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享誉世界的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代表作《呐喊》当地时间4月2日晚在纽约的苏富比拍卖行以1.19亿美元的天价成交,并创下了世界艺术品拍卖纪录。   享誉世界的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代表作《呐喊》当地时间4月2日晚在纽约的苏富比拍卖行以1.19亿美元的天价成交,并创下了世界艺术品拍卖纪录。

  中新网北京5月3日电(刘欢) 享誉世界的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代表作《呐喊》当地时间2日晚在纽约的苏富比拍卖行以1.19亿美元的天价成交,创下世界艺术品拍卖纪录。这次拍卖在未开始之前,就被业内人士视为最近10年最重要的拍卖之一。此前有质疑称,此作品并非存世四幅《吶喊》中的精品,8,000万美元估价过高。

  蒙克完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呐喊》是世界艺术史上公认的杰作。画面上,扭曲变形而尖叫的人物造型,像血一样猩红的云彩,象征死亡的黑色,仿佛是一场精神灾难,表现出令人眩晕的杂乱和夸张的空虚。

  蒙克共创作了4个版本《呐喊》,这次拍卖的是他1895年创作的版本(第三版),由挪威商人彼得·奥尔森收藏,他的父亲托马斯·奥尔森是蒙克的朋友、邻居及艺术赞助人。这也是唯一一幅由私人收藏的《呐喊》,其他三个版本均被博物馆收藏。

  此次拍卖吸引了众多国家买家的关注,以至于网上交易平台无法登陆,英国某博彩公司也为拍卖价突破1亿美元开出4/6的赔率。之所以轰动全球,皆因此次作品被认为有以下几个不同寻常之处:

  一是蒙克的呐喊是最家喻户晓的作品之一。苏富比曾宣称,《呐喊》在学术界或者普罗大众间的知名度大约仅次于达•芬奇的《蒙娜莉莎》;

  二是蒙克的《呐喊》最能让大众能产生情感共鸣,因为很多人都会有画中人那样“站在一座桥上想尖叫的感觉”;

  三是苏富比对这件作品8000万美元的估价创造了拍品估价的最高纪录;

  四是拍卖商认为,不同于其他版本,这一版《呐喊》是色彩最丰富、最鲜亮的一幅;

  五是这版《呐喊》是唯一由蒙克亲手为画框上漆,并题下诗句解释创作动机的作品。蒙克写道:我的朋友们继续走,我落在后面,焦躁、颤抖。我感到自然的巨大呐喊。

  而对于此前苏富比报出的8000万美元估价,某艺术机构曾评论过高。评论称,说爱德华‧蒙克的《吶喊》仅次于达芬奇的名作《蒙罗莉萨》,这种比喻不合适。爱德华‧蒙克的《吶喊》“是存世四幅构图相近之《吶喊》之一”,但不是四幅中的精品,画面层次和厚重感都不够浓烈,所以成交价预料将超过8,000万美元估价过高。

  链接:世界最贵五大名画价格

  1.保罗·塞尚 《玩牌者》 2012年以超过2.5亿美元成交

  据美国《名利场》杂志2月2日报道,塞尚的画作《玩牌者》以超过2.5亿美元的价格私下成交,创造了单件艺术品成交价的世界纪录。据悉,这笔交易的买家是近来在艺术市场颇为活跃的卡塔尔王室。国内艺术评论家认为,塞尚是西方现代艺术先驱,其作品艺术价值早已被艺术史认同,这也是其能卖出天价的原因。

  2.杰克逊·波洛克 《No.5,1948》 2006年以1.4亿美元成交

  这幅画在一副优雅的4×8英尺画布上以画家特有的滴溅泼洒的艺术手法来进行风暴式设计并拨开油彩。这幅画的狂热买家是David Geffen,他于2006年购得此画。但当时报道涉及的买卖双方并没有出面证实这一成交价格。

