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奥地利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语言功能可能最早产生于猿类相互交流时的咂嘴现象。

  语言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各国科学家都在从灵长类动物和他们的发声,如黑猩猩的叫声中寻找人类语言的进化起源。而根据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人类的语言功能可能最早产生于猿类相互交流时的面部动作,即咂嘴现象。

  维也纳大学认知生物学系系主任特库姆塞·菲奇与普林斯顿大学的共同研究发现,许多种猿类在面对面时都会咂嘴,这个过程虽然会发出轻微的声音,但声音并不是来自于喉部的声带振动。初看起来,这种咂嘴声音由于嘴唇快速开合产生,但科学家通过X光对猕猴的观察发现,这个声音的产生涉及一系列复杂动作,即嘴唇、下巴,舌头和舌骨快速而协调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的频率是每秒5次,这个速度与人类说话时,口腔相关器官运动的速度相似。

  科学家指出,人类说话时,口腔相关器官也是如此快速而协调地动作,并由此调节声带产生出来的基本音,将其变为辅音和元音。猕猴相互交流时咂着嘴唇及相关器官的动作与人类说话时相关器官的动作惊人地相似。因此,科学家们认为,人类的语言功能并不是源自于灵长类动物叫声,而是它们交流时的面部表情,而且经过漫长的进化而成。

  这一结果刊登在5月31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专业杂志上。

  相关阅读

  狗为何可以听懂人类语言 眼神交流才是秘密所在

  人类文明在无声中流失 本世纪末90%语言或消失

  美科学家研发机器人消防员 能理解手势语言(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国外媒体报道,地球史前时代并不缺乏令人恐惧的巨型怪兽,除了众所周知的霸王龙等,还有巨牙邓氏鱼、恐怖猪、能整个吞食蛇颈龙的海怪等。

  白垩纪基本上是地球的野蛮时代,这一时期活跃着一些凶猛的怪兽,其中包括:海诺龙和海王龙,这些成年体会让它们的幼仔去捕食鲭鱼。它们对付猎物不用锋利的牙齿,或者口腔内两排附齿,而是将猎物整个吞入口中。

  科学家分析称,它们使用三排巨大的锋利牙齿像倒钩一样咬住猎物,使它们无法逃脱。它的体形像一辆公交汽车,有时能够完全吞食一条蛇颈龙。

  脊龙是一种体形非常庞大、移动快速的掠食性恐龙,它的体长可达到60英尺,长着类似鳄鱼的下颚能够生长至5英尺,可以非常灵活地摆动强有力的尾部。脊龙可能是迄今陆地上最大的掠食者。

  邓氏鱼是史前一种可怕的鱼类,它的牙齿犹如锋利的匕首,体长大约30英尺。科学家分析称,邓氏鱼拥有强大的咬力,能够咬碎任何物体。目前,地球上现存生物最强咬力物种是土狼,大约2000牛顿。它们很容易咬碎骨骼,相比之下霸王龙的咬力大约是13000牛顿。而邓氏鱼的咬力能够达到1.5亿帕斯卡,大约每平方英寸咬力达到22000磅。同时,邓氏鱼每秒可张嘴50次,这意味着它们能够非常快速地清扫周边的猎物。

  如果与霸王龙面对面遭遇将是非常糟糕的,其中霸王龙家族里最为强大的两个物种是Gigonotosaurus和鲨齿龙(Carcharodontosaurus)。这两个物种都生活在大约1亿年前,体长大约45英尺,鲨齿龙被认为史上陆地第二大掠食者,Gigonotosaurus主要生活在现今南美洲。

  克柔龙和滑齿龙是海洋中令人恐惧的史前物种,滑齿龙与现代鳄鱼有着相似之处,体长可达到33英尺,目前发现的一具尸骨样本中颚骨可达到10英尺长。一些科学家猜测称,滑齿龙事实上体长可达到50英尺,它像海王龙一样,能够吞食海洋中其它海怪。克柔龙长着像“香蕉”一样的牙齿,甚至会吞食自己的幼仔,厚重的颚骨可以咬碎菊石贝,菊石贝是一种具有外壳的鱿鱼物种。

