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损害精子中的X染色体
核辐射可能引发日本男婴潮
德国科学家研究显示,核电站泄漏和核实验导致的核辐射泄漏对全球婴儿出生率有很大影响。这些核辐射会导致全世界少出生数百万女婴。散发到大气中的放射性粒子是影响全球新生儿性别比例的主要原因。
核实验、核事故
都曾导致男婴多
德国慕尼黑赫蒙霍兹卫生与环境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分析了美国和39个欧洲国家从1975年到2007年的人口数据。他们发现,从1964年到1975年间,所有国家的男婴出生率都高于女婴。1986年后,许多东欧国家也出现类似现象。
科学家们将前者归因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原子弹实验,当时的放射性粒子进入大气层,随着气流扩散到全世界。1986年以后男婴增加,则很可能受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影响。“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越近的国家,效果就越明显,”研究人员说。比如靠乌克兰最近的白俄罗斯,事故后新生男婴较女婴的比例比遥远的法国来得高。
日本福岛核辐射
美国西海岸遭殃
虽然这项研究采用了大量冷战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但这些发现对于未来核事故对婴儿性别的影响会很有意义。随着日本福岛核危机的发生,很多专家预测另一轮男婴出生高峰期即将到来,特别是日本和美国西海岸。
在正常环境下,男婴出生率超过女婴,比率大约为105:100。核辐射导致这一比例上升近1%。这听起来似乎很小,但其影响却可以持续很多年。此前在动物身上的反射性实验也显示,雄性后代出生比例超过雌性。这暗示,核辐射能够损害精子中的X染色体。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7日报道,德国一项研究发现,核试爆与核电站辐射会影响婴儿性别,过去数十年可能已导致全球减少几百万名女婴,造成男女比例失调。
德国慕尼黑赫蒙霍兹卫生与环境研究中心科学家分析美国与39个欧洲国家1975年至2007年的人口资料发现,这些国家1964年至1975年间的男婴数量异常增加,东欧国家在1986年后也出现此现象。
研究作者之一薛尔伯(Hagen Scherb)说,1963年原子弹试爆与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的来年,是男婴多于女婴的高峰期。上述这些事件中,气流将辐射尘带到全球,因而影响婴儿性别。
科学家发现,愈靠近辐射来源,婴儿性别受到的影响愈大。切尔诺贝利核灾来年,乌克兰的邻国白俄罗斯男婴多于女婴的失衡状况,比法国明显。在德国与瑞士核电站35公里内,男女婴失衡也较显著。
在正常情况下,男婴与女婴的比例是105比100,因辐射影响所增加的男婴数量小于1%,但由于辐射伤害会持续,因此男女婴失衡现象也会持续数年。
男性精子只会带有X或Y其中一种性染色体。研究称,先前用动物做的试验发现,辐射会损害带有X染色体的精子,相对升高带有Y染色体精子和卵子结合的几率,导致男婴增加。
在日本福岛核灾后,科学家推估另一波男婴潮即将到来,尤其是日本和美国西岸。
年仅4岁,因患有罕见疾病几乎不知痛为何物,容易因此陷入危险境地。父母为照顾她想尽办法,堪称“世界上最小心的父母”。
格雷丝出生于2007年4月。母亲埃玛回忆说,出生后12天,医生就告诉她,格雷丝患上史密斯-马吉利综合征。这种疾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会影响身体多个部位,导致智力缺陷、面部表情异常、睡眠障碍以及行为问题。这种疾病上世纪80年代首次在美国被发现,发病率约为二点五万分之一,至今没有有效治疗办法。
英国《每日邮报》5日引述埃玛的话说,夫妻俩为照顾格雷丝寸步不离。
格雷丝对危险没有概念,“比如我们一起走在路上,连弟弟查利都会注意看车,她却不会”。另外,格雷丝的痛点高,“她可以握住发烫的散热器或者开水壶,意识到疼时已经太晚”。
