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广州增城警方今天(6月11日)向媒体通报:6月10日晚21时许,增城警方接报称在新塘镇大敦一酒楼门口有一名妇女被殴打。接报后,警方迅速派出民警到场处置。

  现场是一名孕妇王某(20岁)和丈夫唐某(28岁,均四川省开江县人)在一超市门口占道经营摆摊档,阻塞通道,大敦村治保会工作人员见状后对其违章行为进行劝离,后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孕妇倒在地上。

  正当民警会同新塘镇相关部门领导将王某夫妇送医院治疗时,现场有一些滋事人员不断起哄,坚决阻挠孕妇上车,个别人员还向现场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救护车、警车等投掷矿泉水瓶和砖块,导致3辆警车、1辆救护车以及多辆私家车被砸烂。增城警方随即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场面,并将现场带头闹事的25名滋事人员带回调查。

  该名孕妇及其丈夫经送医院检查,医院诊断两人均没有受伤。增城警方正对该起事件作进一步调查。

  增公宣 龚宣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昨日,中山一路一家小超市货架上的台湾品牌饮料仍在正常销售。记者莫伟浓摄 昨日,中山一路一家小超市货架上的台湾品牌饮料仍在正常销售。记者莫伟浓摄

  昨晚要求商家下架的通知又被作废

  但台湾进口食品仍要提供合格证明

  本报讯 (记者刘俊、林晓丽、何颖思)食品塑化剂风波又有新进展,昨日上午广州多家零售企业表示接到工商部门通知要求下架台湾品牌饮料,包括在大陆生产的产品,直到供应商提供不含塑化剂的合格检测报告后方再上架销售。不过,昨晚该下架通知作废,但仍要求台湾进口食品提供生产批次的合格证明。

  多家超市已将相关商品下架

  昨日广州有零售企业表示,为安全起见,广州各级工商部门向辖区内大小流通企业下发通知,要求企业进一步明确所有台湾品牌的运动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糖浆果浆食品、固体饮料等五类产品,不论是进口还是内地生产,一律先下架停止销售,待提供含塑化剂(即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项目的检验合格报告后方可重新上架销售。

  家乐福、百佳、华润万家、广百、广州友谊、万宁、7-11等零售企业相关负责人均证实收到该通知。

  昨日午后,记者到广州多家超市采访时,都看到台湾品牌饮料已经下架。在五羊新城华润万家,记者看到原先摆放台湾品牌饮料的货架都摆上了矿泉水。另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广州联系人也表示台湾品牌的饮料都已下架。

  昨晚,事件又有新的进展。广州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述下架措施已经废除,不过从台湾进口的食品仍要提供生产批次的合格证明。原因是现有的措施已经能有效处理塑化剂问题,所以暂无需下架。

  生产商表示早前已自行送检

  多个台湾知名品牌生产商均表示,为确保安全,都已经或正在抓紧送检以“验明正身”。

  昨日,统一企业大陆联系人表示,公司极力配合政府的检查。统一早前在官网挂出声明称已在上周将产品送往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进行检测。第一批23款饮料(包含大陆生产的宝特瓶金桔柠檬)均未检出塑化剂成分,产品合格。

  另一饮料巨头康师傅大陆联系人告诉本报,他们早前已开始自查。由于现在很多检测机构都忙于检测,该公司正在跟进进度,如果有最新消息将及时通报。

  广州公安立案调查含塑化剂产品经销商

  晶琭公司负责人被拘

  本报讯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粤食安)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昨晚9时通报,广州市公安部门已对涉嫌经销东莞昱延公司含“塑化剂”食品添加剂的广州晶琭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立案调查,并依法刑拘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江门、东莞正加紧追查昱延公司问题产品流向。

  全省各级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全面排查含塑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对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名单内台湾问题产品和名单外无法提供合法检验合格证明的台湾进口产品,一律下架封存处理。截至6月4日,共责令下架封存名单内台湾进口饮料905瓶,果冻11罐;名单外台湾进口饮料2823瓶,果冻140盒,奶茶8袋。

  多种果酱入受污名单

  国家质检总局昨日在其官方网站上更新了“台湾地区公布的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其相关产品名单”,问题企业的相关产品不得进口。

  据记者统计,昨日新增问题产品22款,包括多种果酱,如四海食品原料有限公司芒果酱、百香果酱和菠萝酱,金果王食品有限公司红莓酱,升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桂圆酱等。