  3.克里姆特 《阿黛尔·布洛赫·鲍尔I》 2006年以1.35亿美元成交

  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克里姆特于1907年以沥粉、贴金箔等特殊手法创作了这幅被誉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I》, 2006年被美国大亨Ronald S Lauder以1.35亿美元收藏。有传闻说几十年来,围绕这幅画一直纷争不断,二战前,纳粹宣布拥有此画。这幅画描绘了一个沉浸在爱河中的迷人少女的爱情故事。

  4.爱德华•蒙克 《呐喊》 2012年以1.19亿美元成交

  当地时间5月2日,艺术界中最获公认的画作之一、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代表作《呐喊》2日以1.199亿美元的价格在纽约成交,创下新的艺术品拍卖纪录。

  5.毕加索 《裸体、绿叶和半身像》 2010年以1.06亿美元成交

  《裸体、绿叶和半身像》并不是毕加索的最好作品,但它的确是知名艺术家的知名作品之一。对于买家来说,它能抵御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稳定的风险,同时还能和朋友乃至公众分享艺术品独有的红利精神的愉悦和认同感。2010年,这幅作品在纽约佳士得以1.06亿美元高价成交。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0)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4月21日,美国与菲律宾“肩并肩2012”联合军事演习参演部队在菲国北部新怡诗夏省麦格赛赛堡举行实弹演习。图为数名美国士兵在实弹演习举行前在丛林中摆出作战姿态,配合媒体拍摄。中新社发 张明 摄    4月21日,美国与菲律宾“肩并肩2012”联合军事演习参演部队在菲国北部新怡诗夏省麦格赛赛堡举行实弹演习。图为数名美国士兵在实弹演习举行前在丛林中摆出作战姿态,配合媒体拍摄。中新社发 张明 摄

  中新网5月3电 据外媒报道,菲律宾外长德尔罗萨里奥2日要求美国提供更多武器装备,如巡逻艇、飞机和雷达系统。

  德尔罗萨里奥称,武器装备能使菲拥有“最低限度的防御系统”。他表示,美国可以帮助菲构建防御系统,比如提供巡逻艇、巡逻飞机、雷达系统等。同时,菲律宾也等待其他国际伙伴提供援助。

  德尔罗萨里奥在发言中强调,菲律宾需要在这一地区拥有强大的盟友,因此美国对菲律宾的战略投资是必要的。

  美国与菲律宾两国政府外长和防长4月30日在华盛顿举行首轮“2+2”会谈,确定了两国共同战略目标。美方重申依据共同防务条约对菲方的承诺和义务,并表示支持通过“和平、合作、多边和外交渠道”解决海上争端。

  希拉里表示,双方对南海事态发展感到严重担忧,虽然美方在南海主权争端中不偏袒任何一方,但是确保航行自由、维护和平与稳定、尊重国际法、保障合法贸易无阻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帕内塔则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方将于年内向菲律宾交付第二艘军舰。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国际在线消息:一年前的5月1日,美军海豹突击队成员突然抵达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不远的阿伯塔巴德一处大院,击毙了藏在里面的本·拉登。一年后的5月1日,美国白宫宣布将陆续解密在阿伯塔巴德大院中缴获的部分文件。

  据美国NBC电视台记者吉姆·米克拉茲斯基透露,美军在阿伯塔巴德大院缴获的东西包括:五台电脑、10个硬盘和超过100个DVD、电脑磁碟和优盘等存储设备,里面储存的各类文档文件在1万至1.5万之间、视频文件在2万到2.5万之间。这些文件除了很多拷贝文件外,还包括很多家庭录像,记录了本·拉登藏匿的大院周围的各种生活场景,包括鸡、牛、兔子和狗的录像。

