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5月18日晚,韩寒在六六家做客时赤脚量身高。

马锐拉起草的对赌协议(部分)。

本报记者 龚海

微博在中国野蛮生长的步子正在放缓,三年来,围绕着如何管理微博,自律和他律的争论一直不断。在发展成一个超3亿用户的庞大社区后,新浪微博面临的监管压力空前巨大。按计划,新浪将在5月28日推出新浪微博社区公约。如何维持好微博平台的良性运转,将是平台提供者、政府和用户三方之间的长期博弈。

5月18日晚,作家六六在自己的微博上贴出一张薛蛮子拍的照片,照片中,韩寒右手拿着袜子,赤脚靠在六六家客厅的墙壁上量身高。据六六说,韩寒实测身高171.5cm。

当晚,六六在上海的家中宴请韩寒、薛蛮子等人。六六说:“我见面跟他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就是,过来,量一个!他站好后问我:‘带笔了吗?怎么证明是你画的?’两人没笑晕过去。韩寒很规矩,专门脱了袜子。我可以作证,没有踮脚,测量很规范。”   

19日上午,薛蛮子说因遭“多人恶语相向”,已将照片删除。这一颇具喜感的举动会让持续了半月的围绕着韩寒身高的微博口水大战消停下来吗?现在看还有点悬。

1000万元网上约赌:

还要不要底线

看与不看,只要上了微博,一场“战争”就呈现在你面前。

继“代笔门”之后,“方韩之争”第二季“韩寒身高赌局”已经开始半月,经过无数微博用户的转发与评论,每个人的眼球都在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洗礼。

这比“代笔门”更偏重娱乐,韩寒曾在公开场合声称自己身高173cm,这诱发了新的剧情。有人翻出韩寒与九球天后潘晓婷的合影。方舟子根据九球杆的标准长度推算出“韩寒穿运动鞋的高度是164厘米左右”,以此证明“此人有多假”。

一时间,韩寒与何炅、贾樟柯、黄健翔等人的合影纷纷被扒拉出来,以示韩寒身高造假。而赶上这茬,演艺界的明星们也“躺着中枪”,黄晓明、贾樟柯等人又因身高被八卦了一次。

关于韩寒身高的讨论煞有介事,网友找出韩寒照片中的各种背景参照物,运用电脑技术和数学工具进行分析演算,极尽能事。

媒体人信海光发微博称:“方韩大战,在第一季我学到了文学理论,第二季学到了哲学政治学理论,第三季学到了文字指纹学理论,第四季学到了刑侦证据学理论,现在第五季,开始学习数学理论,感谢@韩寒、感谢@方舟子,为我们提供如此宝贵的充电机会。”

热炒之后,韩寒的朋友马锐拉率先在微博上就韩寒身高约赌,“以170cm为界限(具体多高,我也要量了才知道),如果有人愿意拿10万元和我赌(我只拿得出10万元),我们可找一第三方,将钱打入第三方账户保管,然后我会说服韩寒赤脚测量身高。”

很快就有人响应其赌局。网络名人“五岳散人”和“gogo雪茄”的赌注最大,若韩寒身高超过170cm,“五岳散人”赢,反之输,赌金1000万元人民币。网易副总编辑钭江明和网友“倍魄”则要开展赌金为20万元的“公益之赌”,为了规避法律风险,赌金带附加条件的慈善捐赠协议。

网上约赌已经很多,但进展到真金白银阶段的要数“五岳散人”和“简单冲刺”的赌局。五岳散人在微博上亮起了一公斤黄金,并制定了详细的规则。由央视特约评论员王志安开设第三方账户,双方将20万元的赌金打到该账户里,“五岳散人”负责劝韩寒出来量身高,由公证处等独立方公证并记录量身高的过程,且出具证明。如果韩寒身高在170cm以上,算“五岳散人”赢,如果身高在170cm以下或协议后一个月内韩寒没有出来量身高,都算“简单冲刺”赢。

“简单冲刺”表示,“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同时避免有人以赌博为借口终止此次测量韩寒身高的活动”,将此次赌局改称“悬赏”。  王志安呼吁五岳散人和“简单冲刺”不要急着打款,“一切行为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在农行开设账号后,他找了律师起草独立的悬赏合同,让双方签字确认,把“赌博”变成了“悬赏”。

“简单冲刺”19日在微博上证实,他与五岳散人的悬赏金都已经汇出。目前,文件草稿已拟就,并公开征求网友意见。

微博现在越来越无聊:

自律还是他律

如此狗血的剧情让不少网友大呼不堪,微博用户“carlhuang”说:“这微博现在越来越无聊了,居然为了韩寒的身高这种私事争论不休,还要打赌!准备对做这些无意义事情的人取消关注!”

