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热带殖菌蠢虫。每种的体长都不超过3毫米。
一只Redbay殖菌蠢虫的近照,它会引起非常致命的月桂树落叶病。
一只颗粒状殖菌蠢虫。白色的表面是真菌。右边是虫卵。
发生生态灾难是不幸的,但它们又可以是非常迷人的。树皮甲虫和殖菌蠢虫正在迅速蔓延开来,大约7000种甲虫扩散到它们的自然栖息地以外的地方,对世界各地的树木造成严重威胁。
当然这并不是甲虫的错,它们只是碰巧拥有超群的生存策略:它们并非吃掉树皮,因为树皮里充满树木产生的毒素,这会令入侵者望而却步,聪明的甲虫 通过吃食用树皮的菌类存活。这是动物世界最伟大和最不受赏识的一种共生关系。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吉利-霍克尔说:“你知道南美切叶蚁因为会 种植菌类而特别出名吗?这些群体进化出这种超凡本领。树皮甲虫至少有11个独立群体。如果走进南美雨林,你将会看到这些菌类‘农夫’的非凡能力和多样性。你甚至有可能会看到一棵树在没有任何锯屑的情况下突然轰然倒地。这是菌类农夫正在工作,它们正在树干里钻洞,用来种植它们的真菌。”
一棵遭袭的树的截面上有很多虫洞。
Redbay和颗粒状殖菌蠢虫都起源于亚洲东南地区,图片显示的是它们正在袭击美国东南地区的一棵树。白色突出物是堆积的木屑。
每个树皮甲虫和殖菌蠢虫群体都有收集真菌的独特方法,它们会把真菌放在身体上的专用囊状物里、它们的腋窝下,或者它们的背上和嘴巴里,时刻准备 播种它们。霍克尔说:“把一只甲虫的头砍掉,将它碾碎,撒在琼脂上,结果你将会看到它长出的最令人不可思议的生物体。这些都是甲虫的真菌共生体。事实上这 些微小生物根本不为人知。”霍克尔表示,研究甲虫的人数寥寥可数,他在7月13日发表在《皇家学会学报B》里的一篇论文里叙述了有关它们的事情。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人们没有研究甲虫的动机。这些虫子喜欢生活在死树,而非活树上,它们非常重要,但没有害处,而且相对来说它们也不太显眼。
一只殖菌蠢虫腋窝下的菌囊。红色物质是真菌的孢子。
极端两性异形(1)。雄性和雌性殖菌蠢虫可能拥有不同的体型和生活方式,雄性除了交配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用处。左侧是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只雌性殖菌蠢虫,右侧是它的兄弟。
但是当树皮甲虫和殖菌蠢虫进行长距离迁徙,从它们最初的进化地迁移到其他地方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最早知道的树皮甲虫攻击活树的例子包括欧洲榆小蠹及其共生菌Ophiostoma,以及原真菌新榆枯萎病菌(Ophiostoma novo-ulmi)。它们是荷兰榆病,是通过木材进口传播过来的,20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这些生物几乎摧毁了北美和欧洲的所有榆树。此后出现的是redbay 甲虫,它起源于东亚,2005年首次在乔治亚州看到。这种昆虫喜食樟科(Lauracae)植物,鳄梨树就是其中之一。如果redbay甲虫扩散到鳄梨树种植区,将会造成巨大破坏。另一种树木杀手甲虫目前是南美和欧洲的白杨种植园最头疼的一个问题。还有一种已经引发芒果猝死综合征。开始寄生在当地甲虫身上的一种真菌引起的疾病,已杀死了日本的大量橡胶树。
极端两性异形(2)。左侧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只雌性Hadrodemius globus。右侧是它的兄弟,这种雄性甲虫没有翅膀。
也许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端倪。很多入侵目前正在慢慢被识别出来,但是有关它们的描述还未出现在科学文献上。没人清楚甲虫为什么会突然袭击活树,但是霍克尔怀疑这只是一个不幸的巧合,进化错误使甲虫对不熟悉的气味开始产生好感。在它们眼里,它们认为活树其实就是死树。然而,对这种袭击还不习惯的树木不是对它们毫无免疫能力,就是免疫过度。这就如同人类接触一种不熟悉的细菌,他们会因反应过度而毁掉自己。
