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就“三峡工程是否导致了长江旱情”问题,6月1日,国家防总督查专员刘学峰接受京华时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如果没有三峡的话,长江中下游的旱情肯定比现在严重”。他介绍,自5月份以来,三峡工程每天为下游地区补充两个多亿立方米的水量。
随着长江中下游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旱情,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专家学者对三峡工程的讨论也激烈起来,很多人认为三峡工程阻断了暖湿气流下泄通道、蓄水导致下游湖泊水面缩小、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新民晚报》6月1日报道,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巡视员王井泉表示,三峡工程在设计时确实没有充分考虑大坝建成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三峡工程对洞庭湖、鄱阳湖蓄水也有影响;同时称长江中下游今年的大旱并非三峡工程之过。文中提到,目前带来的生态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下游水生动物的影响,二是水生植物受到影响,下游湖泊水位太低,会产生富营养化现象。王井泉说,由于当初对生态方面考虑欠缺,也没有在蓄水前或设计时,对重点区域做生态方面的监测,所以现在拿不出相关的监测数据。
对此,刘学峰介绍,长江中下游的旱情跟三峡没有关系。他说,今年年初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整体降水都是偏少的,三峡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
刘学峰介绍,从去年开始,三峡一直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补水,“没有三峡,旱情肯定比现在严重”。自5月份国家防总决定加大三峡库区下泄量抬升干流湖泊水位以来,先后于5月20至24日将下泄量升至10000立方米每秒,并于5月25日至6月10日升至11000—12000立方米每秒。目前每天补充量达到两个多亿立方米,整个长江干流洞庭湖、鄱阳湖的水位攀升,湘江、赣江水位均比前期有较大幅度回升,有效保障了沿江城市的供水安全。“应该说效果比较好”。
对于三峡对生态影响的问题,刘学峰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已经提出,“对长江中下游重点受影响地区,要采取‘工程整治、生态修复、观测研究和水库优化调度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这里面已说到了对生态的影响。”但刘学峰强调,任何水利工程都是存在利弊的,比如从防洪角度等方面来讲,三峡的利远大于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华网快讯:记者30日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部分地区工业用电价格每度已上涨约两分钱,但民用电价不变。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图为戈壁原巴克龙下颌骨化石。

  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中,一件30多厘米长的戈壁原巴克龙下颌骨化石静静地躺在展示柜中,一个多月前那场隆重的欢迎仪式上,这块看似普通的化石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许多闻讯的古生物学家专程赶来庆祝它历经坎坷重回故里,此前它已漂泊海外近50年。

  中苏科考发现颌骨

  据介绍,这块戈壁原巴克龙下颌骨化石发现于1956年开始的“中苏科考”。当时的中苏拟定了两国共同进行中亚地区古生物学研究的长远计划,并于1959年春季派出第一支“中苏古生物学考察队”,考察地区包括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西部及宁夏和蒙古人民共和国邻接地区,除中科院派出的科学和行政工作人员外,前苏联科学院方面有17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参加,考察队配备有十二辆适于在戈壁地区通行的汽车、一架进行挖掘用的C-80型掘土机和流动电站及电影队等现代化设备,其中大部分野外装备由前苏联方面提供。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吉兰泰毛儿图地区下白垩统大水沟,科研人员成功采掘到了一批标本,其中就包括这块原巴克龙下颌骨。

  有借无还颌骨流失

  1962年,前苏联科学院古生物所借走了这批未经修复的化石标本,其中就有这块原巴克龙下颌骨化石,后曾担任中苏古生物科考苏方队长的罗日斯特文斯基将其命名为“戈壁原巴克龙”。按当时中苏双方协议,化石标本研究完毕后要归还中科院,但由于两国关系一度紧张,不仅中苏科考被迫中断,苏方也未履行协议,导致原巴克龙下颌骨化石最终流失。

  据有关专家介绍,原本这件原巴克龙下颌骨保存在莫斯科的古生物研究博物馆,不幸的是1996年该馆发生失窃事件,包括该化石在内的5件珍贵化石标本一同丢失。而早在1994年,该博物馆便丢失了50余件化石标本,一时间在国际古生物界引起轩然大波。关于化石丢失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可能是觊觎文物价值的盗窃者偷取,也有人怀疑是化石管理者监守自盗,所有证据都表明,珍贵化石的倒卖行为正在发生。

  流失50年辗转回归

  事情的转机缘于日本恐龙漫画家冈田信幸先生,一次他在国际某化石市场巧遇这块原巴克龙下颌骨化石,随即出资购买,后经中科院古脊椎所董枝明研究员、日本福井恐龙博物馆东洋一特别馆长和柴田正辉研究员积极引荐、协调,最终冈田信幸先生同意将该标本无偿回赠给古脊椎所,至此“流亡”海外近半个世纪的原巴克龙下颌骨终于完璧归赵,重新典藏入库。

  董枝明研究员告诉记者,戈壁原巴克龙的头骨没有任何脊冠,前颌骨向腹侧偏斜,牙齿的形态同鸭嘴龙的非常相似,这说明它可能属于一种进步的非鸭嘴龙科的禽龙类,是鸭嘴龙科的原始的姐妹群,这件标本的回归为研究鸭嘴龙类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走私破坏化石价值