受疾病影响,格雷丝夜不能寐,这让她沮丧,“有时我们能听到她用头撞墙”。埃玛说,这会影响哈里休息,有时,他打开收音机,试图掩盖“噪音”。为解决这一问题,夫妻俩不得不用软布把格雷丝卧室的墙面包裹起来。
尽管格雷丝服用药物帮助睡眠,但她每晚仍要醒来三四次,此时,父母就要去安慰她。
“有时很艰难,格雷丝不喜欢别人碰她,她会突然情绪失控,失声尖叫……她不能控制自己”。
在父母精心呵护下,格雷丝从没有受过伤,还进入布雷斯特殊学校学习。“(照顾格雷丝)让我们成为世界上最小心的父母,如履薄冰”。
父亲马克说,一些与格雷丝患有同样疾病的孩子在电脑方面颇具才华,格雷丝在学校使用触屏电脑时也表现出独特天赋,“可能有我们未知的潜力,我们正在试着寻找”。 据新华社
成人世界里,何时告别心头“五道杠”
5月31日,武汉市召开第六次少代会,因“五道杠事件”陷入舆论漩涡的黄艺博,由于已是初中生,自然卸免了武汉市少先队副总队长的职务,从此告别“五道杠”少先队袖章。黄艺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有点委屈,但不怨恨任何人。”(6月1日楚天都市报)
胖胖的脸蛋,浅浅的微笑,这是一个看上去比同龄人略显成熟的少年。令人欣慰的是,经历了如此猛烈的舆论重压,这个少年还能有这么好的心态。虽然能不怨恨别人,虽然能保持恬淡的心态,但黄艺博还是有些不明白:“十二三岁的我,与周总理小时候一样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有什么不对?”
这个少年的困惑,难以用三言两语回答。究其根本,还需从成人世界求解。
“五道杠事件”从深层次讲,体现的是人们对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的反感。放眼当今的成人世界,官本位和官僚主义就像一个流毒甚深毒瘤,腐蚀着这个社会的纯真。在这个毒瘤影响之下,一些人做事说话渐渐形成了“假大空”的恶习:不喜欢说真话,喜欢说假话;不喜欢实事求是,喜欢夸大其辞;不喜欢就事论事,喜欢打官腔、泛泛而谈。对于“假大空”的恶习和官僚主义作风,公众厌之久矣、恨之久矣。
因此,当戴着“五道杠”袖章、顶着副总队长“官帽”的黄艺博出现在网上,当那些带有“官腔”的博文和作文流布于民间时,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对黄艺博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这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不但难以理解,而且难以承受。
毋庸置疑,黄艺博是个受害者。当人们将眼睛盯在一个孩子肩上的袖章上时,是否检视过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咱们脑子里是不是还有一些官本位思想?咱们接人待物是不是还有一些官僚主义作风?咱们的内心世界里是不是也有个“五道杠”?!又或者说,咱们是不是在坚决地摒弃和反对官本位思想以及官僚主义作风呢?
因此笔者认为,相比孩子来讲,成人世界告别“五道杠”显得更为迫切。因为你不能要求每一个孩子都天生穿着防辐射服,能够完全不受成人世界陋习的影响;你不能放任成人世界毒瘤滋生,却要求孩子们永远看不到听不到。
黄艺博已经告别了肩上的“五道杠”,盼望他今后不再被打扰,安安静静地生活,快快乐乐地成长。而成人世界的人们,你们何时才能告别心头的“五道杠”?
□王孝武(湖北)
德国肠病疫情不断蔓延,已导致22人身亡,感染人数超过2000人,但是疫情的传染源却仍然成谜。一开始德国认为西班牙进口的黄瓜是传染源,检测结果显示,黄瓜被冤枉了。5日,德国下萨克森州官员宣布,初步调查显示德国一家企业供应的豆芽等芽苗菜很可能是传染源。检测结果显示,芽苗菜貌似也背了黑锅。
致病源猜测五花八门
截至6日,11个欧洲国家和美国报告疫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者人数超过2000人,死亡病例22人,520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疫情暴发初期,德国怀疑产自西班牙的黄瓜是源头。但检测结果显示,黄瓜不是致病源。那么,致病源是什么呢?
