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日前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一种将化学能连续不断地转化为电能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运行安全方便、发电时间持久等优点,特别适合作为笔记本电脑、电动自行车等便携式中小型化电源或充电电源使用。自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迅速发展成为国际高新技术竞争中的重要热点之一。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研究,在电催化剂、电极反应过程、质子交换膜材料基础及改性、催化电极和催化电极/质子交换膜复合体、整机集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并在“十五”初期研制出国内首台百瓦级DMFC电池堆,研制成功中国首台DMFC电动自行车。
2007年5月,长春应化所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南京师范大学获得国家863计划课题“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的支持。经过3年的攻关,研究改进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优化了电极和制备工艺,研究了不同流场及电池结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突破了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电极及膜电极集合体制备工艺、电池结构改进等技术关键,组装了小型自呼吸式和中型主动式DMFC样机,进行了电动自行车、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电源的演示应用;与“十五”期间相比,有如下主要突破:采用空气替代纯氧气做氧化剂,实现纯甲醇进料,大幅提高系统比能量,电堆体积比功率增大5倍,尾气得到有效处理。
课题实施期间共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1项,发表SCI论文41篇。该成果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应用和产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核辐射损害精子中的X染色体
核辐射可能引发日本男婴潮
德国科学家研究显示,核电站泄漏和核实验导致的核辐射泄漏对全球婴儿出生率有很大影响。这些核辐射会导致全世界少出生数百万女婴。散发到大气中的放射性粒子是影响全球新生儿性别比例的主要原因。
核实验、核事故
都曾导致男婴多
德国慕尼黑赫蒙霍兹卫生与环境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分析了美国和39个欧洲国家从1975年到2007年的人口数据。他们发现,从1964年到1975年间,所有国家的男婴出生率都高于女婴。1986年后,许多东欧国家也出现类似现象。
科学家们将前者归因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原子弹实验,当时的放射性粒子进入大气层,随着气流扩散到全世界。1986年以后男婴增加,则很可能受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影响。“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越近的国家,效果就越明显,”研究人员说。比如靠乌克兰最近的白俄罗斯,事故后新生男婴较女婴的比例比遥远的法国来得高。
日本福岛核辐射
美国西海岸遭殃
虽然这项研究采用了大量冷战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但这些发现对于未来核事故对婴儿性别的影响会很有意义。随着日本福岛核危机的发生,很多专家预测另一轮男婴出生高峰期即将到来,特别是日本和美国西海岸。
在正常环境下,男婴出生率超过女婴,比率大约为105:100。核辐射导致这一比例上升近1%。这听起来似乎很小,但其影响却可以持续很多年。此前在动物身上的反射性实验也显示,雄性后代出生比例超过雌性。这暗示,核辐射能够损害精子中的X染色体。
工作人员正在将刚刚采摘下来的不符合规格的黄瓜扔进垃圾车。
6月1日,在西班牙阿尔梅里亚附近的一个生态温室大棚中,工作人员正在将刚刚采摘下来的不符合规格的黄瓜扔进垃圾车。5月31日,德国汉堡市卫生部门化验证明,西班牙黄瓜中并不含有O104型病原体。对此,西班牙相关政府官员表示,不排除要求德国赔偿经济损失。
小小黄瓜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成为夺命黄瓜。
5月中旬,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毒蔬菜”事件在欧洲肆虐开来后,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引起近千人疑似感染、数百人确诊感染、多名患者因中毒而丧命……
这是一种什么种类的大肠杆菌?为何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它?