  恐怖猪的体形像犀牛,兼具现代非洲水牛和美洲豹的特征,从它的名称上可显示这是一种拥有锋利、极具破坏性牙齿的动物,它曾一段时间被称为“恐豕”。
它们是一种“机会主义杂食者”,这意味着它们会以任何猎物为食。

  它看上去像科幻电影《生化危机》中的僵尸狗,它的体形接近于熊,长着锋利的犬齿,头骨3英尺长。霸王狗是狼蜥兽类中体形最大的物种,犬齿长度可达到4英寸。霸王狗被认为是二叠纪时期陆地上强势掠食性物种,在二叠纪-三叠纪时期灭绝消失。

  史前神龙科生物是一种翱翔在白垩纪末期空中的巨大翼龙,它们的家族成员包括:风神翼龙、神龙翼龙和阿氏翼龙。它们的翼展伸开可达到40英尺,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巨鸟,可对猎物发起致命攻击。同时,这种身高12英尺的食肉性巨鸟与现代长颈鹿身高相近,还可以在陆地上像马一样奔跑。(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疯狂男子海中挑战抹香鲸 近海猛兽竟然亲近人类

  越南马戏表演意外频发 距离近猛兽发威女童惨死

  美国摄影师为小熊拍照 猛兽也有憨态可掬时(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国外媒体报道,大多数的钓鱼爱好者都会对所钓上来的奇形怪状鱼感到好奇,时年53岁的渔夫马克·索耶(Mark Sawyer)近日就钓到一只未曾见过的鱼,但认真观察之后,似乎又不像是一只鱼。起初,马克认为这是一种常见的棕色金鱼,但是仔细查看之后,发现这只奇怪的生物长着棕色的金鱼尾巴,身后还有长着一个类似鲷鱼的背鳍,最为奇特的是其头部如同一只大鲤鱼。


“混血怪鱼”拥有多种鱼类的特征

  经过进一步的测量,这只奇怪的“鱼”体重略低于两磅,专家认为它是多个鱼种杂交的后代,在本月早些时候也曾发现过该鱼的存在。由于这只鱼长得如此奇怪,马克·索耶先生将其放回了湖中,它的头部类似于大多数的鲤鱼,但是从唇部上看又显得不太对劲。体态与正常的金鱼相似,而鱼鳍部位却又与鲷鱼存在共同点,从该鱼的尾部看,酷似一只扇尾金鱼。

  根据马克·索耶先生介绍:“我将该鱼的照片咨询了许多海洋科学家,他们明确地说是一只‘混血鱼’,我已经捕获过无数只鱼,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鱼,它明显是一个怪胎。”另一位鱼类专家认为这是一个扇尾金鱼和正常金鱼交配的后代,鱼类博士马克·埃弗拉(Mark Everard)则认为它可能由私人水族馆被放入湖泊中。(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实拍后颌鱼极端孵卵方式:将鱼卵全含在嘴里(图)

  美国西海岸首次发现 大量迁徙鱼携日本核辐射物

  科学家发现鲸鱼下颚有柚子器官 相当于第二大脑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家利用数字格测试人们心理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31日消息,诚实从小就会被灌输到孩子们的脑子里,可真正能做到任何事都诚实的人并不多。根据科学家最新的研究表示,没有人可以做到真正的正值,所有人都会未来自己的利益而说谎。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丹(Dan Ariely)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他表示自己通过测试,发现当今人们都会存在不诚实的行为。

  丹在文章中表示:“我利用一些实验证明了这件事,测试结果表明当人心理受到诱惑,内心产生利益驱动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一些不诚实行为。”