  董枝明表示,我国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化石流失一度严重,辽宁、贵州、甘肃……几乎有化石出土的地方,都存在着流失现象,大部分是走私出去的,从无脊椎动物到鸟类、恐龙都有,可以说现在全世界化石市场上充斥着中国流失出去的化石。

  在古生物学家眼里,化石不仅是一具骨架,出土的地层信息、地质情况,甚至出土的准确地点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信息。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一件化石也许全世界就一件,也许它就是自然进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非专业人员的私挖乱采,将科学信息破坏了,这对科学研究是非常大的损失。

  董枝明告诉记者,在国际上有一个不成文但被普遍接受的规定,任何古生物学家不研究走私标本。这就意味着一旦标本被确定为走私品,也就丧失了被研究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中国古动物馆近期将推出“游龙归来”展览,向公众展示这块有着传奇身世的原巴克龙下颌骨化石。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江西九江县城子镇干裂的土地。胡国林摄(新华社发)

  核心提示

  国家防办统计显示,截至5月2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044亿亩。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旱情较为严重。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耕地受旱面积为4535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43.4%。

  5省有329万人、9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50.6%和24%。

  干旱对夏粮丰收影响不大,部分早稻中稻受缺水威胁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5月2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044亿亩。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旱情较为严重。

  国家防办有关负责人分析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曾在1978年、1981年、1986年、1994年、2000年发生过较为严重春旱,但今年发生的旱情具有强度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程度重等特点。

  5月2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受旱地区出现一次明显降雨过程。国家防办副主任张旭说,此次降雨对缓解当前南方地区严重的旱情有利,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得到明显改善,对作物移栽、抢墒改种效果明显。但由于降雨历时不长,雨量总体不大,未形成有效径流,对提高江河水位、增加湖库蓄水作用不大。

  张旭说,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用水高峰期,农业用水压力很大。同时,由于前期抗旱水源消耗较大,人畜饮水困难更加突出,抗旱形势仍十分严峻。

  据介绍,受干旱严重影响的湖北、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不是小麦主产区,此次干旱对夏粮丰收影响不大。

  但受干旱影响,部分早稻因缺水无法按时栽插,已栽插的也因为无水浇灌生长受到影响;中稻的育秧和移栽也受到了缺水威胁。

  降雨偏少、来水不足是重旱主因

  昔日的“鱼米之乡”缘何遭遇如此严重的旱情?国家防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是因为降水严重偏少。据分析,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

  进入5月份以后,虽然降水较前期略有增加,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部分地区降水与历史同期相比仍偏少二至四成。

  另一方面是因为江河来水严重不足,水位严重偏低。受降水明显偏少影响,长江中下游主要江河累计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一至七成。

  国家防办数据显示,5月29日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10.79米,比多年同期偏低4.64米;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23.71米,比多年同期偏低2.82米。

  三峡日补水2亿立方米,中央下达抗旱补助资金19.6亿元

  为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旱情,国家防总、水利部加强三峡水库的科学调度,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沿江地区生活生产用水。5月25日—6月10日,三峡水库日均下泄流量加大至每秒1.1万—1.2万立方米,进一步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

  监测显示,5月29日8时,三峡水库水位150.87米,相应蓄水量201.75亿立方米,日均入库流量7970立方米/秒、出库流量11500立方米/秒。

  “若没有三峡工程进行补水,长江中下游的干旱将可能更加严重。”张旭表示,从去年12月下旬以来至今,三峡水库累计向中下游补水181亿立方米,其中5月份以来补水28亿立方米。目前三峡抗旱补水达到每天2亿立方米左右,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水位最大回升1.39—2.72米。

  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先后下达抗旱补助资金达19.6亿元。截至5月29日,旱区5省共投入抗旱劳力649万人,启动机电井30多万眼、机动抗旱设备138万台套。

  抗旱同时需警惕“旱涝急转”

  据专家分析,今年汛期及夏季,长江流域降雨总量基本正常,但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出现旱涝并重情势,夏季长江上游地区降雨正常偏多,局地可能有洪涝发生。

  国家防办有关负责人指出,要提高警惕预防旱涝急转。旱区各地要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在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同时,预防旱涝急转,利用现在低水位的有利时机抓紧进行堤防、水库隐患的排查与除险,全力保障度汛安全。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华网芝加哥5月29日电 (记者 李觅) 美国芝加哥地区29日遭暴风雨袭击,导致奥黑尔国际机场近400个航班被取消。

  暴雨、狂风及闪电29日接连袭击芝加哥地区。狂风时速最高达75英里,具有一定破坏力。尽管风暴中心当天下午移出芝加哥地区,但暴雨在伊利诺伊州北部拉响了洪水警报。

  芝加哥航空局官员说,受暴风雨影响,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29日已取消近400个航班,航班延误达3小时。芝加哥中途机场航班也出现了延迟情况。

