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在南半球土壤裡的華夏種子
記有凝聚力的華興組熱心義工陳錦璇
墾丁
有人說:「有一種人像種子一 樣,無論去到那裡,都會與當地的人民溶合在一起,在那裡生根、開花、結果。」華人服務社設於賓士鎮的華興高齡組組長,大家叫他為Colin 的陳錦璇,就是這樣的一顆種子。
去年六月,筆者曾應華興組夥伴們的邀請,到賓士鎮高齡活動中心,參加該組成立八周年暨端午節慶祝活動。 一進場就看到一位目光炯炯有神,身手敏捷的長者在氣定神閑地打點一切,招呼著前來參加慶祝活動的官員及嘉賓。從會場佈置、嘉賓致詞、節目表演、食物供應及抽獎,甚至迎賓送客都做到有條不紊。
近年來,在他的領導下,華興組成為當地主流社會崛起的一股新生力量。當市政府要舉辦大型的活動時,總少不了會邀請華興組參與,尤其是表演文娛節目或安排提供義工,而華興組的夥伴們一定能出色地完成任務。Colin 在此方面付出不少,因為華興組是服務社裡較大的活動組之一,常來參加活動的人數約有八九十人,這些人來自五湖四海,背景理念有差異。此外,還有不少是西人、越南人和菲律賓人,要管理和組織好活動是不容易的。即使在組的內部有時也眾說紛云,意見難以統一。而每次Colin都能團結大家,以理服人,使大家齊心合力。
Colin本人是多才多藝的,他親自帶操,不斷學習新的太極體操,還集思廣益發動大家經常更新活動內容。他是一位好伯樂,把藏龍臥虎的華興組人材發掘出來。如擅長做舞臺監製的邱老師、曾經是專業歌舞團的演員Lily、退休的報社編輯溫帶豪先生、來自印尼能歌善舞的水漣夫婦、來自越南帶跳排舞的May等,令小組的吸引力越來越大,遠在黑鎮的居民也慕名前來。
他引導組員們「飲水思源」,瞭解到是服務社建立華興組,為組提供活動場地,設置填表服務 ,幫助大家解決種種困難,所以當服務社有需要時,他與夥伴們會義無反顧地全力支持。
他關心別人,處處為他人著想。去年五月份華興組參觀悉尼藝術館時,他捨棄了與太太Tina一起欣賞海景喝咖啡,而陪同其他不願喝咖啡的組員,在外面草坡上進行活動照顧他們。在服務社舉行30周年開放日時,為了組織和陪同組員最後一個表演節目,他足足投入了七個小時。
華人服務社要興建高齡頤養院,Colin和華興組元老潘永良都被委以重任,當善心大使。為了向社區宣傳及募捐,Colin把他女兒早為他與太太安排好的度假計劃一推再推,而改機票令他女兒要多付額外的費用。他和潘永良等夥伴們在華興組發起募捐,並以身作則,因而大家熱烈响應。除了在小組內募捐外,也向自己的親朋好友募捐,集液成裘,為高齡頤養院盡一分綿力顯愛心。
Colin的正直誠實、瞻前顧後、克己奉公,令他在人群中極具凝聚力。他顧及他人的感受,不把個人或團體的利益和需要擺在一起衡量,從而受到人們的尊重愛戴。來澳十年,他把數十年的工作經驗及領導才華帶到活動組,激勵大家繼續努力把華興組建成一個和諧歡樂的大家庭。
(圖:華人服務社義工陳錦璇親力親為的在安排華興高齡組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