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宇宙中存大量暗物质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通过最新的计算发现每一分钟都有暗物质粒子击中人体,如果两个粒子在人体内发生湮灭,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不利的基因突变发生。暗物质作为宇宙中最为神秘的领域之一一直是宇宙学家关注的重点,其最大的特点是无法被直接观测到,但科学家们发现它们的存在是其产生了明显的引力效应,并体现在星系与星系团之间。科学家们估计宇宙中有80%的物质与暗物质有关。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科学家发现何种粒子构成了暗物质。但有一种被称为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s)被认为是暗物质最有可能的候选者。从命名上可以看出,这些假设存在的粒子对宇宙中常规物质仅产生微弱的影响,常规物质如中子、电子还有质子等,也可以被称为重子物质,但是科学家认为暗物质应该是截然不同的物质,它们在宇宙中数量庞大,并无时无刻地穿过宇宙空间,自然也包括人体。

  根据位于密歇根大学的理论物理学研究中心教授凯瑟琳·弗里兹(Katherine Freese)介绍: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之前被认为在偶然的机会下会与原子核发生碰撞,但现在看来这种碰撞应该更加经常发生。比如,传统理论上认为人体细胞中的一个原子核与假设中的暗物质粒子发生碰撞的几率大约是一生一次,可以说相当这个现象是较为罕见的,但最新的理论却将这个几率提升至一分钟一次。

  根据宇宙学理论,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在宇宙刚诞生的黎明时期就被产生出来,这与其他粒子形成过程类似。虽然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不属于宇宙中常规物质,并且它们很少与常规物质发生相互影响,但是两个这样的粒子相遇碰撞是会发生湮灭,将质量转变为能量。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奥斯卡·克莱因中心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克里斯托弗·萨维奇(Christopher Savage)介绍:随着宇宙不断地膨胀,整个空间温度不断下降,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之间间隔距离逐渐被拉大,最后不再发生湮灭现象,仅仅是相互徘回运动。

  最新的模型表明每秒钟有数十亿数量级的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穿过地球,这也意味着每秒钟都有假设中的暗物质粒子穿过你的身体。对此,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些周密的实验方案来探测暗物质粒子的存在,比如将锗晶体作为实验材料,探索暗物质粒子击中它们的概率以及这类碰撞所产生的能量等。研究人员萨维奇与弗里兹都使用了相同的计算方法以探寻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的质量以及丰度,并评估暗物质粒子与人体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的几率。

  萨维奇认为计算的方向较为明确,我们已经知道该如何去计算它们,但实际上暗物质粒子对常规物质(如人体)产生的影响几乎不存在,但氧原子和氢原子更有可能与暗物质粒子发生相互作用。由于人体中含有大量的水,从这个角度上看,暗物质粒子与人体发生作用还是有较大潜伏性。最新的计算表明。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为60千兆电子伏特,一个体重为70千克的正常人,身体内的原子核每年将面对10个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如果是10到20千兆电子伏特的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而言,平均每个人将一年中将面对多达数十万的粒子撞击。

  在对面如此大量假设性的暗物质粒子撞击,那么暗物质粒子会对人体产生何种影响?研究人员认为该级别的相互影响微弱,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不会对人类构成太大的威胁,但是这些粒子之间发生碰撞时,它们就是发生湮灭而释放出更多的能量。弗里兹认为这些粒子的质量是质子质量的一百倍,当它们发生碰撞时就是得到一个质子产生能量的200倍,这个情况明显是充满了活力。而如果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湮灭发生在身体中,那么可能导致不利的基因突变,只不过这一切发生的几率非常低。(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基因测序飞入寻常百姓家 只需一千美元便可进行

