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自动转移飞行器—约翰内斯-开普勒”号太空货运飞船

  欧洲航天局“自动转移飞行器-约翰内斯-开普勒”号太空货运飞船完成与国际空间站相关的任务,结束4个月运行,21日在南太平洋上空“自我毁灭”。

 “自毁”

  欧航局21日20时43分(北京时间22日4时43分)发布声明说,“自动转移飞行器-约翰内斯-开普勒号飞船结束使命,(自我)损毁过程预计已经开始。它去了……”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穿越大气层过程中,大部分船体以及搭载的物品会汽化,只有一小部分硬件可能落到南太平洋无人居住区,预计位于新西兰以东大约3000公里。

  “开普勒”号今年2月16日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2月24日抵达国际空间站。21日“自毁”标志它为期4个月的任务圆满结束。

  贡献

  “开普勒”号先后完成多项任务。

  飞赴国际空间站过程中,它搭载6.6吨食品、水、氧气、实验设备和其他必需品。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并卸下货物后,“开普勒”号“摇身”变为国际空间站的“补充活动空间”。随后,它借助自身携带的燃料帮助空间站提升运行轨道。

  离开国际空间站时,“开普勒”号带走空间站内的垃圾、宇航员排泄物和一些用不着的硬件。

  即将踏上“自毁”之旅时,它给地面控制中心“打了最后一通电话”,帮助航天人员完善飞船“自毁”操作程序。

  一个用于搜集飞船解体时位置、温度、压力、纬度数据的记录器随即弹射出“垂死”飞船,下降过程中经由铱星移动通信系统把数据传送至地面控制中心。

  后继

  “开普勒”号以德国著名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命名,在欧航局研发的自动转移飞行器系列飞船中“排行老二”。

  第一艘自动转移飞行器以19世纪科幻小说家朱尔-韦尔纳命名,2008年飞赴国际空间站。

  继“韦尔纳”号和“开普勒”号之后,第三艘货运飞船以意大利核物理学家爱德华多-阿马尔迪命名,定于明年2月底升空,第四艘飞船以杰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命名,而最后一艘尚未命名。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最后两艘飞船定于2013年至2014年发射。

  难题

  待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完成最后一次太空之旅、美国航天飞机机群全部退役,运送宇航员前往空间站的任务将全部由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承担。

  欧洲的自动转移飞行器与日本的空间站转运飞行器和俄罗斯“进步”号飞船一样,都是“单程”货运飞船,无法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在法国巴黎参加航展的欧航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20日告诉媒体记者,欧洲方面没有开发载人航天飞行器的计划,但欧航局正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讨论是否改进自动转移飞行器,使它更符合美方需求。

  他认为,向国际空间站输送人员和物资需要“国际协调”,暗示参与国际空间站任务的几方“讨论议题不够充分”。

  “每一方都作出单边决定”,多尔丹解释,“美国航天局自行决定让航天飞机机群退役,欧航局自行决定研发自动转移飞行器,日本自行决定研发空间站转运飞行器。”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美国媒体报道,新西兰北岛西海岸上近日多了个“天外来客”,一只南极小企鹅因为迷路而穿越3200多公里来到了这里,一时成为当地的“大明星”。

  6月20日,在这里生活的克里斯汀·威尔顿遛狗时发现了这只企鹅,她说:“(在新西兰)看见企鹅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就像什么人把它从天上扔下来似的,它一定是来错了地方。”

  这只从南极来的小家伙是只雄性帝企鹅,可能有10个月大,高80厘米,重约10公斤,目前健康状况还算不错,体形丰满。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个头最高、体重最大的,它们最高可达122厘米,最重可达34公斤,且生存和繁殖能力很强。

  专家估计,这只帝企鹅可能是在觅食时迷路了。南极企鹅上次出现在新西兰还是在1967年。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这幅地图可能是一件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物,同时证明了地球为扁平的相关理论


美国国会图书馆对的这幅120年之久的地图很是期待

  古人都认为地球是扁平的,但随着科学的发达,大多数人都清楚的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地球扁平论者的观点很自然的被认为无知。但近日,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将收到一份特殊且稀少的礼物——一幅足有120年之久的老地图,最为特别的在于,这幅老地图是为了证实地球为扁平的理论而造。

