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5月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05年5月12号,随着首架作战型F-22交付给美国兰利空军基地的第27战斗机中队,被称为"猛禽"的F22正式投入现役, 也标志着当今世界正开始进入"隐形空军时代"。
主持人:不过,在F22投入现役6年之后,当地时间6号,美国五角大楼对F22却做出了"无限期停飞"的决定。那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我们先来连线中国之声国际新闻编辑王宗英。
主持人:王宗英,美国空军为什么要无限期停飞F22?给我们说说相关的情况。
王宗英:这次停飞美国空军给出的理由是F22猛禽战斗机向机室供应氧气的制氧系统出现了问题,所以美国军方正在检查F22,重点是放在制氧系统的检查上。之前我们知道去年的11月17号的时候,就有一架F22因为制氧系统发生的故障是在阿拉斯加坠毁了。调查就显示飞行员事发前很可能受到了严重的缺氧,随后是进入的昏迷,所以当时美国空军决定对F22猛禽战斗机在常规训练的时候飞行高度进行限制,具体高度是被限制在7600米以内。
另外针对这个F22的缺陷还有报道披露说,它的通讯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只能和同一个飞行中队其他F22站队及进行信息交换,不过去年美国是决定完全放弃F22通信系统的升级项目,这次要全面无限期停飞的消息出来后,绝大多数网友评论说问题不会这么简单,估计美国是要升级换代了。
F22猛禽战机是一款由美国洛克西德马丁、波音和通用动力等公司联合为美国空军设计的重型隐身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取得并保持战斗的制空权,F22于2005年开始陆续加入美国空军的编组,以取代前一时代主力编组F15英式战斗机,F22是当代最昂贵的战斗机种之一,在设备上具备了超音速巡航,超视距作战,高机动性,对雷达及红外隐身的特性,据估计,其作战能力为前辈F15的2到4倍,是新一代重型战机组霸主之一,而此前美国电影《变形金刚》中的红蜘蛛变身前即是F22战斗机。
继此前由于故障坠毁之后,今年3月,F22"猛禽"战机的形象再度受到打击。对利比亚实施的空中打击当中,美国已经装备6年之久的F-22并没有露面接受实战检验。
事实上,自从2005年美国空军装备F-22以来,这种战机从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美军参与的武装冲突。那么究竟是哪些缺陷让F22一直缺席实战?这次停飞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F22服役以来有关这架飞机很多人有争论,有的说它本身的技术有缺陷,比如说通信、控制、协同作战能力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次停飞实际上是在悄悄的升级换代,我感觉两种说法都是有点问题,从我感受来讲还是一种世界上最先进的隐性战斗机,它的通信性能差是因为它不愿意跟别人通信,还有一个这个飞机现在不排除它在借用像X37这样的空天飞机等一些新的技术,为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奠定基础,但是目前来看这次停飞好象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技术问题。
作为世界上第一款投入服役的第四代战斗机,F-22在航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少航空爱好者甚至认为F-22将是美国战机发展水平的最高点,张召忠认为,F22应该不久就可以复飞,不过他仍然为我们勾勒了正在研制当中的美国第五代战机的轮廓。
张召忠:这次F22停飞我相信用不了太久它就能够复飞,F22服役到现在美国空军一共是买了165架,这个生产线已经停了,关于五代机的问题四代机服役的同时美国就展开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了,现在下一代战斗机还看不到一个轮廓,我个人一直有个看法,就是说第五代战斗机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无人驾驶为主,在隐身的基础上加强速度方面提升,将来的速度有可能会提到空天飞机的速度,十几马赫,而且空天之间可以往返,这个可能成为将来五代战斗机的一个特点。
周泽雄
“我很反感‘国学’这个词,那是过去针对‘西学东渐’而提出的,所以你们在我的书中看不到这个词。国学作为学术不可能热,哪有‘学’热的呢!只能叫传统文化热。”在推介新书《中国智慧》时,易中天先生如此回答记者关于“国学热”的提问。说得太对了!虽然我并不反感“国学”这个词,我只反感“国学热”这个现象。是否任何一种“学”都不会“热”,我不敢断言,但“国学”不会“热”,我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口。
一幢百年老宅倘若热起来,意味着什么呢?最可能的答案是:老房子着火了。国学亦可作如是观,只要我们承认那个“学”字等于“学术”或“学问”,再结合识得繁体字的国民正与日俱减的事实,我们就得同时承认,国学的门槛正在日益增高,它越来越成为一种静穆且专业的学问。
“国学热”是一个背逆人文自然的现象。依我看,只有借助某种偷天换日的方式,将其中“学”的成分最大限度地稀释掉,人们才可能见识到某种国学热的“伪形”。常见方式有三:一、把学术问题运动化;二、把学术问题时尚化;三、把学术问题偶像化。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笔者,就见识过学术问题运动化的路数了。在名为“批林批孔”的运动中,我们这些连孔丘与仲尼都无力辨别的小孩子,竟然被唆使充当了“砸烂孔家店”的急先锋。我还记得当时唱过的一首歌,歌词是:“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肚里耍诡计,鼓吹克己复礼,一心要复辟。红小兵,齐上阵,大家都要狠狠批。”今之国学热,虽然方向不同,由批孔改为尊孔读经,但操作原理并无二致:借助广泛的舆论咋呼和社会动员,不求实质裨益,但求以势夺人。今日咿呀读经的小学生,与昨日咻咻批孔的红小兵,唯一的共性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都是一种道具,以满足那些社会运动家的奇特癖好。
