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保存完好的军马战车墓坑

  科学网(kexue.com)讯 最近考古学家在河南洛阳发现一处西周时期的古墓遗址,从已挖掘出土的4个马和战车的遗骸墓坑来看,古墓起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

  虽然相比于附近临潼1974年发掘的"兵马俑"墓小的多,但它却是保存完好,毫无受到盗墓窃贼破坏的古墓。据考古人员介绍说:“坑内保存完好的青铜器和陶瓷能够很好证明我国西周时期手工业的发达,而且进一步证实了西周时期流行竖形墓坑的说法,对西周时期的的丧葬习俗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材料”。

  然而目前最有价值的发现是一套保全完整的有着不同形状规格的战车和马匹,这弥补了我国对西周战争和军事发展的研究资料的短缺。

  "从发现的遗骸来看,这个古墓的主人应该是西周王朝的中层官员,"考古人员说,"而且从马匹和战车的整齐造型来看,马匹都是死葬的,并非活葬"。(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苏州发现纵跨六朝古墓群 蔚为壮观史上罕见(图)

  河北青县发现罕见古墓群 跨越汉唐金三朝代(图)

  将乐新房地基掘出南宋古墓 惊现"灵魂通道"(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太空垃圾已严重威胁卫星安全

  科学网(kexue.com)讯近日,美国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地球轨道上的太空垃圾数目已达到临界点,相撞的机会大增,并威胁1000个人造卫星的安全。

  50年太空开发给我们头顶的天空留下大量垃圾:火箭推进器残骸、人造卫星碎片、脱落的油漆,甚至一只宇航员的手套。近日,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研人员称,太空垃圾的临界引爆点正在来临。即使不再发射太空飞船,到2055年,由碰撞所产生的新碎片数量将超过落回地球和燃烧掉的碎片总数。与此同时,美国一间非牟利的国家研究所报告说,地球轨道上目前已有2.2万余件可以侦测到的太空垃圾,其中不少是发射导弹后被摧毁的卫星碎片。

  前车之鉴,太空垃圾事件并不是没有发生过。2005年1月17日,南极上空885公里,发生了一起看似偶然的“宇宙交通事故”——一块31年前发射的,美国雷神火箭推进器遗弃物,与中国6年前发射的长征四号火箭CZ-4碎片相撞。这是一起典型的太空垃圾“宇宙交通肇事案”。

  解决太空垃圾已是迫在眉睫,那么又有哪些途径呢?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

  激光发射器

  从地面或者太空发射激光,将太空垃圾推至离地球更近的轨道,使其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加速下落。但是这样创意的缺点在于:成本过高,激光发射装置非常昂贵,而且可以击中的目标有限。

  太空垃圾收集车

  太空垃圾回收车能够在太空轨道指定地点上将将大块太空残骸收集和封装起来,然后运送到离地球比较近的轨道上。这种垃圾收集车还可以收集整块的老火箭残体。但是方案的问题在于成本太高,而且操作也比较复杂。

  金属细丝

  这种方案就是在飞船发射之前,在飞船上面附着一个金属细丝,进入轨道后用它来击落那些碎片。

  定位跟踪

  太空垃圾定位及监视系统还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为监视敌方导弹进攻及间谍卫星而建造的跟踪系统。它们能探测到低轨道上10厘米大小和地球同步轨道上1米大小的碎片。

  自杀卫星

  体积只有足球那么大,一旦侦察到太空垃圾,便依附在垃圾上,使其速度降低,最后进入大气层,与太空垃圾同归于尽。

  空间工友

  由12只空间“垃圾箱”组成,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当太空垃圾飞过时,它的由电脑控制的机械臂会抓住目标,放进“垃圾箱”后将其分割切碎,使其坠入地球大气层燃烧自毁。(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太空垃圾找到解决之道 卫星将其推入大气层销毁 

  国际空间站退役进行"海葬" 以免成为"太空垃圾" 

  2030年太空垃圾将增长三倍 扩散不可逆清理昂贵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英海域凶猛的大白鲨