  据了解,这幅地图是由来自俄勒冈州的丹-哈姆斯(Don Homuth)于本月末将送给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礼物”,虽然在图书馆中共有500万幅地图,但没有一幅能够与哈姆斯先生所送的这幅古老地图相似。哈姆斯先生曾居住在美国北达科塔州的法戈市,并为北达科塔州的一位参议员。据他介绍,这幅地图是他的八年级英语老师约翰-希尔卓思(John Hildreth)赠送给他的,由美国南达科塔温泉市的奥兰多-弗格森(Orlando Ferguson)创作而成,该地图充分说明了地球是扁平的理论。他把这幅地图卷起来搁置了很多年,也忽略了很久。直到有一天,当他知道这幅地图可能是一件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物时,他才十分惊讶的了解到这幅地图的价值。希尔卓思先生是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师之一,如果老师能知道祖父送给他的其中一件古董被送到美国国会图书馆,他也会感到十分骄傲和开心。

  据美国地理学资深技术信息专家兼美国国会图书馆地图部门工作人员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表示,他们在总共搜索了75到100幅的相关地图后,确定了这幅地图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图书馆收藏的这些地图中竟然没有一幅与它相似。他分析,可能是这幅地图印刷的副本很少,如果有,也没有几幅能够被完整保存到现在的。

  弗格森先生的家中,即温泉市的先驱博物馆还保存有其它一些较为著名而珍贵的地图。但遗憾的是,这些地图缺少了底端部分,只有哈姆斯先生的这幅地图是唯一能够被鉴定且保存十分完整的。

  莫里斯鼓励公众对可能即将“定居”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这幅珍贵地图提出宝贵问题,同时,也欢迎大家能够把自认为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捐赠给美国国会图书馆,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形式的文物,都可以与美国国会图书馆随时取得联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航天局日前公布了“信使”号水星探测器的初步观测结果,为有关水星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信使”号目前已进入绕水星轨道3个月,其初步观测结果显示,水星具有两极不均匀的磁场,北部磁场稍强。水星表面有一个由远古喷发的熔岩形成的大平原,而且构成水星表面的物质中硫元素比较丰富。
“信使”号项目首席科学家肖恩·所罗门推测,在塑造水星地貌的过程中,火山可能扮演了重要作用。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信使”号于2004年8月升空,是人类发射的第一个绕水星运行的探测器。从今年3月18日起,“信使”号进入绕水星运行轨道,对其展开为期一年的观测,任务包括确定水星表面成分、探测水星的神秘磁场及勘察水星极地区域是否存在冰。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碳纳米管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自行车和球拍等产品生产中。是英国研究人员提醒说,生产碳纳米管和利用该材料制造其他产品的工人,需防范因吸入碳纳米管而致癌的风险。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病理学期刊》上报告说,碳纳米管的粗细只有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动物实验显示,如果它进入实验鼠的肺部,可能引起间皮瘤等癌症。此前该校研究人员曾报告说,碳纳米管可在实验鼠的腹腔中引发癌症。这些研究均显示,必须警惕碳纳米管给生产者带来的健康风险。
研究人员说,碳纳米管引发癌症的机理与石棉纤维类似。石棉已被确认为致癌物质,其细小纤维被吸入后会诱发胸膜间皮瘤。
不过研究人员发现,容易引发癌症的是那些较长的碳纳米管,这可能是因为它们更容易卡在肺部或腹部细胞间的空腔中。实验显示,长度较短的碳纳米管引发癌症的风险相对较小。这也许意味着可以在碳纳米管生产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设计出既能满足生产需求,致癌风险又低的碳纳米管。
领导这一研究的肯·唐纳森教授说,上述研究结果提醒生产商,在赚取利润的同时,要设法防范生产线上的工人因接触碳纳米管而患癌。(来源:新华网 黄堃)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波兰是个能源进口国,自身只能提供国内30%的能源需求,其余的都需要进口。但现在波兰制订了野心勃勃的能源战略,计划大力开采储量位居欧洲首位的页岩天然气,希望借此跻身能源生产大国,改变能源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页岩天然气开采潜力巨大