  (记者刘俊、林晓丽、何颖思)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从井打捞出的桃花水母。

  本报潮州讯 (记者 陈正新 摄影报道)潮州砚峰山麓淡浮院的一处古井近日再次发现桃花水母现身(如图)。景区管理人员介绍说,自2007年首次发现桃花水母后,5年内这种珍稀水母已经现身4次。

  桃花水母最早在湖北秭归县发现。因其所处水域要求十分洁净,平时多沉于水底,只在桃花盛开时上浮水面,古人以为是桃花瓣变成的,所以叫它作桃花鱼。潮州这处“桃花水母”现身的古井深约6米,是十多年前建设淡浮院时开挖的,原来这口井所处的位置有一处比较大的泉眼。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近日,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仪三在广州痛批广州对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不力,某些方面还带了坏头。谈到眼下舆论关注的三元里城中村改造时,阮仪三直言:“所谓的‘迁移性保护’,是广州创造的。很混账的创造!”(5月28日《羊城晚报》报道)

阮仪三的提醒,我认为值得一再引用,并且应该成为负责广州市城建改造的官员们念兹在兹的箴言。阮教授说:三元里改造,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和环境契合。改造应该非常尊重它的环境,是人们在这里长期生活所形成的文化。“但现在都想拔掉,新搞出来的只是生造的假古董”。

说城建改造充斥着“假古董”,我深为赞同。几年前陪一位海外研究环境与公共空间的学者参观广州大学城的岭南印象园,见到由于大学城拆迁而“集中搬迁”于此的几十座古村落祠堂,密密匝匝地排列在一起,就好像舞台上表演大合唱的合唱团,对此观者无不摇头叹气。假如你熟知陈家祠那种好几进的深宅大院,这些从原有文化土壤中连根拔起的建筑物,几如行尸走肉。年复一年到祠堂进香的村民洗脚上田了,依山傍水的风景被连片的现代化建筑物怪兽吞噬,徒有其表的古村落,“古意”在哪里呢?

若不是阮教授在演讲中再三提及三元里,并透露广东有地方把作为历史遗迹的炮台换了个地方去放,我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原来本地一些所谓“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做法,在全国还形成过示范效应。为何这种把古代遗迹从原有环境孤立地“抽取”出来进行保护的局面一再出现?我认为原因大概有二:第一,在城市发展与文物古迹的政策高压线相悖的情况下,保留古迹而不留周边环境,能最大程度上榨取土地价值,又在文物保护上交差了事。第二,即便意识到保存古文化遗存的重要性,却在如何开发上缺乏科学指导和文化想象力,结果只能是假古董充斥,真古董尽毁。

一切都源于利益驱动,拆也是利益驱动,留也是利益驱动。阮教授举例说,有一次评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市长问他:是否评了就限制建设?阮仪三说评选的目的就是为了限制建设。该市长说:“那我不要评了!”在大变、中变、小变的政治任务压力下,在各种以市容市貌为核心指标的城市考评体系中,城市的任务就是要实现上级考察巡视,从小车窗户里往外望时,视觉上的满足感。而所谓“古文化遗存保护”,也是能收门票挣钱的才保护,不挣钱的就拆掉。在这样的利益驱动体系下,要达到阮教授所说“修旧如旧”的理想境界,谈何容易!

所谓文化古迹,并非了无生命的物件,而是寄予了居于其间的人诸多情感、记忆与乡愁的文化空间。举例来说,广州地铁开通不过十多年,纯粹以年岁计,并不属于文化古迹之列,但由于地铁已经成为本地人出行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稍有风吹草动,站台的布置、站厅色调的变化,也都会牵动广州人的神经。在地铁口的“地铁哥”,与其说是要求保留地铁特色,毋宁说是在捍卫广州人的生活方式。同样,无论是三元里还是恩宁路,都需要真正尊重历史和本土文化的古遗迹保护。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广州日报5月22日《文物造假产销成链条古玩街捡漏多数流嘢》的报道见报后,古玩市场的诚信问题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那么古玩该不该打假?记者采访后却发现,虽然收藏者对买到赝品感到郁闷和愤怒,但却少有人公开通过法律为自己维权,同时还表示,“不冤不乐”,淘宝的乐趣就在这个过程中。

藏者心态:买赝品=交学费

据记者了解,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古玩打假的事情在广州还不多见。2006年,曾经有收藏爱好者花21.5万元买了两个赝品瓷器也引发官司,号称广州古玩赝品第一案。在全国范围来看,类似的古玩打假案也不多见。