  曾想刺杀奥巴马 炸毁油轮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台披露,美军即将解密的大量文件显示,藏匿在巴基斯坦的本·拉登曾多次向下属下达命令,要求他们策划、实施针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军中央司令部指挥官裴卓斯的袭击,甚至是暗杀行动。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说,为了刺杀奥巴马,本·拉登曾密谋了多个暗杀计划,其中包括劫持奥巴马的总统专机——“空军一号”。报道说,本·拉登想刺杀奥巴马,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认为副总统拜登“尚未准备好”担任美国的最高统帅。“杀掉奥巴马自然会导致拜登接替他的总统职务”,本·拉登在写给一名高级助手的信中说,“拜登还没有准备好接替这一职位,他将会把美国带入危机。”

  文件显示,尽管“基地”组织后期操作这类活动的能力越来越有限,但本·拉登始终没有放弃刺杀奥巴马的计划。除了刺杀奥巴马,本·拉登还想曾幻想炸毁油轮来制造世界恐慌。文件显示,2010年,本拉登曾想在海上劫持油轮,并将之炸毁。“通过制造这类爆炸事件,他希望能够沉重打击世界经济,并让油价飙升。”尽管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认为拉登此念实在是“异想天开”,但他们还是对商业石油公司签发了警告。

  生活闭塞、有点儿“妄想” 但依然是恐怖活动“拍板者”

  根据美国媒体披露的部分文件,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藏匿生活让本·拉登的生活渐渐变得非常闭塞。藏匿期间,本·拉登会经常想到一些恐怖活动的点子,但这些想法都过于宏大。等他辗转将这些信息传达给下属后,往往下属必须得跟他解释这些想法实施起来有多难。

  到2010年底的时候,随着“基地”组织高级领导人被美军削弱,中层领导多数被消灭,在某种程度上本·拉登和下属的联系渐渐被切断,他变得更加孤立,无所适从。一段从大院缴获的视频录像显示,“本·拉登正在观看电视屏幕上自己的照片。”路透社据此分析,这“说明阿伯塔巴德大院内安装有现代视频播放系统。”

  长期几近与世隔离的生活还让本拉登变得有点儿“妄想”。他不断地想推动一些事情发生,但事实证明,这些想法很不切实际。著有《追踪本拉登十年》(Manhunt:The Ten-Year Search for Bin Laden)一书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知名记者、美国国家安全研究专家彼得·博根说,在阿伯塔巴德大院两间屋子里生活了大概有六年之后,本·拉登与社会已经脱节了。“他不断地呼吁‘基地‘组织发动针对美国的袭击。可‘基地’组织成员的回应却是,‘是啊,主意确实非常好,但是我们没有资源去发动这些袭击。’”

  但尽管如此,拉登依然是“基地”组织恐怖行动的最后“拍板者”。美国官员的分析认为,这在相当程度上跟本拉登本人的个人魅力有关,“他擅长于衡量事情的利弊得失。因此,‘基地’组织在很多恐怖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上依然习惯于得到他的指导。很显然,他们依然在等待他结束藏匿生涯,重返战斗队伍。”

  关注“基地”组织发展 曾想为其易名

  资料还显示,尽管本·拉登销声匿迹十年之久,与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但他依然十分关注“基地”组织的存在和发展。

  据美国白宫反恐顾问布伦男4月30日透露,在“基地”组织不断遭到重创之后,本拉登曾一度感到沮丧与绝望。为了保持有生力量,他曾鼓励“基地”成员逃往那些“远离飞机大炮的地方”养精蓄锐,甚至还考虑为“基地”组织更名换姓。

  美军得到的文件充分显示,由于“基地”组织大量中高层领导人被打死,本·拉登对接替他们位置的低层领导人感到担忧,认为他们缺乏经验,可能会在一些问题上一错再错。此外,由于美国已经基本停止使用“反恐战争”这一说法,转而用“基地”组织来指代恐怖主义,为此,本·拉登曾考虑为“基地”组织换个名字。

