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鲁比”10.18秒内便还原魔方,就此打破纪录
“鲁比”由墨尔本斯威本科技大学的6名工程系学生研制
还原魔方进行时。“鲁比”是机器人家族的“快手”
澳大利亚学生研制出解魔方速度最快的机器人,用时不到11秒。这款机器人名为“鲁比”(Ruby),它首先对杂乱无章的魔方进行扫描,而后开始还原。10.18秒后,“鲁比”便完成了解魔方任务,就此打破机器人解魔速度纪录。
研制小组成员包括同卵双胞胎大卫·拜恩和理查德·拜恩、丹尼尔·普维斯、贾罗德·伯耶斯、米里亚姆·帕金森以及乔纳森·古德瓦瑟,他们都是电脑迷。目前,这些学生正在为“鲁比”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皮尔格里姆教授说:“这些学生利用他们掌握的机器人技术和软件工程学知识,研制出一款配备高速计算机视觉追踪系统的机器人,拥有精确度极高的运动能力。”
目前的人类解三阶魔方纪录由费里克斯·泽姆德格斯保持,成绩为6.24秒。这一纪录是在2011年库巴罗公开赛上创下的。2010年10月,机器人Cubinator在18.2秒内成功还原魔方,成为世界上解魔方速度最快的机器人。据悉,“鲁比”将在8月21日举行的斯威本科技大学开放日活动上亮相。(孝文)
美国杜克大学张翔(音译)领导的科研团队表示,他们正在使用新颖的超材料,试图研制出一种新式“超材料透镜”,以更好地控制穿过透镜的光线,从而提高无线电力传输的能量和效率。
超材料在传输无线电力的同时可避免微波或激光造成的干扰。这种超材料制成的透镜被放置于一个电源和一个准备被充电的设备之间,以填补电力传输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的空隙。之前研制的超材料透镜只能在小范围内传输微弱的电力,比如为无线射频识别(FRID)设备或近场通讯等提供电力。如果用此方法给手机、大功率的微波炉甚至激光设备充电,就要传输更多电力,但现有的技术可能会让这些设备着火。
而杜克大学研制的超材料包含一个纤薄的传导回路组成的阵列,传导回路由铜玻璃纤维材料制成,看起来可能就像一套活动百叶窗。新型超材料能让无线电力传输变得更加简单且安全,其制成的透镜会让电能聚焦,使电力更稳定、更集中地通过开放空间而不会发散。
杜克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学副教授雅洛斯拉弗-乌厄竹莫夫表示,这种超材料制成的透镜也有缺陷,那就是要根据需要“量体裁衣”,针对每个设备的情况为其度身打造,因此,科学家们必须花点力气让电源和接收方在同一个频率上,这有点麻烦。但与让几十条电线像蜘蛛网一样遍布房间相比,这还不算令人崩溃。
超材料自问世之日起就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追捧,在很多领域都可以看到其踪迹。此前,科学家们已经使用超材料制造出了声学双曲透镜,这种透镜有助于将超音波与声纳系统的影像分辨率提升8倍;超材料也被用来阻挡噪音、让不同波长的光线弯曲、让物体隐形等。研制这一新型超材料透镜的杜克大学普莱特工程学院曾首次证明,超材料能被用来制造隐形斗篷。
美国研究人员26日公布研究报告说,月球内部的含水量可能超过此前估计的100倍以上。这一发现可能会动摇某些有关月球起源的理论。
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卡内基科学学会以及布朗大学研究人员利用离子微探针分析技术,分析了阿波罗17号飞船从月球带回的形成于大约37亿年前的月球熔岩样本。这种技术可以测定极低的含水量,并且精度很高。研究人员绘制该样本中水成分的分布图后发现,其所显现的含水量要比根据早先估计的含水量高出100多倍。他们还发现了高于预期水平的氟、硫和氯。
“这些样品提供了观看月球内部含水量的最佳窗口,”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地质学教授詹姆斯范奥尔曼表示,“从我们所知的水量丰富程度而言,(月球)内部似乎与地球内部非常相似。”
这项研究成果27日将发表在美国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认为,研究成果支持了有关月球起源的“同源说”,质疑了“大碰撞说”,后者的某些内容“需要重新评估”。
