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记者今天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由于未来一周长江中下游气象干旱区将以晴热天气为主,雨水较少,因此旱区的缺水状况仍将持续。气象部门将全力开展抗旱预测预报服务工作,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据气候监测显示,1月1日至5月23日,长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至8成,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降水持续偏少导致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水体面积减少明显,农业生产受到影响,部分地区出现饮水困难。据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长江干流各控制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70%,5月20日洞庭湖水体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3%。

  气象专家指出,造成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降水偏少的原因是,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历史同期偏弱,位置偏东,同时影响我国的西南水汽通道未建立,不利于冷暖气流在江南交汇形成降水。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我国华南地区雨量较大,长江中下游气象干旱区将以晴热天气为主。

  为增加降雨,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旱情,各级气象部门抓住此次降雨过程的有利天气条件开展了大规模的空中和地面增雨作业。据统计,5月21日8时至23日8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共开展人影地面作业334次,发射炮弹3422发,火箭弹854枚。其中湖北省实施了高密度、大范围的地面高炮火箭人工增雨抗旱作业,共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252次,发射火箭弹584枚,炮弹3352发,同时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起到了很好的增雨效果。未来,各地气象部门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继续开展人工增降雨作业。(游雪晴)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广州日报5月22日《文物造假产销成链条古玩街捡漏多数流嘢》的报道见报后,古玩市场的诚信问题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那么古玩该不该打假?记者采访后却发现,虽然收藏者对买到赝品感到郁闷和愤怒,但却少有人公开通过法律为自己维权,同时还表示,“不冤不乐”,淘宝的乐趣就在这个过程中。

藏者心态:买赝品=交学费

据记者了解,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古玩打假的事情在广州还不多见。2006年,曾经有收藏爱好者花21.5万元买了两个赝品瓷器也引发官司,号称广州古玩赝品第一案。在全国范围来看,类似的古玩打假案也不多见。

“这些东西买回来就算当个摆设吧!其实看着也挺好看的。”住在珠岛花园的蒋先生看着家里30多个大大小小的紫砂壶笑着对记者说。 喜欢喝茶的蒋先生的紫砂壶收藏从2006年开始。最贵的一个壶是在西关古玩市场一家店里淘回来的。“当初淘回来是3万元,卖家说是清中期的东西。”蒋先生以为自己捡了一大漏,谁知鉴定后发现是现代机器生产的东西。

“买这些壶大约花十几万元,算是交学费吧!”蒋先生心态依然平静,并不打算退出收藏界。

赝品当道 “不冤不乐”

虽然赝品泛滥已经成为收藏市场的一种常态,不过记者了解到,收藏界本身打假的呼声并不高,有的人甚至还比较反感打假。

“看走眼就算交学费啦!”这是记者从爱好者嘴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不过一提到退货,基本是笑笑摇头叹息。曾带着记者走访古玩市场的黄伯告诉记者,靠“眼力”吃饭的行规,这里“三包”(包退、包换、包赔),打假以前根本没有听说过,“打眼”了就自认倒霉。

所谓“不冤不乐”,有人甚至就是喜欢体验在买卖真假古玩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认为这就是这一行的魅力所在。“要是由物价部门来统一定个价,所有的东西都一个价,那‘淘宝’还有意思吗?”发烧友邓先生对古玩打假不以为然。

谁来主导古玩打假?