  丹找了一些志愿者加入测试,在纸上有不同的矩形,每个矩形内有不同的数字,而有两个数字相加会等于10,志愿者要利用5分钟时间找到尽量多相加等于10的矩形。

  丹介绍找到的对数将得到响应的报酬,也就是找到的数量越多拿到的报酬也就越多。最后的结果将写在白纸上交给丹。第一组测试丹收集好结果,给出了相应的报酬。而第二组测试有所不同,丹收到白纸后,将它们扔入了碎纸机,随后由被测试者提供结果。

  两组测试相差明显,第一组平均找到的结果仅为6对,而第二组平均可以找到7对左右,有的人甚至找到8对、10对。丹表示,测试结果很明显,我们当中有一小部分人是社会中的耻辱,他们经常会伪造事实,比如说结果是10对的人。但很多人会撒一些小慌,或多或少的会夸大一些细节,这或许是人性上固有的一面,在未来我还会继续研究这样的课题。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揭露"2012末日"四大谎言 真正末日还需50亿年

  英根据面部表情研发谎言辨别器 准确率达90%

  反恐专家揭秘如何识别谎言 说谎者说不完整句子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饮食搭配很重要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30日消息,近日首届国际烧伤创疡学术会议在江苏南通召开。生命科学家徐荣祥首次正式公布人体再生复原科学体系,他在会上演讲称,高等动物具有再生功能,人人都有返老还童的再生机制,人类生命长度为300年。

  而这样的消息已经发布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长生不老是所有人为之努力的目标。不仅是中国的科学家,全世界都在研究这个问题。

  合理饮食如食“人参果”

  此前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进化学教授迈克尔-罗斯就研究了次问题。罗斯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个活到99岁的人死亡的概率不会大过一个93岁的人;就算93岁时的健康状况未必很好,但其身体情况也不会在99岁的时候变得更糟。罗斯由此推断:“如果一个人能有幸活到90岁,那他的身体将进入一种‘无恙阶段’。”

  这种说法跟人越上年纪就越体弱多病的传统观点截然相反。罗斯解释道,这很可能是因为人体基因在90岁的时候终于具备了极强的适应性。根据他的说法,在成长的过程中生病是因为人体基因同外界环境发生了冲突,而基因会针对这些冲突做出不断的适应调整,在90岁的时候达到可以抵御疾病的峰值,人体也就进入了所谓“百毒不侵”的“无恙阶段”。

  不过罗斯同时表示,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就得在30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在饮食习惯上有所调整——避免食用谷物和乳制品,多吃蔬菜、水果、海鲜及坚果类食品。这种饮食习惯类似石器时代人类祖先们的生活方式,如果在30岁之后坚持得很好,甚至可以帮人类更早地进入停止衰老的“无恙阶段”。

  罗斯甚至称,他的这一发现可能帮助人类找到长寿的秘诀。他本人在近两年都在按照这个方式控制饮食,效果还不错。

  改变细胞助长寿

  美国科学家一直在研究长寿的原因,他们发现长寿的关键就是找到可以阻止细胞衰老的正确按钮。实现不死的关键就是找到生长血管、心脏和骨骼等身体部件,用来替换已经用坏的部件的正确方法。顶级长寿研究人员奥布里-德格雷说:“我不认为寿命是有限的。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人类活几千岁。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德格雷认为,他可能已经发现揭开我们的细胞不死之谜的关键。他隔绝了细菌里的一种酶,这种物质似乎能够防止它们被粘性物质阻塞,最终窒息而死。他希望相同策略对人类细胞也能起作用。

  美国分子遗传学家比尔-安德鲁斯已经发现一种补剂,他认为这种东西能够改变细胞,让它们永远存活下去。这种补剂可以阻止端粒随着衰老变短。科学家认为,当端粒变得越来越短时,我们的身体就会逐渐衰弱。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你能够阻止端粒变短,或者让它们再生,你就能延长寿命。安德鲁斯说:“如果我们能找到延长端粒的方法,延年益寿就会有95%甚至更大的把握。”

  食用药物最简单

  早先来自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科学家宣称,他们正在研发一种可以让人活到100岁的药物。这一发明将解决人类健康领域的重要难题,从而大大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

