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北京昌平河床内发现上万年古象化石(图)
李先生展示他挖掘出的大象化石

  前天,昌平居民李先生偶然在北运河河底发现类似骨头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专家鉴定,化石为古代大象化石,距今已有上万年历史。

  化石发现者李先生说,前天下午,他在北运河河边遛弯时,在昌平南环大桥下的河底沙坑中发现一个灰色的大石头,并在附近挖出几块类似动物骨头的东西。昨天,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号文研究员到现场进行了勘察。

  据介绍,化石共有4块,最长为50多厘米,10多厘米粗,其中一大块胯臼窝化石直径约15厘米,保存比较完整。由于长期在湿沙中埋藏,化石发酥,轻轻一碰就有白色“骨屑”掉落。

  经初步鉴定,专家认为此化石为“古菱齿象化石”,有上万年历史。专家说,这头大象已经成年,体重3-4吨,比现在的亚洲象要大。这头古象可能在饮水时“失足”跌落水中。从发现河底鹅卵石的分布来看,当时水流较急,化石可能已被冲散,完整保存可能性不大。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这张图片展示了浮冰虎鲸与众不同的捕猎行为。
 
(图片提供:Robert Pitman)
生活在南极洲海域的虎鲸想出了一条捕捉海豹的机智且致命的“毒计”。
当发现一只在大块浮冰上游荡的海豹后,成群的虎鲸便会冲向浮冰,它们的尾巴会协调一致地摆动,为的是产生一个波浪,进而将海豹打入水中。
如果它们在一开始无法成功,这些虎鲸会无情地折回来并送去一连串的波浪,它们甚至会改变浮冰的位置或破坏浮冰,以便增加成功的几率。
一旦这只倒霉的海豹落入水中,虎鲸会成群结队地追捕它直至将其杀死——鲸鱼会向海豹吹出大量气泡以使其晕头转向,并在水下拖拽它的后鳍足直至海豹因精疲力竭而溺亡。之后,虎鲸会用卓越的精度将自己的猎物肢解,并分享这顿美餐。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下属西南渔业科学中心的海洋生物学家Robert L. Pitman和John W. Durban,日前在《海洋哺乳动物科学》杂志上描述了22次这种通过波浪冲刷的攻击方式。
研究人员以前只记录了5次这样用波浪冲刷捕猎的过程,并且他们假设这是一种不常见的情况。然而新的论文报告说,波浪冲刷方式显然是一群虎鲸主要的狩猎策略,研究人员将它们称为“浮冰虎鲸”,并且它们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事实上,这种行为可能是这一群虎鲸最典型的特征。在201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和同事描述的遗传学证据意味着至少有3个不同的虎鲸种群,而非像之前假设的那样只有一种。浮冰虎鲸属于他们所提出的新物种之一。
虎鲸又名逆戟鲸,是一种大型齿鲸,身长为8~10米,体重9吨左右,背呈黑色,腹为灰白色,有一个尖尖的背鳍,背鳍弯曲长达1米,嘴巴细长,牙齿锋利,性情凶猛,是企鹅、海豹等动物的天敌。有时它们还袭击其他鲸类,甚至大白鲨,是海中的霸王。(来源:科学时报 群芳)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2011年3月29-30日,973计划有关水产基础研究的4个项目在湖北赤壁召开会议,研讨成立水产研究项目网络。
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品产量最高的国家,水产品是我国唯一年人均消费量超过世界平均值的农产品。鉴于水产在农业中的重要性,973计划针对鱼类及贝类的功能基因组及分子育种、水产品的免疫防治和集约化养殖等先后部署了6个项目。本次会议上,973计划在研水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及部分学术骨干分别报告了各自研究的科学问题、工作进展及可共享数据及资源。与会专家一致认可水产研究项目网络的组织方式,并就项目网络的运行机制、数据共享及合作方式等方面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就实行轮值主席制和年度交流制形成了共识,同时深入研讨了水产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网4月6日电 据中国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今日就食品放射性污染有关知识问答。答问中提到,卫生部门4月5日从北京、天津和河南地区露天种植的菠菜中抽检发现微量的放射性碘-131,含量分别为1-3Bq/kg。由于检出的碘-131微量,目前情况对公众健康无影响。

  答问实录如下:

  1. 近日在北京和天津露天种植的菠菜中检测出碘-131,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对公众健康有无影响?

