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闻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考古学家2008年在英格兰约克发现一颗已有2500年历史的头骨,令人非常震惊的是,它内部的脑组织保存完好。通过研究发现,这个人是在吊死后很快被掩埋在潮湿的泥土里,因此大脑得以保存下来。

  1.铁器时代人类大脑扫描图

铁器时代人类大脑扫描图铁器时代人类大脑扫描图

  电脑生成的一颗2500年前的人类头骨扫描图显示的是暗灰色的大脑。颅骨内的浅灰色区域代表的是泥土。2008年考古学家在英格兰约克挖掘出这颗颅骨,发现内部的大脑保存完好,专家对此感到非常不解,决定一探究竟。

  3月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这个颅骨被砍下后,很快被掩埋到潮湿的泥土里,几个因素避免了大脑腐烂。据3月发表在《考古学》杂志上的论文上说,这片土地寒冷、缺氧的环境可能对这个大脑起到了保护作用。

  2.“缩水的”大脑

“缩水的”大脑“缩水的”大脑

  这是从那颗远古头骨里取出的一部分大脑。对脑组织和头骨周围的残骸进行分析,发现这个铁器时代的大脑属于一名年龄在26岁到45岁之间的男性,他被吊死后又遭斩首。目前还未找到该男子身体的其他部分。

  3.对其大脑进行研究

对其大脑进行研究对其大脑进行研究

  从这张未标明日期的照片上看,约克考古基金会的雷切尔·库比特正在利用内诊镜研究这颗远古大脑。约克大学的考古学家、这篇论文的联合作者马太·科林斯表示,蛋白质分析证实这颗头颅的主人是一名男性,大约生活在公元前673年到482年间。他说:“这个大脑的质量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不过它的体积缩小了很多,这是因为它丧失了大量水分。”

  4.远古农业遗址

远古农业遗址远古农业遗址

  这张未标明日期的照片显示,约克考古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正在挖掘这个铁器时代的农业遗址,保存完好的大脑就是在这里发现的。挖掘出来的头骨、保存完好的下颌和脖子上的两节椎骨显示,这颗脑袋是在被砍下后不久埋到土里的。布拉德福德大学的考古学家、这篇论文的联合作者乔·贝克贝利表示,“如果是在人死后很久才把脑袋砍下来,大脑软组织早该腐烂了”,这会导致颌骨和椎骨分开。(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6、玫瑰星云

玫瑰星云玫瑰星云(Image courtesy ESO)

  这是星系NGC 371,氢离子云给它染上了一层玫瑰色的色调。这张最新的图像由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拍摄。

  NGC 371小麦哲伦星系内,这是一个矮星系,也是我们银河系的卫星星系。这里新生的恒星被一层氢离子包裹着,由于受到内部新生恒星的强烈辐射而发出光芒。

  7、撒哈拉水彩画

撒哈拉水彩画撒哈拉水彩画(Image courtesy Michael Taylor, Landsat/NASA)

  这张图像大致拍摄于2000年前后,作为地区地质调查的一部分,展示的是阿尔及利亚南部塔西里阿尔贾国家公园(Tassili n'Ajjer National Park)的景致。图像中可以看到,红色的原始花岗岩被湖泊切割的零零碎碎,这些湖泊已经干涸,满是黄沙(黄色)。而受到狂风强烈侵蚀的砂岩(棕色)地区还能看到零星分布的盐类沉积(蓝色)。

  这张伪彩色图像由美国宇航局陆地卫星-7号(Landsat 7)拍摄,采用了红外、近红外和可见光波段。

  8、太空中的日食

太空中的日食太空中的日食(Image courtesy SDO/NASA)

  这张照片拍摄于今年3月29日。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自2010年2月开始围绕地球运行,其上搭载了一整套先进的太阳活动监测设备。但每隔两年,由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它会运行到日食带中,这段时间中每天都要在地球阴影中经历长达72分钟的“日食”。

  在这段时间内,卫星将发现太阳部分被地球遮挡。但不同于地球上看到日食的那种干净利落,SDO飞船观看日食的视线必须经过地球大气层,因而显得模糊不清。这让太阳的边界显得有些凹凸不平。