正常菌群 可导致严重后果
“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正常菌群,位于人和动物肠道中,一般情况下,对人是无害。但一些特殊的血清型具有致病性,其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能造成人类血性腹泻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秦恩强副主任说,此次发现的病原体均是血清型为O104∶H4的大肠杆菌,此前还未引发过疫情。
他介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主要依靠它产生的志贺样毒素、溶血素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力引起人体的损害。志贺样毒素能抑制细胞的蛋白合成,并损伤血管,在肾脏可导致肾小管坏死引起急性肾衰竭,因此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据了解,人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后,从感染到发病潜伏期为3—8天,平均为3—4天。轻者可不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或仅出现轻度腹泻,重者则可引起出血性肠炎,少数人尤其是儿童和老人可在病程1—2周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在EHEC感染的人群中,儿童和老人最易患肾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其造成的病死率可高达10%—30%。德国某些医院接治的EHEC病例中有25%至30%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并发症,发展到这一严重综合征的平均时间是出现腹泻症状后的5—7天,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重症患者已丧失肾功能,必须接受透析治疗。
污染食物 100个菌就可使人发病
本次疫情在暴发初期,尽管多数患者患病与生食黄瓜、西红柿和生菜等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实验数据显示,黄瓜上携带的菌株特性与从德国两名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并不相符。由此推断,西班牙进口黄瓜上虽然携带EHEC菌,但它并不是引起德国本次疫情的致病原。
那一般来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EHEC主要寄生在家畜和其他反刍动物体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凡是体内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病人、带菌者和家畜、家禽等都可传播本病。” 秦恩强说,动物作为传染源的作用尤其重要,以牛的带菌率最高,可达16%,而且牛一旦感染这种细菌,排菌时间至少为一年。
因此,患病或带菌动物往往是动物来源食品污染的根源,如带菌牛产的牛肉、奶制品,带菌鸡所产的鸡蛋、鸡肉制品。而且带菌动物在其活动范围内也可通过排泄的粪便污染当地的食物、草场、水源或其他水体及场所,造成交叉污染和感染。
“而且,肠出血大肠杆菌致病能力较强,据估计,100个菌就可使人发病。而1个汉堡包的牛肉馅里可含有1000个细菌。”秦恩强说,在世界各地报告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暴发中,约有70%以上与进食可疑食物有关,食品污染可发生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各个环节。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正在进一步调查引发此次欧洲疫情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抗生素治疗 仍有争议
“由于EHEC病菌对很多抗生素具有抗药性,因此有条件时,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秦恩强告诉记者,但目前国际上对是否使用抗生素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应该使用抗生素以杀灭细菌;另一种认为使用抗生素杀伤细菌后,可使细菌毒素释放出来,堵塞毛细血管,诱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而且根据对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发现,出血性肠炎为一种自限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并不能够缩短病程或住院时间,因而不主张使用抗生素。
