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ZOE

ZOE

网址: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7年间有427万左右的中国人移民 到澳大利亚。中国为澳大利亚贡献的移民人口数值在过去10年中翻番。据不 完全统计, 目前澳大利亚华人人口几乎达到100万人,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第 大非英语少数名族社区。无论是移民来澳后结婚生子,或是为了宝宝移民澳 洲,宝宝都是每个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一颦一笑都是生活的调味剂。

有鉴于此,为展示萌宝风采,传递萌宝正能量,由悉尼星尚举办的第三届 Ostel in “我的世界我最萌”于6月1日拉开序幕。这是全澳宝宝们欢聚的盛事, 也是澳洲目前最大规模的华裔宝宝比赛。本次大赛聚焦萌宝,通过“网络投票” 和“小明星红毯”两轮比赛选出澳洲最萌的50位宝宝。每位获奖萌宝都将参加大赛颁奖典礼,领取丰厚大奖。大赛冠军宝宝将受邀前往中国拍摄著名育儿杂志《聪明宝宝》封面。本次大赛集结全澳萌宝,以赛会友,亮出华裔宝宝风采,展示萌宝正能量。

《我的世界我最萌》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去年,大赛在短短30天的时间里获得了超过17万民众的参与,页面点击量超过180万。本届大赛也是毫不逊色,一经推出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截止6月14日,已有近300位澳洲的萌宝报名参赛。投票人次高达2.5万人,投票页面浏览量超过10万在此,特别感谢冠名赞助商Ostelin,赞助商麦克兰投资集团, Bee the Best, Osmen, Osim, Harkhark, Sysmile, Viprint及Luky Studio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记者 澳视传媒 小A)

安妮缘份慈善公益基金是由缘份佳人美容会所2016年初成立,是悉尼第一家由华人美容企业发起的公益基金会,以积极宣传和传承内涵丰富的“中国美”为宗旨,促进华人华侨为祖国公益慈善事业和中华文化传播推广事业做出的贡献。“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安妮缘份慈善基金的发展有助于为海外华人企业注入更多文化因素,尤其是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成为宣传“中国美”的重要力量。

此次由安妮慈善基金承办的《雅韵华章-心中的古典佳人》大型慈善公益活动将于6月26日星期天下午,在悉尼著名的CHINESE GARDEN中国园林拉开序幕。悉尼政界、商界、文化界等精英将受邀出席,著名华人戏曲艺术家、民乐演奏家和书法家联袂演出,为所有在场来宾带来震撼人心的中国古典艺术盛典,并且在本次活动中,众多热衷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将身着各式华夏霓裳,伴随着雅致的礼乐穿越历史,把祖国优美的服饰、灿烂的文化、传统的美德、字画的风韵与自豪感、荣誉感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悉尼,彰显中国文化的包容与宏大,以及未来前景的无限风光,同时在象征着中澳友谊的“谊园”那充满诗情画意的雅致环境中,更加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和魅力!

活动时间:2016年6月26日,周六下午1点至四点

活动地点:Chinese Garden, Pier street,Darling Harbour NSW 2000
活动对象:悉尼政界、商界、文化界有影响力的人士及传统文化爱好者

活动目的:
1. 展示中华的传统服饰、习俗、礼节;宣传华夏优秀文化,感受中国历史魅力

无偿提供澳洲的华人家庭领取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书籍

3.提倡华夏人的优良传统美德,让每位海外华人的中国心汇聚成海,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4.倡导和推动民众慈善意识,弘扬和促进华人公益慈善事业的繁荣发展

5.提供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的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中澳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活动内容:

13:30《汉服华美~我心中的汉时美人》启动仪式(代表致辞)
13:50国际名模中国古装展示

14:00爱我中华 著名华裔歌手高婷婷

14:05-14:10太极表演

14:10-14:15中国名族舞表演

14:15-14:30书法绘画展示

14:30-15:30中国民族音乐组合合奏(琵琶、二胡、古筝)、悉尼百花越剧团  戏曲联唱、 茶艺表演
15:40-15:45神秘嘉宾演唱

15:45-15:50 活动闭幕

联系电话:0410 770 770 / 0433 935 396

联系人:Sophia

发起单位:

缘份佳人美容养生会所是悉尼首家华人女子会所,独家推出了女子美心、美身、美颜三重修护系列,悉心照顾女子全身心由内而外的美丽问题,采用先进的美容科技,结合现代中医美容养生理念,并注重女性优雅气质的培养与熏陶。令她们在享受外在美的同时,将爱心、慈悲、体贴、温柔等情趣内涵也驻於心。

联合主办:澳中文化友好协会

2016年6月11日澳大利亚浙江总商会在悉尼四季酒店举行了成立庆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悉尼总领馆陈桂生商务领事和杨博领事,以及澳洲的主要侨团侨领70余人出席了庆典。

会议发言除了各侨团嘉宾外,还有专程来自中国浙江的著名创投机构:浙商创投的执行总裁刘冬秋代表陈越孟总裁宣读了贺词,会议气氛热烈,期间浙江总商会首任会长石军还代表浙江总商会向澳大利亚的老牌慈善机构华人服务社的周波社长捐赠了善款,以此来表达浙江总商会回馈社会、倡导慈善的宗旨和理念。 澳大利亚浙江总商会聚集全澳原籍浙江的商家,并根据澳洲法律在悉尼注册成立,是非赢利的社会团体,浙江总商会的创会宗旨是为在澳的浙商服务,维护会员正当权益,为促进中澳发展,以及企业间交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澳视传媒 晨风 报道)

