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月4日电 伊朗最近公开展示了该国研制的超级计算机、运载火箭和卫星等“科技新成果”。据悉,此举是为纪念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32周年而推出的“特别庆祝活动”。此外,广受西方关注的伊朗核技术最新进展更是本次展览活动的头号宣传主角。
从本月4日开始,伊朗将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举办为期一周的“国产高科技博览会”,以便向外界展示,该国的科研工作并没有因西方的长期制裁而停滞不前。届时,将有120多家伊朗公司参展。虽然迷雾重重的核技术企业不会前往露面,但德黑兰仍希望观众从侧面了解伊朗核技术的潜力。
知情人士介绍,即将露面的伊朗造新火箭和卫星各有两款。它们分别为 “使者”1-B型运载火箭、“探索者”-4型火箭、“黎明”号侦察卫星和“观察者”1号卫星。其中,“使者”1-B型运载火箭可将50千克的卫星送入距地300公里至450公里的椭圆绕地轨道。
现在,各类精确制导炸弹、海军反舰武器、弹道导弹、太空计划,都是伊朗不惜重金开发的“看家武器”项目。伊朗早已拥有了射程350公里的“雷鸣”反舰导弹,完全能封锁国际原油输出通道波斯湾。德黑兰更拥有相当齐全的导弹计划,导弹射程正在稳步地增加。
据悉,伊朗研制的短程“地震”型战术火箭和可打到欧洲的远程导弹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地震”火箭射程200公里,可携带500-600公斤的战斗部,能对正在进行集结的入侵伊朗的部队实施打击。伊朗更早已拥有了新型多级固体燃料推进的弹道导弹。
一年前,伊朗宣称将一只老鼠、两只乌龟和一些蠕虫搭乘国产运载火箭进入太空。2009年,伊朗则首次发射卫星成功。目前,伊朗开发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已进入了全球500强行列。伊朗副总统表示,这一超级计算机将为该国在核技术领域开发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不过,目前伊朗在保护本国工业,尤其是核工业设施免受电脑病毒打击的问题上依然存在较大漏洞。比如,伊朗布舍尔核电站的控制系统去年曾遭受“震网”电脑病毒袭击。外界普遍认为,这种杀伤力巨大的病毒是美国和以色列联合开发的第一种投入网络武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战果”。
人们在对“震网”病毒进行分析后发现,这种软件专门为袭击离心机而设计,该病毒能突然更改离心机中的发动机转速,并继续报告“工作正常”。这种改变足以摧毁离心机运转能力且无法修复。西方认为,“震网”病毒导致伊朗浓缩工厂内约五分之一的离心机因此报废。对此,德黑兰并没有做出直接回应。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近日表示,将继续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六国举行会谈。他说,伊朗核计划以和平为目的,不是西方所称的用于军事目的。发言人特别强调,伊朗在核问题上绝不会做出任何的让步。由于分歧巨大,上轮谈判没取得实质性成果。(高轶军)
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教授尼古拉斯·豪森认为,15年前,由于西方公司拥有大部分产品的知识产权,中国公司很少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将西方公司告上法庭。人们如果听到这样的新闻,只会认为是假消息。华为诉摩托罗拉一案显示,中国公司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正在上移,中国公司正在开发自己的技术。
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日前一纸诉状将业界巨子摩托罗拉告上美国法庭,成为最早因知识产权受到侵害而状告西方公司的中国公司之一,在美国引起反响。
1月25日,芝加哥联邦法院法官莎伦·约翰逊·科尔曼发出一项暂时性限制令,要求摩托罗拉解决方案有限公司(摩托罗拉拆分后的两个公司之一,以下简称摩托罗拉)暂停与诺基亚西门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基亚西门子)价值12亿美元的电信网络设备交易。《华尔街日报》等媒体认为,法官虽然没有对诉讼案本身做出裁决,没有明确阻止这项交易,但这项暂时性限制令阻止了摩托罗拉向诺基亚西门子转移华为任何商业秘密的可能,以在受理华为的诉讼请求期间,保护华为利益不受到损害。
