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ZOE

ZOE

网址:

周日, 17 9月 2017 12:57

世界华文媒体走进贵安新区

 

这是一座找回乡愁的山水田园生态城市,这是一座感受大数据引领的高新产业新兴城市,这是一座体验“东方瑞士”的国际全域旅游城市

贵安新区地处黔中腹地,规划面积1795平方公里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复设立,赋予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战略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贵安新区视察指导,对新区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区指示务必精心谋划、精心打造。规划和建设一定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不能降格以求。

贵州省委、省政府把贵安新区作为全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重大战略平台要求将新区打造成为五大新发展理念先行示范区和全国极具特色的一流城市新区。

三年来,贵安新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做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守好山上、天上、水里、地里四条底线,守好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底线,构筑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做好“特、安、新”三篇大文章,五大新发展理念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贵安新区坚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规划建设理念,采取低冲击开发模式,不“摊大饼”、只“蒸小笼”,坚持产城景文融合发展,打造感性的自然,理性的城市

编制完成总规、控规、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200余项,规划布局“一核两区”三大功能板块,建立“漏斗型”规划云平台管控机制,推进多规合一,编制实施八大导则,精心打造高新产业城市、田园乡愁城市、国际旅游城市推进产城景文融合发展。

以大学城为重点突破带动生态城、产业城建设,建设城市道路700余公里,联接贵阳市的市域快铁即将完工,综合管廊、地铁S1号线全面开工,同济贵安医院将于今年建成,西部绿色金融港、高铁站及站前广场、贵安中心、城市规划与建筑艺术馆、市民中心、省档案馆等一批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北师大附校建成投入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市活力初步显现。

钻石计划

贵安新区重点发展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大健康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五大主导产业

大力实施“钻石计划”,始终把大数据作为主导产业和核心竞争力进行培育,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基础推进产业融合,围绕聚通用,着力政用、商用、民用,打造大数据全产业链、全治理链、全服务链“三链融合”的贵安模式加速形成以绿色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核心业态、以集成电路和智能终端为代表的关联业态、以智慧城市应用为代表的衍生业态。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大健康新医药产业园等园区,高通苹果、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富士康、三大通信运营商现代汽车、西南地区第一个超算中心、中科院生物医学、FAST天文大数据中心、五龙汽车、联影医疗、贝格大数据等行业巨头落户新区。浪潮、白山云、乐道、中德西格姆等一大批企业陆续实现投产,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领域不断拓宽。

生态文明  全域景观

贵安新区坚持打造全域生态化、全域景观化、全域旅游化的生态文明城市样本,着力打造田在景中、水在树中、房在林中、村在画中、园在山中、路在绿中的山水田园牧歌

据2017年旅游资源普查发现,新区有水域风光、遗迹遗址、人文活动、红色旅游、冷热泉点等旅游资源单体822处,万亩樱花、万华禅院、瑞士小镇、松柏山水库、高峰山、麻线河流域、十大考古大发现之一的牛坡洞古人类遗址、千年古银杏等景区景点星罗棋布......

深入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大力实施“绿满贵安”工推进三级河长制,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以“十河百湖千塘”为突破,大力推进“一环两湖十四河”水系建设施水质提升工程,全域达到二类水以上标准。

全力打造万水千山国际山地休闲旅游度假区,实施“六个万亩”工程(万亩香稻、万亩葡萄、万亩樱花、万亩牧草、万亩经果、万亩蔬菜),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改革开放 金字招牌

贵安新区争当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创新发展的排头兵获批的十项国家级改革试点试验任务,是新区的金字招牌。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地区、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改革试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三年来贵安新区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以改革的办法抓改革出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23条具体措施在全国率先推进配售电侧改革试点坚持“融、投、建、营、还”一体,创新产业园区开发模式,探索建设全国首个大数据综保区“审批服务六个一”服务模式获得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

城乡统筹 美美与共

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高起点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建设先安民、发展先富民。

