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职员胖瘦可能决定其职业升迁速度,也影响着他们的钱包薄厚。
美国《华盛顿邮报》29日援引这项研究结果报道,一般而言,瘦削的女性和强壮的男性在职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研究人员蒂莫西·贾奇和丹尼尔·凯布尔说,瘦削的女性比其他女性每年平均多挣1.6万美元;但过于瘦弱的男性每年平均少挣8000美元。
企业高层在评估职员时,身材并非一项硬性指标。美国圣托马斯大学管理学教授特蕾西·罗特豪森—万格说:“研究显示,如果你有两个在其他各方面平分秋色的候选人,生理上看更吸引人的那一名将胜出。”
捷克有一对变性情侣,其中1人25年前所生的儿子最近也变性成了女人,使得他们一家三口都成了“变性人”。
据报道,现年45岁,原本是女性的多米尼克(Dominik Sejda),10多年前离开丈夫与儿子,搬到布拉格。其后,她变性成为男人。
2年前,已经是男性的多米尼克与1名30岁的男性健身教练开始约会,两人相爱。恰好那名健身教练想变性成为女人,结果两人均成了变性人,确立恋爱关系,开始同居生活。
现在,这对情侣都是布拉格医院的救护人员。
在多米尼克与家人再次联络时,发现自己已经25岁的儿子,也想要变成女人。他的儿子原本将“雷丁”,但现在已经变性成为一名叫“维多利亚”的女性。多米尼克说,儿子变成女性之后,不少男人前来搭讪,可见儿子变性后,外表也不错。
捷克一名性科学家指出,这恐怕是全球范围内首例父母和子女均是变性人的家庭了,确实很罕见。
为了应对工作压力,很多人习惯早起喝杯咖啡提神醒脑。但美国《应用社会心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喝咖啡可能只对女性起作用。研究发现,如果女性喝过含咖啡因的咖啡,那她们在充满压力的情境下的表现会比男性更好。
为了探索“增加咖啡因摄入量是否会增加压力和干扰团队合作”的课题,研究小组让64名平均年龄为22岁的男女参试者,在饮用过含咖啡因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之后,完成猜谜解题能力、协作记忆力、同性结对合作能力等多项测试。
研究发现,饮用咖啡因之后,男性在压力之下的记忆表现总体上不如女性;而且,女性猜谜解题速度比男性快100秒。研究人员分析认为,置身压力中时,男性在团队中的表现更具攻击性,女性更可能会相互合作。(金也)
浙江省科技厅、上海市科委30日在浙江省舟山市共同宣布,来自浙江海洋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所的科学家已绘制完成大黄鱼的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序列图谱。
据介绍,这是我国科学家完成的第二个鱼类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世界上首个石首鱼科鱼类基因组序列图谱。
大黄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优质鱼类,也是中国海水网箱养殖产量最大的鱼类品种。目前我国大黄鱼养殖约网箱50万个、年产量7万吨、产值30多亿元、从业人员达80万。
项目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刘赟副教授说,研究结果表明,大黄鱼基因组包含48条染色体,比人类多两条,全基因组大小在750M左右,相当于人类的四分之一。
“一个物种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对这一物种生命密码天书进行人工编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这一物种学科和产业发展的新开端。”该项目负责人、浙江海洋学院副校长吴常文教授说。
据介绍,大黄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国内和东南亚等已形成“大黄鱼文化”色彩浓厚的消费市场。历史上大黄鱼年产量最高近20万吨,由于多年酷渔滥捕,自然资源已近枯竭。近年来,养殖大黄鱼种质退化、病害频发等,更是困扰着大黄鱼产业的发展。
吴常文说,大黄鱼全基因组的测定和序列图谱的成功绘制,将会对大黄鱼基础生物学研究和大黄鱼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更深入地了解与大黄鱼生产性状如生长、抗病、耐寒等性状的遗传机制,为性状改良和遗传育种奠定基础,快速开发出大黄鱼部分疾病的有效药物,通过基因工程手段生产对人类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海洋药物等。
项目组同时表示,希望大黄鱼图谱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与致力于大黄鱼研究和保护的研究人员共享,相关网站建设预计于2011年6月完成,届时研究人员可以下载到大黄鱼图谱完整的数据库。
浙江海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30日还宣布联合组建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中心。(记者余靖静)
英国卫生部门昨日称,肠杆菌科、克雷白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多种病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药已产生了抗体,使得药效大减,建议患者谨慎服用。
据了解,碳青霉烯类药物是迄今使用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一类抗生素,适用于重症感染,包括院内获得性肺炎、败血症、腹膜炎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热病人。