4日,德国媒体给出了不同的推测。
日报《吕贝克新闻》报道,17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者5月中旬曾在北部海滨城市吕贝克市同一家餐馆用过餐。防疫部门人员已到餐馆详细调查。《焦点》周刊报道,汉堡市5月6日至8日举办过一次年度庆祝活动,吸引大约150万人。这次活动可能是致病源头。
这两则报道均以总部位于首都柏林、隶属于卫生部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专家为信息源。这一研究所4日未作回应。
《南德意志报》网络版先前报道,一家工会组织的34名女性5月12日至14日在吕贝克市会面,随后至少8人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不是芽苗菜是谁呢?
5日,事情仿佛有了点眉目。
德国北部下萨克森州农业部长格特·林德曼当天宣布,初步检测结果表明,当地一家企业生产的豆芽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源头。
这家企业的一名女职工已被确诊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另一名职工也出现腹泻症状。这家企业眼下已经遭到封闭,进一步检测结果预计6日公布。林德曼呼吁德国北部的消费者不要食用豆芽产品。
但是,6日的检测结果又一次让人们惊讶了。德国下萨克森州农业部当天宣布,德国卫生防疫部门已从这家可疑的芽苗菜生产企业提取了40个化验样本,并完成了其中23个样本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并没有发现导致疫情的罕见大肠杆菌。对其他样本的检验还在进行。(综合)
■ 相关新闻
农户损失重 欧盟会赔偿
西班牙向德国索赔;欧盟将出台“整个欧洲范围”的赔偿政策
欧盟各国农业和卫生部长们6日举行特别会议,将通过一份对受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蔬菜的农户进行赔偿的协议。
愤怒西班牙要索赔
5月中旬在德国暴发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蔬菜的事件后,欧洲多国都发现了类似的病例。此前德国曾怀疑是从西班牙进口的黄瓜携带病菌,随后的检验推翻了这个说法。虽然如此,人们还是不再敢买黄瓜,欧洲尤其是西班牙种植黄瓜的农户损失惨重。
西班牙对自己遭受的“不白之冤”很愤怒。该国农民要求政府向德国索赔,西班牙也已经知会欧盟要求德国赔偿。
西班牙卫生部长莱尔·帕金说:“我们对应对危机的处理方式不满意,这损害了我们国家的利益。”
帕金还说,西班牙不仅要求赔偿,还要求改进欧盟的食品安全的预警制度。
但是德国国务秘书安提·魏德曼-马乌兹称,德国人有理由怀疑。“病菌来势汹汹,作为应对,我们对消费者提出了警告是正确的。”
欧盟开会讨论赔偿
欧盟委员会负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专员达契安·乔罗什6日对媒体称,欧盟各国农业部长当天将在卢森堡举行一次特别会议,专门讨论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蔬菜的相关问题。
乔罗什说,各方目前对赔偿受损失农户的立场接近。“我们希望明天能够就此问题基本达成一致意见。”
不过,达契安·乔罗什透露,即将出台的赔偿措施,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家的农民,而是“整个欧洲范围”,因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几乎影响了整个欧盟的蔬菜和水果种植户。
欧盟卫生专员约翰·达利已经派遣了食品安全专家前往德国,去调查究竟病原从何而来。(张乐)
■ 反应
“只好将黄瓜丢弃”
黄瓜销量下滑最厉害;经销商拒绝进新鲜蔬菜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传播开来之后,欧洲多国的果蔬种植户都面临生存危机,一些经销商干脆拒绝新鲜蔬菜进货。不少农户被迫将大量的沙拉用果蔬丢弃。
由于最开始传出的是黄瓜受到了污染,所以德国等欧洲国家的销售源头最先受到影响。
危急的情况甚至已经超出了欧洲大陆,英国的果蔬种植户也受到了影响。英国批发商说,如今受到影响的果蔬价格是以前的一半,而就算如此,销售量还在下滑。黄瓜的销售量下滑得最为明显。
一些农户将生产好的果蔬丢弃。在英国东约克郡的农场经理罗格说,这几天他已经清理了5000箱准备上市的黄瓜,价值超过了1.5万英镑。该农场一周能生产5万箱,因此未来的损失还可能扩大。“我们估计影响会达到几十万英镑。”
一位名叫乔伊·卡帕罗加的农民称,他听说今后超市对黄瓜的需求可能会减少30%,所以他只好将黄瓜丢弃。
市场上已经进货的菜贩们也显得很无奈。伦敦南部布里克斯顿市场的28岁商户穆拉·塔可雷说:“通常每天我都会卖出10箱黄瓜,但上周一周才卖出1箱。”穆拉说,他在这里做了10年买卖,从没遇到过类似事件。(张乐)
小丑鱼(科学网-kexue.com配图)
模拟海水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生物学院史蒂夫辛普森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对身长仅一厘米的小丑鱼而言,珊瑚礁上的小鱼小虾都是捕食者,小丑鱼监听捕食者声音,避开珊瑚礁,这是一种典型行为。