“这些东西买回来就算当个摆设吧!其实看着也挺好看的。”住在珠岛花园的蒋先生看着家里30多个大大小小的紫砂壶笑着对记者说。 喜欢喝茶的蒋先生的紫砂壶收藏从2006年开始。最贵的一个壶是在西关古玩市场一家店里淘回来的。“当初淘回来是3万元,卖家说是清中期的东西。”蒋先生以为自己捡了一大漏,谁知鉴定后发现是现代机器生产的东西。

“买这些壶大约花十几万元,算是交学费吧!”蒋先生心态依然平静,并不打算退出收藏界。

赝品当道 “不冤不乐”

虽然赝品泛滥已经成为收藏市场的一种常态,不过记者了解到,收藏界本身打假的呼声并不高,有的人甚至还比较反感打假。

“看走眼就算交学费啦!”这是记者从爱好者嘴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不过一提到退货,基本是笑笑摇头叹息。曾带着记者走访古玩市场的黄伯告诉记者,靠“眼力”吃饭的行规,这里“三包”(包退、包换、包赔),打假以前根本没有听说过,“打眼”了就自认倒霉。

所谓“不冤不乐”,有人甚至就是喜欢体验在买卖真假古玩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认为这就是这一行的魅力所在。“要是由物价部门来统一定个价,所有的东西都一个价,那‘淘宝’还有意思吗?”发烧友邓先生对古玩打假不以为然。

谁来主导古玩打假?

如果真的要进行古玩打假,那么由谁来打假?这是记者采访中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

目前看来,古玩市场其实是一个“三不管”的地方。文化局、文物管理部门或工商局,好像都能管,又好像都不合适。南沙区炮台管理所(文物管理所)黄利平所长告诉记者,关于文物的鉴定,县级以上文物管理部门都有文物鉴定的资格,只是水平有高有低的区别而已。工商部门管的是流通领域,但对物品的真假却没有鉴别的能力。

业内专业人士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广东收藏家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会员就对记者表示,在这一行,一般的情况是吃亏上当自认倒霉。如果强力的行政、司法打假手段进入这一行业,后果可能是这一行会慢慢地萎靡,适度宽松但要诚信经营,或许是对当前民间收藏管理的一个选择。

律师说法:

建议古玩市场设鉴定公证处

针对古玩界赝品泛滥而监管相对缺失的现状,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主任肖胜方律师认为,虽然目前并没专门针对古玩交易的法律,但作为民事行为中的一种,《合同法》中很多原则和条款就可以规范,它照样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至于监管问题,肖胜方则建议可以像农贸市场那样,可以在市场里设立一个鉴定公证处,由专业部门设立人员常驻市场,不放心就可以拿着东西来这里进行鉴定,当然这个鉴定师要对所鉴定的结果负有一定的风险责任。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出土的铅钱

  昨日下午,阳春市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博物馆的负责同志从石望镇派出所干警的手中接过失而复得的南汉“乾亨重宝”铅钱一批,使这批在地下面沉睡了1100多年的铅钱重见阳光,为研究中国货币制度和南汉王朝经济情况留下了重大实质史料。

  前不久,在阳春市石望镇铁屎迳自然村侧一口旱水塘中,该村村民用勾机深挖水塘的过程中,在深约两米的黑土处,挖出南汉“乾亨重宝”铅钱一批,有1900多个,重约15斤。

  这批铅钱在深土中埋藏了1100多年,其文字依然清晰,其质地柔软,整体完好。

  铁屎迳自然村两面环山,村前与村中有铅锌矿冶炼过的铁渣,分布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

  曾挖出“乾亨重宝”钱范

  1982年夏,时值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间,阳春县文普队在此发现和收集到28块残缺不全的制造南汉“乾亨重宝”的模具(即钱范)。后又发现3件残缺的钱范。

  当时阳春市挖掘出的“乾亨重宝”钱范,在广东省属首次发现,1989年6月29日,省人民政府公布铁屎迳是古代冶炼遗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次在铁屎迳冶炼遗址出土“乾亨重宝”铅钱是一次重大发现。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也曾在广州、广西等地挖掘出类似的“乾亨重宝”铅钱多达2000多斤。

  乾亨是南汉高祖刘龚的年号。

  公元917年8月,刘龚即位于广州,年号乾亨,国号大越,后改为汉,史称南汉,以别于太原刘氏的北汉。

  有文献称“乾亨重宝”是岭南首次大规模造币,在岭南使用50年。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雨后双彩虹


昨天傍晚,闪电击中了“小蛮腰”。信息时报记者萧嘉宁摄

  5月7日的惊雷仍在人们耳边响起,昨天广州又下了一场雷雨。与上次相比,这场雷雨覆盖的范围更大,整个市区基本都被雷暴“横扫”,广州范围内录得的云对地闪电数量达到了上次的十倍以上。