他介绍,现在对患者的治疗包括饮食治疗和支持疗法。饮食宜以流质量少为主,避免在直肠及结肠中有过多粪便。有脱水时要及时补液,包括口服或静脉补液,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此外对.并发症,如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可采用输入新鲜血浆、透析疗法、血小板减少疗法或用肝素、蛋白酶抑制剂抗凝等,必要时行肾切除与肾移植。目前德国一些医院除对重症患者施用“血浆析离”这一标准疗法外,已开始小范围试用注射单克隆抗体“Eculizumab”的新疗法,但比较准确地判定新疗法的有效性还需几周时间。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6月8日消息,在现代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压力是绝大多数人无法避免面对的。而科学家们发现,当面对压力的情况下,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反应倾向。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当被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小奖励男性倾向于主动出击或冒险,而女性则更倾向于保守一些。领导该项研究的是南加州大学的博士生尼克尔-莱特霍尔(Nichole Lighthall),她表示在面对同样的问题上男性和女性的选择会有些差别。
面对压力的情况下,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反应倾向
在实验中志愿者们被要求分别在计算机中模拟为一个气球尽可能多的充气但要防止气球爆掉,之后基于他们为气球成功充气次数的不同,志愿者将获得4美元至45美元不等的奖励。莱特霍尔表示,虽然实验结果显示男性完成这项任务的情况更好些,但更重要的是发现在压力情况下男女性间的决策情况。
实验发现受到压力之后,男性似乎更有动力迅速采取行动,而女性则会放缓。男性在压力之下,大脑中有关冒险刺激的区域都被激活,他们更热衷于得到奖赏或满足一个嗜好,而女性大脑活动中的相同区域在感到有压力时则会减少活动,较倾向于保守策略。而在同样没有什么压力的情况下,男女性的行为和大脑活动则比较相似。
在此前的一些研究中莱特霍尔曾经发现,男性在压力下更可能采取冒险的行为,例如赌博、吸烟,不安全的性行为和服用非法药物。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该项研究的结果已发表在《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期刊中。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于百年来中国的人文学术研究,“四不像”可说既是对经验也是对教训的绝好比喻。中国人文学术研究既在“四不像”认知中获得经验,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教训;遗留的教训则成为中国人当今的困惑。
什么是“四不像”认知?主要是指一种自觉不自觉地,把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中西人文思维逻辑,异想天开地重叠在一起的混杂认知。事例可信手拈来:将西语的“human rights”理解为汉语的“人权”并加以论理,就是将差别迥异的中西人文思维逻辑重叠在一起的“四不像”认知。“human rights”派生于一个(像上帝的)超然外在主宰体的构想;汉语的“人权”则与上帝毫无关联。
导致中国当代困惑的“四不像”认知的历史渊源应追溯到至少四百多年前的西方对中国的传教活动。经传教士的手,凡西方人要想知道中国人“天”的观念,都必然地将它当成基督教构想的与上帝同在的“天堂”那样去理解了。因此,中国“四不像”认知,首先来源于中国人文思想的基督教化。
中国在“四不像”认知历史过程中值得总结的经验恰恰是张之洞当年提出的“中体西用”。可以说,凡是经过中体西用实践的外国思想,在中国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的。客观说,成功的“中体西用”典型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中体西用”的含义用今天语言说就是中国人文认知的宇宙观、思维方式、语言、价值体系不变;西方与之相和的可以在中国人文结构中运用,不相和的则弃之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是中体西用的典型经验,是因为它正是这样一个过程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的结果。经过有意识的中国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历史性、人文认知结构性和思辨性,都在中国语境中变成与中国宇宙观、思维方式、语言、价值体系相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没有给中国人文认知结构带来混乱,反而加强了它,使得中国人文认知结构在与西方认知结构碰撞的现代人类历史之中,走向现代表述,成为中国传统认知体系的现代继承形式。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普遍“四不像”认知过程中实现了“中体西用”变化,是马克思主义本身表现了它是西方人文思想中最具有与中国人文认识结构相和可能的特点。这个相和可能性在于它在西方传统思想中是超绝主义与二元主义最弱的,因为它是一种无神论,西方在一神论构想基础上建立的强大认知结构,在马克思主义这里遭到根本性削弱,再加上马克思主义的变化运动宇宙观和采用了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揭示的不再是超绝主义意义的规律,而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因而马克思主义在根本上对西方认知结构的二元主义是个本质性的改变,从而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与中国“一多不分”认知结构相和的根本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身是普罗大众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论,构成了它与中国传统认知结构人民性的相和性。它在资本主义发展造成西方普遍社会灾难的情况下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在时代上与中国传统认知结构相和造成了历史性的契机。客观地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文认知结构的相和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叙述话语的意识形态条件下取得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中获得了证明。人类历史上任何两个思想传统的关系都没有这样雷同情况,都没有可能经历如此广泛实践的证明。但应当意识到,即使是这样的相和性,在“四不像”认知局面的主流过程中,至今也仍然不是一种被觉悟的意识。