超极端两性异形。Ozopemon的雄性主要是为了繁殖目的,这只雄性殖菌蠢虫的下颚和交配器官会正常生长,而其他部分则从幼虫阶段开始停止发育。
对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霍克尔表示,我们能做的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只有少数外来甲虫产生了破坏作用,即便如此,这种情况也很不得了。毕竟有7000种树皮甲虫和殖菌蠢虫扩散到世界各地,因此它们出错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据美国入境港进行的集装箱害虫调查结果显示,被拦截的昆虫中树皮虫占58%。我们根本无法完全阻止它们侵入,一只甲虫就能产生很多后代,导致物种入侵。
生命延续。一棵被残害的树里的殖菌蠢虫家庭。真菌庄园被消耗殆尽,已经变黑,不过幼虫已经发育成熟,即将变成成虫
霍克尔说:“这些甲虫另一个令人吃惊的特征,是它们拥有的令人不可思议的再生策略。”在没有雄性的情况下,雌性可以通过自体受精繁殖后代。它们甚至不用为儿子而费神,它们可能只有女儿,由于有丰富的真菌可以食用,它们不出2周就能完全依靠自己繁殖后代。说到真菌的话题时,霍克尔滔滔不绝。他说:“它们闻起来就像白果(white fruit)。看起来像是膨起的云朵。有时它们像棕色的淤泥。它们吃起来经常像蘑菇。怪不得甲虫会喜欢吃它们。”当问及他是否曾亲自品尝这些真菌时,霍克尔做出了肯定回答。“大规模种植甲虫共生真菌,这样我们就能把木材变成美味水果,这个想法难道没有吸引力吗?现实中有很多好机会。这是最令人惊叹的体系之一。它非常出色,但是我们对它的研究还不够多。”
科学网(kexue.com)讯 早先在7月17日,北京天文馆陨石专家与工作人员在新疆阿勒泰市克兰大峡谷发现了一块巨型陨石。据外媒报道,这块陨石的重量在25-30吨之间,是世界上的第三大陨石。世界上最大的陨石是于1920年在纳米比亚发现的,陨石重达66吨。
来自北京天文台的陨石专家张宝林说道:“在一年多前我在办公室接到了一个电话,一位游客表示他在克兰大峡谷发现了一块陨石,并拍了照片。通过照片,我们初步断定这的确是一块陨石,但是它具体的位置,当时这位游客并没有详细的表述,随后我们开始在克兰大峡谷寻找这块陨石。”
由于陨石所在的位置在克兰大峡谷还算出名,张宝林在确认了地点之后,开始带着自己的团队和向导前往峡谷一探究竟。当发现它时,张宝林先生感到非常的震惊:“它的表面银光闪闪,我可以清晰的辨认出它主要是由铁镍成分组成的。”张先生介绍到,这块陨石由于存在的时间太久远,地壳运动和河流的冲击,这块当初降落时留下的巨坑已经不见踪迹。
通过测量,张宝林先生说:“这块陨石的重量在25-30吨之间,甚至可能超过在格陵兰岛发现的Cape York,不过目前还没有将它转移出来,也没有称重,因此目前实际的重量还有待确认。”
这块陨石目前由阿勒泰市政府看管,至于会不会转移到北京,目前还没有确定。张宝林先生说:“我们还需要确认它的化学成分以及降落的日期,它会为我们带来更多关于宇宙的历史。”(科学网-kexue.com 卡卡西)
附世界十大陨石(旧):
1. Hoba, 纳米比亚, 66吨 (1920)
2. Campo del Cielo, 阿根廷, 37 吨 (1969)
3. Cape York, 格陵兰岛, 30.875 吨 (1894)
4. Armanty(银骆驼), 中国新疆, 28.0 吨 (1898)
5. Bacubirito, 墨西哥, 22.0 吨 (1863)
6. Cape York (Agpalilik), 格陵兰岛, 20.1 吨 (1963)
7. Mbosi, 坦桑尼亚, 16.0 吨 (1930)
8. Campo del Cielo, 阿根廷, 14.850 吨 (2005)
9. Willamette, 美国, 14.140 吨 (1902)
10. Chupaderos I, 墨西哥, 14.114 吨 (1852)
太阳能巨塔的高度达到帝国大厦的两倍,将成为世界上的第二高建筑