  美国国家气象局29日早些时候向芝加哥地区及其邻近的达卡尔布县、拉萨尔县、沃基根县等发布了严重雷暴预警。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北美掀起新的淘金潮
北美地区掀起新淘金潮

  文_Gary Wolf    编译_凌奥幸

  我第一次见到肖恩·莱恩和凯西·伍德夫妇还是2005年。他们当时住在加拿大西北部城市道森,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挤在城郊的一个小屋里。

  最近,我又重新拜访了这家人,莱恩俨然一副成功商人的模样,临近深夜还在忙着接电话。他手举着黑莓,对我说:“你看,这里现在已经有一百个区块有开矿权了。”莱恩所说的开矿权是由政府颁发的,获得者可以在50英亩的荒地上进行矿产挖掘。对于莱恩来说,一百个开矿权实在是小菜一碟。在隶属于他的项目中,那些深埋在地下的金矿,估值已经超过了几十亿美元。

  在育空地区,“克朗代克”不仅仅是河的名称,同时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几乎成了北美淘金潮的象征,而这个百年前的淘金潮虽然只持续了10年,但在加拿大甚至整个北美都是一段特殊的岁月。

  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一场全新的淘金潮又在此蔓延开来,其幕后“推手”则是正疯涨的国际金价。就在几周前,国际金价一跃超过了1500美元一盎司。但十年前当莱恩刚刚发现金矿时,那里根本就没人在乎黄金。

  矿业食物链

  1990年代,在不列颠哥伦比亚、阿拉斯加及育空地区,曾出现过一段菌类采摘热。采摘者们往来于这片区域内,寻找鸡油菌以及松茸等。交易商们在当地建立起小型收购站,然后再将这些菌类输往巴黎和东京。

  莱恩和伍德相识于1992年的菌类采摘季。当时的菌类采摘虽然有利可图,但是市场需求并不稳定。莱恩是个挥金如土的人,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辛苦所得花得一干二净,捉襟见肘的境况时常出现,两人因此不得不找些临时工作来维持生计。

  两人难道从来没有想过挖金矿这个致富门路吗?当然有过,但是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百年前的那场淘金潮之后,好几代矿工一直在搜寻黄金主矿脉的踪影,但是无人成功。事实上在道森地区,已经很少能够看见暴露在外的岩石,基岩上往往覆盖着好几英尺厚的泥土,其中很多土地属于常年冻土。但对于熟练的采摘工莱恩来说,对当地地形、地势的了如指掌是其寻找黄金的最大资本。

  为了减少现金支出,伍德和莱恩搬到了一间被人遗弃的小屋。在寒冷的冬夜,莱恩常常靠在火炉边研习老矿工们留下的开矿日记。到了夏天,莱恩则将自己采集的样本带到山下的怀特豪斯,拿给地质学家麦克·伯克看。

  伯克很喜欢像莱恩这样的探矿者,不断提点这些探矿者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在人烟稀少的育空,20万平方英里的范围内只有3.5万名居民。为了留住居民,当地政府费尽心机地推出了一系列经济计划,整个育空地区的政府预算也因此达到了十亿加元,而鼓励探矿者来此定居、勘探,也是政府振兴计划的一部分。

  对于黄金产业来说,只有那些大公司才拥有实际正在生产的金矿,他们多为大型上市公司,其中包括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以及力拓。而在这些大公司之下,存在着数以千计的小型勘探公司,一般负责筹集资金并跟踪可能的黄金矿藏。而在矿业食物链的最底端,则是探矿者手中拥有的探矿权。一般来说,探矿者可以向勘探公司推荐可能埋有金矿的探矿权区块,并因此换得现金及公司股票。

  整个20世纪90年代,伍德和莱恩靠采摘菌类赚了一些钱,两人也一直在进行探矿工作,但问题是在当时的市场上,很少有人对黄金这个商品感兴趣。虽然与珠宝价值相似,黄金却被视为乡巴佬们的心头之好,与股市也没什么相连性。而在曾经热闹一时的育空,也很难发现大型矿业公司的踪迹。

  但是莱恩并不理会这样的形势,投资者可能对黄金兴趣不大,但对他来说,这可是埋在地下的金钱。拥有此种想法的还有安东尼·丹丝奇尼斯,这位身形瘦长的魁北克人是莱恩的挚友,在他看来,冬天是进行黄金勘探的最好时节。因为克朗代克流域冲刷出的黄金多是沙金,它们大多藏身于河流底层或低洼地带,与石沙混杂在一起。到了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实的冰块,胆大的勘探者敢于利用这段时间,凿开河上的冰块并钻进河里掘金。

  这种做法疯狂且危险,因为在冬天育空地区的冰层厚达8英尺,而在冰层之下还有8英尺的泥水。如果要实践这样的做法,必须经过慎重的调查以及仔细的碎石抽样。但是与之前那些被淘金热冲昏头脑的人一样,丹丝奇尼斯为达目标可以置生命于不顾。他用斧子和链锯开凿冰块,然后将缆线插入河底并用绳子缠住自己的腰,纵身一跃跳进冰水之中。

