的多寡究竟能证明什么呢?他们在所处时代的社会地位?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许作者并没想那么多,他的最大想法是想影射当下,让现代读者借古人故事唏嘘感慨一番罢了。
读本书时,也特别留意了一下,古人是否也都是物质狂?答案是明显的,这些历史名人获得财富的方式,大多数是通过正常渠道获得的,君上赏赐也好,粉丝赠予也好,写诗作文捞点润笔也好,这些古人还坚守着脸面,没挣昧心钱。合上书页,终于懂得作者用意,其实这本书的中心思想用八个字就足以说明白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