华为状告摩托罗拉,源起于去年摩托罗拉宣布将向诺基亚西门子出售电信设备。后者为华为在全球的主要竞争对手。该交易原定于去年底完成,目前正在等待中国商务部的批准。华为在诉状中称,华为曾向摩托罗拉提供了价值8.78亿美元的无线网络设备及技术,完全是基于华为自2000年起自主研发的技术。华为认为,摩托罗拉与诺基亚西门子的交易将导致华为专利技术泄露给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给华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因而要求法庭中止这项交易,直到双方在仲裁中达成解决方案。科尔曼法官也表示,她发布这一限制令,是因为这两家公司正处于仲裁中。该限制令还要求,如果中国商务部做出任何决定,摩托罗拉必须立即通报华为。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美企业间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并不陌生,中国公司多为被告,但势易时移,华为此番状告摩托罗拉,则有分水岭意义。在过去的20年里,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步伐,中国民营公司华为成长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负责公关的副总裁普拉莫认为,随着这一地位的建立,华为将确保自己的生命线——技术创新的成果——不会付诸东流。
《华盛顿邮报》认为,这起诉讼案意味着华为这家中国公司战略的转变,“当在美国的商业机会蒸发时,它不再保持沉默。”这指的是华为在拓展美国商业机会时,受到了美国政府不必要的干扰。华为曾竞标购买美国电信设备公司3Com,但2008年由于美国国会议员以涉及国家安全为名加以阻挠,导致最终花落惠普。去年,美国政府再度介入,警告两家电信运营商AT&T和Sprint不要与华为进行交易,由华为为两家公司的美国网络提供下一代手机通信设备。
(本报华盛顿1月27日电)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教授尼古拉斯·豪森认为,15年前,由于西方公司拥有大部分产品的知识产权,中国公司很少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将西方公司告上法庭。人们如果听到这样的新闻,只会认为是假消息。华为诉摩托罗拉一案显示,中国公司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正在上移,中国公司正在开发自己的技术。
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日前一纸诉状将业界巨子摩托罗拉告上美国法庭,成为最早因知识产权受到侵害而状告西方公司的中国公司之一,在美国引起反响。
1月25日,芝加哥联邦法院法官莎伦·约翰逊·科尔曼发出一项暂时性限制令,要求摩托罗拉解决方案有限公司(摩托罗拉拆分后的两个公司之一,以下简称摩托罗拉)暂停与诺基亚西门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基亚西门子)价值12亿美元的电信网络设备交易。《华尔街日报》等媒体认为,法官虽然没有对诉讼案本身做出裁决,没有明确阻止这项交易,但这项暂时性限制令阻止了摩托罗拉向诺基亚西门子转移华为任何商业秘密的可能,以在受理华为的诉讼请求期间,保护华为利益不受到损害。
华为状告摩托罗拉,源起于去年摩托罗拉宣布将向诺基亚西门子出售电信设备。后者为华为在全球的主要竞争对手。该交易原定于去年底完成,目前正在等待中国商务部的批准。华为在诉状中称,华为曾向摩托罗拉提供了价值8.78亿美元的无线网络设备及技术,完全是基于华为自2000年起自主研发的技术。华为认为,摩托罗拉与诺基亚西门子的交易将导致华为专利技术泄露给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给华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因而要求法庭中止这项交易,直到双方在仲裁中达成解决方案。科尔曼法官也表示,她发布这一限制令,是因为这两家公司正处于仲裁中。该限制令还要求,如果中国商务部做出任何决定,摩托罗拉必须立即通报华为。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美企业间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并不陌生,中国公司多为被告,但势易时移,华为此番状告摩托罗拉,则有分水岭意义。在过去的20年里,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步伐,中国民营公司华为成长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负责公关的副总裁普拉莫认为,随着这一地位的建立,华为将确保自己的生命线——技术创新的成果——不会付诸东流。