  起初的几次实践并未取得任何成果,为了朋友的安全,莱恩加入了丹丝奇尼斯的行列,当后者跳入冰冷的河水时,莱恩就站在岸边牵着绳子做保护。男人们的行径让伍德十分担心,她最终说服莱恩脱离丹丝奇尼斯的疯狂之举,而后者则最终在一次尝试中丧生。

  在这之后,莱恩和伍德搬出了简陋的小屋,莱恩开始能够像一名真正的地质学家一样,利用电脑上的地图进行数据搜索和整理。好学的莱恩很快发现了一个不错的采矿点,那里离道森30英里。为了进行土壤采样,两人将所有积蓄投了进去。他管这个采矿点叫做“幸运乔伊”。在伯克的帮助下,莱恩将采矿权卖给了温哥华一家小型勘探公司,这家公司又转手将其卖给了大型矿业公司肯尼科特。在肯尼科特的地质学家帮助下,“幸运乔伊”的矿藏初步估价为十多亿加元。

  一夜暴富的淘金者

  在完成“幸运乔伊”的交易之后,莱恩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寻找更多的金子。“要么翻倍,要么一无所获。”伯克如此评价莱恩当时的行为。但是莱恩并不觉得这是一场赌博,他系统地进行勘探,每年要进行数以千计的土壤抽样。随着勘探的深入,莱恩意外在怀特河沿岸发现了一处地势较低的裸露石英,在被炸开的新鲜岩石切面上,能够清楚地看见斑点状的黄金。在此发现之后的两年,莱恩和伍德卖出了十多个矿权。

  随着事业的发展,莱恩和伍德也在逐渐扩大自己的队伍,2005年夏天,两人手下一度拥有15名工人。但对于当时的莱恩来说,很难界定自己家庭的富裕程度。有时,他觉得自己确实变成了有钱人,毕竟没人能够像他一样买下一架直升飞机当做交通工具。

  但是莱恩对于探矿已经心生厌倦,于是派工人重新进行菌类采摘工作。在现金收益方面,菌类和黄金有相似之处。菌类是易腐品,而黄金可以长期保存,两者的市场价值时好时坏。采摘人收获的菌类,其价值往往由买家的心情、订单数和经济景气度决定,黄金也是如此。一直以来,莱恩都以乐观著称,但是他日渐对黄金价值产生了质疑,他弄不清楚这种大自然赋予的矿藏确实如此珍贵呢,还是仅仅是投机商炒作的结果。

  虽然莱恩意欲重新投入菌类采摘,伍德却觉得其中的经济效益并不高。此时,一个全新的想法开始在她脑海中展开。

  罗伯·麦克劳德在温哥华拥有一间名为“全金属矿业”的勘探公司,常常会有一些探矿者手拿闪亮的石头来到他的办公室,并声称自己发现了黄金。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麦克劳德常常一笑置之。有一天,麦克劳德接到一通来自道森市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女人正是伍德,她告诉麦克劳德说,自己在当地拥有好几块探矿权区块。在随后双方的见面会上,麦克劳德见到了伍德和莱恩准备的怀特河流域土壤样本,后者提供的数据翔实而准确。对于麦克劳德来说,这样的探矿权区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想拿下它们。

  但是在之后的电话中,伍德却拒绝了麦克劳德的提议。两年多来,伍德一直在学习如何看清勘探市场的繁杂,她不断买进卖出这些公司的股票,同时仔细研究这些公司的高层并分析它们的资金结构。两年的学习使得伍德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能够清楚分别不同勘探公司的好坏。

  伍德告诉麦克劳德,他们需要找一家新的勘探公司合作,这家公司最好没有做过其他投资项目,并且只和莱恩一人合作。在麦克劳德的记忆中,还真有一家能够满足伍德全部条件的公司。这家名为“地下资源”的公司由一位名叫艾德里安·弗莱明的澳大利亚人开创,本意是主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勘探业,但是看了伍德的报告后,弗莱明立刻改变了初衷。伍德向弗莱明提出要求,希望能够在交易第一年从公司拿到50万股,同时抽取4%的专利税以及15万加元的预付现金。

  他们的项目很快受到外界的关注,很多新公司也在他们周围建立自己的区块,希望能够借着“地下资源”的好运,发现一些矿藏。不得不说,莱恩确实有些特殊之处,这点弗莱明也承认。但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不能完全只靠一名探矿人作决定,所以弗莱明将地质学家里卡多·普瑞斯内尔招至麾下。

  有了普瑞斯内尔的学术知识,伍德的现实主义,弗莱明的世俗以及莱恩的天赋,这个团队完全有能力发掘更多的金矿。但是事与愿违,他们没能等到这样的机会。2010年12月,弗莱明忽然接到来自金若斯黄金的电话,这家大型矿业公司意图收购“地下资源”。虽然后者潜力巨大,但是在金若斯这样的大公司面前,也只能算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抢夺土地的游戏”