五岳散人倒不以为意,关于这次打赌,“只要在合法的框架内,为什么不做呢?”他还在等着更熟悉法律的王志安下一步的安排。

他不觉得这一切“有辱视听”,作为网络红人,他认为自己“并不负有公共责任,如果有,那也是自己的附加价值。”

五岳散人认为微博并非一个公共领域,它只是自发形成的,有些东西,某些人不认同,可以选择不去关注。

显然,在微博这个平台上,他的价值观和其他人会有抵牾,甚至和平台提供者都会合不拢。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曾撰文《名人骂战泄私愤,公共责任伤不起》写道:“有人称微博带来了一场‘微革命’,让普通民众找到了接近名人的机会,同时也让公众人物发现了情绪的‘宣泄口’。发展势头迅猛的微博被此起彼伏的骂战困扰着,俨然成了抱怨和发泄的滋生地。”

自三年前微博诞生后,恶语中伤就是网络论战的一处硬伤。曾几何时,新浪迫切地推广名人战术,名人给新浪微博带来强大的生命力,而各种消极影响也经由他们被迅速放大,甚至威胁到微博本身的生存。微博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平台?

早在一年半以前,新浪微博用户迅猛增长,新浪就着手安排人员对微博内容进行监控。除了过滤敏感词,还有专门成立的微博辟谣小组,负责对微博上流传的各类谎言进行辨别、证伪,再通过官方辟谣账号发出辟谣内容。

微博的海量发送,让人工监管变得极其困难。新浪总编辑陈彤曾在一次论坛上提到,新浪采取24小时全覆盖审核,保证任何时间都有人监控,部分员工还有着12年的监控工作经验,监控人员和编辑团队随时沟通审核内容,每个编辑也都有义务通报“不良内容”。

在新浪监管之外,微博用户也自发要求网友发言要文明、理智、反映客观事实,不辱骂他人,不进行人身攻击,不传谣、不造谣等等。窦含章等人还在微博上成立了民间“辟谣联盟”。

在内容审查上,新浪辅以删帖、禁止发言以及删除账号等相应的惩戒手段。但这种外部监管从一开始就引起非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对此不以为然,他屡次谈到微博的自净功能,“比起微博中谣言的传播能力,微博的纠错能力和自净能力同样强大”,即便那些“个人的错误表达、偏激言论也很容易被‘大数定律’抵消。”

在喻国明看来,微博“辟谣”根本是伪问题,因为如果辩论和表达能自由通畅,偏激或错误的言论都不会有生存空间,它们很容易被发现和纠正。

但新浪微博作为一个公共言论的平台,与国外同行相比,它的媒体属性被放大,网友就戏言“微博干了媒体的活”。自然地,微博遭遇了媒体在中国当下遇到的种种问题,这让新浪又不得不对其进行控制,新浪微博希望在用户体验与政府接受度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谣言、不良信息传播成命门:

微博需要新秩序

5月16日,新浪一季度财报显示,净亏损达1370万美元。CEO曹国伟表示,由于对微博平台的投资,新浪的亏损还将加剧。

此时,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增长至3.24亿。没有证据表明新浪把更多的人力成本耗在了微博内容监管上,但多位专家都认为,新浪微博目前的监管压力巨大,“没想到微博发展得这么大,这么复杂。”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展江认为,这对监管部门、对新浪都是一种挑战。

一年前,曹国伟就表示要建立起一套微博上的信用评价体系,来规范微博用户的发言内容。今年初,新法规要求微博实名注册,但据报道,仍有40%左右的新用户拒绝实名,这让监管的形势很不明朗。

4月17日,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在微博上发出“微博三问”:“再过3个月(新浪微博)就上线3年了,用户超过3亿的新浪微博已不是小社区,而是一个大社会,试问:1.微博社会需要公共秩序吗?2.若需要,应与现实世界相同、相异还是相悖?3.谣言、不良信息传播成命门,处理争议频发,零散做法须转为系统办法,各方能否找到最大公约数,形成公开透明治理公约,护航这个社会的前行?”

用户对建立微博新秩序的呼吁成了新浪方面加强微博监管的助推器。5月8日,新浪微博发布了《微博社区公约(试行)》、《微博社区管理规定》和《微博社会委员会制度》等一批新规,对微博用户权利、行为规范及社区管理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定,试图建立公开透明的违规处理机制。

“我们不赞同把建立秩序的努力单向地认为是监管,我们积极致力于让普通用户通过公开透明的选拔机制参与到这个秩序的建立和维护中来,号召网友共同维护微博平台的秩序。”新浪公关部微博项目负责人毛涛涛说。

这些将于5月28日实施的新规中,新浪微博将采取信用积分制,信用积分减为零的用户将被删除账号。微博还设置了社区委员会,由网友报名当委员,裁决微博争议问题,其中普通委员会成员总数为5000-10000名,专家委员会成员总数为1000-1500名。