英海域凶猛的大白鲨

  科学(kexue.com)网讯 近日英国的动物学家指出,现在英国海域经常出现大白鲨,这里似乎变成了大白鲨生存的理想海域。

  鲨鱼研究者皮尔斯表示:”证明这个理论仅仅是时间问题,我在英国的海岸做过验证,捕捉到许多鲨鱼的照片,它们大多活动在苏格兰东北部的海岸线。我也曾把这些照片给一些专家看,他们也觉得这很不同寻常,不知道这些鲨鱼是从多远的地方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看出,这里的条件似乎和南非,澳大利亚或者加利福尼亚北部差不多。“

  大白鲨生活中正常的温度范围差不多在14摄氏度到20摄氏度之间,英国的海水夏季温度与它们理想的生活水温相近,也有鲨鱼专家调查,在过去14年中有差不多共有90例目击大白鲨事件,但是可以确信的只有不到10件。最近康沃尔的渔民们就经常报告说看到过大白鲨,大概每三周就有人报道看到了新的大白鲨。

  面对目击报告,皮尔斯表示:“很多说法都不可信,毕竟看到鲨鱼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很难看清楚那究竟是不是大白鲨,除非鲨鱼跃出水面,或者被抓到,现在我们看到的更多是鲨鱼的背鳍。”

  不过最近渔民们经常看到鲨鱼倒是肯定的,上月初就有人看到了长尾鲨,这个品种很难见,还有渔民在爱尔兰海域附近看到了石鼠鲨,这更是难得一见的物种。加上此前有人称看到白鳍鲨,专家们也相信,证明这里有大白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有专家认为,大白鲨一般就是在大西洋周围活动,它们来到英国不是没有可能。

  皮尔斯说:“我怀疑我看到的大白鲨可能就是少数游牧型的鲨鱼,它们就是碰巧路过,不过也有一种可能,温室效应导致它们大规模的向北迁徙,来到英国北部地区。这的温度令它们感到舒适。或许是它们的食物向北迁徙,它们为了食物被迫来到这里。”

  科学家们有一个看法到是比较统一,正常情况下,鲨鱼们不会来到物种稀少的北英国海域。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或许是它们来到这里的原因,其实不光鲨鱼,科学家们前不久就证明世界各地的动物们都开始向北迁徙。大概有2000种的动物正在远离赤道,平均每天超过15英尺的速度想北方前进,速度差不多每年一英里。也有一些品种的动物开始向山上前进,选择避暑方式,不过速度相对较慢,平均每年4英尺。

  研究中显示2003年,那时开始,只有少数的动物向北活动,数量可以说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每一年它们移动的也不是很远,最多每年可以向北前进两英尺。联邦气象局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里,2005年与2010年时并列最热的年份。二氧化碳变多,热气在气体中滞留,这也是动物大规模北迁的开始。

  (科学kexue.com网 乔尔)

  相关阅读

  俄连发鲨鱼咬人事件 1人双臂断掉1人主动脉破裂

  "鲨鱼皮"泳衣亮相科技展 可看可摸成为焦点(图)

  摄影师与大白鲨近距相处 欲证明鲨鱼并非杀戮狂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昆虫间谍

昆虫间谍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31日报道,多年来,科学家在仿照昆虫制造微型飞行器(MAVs)的研究中,一直面临着携带能持久供电的电源这一挑战。最近,密歇根大学科学家就另辟蹊径,直接利用真正的昆虫,解决了飞行器电源方面的一个难题。

  歇根大学电力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艾瑟姆-阿坎-阿卡达卡和同事共同开发出一种能量收集器,利用绿花金龟(GreenJuneBeetle)飞行过程中翅膀的震动来发电,通过一种压电装置,使每只甲虫输出的总体电功率达到45毫瓦。他们预测,如果把甲虫飞行肌直接和发电机相连的话,发电功率还能再提高一个数量级。这也标志着人们第一次用活昆虫和非共振装置来采集能量。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微观力学与微型工程杂志》上。

  此前收集昆虫能量的方法包括用热电偶收集昆虫体热,或用共振磁性装置收集振动能量。但不同甲虫翅膀震动的频率有很大不同,同一只甲虫在不同条件下的震动频率也不同,所以非共振装置才能有效收集各种振动产生的能量。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用压电装置分别测试了甲虫翅膀、胸部和翅鞘部位的发电能力。压电装置能以85赫兹到105赫兹的频率运行,这也是绿花金龟翅膀震动的频率范围。实验显示,能量收集器越靠近飞行肌底部(振动源),受到的机械压力越大,输出功率就越大。换用了更大的压电装置后,在最佳部位能达到115毫瓦。