  金若斯对“地下资源”的收购交易总价将近1.4亿加元,而莱恩和伍德也从中获取了600万加元。受到莱恩等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探矿人和勘探公司来到育空地区寻找机会。莱恩和伍德也在继续自己的事业,开拓更多土地。莱恩对这一切早已熟能生巧,但是与勘探公司的合作也在不断考验着他的耐心,因为很多公司并未雇佣地质学家,即使买下了探矿权区块,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今年4月底,莱恩和伍德将育空地区所有尚未签订开发合同的探矿权区块合并在一起,其总面积达到了1300平方英里。他们利用这一大片“处女地”和多名投资者展开了合作。作为交换,莱恩和伍德获得了2000万加元的现金收入以及一些公司股票,同时也得到了足够的勘探支持。他们与这些投资者成立了一家名叫“莱恩黄金”的新公司。对于未来,莱恩既有期待也有危机感,他认为在育空地区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来做探矿权的开发,“这是一场抢夺土地的游戏”。

  莱恩估计,到今年夏天将会有140多家勘探公司来到育空。对此,他早有准备。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莱恩一直忙于带着团队进行仔细研究和考察。在莱恩看来,金价不会永远这般稳健,总有一天会跌下来。对此,莱恩也已经做好了万全的计划,如果那一天到来,他决定重操旧业,回去继续采摘菌类。

  而伍德则开始不断回忆过去,回忆二十世纪90年代末的那些快乐日子。那时候的道森市,很多人都在怀特河沿岸居住,支起一个帐篷便是一个家。那个时候美元价格坚挺,边境检查也不似如今这般严格,如果时值节庆,朋友们之间还会在圆顶山下翩翩起舞,而当年的菌类采摘仍旧受人追捧。但是不过几年的时间,一切都变了,恐怖分子袭击了纽约世贸大楼,边境检查因此更加严格,燃料价格一并飞升,育空的菌类采摘业亦逐渐萎靡,只有莱恩的探矿事业却越做越好。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夫妻合葬墓

  一座北宋砖室墓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文物专家鉴定,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也是迄今为止合肥地区发现的最大的一个船形砖室墓。

  这是座夫妻合葬墓

  记者来到宿松路一处工地,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正在此处挖掘一座宋代古墓,墓室里的棺木清晰可见。墓室里呈南北方向平行摆放着两具棺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彭飞介绍,从这砖室墓的结构已能看得出墓主人肯定是个大户人家。从目前挖掘情况看,这座墓穴早期坍塌过,泥土、砖块和木头混杂在一起,给挖掘带来了难度。从墓室内棺木的凌乱状态看,墓室很可能被盗过。“很有可能里面什么都没有。”

  该墓室的一角初现墓底,墓底东南角和东北角各出现一个宽14厘米、长40厘米的龛,据了解,这个龛里一般是用来放长明灯的,而这个墓室的长明灯已不见了。“可能是被盗走了。”文物工作人员说。

  挖掘车司机发现它

  这座墓是在宿松路上的一个在建工地上被发现的,发现它的是工地上开挖掘机的司机。据这位司机说,一个多星期前的一天他正在工地上干活,“突然一铲子下去觉得不对劲儿。这一铲觉得土特别松软,而且旁边的土直往下陷。”这位师傅说。“我当时就觉得这底下肯定有东西。”于是,他通知了工地上的负责人。果然不出他所料,再往下挖时,一块青砖露了出来。工地上的人都猜测这底下可能是个古墓,可一直也没有人去管他,就这么撂了好几天。直到5月24日,附近的一位大爷拨通了市长热线,第二天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到现场勘测,才确定这的确是一座宋代墓葬。

  墓葬基本上露出了面目,整个墓葬像一条船,长约5米,宽约4米。据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墓葬为船形砖室墓,是典型的宋代墓葬,也是近年来,合肥地区发现的最大的一座船形砖室墓。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美联社5月26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三,意大利7名科学家被控过失杀人罪。原因是他们在2009年4月6日发生在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地区的地震前,未能及时向当地居民发出警报,导致超过300人丧生。
科学家们的辩护律师称,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根本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次大地震曾被预报。
意大利媒体援引法官的话称,“拉奎拉地区的民众早在地震发生前6个月就感受到了地面的轻微震动,然而,被告却向当地民众传递了不准确、不完全以及错误的信息,未能对地震的发生提出警告。”
检方还拿出一份2009年3月31日地震专家召开会议时的备忘录。这次会议就是针对当时拉奎拉地区民众担心会发生地震而召开的。根据这份地震前一周公开的备忘录,当时的各位专家认为,拉奎拉地区不太可能发生大地震,虽然这种可能性并不能排除。
随后,这些地震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打消了人们对地震的担忧,并强调预测地震是不可能的。他们还说,对于拉奎拉这样一个经常发生地震的地区来说,连续6个月发生轻微地质活动并不是什么不正常的现象,也不意味着就会发生大地震。
另外,检方还引用了当时一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的表态。当被问到拉奎拉地区的居民是否应该待在家中,喝杯红酒的时候,这名专家称:“当然,当然要喝一杯卓林普乐怡诺红葡萄酒。”意大利媒体评价称,这样轻松的表态无异于劝说那些后来的受害者们待在家中。
2009年4月6日,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地区发生里氏6.3级地震。古城拉奎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城内有很多建造于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数古建筑物都在此次大地震中倒塌。地震共造成308人死亡,数千名幸存者不得不在帐篷中生活数月。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快速消退的冰河