国际上关于月球起源的常见学说有4种:“分裂说”认为月球是从地球分裂出去的一块;“俘获说”认为月球本是一个独立的行星,在靠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俘获;“同源说”认为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团物质云同时聚集形成;“大碰撞说”认为在地球尚处于熔融状态时,一个大的天体与地球撞击,抛射出来的物质被送入地球轨道,逐渐聚集形成月球。
中新网5月27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牙医兼探险家伍士铨与他的团队,研制出小型机械车,深入埃及胡夫(Khufu)金字塔,穿过从王后密室伸延出去的20厘米乘20厘米窄小秘道,车上可转弯镜头,终把4500年来从未曝光的小密室门后的红色图案,展现世人面前,而这一道小密室门亦很可能引领至另一隐藏密室。
胡夫金字塔是吉萨金字塔最大的一个,属于世界七大古迹之一。塔内有3个部分,包括国王室、王后室及一条大通道。王后室内有两条秘道,从室内的南北两边伸延至石门。
自制机械车 揭秘道门后图案
根据前天科学周刊New Scientist报道,以往已有人多次利用机械人深入秘道,1993年有机械人攀爬上南边63米长的秘道,发现一道有金属梢的石门,那之前从未在金字塔内发现的金属梢,有人指它是门把手、锁匙,甚至有人说是外星人所建的电源。2002年,另一个机械人亦曾钻过秘道,但拍下的资料不多。
红色图案 或工人留下符号
伍士铨领导的团队去年出发到埃及,虽然一度因为埃及开罗局势不稳而影响探索工作,但他们的小型机械车不负众望。该机械车能通过窄小的秘道,备有可转弯的摄影机,首次拍下石门后的情况,发现有一些疑似象形符号的红印,可能是当时的工人留下,或者是宗教符号。
哈佛大学埃及古物学者Peter Der Manuelian指出,“这可能是石匠或者工人的记号,代表数字、日期,甚至是团队的名。”机械车上摄影机设计者Shaun Whitehead指所拍下的照片,为门上的金属梢提供更多线索,认为门梢的设计显示它属装饰多于接驳电源之用,他又指门后经修饰,显示有一定重要性。
不过,没参与探索的剑桥大学埃及古物学者Kate Spence则怀疑秘道可能没有实际用途,只有象征意义,他指第二道门较粗糙,不认为背后还有一个密室。埃及古物最高委员会秘书长Zahi Hawass则表示,没有其它金字塔有这种秘道,所以认为该处别有洞天,隐藏着另一个密室。
牙医爱上探险 年底中美洲寻金
伍士铨自1977年成为香港牙医,脱下医生袍的他热爱探险,9年前因看过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直播的金字塔探险节目,燃起他对破解金字塔建筑之谜的兴趣,为参加金字塔的考古工作,8年间10次往返埃及,最终获当局批准,去年出发探险。
曾自言“当年大学选错科”的伍士铨,常做与牙医专业完全无关的工作,他曾为俄罗斯太空总署设计太空用的工具钳,又曾为欧洲太空总署设计火星探险任务用的岩芯取样器;后来又协助打捞铁达尼号的法国公司设计海底寻宝机械人专用的机械爪。
除了金字塔,他今年底将前往中美洲哥斯达黎加的“可可岛”,寻找早年海盗从秘鲁偷走的一批总值10亿元的黄金,会带备他与工程师好友冯静波共同研发的“寻宝地毡”与“黄金探测仪”,测探地下是否“有金执”。
清华大学2010届毕业生。
任悦摄
阅读提示
近年来,我国的大学评价似乎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由政府主导的“教学评估”,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质疑其“劳民伤财”、“形式主义”,批评声始终不绝于耳,呼唤一个由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的评价机构来进行大学评价的需求越发强烈;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很多民间机构进行的大学排行榜,其科学性和公正性,无法令人信服。
“中国特色”的大学评价模式,路在何方?