学术问题时尚化与学术问题偶像化,乃是同一战略的不同战术应用。在“国学热”的鼓噪下,说来可悲,我们连些微学术成果都不曾听说,所见无非这里矗起了一座孔子像,那里立起了一座老子像,某个大学开设了国学班,某个组织以“剪刀加糨糊”的方式编辑了一套超级国学丛书,某个开幕式上出现些可疑的古典元素。在考察国学热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经济喧阗甚至还多于文化折腾。作为学术的国学尚在原地踏步,以国学名义拉动的地方GDP,或许已成果斐然。
近代意义上的国学大师,公推“五四”及民国诸贤。拿前贤在国学问题上的胸襟见识,烛照今日浪言国学之衮衮诸公,我们还可能被两者间的强烈反差,气歪了嘴。人们经常提及钱锺书《谈艺录·序》里的一句话:“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同样的意思,王国维先生早著先鞭,他在自己26岁撰写的文章《叔本华像赞》里,已有“人生如轮,大道如轨。东海西海,此心此理”的卓见。若非《叔本华像赞》晚近才被发现,人们或许还会疑心钱锺书涉嫌抄袭呢。
事实是,前贤由于站立的高度相近,他们面对国学的态度也容易趋同,他们一致认为:今之国学非昔之国学,国学虽是一国之学术,国学研究却唯有以一种统摄中西的超凡眼光,方有望别开生面。换言之,把目光专注于国学本身,以为但凭读经诵典即能重振中华文化,若非急功近利,则属腐儒陋见。
王国维当年为《国学丛刊》撰写的发刊词,几可视为对今日国学倡导者的正面棒喝:“学之义,不明于天下久矣!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
作为学术的国学,注定是静穆的,其价值也只有在静穆的书斋研习及“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中,才可能显现一二。至于弘扬民族文化,固属吾族吾民的煌煌大义,但那显然不可能经由社会动员的方式得到改善。尝见一国学热的倡导者,在谈到“传统国学的当代价值”时,以一种超学术的态度声称:提倡国学“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知道,以夸诞不实的宏大意义代替求真务实的学术论证,乃是江湖术士的老套惯技,王小波还曾撞上把耍猴视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的卖艺者呢。说到对传统文化的信守,台湾人远比大陆做得好,依这位国学大仙的见解,难道这竟然意味着,台湾人将会比大陆人更快地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倘若国学热的发动者多是些说话托不住下巴且时刻准备把学术与政治强行嫁接的家伙,我辈对他的态度,就不仅仅是鄙夷了。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本报讯(记者金力维)昨天下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委员会举办成立大会,高满堂当选首任会长,邹静之、姜伟、王宛平、海岩、彭三源等当选为常务副会长。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编剧行会组织,已有200余名编剧报名加入。
会长高满堂介绍,编剧工作委员会成立后的具体工作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团结编剧,表彰优秀作品,每年评选出最佳编剧、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新人三项奖;对剧本进行评估,帮助投资者论证投资风险;定期举办培训,解剖热播剧目、提携年轻人等。协会还和全国十余家影视专业机构、电视台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会员提供和电视剧制作、播出方对接的平台。编剧委员会设立了会员准入门槛,凡有两部电视剧在省级以上的电视台播出,才有资格加入到编剧委员会。
对普通编剧而言,这一组织成立的最大意义无疑是令他们找到了“被重视”的感觉。一直以来,编剧们都自视是艺术创作中的弱势群体,被拖欠稿酬、抄袭创意,霸王合同所侵害,作品被演员、导演改得面目全非无力维权,初级从业者甚至连署名权、著作权都得不到保障。针对这种情况,编剧委员会特别聘请了法律顾问,为弱势的编剧解决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同时,会长高满堂也指出,维权工作是重中之重,但自律的任务更重。他解释:“编剧行业内,原创少是个大问题,抄袭、跟风现象严重,市场化带来太多浮躁之气。”
事实上,除了一线知名编剧,对大多数普通从业者来说,“个人表达不被认可”是比挣钱更严重的问题。一个刚毕业的最初级编剧,按市价可以拿到一集1万元的稿酬,一年一部戏30万的收入,比起其他行业,也算“高薪”了。有十年年资的编剧冯媛就表示,最让编剧难受的是想写的题材不能写,市场主导的创作空间太窄,编剧成了码字机器,干的活儿都是命题作文,她希望编剧委员会能为编剧搭建一个提供机会的平台。
会后,《士兵突击》制片人张谦在微博上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我注意到横幅上写的是‘电视剧编剧委员会’,莫非还有个‘电影编剧组委会’?还是大腕编剧们只写电视剧了?想了想,没搞懂,国情?”就此,记者采访了编剧委员会秘书长张华,他解释,虽然编剧很少固定只写电影或电视剧,但由于广电总局的电影、电视剧管理体系是分开的,所以,电影编剧还另有“中国电影文学会”。如此一说,编剧们其实有两个家,两套家长。J187
新华网首尔4月28日电(记者 姬新龙)刚刚结束对朝鲜访问的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28日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记者会上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在口信中表示,朝鲜愿与六方会谈所有当事国无条件地就所有问题进行协商,并已准备好随时与韩国总统李明博会晤讨论所有问题。