  9、夏威夷的熔岩流

夏威夷的熔岩流夏威夷的熔岩流(Image courtesy EO-1/NASA)

  图中明亮的橘黄色区域就是1月16日,炙热的熔岩流从夏威夷一座火山口中冒出的情景。这张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地球观测卫星-1号(Earth Observing-1)拍摄。

  这张红外图像展示了火山口附近区域的伪彩色景象。图中植被呈现绿色,较老的熔岩显示灰色或黑色,新鲜的熔岩则呈现明亮的橘色。(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6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近日公布了上一周的精彩太空图片。从夜空中的极光到美丽的地球仙境,一一收入。

  1、极光水晶球:360度极光全景照

极光水晶球:360度极光全景照极光水晶球:360度极光全景照(Photograph by Kwon O. Chul, TWAN)

  这是本周公布的一张极光照片,拍摄于加拿大北部小镇耶勒奈夫(Yellowknife)。

  摄影师将所拍摄的照片进行数字合成处理,得到了这张360度的全景图像,整个天空宛如一颗水晶球。

  2、太空拍中国天山山脉

太空拍中国天山山脉太空拍中国天山山脉(Photograph courtesy NASA)

  这是中国天山山脉。这张照片发布于3月16日,其独特之处在于这是从国际空间站上拍摄的,可以看到白雪覆盖的山顶烟雾缭绕,有如人间仙境。

  这张照片的拍摄区域位于天山中段,靠近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边界。图中一条冰川像高速公路般穿过山脉中央。

  3、魅力尤卡坦

魅力尤卡坦魅力尤卡坦(Image courtesy Kompsat-2/ESA)

  在这张卫星图片上,墨西哥东北部尤卡坦半岛外,豪尔博斯岛(Holbox Islan)和亚拉胡泻湖(Yalahau Lagoon)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

  这张图像由韩国多功能卫星(Kompsat-2)拍摄,采用了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数据合成,揭示地表的细微地理特征。

  4、星系探戈

星系探戈星系探戈(Image courtesy Sydney Girls HS Astronomy Club/U-Alaska/AAO/Gemini)

  这是一张由夏威夷双子望远镜拍摄的图像,两个相互作用的星系仿佛正沉浸于一场星系探戈。

  这其实是一次学生竞赛的成果之一,主办方要求学生们来为双子望远镜选择观测目标,要求是这些目标必须“非常美丽并具有科学价值”。

  而此次比赛的获胜者是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女子高中的天文俱乐部,她们建议双子望远镜观测相互作用的星系NGC 6872和IC 4970,因为这样的观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未来银河系和附近的仙女座大星系相撞时可能出现的情形。

  5、开普勒的成果

开普勒的成果开普勒的成果(Diagram courtesy Kepler/NASA)

  截止2011年2月份,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开普勒望远镜已经锁定了1235颗系外行星。采用的方法都是“凌星法”,即用极高的精度对恒星的亮度进行测量,找到由于行星从其面前经过而导致的轻微光变,从而反推出行星的存在。为了更好的向公众展示这些成果,开普勒小组合成了这张图像,所有的母恒星按照大小排成队列,而这些发现的行星则是恒星背景上的小黑点。

  为了显示比例,太阳也被标注了出来,图上位于第一行右下方,其上的小黑点是木星和地球。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3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1999年至2003年,科学家曾在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搜寻绿蝮蛇踪迹,而后在实验室对捕获的标本进行分析,通过身体特征确定它们是否是新物种。在东南亚,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种蛇类,被称之为“红眼绿蝮蛇”。但由于只能根据一些标本加以了解,他们对这种蛇知之甚少。

  1.红眼蝮蛇

红眼蝮蛇(图片来源:Jeremy Holden)红眼蝮蛇(图片来源:Jeremy Holden)

  一幅未标明日期的照片,一条蛇缠绕在树枝上。这是在东南亚新发现的一种蛇类,名为“红眼绿蝮蛇”(学名“Cryptelytrops rubeus”)。红眼绿蝮蛇主要分布在胡志明市附近的森林以及越南南部、柬埔寨Langbian高原东部低矮的丘陵地区。