这种尚未被觉悟的意识从历史角度看无可指摘。不过当下的中国如果仍然还保留一种非觉悟性的意识,它会变成一种困惑。这个困惑将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认知结构和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四不像”认知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以中国互系性(一多不分)误解西方概念性的二元对立思维。例如:将“human rights”误解为是中文意义上的“人权”。中文意义上的“人权”是互系性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一个人不仅注重自己的“权利”,同时需要设身处地注重和不能损害别人的“权利”。而西语的“human rights”是单向单线的,是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只是要求自己的权利。自己如何也去注重和不伤害别人的“权利”,则不在这个人考虑之内;也即它是“一多二元”的认知结构,把个人看做与他人毫无关系的孤立个体。所以认为西方“human rights”即中文意义的“人权”,实际上是把中国“一多不分”心场结构重叠到西方“一多二元”的金字塔结构上去,进入了一种“四不像”认知状态。
“四不像”认知的第二表现是以西方的二元对立思维打乱中国的互系性思维。第二种情况一般与第一种情况同时发生。不同的是它更发生在当人们处于主观臆断,强迫推行这种西方概念的论理之中。中国本没有“人权”概念;“人权”是作为“human rights”的翻译而出现的现代新词。尽管你是用中国的互系性思维来理解西方二元思维的,你也是仍然处于“四不像”认知之中。当你极力因为中国本身没有这一概念而强力推行这个理念的时候,你同时又是将西方的二元思维强加于中国的互系思维传统。这样你就是在处于“四不像”认知状态下,实际上是用西方二元对立打乱破坏中国的互系思维。
“四不像”认知混乱局面的一个重大社会意识形态特征,就是多种话语的并行混杂。中国的重大话语体系,应该说有三种:马克思主义,西方自由主义和儒家代表的传统思想话语体系。这三种话语体系都各自不能构成中国社会的主体思想意识形态体系,而是处在一种名为“多元化”实为“相克互伤”状态。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正是“四不像”认知的泛滥,制造出空前未有的思想意识困惑状态出来。
矛盾混乱的“四不像”认知状态已成为中国的普遍困惑。最突出表现,就是本来不构成问题的问题,在“四不像”认知状态下都变成争执不休的问题,可以为媒体炒作提供吸人眼球的“看点”。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范跑跑争论、普世价值争论、中国是否有哲学争论、尊孔与反孔争论,等等。
理解“四不像”、挣脱“四不像”怪圈、摆脱困惑,是中国人能够面对今天世界的根本问题。如何理解?如何摆脱?只有认知、弄懂中国与西方两个人文传统的结构性差异。而这必须通过学习中西比较人文传统的阐释学方法论,也就是把中国和西方思想意识现今重叠混杂的状态分解,让西方的概念回到西方的本体系中去,得到它原汁原味的本意;把中国的思想放回到它自己传统和历史环境中去重温它原汁原味的本意。学习中国传统的通变互系性思维,丢掉当今的“四不像”认知习惯,不要让两个人文传统被武断重叠的局面继续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正弄懂了西方,弄懂了中国。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易普利姆玛
“怕死吗,香山?”“怕,像走夜路,敲黑门。”这是电影《非诚勿扰2》男主角李香山在恶性黑色素瘤晚期生命垂危之际与别人的对话。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6日报道,英国每年也有1.17万人被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每年死亡2000人,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有5%。而现在,两种新药物的上市有望为这些患者带来福音。
其中一种药物被称为“易普利姆玛”(Ipilimumab),由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研制。临床试验表明,在502名恶性黑色素瘤晚期患者中,使用该药物加上标准化疗药物与只使用化疗药物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47%和36%;2年生存率分别为28.5%和18%;3年生存率为21%和12%。在超过5年以后,很多采用混合疗法患者的生存状态仍然良好。
另一种新药是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研制的vemurafenib,服用该药物患者的半年生存率要远远高于使用“达卡巴嗪”(另一种治疗黑色素瘤的药物)的患者。vemurafenib的作用机理是攻击在50%黑色素瘤中都会存在的BRAF基因,阻止它的活力,从而导致癌细胞死亡,使得肿瘤迅速萎缩。p>