不久前,已寂静一时的“大学排行榜”再度引发喧嚣。
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武书连主编的《挑大学 选专业——2011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全书110万字,内容包括我国706所普通本科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学科门类排名、本科专业排名。在武书连的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浙江大学以207.91分夺得全国高校综合实力冠军,北京大学以200.34分蝉联亚军,曾经连续14年冠军的清华大学以190.25分屈居季军。
此榜单一出,公众哗然。一方面,有评价指出,此次浙江大学总分夺冠,标志着经过1978年改革开放32年的演化,经过2000年中国高校合并重组后10年的激烈竞争,中国高等教育的领跑者已经由北大清华两强鹤立的不变局面,演变为清华、北大、浙大三足鼎立的新格局,中国大学评价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但另一方面,有公众质疑,即使浙江大学近年来发展的速度和成就有目共睹,可真的能力压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而独占鳌头?这份榜单公正吗?权威吗?可信吗?
“公正吗?”“权威吗?”“可信吗?”质疑声代表了自“大学排行榜”诞生以来,公众心中一直的疑问和担忧,面对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大学排名榜单,我们能相信吗?我们该相信谁?
1.大学排行
“悬在大学校长头上的剑”
大学排行榜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在世界范围内,由第三方机构发布的大学排行榜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率先对全美本科院校进行排名,两年评一次。到1987年时,开始面向研究生教育,并改为每年评一次,旨在为家长和学生在择校时提供一些具有可比性的参考数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大学排行榜一经推出,因其服务对象明确、评估方法科学、指标体系合理,民众反响良好。其后,各国也纷纷效仿并对世界范围以及本国范围内的大学进行排名。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英国的《泰晤士报高教副刊》世界大学排行榜、加拿大《麦克林杂志》的加拿大大学排行榜以及日本《钻石杂志》日本大学排行榜。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大学排行起步较晚,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是《中国大学评价》(武书连,1993)、网大版的大学排行榜(1999)、中国校友会的大学排行榜(2003)、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排行榜(2003)和武汉大学的大学排行榜(2004)。目前,尽管各个大学排行榜在各项评价指标与权重上有不同的操作技术与理念,但都吸取了欧美国家大学排行榜的排序形式。
在我国,大学排行榜从诞生之初就饱受质疑,“大学排名像是悬在中国大学校长头上的一把剑,很多大学校长为了得到体面的学校排名,不得不按照大学排名的各项指标进行学校建设,导致中国很多大学没有了特色。”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曾这样评价。
还有大学校长认为“大学排行榜污染学术空气”。甚至有专家评价,从目前中国大学排行榜的种种弊端来看,最严重的问题应该是排行榜很可能异化成如同某搜索引擎的“竞价排行榜”一般的怪胎,谁给钱多,谁的排名就靠前。
不仅在国内对大学排行榜有质疑,在国外,近些年来,对大学排行榜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之争论也时有发生。
在2004年北京召开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理查德指出:“大学排名是不科学的,世界上伟大的大学是不可以排名的;不同的大学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不可比的。”有专家分析,剑桥大学校长的话,究其含义是指大学排行在衡量和评价大学优良传统、大学精神、大学理念、大学文化等方面是无能为力的,虽然数据很大程度上体现物质层面上的水平,但在大学精神层面上很难做到准确的评估,另外大学排行很大程度上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多样性相悖,因为大学排行的前提是对大学进行分类,刚性的分类可能使不同特点的大学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从以上角度来看,大学排行的价值是有局限性的。
新华网太原5月24日电(记者王学涛刘翔霄)记者从山西省万荣县文物旅游局了解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师生在对山西万荣稷王庙大殿精细测绘时,在大殿前檐明间下平槫襻间枋外皮上发现了一处“天聖”年号的题记,明确了它北宋庑殿顶木结构建筑遗存的身份。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建筑精细测绘-稷王庙课题组负责人徐怡涛说,2007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就对稷王庙进行了田野调查,当时依据其建筑形制,初步判定大殿为北宋建筑。这一题记的发现,确认了它作为中国目前唯一的北宋庑殿顶建筑的身份,同时将国务院公布的稷王庙的建造年代金代(1115-1234年),提前了100多年。