 

(澳大利亚悉尼–2016 年 6 月 7 日周二) – 著名的日本建筑师 Koichi Takada 为地处 Parramatta 的 V by Crown Group 操刀打造其室内装璜和底层空间,为澳大利亚建筑带来了日本设计风格的感知。

以开创建筑和设计的新界线著名,皇冠房地产集团邀请了两个屡获殊荣的设计公司,Koichi Takada 建 筑师事务所和 Allen Jack + Cottier 设计师事务所为在悉尼第二个市中心 Parramatta 的豪华住宅项目 V by Crown Group 做设计。

V by Crown Group 是一个建有 590 套公寓的“垂直村落”,公寓设施包括游泳池,健身房,桑拿室, 会议设施,音乐厅,多媒体室,图书馆和底层的零售餐饮区。

Koichi Takada 建筑师事务所是一家以敢于创新和拥有从大自然与现代城市生活和文化中提取灵感而知名的建筑设计公司。Koichi Takada 所设计的诸多项目曾多次获得设计界的大奖,其中包括英国国际餐 厅和酒吧设计奖 (the International Restaurant and Bar Design Awards in the UK) 以及国际物业评议会 奖 (International Property Council Award) 。

在设计 V by Crown Group 的室内装璜,宽敞大厅以及底楼零售区时 Koichi Takada 的总裁 Takada 先 生说“我想创建一个休闲胜地,一个美丽的度假村可以让居民们放松,休息和娱乐”。

对于空间的最终设计,Takada 先生结合了现代日本建筑的诸多元素,同时灌输了创新和便利的成份。V by Crown Group 的主要建筑结构由 Allen Jack + Cottier 一个澳大利亚本土拥有超过 60 年经验的领

先建筑设计公司打造。该公司拥有对新生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和年轻富有活力的设计风格。

Michael Heenan, Allen Jack+Cottier 的总裁说“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建筑。一个不仅惊 人而且受欢迎,精细并且舒适性高的住宅楼”。

万众瞩目的 V by Crown Group 顶楼复式公寓目前已经上市。买家将有机会独享 Parramatta 的天际线 和公园景观,以及悉尼中央商务区的壮丽风景。

天空酒吧设有一个宽敞的 275 平方米的内部吧台区,拥有一览无余的 270 度全景,将于 2016/17 年夏 天开放。

皇冠房地产集团传媒与公关高级经理 电话:(02) 9925 0088 或 0401 863 436电子邮件: 该E-mail地址已受到防止垃圾邮件机器人的保护,您必须启用浏览器的Java Script才能看到。 .auSerena Zhu皇冠房地产集团传媒与公关行政人员 电话:(02) 9925 0088 或 0429 459 510电子邮件: 该E-mail地址已受到防止垃圾邮件机器人的保护,您必须启用浏览器的Java Script才能看到。

关于皇冠房地产集团 (Crown Group)
皇冠房地产集团(Crown Group Holdings)是澳洲一家龙头房地产企业,专长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及服务 公寓等领域。公司由建筑师 Iwan Sunito 先生及工程师 Paul Sathio 先生共同创立,第一个项目启动于1996 年。

Iwan Sunito 拥有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建筑(荣誉)学士学位及管理工程硕士学位。1993 年,Iwan 成为注册 建筑师,同年获得新南威尔士大学的 “Eric Daniels 住宅设计卓越奖”。Iwan 被澳大利亚 Urban Taskforce Australia 评为 2015 年 “房地产业年度风云人物”。此外,近几年里,他还获得了许多其他声 誉卓著的奖项,包括印尼《Property & Bank》杂志 2013 年度 “黄金领导力” 大奖、印尼国会 2013 年度“海外侨民企业家” 大奖及 2013 年度 “安永年度企业家” 称号。

Paul Sathio 拥有悉尼科技大学的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及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工程科学硕士学位。他在建筑 及开发行业拥有超过 20 年的经验。

过往与近期项目

自 21 年前创立至今,皇冠房地产集团已经在悉尼众多顶级地段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大型的开发项目,包 括 Bondi (邦代海滩)、Bondi Junction (邦代枢纽)、Parramatta (帕拉玛塔)、Ashfield (阿诗菲尔德)、Epping (埃平)、Homebush (霍姆布什)、Newington (纽因顿)、Pennant Hills (彭南特山) 和 Rhodes (罗 兹) 等地。近期,皇冠房地产集团位于悉尼滑铁卢地区的 10 层综合住宅项目 Viking by Crown 也已完 工。

如今,皇冠房地产集团旗下在建和筹备项目数量众多,其中正在建设的有五个项目,包括:位于 Green Square 的 Infinity by Crown Group、位于帕拉玛塔的 29 层项目 V by Crown Group、位于北悉尼的20 层项目 Skye by Crown Group、位于繁荣内西区的 Oasis by Crown Group 以及位于悉尼中央商 务区的住宅项目 Arc by Crown Group。

奖项与荣誉

皇冠房地产集团于近期因其 Top Ryde City Living 度假风格物业开发项目而获得 UDIA 澳洲城市发展 学会颁发的 “NSW President’s Award (新南威尔士主席奖)”,该奖被公认为澳大利亚房地产开发的最高 荣誉。这一由七幢建筑组成的项目同时还在 UDIA 澳洲城市发展学会 “2014 年卓越大奖” 中被提名为“澳大利亚最佳高密度开发项目”,并斩获了MBA澳洲建筑商协会 “2013年杰出建造奖”。