《华盛顿邮报》认为,这起诉讼案意味着华为这家中国公司战略的转变,“当在美国的商业机会蒸发时,它不再保持沉默。”这指的是华为在拓展美国商业机会时,受到了美国政府不必要的干扰。华为曾竞标购买美国电信设备公司3Com,但2008年由于美国国会议员以涉及国家安全为名加以阻挠,导致最终花落惠普。去年,美国政府再度介入,警告两家电信运营商AT&T和Sprint不要与华为进行交易,由华为为两家公司的美国网络提供下一代手机通信设备。
(本报华盛顿1月27日电)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税号 | 税率(%) | 物品名称 |
1 | 10 | 书报、刊物、教育专用电影片、幻灯片、原版录音带、录像带、金、银及其制品、计算机,视频摄录一体机,数字照相机等信息技术产品、照相机、食品、饮料、本表税号2、3、4税号及备注不包含的其他商品 |
2 | 20 | 纺织品及其制成品、电视摄像机及其他电器用具、自行车、手表、钟表(含配件、附件) |
3 | 30 | 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 |
4 | 50 | 烟、酒、化妆品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昨日发布通知称,从1月27日起,计算机、视频摄录一体机等信息技术产品和照相机进口税率,从20%调整至10%。这意味着,之前备受关注的iPad进口税,将从1000元降至最高500元。
政策调整 进口税减半
通知称,《进境物品税调整方案》已经过国务院批准,具体内容是,将进境物品进口税率表中原归入税号2的计算机、视频摄录一体机等信息技术产品和照相机归入税号1中,税率相应地从20%降低到10%;此外,将原归入税号2中的“摄像机”更名为“电视摄像机”,税率维持不变。目前所指的进口税,包括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没有给出调整税率的原因。该通知落款日期为1月24日,发至海关总署。
调整之后,进口税率10%档的,包括新增的计算机、视频摄录一体机、数字照相机等信息技术产品,还包括书报、刊物、教育专用电影片、幻灯片等;进口税率为20%的档次的,包括纺织品及其制成品、电视摄像机及其他电器用具、自行车、手表、钟表等;进口税率为30%的包括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进口税率档次最高的为50%,囊括的物品仍为烟、酒、化妆品。
海关现场称已接到通知
记者昨日了解到,一些地方海关表示,已收到通知并称已按照新规执行,针对iPad产品,完税价格也根据不同的产品做出了不同的调整。
此前,海关认定iPad为计算机类产品,适用5000元的完税价格,适用税率为20%,即应缴纳1000元的进口税。但有些iPad本身就只有3000多元,却按5000元的完税价格缴税,引发各界关注。
北京首都机场海关税收征缴的工作人员昨日表示,已经接到通知税率调整至10%,针对iPad不同产品有不同的完税价格,比如存储容量32G的完税价格为3000元,相应的进口税率为300元,64G的完税价格为4500元,相应的进口税为450元。通过比较当前国内外不同型号iPad价格,北京海关确定的完税价格都低于实际价格。
上海浦东机场工作人员称,iPad现在进境的进口税为300元,税率在昨日进行了调整,从之前的20%调整为10%;此外iPad产品的完税价格,也不局限在之前所定的5000元,如果进境旅客能够提供的发票价格,显示与5000元相差较多,则将按照3000元的完税价格计算,相应应缴纳的进口税为300元。
福州海关昨日表示,中午刚接到通知,计算机类产品进口税率调整至10%,而完税价格没有调整。深圳海关也表示对进口税率做出了调整。
回顾
iPad千元进口税曾遭质疑
从1000元降至300元,这意味着几个月来备受关注的iPad进口税风波有了结果。
去年10月,各地海关加强个人行邮物品的纳税征管,带一台iPad入境需要缴纳1000元的进口税。由于不少型号的iPad产品本身只有3000多元,进口税却缴纳1000元,这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
去年11月,商务部人士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海关规定与WTO规则有不相适应之处,WTO《信息技术协定》要求IT类产品降低关税至零,目前我国增值税税率最高为17%,而计算机关税是零,也没有消费税,因此iPad的进口税率为20%明显过高;其次,iPad许多产品价格仅3000多元,海关对iPad计为5000元完税价格的规定,与WTO《海关估价协议》不太一致,因此1000元的进口税明显过高。
海关总署对此回应称,相关规定符合WTO规定,适用5000元的完税价格,主要就是为方便旅客,对行邮物品中的笔记本电脑征税税率为20%,是根据国务院2006年批准的《进境物品进口税税率表》实施的。