不过,英国卫生部门发现,现在很多疾病对该类抗生素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包括肠杆菌科、克雷白杆菌和大肠杆菌,这些细菌都很常见并可能扩大感染范围。
2010年,不少英国人在服用该类抗生素的情况下,还是被从亚洲蔓延到英国的NDM-1细菌感染,目前对碳青霉烯类抗药性的出现,已经引起了公共卫生界的大力关注。
世界健康组织也表示,目前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生素,但是药企一般不愿意大力投资来开发此类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往往只保留给严重患者,可能销量并不大。(尹晓琳)
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是健康情绪的关键。很多人读过诺曼·文森特·皮尔的《积极思考》以及宣扬“吸引力法则”的《秘密》,这些“积极”的书看上去似乎不错,于是所谓“积极心理学”近年逐渐流行起来,还传入了中国。但美国注册心理师克里夫特·拉泽鲁斯认为,健康的乐观和盲目的乐观存在巨大差异,后者有着严重的危害。
“积极主义”提倡人们总要看到生活中一切事情的光明的一面,让人对生活中残酷惨淡的现实视而不见,还阻止别人表达悲伤、痛苦、愤怒、寂寞和恐惧。在这些“永远保持积极”的人面前,你很难讲出自己的真实感觉,甚至觉得自己心里竟然还有消极的想法,也是一种罪过。
但心想事成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盲目乐观的人要求自己“笑对灾祸”,对自己反复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常常会使问题变得更严重——小问题如果被忽略、掩饰甚至否认,便会扩散和蔓延,渐渐变成大问题。
理性的乐观主义者在事情不顺或倒霉的时候,不会空谈世界多么美好。如何分辨盲目乐观和理性乐观?且看以下两种说法:
盲目乐观:“不用想太多,一切都会好的。”
理性乐观:“我们遇上棘手的麻烦了,事情似乎不顺,但如果我们一步步着手解决,还是能做点事情的。”
拉泽鲁斯认为,人们需要意识到在很多情况下事情已经无法改变。这很重要,因为接受现实才能有助于防止沮丧和抑郁,而盲目乐观和一厢情愿的积极想法有害无益。(伍君仪)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1月30日消息,近期一项关于出轨的研究显示,半数男人能原谅女友的不忠,当然条件是女友的外遇对象也是女人。但是女性则不太能原谅并忘记男友跟男人交往的状况。
半数男性会原谅女友同性外遇
据国外媒体报道,该研究是由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进行的,研究人员让718位大学生假想处于一段长期的感情关系中,然后设想一下对几种不同的出轨场景的反应。研究人员发现,总体来说在发现女友和另外一个女人有段风流事之后,半数男性还愿意继续跟女友相处,但只有22%的男性能原谅女友背着自己跟另外男人交往。
不过对于女性来说情况恰恰相反。如果男友背着自己跟另外女人交往,28%的女人还会考虑继续和这个男人在一起,但是如果男友背着自己跟男人交往,那么只有21%的女性愿意继续这段感情。这项发表在本月的《个性和个体差异》杂志上的研究得出结论:受访者的反应是出于嫉妒本能的反应。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杰米康弗博士说:“激发男性和女性体内的强劲嫉妒机制的诱因不同,对于男性来说,诱因是那些可以威胁自己父亲身份的因素,而对于女性来说,诱因则是那些导致她们被抛弃的因素。”
研究人员说,男性会感到来自男性对手的威胁是因为这给他的父亲身份增加了不确定性,而女友的同性恋外遇,他们会把这当成是“同时和一个以上女人发生关系、满足他们想拥有更多性伴侣欲望的机会”。
该研究的合著者之一,马克-克劳德在采访中强调他们让受访者设想的同性恋出轨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极为罕见。因此研究人员询问了受访者的真实的“被背叛经历”。结果再次显示,男性比女性更难容忍背叛。发现恋人有出轨行为后,男性决定分手的可能性比女性大很多。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作为目前世界上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孤独症越来越受关注,但其发病机理依旧是一个谜团,存有争议。日前,美国《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东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谢维研究组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鲍利安·加布里埃尔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可能为孤独症发生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大脑通过数万亿个突触连接而成的巨大通讯网络来处理信息、行使功能。突触通过自身的可塑性,传递、转变和完善信号。突触细胞粘附因子,通过连接突触前、后细胞,调节突触传递信号,并且通过形成特异性的突触功能来决定神经网络的特性。其中,非对称突触细胞粘附分子Neuroligin和Neurexin可能参与突触信号传递并与人类认知相关而最引人注目。