  而2011年初在中东和北非国家不断发生的政权更迭,也让本·拉登为“基地”组织的未来感到担忧。尽管这些国家被推翻的政权是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曾经未竟的事业,但本·拉登却并没有为此感到窃喜,而是忧心不已。从阿伯塔巴德大院获取的一些本·拉登及其副手扎瓦赫里的信件中可以看出,两人认为,发生在阿拉伯世界的这些动荡直接威胁到“基地”组织的未来,“因为这些国家示威者完全没有提到对‘基地’组织的支持,也从没提到过‘基地’组织。”(耿海艳)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当地时间2012年5月1日,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恐怖组织“基地”领袖拉登去年5月2日遭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杀,拉登生前住所已被巴基斯坦政府完全拆除。图为当地时间2012年5月1日,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孩子们在玩板球。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2012年5月1日,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恐怖组织“基地”领袖拉登去年5月2日遭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杀,拉登生前住所已被巴基斯坦政府完全拆除。图为当地时间2012年5月1日,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孩子们在玩板球。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2012年5月1日,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恐怖组织“基地”领袖拉登去年5月2日遭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杀,拉登生前住所已被巴基斯坦政府完全拆除。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2012年5月1日,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恐怖组织“基地”领袖拉登去年5月2日遭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杀,拉登生前住所已被巴基斯坦政府完全拆除。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中新网5月3日电 据外电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他一年前做出击杀“基地”组织前领导人本•拉登并派出海豹突击队的决定,是他任期中“最为重要的一天”。

  在当地时间2日晚间播出的这次全国广播公司(NBC)的采访中,奥巴马说,做出这种选择的确是冒险的。

  奥巴马说,行动前,击杀拉登的计划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他很多手下都不知道,甚至第一夫人米歇尔也被蒙在鼓里。

  他说,当时哪怕媒体透露出一点风声,都将让拉登逃之夭夭。当时不知道拉登大院是否有地下逃生通道。

  奥巴马说,那时候决策圈内部对突袭拉登大院的决定,有正反两方面意见的争论。如果行动失败,拉登不在那里,将引发严重的地缘政治问题,而且将把海豹队员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最终,经权衡利弊,他做出了非常正确的决定。

  奥巴马否认在拉登被击毙后曾击掌庆贺(图)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环球网记者李娜报道,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黄岩岛海域的对峙仍在持续,尽管中国多次发出抗议,但菲律宾的小动作依然不断,并继续寻求美国方面的军事支持。据法新社5月3日报道,菲律宾外长德尔•罗萨里奥2日在演讲中称,菲律宾已经向美国发出要求,为菲武装军队提供巡逻艇等设备。

  罗萨里奥称,菲律宾正向美国提交一份军事装备需求清单,其中包括巡逻艇、巡逻机、雷达系统及海岸观察站。他还表示,这些硬件能够帮助菲达到“最低限度的可靠防御”。

  他还表示,这对菲律宾与美国继续以“更好的方式、在更多的地域、以更高的频率”举行联合军演非常重要。他说:“美国需要在该地区有一个更为强大的盟友,能够在保证该地区稳定方面占有更大的份额,因此对菲律宾的国防与军力的发展进行投资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罗萨里奥还宣称,菲律宾正寻求来自国际社会的其他支持,正与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其他国家加强安全、人道援助及救灾领域的合作。

  在日前结束的美菲“2+2”会谈中,美方表示将继续履行美菲联防条约,维持南海航道的自由通行及区域安全,但也强调对主权争议不持立场,不会偏袒任一方。

  针对黄岩岛局势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黄岩岛事态缘于菲方侵犯中国领土主权,菲方不要一再不顾事实,发表误导舆论的谈话。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的。希望菲方与中方共同努力,使事态尽快缓和下来。将这一问题国际化只能使其进一步复杂化、扩大化,丝毫无助于事态解决。菲方不要拉其他国家卷入或要求其他国家选边站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环球网5月3日消息,正在美国访问的菲律宾外交部长德尔罗萨里奥2日在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演讲时,强调南海是菲律宾的“核心利益”。同时,德尔罗萨里奥称,中国的经济和军力发展对美国的亚太地位构成挑战。菲律宾希望美国能够继续主导亚洲,并向菲律宾提供更多军事装备。