辛普森带领研究小组测试海水酸化对小丑鱼的影响。他们把小丑鱼放入数个水箱中。箱内水的酸度不同,一个与当前海水酸度一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百万分之390;另外几个模拟2050年至2100年的海水,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分别为百万分之600、百万分之700和百万分之900。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越多,酸性越强。
实验中,一个水下扬声器播放珊瑚礁上捕食者声音的录音。在当前海水环境中,小丑鱼四分之三时间远离扬声器;在2050年海水中,小丑鱼近一半时间远离扬声器;在2100年海水中,小丑鱼对捕食者声音无动于衷。
可能失聪
辛普森说:“珊瑚礁堪称‘一堵嘴巴墙’,等待捕食小丑鱼。我们所做的是把今天的鱼放入明天的环境中,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他说,除躲避捕食者外,声音在搜寻同伴、集体捕猎、觅食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小丑鱼失去所有这些能力,后果不堪设想。先前研究结果显示,酸性稍强的海水有损鱼类嗅觉。
研究人员发现,小丑鱼的“耳朵”没有发生物理性损伤,因此,海水酸化可能影响神经,或者酸性增强令小丑鱼压力增大,改变行为模式。
关注酸化
研究人员说,实验只是根据当前海水酸化加剧速度模拟数十年后海水环境,需要考虑这样三个问题:首先,不一定真实发生;其次,其他种类海洋动物是否受类似影响;第三,小丑鱼为何受酸性轻微变化影响。
研究人员还说,实验中模拟的几种海水酸度发生于数十年后,鱼类有机会逐渐适应。
海水酸化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关注。充足证据表明,海水酸化可能对海洋生物造成显著影响。一个研究小组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发现,附近一座休眠火山山坡冒出二氧化碳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珊瑚减少,海草繁茂。
研究人员预测,如果碳排放继续加剧,在本世纪末之前,全世界大部分珊瑚将陷入生存困境。
舟山市普陀区虾峙镇的虾峙水库干涸见底,只剩下正常库容1%的蓄水量(5月31日摄)
一场历史罕见的大旱将中国水资源丰富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推上了尴尬境地,曾经烟波浩渺的两大淡水湖中心区成了“草原”,湿地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有关气象专家表示,导致大旱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这次大旱再次表明:“气候危机”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到民众的生活。
监测显示,今年前5个多月,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至八成。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平均降水量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评估,这是长江中下游自1954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较为严重的旱情,达到极端气候事件标准。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在湖北长江边上的一个乡村,水田几乎都没有栽上秧苗,旱地刚种植下去的棉花也是“奄奄一息”,冒出来的苗还不到往年的一半高。农民在一个快见底的湖里挑水,拿着瓢,一瓢水一瓢水地浇地。而在岗地,10米深的压把井已经打不出水来,只能靠消防车送水来满足人畜饮水。
民政部救灾司的消息称,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长江中下游五省共有3483.3万人遭受旱灾,423.6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3705.1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66.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9.4亿元。
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这场异常干旱,专家认为主要是由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气环流发生了显著改变。
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周月华说,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自去年底以来大气环流出现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整体偏弱,暖湿气流无法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她说,与此同时,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西北气流占据主导地位。今年冷空气南下频繁,也压制了暖湿气流北上,一直都难以形成持续性的降水。这也造成了去年11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偏少。
