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7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当年第74号、第75号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白羽鸡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在2010年做出最终裁定,对美国产白羽肉鸡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2011年柯克代表美国政府向WTO提起诉讼,后者2013年裁定美国胜诉。弗罗曼至今对此引以为豪,他在10日记者会上称,“这是奥巴马政府第12次在WTO起诉中国,此前我们全胜”。
中国商务部10日在声明中称,此前,为执行世贸组织关于美国诉中国白羽肉鸡“双反”措施案的裁决,商务部2013年12月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白羽肉鸡产品所适用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进行再调查,并于2014年7月作出再调查裁定,在中美双方商定的合理期限内完成了执行工作。路透社10日在报道中也印证了这一点。该报道称,2010年,中国对美国白羽肉鸡产品征收最高105.4%的反倾销税和最高30.3%的反补贴税。而2014年,这两项关税最高税率分别降至73.3%和4.2%。但弗罗曼和美国肉鸡产业显然认为“这还不够”。
“美国这次提出磋商请求,有点‘先礼后兵’的意思,如果磋商成功,可能就不告中国,这是要逼着中国去谈的节奏”,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世俭11日对《环球时报》说,中国肉制品市场很大,发展也快,就连澳大利亚官方都说“现在的中国,铁矿石要得不多了,反而需要更多的牛肉、奶制品”,这是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14亿人口每人多吃一顿肉,就是一个巨大、可观的数字,因此美国非常看重中国肉制品市场。美国《华尔街日报》10日说,中国扩张中的中产阶层需要消费更多的蛋白质,可中国却用关税阻止美国肉鸡厂商有效进入鸡肉制品海外最大的市场。该报道的潜台词似乎是“这怎么行?”该报同日配发题为“哭泣的鸡”的图片显示,2009年,美国对华肉鸡产品出口量在7亿磅上下,到2014年降至2亿多磅,2015年中国更因担心禽流感大幅限制进口美国肉鸡制品。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综合报道,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近日在一份法案上签字,正式确立北美野牛为美国国兽。除了美国,世界上一些国家也有自己的代表性动物,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有俄罗斯北极熊、泰国大象、澳大利亚袋鼠等等。虽然有很多动物并未正式被定为“国兽”,但这些动物为何得到青睐,成为国家象征?它们又有哪些独门“技能”引人注意?
【美国:北美野牛,身躯庞大奔跑快速】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北美野牛唯一从史前生活至今的地盘。这种身躯庞大的动物,于数十万年前跨越亚洲和北美大陆桥进入美国,并占据了北美“最大陆地动物”的称号。
北美野牛成年公牛可达1.8米高,体重近1吨。据报道,它们看似笨重,实际奔跑速度快,转弯灵活,善于跳高,还是游泳好手。野牛嗅觉和听觉灵敏,虽然是近视眼,但并未妨碍它们生息繁衍。
古代,北美野牛是印第安人心中的图腾;19世纪,野牛大量丧命于欧洲殖民者刀下,濒临灭绝;20世纪初,美国内政部开始在其印章上使用北美野牛的形象;数十年前,野牛被印在5美分镍币上;如今,已知美国境内生活着上万头野牛,据估计,还有超过16万头私人饲养的野牛。
成为国兽后,北美野牛的地位堪比美国国鸟白头海雕。法案起草者之一、众议员威廉•莱西•克莱这样评价:“没有其他本土物种比这种高贵的动物更能讲述美国故事。”
【俄罗斯:北极熊,战斗种族强壮有力】
而在美国对岸的欧洲,要选出一个对“战斗民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比喻,恐怕没有人会认为还有比北极熊更合适的了。这种和北美野牛相比,在身材、力量、凶猛程度上毫不逊色的动物,作为俄罗斯的象征,已深入人心。
作为生活在幅员辽阔的俄罗斯土地上的一种大型肉食动物,成年北极熊直立起来高达2.8米,肩高1.6米,大过北美野牛。冬眠时期的北极熊将厚厚的脂肪囤积起来,体重甚至能达到650公斤,形体庞大。
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与北极圈内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等签署了保护北极熊的公约,目前世界上大约还有两万头野生北极熊存活。但由于全球气候暖化北极融冰,它们的家园正日渐缩小。
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熊是勇敢、力量和智慧的象征;俄罗斯杜马第一大党、俄最大政治力量统一俄罗斯党,就采用北极熊作为其党徽。该党目前在国家杜马内形成稳定多数,为总统普京和总理梅德韦杰夫的施政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4年,普京还在年度记者会上比喻称,俄罗斯如同“好动的熊”,西方总想要拿链子“拴”住它,指代西方对俄经济领域的制裁行为。
【澳大利亚:袋鼠,繁殖过剩,送给中国吃?】
荣居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主角,袋鼠一直以它可爱乖巧的形象被很多人所喜爱。澳大利亚人把袋鼠作为国家象征,可能是看中了袋鼠那种永远向前跳跃、从不后退的开拓精神。
