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用社區服務無微不至的關懷去滋潤長者
墾丁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首<春夜喜雨>是詩人杜甫所作﹐當時他因陜西旱災而到四川成都定居。他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因而對春雨之情很深﹐寫下了這首詩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筆者讀到這首詩時﹐不由得聯想到華人服務社裡從事社區服務的護老員夥伴們﹐他們就像一場又一場的春雨﹐多年來一直默默地滋潤著多少顆長者的心!
上星期一下午1點左右﹐筆者來到南區一位長者王太的家做家訪﹐正巧來自香港的伍姑娘在給王太餵中午飯﹐她是服務社的護老員﹐擔任工作只有短短三年。由於王太身患頑疾﹐全身基本癱瘓﹐吞咽也有困難﹐每次伍姑娘單為她餵食﹐便需超過兩小時﹐但伍姑娘從沒半句怨言﹐很有耐性地把工作完成。
伍姑娘住在北區﹐每天驅車數十公里南下照顧長者﹐無論高溫嚴寒都風雨不改。她每天的工作量很大﹐除了給長者做家務和帶他們出去購物、看醫生之外﹐還需要替他們做個人護理方面的工作﹐包括洗臉、洗澡、整理儀容儀表、甚至清理大小便。有朋友曾經勸她換個輕鬆一點的工作﹐但她表示:「他們對我很信任﹐我也把這些老人家都當做自己的父母﹐哪還能整天計較輕不輕鬆的事情呀!而且大家都是華人﹐在這片說外語的土地上應該守望相助﹐我一開始就下定決心要做能幫助華人的工作﹐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家住悉尼南區的梁姑娘﹐原是一名普通家庭婦女﹐自從2005年當上服務社護老員後﹐她就負擔起照顧多位老人的重任。八年來﹐她所照顧過的長者不下數十位﹐每一位都對她讚不絕口。她不僅每週按照服務社安排的時間為長者服務﹐還經常利用自己休息的時間為獨居的長者熬湯和洗衣服。除了細心﹐梁姑娘對於服務長者還很有耐心。容婆婆今年74歲﹐因患有腦退化症﹐記憶力嚴重衰退﹐還經常罵人打人﹐可說是生人勿近﹐在服務社提供服務前已有三個月沒洗澡了﹐容伯伯和兒子看在眼裡很心疼卻又無計可施。但這一切在服務社提供服務後都改變了﹗為了取得婆婆的信任﹐梁姑娘在給容婆婆洗澡前先讓她穩定情緒﹐如給她講故事以分散其注意力﹐不厭其煩地重複相同的話﹐即使被抓得滿手傷痕都毫無怨言。就這樣梁姑娘成功讓容婆婆不再抗拒洗澡。容伯伯一家對梁姑娘對容婆婆無微不至的照顧都很感激﹐所以想送一些小禮物以示感謝﹐但卻被梁姑娘婉拒了。梁姑娘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就正如那珍貴如油的春雨﹐靜默無聲卻又潛移默化。
服務社的護老服務工作夥伴裡﹐還有更多的感人事例。老年人是社會上脆弱的群體﹐在家庭生活、社會中面臨一系列的困難﹐尤其是來自中國的高齡移民﹐由於語言文化的差異﹐縱使兒女在身旁﹐也難免會有「望極天涯不見家」的愁緒。幸而有華人服務社任勞任怨的護老員﹐他們猶如及時的好雨﹐悄悄地澆熄了這份鄉愁﹐也萌發了老人家心裡那片沈甸甸的花田。
(圖: 華人服務社的護老員無微不至地在照顧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