  据了解,科学家们发明这种药物是基于对三种“超级基因”的识别。拥有这三种“超级基因”的人,他们活到100岁的可能性要比普通人高出20倍,而且其中80%的人不太可能患有老龄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病,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在这些人中,即使是体重超重的人或是视烟如命的人,他们也有三分之一左右能够活到100岁。现在,美国科学家正在致力于生产一种可模仿这三种基因功能的药物,并希望能够在三年内进行临床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将在近期播出的电视记录片中详细介绍科学家们的工作。

  目前,英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7岁,而女性则为82岁。同时,英国大约50万人受到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影响。该项研究的首席科学家、美国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尼尔-巴尔兹莱博士表示,“发现这种长寿基因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发明一种长寿药物,这种药物可以模仿长寿基因的功能。如果我们能够模仿成功,那么人类的长寿程度将是非常可怕的。”

  (科学网kexue.com 卡鲁)

  相关阅读

  人类长寿竟引来反对之声 科学家称活到80岁即可

  长寿药物或梦想成真 实验小鼠寿限延长12%(图)

  长生不老或将成为现实 合理饮食如食用"人参果"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鲸鱼或有第二大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在体形巨大的鲸鱼下颚中发现一种新器官,它有助于鲸鱼“猛扑式进食”,吞下大量的甲壳类动物和小型鱼类。

  这个柚子般大小的器官布满着神经组织,被科学家认为是一种类似凝胶的物质。科学家认为,当鲸鱼张开闭合嘴部时,这个柚子大小的器官负责下颚旋转,并膨胀它的喉咙吞下大量的海水。

  研究负责人美国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尼学会尼克-佩恩逊博士说:“我们认为这种感觉器官发送信息至大脑,协调复杂的猛扑式进食机制,期间涉及到旋转下颚,使舌头反向,膨胀喉咙褶和鲸脂层。”

  须鲸科动物包括:蓝鲸、鳍鲸、小须鲸和座头鲸,它们通过身体向前跃进猛扑式吞入大于体重的海水,而筛选过滤海水的食物,通常仅在数秒之内它们便能吞入数百万只磷虾、微型甲壳纲动物,以及小型鱼类。

  科学家仍试着精确地理解这种猛扑式进食方式,鲸鱼可能进化形成多种特殊的进食策略,其中包括:超级膨胀喉咙褶和下颚,它的下颚是由可以独立移动的两个单独骨骼构成的。

  最新发现的这个器官被认为对于协调进食机制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是在CT扫描冰岛发现的一条死亡鳍鲸和小须鲸之后才得出这一结论。

  提供3DX射线图像的CT扫描通常是采用医院的CT扫描仪器,但此项研究中,科学家使用了研究巨大圆木的超大尺寸CT扫描器。这个柚子大小的器官位于鲸鱼“下颌”,在两个下颚骨末端之间。

  佩恩逊说:“这个柚子状器官相当于第二大脑,当鲸鱼开始猛扑式进食时,可能有助于感知猎物的密度分布。”这项最新研究发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之前合著作者华盛顿卡斯卡迪亚研究所杰里米-古尔德博根博士指出,鳍鲸在不足6秒内可以吞下80立方米的海水,每次这样的猛扑式进食,鲸鱼都可捕食大约10公斤磷虾。

  鳍鲸是世界上仅次于蓝鲸的第二大鲸类动物,它的体长可增长至100英尺,体重达到150吨以上。

  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合著作者鲍伯-夏德威克说:“就进化而言,这种感觉器官在水栖鲸鱼的极端进食方式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它相当于一种感觉器官,可以协调猛扑式进食方式。这项研究表明我们很少理解这些顶端海洋掠食者的基础特征,使我们更加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卡麦拉)

  相关阅读

  山东工商学院食堂卖鲸鱼肉 网友称味道酸酸涩涩

  澳美女上演现实版童话 扮美人鱼与鲸鱼共舞(图)

  水下摄像机拍到神秘物体 疑似死水母或鲸鱼胎盘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生命科学家徐荣祥首次正式公布人体再生复原科学体系 