英国癌症研究所的理查德•马雷教授表示,这两种药物是30多年以来黑色素瘤治疗中的最大突破,它们将改变治疗这种疾病的方式。
据悉,易普利姆玛预计最快于7月在英国上市,vemurafenib的预期上市时间为今年年底或2012年年初。
(来源:中国日报网 信莲 编辑:婧远)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7日报道,德国一项研究发现,核试爆与核电站辐射会影响婴儿性别,过去数十年可能已导致全球减少几百万名女婴,造成男女比例失调。
德国慕尼黑赫蒙霍兹卫生与环境研究中心科学家分析美国与39个欧洲国家1975年至2007年的人口资料发现,这些国家1964年至1975年间的男婴数量异常增加,东欧国家在1986年后也出现此现象。
研究作者之一薛尔伯(Hagen Scherb)说,1963年原子弹试爆与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的来年,是男婴多于女婴的高峰期。上述这些事件中,气流将辐射尘带到全球,因而影响婴儿性别。
科学家发现,愈靠近辐射来源,婴儿性别受到的影响愈大。切尔诺贝利核灾来年,乌克兰的邻国白俄罗斯男婴多于女婴的失衡状况,比法国明显。在德国与瑞士核电站35公里内,男女婴失衡也较显著。
在正常情况下,男婴与女婴的比例是105比100,因辐射影响所增加的男婴数量小于1%,但由于辐射伤害会持续,因此男女婴失衡现象也会持续数年。
男性精子只会带有X或Y其中一种性染色体。研究称,先前用动物做的试验发现,辐射会损害带有X染色体的精子,相对升高带有Y染色体精子和卵子结合的几率,导致男婴增加。
在日本福岛核灾后,科学家推估另一波男婴潮即将到来,尤其是日本和美国西岸。
机遇号行驶路线
“天空实验室”撞击坑3D图像
腾讯科技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机遇号火星车成功穿越“天空实验室”撞击坑,其自2004年1月24日登陆火星子午线平原(Meridiani Planum)以来,在过去的88个月里共前行了将近30公里,这比原先制定的任务路线远了至少50倍。进行如此长距离征途,似乎机遇号运气更好,至少还没像勇气号那样陷入“泥潭”。
在最近几周的时间里,闯荡子午线平原的机遇号,以最快的速度连续穿过了一系列的小陨石坑,有些陨石坑年龄的还是非常年轻的,目前刚刚穿过的是一个名为“天空实验室”的撞击坑。“天空实验室”是美国1973年发射入轨的第一个空间站。而在6月1日这天,单日行程达到146.8米,也刷新了单日最远行程的记录。
机遇号目前仍然很健康,太阳能电池板工作状态良好,充足的电力储备使得机遇号正在进行其伟大的征途:横穿子午线平原,也就是7年前它登陆的地方。自前不久机遇号离开圣玛丽亚撞击坑(Santa Maria crater)后,机遇号正在赶往位于子午线平原的一个名为“奋进”的撞击坑,现距奋进撞击坑(Endeavour crater)大约有3.5公里,这个撞击坑直接大约22公里,预计在今年晚些时候到达。
而前往奋进撞击坑(Endeavour crater)进行勘察,是控制机遇号的科学家们长期以来所追寻的目标,因为此前已有轨道探测器发现那儿有层状的硅酸盐粘土矿物。而对火星上的粘土从未进行过详细的分析,这将使科学家获得关于火星粘土的第一手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硅酸盐粘土一般形成于中性的水环境中,而中性水环境较于强酸性环境更有利于生命的形成。研究这项工作,不仅是机遇号的任务,也是勇气号(已经停止联系)的目标。而新一代好奇号火星车也将在2012年登陆火星的富含硅酸盐粘土的地区。三个火星车不间断地研究火星表层硅酸盐粘土,可见美国宇航局对其的高度重视。
如果你手上有3D眼镜,现在可以看看图2,这是美国宇航局最新公布的“天空实验室”和“自由7号”撞击坑的立体图像,并且可以看到机遇号行驶过的痕迹。
“天空实验室”撞击坑直径约9米,和其他陨石坑没什么很大的差异性,表面散落着碎石和沙粒,其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撞击坑,大约只有10万年的历史。“自由7号”撞击坑直径有25米,比“天空实验室”要大。一路上机遇号研究了大大小小不同年代的撞击坑,目前科学家也正在整理这些资料,拼凑出火星的部分历史以及这些撞击坑是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迁的。
德国肠病疫情不断蔓延,已导致22人身亡,感染人数超过2000人,但是疫情的传染源却仍然成谜。一开始德国认为西班牙进口的黄瓜是传染源,检测结果显示,黄瓜被冤枉了。5日,德国下萨克森州官员宣布,初步调查显示德国一家企业供应的豆芽等芽苗菜很可能是传染源。检测结果显示,芽苗菜貌似也背了黑锅。
致病源猜测五花八门
截至6日,11个欧洲国家和美国报告疫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者人数超过2000人,死亡病例22人,520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疫情暴发初期,德国怀疑产自西班牙的黄瓜是源头。但检测结果显示,黄瓜不是致病源。那么,致病源是什么呢?
4日,德国媒体给出了不同的推测。
日报《吕贝克新闻》报道,17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者5月中旬曾在北部海滨城市吕贝克市同一家餐馆用过餐。防疫部门人员已到餐馆详细调查。《焦点》周刊报道,汉堡市5月6日至8日举办过一次年度庆祝活动,吸引大约150万人。这次活动可能是致病源头。
这两则报道均以总部位于首都柏林、隶属于卫生部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专家为信息源。这一研究所4日未作回应。
《南德意志报》网络版先前报道,一家工会组织的34名女性5月12日至14日在吕贝克市会面,随后至少8人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不是芽苗菜是谁呢?