此次,有关方面对《进境物品进口税税率表》做了修改,这一持续数月的争论尘埃落定。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胡红伟)
美国日益普及的太阳能背后,中国制造的身影渐晰
近日,美国第三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常青太阳能公司宣布,将于2011年第一季度前关闭其位于美国麻省德文斯的太阳能硅片、电池和组件生产厂,将整条生产线转移至中国市场,与中国能源企业合资合作。
作为常青太阳能在美国的主要生产点之一,德文斯工厂的关闭将带来至少800名员工失业。然而,面对政府、舆论的巨大压力,常青太阳能对进军中国的态度十分坚定。公司表示,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太阳能电池价格一路下跌,公司已无力对抗中国太阳能企业低成本的产品竞争。
而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止,常青太阳能公司已经接受了美国政府超过4000万美元的补贴。这种“明目张胆”的“吃里爬外”,已经令许多美国业内人士开始审视该国绿色能源的产业政策,思索太阳能行业、公共补贴乃至整个美国制造业的前途。
异军突起的太阳能新贵
1994年,三位供职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太阳能业务部并且互为校友的年轻人相约离职后,在马萨诸塞州的沃尔瑟姆共同开创了自己公司。
在创业初期,常青太阳能依靠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机械工程师艾曼纽尔·萨克斯的线带(string ribbon)技术,给行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概念。太阳能电池使用的硅片,是由锭块切割而来,由于目前的线锯技术的局限,约有40%以上的硅材料会被损失。string ribbon技术解决了这一点:使用两根高温带状物直插于硅熔液中,并经过一定时间后与熔化的硅凝固在一起。带状物很长而且绝对高于硅熔液,但并不会卷,这样才使得硅熔液可以顺利注入容器。为了进行下一步工作,带状物必须被暂时切断,但这并不会影响它在最后程序中还会被续接起来。其优点在于,它用同等量的硅可以生产出相当于传统生产法的两倍多的太阳能电池。另外,这样的太阳能电池能容纳相对较高的能量。此法的局限性,在于必须使用专用的多晶硅,因原材料的供应不足,此方法运用到实际批量生产的公司很少。
string ribbon技术堪称常青太阳能的卓越贡献,它为生产物美价廉的光伏电池提供了可能。常青太阳能也由此走上了扩张的发展之路:2000年成功上市之后,凭借金融和资本市场上的长袖善舞,在全世界找寻合作伙伴,先后与川崎重工、欧洲Q-CELL等合作投资建厂。
技术领先不敌成本优势
凭借着全新的技术,常青太阳能在业界声名鹊起。毕竟string ribbon技术能够使多晶硅的用量较其他主流技术降低约一半的成本。然而,当常青太阳能扩张的触角与中国企业短兵相接的时候,技术并未能带来预料中的成本和质量的综合优势。不断的亏损令常青太阳能日渐举步维艰。
因此,在谈到远赴中国的动机时,常青太阳能总裁迈克·艾尔·希罗承认,关闭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德文斯工厂是为了应对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下跌。他说,太阳能电池板的世界价格在这三年已降低了2/3,而且仅在去年的第四季度就下降了10%的大幅度。美国及其他西方工业化国家在太阳能安装成本快速下降中受益,然而从制造商角度看,美国将继续处于不利地位。“在中国,制造商有中国政府和国有银行的相当帮助,且制造成本较低。”希罗说。
与常青太阳能此次合作的对象是中国武汉的珈伟太阳能公司。从2009年起,双方就开始了正式合作。常青太阳能租用珈伟位于武汉的生产基地,采用其先进的线带硅片新技术生产硅片,珈伟则负责把生产的硅片加工成太阳能电池,再交由常青太阳能向市场销售。随后,2010年年底,常青太阳能初步尝试把部分产能转移到了武汉由珈伟生产,以加强其竞争力,然而经营状况仍没有改善。最终,常青太阳能做了大搬迁的决定。
据了解,在湖北省以及武汉市政府的支持下,公司从两家银行以较低的贷款利率得到了贷款,款项覆盖了2/3的工厂开办成本,没有本金或利息支付,并将持续到2015年。相较之下,马萨诸塞州的投资仅覆盖了德文斯工厂5%的建厂成本,其余的都要从银行贷款。“即使以双位数的利率来借贷,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也让银行惜贷如金。”希罗说。
重新审视自己
由于常青太阳能关闭工厂会造成大量员工失业,美国媒体认为,这会引发美国国内新一轮的抗议,同时对美国希望在太阳能领域重振制造业、拉动就业的努力也产生了质疑。但是,来自业界与学界的许多意见认为,美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新能源政策。
