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城木槿 图:网络
经过了长期的闭塞落后,中国迎来了它的另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初看欣欣向荣,一派蓬勃气象。娱乐开始兴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思想生活;信息逐步发达,满足了人们的沟通需要。整个社会好像一个瘦骨嶙峋营养不良的孩子突然吃到了饕餮大餐,迅速地成长壮大起来,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发展到今天,另一个极端已经毫无意外地在向我们逼近:文化快餐时代的到来。
想必现在的一代青年人已经习惯了一天这样的生活:早上起床,可以先不洗漱先不吃早餐,一定要先把手机握在手里刷刷微博,人人,天涯。。。看看自己晚上睡着的这几个小时里面有发生了哪些狗血的事。然后,边吃早餐边拿手机和好朋友开始微信聊天,偶尔也说不定用一下“摇一摇”,发展一场艳遇或者**。吃过了早餐,打开电脑开始上网,可能先在网页上看几个笑话段子,看几张搞笑图片,然后找部同样狗血的电影,或者是动不动就生离死别然后又起死回生的韩剧日剧,嘻嘻哈哈或者哭哭啼啼的能看一上午。
中午吃饭的空当打开电视看看中国琳琅满目的电视节目,十好几个电视台是选秀,几位导师面孔虽然不同,却有相同的大红座椅和按钮,有相同的虚张声势矫揉造作,有相同的尖声尖叫的歌迷粉丝捧场,有相同的一批选手,在舞台上痛哭流涕哭爹死妈从小缺爱追逐梦想。不想看选秀还有相亲,同样是好几个台,请十好几个脸上扑了几层粉像墙皮那么厚的女生站在台上,一个装疯卖傻的主持人,几个不明真实身份的男嘉宾,还有一位或者几位,装出一副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知人知面也知心的大师模样的导师,坐在那里侃侃而谈。
下午呢,可以QQ聊个天,或者MSN,在高级点的翻墙越狱玩脸书。Iphone5握在手里,苹果机摆在面前,旁边可以摆一组可以发出震耳欲聋音乐的音响,齐了。随便吃点什么之前都要摆个pose 自拍几下,手机一定要那在头顶斜上方四十五度角的位置,因为这样拍出的男生女生脸型最好看,深情最忧郁,最容易博得他人的心。偶尔内心涌动起文艺的波涛,一定要发一些莫名其妙的类似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句子,等别人留言回复:“谁安好”必然云淡风轻地回答:“呵呵,没事。”
熬一熬就到了午夜时分,准备上床之前一定要在按照白天的程序把所有能浏览的地方都浏览一遍,看看谁过的比自己好了,谁过得不如自己了,在比较中寻求到一点自我安慰和明天继续起床的动力。
这样的生活,不少年轻人正过着,并且乐此不疲。你如果问他:你今天都干了什么?他保证想一想也想不起来到底干了什么。时间不为谁停留,永远这样 滴滴答答地向前走。年轻人渐渐不那么年轻了,渐渐要学会承担的时候,学会责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于是一些新爸爸新妈妈宁可孩子哇哇哭也不愿意放弃正在玩的网友或者是正在追的新剧。这就是被文化快餐催成了胖子的社会中生动成一张脸谱的众生相。
我们追逐,我们狂热,我们痴迷。我们以为这是一种信仰,我们以为这是一种青春。可当我们回过头时才发现,我们的青春真的是被狗吃了,吃得一点痕迹都没有剩下。我们学着狗血电视剧狗血电影的情节在雨中为爱奔跑,只会换来“十动然拒”的笑话;我们在网上对着屏幕打dota,对着屏幕看众生相,对着屏幕看岛国片,可当我们离开屏幕走向生活,只会是一片茫然无知。我好奇,这样一个文化快餐时代,到底该谁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