推进“三型”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搬迁型、保留提升型、分散整合型)。开展美丽乡村比美丽活动,让美丽乡村成为观光休闲的公园、寄托乡愁的故园、投资兴业的乐园,真正实现“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紧紧围绕“五年三步走”目标2016年高标准脱贫、2018年率先小康、2020年向基本现代化)坚实迈进,17个贫困村贫困户实现高标准脱贫和村集体经济“双提升”。推进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并轨,率先实行高中三年免费教育和学前教育奖补,引进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加快实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年行动计划,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上奋力攀高,确保“高一格、快一步”

三年来,贵安人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创新创业创出新路的精神,以“新”当头、以“干”为先,“白纸画图、白手起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创造了快进的贵安速度、树立了崭新的贵安形象、探索了高效的贵安模式、塑造了昂扬的贵安精神。

乘风破浪,扬帆领航浪奔潮涌的贵安新区正成为贵州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生力军,把同步小康的宏伟蓝图写在多彩贵州大地上,书写出奋力前行的贵安篇章。贵安新区正在向五年大发展十年建新城的目标坚实迈进……秀美画卷正徐徐展开到2020年,一座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山水之都田园之城将拔地而起,成为美丽中国、多彩贵州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新

澳大利亚

黄丰裕 《澳洲日报》总裁

李 冰 澳大利亚南海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

袁祖文 ABC传媒总经理

周蔓琪 澳大利亚南海文化传媒公司总编辑

冯小洋 澳大利亚华人年鉴出版社主编

施明星 澳中传媒集团董事长

马 薇 2CR澳洲中文广播电台主播

索 江 澳大利亚澳视传媒运营总监

牛建明 《澳华财经在线》运营总监

姜长庚 《光明画报》总编

王海光 澳洲天和电视台董事长

郭礼祯 澳大利亚天和电视台董事

任传功 澳华电视传媒董事长

翟俊垠 澳洲新快报集团总裁

苏中朝 《澳华时报》发行人

杨志唯 澳大利亚国际文化产业协会会长

陈 苹 澳中网总经理

黄成威 澳中传媒集团总编辑

胡 萌 佳来财富网总编

王人庆 佳来财富传媒集团董事长

司徒伟平 《新市场报》社长

张智森 《蔷薇资讯》主编

何俊峰 澳洲亿忆网总裁

陈 铭 今日悉尼董事长

骆婷婷 《海外华人报》副社长

叶 华 《联合时报》副社长

项 翔 澳大利亚华厦传媒集团董事长

宋晓蓓 全澳华语广播电台长

冯团彬 澳洲大洋传媒集团社长

谢 强 《大洋时报》总监

金 哲 塔州华人网总监

孙浩峰 大华时代传媒集团总经理

宿陲婴 中华电视台长

郑少华 《澳洲财富》杂志社社长

徐启成 《澳洲讯报》社长

郎景超 《移民时报》社长

王 菲 《BQ澳洲》社长

秦 凌 聚澳国际传媒集团总裁

腾 飞 腾飞华人通讯社社长

归 清 东奥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萧子毅 《昆士兰华商周报》CEO

刘秀华 澳华国际传媒董事长

陆一平 澳华国际传媒集团总经理

胡佐凡 澳大利亚报业集团总经理

王世龙 最西澳文化传媒主编

陶社兰 中国新闻社澳大利亚分社社长

新西兰

王 浩 《新西兰信报》社长兼总编辑

路易斯彭 大洋洲中文台台长

魏心怡 华人谈主编

张书豪 中华电视网执行董事

王立立 中文《先驱报》董事长

景 曦 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社长

张晶岩 中华新闻网总编辑

苏文德 华页网社长

胡 杨 新西兰中文广播电台台长

彭大联 TV33华人电视台董事长

张 彤 天维网执行董事

蒋佳柽 《华新时报》社长

陈士文 新西兰特大影视传媒公司经理

斐济

杨鸿濂 《斐济日报》总编辑

“怎样采集数据?”“大数据如何运用到民生方面?”“如何保障数据安全”……16日,来自18个国家及地区的26家海外华文媒体一行赴贵安新区探访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