在收到新浪微博发来的私信后,王志安受邀参加了专家委员会。目前为止,他并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人和他一样参与其中,按他个人的理解,其运作机制“相当于‘陪审团制度’,电脑随机抽取‘专家’,对争议微博在限定时间内投票表决”。

这种方式被一些网友推崇,有人甚至认为这很有可能会在以后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议事原则。“微博小秘书”在对外发布试行版公约后,很快被转发超过1.5万次,收到了4万多条评论。

五岳散人不觉得公约的出台会带来什么新变化,“这个公约也只是个规定,又没有法律效力,甚至名人骂战也不会比现在少。”

但监管似乎成了共识,就连过去持反对意见的喻国明也在今年三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部门既然有很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可以监管。”

“但监管条件是要标准明确。”他说,监管部门要告诉大家底线在哪里,哪些词不能用,哪些地方不能涉及。对于处罚同样要明确到什么情况应删帖,何种情形该取消ID。

展江把公约的出台看作是专为微博上的虚假信息和敏感性言论而来,“微博需要管理,这个好像没有争议,但要依法管理,现在没有法,所以也不可能有个明确的监管界限。就像‘谣言’,到底什么才是谣言,有人还说谣言是领先的预言呢。”

京衡律师集团董事长兼主任陈有西宁愿将公约看作一项合同约定,“对微博监管肯定有帮助,新浪微博本身既是商业平台,又是个公共平台,应该避免一些公共事件,规避政治的风险,新浪要生存,就应该进行监管,但管理的边界在哪里,他们也是不太清楚的。对这样一个服务合同,你认可就使用,不认可的话你可以不接受他的服务。”

对于监管的界限,新浪方面避而不谈。这种模棱两可倒是引起了网友的狂欢,有微博用户频繁@微博小秘书,投诉说方舟子的行为违反公约条款。有网友还写道:“既然有微博公约了,我心中的最佳祭旗对象就是方舟子老师了。”

不过新浪断不会轻易地就此封号。王志安说:“微博是新生事物,公约也是,都还正在摸索,至于公约运行起来之后的效果,大家不妨再等等看看。”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近年来,各地文物被毁、遗迹被拆事件屡见不鲜,近一段时间,一些名人故居被拆除,更引发各方关注。著名作家舒乙表示,他已建言北京市政府,呼吁保护和开放名人故居。

舒乙介绍说,北京市名人故居有800多座,数量很多,但开放比例却不到1%。

舒乙:“北京名人故居据初步调查有800多座,目前仅开放了7座,不到1%的比例,这是全世界最落后的比例。像历史文化名城伦敦、巴黎,历史名人故居开放的比例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北京作为一个政治文化之都,古今名人数不胜数,名人故居数量很多。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相关标准以衡量界定究竟什么级别的人是“名人”。对此,舒乙建议:“第一,是他这个界别的公认的权威,第二,你对人类的福祉有贡献。第三你要有一定的知名度。第四,由你诞生到今天要超过100年。”

舒乙说,在英国伦敦,常常可以发现挂有蓝色牌子的房子,它们就是受法律保护的名人故居,谁也不准拆除。

舒乙:“2003年,他们为老舍先生挂了一块。这是唯一一个给中国人挂的。这些标准我们轻而易举就能拿来,不用去发明。”

舒乙表示,国外很多名人的故居虽历经沧桑,都修旧如旧,保存完好,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科学网(kexue.com)讯 今年是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在那次人类最奢华的旅行当中,不少名人未能逃离厄运,同时也有一些幸运儿因为种种原因避开了那次灾难,一起来看下六位当时准备登船却又没有登船的名人们,包括世界闻名的小说家,发明家和当时的美国首富。

      1、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

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细数没有上船的七位名人

  意大利著名发明家,无线电报的先驱和1909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得主,被称为“无线电之父”。当时有人免费赠给他一张泰坦尼克号的船票,但是在泰坦尼克号出航前三天马可尼却先登上了卢西塔尼亚号(Lusitania,英国远洋邮轮,1915年被德国潜艇击沉)。后来他女儿Degnal解释道,马可尼更愿意上卢西塔尼亚号是因为他的速记员也在那艘船上,而他当时还有一些学术论文需要完成。

  后来有议员断言马可尼利用自己的无线电技术拦截了当地的军事政治信息,然后将信息卖给美国纽约时报,为此马可尼曾被意大利参议院穷追猛打。当时由于没有登船逃过一劫,马可尼一度被称为英雄,但是后来也有人声称如果马可尼带着自己的无线电设备登船说不定可以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有趣的是三年之后马可尼再次勉强逃过了一场海难。在完成当时最后一次海上航行后,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而马可尼恰好在这之前下了船。