皇冠房地产集团其他的获奖项目还有:充满创新精神的滨水开发项目 Sanctum by Crown (MBA 澳洲建 筑商协会 “2012 年杰出住房大奖”),以及大获成功的 ICON at Homebush (HIA 澳洲住宅产业协会“2007 年度体现企业社会责任住宅大奖” 之“年度公寓项目”)。

未来项目

皇冠房地产集团还将于 2016 年推出多个项目。www.crowngroup.com.au

十多年前,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有两个漂亮的女孩儿同期毕业了,她们都姓白。一个毕业了就早早的嫁人了,嫁给了一个中年富商,过着看似富足的日子。还有一个拼命的跑剧组,磨演技,一步一步的实现着自己的职业理想。后来,她们一个因为情感纠纷死在了丈夫的刀下,一个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她们一个叫白静,一个叫白百何。


也许这个例子有点儿极端,那么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从女总统,女法官到女影后,女教授。那些从银幕到头条,我们耳熟能详的成功的女性哪一个不是把宝贵的青春用来投资自己?而那些投资爱情和家庭的芸芸众生,则沦为了我们叫不出名字的:王太,张太和李太。


也许美貌和性格可以让你收获爱情,但只有独立才能让你收获尊严。而有尊严的爱情才是有质感的爱情,才是平等的爱情。所以女人最值得的投资永远不是用青春貌美来投资一个男人,而在于源源不断的投资自己,提升自己。


不可置否,所有女人都像需要空气一样需要爱情。但是如果你把有限的青春用来投资一个男人和一段爱情,那么你的后半生将在祈求这个男人不要离开你中度过。如果你把投资男人的时间和经历用来投资自己,那么爱情则由追求变成了吸引。一个优秀的女人从来都不会缺乏追求者,而你需要做的仅仅是挑一个自己喜欢的。


其实男人不会去深入研究他要如何对待你,基本上你呈现出来的面貌,就是他对待你的标准模板。说难听点就是:看人给价。女屌是女屌的待遇,女神是女神的待遇。你若内外兼不修才疏而又学浅,你凭什么要求他视你如沧海遗珠?爱情是什么?它从来都不是毫无逻辑的荷尔蒙分泌。它是一场精准的匹配,是人们以爱的名义在生活中寻找他能找到的最棒的那个人。


所以,投资自己才是一个女人最值得的事。


说到投资自己,很多女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我要买包,买衣服,做美容,四处旅行。我要把赚来的钱都花在自己身上才是投资自己。如果你经济宽裕,我赞同你这么做。如果你尚在奋斗为了买包和旅行节衣缩食每天吃泡面,那么我非常不建议你这么做。


宠爱自己绝对不只是买名牌和出国旅游这么简单肤浅,而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你吃的每一顿饭,喝下去的每一滴水,你手上没有脱落的指甲油,衣服上没有脱线和粘毛,头发整洁干爽,周身体香怡人。


这样的姑娘,哪怕你全身上下没有一件名牌,没有去过家乡以外的任何地方。在我眼里也是好好宠爱自己的有质感的姑娘。那些蓬头垢面节衣缩食大半年只为了买一只LV的姑娘,哪怕你背的是爱马仕很抱歉你在我眼里依然不高级。


姑娘,你要学会把你的生活和目标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和具体的某个人某件事联系在一起。与其把宝贵都时间投入到找男人上,远不如投资自己的眼界,格局,审美和品味。


我们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经久不衰的名牌,无论你穿20块钱的地摊货还是20万的高级定制,它们都只是你的陪衬。记住,你才是那个最有价值的品牌。如果你没有把两万块的名牌包随手丢到地上或者顶在头上挡雨的底气,那就别背。买回来供着,证明你用不起也配不上。买名牌不是宠爱自己的唯一途径,善待自己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所以你若问我作为一个女人什么最重要?我的答案永远都是:经济独立财务自由最重要。你的气质,阅历,品味这些通通都可以培养,但是很现实的一点就是,培养这些都离不开金钱的土壤。无论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都是要花钱的啊朋友们,你在家里吃薯片看韩剧意淫李敏镐跟你求婚不是不可以,但是你看十年也看不出在塞舌尔的海滩上读完了资治通鉴的那种气质。


然而,比起投资身外物,更有“升值空间”的是投资我们的眼光,品味,气质和格局。这些美好的软实力不会被时光磨损折旧,反而越陈越香,历久弥新。这些品质不能穿戴在身上,但是能融入你的血液,提神你的谈吐,优化你的气质。甚至可以写在你的DNA里遗传给下一代。


所以我愿意用一只香奈儿的钱去上一个昂贵的专业课程,我愿意把买高跟鞋的预算拿去听一场演奏会,我愿意少买一条裙子多买几本书,我愿意把聊八卦和下午茶的时间用来参加更有意义的行业峰会。


试着用那些投资外在的时间和精力拿来投资内在,你会发现东西是越买越少,但是买东西的品味和质地却是越来越好。你再也不用担心看到信用卡账单,因为无论是钱包还是内心,都是美好而又富足的。