曾参与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的湖北省气象局科技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正洪介绍,本次干旱再次说明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研究分析表明,气候变暖导致低层空气明显变暖,大气不稳定性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强,气象灾害的发生更加难以预测。
他说,这次的天气灾害是以异常干旱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在之前已经有所显现。以湖北为例,历史资料表明,虽然近几十年降水总量几乎没有变化,但降水的时间分布,降水的区域分布出现了明显变化,也就是说降水呈现出了时间短、强度大、小区域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无降水日数明显增长,降水往往以极端的暴雨形式出现。
陈正洪说,过去湖北春节气象预报有个专用名称叫“春季连阴雨”,现在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长江中下游春季绵绵细雨现象也渐渐减少,反倒是“秋冬连旱”“冬春连旱”这样的词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世界自然基金会2008年发布的《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正日益加大,极端严重的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报告预测说,中国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至2摄氏度,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将呈进一步增加趋势。
湖北省气象局局长崔讲学介绍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是适应气候变化,变弊为利,减少损失;另一方面需要延缓气候变化。从适应变化而言,需要各地地建立高效专业的应急机制,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在生活方式上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从延缓变化而言,则是要从根本上建立起延缓气候变化的体制与机制。
“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层次都是系统工程,适应是当务之急,这需要各个部门加强联动,从长远着手,加强应急,排查薄弱环节,构建适应气候变化趋势和当前基层实际的高效的应急机制,并打造一支高效、专业的应急队伍。”崔讲学说。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认为,本次旱情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包括防灾减灾体系不够完善,水利设施严重落后;旱情监测体系处于起步阶段,旱情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严重滞后;防汛抗旱技术水平偏低,抗旱工作基础研究滞后,抗旱手段相对落后等等。
“适应气候变化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增强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建立更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陈正洪说,“具体到这次旱情,对于长江中下游居民而言,需要在各个层面上增强节水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
此外,专家们还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出台强制性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措施,如中国气象局已出台《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沈翀)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在大约10年前于西班牙沿岸发现巨型鱿鱼尸体时,科学家便怀疑来自船只的强大声脉冲将这种动物推向死亡。现在,他们发现了相关证据,证明这一推测。根据一项新研究,人类活动产生的低频声波不仅影响鲸鱼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同时也会影响鱿鱼以及其他头足类动物。长久以来,科学家便认为包括鲸鱼在内的海洋哺乳动物容易遭受声脉冲影响。
揭开巨鱿死亡之谜?