 2、米尔顿-赫尔希(Milton Snavely Hershey)

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细数没有上船的七位名人

   他就是赫尔希糖果的创始人。我们今天吃的好时 Kisses,好时牌巧克力酱都是由他最初一手开创的,美国宾州还有一座小镇就以赫尔希的名字命名,被人们称为“好时镇”或者“巧克力小镇”。当时他和他的妻子正在法国过完了一个冬天,准备乘坐泰坦尼克号回美国。史料学家 Tammy L. Hamilton 称有当时的档案记载,好时当时在美国的订单出了一些差错,所以他们提前登上了德国班轮 Amerika 号回到美国。而这艘 Amerika 在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事件中也作为脚注中的一条在事发前给泰坦尼克号发送了关于冰山的无线电警告。

3、J.P.摩根(J. Pierpont Morgan)

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细数没有上船的七位名人

  这位当时74岁的,颇具传奇色彩的银行家当时被人们称为“华尔街的拿破仑”,他是美国通用电气和美国钢铁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并且在1907年的金融危机中,仅靠自己一人借贷的能力就几乎挽救了美国整个银行系统。

  除了他在美国本土的多项投资以外,当时他正合并了英国白星条邮轮公司(泰坦尼克号即使此公司所有的邮轮)。他曾与1911年订购了泰坦尼克号上的头等套房,但是后来却滞留在了法国风景名胜地Aix继续享受晨间的按摩和温泉。

  “再多的财产损失都比不上人的生命。”在沉船之后,摩根接受了纽约时报的采访,“这样的损失才值得我们感到痛心,这件事真是太可怕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7年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露丝所住的头等套房就是以摩根没有登船享用的那间套房为原型设计的。

4、亨利-克莱-弗里克(Henry Clay Frick)

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细数没有上船的七位名人

  著名的匹兹堡钢铁大亨,同时也是没有登船的J.P.Morgan的生意合伙人之一。当时由于他妻子意外扭伤了他的脚踝,他不得不取消泰坦尼克号之行而留在意大利的一家医院进行疗养。

5、阿尔弗雷德-格温-范德堡(Alfred Gwynne Vanderbilt)

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细数没有上船的七位名人

  这位当时34岁的坐拥千万资产的运动家,是美国铁路和航运大王范德堡家族的继承人。当时他取消航行是已经很晚了,以至于事发之后媒体一度断定他已在船上逝世。这次航行的取消同时也直接导致他成为三年后被德军击沉的卢西塔尼亚号上最有名望的受害者之一。

6、约翰-瑞利-马特(John Raleigh Mott)

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细数没有上船的七位名人

  此人和其他六个人相比可能名气没有那么大,但他实际上是一位影响力巨大的宗教领袖。他曾是国际基督教青年会(YMCA)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协助开创了基督教普世教会行动。他于1946年由于在YMCA的工作以及对二战难民的援助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当时他和一位同事都得到了来自英国白星条邮轮公司赠送的泰坦尼克号免费船票,但是由于在欧洲的工作繁忙,他拒绝了那次航行,从而逃过一劫。当他后来到达纽约并得知这场悲剧时,向纽约时报的记者表示:“我想我当时是受到了上帝的召唤,上帝告诉我我们在欧洲的工作远远没有完成,这就是我当时留下的理由。”

  如今有很多现在在大西洋两岸(北美和欧洲)都有亲属的家庭称当年家里有亲属本应出现在泰坦尼克号上,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也因为这次事件后留在了欧洲,并在欧洲有了自己的新家庭。

  实际上在事发后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媒体注意到了这一奇怪的现象,并称他们为“6904个恰好错过泰坦尼克号俱乐部”。比如一位当时没有登船的人后来称,“我当时考虑再三,还是认为泰坦尼克号的船票太贵了而取消了那次旅行。”

  再后来俄亥俄州一家媒体对这个“俱乐部”进行了专访,现在这个组织的118337名成员都是当时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泰坦尼克号处女航或者在出发前临时改变主意的人们。(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资料来源煎蛋网,科学网整理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微博近年来在大陆掀起了网络新风尚,越来越多的台湾名人纷纷走进这个平台。微博一时间成了最“草根”的两岸民间交流。

台湾娱乐明星首扛“微博大旗” 粉丝无数

打开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都能看到台湾各个行业的知名人士活跃在排行榜。在新浪微博中,台湾女艺人徐熙娣(小S)以900多万的粉丝仅次于“微博女王”姚晨,排在名人榜的第二位,而紧跟其后的也是台湾知名主持人蔡康永。

除此之外,徐熙媛(大S)、蔡依林、罗志祥、SHE等娱乐明星也都是微博的活跃用户,拥有大批粉丝的他们,除了分享工作与生活的点滴外,也会发起爱心行动,呼吁网友参与慈善。