  研究论文合著者、英国班戈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安尼塔·马尔霍特拉表示:“我们只能从一些标本身上了解这一物种,世界上见过这种蛇的人并不多。说老实话,我们对它们知之甚少。”马尔霍特拉和同事同样发现了与红眼绿蝮蛇非常类似的蛇,长着令人吃惊的黄眼睛,被称之为“豆蔻山绿蝮蛇”。在1月23日出版的《动物分类学》杂志上,科学家对这两种蛇进行了描述。

  2.外出就餐

外出就餐(图片来源:Jeremy Holden)外出就餐(图片来源:Jeremy Holden)

  一幅未标注日期的照片,青蛙可能体型太大,让红眼绿蝮蛇难以下咽,在这幅照片拍摄后不久,它便选择放弃。现在还不清楚这条红眼绿蝮蛇到底是因为受闪光灯影响还是因为青蛙体型太大无法吞下而选择放弃。

  科学家表示,这种新发现的蛇喜欢吃什么食物还是一个不解之谜。研究论文合著者马尔霍特拉说:“我们很难获得有关这种蛇食物偏好的信息。蛇的消化能力很强,粪便中只含有少量极难消化的东西,例如哺乳动物的毛发、鳞片以及爬行动物的爪子。青蛙很容易消化,最后什么也不会留下。”

  3.与叶子融为一体

与叶子融为一体(图片来源:Peter Paul van Dijk)与叶子融为一体(图片来源:Peter Paul van Dijk)

  照片于2000年5月在越南丛林拍摄,一条红眼绿蝮蛇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绝对是一个伪装高手。这种蛇生活在树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拥有很强的消化能力,经常吃的滚瓜肚圆,这成为它们向高处行进的一个障碍。

  但研究论文合著者马尔霍特拉表示,这种新发现的蛇也会在地面上生活,并且经常在地面上觅食。“它们通常在溪流附近出没,因此有人认为青蛙是它们的一个主要食物。我们知道其他与其存在血缘关系的蛇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它们应该拥有非常相似的生态学特征。”

  4.眼睛好似宝石

眼睛好似宝石(图片来源:Peter Paul van Dijk)眼睛好似宝石(图片来源:Peter Paul van Dijk)

  照片于2000年5月在越南南部的Cat Tien国家公园拍摄,一条红眼绿蝮蛇抬起头,盯着照相机镜头。马尔霍特拉指出,这家公园生活着新发现的红眼绿蝮蛇,在面临较大压力的森林地区,它们的栖息地面积很小。

  现在还不清楚红眼绿蝮蛇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其他栖息地,因此现在还无法将这种蛇列为濒危物种。马尔霍特拉和同事希望它们不会沦为罕见动物收藏者的牺牲品。她说:“红眼绿蝮蛇可能很容易受到伤害,因为它们是非常美丽的动物。”(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3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的最佳太空图片,集中展现了第谷超新星残余、银河系“市中心”以及太阳表面喷射“火环”等壮观景象。

  1.断电中的日本

断电中的日本断电中的日本(图片来源:DMSP/USAF/NOAA)

  一幅伪色卫星照片,展现了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之后的断电情况。科学家将2010年美国空军国防气象卫星计划获取的数据与灾难发生当日的数据进行了比较。黄色区域未发生断电,红色区域则处于黑暗之中。断电区域主要集中在从东京北部郊区到北部港口城市仙台之间的地区。仙台是距离震中最近的地区。

  2.第谷超新星残余

第谷超新星残余(图片来源:CXC/NASA)第谷超新星残余(图片来源:CXC/NASA)

  一幅合成图片,来自于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展现了被称之为“第谷超新星残余”的天体,很有点向“三月疯狂”比赛致敬的味道。这个膨胀的碎片云是距离地球大约1.3万光年的一颗恒星爆炸后的产物。爆炸产生的光线于1572年到达地球。即使在白天,这颗天体短时间内也可以用肉眼观察到。

