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周二, 30 8月 2011 21:13

吴宏聪师道的传承

“面对死亡,父亲看得很淡然。”儿子吴嘉乐说。早在几年前,吴宏聪就要学生把自己的铭文刻在妻子的墓碑上。当时学生十分犯难,吴宏聪却始终泰然处之。

7月底,吴宏聪病重入院,学者陈平原前来探望。上世纪80年代,陈平原是吴宏聪的中国现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吴老师是大转折时代的人,”陈平原说,“他身上体现的眼光和胸怀,传承了上一代人的格局和胸襟。”

1938年,吴宏聪考入国立西南联大中文系,先后受教于冯友兰、朱自清、沈从文、闻一多、王力等大师,后留在群英辈出的西南联大当助教。他在《学术自传o八十自述》中说:“我认为西南联大最令人难忘的是学风,最值得珍惜的是师缘。”

陈平原这样描述那段历史:“老学生们在‘追忆逝水年华’时,将家国情怀、战争记忆、青春想象以及‘师道’理想糅合在一起,构建起让后来者惊叹不已的‘联大神话’。”吴宏聪则把自身作为一道桥梁,用一生孜孜以求的教书,传承了“师道”和“神话”。

陈平原师从吴宏聪时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吴先生有一次明确表示不同意我某篇文章的观点,但仍将其推荐给《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发表。吴先生的这种胸襟,除了个人气质,还得益于毕业自西南联大的学历背景。当年朱自清、闻一多指导吴先生时,也都是这么做的。”

在西南联大时,吴宏聪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曹禺戏剧研究》,导师是杨振声和沈从文。当他把论文提纲送给两位导师审阅时,杨先生不同意其中一些观点,沈先生却认为提纲尚有可取之处。论文写好后,吴宏聪不敢去见杨先生。没想到,几天后杨先生主动找到他,问明缘由。杨先生说:“虽然我们的观点不同,但是我尊重你的观点,作为你的导师,我要帮你完善你的观点。我尊重你选择的权利。”

1984年,陈平原提前半年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对于这名优秀学生,吴宏聪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钟爱。“他用在学校曾经做多年行政工作的‘便利’,为我安排在‘黑石屋’进行论文答辩。”“黑石屋”是中大最悠久的建筑之一,学校用来接待贵宾的,吴宏聪的良苦用心,陈平原终生难忘。毕业多年,每年中秋节陈平原都能收到吴宏聪从广州寄过去的月饼。

1946年,吴宏聪来到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在这里,他开始了对鲁迅的研究。鲁迅1927年出任中山大学教务长和中文系主任,吴宏聪希望能把鲁迅的风骨一直留在这里。中大中文堂落成时加建了鲁迅广场,也是他和教授们一起努力争取的。

在吴宏聪的带动下,1979年入其门下的嫡传弟子、中大中文系教授邓国伟后来也走上了研究鲁迅的道路。

由于各种原因,吴宏聪编纂的《徐志摩全集》一直未能出版,邓国伟感叹:“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吴宏聪在学术上的造诣,不能仅以论文页码等衡量,他培养出这么多学生,这是他最大的学术成果。”在文学评论家黄树森看来,吴宏聪完全可以称为岭南学术精神的标杆式人物,“他是中山大学学术信仰的体现,好大学不能只看大楼、大师,还要看出了什么学生。

退休以后,吴宏聪仍然非常关心弟子们的科研情况。弟子每有新作面世,他都要先睹为快。邓国伟说:“吴先生即便有不同意见,也都是平等探讨,不会以师压人。”

“凡有弟子上门拜访,他都要亲自回访。”从中大东区步行到西区,平常人不用二十分钟,而九十多岁的吴先生在家人搀扶下则要走上近一个小时。

“他怕我阻拦,快到门口了才给我打电话。而且但凡上门都要带礼物,他总说这样亲自上门好。他就是有着坚固的道德标准,在他身上,坚守着老一辈学者的道德风范。”金钦俊教授如是说。直到病重住院时,吴宏聪还叮嘱弟子:“要多写文章,不断积累,不要在乎能不能发表。”