  快速消退的冰河经常被人们描述为“矿井中的金丝雀”,它们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弗朗兹·约瑟夫冰河座落于新西兰南岛的南阿尔卑斯山,终点位于一片温带雨林,与其他很多冰河截然不同。事实证明,这条冰河与南阿尔卑斯山的其他冰河相比“抗融”能力更强,最近几十年不但没有消退,有时还呈扩张趋势。但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如果气候变暖趋势无法得到遏制,弗朗兹·约瑟夫冰河截至本世纪末将消退5000米。


马尔代夫群岛

  马尔代夫群岛由1200座热带岛屿构成,80%的地区高出海平面不到1米。长久以来,这个岛国的居民便意识到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威胁着他们的生存。2008年,马尔代夫政府宣布拿出部分旅游业收入设立一向基金,用于购买一个“新祖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岛国的经济主要依靠旅游业,发展经济的希望寄托在搭乘污染环境的客机的旅游者身上,而客机排放的温室气体正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凶手之一。


姆布蒂矮人

  刚果盆地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热带雨林,虽然幸存的雨林仍有90%左右,但砍伐和采矿正在威胁着这一物种丰富的地区。姆布蒂矮人族生活在刚果东北部的伊图里地区,他们男女平等,没有统治阶级,不幸的是,森林砍伐和当地爆发的冲突导致他们的生存面临严峻威胁。2003年,姆布蒂族的一名代表向联合国机构证实,他的族人遭到猎杀,尸体被参与内战的士兵吃掉。


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的白色山坡

  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的白色山坡是一种图腾,同时也是一个存在争议的气候变化象征。根据预测,这座非洲最高峰将在几十年内丧失积雪,严重影响依靠融水生存的查加和马萨伊部落。对于导致积雪融化的原因,科学家的观点存在分歧,一些人认为森林砍伐破坏了当地天气模式,其他人则将矛头指向气候变化引起的非洲东部干旱。


萨恩族

  萨恩族(San)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地区,几个世纪以来,他们的生活方式便面临很多外部因素的威胁。面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土壤沙漠化形势加剧以及对土地充满饥渴的牧场不断扩张,他们被迫前往更为荒凉的地带,寻找水和灌木丛。萨恩族的人口一度达到数百万,目前仍保留着传统狩猎-采集者生活方式的族人估计已不到2000人。


丹顶鹤栖息地

  象征主义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丹顶鹤是日本人眼中长寿、忠诚和吉祥的象征,它们面临的严峻生存现状更令人感到悲哀和痛心。几十年来,这个人口稠密的国家不断向沼泽地扩张,导致丹顶鹤的栖息地面临威胁。据估计,日本的野生丹顶鹤数量已不足3000只。


德国哈里根群岛

  德国哈里根群岛的存在与北海潮汐密不可分。中世纪,这座群岛的面积要比现在大得多,同时也更为富饶,但随着时间流逝,海水侵蚀导致哈里根群岛逐渐萎缩。现在,岛上居民的住宅均建在几米高的小山丘上,防止遭到洪水侵袭。这种小山丘被称之为“Warften”,由泥土、麦梗、牲畜的粪便堆积而成。在经常遭海水淹没的盐土草地,虽然仍能看到牲畜的踪影,但这种景象还能持续多长时间,谁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哈里根群岛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堤坝保护状态,一旦遭到可怕的潮汐袭击,大部分地区便会被海水淹没。


苔原

  苔原面积巨大,占地球大陆块的近10%,其表面下方的土壤经常处于冻结状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部分土壤融化,苔原地区的树木因根部失去支撑开始倾斜,好似喝醉酒一样。土壤融化同时释放出温室气体甲烷,对石油和矿业公司扩大开采规模构成威胁,继续开采只能进一步提高温室气体排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
江苏盱眙遇60年罕见大旱龙虾减产螃蟹濒死(图)"

  331年前,黄河夺淮,水淹明祖陵和泗州古城——此地属今日江苏盱眙;331年后的今天,江淮大旱,淮河、洪泽湖水位告急,明祖陵地宫探头露脸。

  旱情在盱眙俯拾皆见!

  当地明祖陵镇,小麦高不足膝;干涸的水沟里,抗旱的农民奋力踩铁锹,就是挖不动土;农民们担忧,小麦歉收之后,6月10日前后的插秧,会因为干旱而耽误。

  在城里,我们可能感觉不到干旱

  但干旱就在我们身边

  似乎一夜之间,干旱突如其来:2009年的华北大旱如此,2010年的西南大旱如此,今天的长江中下游干旱更是如此。

  说突如其来,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干旱似乎只是在“局部”。哪怕出门几十里就是无法耕作的土地和无法养殖的鱼塘,但只要自来水管里能够出水,很多人对干旱是没有太多感觉的。

  而在苏北,那一块块龟裂的土地,那一张张农民焦灼的脸,当身临其境时,我们的感觉是那样的揪心——他们正在承受的,是一场60年来罕见的旱情!