  图片中的红色区域为低能X射线,蓝色区域为高能X射线。此外,图片也第一次揭示出明亮的X射线条纹,也就是右侧白色区域,支持了超新星是高速粒子,即宇宙射线源泉这一理论。

  3.银河系“市中心”

银河系“市中心”(图片来源:Caltech/NASA)银河系“市中心”(图片来源:Caltech/NASA)

  形象地说,图片展示的区域就是银河系的“市中心”,存在着数千颗恒星。在可见光条件下,这一区域异常明亮,让观测里面发生的事情几乎成为一种不可能。但在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中——例如这幅于3月18日公布的照片——我们却可以洞察这一区域内的活动。照片中,卷须状温暖气体(黄色-红色)和富含碳的尘埃(绿色)像窗帘一样穿过银河系的中心。在银河系的中心,明亮的白色恒星团环绕一颗看不见的超大质量黑洞。

  4.你好,海伦

你好,海伦(图片来源:NASA)你好,海伦(图片来源:NASA)

  这幅新公布的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飞船拍摄,土星的小卫星——土卫十二“海伦”好似一朵单色花悬挂在漆黑的太空中。这颗卫星的直径只有21英里(约合33公里),与土卫四“狄俄涅”共享一条轨道。土卫十二和土卫四是仅在土星周围发现的“特洛伊卫星”之一。

  5.火环

火环(图片来源:SDO/NASA)火环(图片来源:SDO/NASA)

  3月19日,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拍到的太阳表面向外喷射一个等离子圆环的壮观景象。这种等离子环被称之为“日珥”,是被磁场束缚在太阳表面的带电气体云。但这种束缚并不稳定,日珥最终会逃脱,获得自由,喷向太空。

  6.鹿豹座CY星

鹿豹座CY星(图片来源:WISE/NASA )鹿豹座CY星(图片来源:WISE/NASA )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探测器拍摄,展现了炙热而明亮的恒星鹿豹座CY星。由于被封在含金属的尘埃颗粒云内,这颗恒星发出红色光芒。恒星发出的强紫外线辐射刺破主要由多环芳烃(绿色,与地球上的煤烟类似)构成的尘埃壳。富含碳的尘埃带好似一条温暖的毯子,里面遍布微红色天体团。新恒星正在这条“毯子”内形成。(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变黑的鸟

变黑的鸟变黑的鸟

  据英国英国皇家保护鸟类协会的理查德·卡斯伯特在一项声明中说,石油泄漏事故不仅会危及北凤冠企鹅,而且会对数百万只在此筑巢的海鸟和其他野生生物产生影响。他发出警告说,如果搁浅船只上的老鼠逃窜到该岛上,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它将会引发“双重灾难”,因为这座岛上没有老鼠。卡斯伯特说:“要是老鼠在南丁格尔岛上立住了脚,它们将对这里造成毁灭性摧残。”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环保局已经在触礁船只附近放置了大量捕鼠器。卡斯伯特说:“希望这能阻止任何老鼠逃上岸。”

  5.油污迫使海鸟逃上岸

油污迫使海鸟逃上岸油污迫使海鸟逃上岸

  据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政府网站上说,到了3月份,北凤冠企鹅已经结束繁殖周期和换羽过程,正准备游向大海深处觅食。但是沃诺克表示,由于企鹅“感觉很冷”,沾满油污的它们正在努力逃上岸。油渍就像“紧身潜水衣上的破洞,鸟类的羽毛相互紧扣在一起,油污打乱了这个机制,使其分开,因此冷水更容易穿透羽毛,沾到皮肤上”。北凤冠企鹅的天然防水层消失,还使它们的体温更容易降低。

  6. 南丁格尔岛上的触礁船只

南丁格尔岛上的触礁船只南丁格尔岛上的触礁船只

  据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政府网站上说,总重大约是7.53万吨的货船“M.S. Oliva”号在把大豆从巴西运往新加坡的途中,在南丁格尔岛触礁。该网站上说,由于该船受损情况严重,无法修复,这艘船“将会慢慢被海浪冲散,最终沉入大海”。由它引发的生态灾难可能还会对大螯虾产业产生严重影响,这一产业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这个孤岛社会群体的经济支柱。埃文斯表示,距离该地最近的城市是南非开普敦,乘船需要6天才能到达。卡斯伯特在声明里说:“这只失事货船将对这些偏远小岛上的野生生物和渔业经济基础产生严重影响。”