  25日,首届国际烧伤创疡学术会议在江苏南通召开。生命科学家徐荣祥首次正式公布人体再生复原科学体系,他在会上演讲称,高等动物具有再生功能,人人都有返老还童的再生机制,人类生命长度为300年。

  当日,生命科学家、北京荣祥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徐荣祥教授在会上作《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应用报告》。他说,高等动物不但具有再生功能,而且比低等动物还要强,进化得越精确,它的再生潜能就会更多、更完善。

  徐荣祥致力于湿性烧伤疗法的发明和推广普及,同时致力于人类生命再生复原科学研究。现任美宝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北京荣祥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烧伤创疡科技中心主任,《中国烧伤创疡杂志》主编,为国务院1991年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徐荣祥先后获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授予MEBO的特别荣誉证书、美国烧伤受难者基金会授予的“人道主义奖”、泛阿拉伯烧伤整形会议授予的“精英成就奖”、联合国授予的“国际和平贡献奖”、阿拉伯国家授予的“科学荣誉奖”。

  徐荣祥在会上介绍说,人体再生潜能的发现,来自于烧伤,他最早发现了再生细胞角蛋白19型细胞(皮肤的祖宗细胞),就是靠这个祖宗细胞长出了全部的皮肤,脂肪组织、皮下组织就再生复原了一个皮肤。后来利用这个发现又成功实现了上万例的末节断指原位再生复原,从而奠定了人体再生复原科学体系的基础。

  徐荣祥说,人体再生复原科学体系的科学属性,简单地讲就是将不正常的器官变为正常器官,而后再用再生细胞取代衰老细胞,把衰老器官复原为年轻器官。方法很简单,通过吃饭将再生物质吃进去,再生物质能启动人体的再生潜能,而后培养出人体的再生细胞,再生细胞的功能,是去弥补和取代人体组织细胞出现的缺损和顽疾,实现再生复原。

  徐荣祥表示,他提出的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已经有些结果了。首先是动物实验研究,是以年龄300d的雄性大白鼠进行实验,从第300天时开始喂养再生物质,喂养再生物质的大白鼠实现了3倍的年龄,且2倍年龄寿命的时候不衰老。

  相关阅读

  太阳系六大或存生命星球:土卫六存有湖泊似地球

  揭秘万亿年后的宇宙发展图景 将更适合生命生存

  远古火星或为水世界并存大气层 具孕育生命条件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发现:一艘具有历史意义木船的一大特点是覆盖着铜的部分船体还很完整。在墨西哥湾发现的这艘古船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初。  发现:一艘具有历史意义木船的一大特点是覆盖着铜的部分船体还很完整。在墨西哥湾发现的这艘古船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初。
数千名观众:科学家用一部水下机器人发现这艘19世纪的遇难船,他们向陆上的数千名观众直播了整个过程。这张照片展示了残骸上的部分陶瓷盘和玻璃瓶。  数千名观众:科学家用一部水下机器人发现这艘19世纪的遇难船,他们向陆上的数千名观众直播了整个过程。这张照片展示了残骸上的部分陶瓷盘和玻璃瓶。
未受外界影响:在船体中发现的这些人工制品在密西西比河中沉寂了很久,其中一大部分是从这条河厚厚的沉积物中找到的。  未受外界影响:在船体中发现的这些人工制品在密西西比河中沉寂了很久,其中一大部分是从这条河厚厚的沉积物中找到的。
战斗:科学家不仅发现了玻璃瓶和陶瓷盘,还看到一些大炮和数箱步枪,这使他们猜测这是一艘战船。战斗:科学家不仅发现了玻璃瓶和陶瓷盘,还看到一些大炮和数箱步枪,这使他们猜测这是一艘战船。
船锚:这艘船的锚躺在海底已很多年,旁边散落着几个瓶子。海洋生物在船锚上安了家。船锚:这艘船的锚躺在海底已很多年,旁边散落着几个瓶子。海洋生物在船锚上安了家。
时间框架:这艘船在这个地区沉没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是“1812年战争”,它引发了后来的得克萨斯革命和美国墨西哥战争。这张照片展示了类似滴漏的物品。  时间框架:这艘船在这个地区沉没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是“1812年战争”,它引发了后来的得克萨斯革命和美国墨西哥战争。这张照片展示了类似滴漏的物品。