  卫生部门4月5日从北京、天津和河南地区露天种植的菠菜中抽检发现微量的放射性碘-131,含量分别为1-3Bq/kg。由于检出的碘-131微量,目前情况对公众健康无影响。

  2. 为什么选择菠菜进行检测?

  既往核事故中蔬菜放射性污染监测经验表明:露天生长的大叶、表面有微小绒毛的蔬菜容易吸附空气中沉降的放射性物质。因此,选择菠菜检测可以较早地发现蔬菜是否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实践证明,用水冲洗可以有效地减少蔬菜表面的放射性物质。

  3. 这次在露天菠菜中检出碘-131恰好出现在降雨后,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最终会沉降到地面上。由于目前我国境内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浓度极微量,其沉降导致的蔬菜放射性污染一般难以检出。近日北京、天津地区出现小雨,降雨加速了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沉降,而且小雨又使这些物质可以存留在菠菜表面未被冲走,所以在菠菜样品中检出了微量碘-131。

  4. 食品的放射性核素检测结果与空气检测结果有无相关性?

  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沉降可污染地面和露天生长的蔬菜等食品。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越高,沉降到地面和露天生长的蔬菜表面的放射性物质越多。雨雪天气可加速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沉降。

  5. 现在对食品和饮用水检测的工作是如何部署开展的?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卫生部迅速部署东北及沿海地区相关机构做好食品和饮用水监测准备工作,中国疾控中心编制完成培训技术方案并对有关机构的检测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26日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公布了空气中检测出碘-131后,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在辽宁、河北、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14个省市开展了食品和饮用水放射性监测工作。

  6. 随着各地降雨逐渐增加,食品和水中放射性核素污染会不会越来越严重?公众可采取什么防护措施?

  这取决于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取决于日本福岛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物质的量和持续时间,以及气象条件(如风向、风速及大气环流等)。下雨时间长短和雨量大小都会直接影响蔬菜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水平。目前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监测结果微量,不会影响公众的健康,无需采取防护措施。请公众关注政府权威发布,以掌握情况进展。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沙丁鱼群伪装成一只海豚

  菲律宾宿务岛(Cebu)的一个庞大沙丁鱼群伪装成一只80英尺(约24米)海豚的模样穿梭海中,以逃避捕食者的威胁。

  来自菲律宾东内格罗斯省29岁的摄影师史蒂夫·德·尼夫(SteveDeNeef)在水下拍摄到了鱼群们“伪装”的精彩画面。

  史蒂夫称,鱼群从海面开始进行排列,然后整体向水下游动了30米,这个鱼群由成千上万只沙丁鱼组成,如果有幸进入他们中间,你会发现数量众多的他们连光线都遮蔽了。

  众所周知,鱼群会本能地选择群体活动以降低单独个体的被害可能,但像这样伪装成一条大鱼集体行动还是很少见的,史蒂夫表示。

  这样的排列能使鱼群更好地发现捕食者,史蒂夫说,但如果能模仿更大的鱼也许会更让沙丁鱼们受益。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图为毛泽东床边队满了书

在延安时毛泽东曾两次寄书给正在苏联上中学的儿子岸英和岸青。1939年寄去的一批书,途中丢失了。1941年1月寄出第二批书时,他写信说:“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再酌检一点寄上,大批的待后。”少年集团,泛指和岸英、岸青一起读书的中国学生。

毛泽东随信附了一张书单,并注明了册数。上面写道:“精忠岳传2,官场现形4,子不语正续3,三国志4,高中外国史3,高中本国史2,中国经济地理1,大众哲学1,中国历史教程1,兰花梦奇传1,峨嵋剑侠传4,小五义6,续小五义6,聊斋志异4,水浒4,薛刚反唐1,儒林外史2,何典1,清史演义2,洪秀全2,侠义江湖6。”