海外华文媒体探访贵州大数据 瞿宏伦 摄



记者看到,每到一个大数据企业的参观点,海外华文媒体人都站着围成一圈,仔细地聆听讲解员的解说,并时不时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或拿出手中的录音笔作现场采访以及手机拍照。


时间倒回至2013年,贵州面临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又是中国最难啃的贫困“硬骨头”,贵州转型,迫在眉睫。具有无污染、低投入高附加值特点的大数据产业正是贵州转型发展的一条新路。


从无到有,经过短短4年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大数据在贵州可谓是“生根开花”。惠普、IBM、高通等200多家全球著名企业在黔项目总投资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下同),产业规模总量已超5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海外华文媒体探访贵州大数据  瞿宏伦  摄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一个非常好的技术,把几百万张文物照片收集汇聚后,运用大数据进行文物鉴定。”随笔南洋网站联合创办人邹璐谈及参观后的感受,像发现“宝贝”一样兴奋。


因对文物研究和文物鉴定感兴趣,邹璐曾听过不少专家讲解以及查找资料解决文物鉴定真伪的问题,但都没有太多收获。“那是一个很好的大数据运用,还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追根溯源。”邹璐说。


在参观精准医疗大数据展示中心时,车间里整齐摆放着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分子影像(MI)、X光机等医疗影像产品令华文媒体人“大开眼界”。


海外华文媒体探访贵州大数据  瞿宏伦  摄


“很震撼,中国高端医疗设备行业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实现了完全自主研发。”新西兰中华新闻网总编辑张晶岩说,最想看到的就是大数据运用到医疗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疾病进行预防与诊断,以及给偏远地区进行远程医疗的做法值得称赞。


在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社长景曦看来,大数据在各个领域无处不在,如果大数据“联姻”“一带一路”将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记者留意到,每次参观结束之际,不少海外华文媒体人走在路上或在大巴车上休憩时,仍会就参观过的大数据企业进行激烈探讨。

 

中新网贵阳9月15日电 (周燕玲)“天侯爽朗寿人居,桥路八达物畅流。科技应时数库盈,山水怡人神仙妒。我已是第三次来贵州,惊讶贵州的发展和变化。”谈起与贵州的渊源,来自泰国的《世界日报》社长黄根和说,孩童时期因战争原因与家人到过贵州,2015年曾在贵州短暂逗留两天后仍“意犹未尽”,所以决定再次探访贵州。

行走中国感知多彩贵州——2017世界华文媒体高层贵州行启动仪式现场 瞿宏伦 摄

9月15日,“行走中国感知多彩贵州——2017世界华文媒体高层贵州行”主题活动在贵州省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启动,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18个国家及地区的26家海外华文媒体主要负责人,将深入贵阳高新区、黔南自治州以及贵安新区,感知贵州社会经济发展,讲述贵州新变化。

行走中国感知多彩贵州——2017世界华文媒体高层贵州行启动仪式现场 瞿宏伦 摄

2015年8月,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贵阳举行,来自5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在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将贵州的亮点呈现给世界。

2017年9月,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在福建省福州市成功举行,“世界华文媒体高层贵州行”作为论坛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向世界展示贵州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经验、新变化、新成就。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贵州经济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3位、年均增长11.6%;作为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5年来贵州总攻“绝对贫困”,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减少贫困人口776.8万人;大数据实现了从无到有并逐步优化,贵州逐渐成为国际知名大数据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

“正是贵州的大数据吸引了我。”对于此次贵州行,澳大利亚报业集团总编辑胡佐凡说,希望通过实地探访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并把自己看到的告诉给外界。

行走中国感知多彩贵州——2017世界华文媒体高层贵州行启动仪式现场 瞿宏伦 摄

对于美国飞龙国际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陈铁梅来说,她则比较关心贵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保住青山绿水,留住中华民族的根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鸣明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贵州非常愿意继续加强与世界华文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并希望华文媒体充分利用自身人脉、信息、市场等优质资源,加大对贵州的宣传和推介力度,用独特的眼光再度打量一个正在砥砺奋进的贵州。