  北京时间5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用水下机器人和摄像机在墨西哥湾发现一艘具有200年历史的遇难船。支持者们在网上密切关注了整个过程。科学家说,这艘木船除覆盖铜的船体外几乎全都烂掉了,但它的残骸上散落着陶瓷盘、玻璃瓶和数箱步枪等物品。

  政府海洋考古学家杰克-艾利恩博士表示:“残骸内部和周边到处都是人工制品。根据船体铜套来判断,这艘船应该出现在19世纪中期初。我们发现一些可以确定年代的物品,像一类在1800到1830年间十分流行的陶瓷盘和大量玻璃瓶等。我们还在船上找到一个罕见的火炉,这在世界上早已发现过,但为数很少。这艘19世纪的木船是第二次在墨西哥湾发现的遇难船。”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进行了为期56天的探索计划,并在网上通过视频和航海日记向公众直播了全过程。他们共发现4艘遇难船,墨西哥湾的19世纪木船只是其中之一。这个航海计划已于4月29日结束。这艘19世纪木船是被发现的4艘船中唯一一艘以前并不知道的遇难船。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一位科学家说,它是这次探索计划中最具历史意义的发现。

  壳牌石油公司2011年展开一项油气勘查任务。途中,科学家发现一个神秘的声纳信号,随后开始对探索以前未知的地点感兴趣。美国海洋能源管理局要求壳牌石油公司的调查研究在批准油气勘探前进行。

  4月26日,包括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在内的2000人在陆地上收看了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遥控名为“迷你大力神”的水下机器人进行探索的过程。他们还通过在线直播向支持者们播放了这一发现。

玻璃瓶展示:有些玻璃瓶看起来完好无损。从它们身上反射出来的光照进电脑前数千名观众的眼中。玻璃瓶展示:有些玻璃瓶看起来完好无损。从它们身上反射出来的光照进电脑前数千名观众的眼中。
探索: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遥控水下机器人“迷人大力神”在船锚上方搜索。探索: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遥控水下机器人“迷人大力神”在船锚上方搜索。
神秘:壳牌石油公司2011年进行油气勘查时意外发现这个黑色的声纳图像。随后,科学家对搜寻这艘遇难船的水下位置表现出浓厚兴趣。  神秘:壳牌石油公司2011年进行油气勘查时意外发现这个黑色的声纳图像。随后,科学家对搜寻这艘遇难船的水下位置表现出浓厚兴趣。
新物种:在水下机器人潜水期间,科学家称他们发现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珊瑚新种。这个与世隔绝的地区位于墨西哥湾海岸近200英里处。  新物种:在水下机器人潜水期间,科学家称他们发现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珊瑚新种。这个与世隔绝的地区位于墨西哥湾海岸近200英里处。
其他发现:科学家在为期56天的探索计划中意外发现一种八放珊瑚,它息肉上的8个触手为证。其他发现:科学家在为期56天的探索计划中意外发现一种八放珊瑚,它息肉上的8个触手为证。
绘制成图: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声纳捕捉到西佛罗里达悬崖的图像。它的底部显示蓝色,有2600米深。它的上缘超过600米。  绘制成图: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声纳捕捉到西佛罗里达悬崖的图像。它的底部显示蓝色,有2600米深。它的上缘超过600米。

  生物学教授埃里克-柯德斯谈到3月24日的经历时说:“我在费城天普大学用台式电脑写下这个经历时,研究了2000多米的海底,听蒂姆-山科描述一张我正在看的照片,看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提供我们正在检查的有机体和地质鉴定结果时的情况。”

