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周五, 06 5月 2011 19:16

年入五万算“中产”?具体标准还得与国际接轨

给本文评个分吧
(0 票)

有房、有车、有孩子、有保姆,又能外出旅游,人均年消费至少要能达到5万元左右,家庭年收入15万元以上———这是北京社科院给出的“中产标准”。在广州,哪个阶层算中产?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将个人年收入标准放宽到5万-50万元,并估计广州的中产阶层将占全市人口比例的一半以上。对此,很多市民表示那是“被中产”,他们每天在经济线上奔忙,中产这个美丽的愿景对于他们来说,更应该是一种生活状态———收入稳定,对生活现状满意,具体“标准”还要与国际接轨:有房、有车,读得起书,雇得起保姆,出得起门去旅游。(5月3日《羊城晚报》)

年收入五万也能是中产阶级的起步价?定这样起步价的人是不是还生活在20年前?

对多数城市居民而言,五万元也许还买不起住房中的坐厕位,付不起家庭保姆的年薪及其生活费用,支付一辆车的费用也只略有盈余……

中产阶级是一个中胖形,起码也是微胖形的身材,而五万元年收入也太骨感了吧?

解决了温饱,挣脱了贫困,又奔过了小康,翻过了一山又一山,如今8亿中国人都成功登顶“中产”,网友形象地说,一个出租房里就住了12位中产阶级,满大街骑着自行车啃着烧饼的都是中产。只是这样的中产又能带给人们怎样的荣光与体面?不过是一丝苦笑,满脸愤慨,甚至要怀疑是不是别有用心。

单纯就收入的标准,或已中产,但中产的收入并没有带来中产的生活,表面的高薪与实际生活负担远不成比例。而所谓的专家却漠视眼前的现实,热衷搬弄概念忽悠民众,结果只能是收获一堆板砖,令人不齿。

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