《子不语》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才子袁枚写的笔记小说,正编二十四卷,续编十卷,都是怪异的民间故事,包括神狐鬼怪、三教九流。《何典》是清乾嘉年间上海才子张南庄用吴方言写的讽刺滑稽小说,通篇描绘了阴曹地府里的形形色色的鬼。毛泽东向儿子推荐《子不语》、《何典》这两种带有“野狐禅”味道的书,似乎有点出乎意料。但更令人意外的是,毛泽东居然寄出了好几部武侠小说,如《小五义》、《续小五义》、《峨嵋剑侠传》。反观时下为提高学生素质而推出的种种必读书目,谁会选入《子不语》、《何典》、《小五义》、《峨嵋剑侠传》、《薛刚反唐》等?这是胸襟所使然! (摘自《中华读书报》)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科学家研制出“人造树叶” 能用水发电(图)

  据报道,人造叶子形状像天然叶子,大小如一张扑克牌,内含硅、电子元件和催化剂。

  人造叶子研制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家丹尼尔·诺切拉说,在明亮日光照射下,把人造叶子放入大约4.5升水中,可以产生电,“够发展中国家一户人家用一天”。

  美国《科学日报》网站28日援引诺切拉的话报道,人造叶子在光照下把水分解为氢和氧,然后将这两种气体贮存在燃料电池中,让它们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人造叶子光合作用效率比天然叶子高大约10倍。诺切拉相信,今后仍然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
应用前景

  造价不高将造福贫困家庭

  “人造叶子作为一种造价不高的电力来源,对于发展中国家那些贫困家庭尤其有前途,”诺切拉说,“可以设想,住在印度和非洲村庄里的人们不久可以买得起基于这项技术制造的基本发电系统。”诺切拉给人造叶子项目定下目标:让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发电站。

  印度塔塔集团看好人造叶子应用前景,打算与诺切拉合作,研究如何为汽车提供清洁能源。
诺切拉及其团队下一步将尝试进一步提升其光合作用材料的效率和使用寿命。虽然目前这项科技还处于实验室测试阶段,但诺切拉团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意义重大。

  关键改进

  发现“价廉物美”催化剂

  诺切拉承认人造叶子不是新概念,但是他说,先前的人造叶子存在诸多弊端,难以应用。而诺切拉新研制的人造叶子原料成本较低,容易获取,运行条件简单,性能稳定。

  诺切拉说,实现人造叶子性能突破的关键是发现几种用镍和钴制造的催化剂。这些催化剂“价廉物美”,可以在简单条件下从水中高效分解出氧和氢。

  来电公式

  阳光+“人造树叶”+4.5升水=发展中国家一户人家一天的电力需求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日本新闻网3月19日报道,当地时间19日下午15时30分,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在防卫省举行记者会,宣布根据自卫队直升机当日清晨5时45分的侦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号至4号核反应堆的表面温度,已经降到100度以下。

  北泽大臣所指的温度是指核反应堆的建筑物的表面温度。但是,核反应堆和冷却水池的温度是否也已经降到100度以下,目前不得而知。

  3天前,3号反应堆发生燃料棒炉心溶解的问题。专家说,这意味着室内的温度已经高达2000度以上。一般认为,温度达到4000度的话,将会发生核爆炸。    (来源:中国日报网  信莲)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东京3月19日电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19日报道,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5号机组当天上午冷却功能恢复,5、6号机组乏燃料池水开始循环。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东京时间18日23时在维也纳通报说,5、6号机组应急用柴油发电机已恢复工作。