我们谈过的恋爱,不是在教育我们如何选男人么?我们买过的包包,不是在教育我们什么才叫做经典么?我们吃过100家著名餐厅,只是为了培养一条懂得鉴赏美味的舌头。我们去过的地方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渺小而又浅薄。于是学会了对我们不了解的事物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和谦卑。


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花掉的钱其实都是在给一堂课交学费——那就是向这个世界学习如何变的体面。例如,穿款式简单质地上乘的衣物比花里胡哨blingbling的淘宝爆款体面;了解每个品牌的文化和背景比背着印满logo的包包体面;学习拍一张有质感的照片,比用ps软件修图一百遍体面。好好的谈一场严肃的恋爱,比隔三差五的换男友体面。做个被人尊重的独立女性,比彻底依附于一个男人体面。


所以,一个女人最值得的投资永远都是投资自己。在豆蔻年华里好好读书别满脑子谈恋爱,更不要愚蠢到跟男朋友私奔或者怀孕。奔三的年纪,好好投资自己的事业,努力赚钱。这是你投资内在外在品味气质的资本。人到中年,也要学会把自己从家务和孩子中解脱出来,投资自己的兴趣爱好,投资旅行多看世界,不然退休以后多无趣!


如此过一生,当你白发苍苍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又有钱又有趣又时髦的老太太。这一生,无论多少岁离开都没有遗憾,这就是最好的生活。如果这辈子年轻的时候用全部精力投资男人,中年用所有时间投资孩子,年老了如果孩子不在身边,跟老头子又没有共同话题,你的晚年生活是不是一眼都能望到尽头的荒芜?


我从未见过一个丰富又有趣,有钱又有见识的女人会没有爱情。


反而那些除了男人什么都没有的女人,到最后也会失去这个男人。

有一个姑娘恋爱总是受挫,她抱怨她遇到的人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我听完她的叙述,告诉她:你还没有遇到对的人,是因为你自己成长得还不够。她不信,说:天下哪里有这么多对的人?都是相处着变适合的。


我只好笑笑。


虽然心灵鸡汤告诉我们:“恋爱不是找一个适合的人去相爱,而是找一个好人,慢慢变适合。”但是经验告诉我,根本不是如此。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特别容易坠入爱河。也许是隔壁桌的男生长得帅,也许数学老师解题时特别酷,也许同桌的女生给你一块巧克力……这些都会让你心潮澎湃,春心荡漾,这就是初恋的感觉。不需要太多理由,只要一个打动你的瞬间。你不会在意对方的家庭、背景、有没有钱,甚至不在意对方的性格是否有缺陷。


因为你的喜欢是单纯的,没有经验的。你也许不会想到地老天荒一生一世,但也绝不会现实到一动心就去想未来的三年小计、五年大计。因为这份简单,所以初恋才是朦胧的、美好的,如同美丽的泡沫。


但是这世上那么多相爱的人,从初恋走到结婚的凤毛麟角。


为什么?随着年龄渐长,你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知道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和自己有关系,才知道爱情是受制于一些现实因素的。这并不是感情的退化,而是一种成长。在现实情况之下,人们做出的决定才是真实的,也是有决定性的。“和心爱的人浪迹天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理想的爱情,而现实中的爱情不是山盟海誓,而是眼前的具体事务;不是宏伟的目标,而是琐碎的细节。


年轻时,我们喜欢一个人并且可以因为喜欢而接受他身上的种种缺点,其实那是出于对自己的不够了解。你以为你可以忍受贫穷,结果你却忍受不了他五块钱在社区理发店剪的发型;你以为你可以二十四小时和爱人相处在一起,可他只不过多打了几个电话你就不胜其烦;你以为恋母情结是恋爱时的一大优势,婚后却发现那是一场灾难……


年轻时你以为可以接受的、喜欢的,也许未必是你真的经历过的。还有很多时候,你甚至不了解自己还有哪些“雷区”。也许你会爱上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许你会爱上一个素食主义者,结果你发现你不能不吃肉……


我说这些的意思并不是说人要自私到底,处处为自己着想;恰恰相反,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尊重和理解别人,在这个前提下找到自己适合的恋人。


所谓的不适合未必是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很多时候引起争吵的都是小问题、小细节。而这些令人烦恼的细节问题正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要慢慢学着去处理的。你和一个人恋爱的最大矛盾点,是虽然你们两人有很多共同点,但也有很多差异。


于是渐渐地,你知道哪一些是你可以接受的,哪一些是你拒绝妥协的,哪一些是你可以改变的,哪一些是绝对无法撼动的。只有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你才会知道一个人是否适合你,是否能与你携手人生。

我表姐曾经面对两个追求者:一个是有钱的富二代 CEO,一个是我那当时还是一个小职员的姐夫。表姐最后还是选择了姐夫。


原因很简单:她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职业女性,她想要一个温馨的家庭,需要一个愿意为家庭付出的老公,而不是一个可能根本没有时间精力给家庭的男人。很多人都为我表姐惋惜,认为她选错了。其实她恰恰选择了适合她的那个人,事实也证明婚后的生活是如她所愿的。


现实中的爱情并不是打了折扣的,而是理想的爱情从来没有落过地。理想的爱情好比一座空中楼阁,它实际承重的部分是现实。追逐爱情的人如果想要得到爱情,还是要一砖一瓦地去搭建、去改变,而不是在意识中营造它—那是意淫。