北京时间7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将在亚利桑那州沙漠建造一座巨型太阳能塔,高度达到帝国大厦的两倍,将成为世界上的第二高建筑。巨型太阳能塔将建在菲尼克斯西部130英里(约合209公里)处,将成为沙漠深处一个具有革命性的电力来源。
涡轮机将用于迫使阳光加热的空气穿过一个2600英尺(约合792米)高的烟囱,而后产生大量电量。据估计,太阳能巨塔可产生100多万兆瓦电量,足以满足15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这项建造计划由EnviroMission公司提出,公司总裁克里斯-戴维在接受azfamily.com网站采访时说:“它不需要水,可靠性高,在成本上具有竞争优势。我不认为这个行业还会向它提出更多要求。”
巨塔底部的温室直径超过2英里(约合3.2公里),塔身直径与足球场不相上下。这座太阳能塔的高度将达到帝国大厦的两倍,略低于2717英尺(约合828米)高的迪拜哈利法塔。哈利法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目前,EnviroMission公司正与州政府磋商土地协议,现已与南加利福尼亚州公共电力公司达成30年的购电协议。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一项目将为工程师和普通工人提供1500个新就业岗位。据估计,太阳能巨塔将耗资7亿美元。
10多年前,EnviroMission公司曾在西班牙建造一个规模较小的原型。之所以选择亚利桑那州沙漠是因为这一地区温度高、地势平坦同时靠近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输电线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EnviroMission公司计划在墨西哥、印度和澳大利亚建造太阳能巨塔。戴维说:“亚利桑那州面积巨大,允许我们建造多个太阳能塔。在首个项目的所在地,我们足以建造6座太阳能塔。”(孝文)
北京时间7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著名的人体冷冻法之父罗伯特-埃丁格上周六逝世于美国底特律郊区的家中,终年92岁。不过,对于他来说,现在的状态似乎只是暂时“休息”。作为人体冷冻法的提倡者,他同样积极地参与实践。他的遗体将被冷冻保存于盛满液氮的容器中,并寄希望于将来某一天医学技术发达到能够将他复活。
据罗伯特的儿子大卫-埃丁格介绍,在经历了数星期病危状态之后,这位著名的科学家终于走完了这一段人生历程。他的遗体将成为保存于人体冷冻法研究所的第106个实验标本。人体冷冻法研究所由罗伯特于1976年创建。
大卫表示,“我的父亲一生都在致力于将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其他人复活的研究。不管他能否成功,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是我们认为他是一个优秀的倡导者和急先锋。”
罗伯特曾经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教授物理。由于在二战中受到严重伤害,因此他在医院呆了许多年。经受骨移植手术的罗伯特由此对未来通过技术使被冷冻的人复活充满乐观态度。据大卫介绍,罗伯特曾经受到过科幻小说的启发,并开始致力于实现这一技术和想法,寄希望科学家们或医学工作者能够在技术上朝向这一目标迈进实质一步。
但是当他几乎没有看到任何进展时,他于1964年写下了一本题为《不死的期待》,详细介绍了人体冷冻法的概念,希望能够将这种概念进行推广。罗伯特在书中写道,“如果文明能够忍受,医学科学将最终能够修复人体的任何创伤,包括自然衰老以及其他死亡原因。不管是什么杀死了我们,如老化或疾病,即使我们死亡时人体冷冻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我们的未来朋友迟早会救活我们。”
