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周五, 06 5月 2011 19:21

《曾国藩家训》: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崛起是可笑的

给本文评个分吧
(0 票)

本报讯(记者金力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正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曾国藩家训》中的教育思想再次撞击每况愈下的现代社会教育现实,带给人们许多反思和借鉴。日前,郦波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签售同名新书《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现场遇到的大学生向他提出了犀利的问题。

签售前的读者见面会上,郦波表示,原本在《百家讲坛》讲完大明名臣系列,讲完张居正按计划是要讲王阳明的,但社会新闻中的很多悲剧事件,譬如“药家鑫案”让他感觉到当前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就与栏目组协商改讲《曾国藩家训》。他看到曾国藩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大家,尤其在对子女教育是世所公认的成功典范。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在曾国藩的鼓励和支持下潜心研究西学,成为出色的外交家,做过出使英、法、德、俄4国的钦差大臣;次子曾纪鸿则是一位数学人才,喜爱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数,计算出了100位的圆周率。更为难得的是,不光曾国藩的儿子成才了,他的后代子孙,大都很有成就。

郦波认为,在古代,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主流教育,而且曾国藩家训又非常独特,突破了家庭教育的层面,上升到社会教育层面,它可以成为针对当前的社会教育问题寻求一个解决的切口。

见面会上,有位大学生质疑郦波,古代人读书为当官,可现代社会,我们要做很多实际的应用型工作,儒家这种“士文化”的教育体系还有用吗?听到这话,郦波首先鼓励了学生勤于思索的精神,随后他说,“世界时刻在变化,从古代到现代,从昨天到今天,然而只有在精神世界里做一个强人,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现在,我们的教育是在做‘树人才’的事,而古代儒家讲的是‘树人’,‘树人’是培养一个人的品性,不带有功利性,不管你读书多少,都可以成为‘士’。我们和传统文化割裂太久了,须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崛起是可笑的,必须有思想文化的引领。《曾国藩家训》是我们民族的根性文化、精神的呼唤,对每个人都非常有意义。” J187

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