  细看双胞胎二三事 兴趣相同不可躲避的基因影响

  科学家成功发现"贪食基因" 或有望解决人类肥胖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创业公司“行星资源”的科学家将公布小行星矿业开发项目的细节创业公司“行星资源”的科学家将公布小行星矿业开发项目的细节
小行星采矿计划得到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左)和亿万富豪查尔斯-西蒙尼(右)的支持小行星采矿计划得到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左)和亿万富豪查尔斯-西蒙尼(右)的支持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表示小行星蕴藏着丰富的原材料,能够缓解全球不断增长的自然资源需求
专家们表示人类现在已经掌握了从近地小行星上开采资源的技术专家们表示人类现在已经掌握了从近地小行星上开采资源的技术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表示小行星蕴藏着丰富的原材料,能够缓解全球不断增长的自然资源需求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表示小行星蕴藏着丰富的原材料,能够缓解全球不断增长的自然资源需求
安萨里X大奖主席彼得-戴尔蒙迪斯,将参与“行星资源”公司的小行星采矿计划安萨里X大奖主席彼得-戴尔蒙迪斯,将参与“行星资源”公司的小行星采矿计划
科幻大片《绝世天劫》的影像截图。片中,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角色被派到彗星上钻洞,而后放入核弹引爆,阻止这颗彗星撞击地球  科幻大片《绝世天劫》的影像截图。片中,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角色被派到彗星上钻洞,而后放入核弹引爆,阻止这颗彗星撞击地球

  北京时间4月25日消息,在地球的自然资源耗尽之后,世界各地的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太空,开采其他星球上的原料,这听起来似乎是好莱坞科幻影片中的情节,但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梦想有望成为现实。目前,创业公司“行星资源”(Planetary Resources)的科学家已经提议进行小行星矿业开发以确保人类社会的繁荣。

  “行星资源”公司的科学家将公布新的太空冒险计划——开采小行星上的矿产资源,这一计划得到好莱坞大导演和探险家詹姆斯-卡梅隆的支持。除了卡梅隆外,这家创业公司的投资人还包括网络搜索巨头谷歌的高层以及软件巨头微软的前软件工程师。

  在24日于西雅图飞行博物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创业公司“行星资源”(Planetary Resources)将正式公布科学家提议的小行星采矿计划的具体细节,新闻发布会也将在网上直播。“行星资源”公司的目标有两个——开采小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同时进行太空探索,所开采的原料将对外销售,可让全球GDP增加数万亿美元。

  专家们指出,最近几年的地球自然资源短缺导致全球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同时也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紧张情绪。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表示小行星蕴藏着丰富的原材料,例如燃料成分以及铁和铂等金属,能够缓解全球对自然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

  太空企业家安萨里X大奖主席彼得-戴尔蒙迪斯和宇航局火星任务前主管埃里克-安德森也将参与“行星资源”公司的小行星采矿项目。在一份新闻稿中,这家创业公司宣布计划打造新的太空产业同时重新定义“自然资源”。戴尔蒙迪斯和安德森以及两位前宇航局官员将主持新闻发布会。

  戴尔蒙迪斯是安萨里X大奖的创始人,这一奖项旨在鼓励非政府的太空飞行。他希望能够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小行星上的采矿者。在2012年初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戴尔蒙迪斯表示:“在自然资源的超市里,地球只不过是一块面包屑。现在,我们已经掌握能够从外太空获取资源的技术,可以不用过度掠夺地球资源,为人类造福。”

  卡梅隆是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大导演,同时是一位勇敢的探险家。3月,这位曾执导过《泰坦尼克》和《阿凡达》的导演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独自一人潜入马里亚纳海沟沟底的探险家。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的最深处,素有“挑战者深度”之称。(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家已将非洲地下水储量绘制成图。科学家已将非洲地下水储量绘制成图。
干燥研究:科学家对非洲最为干燥的地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撒哈拉沙漠附近地区拥有最大的地下水储量。  干燥研究:科学家对非洲最为干燥的地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撒哈拉沙漠附近地区拥有最大的地下水储量。

  北京时间4月25日消息,科学家指出,他们在非洲最干燥地区发现大量地下水资源,将来这或许能缓解因气候变化造成的缺水影响。英国地质调查局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首次将非洲大陆的地下含水层绘制成图,还计算出这些地下水的总量。

  这些科学家在论文中说:“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苏丹等北非国家大面积沉积含水层所含地下水体积最大。”他们估计,遍布非洲的地下水储量是现在已知地表水储量的100倍,有66万立方千米。

  这些研究人员在《环境研究快报》上撰文说:“虽然这块大陆上的地下水储量很高,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地下水都可以使用。”他们指出,用手泵小量抽水会比大面积钻井计划好得多,因为后者会很快耗尽这些有限的地下水储量,还将造成其他无法预料的后果。