小S和蔡康永是在大陆开设微博较早的台湾名人。2010年3月4日,小S在新浪网开设了自己的微博。小S在微博上公布了自己的工作联系信箱,这个信箱的公布,让很多粉丝对如此能够近距离的与明星沟通交流感到受宠若惊。

不同于小S在微博的搞怪风格,蔡康永自曝自己开微博是因为韩寒。他表示,开微博跟韩寒有很大关系。虽然在微博上人气很高,不过蔡康永也坦言,“我的微博其实很难看到我的心情、作息时间等,都是一些推荐的东西。”

对于与粉丝交流,蔡康永说,“别人称我为老师时,其实我会不安。我看到微博上很多人倾诉内心,但是很少人倾听,而我愿意去听”。

台湾文化人乐分享 “大师风范”风靡网络

台湾作家李敖曾经表示自己不会用计算机,就连手机都没有,日前却在大陆的新浪网开设个人实名微博。这个微博的自我介绍写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要看此公,就在眼前。”该微博开设不到2天,粉丝人数就突破18万人,“大师风范”风靡网络。

李敖刚开通微博,不到一小时时间内连发近30篇微博,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大俗大雅。从《红楼梦》、司马迁到苏东坡,从李光耀到丘吉尔,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每篇微博都含量十足并有大量转载评论,许多网友在转载之余也纷纷感叹“大师就是大师”。

除了李敖外,台湾文化名人、知名媒体人陈文茜也于分别在新浪和搜狐网站注册了自己的微博,在微博中,陈文茜与网友分享自己所著的书籍《文茜语录》,此外,她还在微博上独家发布了自己采访美国流行歌手ladyGaga的一段有趣对话,吸引大批粉丝留言转发。

另一些被大陆民众熟悉的台湾著名作家,如刘墉、痞子蔡也在腾讯开设了微博,每篇微博一如他们的文人气质,会向大陆网友推荐好的书籍,也喜欢随笔写下富有哲理的当下感想,吸引网友转发评论。

台湾政界名人“破冰” 辛辣点评时事

国民党“立委”邱毅近来手机不离身,还随时会拿出来点阅一番,原来是在上网查阅他的微博粉丝数,还顺道阅览及回应一下网友对他所提出的议题评论。邱毅是“破冰”在大陆开设微博的台湾政治人物。

每天,邱毅都会亲自找议题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从台湾政治、社会事件等,到他观看大陆的电视剧感想及剧情的讨论,议题可谓五花八门,甚至有一次他心情有些寂寞,还发表“我单身,需要一个女友”的短文,没想到受到大陆女网友的热烈欢迎,还有来自天津才24岁的女网友留下对他倾心的回应,让他相当开心。

由于事务繁忙,邱毅微博采用每天口述,由大陆媒体人如实“载入”模式操作。在开通短短10天内,邱毅已拥有了30000多名 “粉丝”, 每条微博的评论都在200条以上,甚至接近1000,足见其在大陆的超高人气。邱毅说自己会“很认真看大家的每一条评论,然后挑一些出来,在微博上作答”。邱毅也表示,一定找机会到大陆开“粉丝”见面会,回馈大家热情。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刚一听说所谓的“中华脊梁奖”评选,凭直觉就感觉是假的,至少是荒唐的、不严肃的。果然有网友曝光,活动主办方要求参与者交纳9800元。果然,还真有一些名人开始以此为荣并炫耀。当然,也有人对此断然拒绝,不肯做这样的“中华脊梁”。

“中华脊梁”不是拿钱买的。主办方称所有活动的参会者要交9800元费用,该费用为会务食宿等费用,并非拿奖费。这样的说法不值一驳。当下中国有许多特色,其中“协会多”恐是特色之一。很少有人能把中国到底有多少协会,协会到底能干多少事儿,以及协会里混事儿的都是什么人搞清楚。招摇过市、混吃混喝的,多与这些协会沾边。协会还有一个功能让我惊讶,达芬奇家具涉嫌造假,家具协会出来帮腔;奶出了问题,奶业协会出来辩解;蘑菇有毒,食用菌协会出来打圆场。在事关群众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这些协会竟然如此恣意妄为。这次“中华脊梁”评选又有若干个协会掺和其中。尽管与家具协会、奶业协会、食用菌协会和火锅协会表现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关键的问题就是一句话,公信力何在?