5日,事情仿佛有了点眉目。
德国北部下萨克森州农业部长格特·林德曼当天宣布,初步检测结果表明,当地一家企业生产的豆芽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源头。
这家企业的一名女职工已被确诊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另一名职工也出现腹泻症状。这家企业眼下已经遭到封闭,进一步检测结果预计6日公布。林德曼呼吁德国北部的消费者不要食用豆芽产品。
但是,6日的检测结果又一次让人们惊讶了。德国下萨克森州农业部当天宣布,德国卫生防疫部门已从这家可疑的芽苗菜生产企业提取了40个化验样本,并完成了其中23个样本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并没有发现导致疫情的罕见大肠杆菌。对其他样本的检验还在进行。(综合)
■ 相关新闻
农户损失重 欧盟会赔偿
西班牙向德国索赔;欧盟将出台“整个欧洲范围”的赔偿政策
欧盟各国农业和卫生部长们6日举行特别会议,将通过一份对受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蔬菜的农户进行赔偿的协议。
愤怒西班牙要索赔
5月中旬在德国暴发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蔬菜的事件后,欧洲多国都发现了类似的病例。此前德国曾怀疑是从西班牙进口的黄瓜携带病菌,随后的检验推翻了这个说法。虽然如此,人们还是不再敢买黄瓜,欧洲尤其是西班牙种植黄瓜的农户损失惨重。
西班牙对自己遭受的“不白之冤”很愤怒。该国农民要求政府向德国索赔,西班牙也已经知会欧盟要求德国赔偿。
西班牙卫生部长莱尔·帕金说:“我们对应对危机的处理方式不满意,这损害了我们国家的利益。”
帕金还说,西班牙不仅要求赔偿,还要求改进欧盟的食品安全的预警制度。
但是德国国务秘书安提·魏德曼-马乌兹称,德国人有理由怀疑。“病菌来势汹汹,作为应对,我们对消费者提出了警告是正确的。”
欧盟开会讨论赔偿
欧盟委员会负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专员达契安·乔罗什6日对媒体称,欧盟各国农业部长当天将在卢森堡举行一次特别会议,专门讨论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蔬菜的相关问题。
乔罗什说,各方目前对赔偿受损失农户的立场接近。“我们希望明天能够就此问题基本达成一致意见。”
不过,达契安·乔罗什透露,即将出台的赔偿措施,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家的农民,而是“整个欧洲范围”,因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几乎影响了整个欧盟的蔬菜和水果种植户。
欧盟卫生专员约翰·达利已经派遣了食品安全专家前往德国,去调查究竟病原从何而来。(张乐)
■ 反应
“只好将黄瓜丢弃”
黄瓜销量下滑最厉害;经销商拒绝进新鲜蔬菜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传播开来之后,欧洲多国的果蔬种植户都面临生存危机,一些经销商干脆拒绝新鲜蔬菜进货。不少农户被迫将大量的沙拉用果蔬丢弃。
由于最开始传出的是黄瓜受到了污染,所以德国等欧洲国家的销售源头最先受到影响。
危急的情况甚至已经超出了欧洲大陆,英国的果蔬种植户也受到了影响。英国批发商说,如今受到影响的果蔬价格是以前的一半,而就算如此,销售量还在下滑。黄瓜的销售量下滑得最为明显。
一些农户将生产好的果蔬丢弃。在英国东约克郡的农场经理罗格说,这几天他已经清理了5000箱准备上市的黄瓜,价值超过了1.5万英镑。该农场一周能生产5万箱,因此未来的损失还可能扩大。“我们估计影响会达到几十万英镑。”
一位名叫乔伊·卡帕罗加的农民称,他听说今后超市对黄瓜的需求可能会减少30%,所以他只好将黄瓜丢弃。
市场上已经进货的菜贩们也显得很无奈。伦敦南部布里克斯顿市场的28岁商户穆拉·塔可雷说:“通常每天我都会卖出10箱黄瓜,但上周一周才卖出1箱。”穆拉说,他在这里做了10年买卖,从没遇到过类似事件。(张乐)
新华网洛杉矶6月5日电(记者 高原)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目前的早期卵巢癌筛查方法总体上并不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反而容易产生误诊。
这项研究是美国犹他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公布,并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版上。
卵巢癌病情发展较快,但患病早期没有易于辨认的症状,因此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如果能在早期获得准确诊断,就可及时进行治疗,延长患者生命。
对于卵巢癌早期筛查,目前的一种方法是检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CA125的含量,另一种是用超声波检查卵巢是否有异常。新研究对以上方法的筛查效果提出了质疑。
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对7.8万多名年龄在55岁至74岁的女性进行调查,在被调查对象中,一半人定期接受常规妇科检查,另一半人接受早期卵巢癌筛查,其内容包括:连续6年每年接受一次血液检测,然后连续4年每年接受一次超声波检查。
研究人员对这两组人员进行了长达12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进行了卵巢癌早期筛查的女性中,共有212人罹患卵巢癌,其中118人死亡;没有进行早期筛查的女性中,有176人罹患卵巢癌,其中100人死亡。从死亡率来看,两组没有显著差别。
分析还发现,在进行了卵巢癌早期筛查的女性中,有3285人的测试结果为假阳性,即无病而被误诊为有病。误诊导致1080人接受了包括卵巢切除在内的手术治疗,其中有15%因治疗产生了严重的并发症。
研究人员因此认为,用目前的方法,每年接受卵巢癌早期筛查不仅无助于及早发现病人,反而容易因为误诊而导致不必要的治疗措施,对身体造成伤害。要实现卵巢癌的准确早期筛查,需要开发出更好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