  这种装置还能拓展到同类昆虫身上,其重量要比共振式能量收集器大大降低。不考虑振动频率转换、光热环境条件的话,能得到巨大的输出功率。”阿卡达卡说,“尽管微型飞行器的研发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空气动力性能、飞行时间、载荷能力、能源储备微型化方面,机器昆虫更具优势。我们目前的技术跟自然界几千年的进化比起来还太简单。

  机器昆虫能作为微型飞行器来使用,执行搜寻与救援、跟踪、监控危险环境、探测爆炸物等任务。阿卡达卡说:“目前我们在研究一种将压电陶瓷和传统硅制造相结合的新技术,以提高微振动能量收集器的效率。”(常丽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约翰右和他的向导吃力地抱着这条185磅83.91公斤的大家伙。

英国垂钓爱好者约翰和他所捕获的巨型鲶鱼。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30日报道,一名英国的钓鱼爱好者约翰惠特克日前在西班牙的埃布罗河钓到了一条185磅(83.91公斤)重的巨型鲶鱼。约翰兴高采烈地说:“这绝对会成为一个钓鱼者的传奇故事,可以算是我有生以来最棒的垂钓日了。”

  约翰告诉记者,与他同行的两个朋友在这条巨型鲶鱼出现之前便离开了河岸,好在他们的当地钓鱼向导及时赶到,帮助约翰拽住了这条大鱼。约翰称,当他告诉朋友们他钓到了什么时,那两位朋友简直不敢相信他怎么会这么走运。

  流过西班牙第五大城市萨拉戈萨的埃布罗河以存在巨型鲶鱼而著称,非常受垂钓者欢迎。2010年曾有一位英国患有眼疾老妇在该水域钓上了一条重达192磅(87.09公斤)的白化变种鲶鱼。据悉,最大淡水鲶鱼的世界纪录是646磅(293.02公斤)。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在俄罗斯新地群岛上,一头饥肠辘辘的北极熊冒险小心翼翼地顺着高达300英尺(91.44米)的陡峭崖壁爬下去,希望找到一些食物  在俄罗斯新地群岛上,一头饥肠辘辘的北极熊冒险小心翼翼地顺着高达300英尺(91.44米)的陡峭崖壁爬下去,希望找到一些食物
北极熊慢慢靠近海鸠的鸟巢,希望得到一些鸟蛋北极熊慢慢靠近海鸠的鸟巢,希望得到一些鸟蛋
北极熊每下降一些,鸟儿们就会随着向下移动一些,一只疑惑不解的海鸥站在高处望着这头体型硕大的熊  北极熊每下降一些,鸟儿们就会随着向下移动一些,一只疑惑不解的海鸥站在高处望着这头体型硕大的熊
这是这头北极熊在大着胆子爬下悬崖这是这头北极熊在大着胆子爬下悬崖

  北京时间9月1日消息,大量鸟儿在俄罗斯偏远的北极群岛——新地群岛的一面陡峭的悬崖上筑巢,这里地形险要,非常危险,估计它们想破脑袋也不会猜到,竟有一头体型硕大的北极熊会小心翼翼地顺着崖壁爬下来,闯入它们的地盘。

  这头笨拙的北极熊为了吃到美味的海鸟和鸟蛋,沿着高达300英尺(91.44米)的陡峭崖壁一步一步慢慢向下爬,而聚集在崖壁上的成百上千的海鸠(Brunnich's Guillemots)紧张地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不断发出粗厉的叫声。站在一艘租赁的破冰船上的游客看到以前没有事实依据的这种场景,都被惊得目瞪口呆。美国摄影师戴兰-库克有幸捕捉到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场景,40岁的他说:“北极熊所在的高度,以及崖壁是如此陡峭,这种场景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每个人都很担心它可能会跌落下来。当那头熊偶尔脚下一滑时,船上会有人吓得喘不过起来。人们慢慢平静下来,一个人指出,它正伸出右爪,准备拿一个鸟巢的卵。”