年轻的时候,我们因某一时某一刻的心动而开始相爱;成熟之后,我们会因某一时某一刻的分歧而拒绝一段感情的开始。年轻的时候,爱是百分之百的拥抱;成熟以后,爱是让出百分之五十的空间给彼此自由。年轻时,满世界都是爱情的可能性;成熟之后,你才明白寻寻觅觅那一个人是多么不易。


唯其不易,我们才更要珍惜,珍惜你自己的那一点与众不同,珍惜你和另一个人真正交换心灵的机会。当你爱上一个人,并发现 Ta 也许未必是你所想的那样的时候,不妨坐下来好好沟通,找出问题,尝试解决。即使将来实在没有办法弥合那道裂痕,在分手之后,两个人得到了成长,对自己也更加了解。


没有所谓打折的爱情,也没有所谓完美的爱情,因为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也许你对自己的爱情不满意,那只是你的幻想打了折扣,而现实的爱情却是你值得拥有的那一份。如果你希望它变好,你可以从试着改变自己开始,然后再试着去寻找那个 Mr. Right。

我以前是一个特别恋旧的人,这一点从我日常使用的物品就可以看得出来。一条裤子,我能从高一穿到大学快毕业,裤脚踩破了好几条缝,才决定把它丢掉。我买的书,也会不远千里从福建背到北京,过了四年,再原封不动的把它们全背回来。还有指甲剪、刮胡刀,甚至是一支笔,它们陪伴我的时间都在7年之上,除非我弄丢了,否则很少会去更换。这样的例子,在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在情感方面,我也特别执着。如果你这个人看起来不错,值得深交,我就会在认识你的时候表现得特别热情,直到我觉得我们之前的友情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的破坏为止。但或许也正因于此,我变成了一个害怕面对离别的人。

记得刚上初三那会儿,我遇到了一个特别投缘的同桌,我们玩得很开心。结果有天晚自习,班主任把我们叫了出去,说我们俩太吵了,得分开坐,语气上一点没有商量的余地。那天,我记得自己很难过,借着上厕所的幌子,一个人偷偷躲起来哭了一顿。


还有一件事,比这稍早一些,是在初二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突然被告知学校要和镇上的另一所初中进行师生资源的重新分配,熟悉的同班同学要被分散到年段的各个班级,就连我最喜欢的班主任也要离开我们,被调往另一所学校去任职。记得在她离开之前,我们在班上为她举行了简短的答谢会,每个人都趴在桌子上默默的流眼泪。

然而,这些都只是开始。当我一路从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走到大学毕业,随着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离别以后,我们各自去到的地方越来越远,这种不舍的感觉就越来越强烈。

不知道为什么,离别在我心里就被认定了是一转身一辈子的距离,而这对于我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我不能接受我们彼此在对方身上投入了那么多的情感,从羞涩的自我介绍开始,到终于可以肆无忌惮的分享生活中的秘密。可是忽然间你发现,这个人,你再也见不到了,你以后不会听到他的任何消息,这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啊。


我开始正视离别这件事是在2012年,我一路辞职旅行走到了三亚。那天,我去和大学同学见面,因为我准备骑行环海南岛,饭后她陪我去找一家提供山地自行车租赁服务的门店。在下公车的时候,我猛然发现手机被偷了,就立马拔腿去追公车,但它已经越开越远。我象征性的跑了一段距离之后,只好放弃。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清楚的记得,当时的心情不是伤心,不是难过,而是有那么一点的高兴和轻松。这种感觉似乎让人难以捉摸,但在我看来,这大概是因为它让我有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和过去的一些人一些事做个了断。因为我知道,里面的几百个电话号码是不可能全部找回来了。

这些号码里的这些人,有的是初高中的朋友,有的是通过大学社团认识的,有的是一起上过选修课的同学,有的是参加活动结交的,有的只是有过一面之缘,还有一些我们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

我之所以留着这些号码,一是害怕有一天,他们打电话过来,或者节日收到群发短信的时候,我却不知道他们是谁。为了防止这种失礼,我得保留着它们。

另一方面,留着它们让我觉得安心,因为这些号码更像是一种证明,证明那些我们曾经产生交集的时光真的存在过。虽然我也知道,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这辈子真的不会再联系,也不会再见了,但我就是缺少一个理由,去当这个删除它们的罪魁祸首。

所以,三亚的手机失窃事件,虽然看似是一场损失,但它也让我免除了当罪人的风险。最最重要的是,它帮我做了选择。当我在社交网路上通知好友这件事的时候,我慢慢的也开始学会了和过去告别。因为能找回的号码,就说明我们之间可以继续,而那些找不回来的,大概就是这辈子,我们缘尽于此了吧。

其实按照常理来说,我这样一个害怕离别的人是不应该向往旅行的,我觉得自己像是飞蛾在扑火。因为在旅行中,你总能和各种各样有趣的陌生人相遇,彼此分享人生里的精彩故事。这是旅行让我觉得最美好的部分,所以我喜欢旅行。

但同时,这个部分对于以前的我来说,也是让我最难过的部分。这些和他们短暂的相逢,可能就是这辈子我和他们唯一相遇的瞬间,只要这么一想,心里就会很难过。不管是自己,还是看到他人书里类似的际遇,这样的桥段都令我唏嘘不已,黯然神伤。

以前常听人说,人生就像是一趟列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很多人只能陪你走过一段岁月,只有极少数人可以陪你到达终点。你必须要对下车的人挥手告别,这样,你的这趟人生列车,才能够腾出空间去接纳新的人。