美国著名批评家、保守派人士米歇尔·麦尔金地认为,常青太阳能德文斯工厂的关闭,给一直对绿色能源津津乐道的美国人上了一课。他表示,一次又一次以绿色能源行业提振就业的希望落空,正不断戳穿着绿色能源的就业神话。对此,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L·格兰泽也认为,将清洁能源仅仅当成挽救就业的救命稻草显然是肤浅和错误的。对绿色能源的投资应集中在技术领域,不能以就业为转移。
格兰泽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许多高科技的突破在美国诞生,但这些创新并未如预想的那样,给美国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教育水平低下工人的吃饭问题。德文斯工厂的关闭,又一次警告美国人:尽管美国拥有原始的创新,但中国能拿出更便宜的产品。
格兰泽还指出,政府在这一方面负有一定的责任。官员并不是风险投资家,他们的精力分散在太多的项目上,很难长期保持对某一单项投资的关注。像德文斯这种失败的政府投资行为,便是政府盲目追逐短期效益的代表。
在美国学界看来,抛开种种因素,成本问题始终是太阳能行业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因此,常青太阳能关闭美国当地工厂来缩减成本,以实现价格的降低本身无可厚非。美国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抛弃新能源拉动就业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保持并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资助诸如string ribbon之类技术来不断降低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
“近几十年来,各地经济的发展进步都日益来源于企业家精神和教育事业,而不再是大规模生产制造。”格兰泽说,德文斯工厂的关闭并不代表新能源是个错误,它只是表明了中国人在廉价制造上具有的绝对优势。只要能够继续拥有富于创造精神的智慧的公民,美国就能够在未来竞争中保持不败。
“当然,这种智慧只能来源于学校与城市,而非工厂。”(何闻)
真空磁悬浮列车速度有望超越飞机
目前,我国正在运行和建设的高速铁路里程已经超过1万千米。到2011年,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速铁路有望通车。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中国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最高时速达到486.1千米,再度刷新了世界铁路运营速度纪录。然而,中国科学家并没有因此而放慢研制更高时速列车的步伐。目前,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正在积极研发试验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在未来两三年内,实验室将推出时速600~1000千米的真空磁悬浮列车实验模型,10年之后可能投入运行。根据现在的理论研究,这种列车最高时速可达到2万千米。
何谓真空磁悬浮列车
众所周知,当今不管是普通列车还是高速列车,它们的运行方式都属于轮轨系统。在大气环境下由于受制于能耗、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列车实际行驶时速通常不宜超过400千米。为了打造时速更高的列车,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列车新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建造一条与外部空气隔绝的管道,将管道内部抽为真空后,在其中运行磁悬浮列车。由于真空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没有轮轨系统的摩擦力,空气阻力也小得多,因此它可以达到惊人的高速,而且,由于有了与外部空气隔绝的密封管道,可以在荒漠、高原、山地、江湖、海底以及恶劣气候环境下正常运行。
虽然真空磁悬浮列车在真空环境下运行,但是列车的车厢内部肯定不是真空状态。气密性良好的列车结构能够确保列车车厢内与其他列车一样充满新鲜空气,乘客乘坐这种真空磁悬浮列车不会有眩晕、胸闷等异样的感觉。从建设造价上来看,目前高速铁路隧道线路的造价约为每千米1.5亿元人民币,其隧道断面高度大约是6~8米,而真空磁悬浮列车使用的管道断面高度仅为4~5米,可节省很多材料和施工费用。因此,跟高速铁路相比,管道断面下降带来的成本节省可望平衡由于增加真空管道、真空设备等而增加的建设成本。