卡特率领的“元老团”在结束为期三天的朝鲜之行后于28日下午抵达韩国。他在首尔举行的记者会上说,访朝期间他并没有见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但在前往机场的路上被通知重回宾馆接受口信。金正日在由朝鲜外务省副相李勇浩代读的信件中作出上述表示,并请他代为转达。
“元老团”成员、爱尔兰前总统鲁滨逊在记者会上补充说,金正日在口信中表示,“包括首脑会晤和其他协商在内,一切对话朝鲜均同意无条件举行”。
卡特表示,朝鲜的立场出现了变化。以前朝鲜坚持只与美国谈核问题,但现在表示愿与韩国直接讨论包括核问题在内的所有问题,其中包括韩朝首脑会晤。他说:“希望今后局势能得到缓和,上述建议能为韩国和美国等六方会谈所有成员国所接受。”
据介绍,“元老团”访朝期间还会见了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朝鲜外务相朴义春和军方高级官员。
卡特说:“朝鲜军方官员对‘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事件导致包括平民在内的人员伤亡表示深切遗憾,但并未就此道歉,也不承认自己与此有关。”他认为,韩朝关系短期内不会出现突破的迹象,韩朝间安保问题和核问题也不能够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只有所有当事者显现变通、真心和真诚,才能取得进展”。
“元老团”成员、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说:“和平仍有可能,但有关各方都要求对方单方面行动,不愿取得进展。只有尽早重开对话,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关于对朝粮食援助问题,卡特敦促国际社会采取积极行动。他表示,“韩美有意遏制对朝粮援,但以军事、政治原因为由阻遏粮援,是显而易见的侵犯人权”。
“元老团”抵达首尔后会见了韩国统一部长官玄仁泽,并参加了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金星焕准备的晚宴。韩国统一部发表新闻公报说,“元老团”向玄仁泽介绍了访朝期间就核问题、韩朝关系、粮食援助等问题广泛交换意见的经过。玄仁泽表示,为使韩朝关系出现进展,朝鲜有必要显示“有诚意的态度变化”。
试发掘现场
“南海I号”考古试掘新闻发布会25日在此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举行。“南海I号”考古队领队刘志远介绍此次试掘最新突破即确定了沉船的船首位置,这确定了今后的发掘重点,具有重大考古意义。
2007年12月“南海I号”完成整体打捞,用沉箱装置并拖存至博物馆的“水晶宫”内。2009年9月,“南海Ⅰ号”第一次试发掘工作确定了沉船两侧舷板在沉箱中的位置。
此次试掘从4月4日开始,一共打了6个长宽各1米的探方。记者在现场看到了3个探方,从中可清晰看到考古队员标注出了隔舱板、船舷板,同时也能看到散落在探口的碗、瓶、罐等物品,一排排摆放规律整齐。
沉船上方覆盖着厚达1米左右的淤泥,考古人员先清理表面淤泥,同时采用气举式抽泥方法抽泥,工作人员在现场用浮选法对淤泥进行筛选清理,以免遗失细小文物。
“封闭式硬探方”是此次试掘采用的新方法。刘志远介绍,在发掘过程中遇到两个棘手问题,一是探方壁塌方;二是渗水量大。如果不解决将难以进行测量、绘图、摄影等资料采集工作。而封闭式硬探方有效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同时,用玻璃试管对实际地层直接进行套取的取样新方法,地层标本保留了最真实的叠压关系,得到了水下考古专家的肯定,并具有推广价值。他现场展示了一个60厘米高的标本柱,其中可清晰看见黄沙层和淤泥层,淤泥层深浅不同,彷如年轮。
在沉船已经打捞4年后,刘志远透露,由于有淤泥的保护,沉船的保存状况目前还比较好。但仍面临一系列问题,比如室内水体治理,打捞以前“南海I号”位于流动活水中,进入水晶宫室内后只能尽量模拟原来的海况环境;而沉箱的耐锈程度目前也未可知;沉箱如何切割才能离开水晶宫,这些都是全面发掘“南海I号”之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他表示,二次试掘已经成功完成目标,即确定船首在沉箱中的位置,这就确定了将来的发掘重点,两侧淤泥将不再是重点。而此次的探方也将马上回填,尽最大可能保护沉船。至于何时能全面发掘,他说这将是一个多学科的巨大工程,涉及水文、生化、机械等方面,全面挖掘的方案正在拟定中,但最终日期尚未确定。
“南海I号”考古队员25日获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颁发“荣誉馆员”称号。
下一场技术革命?3D电视可以用二维屏幕呈现三维效果,而现在科学家们认为第四个维度可能即将开启
这是欧洲空间局普朗克卫星获取的全天微波辐射图
早期宇宙是否只有一个空间维度?这个恼人的问题困扰了理论物理学家们很久,不过这次,他们认为自己很快就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最早于2010年由布法罗大学的物理学家德扬·斯托科维克(Dejan Stojkovic)提出。根据这一理论,早期宇宙在从大爆炸创生之后首先经历了一维时期(就像直线),随后膨胀变成二维空间(就像平面),在之后变成了我们所熟悉的三维空间。
粒子物理学家们对这一理论寄予厚望,因为如果能证实这一理论,那么它将帮助解决粒子物理学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
现在,在一份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的论文中,斯托科维克博士和同事们提出了一种能验证这一被他称为“维度消失理论”的实验。
由于光速存在极限,因此光线和其它电磁波传播到地球上需要时间。这样一来,当我们使用望远镜观察夜空时,我们事实上正回溯时间。而如果我们所用的望远镜足够强大,我们将有可能看到遥远的过去。也就是说,天文望远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时间机器。