  乘客意识到他们在奥斯特罗瓦-奥兰斯基(Ostrova Oranskie) 岛一处悬崖上看到的是一头北极熊时,加利福尼亚州的库克现在居住在澳大利亚,他说:“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这里雾蒙蒙的、非常凉爽,晴朗的天空中有大量鸟儿在飞来飞去。我们拐了个弯,突然我们看到这头北极熊站在悬崖顶上。这座悬崖至少有5层楼那么高。最初我们还以为那是一只大鸟,或者是一片积雪,但是当我们靠近一些时,发现那竟是一头北极熊。船上的人们变得鸦雀无声,我们只是充满敬畏地坐在那里看着它。”北极熊几次脚下打滑,险些跌落下去后,尽管它并未吃得尽兴,为了安全起见,它还是重新返回了崖顶。

  以前这群人在海洋旅行两天没看到陆地后,曾在Bukhta Maka看到正在浮冰上捕猎的北极熊。不过他们认为,由于浮冰减少,这导致北极熊不得不到更加危险的地方寻找食物。库克说:“气候变化导致的冰雪消融,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传统而言,北极熊会静静地坐在冰洞旁,等待海豹把头伸出来呼吸新鲜空气,这时它会趁机捉住猎物。但是由于冰越来越少,北极熊只得寻找其他食物来源,这时它们发现了鸟蛋。”探险期间,这些游客还目睹了北极熊游数百英里才找到陆地。库克说:“它们过去会呆在浮冰上捕猎,但是现在北极熊一直游啊游,怎么也找不到一块可以栖身的浮冰,最终它们耗尽体力,溺水而亡。”

  这是第一次民用船获得允许,可以驶入这片水域,该地是军用区域的组成部分。多山的新地群岛云雾缭绕,它呈新月形,位于巴伦支海和喀拉海之间,全长1000公里。目前它仍是俄罗斯最机密和最与世隔绝的区域。北极光旅行社首次获得通行证,不过前提条件是必须由两名政府代表陪伴左右。库克的摄影作品最近荣获了大主教奖(Archbishops Award),他说:“能够目睹这种画面,我们感觉非常幸运。我们可能会在不同的一天到达那里,谁又清楚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呢。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天,在一座悬崖边看到一头正在寻找鸟蛋的北极熊。我无法想象得出更好或者更独一无二的遭遇。”(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刚刚孵化的暹罗鳄

  科学网(kexue.com)讯 世界上最稀有的鳄鱼,曾经被认为已经灭绝的鳄鱼物种在老挝的南部被科学家们发现,一同发现的甚至还有20个野生的蛋。

  这种鳄鱼叫做暹罗鳄,科学家说这种鳄鱼生活在曾经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沼泽,森林和河流中,而这次发现他们的地区是在山区,十分的不可思议,科学家们上次在野外发现这种鳄鱼还是在2008年,此后它们一直未曾路面。早在1992年,暹罗鳄就被宣布为在野外灭绝的物种。

  早前由于受到了捕杀外加环境的形象,它们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现在只能在东南亚的一小部分看到它们。虽然这次发现了它们的足迹外加尚未孵化的蛋,但也不能表示它们的数量已经回升。

  动物学家哈勒母表示:“这太好了,这里应该还生活这不少暹罗鳄。如果你想想现在全球人口和老挝的人口飞速增长时,这里竟然还可以给它们存活的空间,真的太好了。”

  现在这些鳄鱼蛋被转到万象的动物园进行孵化,动物学家们怕这些蛋成为蛇或者蜥蜴的盘中餐才出此下策,不过哈勒母也表示,在18个月后,它们还是会被放归野外的。

  暹罗鳄通常情况下可以长到3米长,不过比起其他鳄鱼,它们比较温顺。所以它们也成为了猎人们狩猎的头号目标,在近几十年里,东南亚鳄鱼肉市场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疯狂的增长,也导致这里鳄鱼数量的极具减少,味道鲜美皮肤柔软的暹罗鳄成了美味佳肴。而在动物园里的暹罗鳄由于杂交的比较多,目前世界上纯正的暹罗鳄可谓是少之又少了。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可爱的濒危动物幼仔 诞生于世界各地动物园(图)