真空磁悬浮列车的幕后故事
其实,真空管道交通概念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兰德咨询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就提出了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的概念。但是,直到20世纪末人们才开始关注这种新型的铁路交通方式。199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机械工程师戴睿·奥斯特将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概念变成了一整套的设计图纸,并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公司的一位科技人员为了解决运输物流快捷安全最关键的交通技术问题,在互联网上发现了奥斯特的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技术的相关资料。通过与奥斯特充分交流后,他决定要将这项技术引进到国内。
2002年初,这位科技人员联系到西南交通大学机车车辆动力学和磁悬浮等专业的几位专家。他们通过10个多月的紧张策划和积极筹备,最终在西南交通大学组建了一个被命名为真空管道运输研究所的科研机构,并邀请了奥斯特加盟,共同开展真空管道交通研究和实验工作。经过4年多的积极努力,研究人员连续3次向有关部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于在2007年获得26万元的项目基金,为研究和试验真空管道交通奠定了基础。
中国技术方案优于国外
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瑞士和中国3个国家正在进行真空管道磁悬浮技术的科学研究。其中,美国的技术方案是采用高真空管道交通方式,其管道中的大气压只有外界空气的百万分之一。这种方案不仅建造成本极高,而且实施的技术难度也极大,所以真正要投入实际营运并非一件易事。瑞士的技术方案则是将真空管道设置在地下隧道之中,这种方式同样会增加额外的建设成本,在具体实施中也要克服许多实际应用技术难题。事实上,无论是美国还是瑞士,他们的技术方案都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和探讨阶段。
与美国、瑞士相比较,我国真空磁悬浮列车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明显,最主要的一点是体现在管道的真空度上。目前,正在试验的真空管道内的气压为0.5个大气压,可以减少空气对于列车运行的阻力,让列车时速达到1000千米上。据专家介绍说,列车时速1000千米还是一个保守的数字,下一步目标将把列车的时速提到4000千米或者更高。就目前试验结果来看,所有建设真空磁悬浮列车的设备都是现成的,所涉及的各项技术也都已实现商业化应用,唯一要做的工作就是建造一条国家层面统筹的实验线路,并进行统一调度整合即可。由此可见,这个研制方案不仅在技术上容易实现,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建设成本。
天涯咫尺展现美好前景
当今,人们的高速远程客运工具主要以航空客机为主,其飞行速度约为1000千米/时。但是,对于5000千米以上的远程旅行来说,不仅人们所要耗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相当惊人,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以及连续不断的空难事件更让人们反思应该采用怎样的“安全、高速、经济、环保”的交通工具。
目前,包括汽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等在内的任何一种地面交通工具,其商业运行速度都不宜超过400千米/时。否则,不但能源消耗大、噪声超标,而且其安全性、舒适度也难以得到保证。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交通工具在稠密大气层里行驶所造成的。因此,作为新一代的真空磁悬浮列车无疑是一个价廉物美的选择。它的单位运客能耗不足航空客机的十分之一,而它的噪声、废气污染以及事故率几乎接近于零,这完全符合21世纪新时代人们对地面超高速交通的标准要求,也是地面交通达到超高速的可能技术途径。更令人感到惊喜的是,如果对磁悬浮列车实施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克服极高速运行中的某些障碍,其极限速度达到2万千米/时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