  德尔罗萨里奥说:“西菲律宾海(南海)是菲律宾的国家核心利益。通过外交方式,菲律宾要确保我们的就是我们的。”

  德尔罗萨里奥再次高调呼吁把南海问题国际化,称希望以法律、外交、政策三轨方式解决黄岩岛纠纷的方式也能运用到其他涉及南海争端的国家。他说:“我们正在单独应对挑战,但我们真的不应该单干,其他国家也应该关切他们自己的利益。”

  另外,德尔罗萨里奥还提出,希望美国能够给菲律宾提供更先进的军事装备以加强菲律宾的军力。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发展使美国和菲律宾必须加强同盟关系。德尔罗萨里奥称:“我们热烈欢迎美国向亚太转移的战略。但是中国在地区扩大的经济网,强大的国防基础建设常常被视为是对区域的挑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非凡技能:这只饥饿的美洲蛇鸟捉到一条比它的头还大的鱼,然后狼吞虎咽起来。非凡技能:这只饥饿的美洲蛇鸟捉到一条比它的头还大的鱼,然后狼吞虎咽起来。
这只鸟捉到它的午餐后不久,摄影师佩雷斯拍到这张照片。这只鸟捉到它的午餐后不久,摄影师佩雷斯拍到这张照片。
鱼叉捕杀:这只美洲蛇鸟用鱼叉一样的锋利鸟嘴刺穿这条亮闪闪的鱼。鱼叉捕杀:这只美洲蛇鸟用鱼叉一样的锋利鸟嘴刺穿这条亮闪闪的鱼。
不懈努力:这只鸟好像吞下了无法消化的食物。不懈努力:这只鸟好像吞下了无法消化的食物。
成功了!虽然担心这只美洲蛇鸟会窒息,但它最后还是吞下了超大号美食。成功了!虽然担心这只美洲蛇鸟会窒息,但它最后还是吞下了超大号美食。

  北京时间5月3日消息,一只饥饿的蛇鸟在佛罗里达州一国家公园,张开大嘴将一整条亮闪闪的绿鱼吞了下去。美国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拍到的照片展示了这一令人难忘的惊人瞬间。

  37岁野生动物摄影师哈维尔-帕里拉-佩雷斯在佛罗里达州一个国家公园拍到这些照片。当时,这只鸟正用鱼叉一样的利嘴叉着猎物。这只美洲蛇鸟吞咽这条鱼时嘴巴越张越大,好像就要窒息的样子,令佩雷斯和妻子非常震惊,他们目瞪口呆。

  这位摄影师说:“我和妻子在佛罗里达州埃弗格莱兹国家公园用了整个早上拍摄野生动物,这里是拍摄鸟类的理想场所。我们正拍摄运河中一条短吻鳄时,突然看到这只与众不同的美洲蛇鸟正用它的嘴吞咽一条鱼。当时,这只鸟只距我们数米远。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佩雷斯表示:“我们手里拿着相机,开始不停拍摄,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场面,我们不想错过任何精彩镜头。这只鸟看上去好像费了好大劲才吞下那条鱼。有一刻,我们甚至认为它要窒息了。但经过数分钟的不懈努力,这只美洲蛇鸟终于把食物吞进肚里。这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难忘瞬间。”(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中新社纽约5月2日电 (记者 李洋)美国前众议长金里奇当地时间2日在弗吉尼亚阿灵顿宣布退出总统选战。他在退选演讲中含蓄表达了对共和党准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支持,并大力攻击总统奥巴马。

  68岁的金里奇当天在家人的簇拥下召开了记者会,正式宣布退选。他语调平和,但面容严肃,竭力避免流露出太多的情感。

  金里奇虽然在去年的民调中一度超越罗姆尼,但在今年以来的总统初选中一直选情低迷,在党内选举人票方面大大落后罗姆尼,完全无力反超。同时他的竞选资金也比较紧张。

  金里奇表示,如果从罗姆尼和里根两者中选择一位做总统,似乎有一定困难;但如果从罗姆尼和奥巴马两者中挑选一位,则很好做决定。他严厉抨击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最偏激”和“最左翼”的总统,强调选民要帮助罗姆尼击败奥巴马。