  科学家预测,随着这块大陆人口的增加,对水的需求也会剧增。虽然地下水不是解决非洲水资源短缺的灵丹妙药,却能在一个应对这个问题的策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即使现在,有人估计非洲约有3亿多人用不上安全的饮用水,只有5%的耕地能浇上水。

  地下水问题专家、救援组织“全球水伙伴”高级顾问斯蒂芬-福斯特博士说:“有人认为,只要在地上钻一些大孔,然后就能看到遍地生机盎然的稻田了,但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有些地方,无论从经济还是技术可行性上来说,钻井是可以的。但我要问的是,是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这样干。这需要详细评估。”他说:“因为成本和物流问题等因素,有些计划根本无法进行下去。在尼日利亚北部,地下水灌溉计划失败了,因为持续增加的燃料成本和分配困难等问题。燃料成本是钻井成本的主要部分。”

  这些研究人员表示,有些最大的含水层在非洲最干燥地区,例如撒哈拉沙漠内部和周边地区等,但它们很深,在地下100到250米的位置。该研究负责人、英国地质调查局的艾伦-麦克唐纳博士说:“水位深度超过50米,就很难用手泵抽取。如果地下水深度超过100米,钻孔所需成本就会日益增加,因为需要更加复杂的钻孔设备。”

  钻孔产水量是另一个关键问题。一个小型社区的手泵需要一个流量在每秒0.1到0.3公升的钻孔,但对大规模灌溉来说,就需要一个流量大许多的钻孔,约在每秒50公升。

  设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的英国国际发展局的水源、卫生设施与卫生专家菲比-怀特表示,刚果每个手泵所需成本约为1.3万美元,但在有些地区,由于含水层太深,必须使用其他水泵。他说,在刚果地区,钻一个很深的井孔所需费用高达约13万美元,而且钻井的可用性和基础设施也会增加费用。

  这些研究人员说,他们之所以根据政府现有的地质图和数百个含水层研究绘制出这些图,目的是倡导专家对水安全和水压力作出更为实际的评估。

  英国智囊团“海外发展研究所”的罗杰-克洛维表示,非洲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并非源自短缺。这个机构发起许多科研计划,其中就包括这项对非洲干燥地区展开的水资源研究。他说:“我们从研究中得知,这些浅层储存着更多地下水,但可用的含水层比我们想象的要少。非洲约有60%的人依然生活在农村地区,而且其中有80%的地区依靠地下水系统。非洲各地三分之一的手泵已停止工作,因为跟不上维修。”

  援助机构对这项研究采取了“谨慎欢迎”的态度。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言人尼克-纳托尔指出:“非洲地区有大量地下水的发现对这个大陆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消息,但研究也证实了近期很难使用这些水源。如果管理跟不上,很可能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在墨西哥城过度抽取地下水,就会逐渐破坏建筑物的基础。”他说:“改善供水系统的重要方向应该放在更好地收集和存储上。事实上,非洲有非常多的水源可以利用,但很少被收集起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农林业中心联手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非洲,由降雨带来的水源足以满足90亿人的用水需求。纳托尔对路透社说:“埃塞俄比亚只有五分之一人口用上了民用给水,据估计有46%的人口遭受饥饿之苦。而雨水收集可满足5.2亿多人的用水需求。”(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藏于地下的奇观: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士兵进入南极洲偏远岛屿罗瑟拉岛的一个冰洞。藏于地下的奇观: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士兵进入南极洲偏远岛屿罗瑟拉岛的一个冰洞。
厚冰: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保护者号破冰船船员乘船来到最南点,于是有机会探索南极洲冰下的深蓝色洞穴。  厚冰: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保护者号破冰船船员乘船来到最南点,于是有机会探索南极洲冰下的深蓝色洞穴。
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保护者号破冰船:这艘英国海军船停靠在南极洲罗瑟拉冰上科学站。这是这艘破冰船有史以来到过的最南端。  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保护者号破冰船:这艘英国海军船停靠在南极洲罗瑟拉冰上科学站。这是这艘破冰船有史以来到过的最南端。
冬季奥运会:英国皇家海军士兵同英国南极观测站科学家展开了一场越野滑雪比赛,最后击败这些主场迎战的科学家。  冬季奥运会:英国皇家海军士兵同英国南极观测站科学家展开了一场越野滑雪比赛,最后击败这些主场迎战的科学家。
阿德莱德岛罗瑟拉站位于合恩角以南800英里处。一个由约翰-比斯科率领的英国探险队1832年发现罗瑟拉站。  阿德莱德岛罗瑟拉站位于合恩角以南800英里处。一个由约翰-比斯科率领的英国探险队1832年发现罗瑟拉站。