  又是在黄昏时分,几声惊雷在羊城上空炸响,随后一场大雨铺天盖地而来。这场雷阵雨降雨量并不平均,到记者发稿时,天河区有气象站录得了38.2毫米的一小时雨量,而番禺区一些自动站录得的一小时雨量只有3.2毫米。不过与上周末相比,这次的范围更广,市区普遍出现了强雷雨,并伴有7~8级雷雨大风。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录得了超过5000次的云对地闪电。气象专家表示,雷雨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减弱,低压槽逼近,加上气温高,气压降低,湿度有所加大,天气趋于不稳定状态。 (记者叶卡斯)

  记者巡城华师门口积水过膝

  本报讯 (记者刘幸)在电闪雷鸣之际,记者出动巡城,发现市中心的多处水浸黑点经受住了考验,但天河华师大门口这个水浸“黑点”积水一度淹至膝盖,直至晚上8时多,现场抢险人员才“鸣金收兵”。

  晚上8时15分左右,记者赶到中山大道BRT华师站附近,看见中山大道社会车辆车道中,最靠里面的一条车道仍有积水,至少有4台抽水泵在待命。记者试了一下,积水可以淹没脚踝,不到10厘米。现场抢险的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说,水最深时没过膝盖。高峰期一度有10多台抽水机,将华师大门口的积水抽到中山三院对开的人行天桥下,管道长度就有两三百米,直到排入市政主干管中。西往东方向的车辆只能利用BRT车道行驶通过,但交通秩序还比较好。昨晚8时左右,广园路、内环路、科韵路一带依然相当塞车。

  而此前,傍晚6时多记者来到一直是水浸“黑点”的华贵路一带,暂时没有看见水浸的情况。

  记者还来到中山一路杨箕地铁站对面、中山一立交、暨南大学、岗顶等素来是水浸“黑点”的地段,都没有发现严重积水。

  未来天气今起将连下6天雨

  本报讯 (记者叶卡斯、 刘幸 通讯员风云、卢绍琨、吕钰莹)据市气象部门介绍,受锋面低槽和高空切变线的共同影响,11日夜间至15日广州将出现持续性强降水,此次降水过程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并伴有雷电、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未来三天,广州仍有较为明显的降雨,在降雨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今天到明天,受锋面低槽和高空切变线的共同作用,粤北、珠江三角洲、粤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粤东雷阵雨转大雨局部暴雨。此次降水过程将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后天西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南部有大雨局部暴雨,其余地区阴天有中雨局部大雨。本周六和周日是未来一段时间中雨势较弱的两天,但局部仍然有较为明显的降雨,下周一到周二还将有新的明显降雨,因此从今天开始的连续降雨将有可能持续6天左右。广州今明两天都分别可能有暴雨,后天有中到大雨。

  专家提醒,需重点防御局部强降雨及其衍生的城乡积涝、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防止工棚、临时构筑物、户外广告牌、树木等倒塌。

  未来几天注意防雷

  1.妥善保管易受雷击的贵重电器设备,断电后放到安全的地方;

  2.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出现雷电时应关闭手机;

  3.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4.不宜使用花洒冲凉;

  5.不宜靠近建筑物的外墙以及电气设备;

  6.不要躲在高大茂盛的树木底下避雨;不宜在旷野打伞。

  (叶卡斯)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作家评论家直面小说创作现状———

本报记者张玉洪自广州报道 “我现在不喜欢读小说。它们的虚构完全无力,正在为安全而回避……”昨日,在广州出席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沙龙”时,现居深圳的诗人王小妮直言不讳地说。她说,“我看了非虚构的《巨流河》、《寻路中国》等书,认为它们是虚构作品作家学习的对象。”文学评论家郜元宝则认为,小说的阅读难度与吸引力应成正比。

昨日“文学沙龙”的主题为“我们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学”,不过,话题讲座中,“文学”更多地转换成“小说”。著名作家马原头一个发言,重提几年前的观点“小说已死”:“我是说过去意义的小说已经死了。经典小说的价值论、方法论,还能延续多长,我不知道。我对小说的前景一点也不乐观”。在他看来,“现在电视剧作家在一定意义上取代了了21世纪前小说家行使的职能”。

对马原的观点,张炜回应说,“他说的是事实,小说有死亡的症状。但我认为,只要有人类,就需要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回溯文学史我们会发现,文学天生就是死去活来的。马原的悲观,可能是基于目前的现状,还与认知的坐标系有关。我觉得应该不要局限于十年、二十年和五十年这么短的时间来考察。比如大师就是几百年才产生的。我们有时太着急。我喜欢里尔克的话:你要爱你的寂寞”。

