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晚,指挥兼钢琴鲁道夫·布赫宾德将率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上演全套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纪念莫扎特诞生260周年。昨天,这位被赞“大器晚成”的指挥名家接受了沪上媒体采访,他坚持他的观念,认为现在的环境对于青年音乐家的使用“太过追求轰动”以及“一夜成名”,“青年音乐家本可以对此说不,但他们没有,这对他们的成长其实不好。”
鲁道夫·布赫宾德不仅以杰出钢琴家的身份活跃于当今古典乐坛,其全方位的音乐才华亦被世人所关注,被誉为“当今最重要、最具洞悉力的艺术鉴赏大师”。
布赫宾德1946年出生,5岁时便被维也纳音乐学院录取,成为该院史上最年轻的学生,他9岁举办首公开音乐会,20岁时在范·克莱本钢琴比赛上获奖。但与许多年少成名的钢琴家不同,布赫宾德并没有急于发展个人职业生涯,而是潜心提升钢琴造诣,因此成为国际琴坛大器晚成的代表。
谈到他所认为的最幸福的事情,竟然是“自己从来就没有引起过轰动”。因为在布赫宾德看来,一个钢琴家,尤其是年轻钢琴家,若是名震四方,那是再危险不过的事情了。他的理由是:辉煌不会来第二次。巅峰之后可能就是下坡路,不如老老实实,一步步地在艺术的台阶上登高远眺。细水长流,永无终止的进步才是一个艺术家应该享有的乐趣。台阶何时会终止,是他不愿意过早知道的事情。
“很幸运的是我的职业生涯没有惊世骇俗的突然出名,一旦出现这样像火箭一样的急速上升,日后是很难复制这样的轰动的。我的职业生涯是缓慢上升的过程,不停在上升,直至我死去。现在唯一好奇的是这个缓慢上升的空间最后到底会到哪里。”他昨天告诉记者说。
以演绎贝多芬著名的他,一生中只做过3次贝多芬全套的奏鸣曲,他解释说,“知识的储备足够丰富之后才能让技艺变得自由,知道得更多就如同在脑海中打开了一扇门。就像建房子,地基足够扎实时就能够在上面建任何想要的式样;若不够扎实,任何建筑都无从谈起。”
然而,他也说,现在的录音公司跟以前是不一样了:“太早成名对于音乐家来说是危险的,尤其是对指挥家来说。当指挥家在三十至三十五岁间拥有了所有的东西,六十岁时该怎么办?以前的录音公司和现在的是有区别的,以前的公司会为音乐家考虑到更长远的未来,为他们做职业生涯规划,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现在的公司并不这么想,只为明天该如何而考虑,只希望创造一个又一个轰动的故事,用轰动性来持续。许多现代青年音乐家可能被误用,没有很好地被开发与使用,其实问题在于这些音乐家本身是可以说不的,但没有人说不。这是两方面共同造成的结果。”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1988年出生的吕志业毕业4年多了,这4年时间里,他换了好几份工作,做过某协会的杂志采编工作,做过网站编辑,后来在南宁市事业单位的公开考试中应考,被录取到一家事业单位的林业站工作。而不论他做什么职业,爱阅读这一兴趣从没断过。而如今,已不满足于看别人写故事的他,自己也拿起了手中的笔进行创作,第一部小说已写了7万字,计划最终以15万字收尾。
博览群书 喜欢写读书笔记
吕志业是河北小伙,2011年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新闻专业毕业,刚毕业那段时间也挺迷茫的,每天除了看包括《当代生活报》在内的广西数家媒体的报道,还经常看好多杂志:《知音》、《读者》等等。小说类看得更多:《盗墓笔记》、《卫斯理》、古龙小说、金庸的小说等。一些看似很费脑的科技社会类书籍,他也看得津津有味,如《时间简史》、《天体演化》等等。
而他认为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有一天他无意中接触到的刘未鹏写的《暗时间》。“这篇文章不能说是一下震撼到我,但是他倡导的理念,非常符合我的口味,实用主义之上,用最快的时间、最短的话、最大的理解工作的内容,并能迅速地找出攻略……”在网易的博客里,吕志业写下了这段话。
吕志业养成了写读后感的习惯。除了在网易上写博客,他还以“吕其谦”的名字在“简书”上写读书笔记:《柯南,你该长大了》、《为父左》、《记者梦,渐行渐远》等,都可以看出他看书涉猎范围较广。
萌生写意 自己创作盗墓小说
对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下了班去找朋友玩玩,有些社交活动是很正常的,吕志业也是如此,但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看书。如今,他给自己的目标是每个月至少看1-2本关于小说创作的电子书。
看得多了,他也萌生了能否自己写小说的念头,题材定为当下较热的盗墓主题。但他也明白,关于盗墓小说,前辈们已经有不少大咖级人物,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