据悉,本次活动将持续至20日。期间,世界华文媒体将深入贵阳高新区、黔南自治州等地调研采访,并通过海外华文媒体多元化、立体化、全媒体的对外报道,共同推动贵州在海外的传播。

“世界华文媒体高层贵州行”主题活动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指导,贵州省委外宣办、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主办,中国新闻社贵州分社承办。(完)

由中国宁夏林业厅组织的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宁夏不老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夏中杞枸杞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宁夏厚生记枸杞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全通枸杞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宁夏永寿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举办的“枸杞——源自中国宁夏”推介会9月11日在悉尼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当地的商界代表、农业专家、采购商、医药界代表等出席当天推介活动



宁夏林业厅副厅长陈建华介绍了宁夏的人文和枸杞产业发展情况,澳大利亚农科所、新南威尔州董事执行委员鲍勃介绍了澳洲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方面的情况。宁夏代表团5家企业代表分别在会上作了产品推介,以及介绍了杞动产品。随后,宁夏枸杞企业家们与当地采购商进行了现场沟通交流,有3家宁夏企业与悉尼当地企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宁夏代表团此次是首次走进澳洲社区向澳洲民众推介宁夏枸杞。在推介会举办的当天上午,代表团一行在悉尼华人聚居的Eastwood区的步行街开展了“丝路杞韵 红动天下”走进悉尼活动,高品质的宁夏枸杞吸引了广大华人居民前来品尝和购买。他们表示,中国宁夏的枸杞产品来悉尼华人社区做推介还是第一次,认为这种活动是真正关心到海外华人的健康生活。


让宁夏枸杞走进了悉尼华人的百姓生活活动中,宁夏代表团几位枸杞生产商代表还走访了区内的华人超市,了解了当地华人对枸杞产品的市场需求。他们表示,澳洲有很广阔的枸杞市场有待开发拓展。



据悉,枸杞是宁夏著名的特产之一。果实中药称枸杞子,性味甘平,有滋肝补肾、益精明目的作用,含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作为滋补药畅销国内外。枸杞子具有多种保健功效,是中国卫生部批准的药食两用食物。

“瞬间永恒——四川当代艺术展”亮相阿德莱德澳亚艺术节

悉尼中国文化中心、阿德莱德艺术节中心邀请,由成都蓝顶美术馆组织策划的“瞬间永恒——四川当代艺术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澳亚艺术节亮相。作为本次艺术节特展之一,此展于9月6日在南澳首府阿德莱德艺术节中心顺利开幕澳亚艺术节艺术总监约瑟夫·米切尔(Joseph Mitchell)、 佛林德斯大学高级讲师威廉·彼得森(William Peterson)博士、成都蓝顶美术馆驻馆策展人丁奋起及众多文化艺术界人士出席了开幕活动。此展的开幕同时拉开了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与四川省文化厅2017年对口合作重点项目“四川文化月”的序幕。

开幕式上,澳亚艺术节艺术总监约瑟夫·米切尔(Joseph Mitchell)在致辞中表示,四川不仅以大熊猫、美食等著称于世,近些年来更以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而备受关注。本次展览策展人丁奋起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四川当代艺术的地域个性和本次展览的基本情况并代表蓝顶美术馆诚挚感谢了促成这次活动的政府、机构和艺术家。他还谈到,当代艺术的概念虽然在中国只经历了短短的几十个年头,但它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与国际间的交往却是越来越活跃,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向澳大利亚朋友们展示中国的中心城市之外地区的当代艺术面貌。

参展艺术家周斌随后向现场观众分享了一场名为“四川的行为艺术”的专题讲座在他看来,成都作为中国行为艺术的重要发源地,有其自身的特色,呈现出一种平易近人的气质,在呼吁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方面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近些年来,行为艺术虽然经历了诸多波折,但始终有一批创作者、支持者和校园力量在不懈努力,使得行为艺术能在成都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