我以前就是不能接受有人从我的生命列车中下车这件事,其实也是我自己不够坚强,对于感情太过依赖,害怕一个人去面对未知。这令我对熟悉的人的离去特别不舍,才会时常缅怀过去的时光,觉得那些逝去的才是最美好的。

随着我遇到的人越来越多,我开始渐渐感觉到,这种对于过去的迷恋,有时候变成了我的一种负担,它让我看不清当下,也看不到未来。我发现自己走得一步一回头,走得越来越慢。而当我发现,那些丢失的电话号码,即使再也找不回来,对我的人生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我就开始试着接受了离别这件事。

记得曾经有位人口社会科学家这么计算过:假设世界人口是60亿,一个人能活到80岁,也就是29200天,平均每天遇到1000个人,一辈子就能遇到29200000个人,那我们和另一个人相遇的几率就是29200000/6000000000=0.00487。

经他这么一算,我想,这辈子能够相遇就已经足够幸运,连这么小概率的事件都被我们碰到了,还有什么好苛求的呢。我们应该去珍惜和享受这些短暂的相逢,然后,在离别的时候,愉快的挥手告别,感谢彼此出现在各自的生命里,带来了这些美好的记忆,也在心里默默的祝福对方,在我们看不见的远方,一切安好。

我想,心怀感恩的面对离别,大概是旅行教会我最重要的一件事。因为,我们本就生来一无所有,所有得到的都是馈赠,所以不要害怕失去那些亲密的人,是你的,他们会再回来,不是你的,也要相信会遇到更好的。

所以,自从那次辞职旅行回来之后,我就再也不怕和出现在我生命里的人事物说再见,甚至开始在人生的某些阶段,有意识的去制造适时的离别。


比如,每次搬家的时候,我都会进行一次大扫除。不经常穿的衣服就把它们捐掉一些,即使是心爱的书也会送给朋友。这些卸载的负担,让我得到一个轻松的肉身,可以更自由的移动。

感情也是如此。由浓转淡,熟悉的人变成陌路人,都是人生的常态。有时候,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没有原因的,它就是那么发生了,那就选择放手,让自己的灵魂也得到放松。不要迷信过去,也不要迷信永远,只要记得,那些曾经美好的日子是真实的,这样就好。

李安语录

★我今年61岁,但摸摸良心,我还是一个小孩儿。我爸爸61岁的时候,好像什么都知道,但是好像他其实是唬人的。

★我是一个老实人,扪心自问,个人点滴在心头,我诚恳,将心比心。我会成为我的电影。电影就是我的生活方式,与我共呼吸。

★我经常和明星这样讲,如果他不太大牌,我就会这么讲。他只是借你的脸想他要想的东西,不要把你想的那么重要。

★我是36岁才开张,很晚熟的人。我现在回想起来,蛮感恩我是晚熟的人,是一个幼稚期比较长的。任何东西要感人、成立,本身有自然的力量。生长本身需要孕育的,年轻人要准许自己被孕育。我鼓励你们不要急功近利,这个花花世界很诱人,很多东西不是触手可及。医药那么发达,我们活那么长,急什么呢?

★我是有一些天分的。原来不敢这么说,因为有点害羞。现在61岁了,也拍了几部电影,敢这么说了。

★给它时间,让它自然发生。

昨日,上海国际电影节依然有多场发布会举行,但引发轰动的不是小鲜肉也不是韩国明星,而是导演李安。

在上影节主办的一场主题为“票房即将超美国,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的论坛中,李安成了最耀眼的明星,能容纳300人的现场硬是坐了快600人,没能进场的人就在门口围着实时直播的大屏幕。论坛上,李安也谦虚而诚恳地为正火热的中国影视行业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劝诫年轻电影人,不要着急

论坛主持人向李安发问:“怎么支招年轻的电影制作人,让他们少走弯路。”李安给出的意见是不要长得太快,不要急功近利、一蹴而就。“成长是很自然的事情。在中国这是一个新兴行业,这是一个黄金时代的开始。年轻人怎么接棒?我是36岁才开张,很晚熟的人。任何东西要感人、成立,本身有自然的力量。生长本身需要孕育的,年轻人要准许自己被孕育。我鼓励你们不要急功近利,这个花花世界很诱人,很多东西不是触手可及。”李安还要提醒电影人不要陷入恶性循环:“现在市场好,大家争相出风头,做生意很容易给人家印象是在抢钱。对于幼苗,工业会揠苗助长,可能会泡沫化、明星化,电影资源不平均,大家抢明星。过去香港、台湾都经过这个路子,大家不要重蹈覆辙,不要像港台走到恶性循环,抢明星抢题材恶性跟风,但是观众品味欣赏素质、整个文化的强度、厚度(没有提升),希望大家好好把握这个‘黄金时代’,走到一个良性循环,为未来好好筑基。”

超英赶美?别把电影文化做成速食面

尽管论坛主题是“票房即将超美国,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但李安却对“超英赶美”这个目标不是很赞同,“现在有个‘超英赶美’的目标在前面,没有了上海菜的细火慢炖,就变成速食面,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回收人家的东西。往长远想,中国文化比美国文化悠久很多,东方民族有自己的情怀和表达方式,但还没有变成世界语言。不要用掠夺市场去思考,而是去想可以提供给世界什么。”李安说:“我也觉得美国像是晚清的政府,也很僵化,但他们有好的东西值得学习。我做华语片要扒三层皮,但是在好莱坞做任何技术细节,都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虽然器材都一样,但是他们的品味、文化、背景不一样,有时候声音调一下,就会很不一样,我能感到做电影的乐趣。不要看不起技术,因为电影就是一个术业,我希望现在就是黄金时代的开始,做电影是文化的事情,请大家有耐心,给它一点时间,好吗?”