在诗人欧阳江河看来,“现在文学处于一个分众的时代,不少人把文学当成读物,读和写都是消费。所以出现‘读的是署名’这种‘粉丝现象’”。在他看来,文学面临一个“如何向死而生”的问题,“我觉得文学只活在被社会尊重的状态,未必是好状态。其实文学应保留两个特权:一是获得多的尊重和阅读;另一个是愤怒的特权,甘当少数中少数的特权,也就是当时没多少人理解”。

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则认为,“当代文学的特权在于表达当下。但好多文学家把自己给埋葬了,语言没有切近生活是一大原因”。他也感慨说,“我和赵长天一样,都看《古炉》,但看了几个月才看了二十几页,因为里面人物已多达30多个,实在看不下去了。可能它是一部好作品,但阅读难度与吸引力应该成正比才对”。

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昨在广州揭晓

本报讯(记者 张玉洪)昨天,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广州揭晓,著名作家张炜因去年推出的多卷本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获2010年度杰出作家。颁奖词称:“该作品在豪情与壮丽下面藏着的是难以掩饰的孤寂。他二十年来不舍昼夜,体恤世情,辨析恶,想象存在的悲欣,寄情乌托邦,见证人类无处还乡的漂泊际遇……”张炜海外演讲集《午夜来獾》昨日也在广州首发。

据悉,获年度作家提名的还有迟子建、张大春、齐邦媛、刘再复。齐邦媛因作品《巨流河》获得“年度散文家”;“2010年小说家”颁给了魏微。她七年前曾获提名,去年发表了中篇小说《沿河村纪事》和短篇《姐姐》。与她同获此奖提名的是韩寒、韩东、杨争光、刘亮程、董启章。其他奖项方面,欧阳江河因《泰姬陵之泪》获年度诗人,这也是他十多年来在国内首次获奖。张清华获年度文学评论家,七堇年获年度最具潜力新人。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有房、有车、有孩子、有保姆,又能外出旅游,人均年消费至少要能达到5万元左右,家庭年收入15万元以上———这是北京社科院给出的“中产标准”。在广州,哪个阶层算中产?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将个人年收入标准放宽到5万-50万元,并估计广州的中产阶层将占全市人口比例的一半以上。对此,很多市民表示那是“被中产”,他们每天在经济线上奔忙,中产这个美丽的愿景对于他们来说,更应该是一种生活状态———收入稳定,对生活现状满意,具体“标准”还要与国际接轨:有房、有车,读得起书,雇得起保姆,出得起门去旅游。(5月3日《羊城晚报》)

年收入五万也能是中产阶级的起步价?定这样起步价的人是不是还生活在20年前?

对多数城市居民而言,五万元也许还买不起住房中的坐厕位,付不起家庭保姆的年薪及其生活费用,支付一辆车的费用也只略有盈余……

中产阶级是一个中胖形,起码也是微胖形的身材,而五万元年收入也太骨感了吧?

解决了温饱,挣脱了贫困,又奔过了小康,翻过了一山又一山,如今8亿中国人都成功登顶“中产”,网友形象地说,一个出租房里就住了12位中产阶级,满大街骑着自行车啃着烧饼的都是中产。只是这样的中产又能带给人们怎样的荣光与体面?不过是一丝苦笑,满脸愤慨,甚至要怀疑是不是别有用心。

单纯就收入的标准,或已中产,但中产的收入并没有带来中产的生活,表面的高薪与实际生活负担远不成比例。而所谓的专家却漠视眼前的现实,热衷搬弄概念忽悠民众,结果只能是收获一堆板砖,令人不齿。

发表在栏目: 文化


雷电“击中”广州塔的瞬间,照片原始数据显示摄于4月17日12:34。 读者供图


前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市民吴先生手机拍到的照片

  南都讯 记者张俊杰 前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正是大雨之前,市民吴先生突然看到一道闪电,似乎击中“小蛮腰”,正好被他手机拍到。吴先生提供了他用手机拍到的照片。他说,前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黑云压城,他和朋友正在花城广场省博物馆前排队等候入馆。他在用手机拍广州塔时,突然看到一道闪电划过,正好劈中广州塔。

  昨日,南都记者致电广州塔市场部经理刘慧如。刘慧如表示,前日没有接到雷击通报,暂不清楚雷击的情况。她说,广州塔的避雷针等防雷击措施都通过严格的验收,雷雨季节游客在塔里很安全。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3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