“儿不嫌娘丑”,吴老生前多次讲过这句话,让儿子印象深刻。改革开放初期,年轻人很容易自我否定,觉得外面世界很精彩,本国的价值观、传统不如西方。对此,吴宏聪说了两句话:儿不嫌娘丑;努力工作,不要一味抱怨。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几乎听不见了。为了和学生交流,他弄了块小黑板,用粉笔刷刷地写。医生让他休养,禁止他看电视,他硬是拿着放大镜,每天坚持看完6份报纸期刊。即使在身体最衰弱的时候,也一定要把标题看完。

发表在栏目: 文化
7月28日公布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组成人员名单。 7月28日公布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组成人员名单。

  新华网北京8月10日电 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充实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和专家组。名单如下:

  一、事故调查组

  组 长:骆 琳 安全监管总局局长

  副组长:王德学 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

  郝明金 监察部副部长

  屠由瑞 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原董事长,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党组书记(新增成员)

  包叙定 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原机械工业部部长、原国家计委副主任、重庆市原市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原总经理(新增成员)

  孙永福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铁道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人员)

  杨学山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新增成员)

  张鸣起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史玉波 电监会副主席(新增成员)

  毛光烈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成 员:苏 洁 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二司司长

  王大同 监察部执法监察室副主任

  王武琦 监察部驻安全监管总局监察局局长

  刘云昌 安全监管总局监察专员

  王力争 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二司副司长

  陈 伟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新增成员)

  徐恩毅 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副部长

  谢国兴 电监会浙江省监管专员办公室专员(新增成员)

  徐 林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徐洪军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谢双成 浙江省监察厅副厅长

  李锦平 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

  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综合组和专家组,并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厅副厅长徐向春等参加事故调查工作。

  二、专家组

  组 长:周孝信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副组长:王梦恕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 震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南京邮电大学校长

  郭 进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

  成 员:

  于永清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陈维江 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部主任、教授

  唐 涛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纪嘉伦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原院长、教授

  李和平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孙 章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原上海铁道大学副校长

  刘连光 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魏 臻  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英格兰的纽卡斯尔大学的网络计划:他们要在网上公开格兰特东北地区的史前岩壁画。

  据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报道,斯坦•贝肯萨尔(Stan Beckensall)这位英国导师用了他40年的业余时间寻找史前岩壁画及相关的材料。他发现,从诺森伯兰到苏格兰的边界蕴藏着丰富的岩壁画,他自己就发现了1000个这样的神秘图画,这些环形的图像被雕刻在岩石上。贝肯萨尔把这些记录放在纽卡斯尔大学保管,他还决定和考古学家阿欧•玛泽尔(Aron Mazel)整理名为“好奇”的图集,这个图集将会成为网上公开的关于史前岩石艺术最全的档案。

  这些岩壁画估计有3500年到6000年的历史。其中大部分来自东北部当时相对稠密的居住地,这些居住地在现在看来则比较偏僻。这些图案被刻在独立且平坦的岩石上,表达一种抽象意义:一个圆环,许多同心圆环,偶尔也会有正方形,还有一些螺旋的弧线,在这个螺旋里通常还会有一条弧线通往外面,有时上面还会画一些有变化的点。

  这些岩壁画的意图并不为人所知的。它们可能是路的标记,财产的标志,居住点界限的标记,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的标记或者是墓地的标记,有些也可能本身就是宗教的象征。它产生于采集狩猎社会向养畜社会变迁的时期,它试图艺术地刻画出当时的环境。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网(kexue.com)讯 现如今相信多数孩子放暑假都会宅在家中上网,过度的上网不仅对孩子们视力有影响,更重要的这可能会导致脑萎缩。