  北京时间4月24日消息,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保护者”号破冰船深入南极南部遥远的地方,为极地科学家供应重要物资。随后,这艘船上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士兵探索了神秘的南极地下世界。

  以前,为南极最大观测站——英国南极观测站(BAS)提供航空燃料后,这艘来自英国重要港口城市朴茨茅斯的破冰船上的船员很少有机会在阿德莱德岛科学考察站罗瑟拉站外进行探索。这个用于科学调查的科学考察中心在合恩角以南800英里(约合1280公里)处。合恩角是美洲最南端。罗瑟拉站是保护者号破冰船到过的最南点。

  在这次罕见的调查中,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保护者号破冰船的3辆全地形车被吊车送到冰面上,使24名船员和英国南极观测站科学家有机会展开探索。他们用相机拍摄了南极大陆惊人的自然景观。

  24名海军陆战队士兵还参加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冬季奥运会”,同英国南极观测站科学家展开了一场越野滑雪比赛。陆战队士兵敢于挑战阿德莱德山的严寒环境,战胜了那些占主场优势的科学家。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保护者号破冰船牙科医生珍娜-默加特洛伊德对“今日海军”网站说:“这真是一次令人吃惊的经历。比赛所处的背景令人敬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构成了一个完美的下午,激励着我们在冰上尝试新的挑战。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令我难忘。”

  他们在英国南极观测站科学家和保护者号破冰船山脉负责人伊恩-弗里曼中士指导下还探索了冰隙。海军陆战队士兵托马斯-莱马说:“有一次我到冰隙里去,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经历。你就像进入了超人的秘密隐藏处,四面八方伸出巨大冰晶,反射出明亮的深蓝色光。”

  南乔治亚岛是最早发现的南极大陆。英国商人安东尼-德拉洛奇1675年最先登上这块陆地。但直到很久以后,一个由法比安-戈特利布-冯-别林斯高晋和米哈伊尔-拉扎列夫组成的探险队1820年才最早证实南极洲大陆的存在。一个由约翰-比斯科率领的英国探险队1832年发现阿德莱德岛。让-巴布提斯-查科特率领的法国南极考察团最早调查了这个岛屿。

  这个南极地区没有土著居民,但现在已有数千名短暂停留的科学家和其他工作人员遍布在数十个观测站上。第一个在南极洲出生的人是索尔维格-古布约尔吉-雅各布森。1913年10月,他在南乔治亚岛的古利德维肯出生。虽然南极洲是个非常偏远的地区,但每年有4万名游客来到这里。目前,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保护者号破冰船正往北航行,在返回英国的途中。(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飞行汽车概念图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英国科学家开始了大胆的研究,这看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不过在不就得将来它或许就变为现实。

  英国的航天工程师准备设计出特别的空中汽车,它与普通汽油最大不同是顶有一副螺旋桨,可以利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工作,充当汽车和飞机。根据英国的航天工程师介绍,他们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当今英国交通拥堵问题,目前英国的道路经常处于瘫痪状态,这也给司机制造了巨大麻烦。


英国科学家设计飞行汽车

科幻电影中景象

  来自利物浦大学的科学家计划创造这样特别的交通工具,它最方便的一点就是可以在拥堵状态下原地起飞。科学家已007中詹姆斯-邦德的战车产生灵感,他们相出了空中陆地两用车计划,根据介绍,这款汽车的最高飞行时速将达到60英里每小时,送利物浦到伦敦只需要1小时即可。不过驾驶它需要严格的飞行课程和昂贵的学费。

  麦克教授表示:“这样的设计有可行性,不过这需要20-30年的时间,我们必须预计它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当然这样的飞行汽车十分方便,它们不需要跑道,原地起飞在普通的道路中十分重要。我们现在预计的飞行高度大约1500英尺左右。”

  据悉目前美国宇航局也在研究类似的产品,美国与欧洲之间已经展开了飞行骑车的比赛。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荷兰飞行汽车"招摇过市" 时速高达180公里(图)

  德研制人工智能变形汽车 自动驾驶自动导航(图)