  7.沾满油污的大量企鹅

沾满油污的大量企鹅沾满油污的大量企鹅

  这个月南丁格尔岛发生货船触礁事故后,海岸周围出现大量浑身沾满油污的北凤冠企鹅。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说,这种企鹅喜欢聚在一起繁殖后代,它们把巢筑在悬崖顶上,有时是在内陆。每年冬季快要结束时,北凤冠企鹅会成群结队聚集到一起,9月开始产卵,12月和1月份小企鹅开始独立生活。凤冠企鹅主要吃磷虾、其他甲壳类动物、鱿鱼、章鱼和鱼。(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2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近,一艘货船在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南丁格尔岛触礁,大约1500吨燃油泄漏到海水里,形成长达8英里(13公里)的油膜,这对生活在这里的濒临灭绝的北凤冠企鹅造成严重影响,很多企鹅浑身沾满油污,甚至有些已经死亡。除此以外,这次事故可能还会对这里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致命影响。

  1. 南丁格尔岛沾满油污的企鹅

南丁格尔岛沾满油污的企鹅(图片提供:Andrew Evans, National Geographic)南丁格尔岛沾满油污的企鹅(图片提供:Andrew Evans, National Geographic)

  3月23日,一只身上沾满油渍的北凤冠企鹅(northern?rockhopper penguin),据英国英国皇家保护鸟类协会说,一周前一艘货船在南大西洋南丁格尔岛触礁,大约有1500吨燃油漏出。该岛是英国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组成部分,其上生活着多达20万只北凤冠企鹅,这一数字占世界北凤冠企鹅总数的一半。由于这种企鹅的数量在过去30年间莫名迅速下降,因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归类为濒危物种。

  据英国英国皇家保护鸟类协会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政府网站上说,搁浅2天后,即3月18日,马耳他注册轮船“M.S. Oliva”号在风浪的冲击下出现裂缝,油层扩展8英里(13公里)。然而,3月23日事态变得更加严重。大约6.53万吨未经加工的大豆也散落到海洋里,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植物会对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据政府网站上说,数百只沾满油污的鸟被冲上岸,估计已有多达2万只海鸟受到影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官员特雷弗·格拉斯在一项声明中说:“南丁格尔岛的事故现场非常恐怖。”据该网站上说,这次“生态大灾难”可能还会对附近的联合国世界遗产所在的岛屿产生影响。

  2.营救企鹅

营救企鹅(图片提供:Andrew Evans, National Geographic)营救企鹅(图片提供:Andrew Evans, National Geographic)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环保局派遣一些营救人员,前去营救和清理沾满油污的企鹅。迄今为止他们已经收集了750只企鹅,这些企鹅将会被送往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在那里接受治疗和护理,慢慢恢复健康。上周,来自南非海鸟保护基金会的更多鸟类营救专家抵达该地。《国家地理旅游者》杂志的特约编辑安德鲁·埃文斯恰巧在工作期间到访了南丁格尔岛。他说:“我们正打算去其他地方,半道上突然接到消息,得知一艘货轮在南丁格尔岛触礁了。”埃文斯在这座岛上对事故现场进行了1天调查,毫不夸张地说,他“看到数百只北凤冠企鹅沾满油污。我还看到一些海豹幼仔的皮肤上沾满油渍。这种场面令人触目惊心。”