这两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猛,李安表示要警惕观众疲乏,“人会审美疲乏。商业的运作,市场好是个很好的现象,大家都还有看电影的心,这是很好的。但跟风抢钱是陷阱。《卧虎藏龙》动作指导袁和平,晚上两片安眠药都睡不着,因为他需要创新。当然现在市场好是个好现象,我不会觉得里面都是铜臭味。但是不能忽视,观众负面疲乏的情绪在滋长,会疲乏到电影都不想看了,你要把观众拉到戏院好难啊。”李安说抢明星是另外一个陷阱,“抢明星也是陷阱。当你抢到明星,市场保险了,你只要交货就好了。但是制作费分配不均,没有钱给制作。当年台湾出现了这个情况,后来把香港给害了。有一个阶段香港最大的市场是台湾,而不是香港。当年台湾电影人都有自救,我们不能让香港人把市场抢走,现在好了,台湾人和香港人都来大陆了。”关于大牌明星,李安还有话要说:“我还是为大牌明星说一句公道话,真的有‘上相’这回事,我不服气很多年,但不服气也没办法,所谓祖师爷赏饭吃。有的面孔让观众有想象,有的人演死也没有用,真是不公平。但电影确实需要明星,因为电影就是要聚揽‘人气’的地方,只是不要忘了最重要的事情。我自己也用大牌演员,我知道很多大牌演员还是想演好戏的,他们可以降价演出。”

数十年来,出版社、时尚杂志、咨询公司、倡导团体、电影制作公司和经纪公司的老板们通过让助理们低工资长时间的工作,把他们培养成下一代大人物。

我们可以称它为《穿普拉达的女魔头》(Devil Wears Prada)经济。这本小说以《Vogue》长期主编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为创作原型。

但是现在,奥巴马政府在推动给大部分年薪47476美元以下的工薪族支付1.5倍的加班费,所以这种商业模式突然遭到攻击。对于依赖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愿意牺牲报酬和自尊,以换取未来得到体面职位的公司来说,这项变革不只是经济挑战。

有些人经受了大中午去买咖啡、深夜收到工作邮件的考验。在他们看来,政府的加班规定代表着一种文化变迁的开始,但它不一定受人欢迎。

“你希望在晚上8点撞见老板,”沃克曼出版公司(Workman Publishing)的首席执行官丹·雷诺兹(Dan Reynolds)说。该公司出版过《海蒂怀孕大百科》(What to Expect When You’re Expecting)以及桑德拉·博因顿(Sandra Boynton)的很多童书。

“我感兴趣的是这会如何影响它,”雷诺兹说,“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

这项新规的支持者们认为它有很多益处,称它将遏制过度拼命工作的文化氛围,也许还能让白人和有钱人主导的精英圈子变得多样化,因为现在的社会过于依赖人脉,如果没有富裕的父母,就只能挣到可怜的薪水。

这项法规将于今年12月1日生效。不过,它可能会让很多已经身居要职的人感到无所适从。

去年夏天,美国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提出此项加班法规后,沃克曼出版公司的总经理吉尔·萨拉伊(Jill Salayi)给劳工部写了封信,称该公司无力承受给所有新来的员工支付加班费或将他们的工资提高到新门槛,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该公司将不得不缩短他们的工作时间。

“对他们的要求将变少,”她解释说,“那意味着他们的事业得不到充分发展,他们也无法适时获得进步或提升。”

(雷诺兹强调说,沃克曼有信心从财务上进行调整。)

有些受人瞩目的非盈利组织表达了类似的顾虑。从意识形态角度讲,美国公共利益研究组织(United States Public Interest Research Group)和司法观察组织(Judicial Watch)几乎没有共同之处:前者的宗旨是打击伤害消费者和环境的公司;后者是保守派活动人士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的,主要是为了揭露克林顿政府的腐败行为。但这两个组织在给劳工部的信中都表示,新的加班法规将妨碍他们完成培养年轻理想主义者的使命。

“我们进行调查时,会派他们去克林顿图书馆查资料,”司法观察的人力资源主管苏珊·普拉瑟克(Susan Prytherch)在提起初级职员时说,“以后派他们去之前,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考虑。”

电影、电视和数字媒体编剧的代表机构——美国东部编剧协会(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East)的执行主管洛厄尔·彼得森(Lowell Peterson)称,这种模式在好莱坞也依然盛行。

他说,“担任编剧的助理往往是年轻人进入这个以编剧为生的行业的途径。”

GMMB的执行合伙人雷琳·奥尔森(Raelynn Olson)表示,在政治界也是如此。该公司领导的团队曾为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两次总统竞选制作广告。“我们公司的很多高管都是从这里的初级职位开启自己的事业,包括我们的一些合伙人,”奥尔森说。