“中华脊梁”是一个多么伟大庄严而神圣的称号啊,我纳闷,这些协会敢评,也有人居然能有胆量、脸面和心理承受力欣然接受,并以此为荣。莫名其妙的评选活动和国人并不认可的一些人被评上,说句实在话,我看中华还是没有这些脊梁好。

应该说,这样的闹剧人们并不陌生,交钱就能够选入的《世界名人大典》、《中华名人大典》、《中国知名企业家宝典》等等,还有以评奖名义举办的各种颁奖晚会、品牌研讨会等等,据说已经形成一套独具中国的特色的“评奖经济”现象。

目前,有必要没必要的,有资格没资格的,各种行业评奖多如牛毛。到了年终岁末,各种网站和商业机构颁发的评选奖项更是良莠不齐,交钱就能领的奖,获奖人和评选者彼此心照不宣。一时间,沸沸扬扬,风头占尽,名人到场,网络直播,但不久之后便烟消云散。以利益为主导,评选的目的本来就是挣钱,这样的评选根本无法可依,更不要说监督监管了。

此时,我看到媒体上消息,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平静度过百岁寿辰,他们夫妇二人将几百万元的稿费全部捐赠清华大学,建立基金会,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有人问:为何?答曰:“好读书。” 杨绛先生在百岁寿辰时不搞庆祝活动,拒绝所有采访,她说:“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人们发现,杨绛和钱钟书及另外一位百岁老人周有光一样,绝少“中华脊梁”这样的称号,甚至连像样的名头都没有。哦,真正的中华脊梁在这儿呢:默默少声、潜心干事,可谓大音稀声,大象无形。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我随便找了一条我刚写的微博,发现居然有195人一字不漏地抄袭,几乎都没有标注出处! ”近日,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发的一条微博,再次让“140字版权”进入人们视线,与他有相同烦恼的还有作家郑渊洁、六六。与名人为原创微博维权形成鲜明对照,普通用户大多不以为然,不少人认为,“用你的话,是看得起你”。140字的微博版权到底该不该较真?

作者:微博再短也是创作

“拜托您百忙中哪怕改一个标点符号啊。文章素材虽来源于新闻,但文字形成过程需要视角、判断和文字的排列组合,是创作! ”作家郑渊洁近日批评某网站高管只字不改地照搬自己的微博。 《读者》杂志引用六六在微博上的一句话,“女人从求新、求变、求美到求舒服的时候,就是老了”,既没告知也没支付稿酬,六六干脆委托律师为自己维权。

随着微博影响力扩大,微小说、微散文、微童话、微诗歌层出不穷,许多原创语录被各大文摘类报刊书籍采用。名人明星微语录更成了抢手的香饽饽,甚至有专门栏目作汇编。他们都告知原创者并且支付了稿费吗?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用户注册微博已有条款注明,上传到可公开获取区域的任何内容,网站拥有免费使用、复制、修改、改编、出版、翻译、创作衍生作品的权利,换言之,和网站打过招呼就可以。作家石康曾说,他把微博当创作草稿,整理后用于结集成书,稿费最低一个字两元钱。有心人如果想“偷”,作家损失不轻。

读者:不想被偷就别发

微博犹如人际传播的会客厅,一段有趣的文字一天内被成千上万地转发,已不是新鲜事,在这种看上去既原始又现代的交流方式下,人们创作使用文字、摄影、美术、音像作品,对传播效果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版权。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如果自己的原创被转发引用,除了高兴,很少会考虑版权。而一些名人视微博为宣传工具,自然也不介意原创“遍地开花”。

很多网友认为,一条微博仅140个字,完全没必要为此较真。有人认为,“引用名人名言写作文时,怎么没想到去征求他们的意见? ”还有人说,“微博就是个开放平台,你既然选择了它,被人关注和转发也就正常,不愿意公开自己拥有专利的言论,就请收起来,回家对着镜子跟自己说。 ”过去名人们以博客抒发见解,博客篇幅长,旁人想“落地”引用,只能小心摘录一部分。而今微博短小精悍,像专栏般整条登载已司空见惯。

业界:微博虽小,确有版权

因为短,因为放到开放的平台,微博就没有版权了吗?对此,法律界人士予以否定。中国政法大学教师朱巍撰文表示,只要具有作者的独创性思维表达,而且这种表达是“有形并可复制的”智力成果,那么就应该享有版权。可见,法律并没有对版权保护作品的文字数量做出限制性规定。所以,微博虽小,确有版权。在网络版权案最集中的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给出两项微博著作权侵犯认定标准:一是转发者在主观上应当具有“显而易见”的恶意,二是转发行为应当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后果。同时法院指出,一旦侵权认定,微博运营商也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窃书不为偷?孔乙己的谬论仍有市场,似乎任何争议打上了传播文化的幌子,都变得万事好商量。在赞美微博影响力之余,还是要提醒140字的拥趸们:非商业性质的引用微博,只要注明出处,一般不会涉及版权问题。如果是商业性质引用,不跟作者打招呼,赤裸裸地偷,随时可能触碰法律警戒线。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周二, 19 7月 2011 21:31

古人活得比我们滋润吗?