  冷却功能恢复对乏燃料池具有重要意义。乏燃料池储存从反应堆中卸出的使用过的核燃料,一般通过水循环冷却这些乏燃料,屏蔽辐射。正常情况下,乏燃料池温度应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下,但由于电力供应中断,5、6号机组乏燃料池温度在震后逐渐升至60摄氏度左右。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昨日,上海一家日式料理店的厨师正在制作生鱼片料理。记者从市食药监局等单位了解到,目前上海水产品质量无任何异常。新华社 裴鑫 图   昨日,上海一家日式料理店的厨师正在制作生鱼片料理。记者从市食药监局等单位了解到,目前上海水产品质量无任何异常。新华社 裴鑫 图

  5部门紧急澄清“海鲜受核污染”传言,市民可放心食用

  上海供应的海产品主要来源于江浙沪东海近海养殖和捕捞 相关海域未受日本核污染影响 进口海产品均经严格检验

  根据国家海洋局东海监测中心最新监测结果,目前上海市海域海水质量稳定,未受到福岛核泄漏事件的影响。日本目前也尚无海洋受核污染的报道。

  针对部分市民手机短信、微博收到“海鲜受核污染”、“不要再吃海鲜”等传言,市农委、市食药监局、市商务委等5部门昨日紧急澄清谣传。本市供应的海产品主要来源于江浙沪东海近海养殖和捕捞,相关海域未受到日本核污染影响,进口海产品经过严格检验,市民可放心食用。

  记者同时获悉,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将即时展开海洋及其海水辐射监测。有关专家也表示,说海鲜受污染无理论依据,市民勿信。

  日本海鲜

  仅秋刀鱼在售且是存货

  昨日,记者在久光百货南京西路店看到,帝王蟹、乌贼生鱼片、金线鱼、黄花鱼等皆在生鲜专柜出售,长长的专柜,从前到后都站着顾客们在挑选。售货员介绍,这些品种大多来自俄罗斯、大连等地,来自日本的只有秋刀鱼。

  记者在专柜上看到,一袋(两条)秋刀鱼,售价21.8元。售货员解释,重灾区宫城县是秋刀鱼的著名产地。不过,因为这些冷冻产品保质期较长,有半年至一年,所以目前日本地震对超市在售秋刀鱼没有太大的影响,仓库内仍有存货。

  上海水产行业协会秘书长范守霖透露,上海每年消费80万吨水产品,水产交易130万吨。日本水产数量因为微乎其微,不列入统计范围,其海鲜多以长脚蟹、鲺鱼、秋刀鱼为主,前两者都未到上市季节。

  上海海产品

  生产海域未受核污染

  市农委透露,本市供应的海产品主要来源于江浙沪东海近海养殖和捕捞,根据目前国家海洋、环保、气象部门的检测,东海海域未受到日本核污染影响,渔业生产正常进行,海产品供应正常,市民可放心食用。

  市商务委表示密切关注水产市场情况,配合质检部门在流通环境中加强监测工作。目前,该部门没有收到水产污染情况的报告。

  本市海洋捕捞“大户”上海水产集团则表示,他们捕捞的水域都在远洋,并不在近海区域,不受此次地震影响。

  本市有关食监部门将加强对本市包括水产品在内的相关食品放射性物质的检测。

  市工商部门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中也未发现此类现象,未接到群众关于食品受到核污染的反映。同时,工商局已根据卫生部、市食安办的要求加强了此类情况的收集。

  即便有污染

  从日本至沪也稀释了

  根据国家海洋局东海监测中心海洋环境应急监测海上外业调查的最新结果,目前上海市海域海水质量稳定,未受到福岛核泄漏事件的影响。

  上海市辐射环境相关应急专家分析,日本目前尚无海洋受核污染的报道,不能仅凭一两条传言就妄下定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大气核辐射物质掉落到海里或者海洋受微量辐射,但海洋自身的稀释能力很强,从日本到上海,就算是直线距离,也早稀释了。

  来自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的专家教授昨日均表示,日本因地震引起的核电站爆炸而导致的放射性物质泄漏范围有限。考虑到风向、洋流、距离、位置等各种因素,“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通过洋流、大气等途径对上海地区的淡水养殖区和近海养殖区造成放射性污染的可能性不大。

(编辑:SN020)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68 页,共 10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