如果真的要进行古玩打假,那么由谁来打假?这是记者采访中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

目前看来,古玩市场其实是一个“三不管”的地方。文化局、文物管理部门或工商局,好像都能管,又好像都不合适。南沙区炮台管理所(文物管理所)黄利平所长告诉记者,关于文物的鉴定,县级以上文物管理部门都有文物鉴定的资格,只是水平有高有低的区别而已。工商部门管的是流通领域,但对物品的真假却没有鉴别的能力。

业内专业人士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广东收藏家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会员就对记者表示,在这一行,一般的情况是吃亏上当自认倒霉。如果强力的行政、司法打假手段进入这一行业,后果可能是这一行会慢慢地萎靡,适度宽松但要诚信经营,或许是对当前民间收藏管理的一个选择。

律师说法:

建议古玩市场设鉴定公证处

针对古玩界赝品泛滥而监管相对缺失的现状,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主任肖胜方律师认为,虽然目前并没专门针对古玩交易的法律,但作为民事行为中的一种,《合同法》中很多原则和条款就可以规范,它照样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至于监管问题,肖胜方则建议可以像农贸市场那样,可以在市场里设立一个鉴定公证处,由专业部门设立人员常驻市场,不放心就可以拿着东西来这里进行鉴定,当然这个鉴定师要对所鉴定的结果负有一定的风险责任。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广东河源紫金县三威电池有限公司违规排污事件最终检测出136人血铅超标,其中59人达到铅中毒判定标准,目前所有患者都在专家指导下接受系统性治疗。

  河源市卫生疾控部门对该企业附近村民进行了血样采集,现已全部检测完毕,其中136人血铅超标,其中59人达到铅中毒判定标准。

  村民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河源市开展涉污企业排查整治行动,重点排查铅蓄电池企业、重金属排放企业、矿山尾矿库等,对存在问题的企业一律关停整治。

  河源市委、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并建立三大制度:一是建立违法案件举报制度,将开通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接受社会监督。对举报案件要登记建档,及时移交有关部门核实处理。

  二是建立重大案件督办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重大案件的查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行督办,明确责任和结案期限,落实到人。对有案不查和查处不力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是建立督查制度,各级党委、政府办公室及相关职能部门把涉污企业排查整治作为督查重点。

  目前,相关调查组已经成立,相关责任单位领导人已被立案调查。(缪远东 颜新阳 河伟)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中新网5月13日电 据外电援引埃及官方中东通讯社报道,埃及司法部门13日下令对前总统穆巴拉克拘留15天,这位埃及前总统面临非法敛财罪名的指控。

  埃及“不正当所得部门”(Illicit Gains Authority)负责人格哈利(Essam al-Gohari)表示:“在沙姆沙伊赫对非法敛财案进行长达3个小时的询问后,已经下令对前总统穆巴拉克拘留15天。”

  埃及总检察长阿卜杜勒•马吉德•马哈茂德10日下令延长穆巴拉克的拘留期15天,以配合检方对他的司法调查。

  今年1月埃及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后,穆巴拉克宣布辞职。此后,他受到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等指控。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外地发生丑闻,本地一般会撇清与丑闻的关系,而不会在别人的丑闻中反思自己。

广东惠州从一家黑砖窑解救了14名奴工,这些奴工都是从黑中介买来,每个奴工身价400元,工作3个月仅获5元酬劳。当地还有十几个黑砖窑,出事黑砖窑已存在至少七八年。(5月12日《广州日报》)

2007年媒体曝光的山西黑砖窑事件,其中让人震撼的人性沉沦和法律沦陷,曾激起舆论愤怒的声讨和追问,并促使有关部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运动,“黑砖窑”一度似乎从舆论中消失了,然而人们一直怀疑,是否真绝迹了?这则报道给出的答案是从未消失过,继安徽和山西再现奴工后,出现过奴工的新闻地图上,这次又多了惠州。

当地官员说,出事的这个黑砖窑在当地已存在七八年了。这说明,早在山西黑砖窑丑闻曝光前,惠州就存在这种现象了;而随后掀起的专项整治运动,并没整治到惠州。当有关部门严打黑砖窑时,惠州黑砖窑的奴工正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干活慢点挨砖头暴打,想逃跑被抓住就用棍子打。