  大众建世界最大汽车存放塔 高六十米存八百辆车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海面光线折射现象时常发生

  科学网(kexue.com)讯 泰坦尼克沉默已经过去了100年,但至今我们还在研究它的沉默原因。一艘巨轮为什么会撞上冰山,在看到冰山前竟然没有任何反映,这至今还是个迷。不过最近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这艘巨轮可能是因为海面上光线折射的原因,导致无法看到冰山才酿成悲剧的。

  近日有科学家分析了当时的气候,认为泰坦尼克撞到冰山很有可能因为当时出现了极为罕见而又致命的天气情况,它创造了一个假的视野,在船员发现冰川是已经为时已晚。历史学家们认为,在当时有可能发生了海市蜃楼,由于视觉上的原因没有人能发现前面的灾难。当时靠近加利福尼亚的海域或许遭到了冷暖空气的夹击,科学家认为两种空气造成了光线的折射现象。


不同温度的光线折射角度不同

  科学家表示,海面上的视觉大多情况下随着稳定的变换而发生偏差,温度高的时候,更有利于观察,前方物体通常会被向上折射,而在温度低的时候,光线则向下折射,物体甚至会与海平面平行,肉眼很难发现。科学家也在海面做了测试,他们在不同温度情况下观察远方的物体,发现视觉效果存在很大差异。


帆船如飘浮在水面上

  英国历史学家提姆表示:“当时海面出现了光线折射现象,是船员们看到了一个假的海平面,这就是海市蜃楼,它隐藏了真实而又恐怖的冰川,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能错过一座巨大的冰川。”

  而提姆也表示当时的天气有些问题:“我们查看了当时大西洋上空的天气情况,发现当时北半球气压有些偏高,气流可能出现了问题。而当时北半球天气比较寒冷,而大西洋海域寒冷的洋流遇到的热空气时候,光线被弯曲。在清晰的情况下,一座冰山很容易被发现,至于此前认为船员玩忽职守,这样的说话不太准确,轮流换岗的船员不应该一起犯相同的错误。”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科学网(kexue.com)讯 泰坦尼克沉默已经过去了100年,但至今我们还在研究它的沉默原因。一艘巨轮为什么会撞上冰山,在看到冰山前竟然没有任何反映,这至今还是个迷。不过最近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这艘巨轮可能是因为海面上光线折射的原因,导致无法看到冰山才酿成悲剧的。

  近日有科学家分析了当时的气候,认为泰坦尼克撞到冰山很有可能因为当时出现了极为罕见而又致命的天气情况,它创造了一个假的视野,在船员发现冰川是已经为时已晚。历史学家们认为,在当时有可能发生了海市蜃楼,由于视觉上的原因没有人能发现前面的灾难。当时靠近加利福尼亚的海域或许遭到了冷暖空气的夹击,科学家认为两种空气造成了光线的折射现象。

  科学家表示,海面上的视觉大多情况下随着稳定的变换而发生偏差,温度高的时候,更有利于观察,前方物体通常会被向上折射,而在温度低的时候,光线则向下折射,物体甚至会与海平面平行,肉眼很难发现。科学家也在海面做了测试,他们在不同温度情况下观察远方的物体,发现视觉效果存在很大差异。

  英国历史学家提姆表示:“当时海面出现了光线折射现象,是船员们看到了一个假的海平面,这就是海市蜃楼,它隐藏了真实而又恐怖的冰川,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能错过一座巨大的冰川。”

  而提姆也表示当时的天气有些问题:“我们查看了当时大西洋上空的天气情况,发现当时北半球气压有些偏高,气流可能出现了问题。而当时北半球天气比较寒冷,而大西洋海域寒冷的洋流遇到的热空气时候,光线被弯曲。在清晰的情况下,一座冰山很容易被发现,至于此前认为船员玩忽职守,这样的说话不太准确,轮流换岗的船员不应该一起犯相同的错误。”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泰坦尼克号的逃亡法则:逃票乘客存活几率大(图)

  组图-绝版泰坦尼克号真实照片 还原沉没前场景

  英客轮重温泰坦尼克号航程 探访沉没地点寄哀思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媒体报道,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在南非北开普省库鲁曼山温得沃克石洞的沉积层中发现了100万年前人类祖先使用火的痕迹——植物的灰烬和烧焦的动物骨头碎片,旁边还有石器。