研究领导人、巴塞罗纳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海洋声学家米切尔·安德烈表示,研究发现显示海洋中的噪音污染对海洋动物的影响程度超过此前预计。他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知道海洋中的噪音污染会严重影响海豚和鲸鱼,它们利用天然声纳进行导航和捕猎。这项研究第一次发现噪音污染也让无脊椎动物深受其害。无脊椎动物是一个规模更大的海洋动物种群,此前并未发现它们的生存也与声音关系密切。”
21世纪初,人们在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沿海发现巨型鱿鱼尸体。一些案例中,巨型鱿鱼尸体在当地船只使用气枪产生低频声脉冲后不久出现,另有一些案例则涉及石油和天然气钻探作业。在对巨型鱿鱼尸体进行研究时,科学家发现它们的身体遭受严重损伤,套膜变成浆状,触须青肿,平衡器也遭到损害。这些充满液体的器官位于鱿鱼眼后,帮助它们在水中保持平衡和位置。
海洋生物学家安格尔·古拉当时认为,勘探船产生的声音污染对头足类动物以及其他海洋动物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但这一推测并未得到证实。这位西班牙海洋研究所的生物学家表示:“借助于这项研究,我们找到了证据,低频声波能够给头足类动物造成损伤。”古拉并没有参与此项新研究,研究论文将刊登在《生态学与环境疆域》杂志上。
损伤随时间加剧
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对87只头足类动物暴露在低频声波环境下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87只头足类动物属于4个种群,分别是2种鱿鱼、1种章鱼和1种乌贼。2小时内,这些头足类动物一直暴露在声音强度157至175分贝的噪音环境下,噪音频率在50至400赫兹之间。安德烈在接受“国家地理新闻”采访时表示,这种强度和频率范围在很多人类海上活动产生的噪音中较为普遍,例如军方声纳测试或者测量海床下方物质特性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
结束噪音暴露之后,科学家屠宰了这些动物,有些立即屠宰,有些则在96小时之后。噪音暴露后立即屠宰的动物出现平衡器损伤迹象。平衡器细胞的微小毛发状结构消失,让这些动物变成跛子。头足类动物在水中游动时,微小毛发状结构会发生弯曲,帮助它们保持平衡。96小时后屠宰的动物遭受的损伤更为严重,平衡器出现明显大洞。
安德烈表示:“这是陆地哺乳动物和鸟类在急性噪音暴露后发生的典型过程。外部受损后又出现严重声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损伤日益加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受测的头足类动物只微微移动身体,它们不再游动、进食或者交配。
第二组受测的头足类动物共有大约100只,它们并未暴露在声脉冲环境下,身体保持健康状态,行为正常。分开前,两组头足类动物被放入同样的玻璃缸,所有动物在测试前均行为正常,这也就排除了圈养或人工喂养导致受测头足类动物出现机体损伤的可能性。
仍需进行更多研究
海洋研究所的古拉表示,虽然实验中的头足类动物体积远远小于巨型鱿鱼,但实验发现能够解释巨型鱿鱼遭受的损伤。受测动物是巨型鱿鱼的理想“替身”,他没有理由怀疑研究发现不适用于巨型鱿鱼。需要指出的是,受测动物与巨型鱿鱼遭受的损伤存在差异。古拉称,10年前发现的巨型鱿鱼出现的损伤比受测动物更为明显,说明它们受到多个声音源影响,所承受的噪音强度也要超过实验中的动物。
与受测的动物不同,巨型鱿鱼并不是受伤那么简单,而是丢掉性命。科学家表示,西班牙巨型鱿鱼遭受的命运说明,暴露在低频声波环境下可导致巨型鱿鱼走向死亡。古拉解释说:“发现巨型鱿鱼尸体时,我们认为它们的死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声波的直接影响,另一个是平衡器部分受损,导致鱿鱼无法辨别方向。失去方向感的巨型鱿鱼从深海游到海面,巨大的温差导致它们送命。”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海洋动物学家迈克尔·韦基奥内表示目前仍无法确定具体死因。韦基奥内并没有参与此项新研究。他指出:“虽然新研究发现了足够证据,证明巨型鱿鱼的死因,但仍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才能确定人类活动产生的噪音污染是否导致海洋动物普遍受到伤害。新研究发现的证据说明,古拉对巨型鱿鱼死因的推测可能是正确的。”(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双重打击导致位于东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专家们表示,如果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继续流入海洋,海洋生物的生存将面临威胁。根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过去一周时间里,研究人员对核电站附近提取的海水样本进行检测后发现,包括铯137和碘131在内的放射性同位素浓度升高。