除了在书中积极推广他的理论,罗伯特还在各种电视谈话场合中大力提倡人体冷冻法。罗伯特创立的人体冷冻法研究所现拥有900个会员。他还建立了“不死协会”,这是一个致力于探讨人体冷冻和延长人类寿命问题的研究和教育机构。
在人体冷冻法研究所,冷冻保存一具遗体收费2.8万美元。遗体保存于一个盛满液氮的容器中,温度低达零下321华氏度(约合零下160.6摄氏度)。第一个冷冻于人体冷冻法研究所的人是罗伯特的母亲,她死于1977年。罗伯特的两任妻子死后也先后保存于人体冷冻法研究所。
由于人体冷冻法一直存在争议,因此罗伯特没有少受过他人的质疑和嘲笑。但大卫认为,罗伯特从来没有受到这方面的干扰。(彬彬)
建成后的“潘斯摩尔”示意图
以上两张为施工中的“潘斯摩尔”实景
美国密苏里州一处正在建设的宅邸引发公众热议,有人猜测它是一座军事堡垒,有人认为它属于影星布拉德皮特和安杰利娜朱莉,因为它实在特别……为澄清事实,房屋主人在一份邮件中声明,这栋占地近6700平方米的建筑是他家别苑。
这栋城堡式建筑名为“潘斯摩尔”,位于密苏里州西南的克里斯琴县,坐落在斯普林菲尔德市和布兰森市之间的欧扎克斯山上,四周环绕着约2平方公里森林。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潘斯摩尔定于2013年完工,建成后总占地7.2万平方英尺(6691平方米),将成为美国最大私人住宅之一。宅内设有13间卧室、14间浴室,配备图书馆、音乐室、剧院以及大型车库等设施,堪称“豪宅”。
“很难想象7.2万平方英尺(有多大),”路透社25日援引克里斯琴县官员卢拉佩里亚的话报道,“我真想看看建成后的房屋。”
建造潘斯摩尔,预计仅建材一项就需近690万美元。房产经纪人马特梅多斯说,“只要有钱有地”,住宅面积多大都不奇怪,“我希望自己也能拥有那样的(住宅)”。
潘斯摩尔所有者史蒂文赫夫说,这处宅邸的最大特色并非豪华,而是节能和抗灾。
“我们正在建造的不仅是家庭住宅,更是未来节能和抗灾技术的实验室。”
据赫夫介绍,潘斯摩尔墙体所用混凝土中加入了钢纤维,这种纤维由赫利克斯公司生产,呈螺旋状,在墙面形成隔热层。夏季,混凝土吸收热量,保持屋内凉爽,从而减少能耗。这种特殊混凝土还能有效抵御飓风和地震。
在房屋供暖方面,潘斯摩尔将主要依靠太阳能、地热和燃烧木材。为节省资源,它还配备雨水收集装置。
“(节能)概念和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关系密切,因为能源价格越来越高,”赫夫说。
设计并承建潘斯摩尔的是TF混凝土建材系统公司,住宅所用混凝土建材全部由这家公司生产。赫夫正是公司总裁。
赫利克斯公司创始人鲁克平克斯说,潘斯摩尔虽是私人住宅,却规模惊人,旨在彰显节能抗压的特点,为大型商业建筑提供范例。它不仅是TF混凝土建材系统新技术的“实验品”,也为赫夫提供绝佳机会,吸引公众注意,展示自家混凝土建材。
赫夫计划8月中请媒体记者参观潘斯摩尔。“我们有信心,(潘斯摩尔)将成为未来美国乃至世界建筑的样本,无论是私人住宅还是学校、医院、图书馆或办公楼,”他说。
拉佩里亚说,向潘斯摩尔征收的大部分房产税将用于当地公立学校,“(房主)在克里斯琴县投资,我们感到高兴”。
该火星车将会爬上盖尔陨坑中心一座高近3英里(4.83公里)的山,收集地质岩层样本
火星科学实验室
美国宇航局为下一代火星车——目标远大但发射时间被一再推迟的“火星科学实验室”选出了最终目标。任务科学家22日宣布,这辆同越野车大小差不多的核动力火星车将会前往位于火星赤道附近的盖尔陨坑(Gale Crater),这个陨石坑的直径大约是96英里(154.5公里)。他们选择这里的关键因素是陨石坑中央高近3英里(4.83公里)的一座山,它比西雅图郊外的雷尼尔山还高。
项目科学家约翰 -格洛辛格在华盛顿史密森航空博物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座山并不是一个很高的锥形体,而是一个相对较宽、较低的土墩形结构。这意味着我们的火星车可以爬上去。事实上这或许是我们的太阳系里火星车能够爬上去的最高的山。”
科学家最初确定100个可能的登陆点,不过最终这一数字被缩减到4个。格洛辛格博士称,这4个地点都很有吸引力,让科研人员从中挑出一个,就如同让一群人决定最喜欢哪种口味的冰激凌。他说:“最终我们选择了我们认为最好的一个。”