  页岩天然气是一种非传统天然气,多蕴藏于地下深层岩石结构中,曾一度被认为难以开发,但随着钻探技术的不断发展,页岩天然气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已经成为了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0年,页岩天然气只占美国天然气产量的1%,而目前已经达到了25%,在未来的10年间,这一比例将继续提升至50%。

  受此鼓舞,波兰也决定大力促进页岩天然气的开发。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研究报告,东欧地区的页岩天然气储量达7.1万亿立方米,其中波兰储量高达5.3万亿立方米,高居欧洲第一。按照目前波兰每年14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消耗量,这一储量足够波兰使用300多年。专家表示,如果欧洲国家的页岩天然气得到有效开发,将一举改变欧洲的能源地图,像波兰等储量丰富的国家,甚至可以成为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国。

  波兰政府制订了雄心勃勃的开采计划。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称,页岩天然气开发是波兰面临的重要机遇,也是波兰政府的责任。总理图斯克也表示,开采页岩天然气是波兰能源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波兰政府的态度非常坚决,将为勘探、科研和实现页岩天然气利用创造最佳条件,如果可能,波兰应开采出每一立方厘米的页岩天然气。

  欧美能源巨头抢占先机

  在波兰页岩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中,很多欧美的石油天然气巨头已经敏锐地嗅到了商机,抢先一步进入了这一领域。在过去的几年间,波兰政府先后颁发了86张天然气勘探许可证,埃克森美孚、雪佛龙、马拉松等欧美能源巨头都名列其中,被允许在波兰境内勘探并进一步开采页岩天然气。

  今年5月份,美国奥巴马总统访问波兰。波美两国在页岩天然气开采领域的合作正是双方领导人会谈的重要话题,美方希望凭借在技术、经验方面的优势来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波外长西科尔斯基表示,页岩天然气开采已经成为波美两国最关键的合作领域之一。波兰天然气公司预计,已经先期进入的美国公司,如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在这一领域的投资额高达数十亿美元。

  目前,波兰计划钻探的124口天然气井中已经有7口顺利完成,正在进行储量以及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估。美国第3大石油公司康菲公司在波兰境内的第一口勘探井现在正在紧张的作业中。该公司表示,经过4至5年的勘探和试开采后,到2015年左右,波兰将会成为一个天然气生产大国。

  引发环境污染担忧

  目前的页岩天然气开采主要使用一种叫做“水力压裂法”的技术,也就是将数百万升的水、砂子以及化学品进行混合,然后在高压下将其注入岩石,从而使岩石分裂,岩层中的天然气就可以慢慢渗透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有可能污染地下水,危害环境。另一方面,这一技术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每口页岩气井要耗费1500万升水才能使页岩断裂。此外,页岩天然气开采过程中还会导致大量甲烷的泄露,这是一种比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强几倍的气体。

  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页岩天然气的开采都遭遇了环保人士的激烈反对。今年3、4月份,加拿大魁北克省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分别暂停了当地的页岩天然气开采。5月份,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项旨在禁止使用“水力压裂法”来开采页岩气和石油的法令,如果参议院在7月份也通过这一法令,法国将成为第一个禁止使用“水力压裂法”的国家。