“经表面湿处理后,‘天聖’年号的字样可以清楚地辨认。”徐怡涛介绍说,这是一处不明显的墨书痕迹,墨书自右而左竖排三行,因木材年久表面纹路扩大,现在只有右侧的大字可以辨识,左侧字体较小,似是题名。
稷王庙位于山西省万荣县太赵村,南北长74米,东西宽46米,现仅存正殿和戏台。其中,大殿为早期木构建筑,单檐庑殿顶。现在正殿内东墙上有元代至元八年(1271年)小碑一方,记庙内“修盖舞厅一座”,是中国戏剧史上金元杂剧活动的重要史料。2001年,万荣县稷王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庑殿顶,即庑殿式屋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组成,屋面稍有斜度,俗称“四大坡”,是中国、日本、韩国等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在中国,庑殿顶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明清时期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
近日,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挂牌改名为“真维斯楼”,立即引起广泛关注。清华回应称,为校园建筑物命名是国内外学校筹集资金的通行做法。据悉,清华尚待认购的“冠名费”共计有7.5亿余元。
以募捐换冠名,在全国各高校早已不是什么奇闻逸事。就在上周,位于广州的暨南大学教学楼更名为“富力教学大楼”;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更有“中国移动通信教室”、“飞利浦照明教室”,据说礼堂的椅子也可以掏钱冠名。而在国外,大学获得社会捐赠越多,证明其获社会认可度越高。著名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捐赠收入有时竟占据其总收入的近四成。
因而,清华回应“真维斯楼”是通行做法,也是事实。其实,在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高校以募捐换冠名,拓宽融资渠道,不失为一个双赢举措。高校可以筹集办学资金,企业可以扩大知名度,再以更大的力度回报教育。特别是眼下,许多大学缺钱,不是盯着政府,就是盯着银行,在他们看来,政府或银行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当下,不少高校都陷入“以贷还贷”的恶性循环,扩大社会融资渠道,向企业要募捐,总比动辄伸手向政府要补贴强多了!再说了,教育部的规定只是说不能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那么以企业冠名的“真维斯楼”、“富力教学大楼”也不算违规。
可为何国内高校的募捐却惹来众多是非争议?这恐怕缘于以下两个原因:一、高校要想获得企业捐赠,必须在办学思路、办学措施上得到社会认同,而不能把企业捐赠的钱拿来盖豪华大楼;二、不是说什么企业都可以冠名高校的,必须在文化内涵上与高校的教育理念相近。这也许才是“真维斯楼”惹争议的原因所在。
“中巴车的座位比较多,领导应该安排在里面靠窗的位置,然后是第二领导、秘书、翻译……”在广西某重点高校一堂主题为“职场礼仪”的就业指导课上,授课老师周大鹏(化名)强调,“这些顺序不能随便变动,尤其是领导的位置。”
“官场上的这些东西,本来就让人厌恶,现在竟然明目张胆地搬上大学课堂,不知老师怎么想的?”一名学生气愤地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仅仅是就业指导课,在广西、湖北、福建等地一些大学开设的人际关系、社交礼仪等校级选修课上,也有涉及如何跟领导相处的教学内容。
就业指导课竟教怎么给领导开电梯
“进个电梯也要分一二三等,这到底是礼仪呢还是陋习呢?”广西某重点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上,大三学生罗玲听完老师周大鹏的讲解,忍不住掏出手机更新QQ空间状态,第一时间表达了自己对这门课的看法。
课上,周大鹏一边指着电子幻灯片上展示的电梯站位示意图,一边细致地讲解道:坐电梯是有讲究的,最大的领导应站在靠里面的位置,旁边是第二领导,地位最低的应该站门口负责开关电梯。“当然,如果电梯中有人专门负责开关电梯那就另当别论了”。
除了乘坐电梯礼仪,如何与领导吃饭、如何给领导敬酒、如何与领导一起坐车等技巧也是这堂课教授的内容。
罗玲这学期6个课时的就业指导课中,像这样的职场礼仪课就占了三分之二。听过一两次课后,不少学生对老师教授的内容议论纷纷:“就业指导课不是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就业吗?可老师却在教学生如何逢迎上级。学会这些官场上的东西就能帮我们顺利找到工作?真是太让人无语了!”在罗玲的QQ签名后,不少同学写下类似的留言。
无独有偶,罗玲远在辽宁沈阳念大学的高中同学张娟,上学期也上过一堂类似的就业指导课。当时,给他们上课的是该校一名“主任级领导”,她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说:官场是复杂的,官场上的人是圆滑的;针对官场里存在的这些现象,同学们要对领导多说好话,要学会如何恰如其分地赞美对方。
官场礼仪也是职场礼仪?