  金里奇向支持自己的得克萨斯州州长佩里等人和他的竞选团队表示感谢。他也向自己的家人表达了谢意。他还向南卡罗来纳州的选民致歉,称自己“打破了历史传统”。最近几届共和党总统初选中,赢得南卡罗来纳的参选人总能获得党内提名。而金里奇虽然拿下南卡罗来纳州,却并未在党内取得最后胜利。

  金里奇接下来用了不少时间宣扬自己的政绩,着重谈及他担任众议长期间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包括和时任总统克林顿达成的多项预算协议等。

  金里奇还大方承认了自己在本次选战中存在失误。他说,自己有关“到月球殖民”的言论是“不太明智的”。金里奇在此前的一次共和党总统参选人辩论中抛出“建立月球殖民地”的主张,引发众多选民不满,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解决经济问题,而非争夺太空。

  金里奇在发表退选演讲后立即离场,没有回答现场记者的任何提问。

  金里奇的退选,使得罗姆尼在形式上只剩下最后一名党内竞争者、得克萨斯议员保罗。保罗在初选中一直处于垫底地位,对罗姆尼争取党内提名不构成任何威胁。

  罗姆尼当天也在弗吉尼亚竞选造势,宣称他当选总统后将执行与奥巴马“相反”的经济政策。弗吉尼亚是重要的“摇摆州”之一,奥巴马在2008年大选中赢得该州,而小布什在2000年和2004年都赢得了弗州。

  金里奇是美国老资格的政治人物,担任众议员长达20年,于1995到1999年担任美国众议长,并于1995年获选《时代》杂志年度人物。(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0)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华盛顿5月2日电 (记者 王丰丰 孙浩)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纽特·金里奇2日在华盛顿郊区一处酒店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退出总统竞选。

  金里奇说,尽管他退出了总统竞选,但并不会退出政治,他将继续为自己支持的议题展开活动。他对竞选中给予自己支持的人表达了感谢。

  在讲话中,金里奇提到了几乎稳获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米特·罗姆尼,但却并未明确表达自己的支持。他说,经常有人问他罗姆尼是否“足够保守”,而他的回答则是“如果与奥巴马相比的话”。他随后表示,选民在今年11月的大选中作出决定并不难,因为他们并不是在罗姆尼与前总统里根之间选择,而是在罗姆尼与“美国历史上最左倾的总统”之间选择。

  金里奇曾担任美国国会众议长,在本次共和党总统预选期间,他只赢得了南卡罗来纳州与佐治亚州两场预选,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数上远远落后于罗姆尼。金里奇竞选阵营在罗姆尼于上周赢得5个州的预选大胜后曾放出消息说,金里奇将退出竞选。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胡锦涛和奥巴马2009年共同倡导建立的,过去三轮对话成果丰硕,双方发表了联合新闻稿,经济对话发表了《中美关于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和经济合作的全面框架》和三份联合成果说明,战略对话发表了两份具体成果清单。成果共200多项。

  据新华社电昨天,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代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相继抵京。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定于今明两天在京举行,胡锦涛主席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国务委员戴秉国,将同希拉里·克林顿和盖特纳共同主持对话,并分别主持其框架下的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双方各20多个部门负责人将参加对话。

  除了希拉里·克林顿和盖特纳,美代表团成员还包括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常务副国务卿伯恩斯、商务部长布赖森、贸易代表柯克、总统科技事务助理兼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霍尔德伦、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以及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兼总裁霍克伯格等。