辐射可导致变异
陆地和海洋的所有生物都暴露在天然水平的电离辐射环境下,高频辐射足以改变DNA。这种基因损伤绝大多数可以治愈,但由于人造辐射的存在,动物更难修复它们受损的基因。日本核安全官员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海水样本的辐射水平过去4天内处于波动状态,30日的碘浓度达到法定限值的3355倍。
这是迄今为止检测发现的最高水平,说明更多放射性物质流入海洋,但这种情况如何发生仍是一个未知数。据《纽约时报》报道,3月28日的海水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铯的浓度达到安全限值的20倍。
纽约莱曼学院海洋与江河口研究所负责人约瑟夫·拉什林表示,海水中的辐射能够以一系列方式威胁海洋动物的生存,放射性物质可直接导致海洋动物死亡,后代发生基因变异或者污染它们的食物链。他说:“核辐射将导致一些海洋动物死亡,其他一些动物将遭受基因损伤。辐射的主要影响是改变动物的基因和影响它们的繁育能力。”
放射生态学家沃德·维克勒指出,碘浓度和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所对应的辐射剂量将导致海洋动物死亡或者影响它们的生育能力。维克勒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名誉教授,他在电子邮件中指出:“我非常怀疑受损核电站泄露的放射性物质对日本沿海大范围内的海洋生物产生的直接影响可以被观测到。”
他指出,利用法定限值测量海洋动物遭受的损伤现在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为了准确评估海洋动物面临的威胁,科学家必须了解福岛核电站附近海水、鱼类以及其他海洋动物面临的真实的放射性碘浓度。
对小型动物威胁最大
维克勒指出,福岛核电站附近的放射性污染水平将继续升高,对当地海洋动物的生存造成伤害。他说:“如果这种事情发生,最可能的影响就是破坏当地鱼类的繁育能力。”海洋动物的卵和幼体对辐射较为敏感,放射性原子能够取代动物体内的其他原子,所导致的辐射暴露将改变它们的DNA。
莱曼学院的拉什林指出,绝大多数变异动物无法幸存,一些动物还会将变异遗传给下一代。无论哪一种情况,辐射暴露都会影响海洋动物的长期生存能力。拉什林认为,在所有海洋动物中,最易遭受损伤的是水母、海葵、海蠕虫等软体动物,它们吸收辐射的速度超过有壳动物。但维克勒指出鱼类同样可能面临最大威胁。他说:“我希望当地鱼类生育能力遭受的任何暂时性损伤都会因周围海域未受影响的个体的迁入抵消,进而降低影响程度。”
除了影响生育能力外,放射性物质同样会灼伤经过的鱼类,它们受到的影响就像在灼热的水中生存一样。拉什林表示,金枪鱼和旗鱼等太平洋捕食者已经因过度捕捞面临生存威胁,这一可怕的事实加之目前的核辐射导致问题更为复杂。他说:“让我感到忧虑的是,现在已到了产卵季节,如果核辐射影响幼仔的生存,问题将更为严重。”
辐射将污染食物链
佛罗里达州大学化学海洋学家和环境放射性专家比尔·伯奈特表示:“在短期内,辐射将对海洋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好消息是,碘的半衰期只有8天。因此,如果能够遏制住放射性物质泄露,这只是一个短期问题。但福岛核电站泄露的铯的潜在影响更大,因为铯的衰变时间长达30年。”
拉什林表示,如果海洋动物摄入受到照射的植物和小型猎物,海洋食物链将受到污染。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海藻等植物能够快速吸入碘。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毒物学家罗恩·肯达尔表示,在地震和海啸袭击中,日本东北部城市遭到严重破坏,铅等有毒金属可能进入土壤和水。
此前的研究显示,有毒金属会与辐射产生相互作用,抑制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导致它们更易患病。由于破坏范围较大,环境和人类健康均面临较大威胁。“这让我联想到遭到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的新奥尔良。在我看来,日本的核事故导致问题更为复杂。”
海洋可以自我修复