  中国及美国专家发表研究报告,警告过度上网可能导致青少年脑部出现变异,令大脑皮层中负责处理情绪、语言、视觉、听觉等功能的灰质萎缩,长远影响集中力、记忆力、决策力甚至定立目标的能力,也会削弱青少年的克制能力,容易导致不当行为。

  专家估计,中国约有2400万名青少年上网成瘾,有关研究也以中国大学生为对象。来自北京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研究院和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先以一份国际公认、由8条是非题组成的问卷,找出18名上网成瘾的19岁大学生,他们平均每週上网6。3天、每天花8至13小时(平均10。2小时)玩网上游戏,全部都没有滥药习惯。另外18名每天上网少于2小时、没有上网成瘾的同龄大学生则为对照组。

  研究人员为两批学生分别进行脑部磁力共振扫瞄(MRI)比较,结果发现,上网成瘾者大脑的灰质均出现萎缩,而且上瘾时间愈长,灰质萎缩得愈严重。此外,大脑内部负责传递信息的白质也出现改变。研究人员称,这些脑部结构变异是由上网成瘾所导致,会令青少年认知功能出现缺陷,更容易对互联网产生依赖,甚至出现长期功能障碍。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成都理工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姚圣国向校领导举荐邵周成的邮件。
本报记者 王鑫昕摄

因为大一、大二4个学期的英语考试一次都没及格,也没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按照学校的规定,成都理工大学大四学生邵周成将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他没有想到,在大学毕业前的半个月,自己的求学道路会出现重大转机。

英语挂科的学生,写出95分的物理学论文

6月12日,成都理工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姚圣国在例行毕业论文答辩的抽查中,发现了一篇不同寻常的毕业论文。

“第一感觉就是‘厚’。”姚圣国说,“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达到1.5万字就可以了,而这本用5号字打印的毕业论文,足足有78页。”姚圣国粗略估计,论文至少有6万字。

事实上,这篇题为《时空观与物理学》的本科毕业论文的字数是7.8万字。

姚圣国花了40多分钟浏览了这篇论文,并重点考查了其引用的文献是否真实。姚圣国注意到,这位应用物理系的大四学生,不仅引用了物理学上的经典理论,还作了自己的注解。

更触动姚圣国的是,论文的致谢词不是套话。“学生用整整一页纸来写致谢词,回顾其大学的经历感受,对指导、帮助、关心他的老师及同学、亲人表达感激之情。字里行间透露出尊重他人和懂得感恩的情怀。”

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这篇落款为“2011年4月18日夜于理工珙桐园”的致谢词长达一页,文中他先后感谢了论文指导老师、大学期间关心过他的两位教授、帮助他批阅和修改论文的博士,此外还有隔壁班经常和他“一起探讨人生、社会、文学、历史和科学哲学”的唐小兵同学,把他“从退学的边缘挽救回来”的父母等。最后,他还不忘感谢参考文献的作者。

姚圣国由此推测:第一,这名学生具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宽泛的知识面;第二,这名学生逻辑思维缜密,学习态度很不错;第三,这篇论文是学生的心血之作。

论文的指导教师李雄飞副教授和评审教师张正阶教授均对这篇论文给出了95分的高分。

看完论文后,姚圣国“静思了好几分钟”,他想进一步了解这个学生。在答辩教室外的走廊上,姚圣国和3名同学聊起了《时空观与物理学》论文的作者邵周成。

3位同学的评价是:“这哥们儿很‘教授’。”

“很‘教授’是什么意思?”姚圣国对这个评价感到迷惑。经过3位同学的解释,姚圣国这才明白,同学们认为邵周成在某些方面有教授的能力,有时候邵可以像教授一样指导同学。

不过,紧随着高评价的,是3位同学对邵周成前途的担忧:“他的英语有点困难。”