  3.早期石油泄漏受害者

早期石油泄漏受害者早期石油泄漏受害者

  3月23日在拍摄这些照片前,一些北凤冠企鹅已经死亡,它们的死亡原因可能是接触了从南丁格尔岛漂来的燃油。埃文斯说:“我看到一些企鹅正在用嘴巴清理羽毛上的油污。有些企鹅全身沾满了油污,有些是腹部沾上了油渍。” 常务董事尼尔斯·沃诺克表示,与原油相比,经过加工的燃油在发生泄漏事故时具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积极方面是,燃油比原油蒸发速度更快。然而消极方面是,从短期来看,燃油对鸟类的毒害比原油更大,这是因为燃油更轻,更容易渗入到鸟儿的皮肤里。据沃诺克说,一旦渗入到皮肤里,任何一种油都会损害鸟类的内脏。更糟糕的是,身上沾上油污的鸟儿在用嘴巴清理羽毛时,偶尔会吞下有毒物质。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2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刊登了3幅新照片,展现了海啸发生前后日本福岛县的一处海滩。不久前,日本东北部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巨大人员财产损失。

  1.海啸来临前的平静

海啸来临前的平静海啸来临前的平静

  照片由一名在海岸工作的研究员拍摄,展现了海啸来临前平静的海滩。海啸并不是单一的潮汐波,而是由一系列潮汐波构成或者叫波列。在海啸灾难中,最初的海浪并不一定最具有破坏性。海啸可能更像是快速上升的潮汐,而不是一系列巨大的海浪。

  2.巨大的水墙

巨大的水墙巨大的水墙

  3月11日,福岛县的一处海滩遭海啸袭击,可怕的力量让一辆货车(右下)无处躲藏。在进入沿岸附近的浅水域时,海啸的速度减缓。顶部的海浪移动速度超过底部,导致海平面大幅上升,同时伴随海下区域剧烈涌动,将人卷入海底,撕碎沿途的物体。

  3.沙滩被海啸吞噬

沙滩被海啸吞噬沙滩被海啸吞噬

  照片由一名研究员3月11日拍摄,最近对外公布,可怕的海啸漫过树梢,海滩早已经面目全非。在第一波海浪过后,海啸的危险性可持续几个小时。袭击海滩的海浪高度存在巨大差异。(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4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3月11日日本强震发生之后,福岛核电站出现严重危机,随后,一批被称作“50死士”的无名勇士们坚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努力工作,试图力挽狂澜,使国家免遭严重堆芯融化的严重危险。但是外界的人们对他们的工作情况却知之甚少,最近日本政府公布了首批反应他们工作的内部照片,从而让人们能有幸一睹这些英雄们工作的样子。一切都被黑暗笼罩,只有借助微弱的灯光,你才能勉强透过面罩看到他们的脸。

  1.寻找答案

寻找答案寻找答案

  福岛第一核电站第一和第二机在地震中严重损毁,周三清晨,坚守在此的工人们正仔细检查中央控制室的数据,试图找到故障点。他们的脸庞由于呼吸面罩的遮挡而无法看清。

  尽管经过努力之后这里的部分外接电源已经开始恢复,但是这些被称为“50死士”的勇敢的工人们仍然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他们必须设法恢复核电站内部关键的水泵和管路系统,以便为反应堆和乏燃料池重启冷却系统。

  这几张图片由日本核安全保安院公布,是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以来首次公布的核电站内部工作照片。那一场灾难性的地震和随后引发的惊人海啸摧毁了这座核电站,并导致内部冷却系统瘫痪。

  2.一线曙光

一线曙光一线曙光

  尽管已经有部分外部电力供应恢复,但工人们仍然需要借助手电照明来看清中央控制室仪表盘上的读数。

  根据东京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的消息,到目前为止,全部6座核反应堆中仅有两座,即第5和第6核电机组可以被认为已经处于安全状态,但周五却意外的发现5号机组的冷却系统同样开始出现问题。

  由于核电站内部不断涌出黑烟。处于对放射性危害的顾虑,现场的工人们被屡次要求撤离,这样就造成了恢复冷却系统施工的严重耽搁。观察人士分析,尽管这些浓烟可能并不一定带有放射性,但这确实说明目前这里的情况尚没有处于可控状态。

  3.患难与共

患难与共患难与共

  一半房间可以照明,而另一半却仍然处于黑暗。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控制中心,工人们正在一起努力工作。