  科学家并没有回答这艘船的真实用途和沉没原因等问题,只是提到了它沉没时发生的历史事件。艾利恩说,这艘19世纪木船沉没时墨西哥湾地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1812年战争”,这直接导致了后来爆发的得克萨斯革命和美国墨西哥战争。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海洋勘探与研究办公室海洋考古学家弗兰克-坎特拉斯表示:“据我们所知,这艘遇难船在墨西哥湾上航行。但至于它来自哪里或将要去何方等问题,我们目前一概不知。考虑到船上有大炮和步枪,于是我们就产生一个有趣想法,它可能和军事行动有关。”

  那些人工制品散落在海底,暴露在外面。由于船体的腐烂和掩埋它们的沉积物的缓慢运动,它们好像最近才“浮出水面”。在摄像机光的照射下,一些碟子、一个附着大量甲壳动物锚和一些破碎或完整的玻璃瓶放佛新的一样。它们零零落落地位于铜质船体周围。随着时间推移,船体已经生锈,变成浅绿色。

  坎特拉斯表示,这艘船沉没的地点距墨西哥湾海岸近200英里(约合320公里),掩埋在水下4000英尺(约合1200米)。虽然它布满灰尘,却受到密西西比河厚重沉积物的保护,没有被水冲走。令人吃惊的是,船上的人工制品清晰可见。

  科学家还有意外收获,他们在沉船地区发现一个深海珊瑚生态系统,其中包括一些全新品种。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透露,只有5%的海底绘制成图,这为今后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巨大空间。(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心脏病困扰人类已久。但根据一项最新的科研研究结果,也许再等上几十年,未来医生要修复你受伤的心脏的时候,可以不再需要什么特殊的先进材料,你自己的皮肤便可拯救你的心脏。

  《欧洲心脏杂志》最新发布的一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以色列一个科研小组的最新科研成果,他们首次成功将两名老年心脏病患者的皮肤细胞样本培育成为健康、活跃的心脏细胞。

  研究组组长利奥尔·盖普斯坦说:“被培养出的心脏细胞相当活跃,相当于患者刚出生时的心脏细胞状态。”在实验中,在将昔日的皮肤细胞培养成心脏细胞后,科学家们将新生的心脏细胞和真正的心脏组织一起放在培养器皿中进行培育。大概在24至48小时后,新生的人造心脏组细胞便和真正的心脏组织样本融合在了一起,而且还相当有活力。随后,科学家们将这个培育的心脏组织植入健康白鼠的混合组织中,很快这个小白鼠的心脏就接受了这个新的组织,并和它建立了联系。

  当然,虽然这一研究成果相当振奋人心,但要真正将之用于临床拯救病人还需要很长时间。科学家们认为,即便要开始对人类的临床实验,至少还需等待10至15年的时间。不过,如果这项技术最终能被证明有效的话,那时的人类就再不必再单纯依赖机械设备或移植器官来拯救脆弱的心脏了。(耿海艳)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海狸在修建巢穴方面给了人类建筑学家很多启示。不过,研究指出,海狸的作用或远不止这些。日前,在美国西部地区,科学家在当地河流中引入“海狸社区”,希望它们能够帮助改善那里的水域系统,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提升当地农民应对旱灾的能力,并且帮助保留淡水资源。科学家希望通过这些进程,能够最终帮助人类应对因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负面因素。

  海狸筑巢技巧高 会筑建河坝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当时全球最大的企业-英国哈德逊湾公司( Hudson’s Bay Company)为了防止美国向西扩张,发动了一场针对海狸的行动。这家公司派遣了无数的捕兽专家,沿着哥伦比亚水系一路捕杀遇到的海狸,试图把当地的海狸捕杀殆尽。同时,每猎杀一只海狸,这些人会把它们的毛皮剥下来,当时这种毛皮价格不菲,属于珍贵商品。哈德逊湾公司的领导层认为,如果他们将海狸捕杀殆尽,美国人就不会将他们的足迹踏到这里,因为“这里已经没有能够吸引美国人来此探险的值钱事物”。经过这场运动,当时美国境内很大一片区域都再也没能发现海狸的踪迹,这一面积同法国国土面积相当。