  干旱会缓解的,令人震惊的这一幕会过去的。但是,我们不能逐渐忘却……

  一座本来泡在水下的陵墓……

  水下皇陵“露脸”后得注水保护问题是水灌进去又干了,只好再灌

  抽水淹池,才过了4天多,地宫拱门又露出来了。昨日上午,记者探访盱眙县明祖陵陵园,地宫汉白玉横梁上,300多年前留下的朱砂历历在目。半月形的水池已见底,浅水里有成群的小鱼游动。拱门下的一汪水里,一条小鱼在翻肚挣扎。

  在当地人杨军记忆中,1991年发大水,明祖陵陵园内,水超地面10多厘米。后来洪水消退,明陵地宫所在的水池,水深一度有1米多。他预料不到,20年后陵园遭旱灾,水下皇陵会露脸。如今,陵园内,不乏有听闻风声,前来看热闹的外省游客。

  明陵园管委会副主任陈义友说,他们一直在注意水位变化,5月19日,第一次发现地宫的拱门和甬道浮出水面,“300多年来,这是头一回。”当天上午,管委会就向县里作了汇报。

  明祖陵是朱元璋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的衣冠陵,祖父母的实葬地。按当地人的话说,地下的宝贝不计其数。“尽管文物考古价值很大。上级领导慎重考虑,还是决定抽水恢复原貌。”陈义友说,这其中,既有不易开挖的因素,更有永久保存文物的用意。

  5月20日晚,管理人员抽水入池。但地宫的水位在地下接通附近的湖域河域,才几天过去,皇陵又露脸了,“今天下午就抽水,要继续保持原有的文物环境。”陈义友说。

  一块本该丰收的土地……

  一位种粮大户正在带人“抗旱”

  他足足亏了150万

  种粮大户王印石损失惨重。在小麦种植区,除非等到收割,地里几乎看不到人,但在明祖陵镇明祖陵村乡道旁的旱沟里,记者遇到了65岁的王印石,他在指挥一帮农民“抗旱”。

  一个老农用力踩着铁铲,想把沟挖得更深,但脚下都是硬土。“根本就挖不下去。”在他们身后,是更多的旱沟,还有大面积的“矮麦”。麦穗齐平,但又青黄相杂。走进地里,小麦都不及膝盖高。在盱眙多个乡镇,记者看到绝大多数的麦地,长的都是这种“矮麦”。

  “往年,包括去年,麦子都是齐腰高。亩产八九百斤。”出租农地的于保友说。今年的情形,王印石没有预见。这片农田本算肥沃,靠近洪泽湖和溜子河,引水灌溉起来容易,去年冬天,他和另一朋友在这里承包了3200亩地。“算得上是盱眙数一数二的种植大户了。马路两边,这一大片全是我的。”

  王印石搞农场承包11年,这是第一次失手,他的焦灼写在脸上。拔起几棵最矮的青麦,长约25厘米,“正常的麦子是这个3倍长,穗也更长更粗。”王印石说。

  即使亩产800斤,也是个不错的收获。但如今,平均亩产300斤都不一定能有。“1斤就是1块钱,一亩地少500块,3000多亩就少了150万。”王印石欲哭无泪。他的账本里,一年的承包经费是230万,种麦成本则是140多万。

  一片本应丰美的水域……

  石臼湖的螃蟹呢?

  缺水就不能脱壳,最后可能死亡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干旱!”53岁的溧水县水产良种场养殖大户张跃明站在水塘边愁眉苦脸。

  在他的身后,正常蓄水十几米深、面积达207平方公里的石臼湖已干涸见底。湖里29100亩围栏养殖螃蟹的滩涂严重龟裂,湖底现出一道道八九厘米宽裂纹。

  “我承包了170亩的水面繁殖鳜鱼苗,还养螃蟹,投入80万元。”张跃明说,今年洪蓝镇就没有下过雨,石臼湖也干了,鱼塘无法换水,只好把两三个塘的水抽到一个塘,再不下雨,水没了,鱼就死完了,连本也收不回来,现在已亏50多万了。”

  “我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干旱。”站在鱼塘里捞水草的一位60多岁的老师傅说:“从来也没听说过石臼湖还能干!”

  “水快没了,鱼塘里的水草必须捞出来,不能和鱼苗、螃蟹争氧气。”张跃明补充道:“像我这样的养殖户在石臼湖边还有很多。”

  洪蓝镇紧临石臼湖,是溧水县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之一。当地的螃蟹养殖户李爱顺自家有80亩稻田养殖的螃蟹,如今石臼湖干涸了,自家的池塘也面临干涸。现在这个时节,螃蟹正处在第二次脱壳到第三次脱壳生长期,对水源的需求量也很大,严重缺水,会导致螃蟹不能按时脱壳,最后导致死亡。现在