吕志业谈了他的大致构想:纯粹按前人的盗墓风格来写肯定是很困难的,所以他打算在盗墓故事中融入科技类内容,也将他之前的一些人生故事写入其中,“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哈哈”。谈起他的小说首秀,吕志业向记者大致讲了他的构思:“我”本人厌倦了江湖,退隐江湖却又接二连三遇到奇葩的客户,原来这些客户都是民国时期江湖的几大帮派大佬,他们在争一本秘笈,而这本秘笈埋在一个墓穴里。于是,因缘巧合,“我”被卷进了一场魔幻的盗墓行动中……
积累经验 感叹读书如一剂良药
吕志业说,灵感来的时候,一天能写1万字,但有时思路枯竭时,也有一天写五六百字的,“慢慢来吧,从去年3月到现在,因为还有正常工作,所以只能用业余时间来写,目前已写下7万字了,计划要写到15万字。”他说道,作品完成后,他再上传到一些小说网站。
关于未来,吕志业说,目前的想法是当个业余小说家,边积累生活经验,边创作。而对于读书,他感叹是迅速让心安静下来的一副良药。“在浮躁的社会里,真正静下心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人借助运动放松自己,有些人借助听音乐放松自己,有些人借助散步放松自己。这些都是不错的方式,但是如果又能在放松中获得新的知识,或者在得到新的知识中同时放松了自己,读书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秘鲁文化部20日宣布,考古学家在首都利马以北约190公里处的阿斯佩罗考古遗址发现一具4500年前的女性遗骸。这一考古发现为研究美洲土著部落的悠久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负责这项考古挖掘研究工作的秘鲁著名考古学家鲁特·萨迪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研究人员对遗骸进行了分析,认定是一名40岁左右的女性,其墓葬地点和方式表明这位女性当时在她的部族中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
鲁特·萨迪说,在这具遗骸周围有许多陪葬品,大多是阿斯佩罗部落人喜欢的物品,如装零用品的葫芦罐、植物种子、贝类和蜗牛壳制作的项链和胸坠、别针以及画有鸟和猴子的骨质饰物。
此外,在陪葬品中还发现8个兽骨质地的笛子。考古学家认为,音乐是阿斯佩罗部落人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曾经主持卡拉尔考古挖掘和研究工作的萨迪还指出,阿斯佩罗位于卡拉尔古城附近,是卡拉尔文明时期的一个沿海渔镇。这一考古新发现还使人们了解到卡拉尔文明时期的性别平等,当时男女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卡拉尔是南美古城,约有5000年历史,因拥有比埃及金字塔更古老的金字塔闻名。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韩国当地时间22日3点51分,在全罗南道丽水发生了列车脱轨事故,导致一人死亡,8人受伤。
事发列车从首尔出发,在开往终点站丽水世博会站的途中发生了脱轨事故。事发时车内乘坐23名乘客和5名乘务员,列车司机在事故中身亡,8名乘客被紧急送往医院。事发后全罗线列车全部中断运行,警方正在调查事故原因。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据外媒报道,英国王室日前贴出招聘信息,寻找网络营销专员,帮忙管理王室的社群平台,每天要编辑有趣内容并上传,吸引网友的注意,年薪高达5万英镑,还提供免费午餐,甚至还有33天的年假。
据悉,“王室小编”除了要管理王室的脸书、推特、Instagram和Youtube等社群平台,还要对王室各项活动有所了解,包括政治、外交、各种慈善活动等,并且要上传许多有趣内容,吸引所有网友的注意,还要时常和粉丝互动。
工作地点位于在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还提供免费午餐以及33天的年假。招聘时间截止到24日,申请人一定要加快行动,才不会错过如此梦幻的工作。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印度尼西亚政府拒绝就事件进行正式道歉的态度,或是会议期间的抗议人群,还体现该话题“脱敏”之路仍很长
印度尼西亚18日—19日首次召开题为“剖析1965年悲剧”的研讨会,由超过200名这场反共屠华事件的生还者、军方、政府官员和学者面对面讨论1965年开始的反共屠杀。本次研讨会由印度尼西亚总统顾问委员会及国家人权委员会主办,首次得到政府支持,目的在于检讨这段长达50多年的禁忌话题。然而分析人士表示,无论是印度尼西亚政府拒绝就事件进行正式道歉的态度,或是会议期间的抗议人群,还体现该话题“脱敏”之路仍很长。