在一维或二维空间中,引力波无法存在。因此斯托科维克博士认为计划中的引力波观测天文台(LISA)将无法探测到任何来自极早期宇宙的引力波。更正式的说法,LISA是激光干涉空间天线(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的缩写,这是一项美国宇航局和欧洲空间局之间的大型合作项目,将发射3颗相同的卫星组成空间阵列,对宇宙中的引力波现象进行灵敏度空前的观测。根据计划,这一先进设备将于2016年被送入太空。
斯托科维克博士坚信,他提出的这一理论将深刻的改变我们对于早期宇宙演化历史的观点。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宇宙的维度多寡取决我我们所观测区域的大小,所观测的空间区域越小,你观察到的维度数量也将越少。这就意味着,随着宇宙进一步膨胀,未来将出现第四个维度。甚至或许现在这一新维度便已经开启了。该理论还同时指出,在极早期宇宙那样的极高能状态下,维度数量也将更少。
如果这一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将有助于物理学家们了解为何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两大理论之间存在不兼容性。量子力学能较好的描述极早期小尺度宇宙的状态,而广义相对论则能非常好的描述现在所观测到的大尺度宇宙现象。
根据这一理论,随着宇宙的进一步膨胀,将出现第四个维度。这将有助于物理学家们搞清楚为何会观测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斯托科维克博士指出:“我们正在做的事将是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式。物理学家们已经被这个问题困扰了30年,而看起来依赖现有的理论观点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的。”
因此,他说:“我们开始考虑是否我们之前的观点存在系统性的错误。我们需要彻底的革新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并重新建立一个更新的理论。”(晨风)
2011年4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以下是记者会实录:
洪磊首先发布消息:
应外交部长杨洁篪邀请,马来西亚外交部长阿尼法将于4月17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应外交部长杨洁篪邀请,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马尔迪将于4月19日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中马建交37年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2004年两国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以来,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合作成果显著,马已连续三年成为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在能源、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执法安全、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深化。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协调与配合。中方高度重视发展与马来西亚的关系,愿与马方一道,继续推动两国战略性合作取得更大发展。
2005年中国与印尼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各领域合作成效显著,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保持良好沟通与配合。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与印尼的关系,愿同印尼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走向深入,为本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问:据报道,菲律宾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近日照会联合国海洋事务和海洋法司,质疑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有关主张违背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答: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并对相关海域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及相关权利和管辖权有着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对于你提到的菲律宾方面致联合国照会所述内容,中国政府不能接受。