这个黑砖窑的曝光,延续着以往其他地方黑砖窑的曝光过程,不是政府部门在监管和整治中发现的,而是媒体介入的结果:在家长举报、记者探访后,最终揭开了这层丑陋的面纱。虽然在媒体报道后,当地政府积极介入,可为什么监管部门无能发现黑砖窑,却要依赖媒体?当地解释说:此前,他们也曾多次查处过,但因位置偏远,监管困难,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这是推卸责任。黑砖窑一般都藏在“位置偏远”的地方,但岂能因偏远而放弃监管。

从当地官员的表态看,他们是知道本地存在黑砖窑的,可为什么不打?尤其是在山西曝出丑闻引发全国舆论大哗后,为什么不治理本地?在这里,可能出现了一种常见的“政府病”,即外地发生丑闻,本地一般会撇清与丑闻的关系,而不会在别人的丑闻中反思自己。山西出了黑砖窑,其他地方不是查本地的问题,而是急于说本地没黑砖窑。可现实表明,黑砖窑奴工绝不只是山西的特产。

当初山西黑砖窑奴工刚曝出来时,舆论群情激愤。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问题没得到解决,黑砖窑似乎到处都是,奴工似乎不只山西有,而且悲惨的程度不低于山西。因为见多了,媒体报道多了,人们对黑砖窑的新闻似乎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没有当初愤怒了,甚至不当作多大的新闻了。这种对新闻的麻木,这种审丑的疲劳,背后是政府部门治理黑砖窑的失职和失败。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云南广南县政府9日联合宣布,通过对广南牧宜古墓群出土的石寨山型铜鼓、龙虎图案金腰扣等文物和相关遗迹研究,考古部门认为该地区的封土堆墓应为句町贵族,甚至是王族墓群。

  据云南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帆介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广南县三级考古部门于4月2日开始对广南县牡宜坝子的20余座土堆进行发掘。第一阶段共清理封土堆墓5座,另有2座小型墓葬。并在牡宜及阿章周边地区发现多处遗址,包括营盘、军事哨卡、古驿道、古窑址和古矿洞等,还发现有疑似早期羌族火葬场所和万人坑遗迹。

  据悉,此次挖掘,共出土文物100多件,包括两个铜鼓、一个龙虎图案的金腰扣,和大量的鎏金铜器、漆器、铜镦铁矛、车马器等物件。其中,4号墓出土的铜鼓,面径72厘米,底径86厘米,高49厘米,比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广南铜鼓还要大,堪称中国考古史上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石寨山型铜鼓;龙虎图案的金腰扣,到目前为止中国西南地区仅发现了2件,应为西汉王室赐予地方诸侯的象征身份的信物;铜镦铁矛总长3.65米,以髹漆木柲相连,为最高统帅权利的象征。

  杨帆说,通过此次发掘,考古部门认为该地区的封土墓葬规格、级别均较高,墓葬形制表明这支民族可能为在楚地受到排挤后迁移至西南地区的百濮民族。从随葬品来看,各墓中鎏金铜器非常普遍,所出土的铜鼓均为目前发现的石寨山型铜鼓中的最高级别。

  杨帆表示,牡宜地区为句町古国治所,通过对发现的早期火葬场所、四周营盘和哨卡等遗址和文物的研究,考古专家推断,牡宜坝子的封土堆墓应为句町贵族甚至为王族的墓葬。至于这些遗迹与已发掘的封土堆墓是否为同一时期的遗存,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古认证。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壮、苗、瑶等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古书记载,广南为句町古国治所。“句町”为壮语,意为“九族联盟”,为壮族先民所创立。公元前111年内附汉朝,置句町县,汉昭帝六年(公元前81年)辖今滇东南、桂西、黔部分、越南东北部等8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历时长达600余年。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教辅书乱象的药方,一方面在于严管利益链条的各个环节,让看不见的手拧干教辅书的水;一方面要抹去教辅书上的权力印痕。