该项研究采用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对Neuroligin功能进行研究,发现果蝇Neuroligin2在胚胎和幼虫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幼虫的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存在较强表达,提示其可能在高级神经活动中发挥作用。研究人员进而制备突变体并用神经肌肉接头(NMJ)为研究材料探讨Neuroligin2的作用,发现了突变体果蝇运动行为缺陷和突触传递异常;深入分析显示神经肌肉接头生长缺陷,每个突触活性位点出现分化异常,突触后功能性受体的平衡遭到破坏;Neuroligin2和Neurexin双突变导致更严重的表型。这些结果表明Neuroligin2和Neurexin参与突触的发育和突触功能的发挥。
孤独症主要特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技巧障碍,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和狭窄的兴趣。该研究工作阐明了孤独症重要的致病基因Neuroligin和Neurexin参与突触的发育与功能,为进一步探讨孤独症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并可能为筛选相应的药物提供较简单的模式系统。(陈磊)
这只小金丝猴还不到两岁,生活在中国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原森林
金丝猴一家在斜坡上挤成一团取暖
在中国中部的秦岭山脉,一种身手敏捷并且拥有奇特面部特征的灵长类动物经受住了严酷生存环境的考验,它们就是金丝猴。金丝猴家族共有5位成员,秦岭金丝猴便是其中之一。它们一度广泛分布,但在上一个冰河时代之后,它们的栖息地便因气候变化不断萎缩。
金丝猴是一种群居和地盘性动物,每一个群体的成员数量可超过400只。由于森林砍伐、人类居住地扩张以及为获得猴肉、猴骨(据说可以用药)和猴皮上演的偷猎行为,金丝猴的栖息地再一次受到挤压。很多金丝猴被迫迁往高海拔地区,高度达到近10000英尺(约合3048米),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它们在树枝之间跳跃,穿过冰封的河面觅食。在漫长的冬季,令偷猎分子垂涎三尺的厚厚毛皮充当了一件保暖内衣,帮助它们经受住严寒考验。
地球上的金丝猴大约有2万只,其中有大约4000只生活在中国山区。为了保护这些珍稀野生动物,中国政府建立了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外,金丝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惯以适应生存环境。树叶凋零后,它们就以低蛋白苔藓和树皮为食。此外,大量金丝猴共同生活在一起,抵御云豹等捕食者。(金丝猴的拉丁名称为Rhinopithecus roxellana,名字来源于16世纪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长着翘鼻金红发的妻子。)
在金丝猴社会,具有生育能力的金丝猴地位超过其他雌性,与多只雌性交配的雄性金丝猴则可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西安西北大学生物学家齐晓光(Qi Xiao-Guang,音译)表示,雄性必须表现出很大的勇气并坚持不懈。在领地相互重叠时,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可能不可避免。这个时候,雄性要担负起抗击和驱逐外敌的使命,并依此展现自己的力量。包括金丝猴以及其他灵长类在内的地盘性动物更多时候是装模作样而不是真正攻击伤害对方,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自我保护。
金丝猴的脸为何如此怪异,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答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灵长类动物学家妮娜·贾布罗恩斯基认为金丝猴进化出扁平的鼻子是为了对抗严寒,“赤裸而肉乎乎的鼻子直接暴露在外面很容易冻伤”。(shooter)
英国科学家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小核糖核酸miR-96发生变异,可导致渐进性失聪。该分子机制的发现为改善听力损失和失聪的治疗手段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由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剑桥桑格研究院等几所研究机构科学家共同完成。通过对小白鼠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miR-96与哺乳动物耳蜗发育密切相关,miR-96突变会导致人和小鼠渐进性失聪。
研究表明,通常miR-96会在特定阶段影响许多与发育相关的不同基因表达,进而调节毛细胞的生长过程。一旦小鼠体内miR-96基因中某一区域的单个碱基对突变,就会导致小鼠众多的基因表达的改变。研究论文指出,miR-96发生突变,使得小鼠在出生后,其内耳和外耳毛细胞出现生物物理变异之前,感觉毛细胞的生理发育即已受到影响。此外,miR-96突变后,毛细胞静纤毛束的发育和耳蜗内听觉神经联系的构建都会受到影响,这不仅会影响毛细胞的敏锐程度,还会影响感觉神经的电信号传递。据此,研究人员认为,miR-96会调节耳蜗毛细胞生理发育进程,也会影响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对哺乳动物的听觉系统至关重要。
该项目的领导者、谢菲尔德大学沃尔特·马科蒂博士指出,有很多人包括一些新生儿和小孩会受到渐进性失聪的影响,而科学家对于渐进性失聪的遗传因素了解甚少。新发现在增进科学家对此了解的同时,也为未来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标靶。(刘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