对就业指导课讲授官场礼仪引发的争议,周大鹏有着不同的解读。在他看来,现在的大学生对与领导的相处之道知之甚少,但是等他们真正走上社会,就知道学点这方面的知识并没有错。
该校就业指导中心培训科的蔡科长表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是一门贯穿学生大学生涯的必修课,课程教材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统一编写,但授课老师可以结合专业特色等具体情况对内容作出一定改动。
周大鹏正是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对课程内容进行增补和改动的。他认为,一味地按照就业指导课教材照本宣科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我讲的这些内容都是与时俱进的,一些同学之所以觉得现在没什么用处,是因为他们太浮躁——从来就没有哪一门课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周大鹏看来,乘电梯、吃饭这些礼仪虽小,但在求职时说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去年,广西一个地级市的报业集团来该学校招人,有10余名学生前去应聘。结果报社总编和他们吃了一顿饭,大多数人在这轮“面试”中被淘汰。周大鹏感慨地说:“有时候,求职的成败就在一顿饭上。”
对于学生的质疑,蔡科长认为,官场礼仪也是职场礼仪的一种。学生以后在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很多问题,不排除会遇到和领导相处的问题。学会这些礼仪,有时对学生成功进入职场会起到关键作用。
部分就业指导老师存在官场思维
“求职是要讲技巧的,但并不是说就该用那些应付官场、应付社会的手段去解决求职问题。”中国就业促进会前副秘书长杨征认为,大学的就业指导课讲这些内容并不合适,“首先我们应该相信,大多数的招聘人员还是秉公招聘的,如果他不是以能力取人,那最终招进单位的人用不了,他是要承担责任的”。
杨征还指出,就业指导课的老师讲这些官场礼仪、潜规则之类的东西,说明他完全不懂得学生在就业时到底需要什么。事实上,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很少会跟领导打交道。应付领导一般都是工作以后才会涉及的事情,属于职业生涯的范畴了。就业指导课的老师不去考虑怎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等主要问题,而是把精力放在官场礼仪等细枝末节上,说明他们不专业。
职业发展规划专家李令彬在与一些大学职业指导老师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这些老师大多来自各种专业,被学校就业中心聘用时大多只是作为一般行政人员,并没有对他们是否适合成为专业的咨询人员做过针对性的测定,他们的职业兴趣和性格特征也许根本不可能成为足够好的职业咨询者。
在一次同行交流会上,李令彬听到一位老师跟同伴介绍经验时说:“这种事情呢,你主要得争取大领导的支持……”李令彬认为,这句话典型地体现了一个体制内高校教师的思维方式,“他们哪里是在搞就业指导的专业工作,完全是在搞政治!”
杨征认为,有着这种官场思维的就业指导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官场潜规则之类的内容就不奇怪了。就业指导老师不是用积极向上的科学的东西来引导学生,而是用庸俗的东西来教育他们,让学生去迎合社会的潜规则,“说明我们的大学教育不仅病了,而且病得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