  波兰目前面临着巨大压力。欧盟也在关注此事,欧盟委员会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奥廷格表示,在页岩天然气的开采问题上,欧盟主要监管开采方是否遵守欧盟的相关法律,其中主要是环境保护问题。不过,波兰政府继续开发页岩天然气的态度仍然坚决。外长西科尔斯基表示,“一些国家打算禁止页岩天然气开采,但是我想说,民众无需担心,我们有必要向环保人士和民众说明页岩气开发的具体情况,据我所知,技术在不断发展,一切都会更好。”(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6月15日报道,天文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撰文宣布,他们观察到了宇宙诞生之初、也就是宇宙10亿岁时就开始成形的黑洞。
宇宙早期黑洞的信号十分微弱,天文学家们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巡视天空6周,观察到了所谓的“钱德拉南天深度视场”。随后,他们将NASA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提供的图片和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提供的数据结合在一起,在200个遥远的星系内搜寻到了早期黑洞的“芳踪”。之前科学家们只是预测到了年轻黑洞的存在,但从未观察到其踪迹。
NASA的研究表明,同其“寄主星系”一起,早期黑洞的成长速度快过此前科学家们的预测。在宇宙诞生之初,黑洞就一直存在,实际上,当宇宙10亿岁时,已经有约3000万个黑洞形成。
该研究的领导者、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天文学家埃兹奎尔·特雷斯特表示,探测到这些星系发出的X射线非常重要,因为它会告诉我们,在这些星系内部有超大质量的黑洞正在成长。
该研究论文的联合作者、美国耶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凯文·沙温斯基表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宇宙诞生之初,寄生于非常年轻星系内部的‘婴儿’黑洞,这些黑洞正在吞食位于星系中央的物质、气体,黑洞们将会持续成长,穿越‘青少年’阶段到达‘成人’阶段。”
NASA表示,在这些星系中,有30%到100%的星系包含有“正在成长的超大质量黑洞”。该实验中观察到的年轻黑洞的数量是此前估计的100多倍。(来源:科技日报 刘霞)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如今,全球高科技中心美国硅谷已抓不住“老外”的心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和印度人才更愿意回到祖国当“海归”。
美国最大的报纸之一《今日美国》近日的报道就写到,随着美国收紧移民政策、生活费高涨,以及在中印等国更好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外来科技人才回到自己的国家发展。
对于这一股“海归”大潮,6月19日晨,美国俄勒冈大学副校长斯丹凝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海外人才归国的形势在改变,但是目前的情况还不理想,很多中国人采取了“脚踩两只船”的办法。中国也正在想方设法,与发达国家进行“人才争夺战”。
中国七成“海归”就职于高科技领域
中国在全球科技人才竞争格局中,一直扮演着“人才输出国”的角色。但在中国国内,高端科技人才数量严重不足,远不及发达国家,而填补这一空白的多是海外归国人员。
2009年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大多数成功创业的“海归”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其中,从事互联网、IT和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工作的“海归”占到了70%以上。还有20%的“海归”的工作集中在咨询、法律服务和教育等领域,5%左右在制造领域。
斯丹凝指出,在美国,很多来自中印的人才纷纷选择回国,因为此时正是新兴经济体发展的大好时机。
而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在回国既能获得政府相应的支持,也能吸引美国的投资。
对于“海归”在中国科研中担当的角色,斯丹凝说:“他们是中国科研系统的一种催化剂。‘海归’具有改革性的影响,能推动中国的创新体系达到更高水平。”
中国“海归”人数变化时间节点/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回国人员人数
2010年底/190.54万人/63.2万人; 2009年底/162万人/49.74万人; 2008年底/139.15万人/39万人;
2007年底/121.17万人/31.97万人; 2006年底/106.7万人/27.5万人; 2005年底/93.34万人/23.29万人; 2004年底/81.48万人/19.8万人。
中外企业正在上演“人才争夺战”
海外人才回国的主要原因,斯丹凝说:“这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据介绍,很多在美国大公司就职的中国人,逐渐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建立自己的公司。
而通常情况下,他们都会和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合作,以更好地吸引资金。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有这种想法的都是工程师或者科学家。
不过,斯丹凝指出,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很多中国人都采取了“脚踩两只船”的办法——一只脚跨在美国、另一只脚放在中国。
“因为有些人想让他们的孩子在美国接受教育,有些人是配偶不愿意回国,还有些人则是不适应中国的工作环境。”他说。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最好”的人才是不会回国的。因为他们在国外已经有很稳定的保障和一定的社会地位。
所以,斯丹凝指出,尽管海外人才归国的大形势在发生改变,但至今为止,这种改变还不理想,这些“海归”还不是“完全转移”回到了国内。