“火星科学实验室”的非正式名称为“好奇”号,它预计将于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后发射升空,并于明年8月驶抵火星,在盖尔陨坑比较平坦的地方着陆。这一地区的沉积物可能是由很久以前流动的水体带到这里来的。为期两年的任务期间该火星车在往山上爬时,它会经过不同的地质层,情形将会很像地球上的美国大峡谷。加州理工学院的地质学家格洛辛格说:“这就如同阅读一本长篇小说。我们认为盖尔陨坑将是有关火星早期环境演变的一本重要小说。”
尤其是“火星科学实验室”还会查看露出地面的粘土和硫酸盐,这些矿物是在有水存在的环境下形成的。如果两年后该车继续运行,它将接着爬山,以便研究更多岩石。“火星科学实验室”比美国宇航局送上这颗红色行星的前两辆火星车——“勇气”号和“机遇”号更大、更重。与这两辆由太阳能提供动力的火星车不同,“好奇”号将从10磅(4.54公斤)钚衰变产生的热量获得电能。因此该车更不容易受到火星上的气候变化和尘暴(会遮挡阳光)的影响。除此以外,该车还能携带更多先进仪器,例如用来蒸发岩石的雷达和用来确定蒸发产生的气体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机器。
“火星科学实验室”原本打算在2年前发射升空,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它的发射时间被一再推迟。为了在合适的时间发射升空,美国宇航局只得等待火星和地球的轨道位置再次排列成行。与此同时,这项任务最初估计的总耗资是16亿美元,但是目前这一数字仍在继续上升:该局6月宣布,它会再投入4400万美元,令当前的耗资总额达到25亿美元。(孝文)
人们对广告的反感主要来自情绪的延续性被突然打断。植入广告在时间上看起来是延续的,但也会让观众从“纯粹的故事”回到了庸常生活本身,于是在情绪上形成了“被暴力”掠夺的愤懑。
《变形金刚3》(下称《变3》)7月21日在国内首映。中国的“品牌军团”不惜重金,在《变3》中植入广告,引发关注。片中角色穿着中国品牌T恤,喝着中国的舒化奶,用着中国品牌电脑。不少中国观众把这部大片当成了“数中国品牌游戏”。
此前,植入式广告在国内几成过街老鼠。虎年春晚由于植入式广告过多,引发恶评,以至兔年春晚时,央视以“绝不植入广告”来表示决心。这与《变3》的情形大相径庭。在情节设置上,《变3》的植入并不特别高明———植入非常密集且简单直白。不可思议的是,据媒体报道,观众均未对此表示反感!这些明目张胆的“植入”广告不仅没有令影迷们大倒胃口,反而成为津津乐道的时髦话题!玄机何在?
人们常常以为,植入式广告是近年来新兴的广告手法。但就本质而言,广告本身即是对生活的植入。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广告构成我们的生活,而不是外在于生活。广告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运转动力之一,也是现代都市生活的风向标。广告以无所不在的形式,如商标、店面、招牌等等,构成我们都市生活空间的主要部分。一位美国学者形象地说:“我们呼吸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的确如此,数据表明,我们每天接触广告超过一千条。
从广告接受心理上说,人们对广告的反感主要来自情绪的延续性被突然打断。插播广告在时间上生生地掐断了观众对精彩电视的观看,而植入广告在时间上看起来是延续的,但也会让观众从“纯粹的故事”回到了庸常生活本身,于是在情绪上形成了“被暴力”掠夺的愤懑。
春晚在“植入广告”上承受巨大压力的根源,即是因为它自设了一个严肃的话语规则———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年夜饭。虽然这个年夜饭盛满了娱乐的馅,但它的仪式性决定了它的话语方式,其结果就是人们不能承受植入式广告。同样的,去年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中的密集植入式广告陷入质疑漩涡也是如此原因———你怎么能一边大打“灾难悲情牌”,一边又如此招摇地在背后数钱呢?