印度尼西亚主流媒体《雅加达邮报》19日刊文称,由于政府拒绝承认反共屠华受害者人数统计,“史无前例的反思会议撞上南墙”。目前对于1965—1966年反共屠杀遇难者数量并无确切统计,学者认为超过50万人死于屠杀。但出席18日会议开幕式的印度尼西亚政治、法律和安全统筹部部长鲁胡特表示,遇难者人数不可能超过1000人,并反问“你们能指出一个万人坑给我看吗?指给我,我就去。”
印度尼西亚《罗盘报》报导,鲁胡特甚至在会议开幕仪式上就表示,“别想着政府会对这个也道歉,对那个也道歉,我们知道怎么做对国家最好”。《雅加达环球报》19日称,印度尼西亚政府意识到需要解决曾经的人权侵犯案件,并承诺该讨论不会像此前类似的讨论和影视作品一样“遭到政府封杀”,但研讨会气氛紧张。会议组织者苏尔约表示,希望研讨会能讨论1965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剖析幸存者和被控实施屠杀双方的观点,为持续50年的争议画上句号。但会议举行当日,会场安保森严,场外众多反对者一度试图冲入会场。他们认为,此类会议的召开将让共产主义在印度尼西亚复活。
50年来,反共屠杀仍是印度尼西亚社会的敏感议题,事件真相、遇难人数等关键信息仍未明朗化。近年来不少国际组织及艺术家先后通过举办研讨会、拍摄影片等反思历史,同题材纪录片《杀戮演绎》曾被提名奥斯卡,但均被印度尼西亚政府封杀。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上任后,承诺将着手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严重侵犯人权案例,其中包括1965—1966年大屠杀。但政府拒绝就此事件道歉遭到舆论普遍怀疑。《雅加达邮报》称,人权运动者提出,应警惕政府将该研讨会当成“遮羞布”,“和解”的前提是彻查真相、惩治凶徒、补偿受害者及其遗属,政府无法通过支持研讨会召开便试图达成“和解”。
《罗盘报》报导,会议组织者之一、退休将领阿古斯表示,讨论会的目的不是争论1965年的悲剧中到底谁对谁错,而是探讨暴力事件发生后国家系统的失灵,从中获得教训避免悲剧重演,“印度尼西亚社会被当年的屠杀撕裂,加害和受害双方需要一同打开历史,找出悲剧的原因。”
“没有刑事调查、没有道歉”,美国《纽约时报》称,印度尼西亚部长鲁胡特18日在研讨会上说,政府可能会对这一事件“表示遗憾”,措辞可能是“对这段黑暗历史深表同情,我们希望永远不再发生”,但政府不会就此道歉,也不会进行刑事调查。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在2011年7月杀害77人的挪威杀人犯布雷维克赢得一项裁决,法庭认定挪威政府侵犯了他的人权。
奥斯陆地方法院法官塞库利克(Helen Andenaes Sekulic)星期三(4月20日)就布雷维克针对国家提出的诉讼作出裁决,支持他有关自己受到“不人道、羞辱性和惩罚性”对待的指称。
在布雷维克赢得上述裁决之后,他的律师斯托尔维克(Oystein Storrvik)提出了解除对布雷维克单独禁闭的要求。
布雷维克是一名右翼极端分子,2011年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引爆一枚汽车炸弹,炸死8人,随后又在于托亚岛(Utoya)枪杀了数十人。
法官塞库利克在星期三的裁决中说,不受非人道对待是“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也适用于“恐怖分子和杀人犯”。
布雷维克针对政府提出诉讼说,他受到单独禁闭,每天单独在牢房里22个小时到23个小时,不能同其他犯人接触,只能同监狱看守通过一个厚厚的玻璃交流。
法官认为,布雷维克的待遇明显不同于在挪威的其他罪犯的待遇,这只能被看成是一种额外的惩罚。
法官还说,监狱当局也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避免布雷维克由于单独禁闭而受到的损害。
塞库利克法官同时指出,布雷维克很长一段时间夜晚睡觉时每半小时醒来一次,有时候会在有女性警官在场的情况下遭脱衣搜身。
“综合他所受到的种种限制,按照欧洲人权公约,他受到了羞辱性的对待。”
法庭同时命令挪威政府支付布雷维克的法律费用,计33万挪威克朗(约合4万美元)。
挪威政府律师恩布尔兰德(Marius Emberland)说,政府对法庭的裁决感到惊讶,但目前还没有决定是否提出上诉。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新加坡赵姓女导播2015年在某酒店玩乐喝醉后公然脱掉比基尼上衣,因不听保安劝阻遭到报警处理
警察到场后赵姓女导播不仅态度凶狠,甚至甩了警察两巴掌,现因袭警被判坐牢2周。
据台湾媒体报道,新加坡赵姓女导播因攻击警察吃上牢饭!她在2015年到圣淘沙某间酒店玩乐,喝醉后公然脱掉比基尼上衣,不听保安劝阻、露点在泳池晃来晃去,遭赶到场的警察制止还动粗反抗,在2016年4月20日被判监禁2周。
据悉,26岁的赵姓女导播是毕业于纽约大学的高材生,在2012年到2015年9月期间担任国际新闻导播,但后来辞去原职位,改从事市场行销相关工作。