目前还出现一种新的情况,那就是中国企业和科研组织正在和外国企业展开竞争,抢夺同一水平和类型的人才。比如华为、联想等高科技公司,如今就和英特尔、思科和高通等公司展开了激烈的人才竞争。
斯丹凝认为,高端科技人才的短缺,使中国正在与发达国家进行“人才争夺战”,为此中国政府也在通过多种鼓励和吸引的办法,从国外找寻高端的科技人才,吸引其回国就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来自中山大学、南华大学、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新加坡中央医院、美国文·安德尔研究所(Van Andel Research Institute,VARI )以及美国宾州Wistar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展开协作,在新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可用于预测鼻咽癌(NPC)转移扩散的关键蛋白serglycin,这一研究发现将推动科学家们开发出抑制鼻咽癌转移扩散的新治疗策略。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近期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山大学癌症中心的钱朝南教授,其早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后曾在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及美国文安德尔研究所接受博士后培训。2004年开始在美国文安德尔研究所担任研究专员,2006年受聘于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兼职资深研究员。2007年作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科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被中国卫生部聘为“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专家。2008年开始担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助理,2009年底开始担任《癌症》杂志副主编。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鼻咽癌远处转移的分子机制和临床诊断、实体瘤血管生成与淋巴管生成的机制研究、恶性肿瘤的动物模型研究。擅长鼻咽癌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目前已在SC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34篇。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中国的南方及东南亚地区为鼻咽癌的多发区。其恶性程度较高,且具有极高的癌细胞转移率。一般鼻咽癌患者确诊时癌细胞常常已扩散至颈部淋巴结甚至肝脏等远处器官。
在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serglycin蛋白可作为鼻咽癌转移的一个标记分子。高水平的serglycin与鼻咽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及鼻咽癌转移呈紧密相关性。鼻咽癌细胞系的比较基因组表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具有高转移潜能的鼻咽癌细胞中serglycin呈高水平表达。当利用RNAi阻断鼻咽癌细胞中serglycin分泌时,研究人员发现鼻咽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这表明serglycin亦可作为终止鼻咽癌扩散的一个重要靶标。此外,研究人员还证实Serglycin表达抑制导致了上皮间质转化相关的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抑制。在进一步的临床样本分析中,研究人员获得了与鼻咽癌细胞系一致的实验结果。
“这项研究不仅发现了一个鼻咽癌转移的重要分子标记,并详细解析了与这一分子相关的重要细胞进程,从而为制定出高效抑制癌症转移的治疗策略指明了新方向。”M.D.安德森癌症中心张微教授(音译,Wei Zhang)说。
钱朝南教授指出除了Serglycin,还有许多的其他因子在鼻咽癌的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他计划更深入地发掘与Serglycin协同作用参与鼻咽癌转移的相关基因,从而为鼻咽癌的治疗找到一条高效的综合性治疗策略。(来源:生物通 何嫱)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来自秘鲁将近6500岁的娃娃木乃伊,生前只有10岁大


因肺炎致死的匈牙利木乃伊家庭

  据报道,美国费城法兰克林博(微博)物馆(The Franklin Institute)于18日举办的“世界木乃伊特展”,展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类、动物木乃伊,而其中最受瞩目的,便是来自秘鲁将近6500岁的娃娃木乃伊,比埃及图坦卡门国王还多2倍岁数。

  除了展出超过45种的木乃伊外,还介绍在何种自然状况下容易变成木乃伊。这些自然形成的木乃伊,在生前不外乎都处于极端的环境,例如在沙漠、沼泽、盐矿、洞穴或是极寒之地。

  来自秘鲁的娃娃木乃伊,经由高科技仪器分析后,发现到他只是个10岁大的小孩,而且因为营养不足、缺乏维生素D与罹患肺炎而导致死亡。另外来自匈牙利的木乃伊家庭也受到瞩目,经科学家证实,妈妈、爸爸还有小孩都感染当时肆虐欧洲的结核病。

  或许有人问说:“如何判定木乃伊的年龄?”科学家可以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 scan)以及核磁共振影像(MRI)技术,在不破坏躯体的前提下,能分析出木乃伊生前环境、年龄等状况,还原木乃伊的真实样貌。(西部网)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30 页,共 9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