  能够使用火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过去考古发现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早使用火的证据在以色列,约为70—80万年前。此次科学家在南非的考古发现表明,在直立人(距今180万—20万年)的较早时期人类祖先已会使用火。

  相关阅读

  组图-现实版泰山南非现身 愿唤醒人类保护动物

  组图-美国家地理一周图片 东非温泉和南非犀牛

  南非发现7.7万年前古床 穴居人竟已会使驱虫剂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马兜铃是中药中常见的药材

  巴尔干肾病是一种慢性间质性肾炎,能导致肾功能减退,居住在多瑙河流域附近的农村村民易患此病,具有包括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等在内的明显的区域性。此外,巴尔干肾病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患者通常伴随有出现尿路肿瘤的情况。巴尔干肾病的成因一直困扰科学界多年,然而,201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独特的疾病可能因当地居民长期暴露在马兜铃酸环境当中有关,并且当地也有食用马兜铃属植物种子的习惯。

  在过去的50年里,科学家为找出巴尔干肾病的发病原因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一直未能取得显著成果。2011年,由萨格勒布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带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科学家进行协作,他们将研究的重点置于巴尔干肾病地区环境因素之上,如各种重金属、真菌毒素、微量元素及有机化学成分等等,但研究成果也不具说服力。

  不过科学家观察到,在巴尔干肾病发病地区,当地农民种植有大量马兜铃植物。因而,他们猜测,这种植物或许是致使当地居民患上巴尔干肾病的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实验结果支持科学家的设想,即巴尔干肾病患者患病原因在于他们长期暴露在马兜铃酸环境当中,并且还食用马兜铃属植物的种子。马兜铃酸在人体中有蓄积作用,中毒后可麻痹呼吸中枢,抑制中枢神经,而马兜铃的另一种成分—木蓝花碱可阻断神经节,降低血压,用量过大时会损害肾脏,导致中毒性肾病。

  据悉,在很早的时候,马兜铃就已被当做中草药来使用。从中医药角度而言,马兜铃科草药多味辛、苦,苦能下气、燥湿,辛能发散、行气、活血。马兜铃科草药主要功能为袪风胜湿、活络止痛、行气活血等等。但现代研究表明,马兜铃属植物存在毒性,其可导致使用者患上肾衰竭及尿道肿瘤等恶性疾病,因而各国也纷纷颁布法令,禁止将马兜铃属植物当做药物来使用。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国外媒体报道,刊登在国际著名动物学期刊《Zootaxa》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提到在厄瓜多尔发现了一个新的物种,其被称为“装甲鲶鱼”。位于芝加哥知名的德保罗大学科学家温莎阿吉雷(Windsor Aguirre)发现了五个古怪的鱼类标本,这些鱼是在2008年在圣塔罗莎(Santa Rosa)河流域考察中所收集的,随后这批古怪的鱼类样本被送往位于阿拉巴马州的奥本大学进行鉴别。

揭秘神奇的吸盘“装甲鲶鱼”为进化缺失环节

新发现的鲶鱼图像 

揭秘神奇的吸盘“装甲鲶鱼”为进化缺失环节

 新品种鲶鱼或依靠食用藻类为生

  根据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奥本大学的生物学博士生米尔顿·谭(Milton Tan)介绍:“当我第一次看到这种古怪的鱼类时,并不显得非常惊讶,因为鲶鱼家族每年都会增加新的成员。”本张照片的拍摄者便是米尔顿·谭。与此相反,令米尔顿·谭以及其他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是这条鱼具有2.8英寸的长度,大约为7厘米,而且在其头部的两侧缺失的结构显然不同于鲶鱼家族中的其他亲戚成员。

  米尔顿·谭认为由于其缺少了与大多数鲶鱼类似的结构,这暗示了该物种可能是一个“缺失的环节”,其介于其他的瘤甲鲶属(Cordylancistrus)与骨甲鲶科布兰尼克氏毛口鲶(Chaetostoma)之间,后者拥有一个没有坚硬部位的大口鼻。这样的种类划分依据使得这两个种类之间应该还有一个新的物种,因此这条鱼也被认为是不寻常的鲶鱼。有些时候,对新发现的鱼类命名可将其所在的河流作为它的新名字,这一点对于厄瓜多尔河流中发现的鱼类显得尤为有利,尤为这里的鱼类并不是特别多样化,此外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这条鱼被唯一被发现的地点。