据新加坡媒体报导,赵姓女导播在2015年4月26日下午1点跟朋友约在酒店见面,一起喝酒、玩乐到晚上8点半,喝醉后把比基尼上衣脱掉,维持上空的状态在泳池里游荡。她被赶来的保安劝说穿上衣服,但才套上不久又马上脱掉,之后保安要求出示身分证,她表现出不愿配合的态度,最后对方只好报警处理。
两位警察到场后,赵姓女导播已经把外衣穿起来,但对于警方问话摆出凶狠态度,先是把比基尼甩到对方肩上,甚至往警察的左脸拍了一巴掌,被架上警车时仍不断挣扎,并持续吼叫辱骂,接着又甩了对方一巴掌。她事后虽然表示后悔,但攻击警察已构成明显的罪行,在2016年4月10日被判坐牢2周。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根据科学期刊《eLife》发布的一份详细地图显示,全球有22亿人口正生活在寨卡(Zika)病毒可能会扩散的区域。
经由埃及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在今年成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
上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确认,此种病毒会造成新生婴儿的严重缺陷。
最新的研究显示,划定寨卡病毒的影响范围并非只是追踪伊蚊可以存活的区域那么简单。
其中一名研究学者、牛津大学的奥立弗·布雷迪博士(Dr Oliver Brady)告诉BBC说:“这是第一批真正参考了我们有关寨卡的数据的地图——早前的地图都是把寨卡视为像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一样的疾病。”
“我们是最先把所掌握的寨卡病毒地理和环境状况的准确信息加进去的。”
通过了解寨卡可能在什么地方肆虐,研究人员就有可能预测其他哪些地方可能会受到影响。研究人员确认,目前疫情爆发的中心地区,即南美洲的大片区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地带。
总数上,共有22亿人口生活在被定义为“风险”地带的区域。
人们怀疑,感染该病毒令数以千计的新生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
在南美洲被列为风险区域的包括绵长的海岸线,以及亚马逊河流域及支流沿岸的多个城市。该河流的支流触及了整片大陆。
而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可能会在夏天气温上升时受到影响。
布雷迪补充说:“蚊子只是寨卡病毒蔓延的其中一个条件,还有很多其他条件需要具备。”
“气温要足够暖和,让寨卡可以在蚊子体内复制病毒,然后还需要有足够庞大的人群来散播它。”
研究人员称,非洲和亚洲都有很大的区域可能受到这种病毒的影响。
不过,这项研究还不能解释,为什么目前还没有大量病例的报告出现。
其中一种可能是两个大洲过去已经有过大量的病例,因而大部分人口已经基本对这种病毒免疫。
另一种可能则是,病例可能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比如登革热和疟疾等。
欧洲则似乎不大可能受到影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浮现,这种病毒可能通过更多类型的蚊子传播,这种状况也可能改变。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瑞士有关当局暂停了一个穆斯林家庭的入籍审批程序,原因竟是该家庭的两个男孩拒绝和女性教师握手。
这一事件引起了有关宗教自由的辩论,当地政府要求法律专家就此拿出意见来。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这个穆斯林家庭中的14岁和15岁两兄弟表示,同不属于家庭成员的女性有身体接触不符合他们的宗教理念。
瑞士北部城市特维尔(Therwil)的政府官员对这两兄弟说,他们也不应该同男教师握手,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性别歧视。瑞士政界人士表示,握手是瑞士文化的一部分。这一事件引起了有关宗教自由的辩论,当地政府要求法律专家就此拿出意见来。
这两名男孩的父亲是一位叙利亚伊斯兰教长,2001年来到瑞士,已经获得避难许可。当地政府的一位发言人说,有关部门已经暂停审批这个穆斯林家庭的入籍申请,但同时表示这样的暂停措施对于入籍审批过程来说并不罕见。据法新社报道,瑞士当地政府希望能就这两位男孩的父亲获得避难资格的过程得到更多的信息。
目前在瑞士有大约35万穆斯林,而瑞士的总人口大约为800万人。在瑞士的一些穆斯林团体表示,拒绝同女教师握手的宗教理由并不存在,并且敦促瑞士人不要向极端主义要求让步。但是也有一个穆斯林团体表示,男人和女人相互握手是被禁止的。
此外,一些穆斯林家长要求允许他们的女儿不上游泳课的要求也曾引起争议。但是,穆斯林家长的确赢得过法庭裁决,阻止了学校希望取缔遮脸面纱的企图。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