  近两个世纪之后,科学家逐渐意识到了海狸的价值所在。当然,它的毛皮还是一样珍贵无比,但是它在其他方面带给人类的启示和帮助意义更大。海狸对于水域的管理和改善、其建造巢穴的高超技巧、存储淡水资源的努力和决心,都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

  在美国西部地区,科学家在当地河流中引入“海狸社区”,希望它们能够帮助改善那里的水域系统,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而且合理的水源分布也能有效避免森林大火肆意蔓延。科学家希望海狸能够帮助提升当地农民应对旱灾的能力,并且帮助他们有效保留淡水资源。科学家希望通过这些进程,能够最终帮助人类应对因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负面因素。

  海狸生存环境恶化 数量锐减

  然而,实际上,海狸自身的生存环境也令人堪忧。十七世纪的时候,美国境内共生存有4亿只海狸,而如今,其数量只有600万至1200万只。

  非营利性机构Lands Council水资源保护项目的负责人阿曼达·帕里什(Amanda Parrish)介绍称:“在过去的时候,每条小河小溪、每条分水线,每半英里都会建有一条由海狸修建的河坝,但如今情况却并非这样。”

  自1928年以来,海狸保护人士一直在努力恢复海狸的种群数量。从那时起,就有环保人士开始构建海狸社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爱达荷州渔猎部开始发布大规模的海狸保护运动。不过,随后环保人士发现,要想发现已生活在河流水系的海狸,再对其进行保护,难度不小,因为本身海狸的数量已大幅下滑,在很多地区甚至根本就发现不了这种动物的踪迹。于是,科学家想了另外一种方法,即海狸引入计划。他们从海狸数量较多的地区抓捕海狸,再空运到那些海狸已然绝技的地区,放任它们在新的家园进行生养繁殖。科学家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48年秋天,当时科学家共用这种方法投放了76只海狸,除去一只死亡以外,其他的海狸均在自己的新家园开始修建河坝,并且逐渐形成了新的海狸生存社区。

  爱达荷州的做法经报道披露后,科学家就其科学性进行了验证,而结果是肯定的。同时,经过研究,科学家也发现了海狸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海狸修建的河坝不仅能够形成池塘和湿地,有利保留水资源,并且海狸自身生存的池塘能够有效保留地下水,而池塘四周的树木和植被往往能够茂密生长,而且生物的多样性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海狸这种动物经过多年的进化演变,它能够在水中和岸上生活。海狸属于啮齿类动物,身形灵敏迅捷,而成年海狸的体重可以达到约40磅(约合18公斤)。从历史角度来看,海狸最大的不幸在于其珍贵的皮毛,由厚厚的一层皮下脂肪和浓密的毛发构成,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海狸皮毛一直价格不菲,而其也因此不断遭到捕杀。

  美国发起“海狸引入”计划保护海狸

  阿曼达·帕里什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华盛顿东部地区实施“海狸引入”计划已多年,如今,在这一地区生活的海狸数量已经达到约5万只。然而,要知道,这一地区在海狸发展最为高峰的时候,曾生存有大约500万只海狸。因气候变暖,每年春季冰雪消融的时间越来越提前,雪山上的淡水从山顶流入下游,每到春雪消融,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往往能够得到大量淡水的补充。这时,海狸能够派上大用场,这也是海狸曾经在此繁荣的主要原因。

  不过,要想让海狸的数量再次大量增长,难度不小。首先,海狸曾居住过的森林,不管是从面积上来看,还是从生物多样性等其他方面来看,已难以恢复曾经的形势,适合海狸定居的栖息地越来越少。此外,海狸毕竟是是野生动物,它们也会进行迁徙,并不会一直老老实实的待在一个地方。但一旦这些海狸选择在新环境安家,它们对于整个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因而科学家也一直在想办法让曾经繁荣的海狸种族再度恢复曾经的热烈景象。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2 页,共 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