但是,问题在于,在努力完成一项工作的同时展现自己具有完成更大任务的能力就需要工作很长时间。

博雅公关(Burson-Marsteller)的华盛顿分公司为各种商业和政治客户处理公共关系、做民意测验。该公司所谓的合伙人的年薪通常在4万至5万美元,每周的工作时间一般远远超过40个小时。有些人还要在日常工作之外参与24小时监视媒体对客户的报道,这可能会让他们加班至深夜。

按照联邦政府之前的加班法规——它自动适用于大部分年薪少于23660美元的工薪族——加班时间基本上不予计算,所以这些年轻合伙人是相对便宜的人力成本(年薪高于这个标准的员工按照一个主观得多的“职责”测试,有资格申请加班费,但这笔钱是往往拿不到手的)。按照新法规,很多这样的员工如果每周工作超过40个小时,将获得1.5倍的加班费——如果他们的薪水依然不变的话。

该公司的一位发言人凯瑟琳·沙利文(Catherine Sullivan)称:“博雅一直给符合条件的员工支付加班费,以后也将继续支付。”她指出,比合伙人级别更低的员工目前有加班费,也参与24小时监视工作。

一些原本已经给予年轻员工较高报酬的公司表示,他们很可能会把员工报酬提升至超过新标准。

但是那种方式可能不太适合小公司,因为小公司的员工工资在总成本中占的比例较高。威立版权代理公司(Wylie Agency)的一位前雇员称,该公司的助理版权代理人的年薪在3万美元左右,通常每周工作50至60个小时,没有加班费。该公司的纽约分分公司通常有8至10位版权代理人。

威立公司的这位前雇员由于害怕遭到报复,所以要求匿名。此人称,大家都觉得公司期望员工长时间工作,所以上午9点之后上班或下午6点半之前下班的员工通常觉得有必要给整个办公室的同事发邮件,解释离岗原因。

这家公司的老板安德鲁·威立(Andrew Wylie)说,如果是他自己要求初级员工加班,他会考虑支付1.5倍的加班费,但如果是他们自愿加班,他不会给加班费。“你要我怎么办?拿着秒表坐在门口?”他说,“我不会那样做。”

曾参与《纸牌屋》(House of Cards)和《至亲血统》(Bloodline)等电视剧的资深电视制片人大卫·曼森(David Manson)说,有些初级工作有无数人渴望得到,所以这项新的加班法规不大可能影响薪水或工作时间,至少在小公司是这样。

劳伦·魏丝伯格(Lauren Weisberger)的《穿普拉达的女魔头》是根据她1999年至2000年在《Vogue》担任温图尔助理的经历创作的。这本小说2006年被改编成电影,由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和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主演。魏丝伯格说,她在那里经常是从早7点工作到晚7点,如果按时薪计算,她的薪水几乎肯定低于最低工资。

她从没想过申请加班费。她的薪水来自该杂志的出版公司康泰纳仕集团(Condé Nast)。“我肯定不会跟安娜谈加班费;要谈也得是跟人力资源部的人谈,”魏丝伯格说。她的新书将于今年7月出版。“我想这样的对话很少见吧。”

 

最近,有一条消息刷爆了天朝土豪们的朋友圈:7月1日起,澳洲正式对中国开放小学生留学签证。

天朝的土豪们,你们准备好娃和钱了吗?!

准备好了? Let's go!

慢着!

有了娃和钱,就一定能来澳洲入学嘛?你家6岁的娃适合出国读书嘛?

有砖家认为:新政可能是个坑!You try you die don't ask why !

政策已出台,但细则很模糊。

业界人士说:目前此签证的具体操作细则还没有出来,业界都在观望,但小学生签证和绿卡没有任何关系,不应做过度解读。

虽然政策是放开了,但实施上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1. 澳洲小学有没有准备好接受国际学生,有没有足够的支持服务或者相关的配套设施呢?

2. 小学生签证只给两年,这意味着还要考虑两年后能否续签的问题,“可能上了一二年级,到三年级就要回国了,等新的签证!”

钱都不是事儿,关键在于GTE!

业界人士认为,申请条件对于天朝土豪家庭过来说,都不是个事儿。如年龄、资金、家长陪读这些方面都很好解决,但最困难的地方在于GTE(Genuine Temporary Entrant,真实的短期入境者)的审核上。

据介绍,GTE的考核点更多在于移民官是否相信申请人来澳洲是真实求学的,还是为了移民澳洲。对于年龄越小的留学生,GTE方面的考核无疑更为严格。

这才是澳洲移民局的终极大杀器!换句话说,政策可以有,但我们可以不批!

新政实施后,比较容易获得签证的可能是入读5—6年级的小学生,而随着条件的成熟,如住宿安置、社区配套帮助服务的完善,可能会吸引更多年龄更小的申请者。

天朝家长想法多,且行且珍惜

支持派:远离雾霾和应试

住在珠海的网友“家在北方”对澳洲开放小学生留学政策非常感兴趣,他的大儿子目前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小儿子今年9月入读小学一年级。而希望出国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的雾霾对小孩的身体造成了影响;二是食品安全方面也越来越令人不放心;三是他认为,就目前大儿子接受的基础的教育来说,并不令人满意,孩子无法得到老师足够的关注,学习压力太大。

不感兴趣派:中国的基础教育更具优势

家住北京的罗小姐大女儿今年上一年级,她表示暂时不会考虑申请让女儿出国读小学。罗小姐认为中国国内的基础教育很好,让她感觉很满意。并且,她比较主张在掌握好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再追求个性细化。

 

 

第 908 页,共 11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