  

■书名:《君子爱财:历史名人的经济生活》

■著者:李开周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6月

■读家:韩浩月

■推荐指数:★★★★☆☆

李开周是那种喜欢在故纸堆里淘宝的专栏作家,思维又超乎寻常的现代,语言活泼俏皮,因此多年前在报纸副刊读到他的文字,即觉此君非比寻常。和另外几位吃古人饭的作家不同,开周写文章爱用短刀子,刀刀见血,也刀刀让读者看得痛快。

《君子爱财:历史名人的经济生活》是李开周的专栏精华,他是当下玩专栏的人当中,春秋笔法用得最好的一位,他的文字带读者忽而进入深邃的历史深处,忽而把读者放倒在灼热且焦躁的现实空间,其语言兼具嫩滑与老道之味,品后余香袅袅。

李开周式的春秋笔法,最常见的是左右挪移、古为今用、翻转嫁接,前面还在谈李白一年的薪水、赞助和稿费可以买一套房子,后面就联系到了当今白领在放假面前流露的窘态。

在李开周的“考证”之下,曹操是个勒紧裤腰带过活的倒霉蛋,在曹操当上丞相之后,月薪也不过7000元,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灰色收入,年薪也不过25万,仅相当于大城市企业普通员工的年薪,要知道曹操可是贵为丞相的人物。曹操年薪的数据,李开周是从权威读本《后汉书》中得到的,按理说有一定说服力,但历史上的事情谁说得清呢?果如李开周所言,那曹操可谓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政府高官之一了。

不过在本书里,李开周写到的大多数历史名人,活得远比我们想象的滋润。比如他说白居易一生五套房,如果炒房、租房获益的话,所得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清官包公年薪过千万,这有点让人大跌眼镜;岳飞月薪48万,出乎人们的想象……在读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忍不住想,古人收入的多寡究竟能证明什么呢?他们在所处时代的社会地位?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许作者并没想那么多,他的最大想法是想影射当下,让现代读者借古人故事唏嘘感慨一番罢了。

读本书时,也特别留意了一下,古人是否也都是物质狂?答案是明显的,这些历史名人获得财富的方式,大多数是通过正常渠道获得的,君上赏赐也好,粉丝赠予也好,写诗作文捞点润笔也好,这些古人还坚守着脸面,没挣昧心钱。合上书页,终于懂得作者用意,其实这本书的中心思想用八个字就足以说明白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发表在栏目: 文化

许兴汉

山东省、临沂市及沂南县三级政府今年5月将举办诸葛亮诞辰1830周年祭拜活动。据称,去年以来,沂南县借助“诸葛亮故里”的文化带动效应,投入资金超15亿元,其中包括今年投资1.8亿元建诸葛亮城,投资3.5亿元整合诸葛亮文化旅游区等。

这又是一起借助“四大名著”兴建名人故里景点的例子。在此之前,孔明先生已有河南南阳的 “躬耕故里”和湖北襄阳的“卧龙故里”昭告天下。要是把眼光再放宽一点,就全国各省市来说,躺在四大名著身上兴建的景点就更多了,甚至连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如孙悟空、西门庆等也都是各有出处,让人真假莫辨。孙悟空故里除了原说的江苏连云港外,前不久山西娄烦县文物旅游局也提出要兴建 “孙大圣故里花果山景区”,并以山西学者孟繁仁、李国成等多位专家经20年考察研究后的结论为权威认定。而有空到网上查一下的话,眼下全国各地名为“花果山”的景区竟有24个,要是这些地方都声明是老孙故居的话,那只能让孙猴子拔出它的毫毛来吹向各地才能解决问题了。至于《水浒》中西门庆这样一个恶棍,居然也引来了两省三地的 “名人”故里口水大战,闻之只能让人无语。

应该看到,如今各地相关政府及部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争抢名人故里的做法,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旅游发展模式和方向,对此该怎么办?由此想到前不久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近期内不再批准四大名著翻拍题材立项的决定。对此,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作出的解释是,现在的四大名著穿越剧“毫无历史观可言,整体思想内涵没有提升,只是好玩好看、新奇、怪异,而人物设置更是天马行空,这类穿越题材对历史文化不尊重,过于随意,这种创作主张不足以提倡。”拿广电总局官员的这番话来对照一下,目前各地兴建四大名著景点的做法,是否也存在所说的这些问题呢?