  科学家们对新发现的鲶鱼习性了解得并不多,它们一般生活在厄瓜多尔西南部的小型河流中,并且河流中还需布有岩石堆块。但对于其食物来源,科学家从它的亲戚生活习性上入手,认为该鲶鱼有一个被称为大吸盘的嘴,以及像毛刷状的牙齿,通过这些器官的运动,可以使这种鲶鱼从河流中岩石上刮下藻类食用。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22日的国际著名动物学期刊《Zootaxa》上。

  由于科学家手上仅有几个该鲶鱼的标本,没有人知道这种新发现的鲶鱼有多么地罕见,但从整体上看,可以认为我们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失去生物的多样性。比如,在这片区域里就存在着小规模的黄金矿产的开采,而此类行为会对野生动物产生何种影响也不得而知。在南美洲和其他地方,仍然有我们未曾发现的新物种,但很可能在我们发现之前它们便从地球上消失了。因此,在生物多样性永久性丧失前,对河流中存在的物种进行探索就显得非常重要。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家认为,地下岩浆流形成隧道,而隧道倒塌形成这些独特地貌。科学家认为,地下岩浆流形成隧道,而隧道倒塌形成这些独特地貌。
地形图显示了火星表面独特地貌的高度。地形图显示了火星表面独特地貌的高度。
科学家发现,这些明显地形紧挨着火星表面上的巨大火山。科学家发现,这些明显地形紧挨着火星表面上的巨大火山。
研究显示,这些倒塌的隧道里面可能依然存在一些地下区域,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避难所。研究显示,这些倒塌的隧道里面可能依然存在一些地下区域,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避难所。

  北京时间4月10日消息,科学家近日称,在火星地下,流动的岩浆创造出一些通道,而死寂多时的火山下面形成一个隧道网,这里很可能有生命存在。

  火星表面与众不同的“坑链”围绕在这颗“红色星球”的塔尔西斯火山周围,迹象表明隧道和腔体在岩浆流停止运动后坍塌。但科学家现在认为,剩下的隧道在百万年历史中很可能有活水流动,它们将是科学家在这颗行星上搜索微生物的一个非常诱人的目标。

  火星的稀薄大气意味着这颗行星上的辐射比地球高250倍,所以生命根本无法在地表上生存。但免遭致命射线攻击的地下隧道可能为生命提供了一个“避难所”。如果里面有流动水,这种可能性就更大。

  火星登陆器测量了表面辐射水平,结果显示它比地球高出约250倍,比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遭受的辐射高两倍多。任何和坑链联系在一起的洞穴将来都能为宇航员提供一个躲避强烈的地表辐射的潜在避难所。

  这些显示火星地下隧道的图像来自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它们显示太阳系最大火山群的两翼有一连串坑链。这些照片拍自2011年6月22日,显示了火星塔尔西斯地区阿卡迪亚“塔拉克图斯链”的地形情况。该地区拥有许多巨大火山,包括由三座相连火山组成的塔尔西斯火山群等。在这些火山群的北部,坐落着亚拔山。无论从面积还是体积上来说,它都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火山群。

  坑链可能由火山喷发而成。从火山流出的岩浆在地表凝固,地下流动的岩浆则创造出一条岩溶隧道。火山活动一旦停止,这条隧道就会变空,留下一个地下腔体。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腔体的顶部就会塌陷,从而在地表形成一些环形洼地。

  科学家指出,现在在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两翼可以看到这些例证。与此同时,他们认为1971年“阿波罗15”号登陆的月球哈德利溪早在数十亿年前就出现相同地貌。造成这些与众不同地形的另一个因素很可能是地下水。

  在地球上,喀斯特地区也有类似的地形结构,它的名字来自一个德国人,从斯洛文尼亚延伸到意大利。科学家最先研究了这种现象。地球上最著名的例证要数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地下暗河网。地表石灰岩塌陷,形成这些很深的天然地坑,地下水露在外面。

  从在火星上搜寻微生物的角度来说,探索坑链的起源可能是最有吸引力的。如果这些地坑内有像洞穴一样的结构,微生物就能生存,避开强烈的地表辐射。(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5 页,共 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