话说回来,《变形金刚》是什么?是来自好莱坞的狗血大片,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满娱乐至死的味道。007若不开宝马车,影迷还不答应呢。可见,电影与其他任何艺术形态一样,并不避讳生活本身,但还是遵循自己的逻辑。伊利当初曾提出让大黄蜂喝牛奶的要求,被导演拒绝了,“导演的原则是变形金刚不能和牛奶有关联,因为违反电影角色本身的逻辑。”正如《变形金刚3》导演迈克尔·贝狡黠地宣称的那样“生活中充斥着商品,你们会碰到不同的商品……我郑重告诉大家,这不是在做广告,它们主要承担的是喜剧的元素,是激发表演灵感的道具。”
我们厌恶的并非植入广告,而是厌恶那些暴力打断我们和制造情绪落差的拙劣的植入广告。植入广告将来肯定会被多数观众以平常心看待。
□胡易容(广西 学者)
圆环内图片均为CT扫描所得影像。
如果没有CT,研究化石必须损坏化石
想解开生命起源与进化的谜题,化石是极为重要的研究资料。对科学家来说,挖掘到化石之后,重建生物外部形态固然是必须进行的工作,但更重要的是了解化石内部的结构,进而分析它们在“生命树”中的位置。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说:“比如我们发掘到远古鸟类头骨的化石,不仅仅是要重建这种鸟的外观,更要搞清楚头骨内部的结构,然后与其他相关发现进行比较,看看这种鸟类处在进化的什么阶段。”
以前,为了研究化石内部的结构,科学家们不得不将好容易挖掘到的化石一层层磨掉,就好比把一个球分解成一个个平面圆。“每磨掉一层就画张图,然后根据绘图重建化石内部的情况。”朱敏说:“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因为层要分得很薄。”
这也就是说,在化石的研究过程中不得不“损坏”化石。好不容易挖出有价值的化石,却要亲手“毁掉”;而且这些化石很可能是难再得到的珍品甚或孤品——这对任何一个从事古生物研究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左右为难的折磨。
一次CT,清晰了解化石内部的三维结构
如今,这个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225kV—3D—微分辨率ICT、450kV—通用型ICT——两台由中国科学院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CT机落户中科院古脊椎所。两台机器一大一小,小的是微分辨率机器,能检测0.5—1厘米的鱼化石的脑部;大的是通用型,能放得下一个恐龙的头骨(约80厘米)。
这两台机器可以用于对不同大小的脊椎动物和人类化石、现生生物和其他古生物化石等进行断层扫描和三维立体重建。“大家都知道医院的CT机,简单地说,这就是给化石做CT的机器。应用这两台机器,我们再也不用破坏化石了。”中科院高能所负责硬件系统的研制,石戎坚研究员介绍说,把化石放在机器里,科学家们几乎可以实时看到化石内部的三维结构。
就硬件系统而言,主要难点在于如何控制射线能量,既要能穿透坚硬的固体,也要达到应有的精度。石戎坚说:“根据研究的需要,检测小化石的机器需要更高的分辨率。我们研制的微分辨率ICT的空间分辨率达到5微米,密度分辨(相对)达到百分之一,指标可达到或接近国内外同类设备水平。”
就软件系统而言,主要难点在于三维图像重建及后处理。软件系统研发工作由中科院自动化所承担,田捷研究员介绍说:“以前的X光扫描,照出来的是一张平面图,而用CT扫描,照出来的则是一幅立体的三维图像。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扫描所获得的数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软件处理成三维图像。”研究人员通过研发,实现了扫描的海量数据处理,可对化石内部复杂结构进行较快速提取和准确分割,达到了高解析度图像的实时三维可视化,同时还提供了三维交互测量、模型定量化分析、虚拟切割等功能。
工业CT技术将在不同领域大放异彩
在两台机器的试运行期间,已经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古脊椎所应用该设备取得了一批优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同类设备的实验数据。目前,设备主要应用于对中小脊椎动物化石的精细器官及内部微组织进行断层扫描和三维立体重建,已开展了对牙齿本质釉质结构、早期鱼类脑化石中微小神经通道、古人类颅内膜及脑容量等方向的研究,已发和待发的学术论文已有数篇。