对此,姚圣国也早有预料,在翻阅论文时,他发现引用的82篇参考文献中,只有1篇是英文文献。

事实上,邵周成的英语成绩比姚圣国预想的还要糟糕。教务处后来调取学籍档案发现,邵周成大一、大二4个学期的英语成绩分别为43分、41分、47分、38分,大学英语四级也没有通过。根据《成都理工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和《成都理工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邵周成不能获得毕业证,也不能被授予学士学位。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日本山形大学日前宣布,其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平时像橡胶一样柔软,但在磁场中就会变得像塑料一样坚硬的新材料。这种材料有望用来制造抗震构件、汽车缓冲材料和可分散人体重量的功能性家具。

  日本山形大学的研究小组在聚氨酯树脂中添加直径3微米的铁粒子,然后利用永久磁铁制造出300毫特斯拉(磁感应强度单位)的磁场,十分之一秒后,铁粒子就会呈直线排列起来,使得橡胶材料也变得坚硬起来。根据磁场强弱,这种新材料的硬度最多能达到原有硬度的180倍。此前也有研究致力于开发同类材料,但其硬度只能达到原有硬度的3倍。

  山形大学研究小组开展的测试显示,利用这种技术制造的直径3.5厘米、高5厘米的橡胶圆柱体,其硬度足够承受8吨以上的压力。而去除磁场数十秒后,这种材料就能恢复其原有柔软性。(记者蓝建中)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展开的轰炸机袭击在英国东南部上空产生大量凝结尾流,最终影响当地的天气。对1944年空袭进行的一项研究提供了一个罕有的机会,用于审视我们有关凝结尾流如何改变气温的模型。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环境研究中心的罗杰·蒂米斯曾收听过这样一段广播节目,一名老妇在节目中回忆战争期间看到的景象。当时,随着一群轰炸机的起飞,天空因大量云层的出现变成白色。在收听这段节目之后,蒂米斯意识到轰炸机能够影响天气。

  凝结尾流能够对气候产生多种影响。它们能够充当一个毛毯,捕获热量,阻止其逃逸到太空。白天的时候,它们会反射阳光,为地球降温,程度上超过另一种影响导致的升温。但气候学家普遍认为,凝结尾流总体上导致地球升温。上世纪40年代,民用航空业几乎还是一个零,相关历史记录提供了一个研究日间影响的机会。鲍勃·麦克肯泽表示:“飞行员非常关注凝结尾流。凝结尾流会暴露飞机的方位,最后可能被敌人击落。因此,飞行员会进行报告。”麦克肯泽曾就职于兰卡斯特大学,现在就职于伯明翰大学。

  通过分析美国陆军航空队和英国皇家空军的行动记录以及获取的天气数据,蒂米斯和麦克肯泽意识到,他们能够比较空袭路线下方区域与逆风方向没有凝结尾流的几公里区域的温度。

  1944年5月11日早晨,天空非常晴朗,空气湿度足以抑制凝结尾流形成。这一天,盟军进行了一次特殊的空袭。蒂米斯和麦克肯泽发现,轰炸机盘旋以及组成编队时可形成人造云,下方地区的温度比逆风方向的基地温度低0.8摄氏度。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大卫·李表示:“利用这些历史记录是一个具有革新性的做法。”凝结尾流导致温度下降的记录与当前发现的现象完全一致。

  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白水分校的大卫·特拉维斯表示,对凝结尾流进行现场研究非常罕见,我们对这种影响的了解主要来自于模型研究。类似麦克肯泽等人进行的研究能够帮助改变这种现状。他此前发现,在“9·11”恐怖袭击后飞机停飞期间,气温变化更大。这一结论遭到一些人的批评,因为凝结尾流影响不能与天气的自然变化分离开来。通过比较同一天相隔数公里的不同地区的温度,轰炸机空袭研究可以绕过这个问题。(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休伊特发明的三轮车“车载”洗衣机

  英国一名大学生发明了一种可由脚踏车提供动力的洗衣机,取名“滚筒车”(Spincycle),人们只需骑着脚踏车转悠几十分钟就可以清洗及甩干衣物,这名大学生希望这个小发明能为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带来福音。