科罗拉多州大学的维克勒指出,海洋拥有惊人的能力,可冲淡辐射。他说:“此外,海洋同样富有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改善以及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和驱散,受影响海域将逐步恢复。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并没有太多机会研究大量放射性物质流入海洋生态系统所能产生的影响。”迄今为止,最完善的相关数据来自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核武器试验。
德州理工学院的肯达尔指出,辐射对海水的影响,我们了解的并不多。他说:“辐射就像是毒药。放射性物质浓度越高,潜在的危害越大,我们需要进行严密监视。”拉什林指出:“如果只是一次性的,问题并不存在。”如果辐射泄露在几个月内继续发生,日本的海洋生物便将面临更大威胁。海岸线毕竟不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我们无法修建混凝土外壳,封闭整个区域。(秋凌)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2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近,一艘货船在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南丁格尔岛触礁,大约1500吨燃油泄漏到海水里,形成长达8英里(13公里)的油膜,这对生活在这里的濒临灭绝的北凤冠企鹅造成严重影响,很多企鹅浑身沾满油污,甚至有些已经死亡。除此以外,这次事故可能还会对这里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致命影响。
1. 南丁格尔岛沾满油污的企鹅
3月23日,一只身上沾满油渍的北凤冠企鹅(northern?rockhopper penguin),据英国英国皇家保护鸟类协会说,一周前一艘货船在南大西洋南丁格尔岛触礁,大约有1500吨燃油漏出。该岛是英国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组成部分,其上生活着多达20万只北凤冠企鹅,这一数字占世界北凤冠企鹅总数的一半。由于这种企鹅的数量在过去30年间莫名迅速下降,因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归类为濒危物种。
据英国英国皇家保护鸟类协会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政府网站上说,搁浅2天后,即3月18日,马耳他注册轮船“M.S. Oliva”号在风浪的冲击下出现裂缝,油层扩展8英里(13公里)。然而,3月23日事态变得更加严重。大约6.53万吨未经加工的大豆也散落到海洋里,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植物会对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据政府网站上说,数百只沾满油污的鸟被冲上岸,估计已有多达2万只海鸟受到影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官员特雷弗·格拉斯在一项声明中说:“南丁格尔岛的事故现场非常恐怖。”据该网站上说,这次“生态大灾难”可能还会对附近的联合国世界遗产所在的岛屿产生影响。
2.营救企鹅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环保局派遣一些营救人员,前去营救和清理沾满油污的企鹅。迄今为止他们已经收集了750只企鹅,这些企鹅将会被送往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在那里接受治疗和护理,慢慢恢复健康。上周,来自南非海鸟保护基金会的更多鸟类营救专家抵达该地。《国家地理旅游者》杂志的特约编辑安德鲁·埃文斯恰巧在工作期间到访了南丁格尔岛。他说:“我们正打算去其他地方,半道上突然接到消息,得知一艘货轮在南丁格尔岛触礁了。”埃文斯在这座岛上对事故现场进行了1天调查,毫不夸张地说,他“看到数百只北凤冠企鹅沾满油污。我还看到一些海豹幼仔的皮肤上沾满油渍。这种场面令人触目惊心。”
3.早期石油泄漏受害者
3月23日在拍摄这些照片前,一些北凤冠企鹅已经死亡,它们的死亡原因可能是接触了从南丁格尔岛漂来的燃油。埃文斯说:“我看到一些企鹅正在用嘴巴清理羽毛上的油污。有些企鹅全身沾满了油污,有些是腹部沾上了油渍。” 常务董事尼尔斯·沃诺克表示,与原油相比,经过加工的燃油在发生泄漏事故时具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积极方面是,燃油比原油蒸发速度更快。然而消极方面是,从短期来看,燃油对鸟类的毒害比原油更大,这是因为燃油更轻,更容易渗入到鸟儿的皮肤里。据沃诺克说,一旦渗入到皮肤里,任何一种油都会损害鸟类的内脏。更糟糕的是,身上沾上油污的鸟儿在用嘴巴清理羽毛时,偶尔会吞下有毒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