朱敏介绍说,上个世纪末,国外开始尝试用CT研究化石。因为精度、软件等要求,我国一直没有相关设备。“我们只能到澳大利亚或美国等国家给化石‘体检’。”朱敏说,这样做非常不方便,一是有些化石是不能够携带出境的,比如古人类头骨化石;二是这样的合作往往让我们丧失不少知识产权。
这两台机器研制成功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古生物研究领域。“这说明我们在工业CT技术上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史戎坚说:“这两台机器不仅可以用于生物学研究,配合相应的软件,还可以用于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电子科学、工业监测等方面。”
“在电子工业中,可以用于器件的质量控制。”史戎坚举例说:“我们可以对封装后的芯片进行扫描,观察其内部是否有制造缺陷和多余物。”在石油勘探中,可以用这台机器分析岩芯的结构,进而分析该地区储油情况,以及采油的可行性。
这个神秘的冰球直径接近2米
科学网(kexue.com)讯 天上掉冰雹的事情并不稀奇,但是如果天上掉下一个直径近2米的冰球,这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日前,一对捷克夫妇通过Youtube上传了一段视频。在画面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个神秘的冰球,很多UFC爱好者纷纷留言,在讨论这是不是外星人给地球人的神秘礼物?
这个冰球是在捷克的米卢维斯(Milovice)森林里被发现的。当时一对捷克夫妇正在森林里前行,突然间发现了这个神秘的冰球。当时冰球完好无损的躺在那里,只是表面有些融化。两人觉得太不可思议了。随后将它上传到了Youtube供广大的网友进行讨论。
对于这个冰球的来历,很多网友进行了猜测,有人认为它酷似北极雪屋,可能是爱斯基摩人的雪屋不幸被飓风刮到了这里,也有人以为它就是个冰雹,甚至打趣的说道:“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冰雹了。”当然,网友中不乏UFO的狂热粉丝,他们认为这是外星人送给地球人的神秘礼物。
随后有捷克媒体采访了当地的农夫,这位名叫布罗斯基的农夫说道:“这真是很神奇,我们都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除非是用直升机把它给托运过来,但是我根本没有看到任何直升机从这里经过。”目前,究竟这个神秘的冰球是如何出现的,所有人都在等待科学家们的解释。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7月16日下午,湖南常宁文物局接到举报:称常宁宜水新城建设项目工地——培元办事处两江村竹园组取土工地发现古墓葬,专家现场初步勘测推断:两处古墓极可能是东汉墓葬!
在工地上,我们看到了裸露的墓道,两个墓口并列在一起,相距不到10米。墓道里满是泥土,墓道青砖上有细致花纹。
常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李云霞告诉记者:根据这个墓葬的形式和砖上的花纹,可以初步认定这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墓葬。
专家介绍,施工的挖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从墓葬后面开挖,导致后区墓室一半被挖断,目前保留的是墓室和墓道的一部分,里面到底有没有文物,还必须经过抢救性的挖掘。
根据墓葬周围环境特点,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一个家族的墓葬群,无论是从文物抢救还是考古研究来说,都有挖掘的必要。如果是男士可能会有一些兵器,如果是女士的话可能就有一些青铜镜、梳妆品,或者坛坛罐罐,东汉墓的特征很明显。这两个墓处于左骨架状山坡的半山坡上,东北西南朝向,符合东汉时期一般都是葬在半山坡下的习惯,所以这个山坡有可能是汉代一个古墓群。
鉴于古墓的重要意义,目前市文物部门已派专人24小时值班守护,等待挖掘。(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