问:美国国防部官员日前在国会听证会上称,美方将继续履行“与台湾关系法”的法律责任,对台提供自卫手段。他还称,美方希中方在拉美的活动开放透明,支持良政、法治及人权,维护地区安全。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坚决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这一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希望美方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原则,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军事联系,谨慎、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以实际行动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中国和拉美各国同属发展中国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政府一贯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拉关系,致力于同拉美国家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是:政治上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挖掘经济互补性,积极推动相互投资和贸易往来,造福双方人民;文化上交流互鉴。中拉军事交流与合作完全透明,不针对任何第三方。
问: 据报道,日本首相特使、内阁特别顾问笹森清近日访华并转交了菅直人首相的亲笔信。请证实并介绍有关情况。
答:4月11日,国务委员戴秉国会见了来访的日本内阁特别顾问笹森清,笹森清向戴秉国国务委员转交了菅直人首相致胡锦涛主席的亲笔信。菅直人首相在信中对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日本遭受特大地震和海啸灾害后给予的支持和援助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愿进一步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中方一贯重视中日关系,愿同日方一道,共同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我们也衷心希望日本灾区人民早日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问:第一,阿盟决定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在加沙地区设立禁飞区以保护当地平民,中方对此持何立场?第二,昨天胡锦涛主席与南非总统祖马会见时表示,中方愿与南非保持沟通和协调,推动利比亚局势尽快恢复和平稳定。你能否在这方面介绍一下中方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是否会向利派遣维和部队或对卡扎菲政权施加更大压力?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中方对近来加沙紧张局势升级深表忧虑。我们一贯主张巴以对话,反对对抗,尤其反对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行径。希望有关方面切实遵守日前达成的停火承诺,推动事态尽快恢复平静,为早日重启和谈创造条件。
关于第二个问题,中方对利比亚持续动荡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感到忧虑。中方呼吁有关各方尽快停火,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中方支持包括非盟在内的有关各方为缓解利比亚紧张局势所作的政治努力,愿同各方就利比亚问题保持沟通和协调,推动利比亚局势尽快恢复稳定。
问:据报道,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副秘书巴盖里近日称,伊朗准备重启与六国谈判。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中方一贯支持通过对话与谈判寻求伊朗核问题的妥善解决。我们希望看到六国与伊朗早日举行新一轮对话,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进互信。我们将继续与有关各方保持沟通。
问:据了解,印度总理辛格昨天和胡锦涛主席会谈后,印中双方同意重启军事交流。两军交流因中方拒绝向印控克区军官颁发签证而于去年7月中止。此次重启是否意味着中方改变了向印控克区居民发放另纸签证的政策?
答:印度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中方致力于发展两军关系。中方一贯重视中印军事交流,相信双方能够着眼两国关系大局,本着友好协商、求同存异的原则,推动两军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关于你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我在上次记者会上已经回答了。关于两国人员交往中的问题,中印双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妥善予以解决。
问: 据报道,中方正考虑为解决西班牙主权债务危机提供一揽子援助,能否证实并介绍一下有关方案?
答: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近日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会见了萨帕特罗首相。温家宝总理指出,欧盟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人才等优势,有能力克服某些成员国面临的主权债务危机。中国政府重申,愿继续购买西班牙国债,参与支持西班牙储蓄银行重组基金。中国是欧洲金融市场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支持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的救助措施,相信欧洲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问:中方如何评价昨天在多哈举行的利比亚联络小组会议?
答:中方一贯主张,利比亚的未来应由利人民自主决定,有关各方的努力都应有助于缓解利当前的紧张局势。我们认为,国际社会应继续致力于以政治手段解决利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