其实,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条件地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建造一些名人故里景观本无可厚非,但由此带来的随意定位、盲目攀比形成的人造景观开发热却并不值得提倡,同时,在以四大名著为题材的名人故里景观兴建中,无视历史的真实性和传统文化习俗,以内容粗俗、离奇怪诞甚至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人造景观也并不少见,如有些以《西游记》为内容的景点中就建造了“白骨精洞”、“琵琶洞”等阴森恐怖的场景,再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来加以渲染,直把一部好好的古典名著糟蹋得不像样。推而广之,有些四大名著以外的古典名著中也都有类似的问题,如山东淄博的“聊斋宫”、临清县的“金瓶梅文化城”、河南汤阴县的“封神演义宫”等等,都有粗制滥造、亵渎名著的现象,对这些拿名著进行任意“穿越”建造的景点,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

在对四大名著电视剧的翻拍上,广电总局日前已有了叫停的决定,那么,对目前各地随意“穿越”兴建四大名著景点的现象,相关部门将有何措施,对此令人期待!

发表在栏目: 文化

2日晚,赵本山的商务包机遭遇恶劣天气降落在湖南常德机场。常德市长陈文浩等赶到机场迎接看望,网友质疑其涉嫌占用公共资源。(5月6日人民网)

新闻被报道后,舆论的议论持续升温。对此,常德官方回应称是“尊敬人大代表,敬重文化名人”。然而,坊间议论并未因此消停。人们纠结的是,市长第一时间亲迎赵本山,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

有人认为,这是市长疯狂追星的表现。赵本山是名人,是著名笑星。如今,其商务包机迫降常德正是近距离见到明星的大好机会。并且,由于自己是市长,“我的地盘我做主”,陈文浩便拥有更快更方便的资源。所以,市长机场亲迎赵本山是一种追星的举动。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市长是另有远谋——借助名人效应提高本地名声。正如常德市委宣传部外宣部主任所言,“常德市正在打造文化名城,市长前往慰问体现了常德人民对人大代表的尊敬,对文化名人的敬重”。常德有扩大知名度的现实需求,赵本山有迫降机场的痛苦,两者一拍即合,市长亲迎赵本山也就成为偶然中的必然了。从这个角度讲,这又何尝不是一次借助名人光环顺势而为的宣传公关?

但是,不论官方怎么解释,也不管市长亲迎赵本山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舆论还是一片口诛笔伐。诸如,“迫降按照正常程序来完成就好了,何须市长亲自出面?”、“普通民航航班遭遇迫降,市长是这个工作态度吗?”、“市长在追星之前为民生做了多少?”

事实上,我认为,市长亲迎赵本山惹争议的真正原因在于两种价值观的碰撞。站在市长的角度,迎接赵本山是体现常德人民的热情,“敬重名人”;站在民众的角度,或许可以容许官员在私生活上追星,但这一切的一切,前提必须是官员在任职期间切实为民着想,为老百姓谋利益,谋幸福。

这些年,一些地方官员的形象日益矮化,“香烟局长”,“日记局长”等时见报端。对于市长亲迎赵本山这件事,官员应该清楚,“名人就是一人名儿”,需对名人抱以冷静的心态对待,千万不可动辄兴师动众,“夹道欢迎”。舆论也断断不可简单地将矛头对准“是否上班时间公车迎接”、“市长疯狂追星”等问题上。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在官员和民众两种价值取向的碰撞下,现实里,市长究竟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老百姓还希望得到些什么?(李松林)

发表在栏目: 文化

貂蝉,一个文学人物,引来了一场纷争。历时3年,甘肃临洮和康乐、陕西米脂、山西忻州三省四地纷纷抢注“貂蝉故里”的大战——随着甘肃定西市临洮县成功注册“貂蝉”和“貂蝉故里”共78个类别商标,终见分晓。

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花落临洮,实属不易。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当地领导表示要大投入、大手笔,深入挖掘“貂蝉故里”的品牌价值,全面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投入”、“大手笔”的决心,让人不免担忧,并不富裕的临洮是否需要花费重金包装“貂蝉”,恐怕还需三思。

据报道,三省四地为争夺“貂蝉”已经投入不菲,如甘肃康乐计划投资4.8亿元打造“貂蝉故里”景区,现正忙得热火朝天,“貂蝉”丢了,已花掉的银子十有八九打了水漂。再看山西忻州投入重金建成的貂蝉陵园,如今陷入荒芜,成为周围农民的养鸡场。为“貂蝉”大兴土木,让这些地方闪了腰,吃了大亏,累了百姓,教训不浅——这份责任,谁人承担?

再看时下烫手的“名人故里”之争,大多缘于地方将名人这一文化符号简单等同于旅游资源。争抢小说中虚构的所谓“名人故里”,再照葫芦画瓢建几个人造景观,为“名人”竖块碑,就能招揽来游客吗?靠传说中名人“故里”的空名就能赚来银子吗?奉劝当地领导莫把工商部门批准的“貂蝉”商标当作发财的金字招牌,不妨先为“名人故里”的投入与产出算笔账,切勿让“大投入”有去无回!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