  美修改基因可让小鸡长出鳄鱼嘴 助发现先天缺陷

  印尼即将被砍伐森林 拍摄到濒危苏门答腊虎(图)

  二十大奇异濒危新物种 行走鲨鱼不喜游泳爱走路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火星曾经可能也有大海

  科学网(kexue.com)讯 日前,科学家们有了关于火星存在液态水的新发现。早期火星可能被寒冷的冰川覆盖,而当时火星的环境或许同现在我们地球上的格陵兰岛或者挪威很相似。

  科学家同样也认为,这些海洋的存在可以合理的解释为什么火星上含有一种名为硅酸盐的矿物质。此前这里可能是汪洋大海而现在成为了盆地,所以遗留下不少这样的矿物质。

  科学家们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判断出在40亿年前火星中部同两极的温差极大。所以火星北部盆地的海洋达到冰点,就像我们地球的北极一样,从而成为冰川。科学家也证实这里不仅含有矿物质更有液态水。

  来自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研究博士阿尔贝托说:“我们的结论是当时火星从赤道温度开始变化,早期火星的两极温度很低,由于没有地球赤道到南北极的海洋,导致火星整体的温度是温暖的赤道地区和冰川极地地区。如果早期的火星北部??海洋的存在,它是非常冷的。”

  目前科学家还不敢确定这里是不是曾经的海洋,不过存在水确实进一步得到了证实。火星表面陨石坑边缘暴露出的细长条状暗纹可能是地下流出的咸水。这种奇怪的暗色条纹每年的冬季就会消失,而春季又再度出现。美国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器(MRO)在火星南半球多个陨石坑陡峭的边缘都拍摄到了这种条纹现象。

  科学家们也指出,这样的暗色条纹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水流已经暴露出地面,也有可能水流仍然埋在地表之下,但是它们影响了地表,使之看起来呈现暗色。水中的盐分降低了水的凝结温度。这就意味着在火星中纬度地区。尽管火星温度很低,但是季节性的咸水是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的。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手提箱核电站小巧方便 为月球火星定居做好准备

  美改造生命体呼吸二氧化碳 移民火星非白日做梦

  太空舱模拟测试四百余天 中国宇航员"火星"探测

  火星存水有新发现 "暗纹"或是首个直接证据(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模拟银河系

模拟银河系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29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瑞士苏黎世理论物理研究院科学家首次通过计算机模型,模拟了6000多万个暗物质和气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经过超级计算机9个月的漫长运算,仿照银河系生成了相同形状的旋臂星系结构。该模型解决了当前主要宇宙模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成为该领域迄今分辨率最高的模型。

  模拟星系名为“厄里斯”(Eris),中心由明亮的古老恒星和类似银河系核心结构的其他物质组成,围绕核心的巨大旋臂构成了平面星系盘。它的外部轮廓、核球与星盘比例、星系中的主要星体等关键特征,都是科学家通过对银河类星系观测而得。

  模拟结果支持了主流认可的“冷暗物质”理论。“冷暗物质”是一类运动缓慢且无法被“看到”的物质,宇宙中的星系演化是万有引力和暗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大爆炸之后,最初的物质存在微小的密度不均匀,它们之间通过万有引力作用形成了最初的暗物质团,这些暗物质团吞并了较小的原始物质后变得越来越大。宇宙中不到20%的普通物质形成了恒星和行星,它们落入大团暗物质产生的“重力井”中,就形成了中心含有一个暗物质光环的星系。

  研究小组首先从低分辨率开始,模拟最初的暗物质演化成一个类银河星系的控制中心,然后放大中心光环区,引入气体粒子并大幅度提高分辨率,再追踪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的演化。他们使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昴宿星团超级计算机,仅数据处理就花了140万个小时。在“厄里斯”星系中,设置的临界密度让一些高密度区域更容易形成恒星,从而更接近真实星系的情况。

  过去20年来,科学家一直想用计算机再现这一过程,却无法生成像银河系那样的星系。论文合著者、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教授皮耶罗-马多说:“真实的星系是由恒星聚集而成,要模拟这一过程非常困难。我们第一次用计算机模拟了高密度气体云团,这些云团是恒星的出生地,最终形成了类似银河系的旋臂星系。模型还推测了冷暗物质的情况,为星系形成提供了基本框架。”