  另据了解,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战略框架下,第二次中美战略安全对话昨天在北京举行。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伯恩斯共同主持了对话,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中国驻美国大使张业遂、美国国防部代理副部长米勒、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洛克利尔等参加。双方在坦诚、务实的气氛中就共同关心的战略安全、综合安全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加深了相互了解。双方同意继续发展好中美战略安全对话机制,使之为增进两国战略互信发挥更大作用。

  □对话前瞻

  战略对话

  2+2对话有利于探讨敏感问题

  专家称双方对南海问题不可能“视而不见”

  本次战略对话中,中美关系、两国在亚太地区的互动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都是对话的重要议题。双方还将就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南北苏丹、朝鲜半岛等热点问题,进行对口会见或磋商。

  “胡锦涛主席在首尔与奥巴马总统成功会晤、习近平副主席成功访美,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指出了重要框架和原则,这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主线就是如何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切实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

  他认为,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加强战略互信是中美建设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条件。这次战略对话所设定的议题正是双边关系中一些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深入沟通,可以消解战略互信赤字,加强战略合作。

  “这次对话加大了小范围对话的力度,双方还将举行第二次战略安全对话,这种对话形式上的设置,也体现出双方都希望对话能更加深入,更加富有实效。”金灿荣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美国所所长袁鹏表示,在战略对话框架下举行战略安全对话,双方都有外交部门和军方人员共同参与,这种“2+2”的对话模式,更有利于双方深入探讨一些敏感、核心的,对双边关系有重要影响的战略安全和综合安全问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表示,虽然南海问题不是中美之间的问题,但鉴于美方在亚太地区设立军事基地、出售武器、搞联合军演,这些做法与美国官方表态发出相互矛盾的信息,不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对此不能视而不见”。

  经济对话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将重启

  第七轮技术层面磋商将很快进行

  本次经济对话以“深化战略沟通与务实合作,推进持久互利的中美经济关系”为主题,囊括了促进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拓展贸易和投资机遇,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等多个议题。

  袁鹏认为,当前中方希望美方放宽对高科技出口的限制,改善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环境,而美方比较关注国企补贴、自主创新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话题。中美两国目前都在转变各自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合作,将是本次对话的重要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增长问题涉及到谁来为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买单”;贸易和投资问题涉及到要不要搞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涉及各国宏观金融货币政策的制定。现在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这些问题肯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看法,但两国的一举一动都对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如何求同存异,从大局出发,就是两国需要在经济对话中去协调和探讨的。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对话中,双方将宣布重启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工作,第七轮技术层面磋商将很快进行。

  袁鹏表示,美国经济复苏需要外部资金,随着中国对美反向投资的增多,美国需要进一步向中国企业开放市场,同时中国也需要为美国企业继续在华投资提供保障,相关谈判的重启符合中美经济合作中这一新的趋势。

  阮宗泽认为,双向投资,尤其是中方企业对美国实体经济的投资,有望成为中美经贸合作的新亮点。“增加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可以帮助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互利共赢的,但目前美方对中国的投资还心怀戒备。希望通过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能为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赴美投资争取公平的环境,提升双边经贸合作的质量。”

  □相关新闻

  梁光烈明起访美

  应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邀请,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将于5月4日至10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据记者从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了解,访美期间,梁光烈将会见美国国家和军队领导人,与帕内塔举行大小范围会谈和联合记者会,访问美军南方总部、陆军本宁堡、圣迭戈海军基地、空军第四战斗机联队、海军陆战队第二特遣部队和西点军校。

  梁光烈表示,他期待着即将对美国进行的访问。此访旨在落实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关于建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进一步增进了解、加强互信、促进合作,推动中美两国两军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另据了解,梁光烈昨天在八一大楼会见了美国国防部代理副部长米勒。梁光烈说,近年来中美两国关系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国高层领导人多次会晤,推动了两国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梁光烈表示,当前中美两军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按照“尊重、互信、对等、互惠”的原则,把握正确发展方向,扩大共同利益,化解矛盾分歧,确保两军关系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向前发展。

  据新华社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11 页,共 1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