此展汇集了何利平、黎朗、童文敏、王彦鑫、张克纯、周斌等艺术家作品作品形式包含现场艺术、装置、录像几大类别旨在通过独特的艺术特质和风格,向澳大利亚民众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实力和艺术生态发展的最新面貌除展出作品,参展艺术家童文敏在开幕式现场进行了一行为表演——《安静》。创作在一片漆黑和寂静中“诞生”,随着光线逐渐变亮,艺术家与灯光从融为一体的状态逐渐分离,再与大地以及代表自然生生不息的黑色木炭形成互动

除此展览外,以四川非遗文化为主的嘉年华活动将参加澳亚艺术节闭幕系列活动。得益于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与阿德莱德艺术节中心日益紧密的文化交流合作,南澳民众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的渠道不断增加。双边不间断的交流合作不仅为当地民众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更有助于促进中澳两国友好关系的稳定发展。

作为“四川文化月”的另一活动《创意热岛:四川视觉艺术创意展》将于9月9日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图为来自葡萄牙的华文媒体代表在会前合影留念。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加拿大《环球华报》社长司晓红与西班牙《华声报》社长戴华东合影留念。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中外媒体记者在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上采访。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中外嘉宾在观看中新社《瞬间中国 感知五年》图片展。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法国中文电视创始人姜鸽正在拍摄雕有“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字样的西瓜。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中)与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副社长(右)及台湾《旺报》副社长黄清龙合影留念。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社长林豪参加大合影。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台湾《旺报》副社长黄清龙(左)与泰国《世界日报》社长黄根和交谈。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责任编辑:杨彦宇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9月10日在福州市开幕,此次论坛规模超过往届。来自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将围绕“‘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的主题展开高层对话,探讨华文媒体的生存发展之道。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致辞。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致辞。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福建省省长于伟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出席并致辞。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致辞。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谭天星主持开幕式。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发表《“一路一带”与华文媒体新发展》主旨报告。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发表主旨演讲。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发表主旨演讲。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马来西亚世华媒体集团执行董事张聪出席并致辞。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马来西亚世华媒体集团执行董事张聪致辞。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季星星出席并致辞。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出席论坛开幕式。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发布会现场 孙翔 摄

中新网拉萨9月9日电 (孙翔)8日下午,拉萨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恩兵透露,拉萨市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一座城市申请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拉萨市于2014年12月获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城市,打造“净土拉萨、质量引领”城市质量精神。2016年12月,拉萨市通过西藏自治区考核组的预验收。

马恩兵认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拉萨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稳中有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服务质量不断优化,质量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公共服务蓝皮书》,拉萨在38个主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中排名第六;公共安全连续5年排名前三名,公共交通、基础教育、社保就业、城市环境4项指标连续4年进入前十名。

拉萨市质监局副局长罗雪明介绍,拉萨市以净土健康和文化旅游为重点产业。净土健康产业9类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列入援藏项目,落实项目资金300万人民币,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罗雪明表示,2016年拉萨市已经制定藏鸡、拉萨好水和藏香标准体系。特别针对藏香产业发展,制定了西藏自治区首批团体标准,包括《藏香用料规范》、《藏香生产技术规程》和《藏香包装设计要求》。今年4月,拉萨市正式启动净土健康产业奶牛、藜米、藏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马恩兵介绍拉萨市在环境质量提升领域的提升。拉萨市区域声环境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质量达到一级的省会城市。拉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5%;污水集中处理合格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85.5%以上。(完)

“侠女”一声吼 “渣男”瑟瑟抖

90后妈妈地铁勇对猥亵他人的无良男子 留下视频证据 被网友点赞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李栋 通讯员闫惠、胡司文)广州公交警方昨日通报:9月7日19时许,有群众报称一名男子在地铁列车上裸露身体猥亵他人。公交警方迅速派员到场处置,在地铁一号线烈士陵园站抓获一名嫌疑男子。

叶女士说,碰到类似情况,要足够冷静,小心留下证据。
叶女士说,碰到类似情况,要足够冷静,小心留下证据。

经核查,当天18时50分左右,该男子任某(42岁)在地铁一号线一列往广州东站方向的列车上,故意裸露下体,顶撞前方女性乘客的臀部。任某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目前已被公交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公交警方呼吁,广大乘客在乘坐地铁时,讲文明,守秩序,遵法规,共同营造平安有序的搭乘环境。