  21岁的理查德•休伊特刚从英国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获得产品设计学学位,他发明脚踏洗衣机是从一次非洲经历中获得的灵感。休伊特曾到非洲布隆迪的一家孤儿院看望儿童,并在那里用手洗了大约30堆儿童衣物。休伊特说这非常消耗时间,他认为肯定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完成这项任务,最后他想到了脚踏车。因为脚踏车在当地很普遍,依靠它来为洗衣机提供动力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水,人们还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挣点钱。

  休伊特将一个洗衣装置安装到了一辆三轮车后部,人们只需骑着装满衣物、清洁剂和水的三轮“滚筒车”转悠10分钟,然后将脏水排出来再装入清水,之后再转悠10分钟就可完成漂洗程序,在衣物洗干净以后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甩干”。

  休伊特表示,这项发明当前还在开发中,“我正在考虑把它装到自行车后面,使整个装置更能融为一体”。他说如果不考虑美观因素,还可以对这种洗衣机进行简化,以使造价更低。(信莲)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多伦多大学密西索加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分子胶水”,能将促癌蛋白质黏在细胞膜上,从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但不会影响正常细胞。该研究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应用化学》杂志上。

  如果在满是油脂的水池里加入些肥皂,肥皂中的憎水基会排开水,吸附油脂退居到水池边缘。倘若水池是癌细胞,一滴滴的油脂是促癌蛋白,而肥皂是一种潜在的药物呢?根据最新研究,利用这种“分子胶水”充当药物,能迫使促癌蛋白退居到细胞膜上,正像肥皂和油脂结合后沉积到水池边缘一样,从而让癌细胞变得对其他化学疗法更敏感。

  “这是一种全新的癌症治疗方法。此前的研究都是从功能上瞄准相关的结合位点,而我们的方法是在细胞内抑制促癌蛋白。”多伦多大学密西索加分校化学与物理科学系的帕德里克·甘宁说。该方法由他和本校同事克劳迪奥·格雷迪纳鲁以及中央佛罗里达大学的詹姆斯·塔克森共同提出。

  这种“胶水”的形状就像哑铃:一端像锚一样紧紧黏在细胞膜上,另一端是能结合促癌蛋白的分子。这种能识别促癌蛋白的分子非常挑剔,对所要结合的目标有严格的选择,从而可降低药物引发副作用的风险。

  甘宁解释说,这种像胶水似的物质能把目标蛋白黏在细胞膜上,从而干扰细胞癌变过程,控制癌细胞增生。而在正常细胞中,这种新疗法应该没什么影响。

  研究人员对于这种“分子胶水”的前景很乐观。甘宁表示,新方法也将研究带到了癌症潜伏期,能减缓甚至停止癌细胞的扩增。由于化疗会带来很多副作用,这种方法也能减少病人对化疗的需要。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一本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所著书籍在澳大利亚悉尼一家图书馆借出122年后“回家”。

  据报道,这本书是《食虫植物》第一版,1889年由位于悉尼郊区的卡姆登艺术学院借出。卡姆登艺术学院如今是卡姆登政府机构的一部分。

  本月早些时候,这本书终获归还。卡姆登政府估计,由于逾期不还,借书者应缴罚款大约3.5万澳元(约合3.7万美元)。

  近50年来,这本书一直由退休兽医罗恩海因保管。他上周把包括这本书在内的一些物品捐赠给悉尼大学。悉尼大学方面注意到书籍自带的借书条,决定将书送还“原主”。

  海因说,他不确定如何得到这本书,可能由上世纪50年代另一名兽医或悉尼大学教师赠予。“我绞尽脑汁回想如何得到这本书以及到底拥有它多长时间”。

  卡姆登政府官员琳达坎贝尔说,书籍保存相对完好,包含几幅植物画。这本书可供公众参观,但再也不会外借。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6 页,共 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