“要想富,出教辅”“教辅教辅,乱得离谱”,书商东拼西凑、老师低买高卖、教育局违规推荐,湖南郴州的乱象,再次触发对教学辅导书这一老问题的关注。

教辅书并没有原罪,让教辅书变成吸金石的,是从出版商到学校的一个庞大利益链条。如果说这个利益链条,是以教辅书为媒介进行着利益输送,那处于末端的学生,无疑是所有利益的输出者,是一种“基础资源”。

学生这种资源,有着一本万利的“变现”潜力。学校利用对学生的控制力、影响力,能够毫无成本地进行利益的第一道“榨取”,而低买高卖的差价乘以学生的总数,也让这种利益总量何其可观。

学生“被资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眼里,这是名正言顺的。我指导你学习,指导你购买辅导书,自然是我本职所在。而赚取差价,不过是利用了自己的关系,而且书上本来就有相关部门审定的标价。

这种行为的界定,是一个问题。可以如专家所言,是变相的回扣,是商业贿赂;也可以如部分教师所想,是正常的“教学行为”。界限的模糊,给“教辅吸金术”以滋生温床,甚至演变成行业潜规则,披上了合理外衣。

教辅书市场巨大的利润空间,也使得一些人千方百计把学生变成资源。据统计,近几年全国教材和教辅的出版产值达500多亿元。庞大的市场,巨大的赢利,催生了利益的进入;同时,这种利益链条各个环节的合谋,也使得定价越来越高、销量越来越多,让教辅书乱象愈演愈烈。

早在10年前,就已经有了《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一条条对照会发现,利益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禁止性条款。然而,部门规章效力有限,罚则缺失更让执行陷入尴尬,更何况还是教育部门、出版发行部门的“自产自销”。

学生“被资源”,远不止教辅这一种形式。比如,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推行校园一卡通,必须购买电信手机卡。再比如,一些学校“课上不喂饱,课后加餐饭”,收取学生补课费。这背后,都是学校或教师“利益最大化”的考量,都把教育变成了赤裸裸的赢利手段。

在学校系统中,学生是利益链的末端,也是权力链的末端。目前,学生和学校,不仅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也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这使得学生在校园中难有话语权。就教辅而言,学校、教师不仅拥有指定教辅的权力,还拥有给你穿小鞋、让你不方便的权力。即使明知道一些教辅书不好用、不需要,在这样的处境下,学生也不敢不买。

教辅书乱象的药方,一方面在于严管利益链条的各个环节,让看不见的手拧干教辅书的水;一方面要抹去教辅书上的权力印痕,赋权于学生和家长,以“自由选购权”遏止其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出版方、发行方还是教育管理者、教育施行者,都要时时检视自己,别让利益污染了道德的血液。

相关报道见今天A22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张铁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沧州几名村民在建筑工地挑拣砖块石料准备回家垒猪圈,从此路过的丁先生发现一块刻有“李鸿章”字样的石碑,觉得有可能是块“宝贝”,便花钱买了下来,雇叉车送到自家楼门口,放置在了绿化带内。5月3日,丁先生说,听说自己买的石碑确是文物,他便把这块“宝贝”上交给了文物部门。

    ■大块石碑“躺”在绿化带中

  其上落款竟为李鸿章

  沧州市华西小区有居民近日致电本报称,33号楼和34号楼间的绿化带中发现一块大型石碑,上面的落款竟是距今百余年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记者在现场看到,石碑躺在绿化带中的泥地上,长约1米、宽约80厘米、厚约30厘米。有字的一面朝上,其上薄薄附着着一层尘土。虽然石碑顶部的一部分已经缺失不见,但密密麻麻刻在碑面上的近200个繁体字,仍依稀可辨。特别是文章最左边两列的落款十分吸引人眼球:保文华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直隶总督兼管长芦……李鸿章记。