这名男子在车厢内猥亵女乘客时,被另一名挺身而出的女乘客拍摄下视频并制止。报警后,该男子已被行政拘留。这段视频发到网上后引起大量转发,不少网友为挺身而出的女生点赞,直言她是“女侠”。

“侠女”冷静取证擒“狼”

昨天,记者联系上视频拍摄者叶女士。她说自己曾遇过地铁“色狼”,可惜没有留下证据,对方被放走。这次,她冷静地留下证据,擒住了猥亵者。

流传的视频共有两段。第一段视频,刚开始未能看见人脸。只见拍摄的女乘客指着一名穿着浅蓝色条纹上衣的男乘客质问,随后她又转向另一名女乘客:“小姐,你刚才被他非礼。”不过,从这名女子的反应看,她似乎毫不知情。

正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拍摄者掀起男子的衣服,视频中可以看见该男子裤子拉链拉开。从始至终,拍摄者一直拉住该男子,不让他离开,而男子也变得十分焦躁,不停问拍摄者“你干什么”,并企图离开,却一直被该女子拉住。

在另一段视频中,列车到站后,地铁公安和地铁工作人员将这名男子制服。视频中可以听到,这名录制视频的女子告诉另一疑似被猥亵的女乘客:“他开始一直在我后面,被察觉后,就走到你后面去了。”

网友赞“侠女”有勇气

昨天早上,记者联系上拍摄视频的叶女士,她是一名90后妈妈,在海珠区经营一家食肆。前晚,她从公园前2号线转1号线回家。叶女士说,当她刚走进车厢时,就发现视频中的男子在后面蹭她。“可能他知道我发现他了,就没有再跟着我。”没想到,男子上车后竟转向另一女子下手,随后就出现了视频的内容。

男子被制服后,叶女士也前往派出所录口供,直到晚上10时许才离开。

视频传开后,不少网友为叶女士点赞。“靓女很有勇气!”“这位女侠很仗义!”广州地铁官方微博评论该视频:遇到类似情况及时报警,让色狼受到应有的惩罚。

对话

“再遇到还会挺身而出”

广州日报记者:不少公众场合发生的猥亵事件都会因为无法保留证据而无疾而终,这次你及时录下证据,成功将男子抓获,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当时是怎么想的?

叶女士:因为以前我也曾遇过类似的事情,也是在公园前地铁站,有男子蹭我的臀部,虽然我当场抓住了人,但最终因为没有保留证据,对方被放走。这一次,我及时保留了证据。而且,当时我是发现了这个男子先在我背后蹭,被我发现后,竟没有收手,还若无其事地找另外一个女乘客下手。我十分愤怒,才拿出手机进行拍摄。

广州日报记者:网上有人认为被猥亵的女子似乎没什么反应,觉得周围的人不够勇敢,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叶女士:这个女乘客一开始没发现,发现后也跟我一起去警务室。不过,她是一名女大学生,赶着去搭火车到学校报到,就提前离开了。当时我发现这个男子时,也有让身边的乘客帮忙叫站务员,也有志愿者到车厢帮忙。

广州日报记者:你觉得女生在公众场合遇到猥亵,应该勇敢站出来制止吗?

叶女士:其实我并不鼓励其他人遇到这种突发情况像我一样站出来。我觉得应该首先衡量对方是否有危险。而当你决定要站出来时,第一时间不要被激怒,也不要害怕,冷静下来保留证据,这样才能让对方受到应有的惩罚。

广州日报记者:不少网友称你为“侠女”“正义女神”,你怎么看?平时你也是很勇敢的女生吗?

叶女士:刚刚发上朋友圈的时候,我没有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其实,我自己回家后也感到后怕,家人甚至担心我会被报复。其实我也担心做正义使者会有很大的代价,事后被人报复。

广州日报记者:下次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叶女士:如果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依然会选择站出来,拍摄保留证据。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申卉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忧子  (除署名外)

第 203 页,共 11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