  这些人中有辐射方面的专家,以及东京电力公司的下层和中层负责人。他们志愿留下来进行事故的紧急应对。根据官方的数据,这里可能实际有超过100人的队伍在冒险工作。他们已经被誉为日本国家的英雄。

  日本卫生机构已经将人体允许遭受的辐射剂量数值上调了一倍,以便允许这些工人继续在这里工作。官方对他们的消息披露甚少,人们只知道他们为了防止出现严重的辐射伤害而轮番上阵。目前已经确认有5名工人死亡,另有20人负伤入院。

  这些勇士的壮举不禁让人们想起25年前赶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灾难现场进行救灾的人们。在那次事件中,有28人由于遭受严重辐射,在数星期内相继死去。

  4.控制大厅,安静异常

控制大厅,安静异常控制大厅,安静异常

  这是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中央控制室的照片,拍摄于周二电力恢复之后的一瞬间。3号机组的情况尤其让外界担忧,因为其燃料是一种称为“混合氧化物”的混合物。其中含有铀和钚。这让它的危险性要高于其他几个机组,因为其他几个机组都只含有铀。

  此次出现险情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是日本最陈旧的几个核电站设施之一,采用的技术属于上世纪70年代的“第二代”核电站技术。这一核电站没有采用所谓的“被动安全体系”,这种体系可以使核电站在出现险情时自动运行内部冷却系统。但让人担忧的是,目前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兴建的核电站一般都属于这种“第二代”技术电站,只有目前正在中国修建的4座核电站采用了最新的被动安全防护技术。

  5.核电站之外,隐患重重

核电站之外,隐患重重核电站之外,隐患重重

  这里是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混凝土防护墙外侧,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努力试图恢复第三和第四核电机组的外部电源供应。接通电源,并重启内部冷却系统非常关键,因为这样才能防止由于内部过热而引发堆芯融化的严重风险。

  但日本政府目前最担心的,还要数放射性物质的扩散。

  远在220公里开外的东京已经在其自来水中检测出放射性碘。日本政府已经发出警告,要求周边地区的儿童不要引用自来水。政府还宣布,已经在福岛县出产的蔬菜中检出放射性物质。目前当地出产的蔬菜已经被禁止运出。

  世界各地迅速对此做出反应:香港政府日前宣布禁止进口产自该地区的食品,美国也已经宣布禁止来自该地区的奶制品和其他农产品输入。

  正在出现的,对于日本产食品的安全担忧说明,即便日本成功控制住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局势,但要真正度过这场灾难带来的深重影响,这个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晨风)

发表在栏目: 科学

  4.重返地球

重返地球重返地球

  3月16日,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重返地球的宇航员在哈萨克斯坦阿尔卡雷克附近降落后,他们躺在地上休息一小会。这些人包括奥列格·斯克里波奇卡(左)、亚历山大·卡莱利(中)和斯科特·凯利。该机组在国际空间站呆了近6个月。

  5.恒星诞生

恒星诞生恒星诞生

  据欧洲南方天文台说,新生恒星喷出的物质与周围气体和尘埃云团发生碰撞,生成炙热的弓形、点状和条纹图案,看起来很像一幅超现实主义画作。这张图片由智利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拍摄,并于3月16日公布,它为人们更近距离地观察NGC 6729区域的新生恒星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提供了机会。NGC 6729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恒星托儿所。

  6.日本地震前后

日本地震前后日本地震前后

  日本东部城市鸟海(Torinoumi)的照片,左图是2010年9月拍摄的,右图是在日本里氏9级地震和海啸发生一天后,即3月12日拍摄的。德国卫星拍摄到这两张图片,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的48小时内,有超过63颗卫星对其进行观测。

  7.遥远星系

遥远星系遥远星系

  欧洲航天局3月9日宣布,他们已经发现迄今最古老、最遥远的星系簇(合成卫星及X射线图像)。据欧洲航天局的网站上说,跟在早期宇宙里发现的其他天体结构不同,从星系簇CL J1449 0856发射的大量X射线和星系成员众多可以看出,它已经进入青春期。(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43 页,共 1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