  ■专家分析石碑确为文物

  可能来自附近包公祠

  沧州市文物局有关专家从石碑的石质分析,这确实是块老碑,再从石碑发现地的位置推测,这块石碑可能来自附近的包公祠。文物专家介绍说,这个包公祠不是坐落在河南开封的那座。据民国《沧县志》记载,“包公祠,在小南门内,为宋代河北转运使包拯建。本在南关,后移朗吟楼下。清代乾隆七年运判史尚廉,又移分司署大门内左方。光绪二年乐军统领记名提督丁德昌重修。”专家表示,这块石碑应该就是在重修包公祠时,由李鸿章撰文再刻制的。

  至于碑文的内容,文物专家连续几日翻阅县志、州志后均未查出。这几天,他们还要到北京查阅相关资料,以详细考究石碑的来历。

  ■珍贵石碑差点垒成猪圈

  现已上交文物部门

  5月3日,家住华西小区33号楼的丁先生说,去年7月底,他路过沧州市中心一处地方建筑工地,几个村民正在挑拣砖块石料,说是弄回家准备垒猪圈。丁先生恰好看到他们从砖块中扒出一块带有很多文字的石碑。他说,因为经常和懂文物常识的朋友在一起,他也学了点皮毛。仔细观察后发现石碑上刻着“李鸿章”三个字,丁先生眼前一亮觉得这应该是块“宝贝”。但由于这块石碑发现时就是残缺的,丁先生也说不上来它到底有多大价值,总之拿去垒猪圈是绝对不行。于是,他花几百元钱从村民手中买回了石碑,又雇了一辆叉车运到自家楼门前,放到了绿化带里。

  听说这块“宝贝”被专家鉴定为文物,丁先生便联系文物部门表示愿意无偿捐献:“既然是文物,是国家的东西,就应该还给国家。”

  相关链接:

  沧州包公祠

  沧州包公祠在城隍庙西侧,丁公祠南面,大门坐东朝西,门内有一宽敞院落,东房三大间,北面平房三大间,正北房包括两耳室为五大间,是重檐起脊古式建筑,这便是包公祠。殿内正中有包公塑像,前有供桌香案,两侧有侍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之威武塑像。屋顶上方悬有“公正廉明”、“铁面无私”两块金字蓝底匾额。中院东侧有过道可通后殿。殿中供奉一米多高的观世音菩萨铜像,不论朔望,香火极盛。

  包公祠于每年四月初八至十五有春季庙会,延续五至七天。期间,均有商贾货物涌来,日用百货、烟酒糖茶等应有尽有。

  辛亥革命后,包公祠内建立起了民众教育馆。馆内负责人段永庆带领工作人员举办了平民夜校。此校基本属于扫盲班性质。每晚8至10点上课,主要课程是国文、算术,并且对来求学者不收学费、书费。另外,还组织了沧州民众国术馆,有南川楼、白家口、菜市口、老东门、北门里等十多处拳社,遇有节日庆祝活动,便邀请他们在西北门外体育场进行比赛表演。

  1947年沧州城解放,这里一度成为工商业者联合会办公场所,后逐步改为沧县工商联、沧州市工商联。1981年春,经批准,相关部门将原包公祠房屋殿宇全部拆除。至此,当年包公祠旧貌荡然无存。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河北元氏县利税大户、拥有众多荣誉称号的“明星企业”,却在较长时间也是排污大户。记者调查发现,河北诚信公司等20多家化工厂,多年来将含有氰化钠等毒素的污水大量排放,造成几个村庄的地下水和农田污染,部分村民被迫买水度日。

  村民赴外地买清水

  元氏县槐阳镇北苏村等多个村庄村民说,近些年村里打出来的井水有一层肥皂沫一样的东西,闻起来刺鼻,根本不敢喝。一些村民说,耕地被污染后庄稼大幅减产,小麦越浇水苗越稀,过去每亩产1000斤,现在最多能产几百斤。

  在几户村民的院子里,记者看到有大水窖。他们说,这是从外地买来的清水,这一窖水约25元,省吃俭用能维持一个多月。

  村民们说,近些年附近建起不少化工厂,北苏村边上一个100多亩的大沙坑,成了这些企业的“排污池”,污水常年慢慢渗透,进而污染了地下水。

  据元氏县环保局局长王占军介绍,过去确实有27家企业向大沙坑排污,主要是化工企业,造成上万村民吃水困难。“但经过治理,关停了一大批,最后只剩下7家。”