  马多还指出,在那些高密度区域,当恒星爆发成超新星时,能量会进入星际间物质,将大量气体吹出星系。“超新星爆发在星系内造成了气体外流,否则它会形成更多恒星和一个更大的核球。恒星聚集和超新星能量喷发造成了模拟差异。”(常丽君)

  相关阅读

  银河系惊现最大钻石 530克拉"非洲之星"成浮云

  日本研究人员最新发现 银河系中心恒星"婴儿潮"

  银河系最暗弱矮星系被发现 仅包含千余古老恒星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手提核电站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将在不久的将来重返月球,并且登上火星。飞往月球或者火星在宇航技术上或许并不是太大的问题,科学家认为人类要在其他行星或者月球上建立基地或者定居,关键的问题是电力。目前,由美国能源部下属的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手提箱大小的核电站,产生的功率可供给八个标准住宅的正常使用。由于其具有“可携带”的优越性以及耐久性,该小型核电站不仅可以在地球上使用,也可以在月球或者火星任务上使用,总之,只要美国宇航局需要的地方,该手提式核电站就能派上用场。

  据研发该小型便携式核电站的首席研究员詹姆斯沃纳(James Werner)介绍:这个新型手提箱核电站使用的原理与大多数的核电站类似,也是通过裂变反应产生能量,而现今大多数的核电站功率都在数百或者数千兆瓦,这种便携式的核电站仅有40千瓦的功率。虽然它功率小,但是这个尺寸在太空中却会发挥极大的作用。

  例如,在未来的行星登陆计划中,可以携带这种手提式核电站进行供电,虽然功率不是非常大,但却是恰到好处,可以灵活使用。再者,如果人类计划登上小行星,可以将这个小型核电站放置在小型陨石坑或者洞穴中,一来可以保证留下的科学仪器正常工作,二来可借助洞穴等的天然外星环境对核电站进行保护。虽然其比标准的核电站设施小得非常多,但是在宇航任务中,有这么一个手提箱核电站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宇航局目前已经为这个便携式核电站设想好了几个潜在的应用领域。其可以作为氧气或者氢气发生器的电力源,也可以作为一种充电设备,用来给未来的有人/无人月球车或者火星车充电。

  负责研发便携式核电站的研究小组,计划在明年制造出一个示范样机,并进行各种测试。目前,宇航员在太空之行任务,都是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能量,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各种设备供电。但是,太阳能在太空中并不一定是稳定可靠的能源补给,如果在轨道上的探测器,运行到行星背朝太阳的一面,就无法继续吸收太阳能了,这时候就是使用储备起来的电力。然而,如果在行星表面登陆,遇到尘暴等现象,沙尘会覆盖太阳能电池板,这样效能就会下降。所以,便携式的核电站就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保证可靠且持续的电力供应。

 
  而使用核裂变的方式产生能量的手提箱核电站,有些人质疑其是否会产生核泄漏等灾难性事故,由于地球上发生的多起核电站核辐射泄漏事故,比如臭名昭著切尔若贝利核电站泄漏,使得该装置的安全性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据此,首席研究员沃纳认为:使用这种便携式反应堆不会对宇航员构成威胁。由于其是出于低功耗水平上运行,并不是发生堆体崩溃的问题,是非常安全的。如果有外力作用导致其受损,反应堆就会自动停堆。

 

  虽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及结束了航天飞机的计划,但是沃纳研究员并不担心这个项目受到影响,该手提箱式的核电站也可以用于其他的运载火箭所执行的任务。而沃纳本人也对此项目感到乐观,他认为一旦该手提箱式核电站被制造出来,美国宇航局将会允许其被发射到太空(国际空间站),测试在太空环境下的情况,而且在将来有一天会将这个装置应用到实际太空飞行任务中,这对每一个宇航员而言,应该是个不错的消息且是个值得纪念的一天。(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各国火星探测日趋激烈 火星之谜距揭晓还多远?

  美改造生命体呼吸二氧化碳 移民火星非白日做梦

  太空舱模拟测试四百余天 中国宇航员"火星"探测

  "反物质环"驱动飞船大提速 45天到达火星不是梦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5 页,共 1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