  60年来罕见旱情

  盱眙高淳溧水

  今年以来,江苏全省降雨较少。目前,全省部分地区旱情已达60年来最严重程度,一些湖泊干涸,淮河下游断流,太湖水位处于历史最低水位。

  “这是江苏省多年来最严重的旱情,部分地区达60年罕见。”江苏省防办副主任宋玉对当前全省严重旱情十分忧虑,他说,目前的旱情可归结为“两少一大”。

  一是全省降雨量较少。江苏作为最不缺水的“水乡”,去年10月份以来,全省降雨持续偏少。今年江淮及苏南降雨偏少七成。1-5月,泰州、南通、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江淮和江南地区的降雨量均为60年来最低值。宜兴、高淳、溧水、盱眙等县市出现特大干旱。

  二是各流域上游来水异常偏少。水文数据表明,目前,长江干流流量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为1950年以来同期第二低值。

  三是用水量增大。今年以来,江苏经济发展迅速,工农业用水量较大,加之降雨减少,上游来水减少,各大湖泊水量明显减少。 据新华社

  接下来

  南京持续晴好一直到6月2日

  全省没有大雨

  本报讯 凉爽的日子就要暂告一段落。从今天开始一直到5月底,南京将再次进入晴热少雨的周期当中,旱情可能持续或发展,提醒有关部门做好抗旱工作。预计周六南京的最高温度将升到30℃。

  根据气象台的预报,今天本省东北部地区阴有时有小雨并渐止,其它地区阴转多云。27日到29日,全省无降水,温度逐日上升,南京周五28℃,周六可达30℃。30日前后,南京以多云为主。31日至6月2日,全省无降水。

  今年第2号台风“桑达”已于昨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原本有望给大陆输送水汽的输送带被台风“桑达”环流吸引,所以干旱区域降雨暂时无望。  (于丹丹)

  为什么干旱来势汹汹?

  祸首是异常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表示,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向南扩张明显,南方热带系统不活跃,水汽输送条件弱,不利于冷暖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难以形成有效降水,干旱明显。

  也不能忽视水利“欠账”

  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存在河道湖泊非法挖沙,河道因此严重下切,水位下降,从而出现沿湖沿江地区取水困难。另外,各地水利设施老化,难以满足抗旱需求,上游小水电站拦蓄河水,也制约了抗旱。

  因旱每日停水6小时? 盱眙否认

  称只是老水厂不堪重负临时降压供水,6月初即可恢复正常供水

  昨日,江苏省盱眙县政府部门就“盱眙因旱每日停水6小时”的消息正式辟谣。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存在因旱停水的情况。目前当地确实出现了供水不畅的情况,但与干旱无关,根本原因在于现有水厂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供应,所以供水部门在特定时间采取了“降压供水”的措施。随着新水厂6月初的投入使用,这一现象将随之结束。

  三峡上游蓄水诱发大旱? 专家否认

  专家说:不能一遇极端天气就怪三峡,没有三峡干旱更严重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遭遇50年来最严重干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纷纷因缺水告急。谁是这次大旱“罪魁祸首”?大旱当前,舆论聚焦到了长江上游的“解渴之水”三峡水库,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人士。

  网友指责“三峡诱发干旱”

  在互联网上,网民提出“三峡诱发干旱论”,称三峡工程是造成今年长江中下游罕见大旱的罪魁祸首。北京网友“牛村长”说:“高峡平白无故地出了个平湖,把本该流向下游的水都拦了。气候不受影响才怪!”

  这不是公众第一次因极端气候而关注和质疑三峡工程。近年来,中国频现异常气候,西南大旱、重庆酷热、两湖流域暴雨等,三峡时常成为矛头所指。针对“三峡诱发干旱论”,气象、地质和水利等领域的一些知名专家和学者表示,目前尚未有证据支撑这种说法。

  专家说“没三峡干旱更重”

  长期监测三峡对气候影响状况的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主任刘敏介绍,现在的手段和观测数据还没有依据显示三峡工程引发了长江中下游的旱情。

  “本次旱情是一种周期性的气候现象,主要是受到大气环流影响。从监测的数据看,大坝建设前建设后对区域气温、湿度的影响也非常微弱。”刘敏说。

  据介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三峡水库形成后的气候问题作了科学分析,基本结论是:三峡建库后,对库区及邻近区域温度、湿度、风和雾的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10公里。

  24日,三峡工程主要设计者、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对“三峡诱发干旱论”作出回应。他说:“不能一遇到极端气候就怪罪三峡工程。恰恰相反,若没有三峡工程,长江中下游的干旱程度将会加剧。”

  据郑守仁介绍,按照设计,三峡水库在每年长江汛末开始蓄水,并在接下来的枯水期释放存水为长江中下游补水。“今年1月至今,三峡水库释放的来水比长江天然的径流量高,尤其是在下游发生严重旱情时,水库按照8000至1万立方米每秒的流量下泄,至少比天然来水量高出2000立方米每秒以上。”

  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的三峡水情记录显示,自今年1月至今,三峡水库水位已从最高时的175米消落至24日的152.7米。“在此水位区间,三峡水库原有存水约173亿立方米,现已释放至中下游。”梯调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介绍说。

  据了解,三峡水库5月20日应国家防总要求加大下泄流量后,日均补水3亿多立方米支持中下游抗旱。目前长江中下游各水文站点水位明显回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2 页,共 2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