  作为元氏县利税第一大户的河北诚信公司位列其中。据了解,元氏县去年财政收入5亿多元,这家企业利税占到近四分之一。公司总经理智群申称,企业目前已成中国氰化物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已通过有关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但村民质疑说,企业在执行中不按环保标准排放,照样造成污染。

  政府协调企业花钱摆平

  当地村民多次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经过政府部门“协调”,从2005年开始,排污企业开始向村民发放“排污补偿金”。污染情况日益严重,“补偿金”也在增多,去年达到150万元。

  据王占军介绍,这些钱由政府部门督促企业拿出来,根据各户村民粮食减产评估情况确定“补偿金”数额,由乡村干部组织发放。在排污企业中,生产规模最大的河北诚信公司出的“补偿金”自然排第一位。智群申说,我们已经累计拿出400多万元补偿当地农民。

  但当地一些干部群众认为,按照环保法规,有关部门应当严厉处罚污染企业,问题严重的要关停。当地政府没有这样做,而是“协调”企业花点钱补偿了事。这等于让企业排污合法化。

  一些村民说,村里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前年每亩地补偿200元,去年涨到了400元,即使这样也不能弥补给村民造成的经济及健康损失。这几年村民患恶性疾病的人数有增多趋势。

  无证排污企业将关停

  元氏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县里为治理化工污染已累计投入1亿元。2008年县里建成了槐阳污水处理厂,2010年又升级改造,企业污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的槐河。

  但部分群众仍质疑:污水处理厂2008年就建成了,但污染为什么反而加重了?部分村民表示,不排除污染企业只将少量污水送去处理,大量污水利用挖深井渗漏的办法处理掉。

  据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近两年元氏县先后投资200万元给受污染村打了5眼深井,铺设了供水管道,并有水质达标检测报告。对此,一些村民表示还是宁愿外出买水喝,自己种的小麦依然不敢吃,要跑到外地兑换成面粉。他们解释说,不清楚污染到什么程度了,还是心有余悸。

  据悉,河北省委督察室已调集省市有关部门赴元氏县督促解决企业污染问题,并制定了远程调水方案,决定从百姓认可的供水点铺设管网引水。同时对县里所有化工企业拉网排查,对没有环保许可证的予以关停,坚决杜绝偷排行为。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它们看上去可能跟普通眼镜没有什么两样,但是这种眼镜实际上是眼镜领域的创新科技领头羊。这种电子眼镜名叫emPower,佩戴者可以通过开、关不同的指令设置,调节眼镜的焦点,进行阅读或者看较远的东西。emPower眼镜采用了世界最新出现的电子调焦镜片。
这种镜片包含一层液晶,液晶在电流的刺激下会改变排列次序,从而改变镜片的焦距。佩戴双焦眼镜的人都知道,他们在向下看时,画面会发生扭曲。而emPower佩戴者只要脑袋向下倾斜一些,或者用手扶住镜框,眼镜的阅读指令就会被激活,反之亦然。emPower眼镜制造商美国的PixelOptics光学公司承诺,这种新型眼镜将“配备所有指令,具有多种时尚风格、形状、大小和颜色”。上个月这种眼镜在纽约举行的美国东部国际眼镜展览会上展出,预计将于今年夏季在美国上市。
眼镜充满电需要8小时,充电一次可以使用2到3天。这种眼镜有三种设置——自动、手动打开和手动关闭,以便佩戴者控制自如。这种眼镜的潜在缺点是它的价格太昂贵,一幅眼镜售价1000美元到1250美元,这包括镜框、镜片、眼镜盒和充电器。PixelOptics公司研制emPower眼镜已经长达12年,在这期间它在美国申请了275项专利。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6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