目前,我国真空磁悬浮列车的研制将分成4个阶段逐步推进。现阶段除了已完成技术论证之外,将要进行一项经济的可行性评估工作。一旦造价和维护成本能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到2020年将有望实现试运行目标,2030年将达到推广运营水平。届时,国人就将享受到世界最先进的真空磁悬浮列车这一高科技成果,从北京到广州2300千米的路程,不用坐飞机同样只要用2.5小时甚至1小时便可到达目的地。未来,人们甚至可用短短数小时便能完成梦寐以求的环球旅行。(王令朝)
巨行星(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法国和德国研究人员26日报告说,他们借助三维技术,揭开了一颗超巨星的“反常”之谜。
研究人员在《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杂志上介绍说,这颗超巨星名为HD62623。通常情况下,此类天体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同时表面风力极大,使得尘埃等物质几乎无法存留。然而HD62623却是个“异数”,它的四周始终环绕着大量等离子体和宇宙尘埃,这让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为了揭开其中奥秘,研究人员动用了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并结合高分辨率光谱成像技术和无线电干扰测量法中的自动校准技术,合成了这颗超巨星的三维图像。
三维图像分析显示,HD62623附近存在一个小型天体,与前者相比,它的光芒要暗淡许多,但正因为它的阻挡,大量气体才会围绕在超巨星周围,没有被大风吹散。
研究人员称,此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揭开了超巨星“反常”的奥秘,其使用的三维成像技术对今后观测其他行星也很有帮助。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许多人对它的印象很负面。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新技术,使二氧化碳能转变为用于合成塑料和药物的碳资源,从而变“害”为宝。相关论文已经刊登在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会刊》上。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在工业领域仅用于生产尿素和聚碳酸酯等。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岩泽伸治等人发现,碳化合物经过处理后可以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新的碳物质。
研究人员向与铑结合在一起的碳化合物中加入了铝化合物,使碳化合物中碳氢结构变得容易断开,从而能够与二氧化碳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碳物质,这种物质 用处很大,能够用于合成塑料和药物。比如用乙烯(一种碳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反应结合后产生的物质可合成制造树脂用的丙烯酸。研究人员说,这不仅有效利用了 二氧化碳,还可减少石油产品的使用量。
在现阶段,该技术成本较高,因为为了促进反应,要加入铝化合物。岩泽伸治指出:“希望将来能够无需使用铝化合物,而通过光能等来促进反应,我们力争10年后使这一技术达到实用化。”(记者蓝建中)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1月26日消息,日本的“信息通讯研究机构京阪名研究所”(位于京都府精华町)25日宣布,已成功研发一项技术,无需专用眼镜即可在200英寸的大屏幕上观看3D影像。据悉,这是迄今全球最大的裸眼3D屏,有望在公共大楼等场所使用。
迄今全球最大的裸眼3D屏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该研究所介绍说,在此之前,如果屏幕增大,那么图像会出现色斑和亮斑,或是画面模糊。因此,研究人员特地通过投影仪调整了亮度和配色,通过屏幕调整了光的散射及投射方向,提高了精确度。
此外,目前市面上的裸眼3D电视机通常由约10个方向拍摄的影像构成,而新技术则采用了共64台投影仪投映不同拍摄视点的影像。根据观众所站的位置,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到相同的影像。
该研究所表示:“目前只能放映电脑图像,希望今后可以播放实拍的视频。”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