但澳大利亚政府却表示,袋鼠繁殖迅速,数量过多,已威胁到爬行动物的生存,干扰人类生产生活。澳洲大陆缺少袋鼠的天敌,人为猎杀袋鼠的行为也遇争议,导致其数量迅速攀升,已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
据此前统计,在澳首都堪培拉的一些草场,每平方公里内袋鼠的数量达到300只,几乎吃光了所有的草。澳大利亚大学的豪兰德表示,草场消耗过快,导致构建食物链的重要一环的动物——蜥蜴无处藏身,无食可觅。蜥蜴以昆虫为食,其本身又是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的食物。
研究人员建议,把每平方公里内的袋鼠数量控制在100只以内,在树林地区里,这一数字应更少。
不过,有趣的是,澳大利亚袋鼠肉行业协会盼望能打开中国市场,以控制澳洲袋鼠数量。 该协会首席执行官凯利(John Kelly)指出,必须发展像中国一类的新市场。他说:“我们很有信心,中国市场对袋鼠肉的需求将是巨大的。如果我们的袋鼠肉能进入中国市场,情况将一下子发生转变。”
【法国:雄鸡,警醒骄傲高卢象征】
虽然鸡并不是“国兽”,而是“国鸟”,但如今人们可能没有不知道“高卢雄鸡”是象征法兰西的。不过,雄鸡最早成为法国象征,更像是一句玩笑话。古罗马时期法国是高卢地区的一部分,由于拉丁语中的“高卢人”与“公鸡”同音,敌人在中世纪把这一起初含有贬义的称呼送给了法国人。
法国大革命时期,雄鸡取代法国贵族的金鸢尾花纹章,成为这个经历了革命的国家的新标志。警醒、勇敢、骄傲等特点,似乎成为法国人愿意接受这只雄鸡的原因。
20世纪80、90年代,法国足球逐渐崛起,成为世界足坛顶尖力量,而雄鸡也作为其足球队和橄榄球队的标志,登上世界舞台,全球闻名。直到今天,体坛仍经常使用“高卢雄鸡”来指代法国队。
【中国:大熊猫,友好使者,没正式成“国兽”】
胖嘟嘟、萌萌哒的熊猫,以其可爱的形象深受国内外民众和友人的喜爱。这个宛如诞生在黑白镜头下的“胖团子”曾多次出国担任友好使者,为中国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研究,中国的“熊猫外交”起源于公元685年唐朝的武则天,向日本皇室赠送的一对熊猫。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1982年间,中国先后向9个国家赠送了23只熊猫。
截止2013年,现存的大熊猫约有1595只,且数量在不断减少。到2006年底,人工圈养的大熊猫为217只,据科学家统计,其中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
大熊猫还不能正式称得上是“国兽”,但作为“国宝”,可谓当之无愧。目前,中国不再将大熊猫作为“国礼”对外赠送,而是采用租借和合作研究等方式,它的海外之旅仍在继续。
大熊猫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联想到中国时,辨识度最高的动物之一。它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有“活化石”之称。世界自然基金会就将大熊猫作为形象大使,呼吁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
实际上,泰国大象、孟加拉国孟加拉虎、秘鲁羊驼、英国雄狮、蒙古野马、沙特单峰驼、新西兰绵羊或几维鸟,甚至澳洲考拉等,可能都是不少人心目中的“国兽”之选。无论是不是能像北美野牛一样“转正”冠名,这些动物都已成为国家或地区的代表性象征,也让人们由此欣赏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完)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美国国会众议院多位议员当地时间11日引入一项议案,要求禁止以宗教信仰为由拒绝移民、难民或其他外国旅行者入境美国,这一表述直指总统大选共和党“假定提名人”特朗普有关“禁止穆斯林入境”的言论,确保如果特朗普当选总统,该言论无法付诸实施。
这份名为“宗教自由”的议案由弗吉尼亚州民主党籍众议员拜尔领衔起草,议案的绝大多数签署人是民主党议员,唯一的共和党签署人是纽约州国会众议员汉纳,他3月就已表示绝不会在大选中支持特朗普。
拜耳11日表示,信仰自由涉及美国价值观这一核心问题,美国不能让“恐惧”和“偏执”主导公共政策,否则将伤及国家利益。
众议院少数党党鞭霍耶说,宗教自由议案的引入再次显示美国不搞信仰歧视。无论特朗普持何种想法,禁止某个宗教群体成员入境的做法都不符合美国宪法,也不会得到国会和法院的支持。印第安纳州民主党籍众议员卡森是国会少数穆斯林众议员之一,他指责特朗普故意散布关于穆斯林的虚假错误信息。
禁止穆斯林入境的言论也已受到国际社会多国政要批评,伦敦选出的首位穆斯林市长萨迪克汗近日表示,特朗普对伊斯兰教很无知。特朗普11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软化了立场,表示禁止穆斯林入境仅仅是个“建议”。
由于众议院由共和党掌控,议案的过关前景渺茫,但象征意义突出,旨在借特朗普访问华盛顿之机表达对其标志性政策的反对。特朗普将于12日到访华盛顿,与众议长瑞安等国会领袖会晤,磋商大选和政策事宜,截至目前他在初选中的强势表现尚未换来党内大佬为其“背书”。瑞安被视为共和党保守派领军人物,与特朗普在诸多议题上有分歧,曾公开批评特朗普涉穆斯林言论。他上周表示尚未准备好支持特朗普。
共和党党内建制派大佬担忧,特朗普的出格言论将导致本党无法在大选中拿下白宫,还可能会丢掉参议院多数党地位。美国媒体报道称,共和党党内仍有不少人希望瑞安能赶在最后时刻参选总统,团结全党阻击特朗普。(完)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历时3年、耗资200万美元,美国烟酒、武器与爆炸物管理局(ATF)11日宣布,导致15人死亡、260余人受伤的得克萨斯州韦斯特化肥厂爆炸事故为人为故意纵火引发,属于“犯罪行为”。当局悬赏5万美元缉拿凶手。
2013年4月17日晚,得克萨斯州韦科市北部小镇韦斯特(West)的一间化肥工厂起火后约20分钟发生巨大爆炸,相当于里氏2.1级地震,造成15人死亡,其中12人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志愿消防和急救人员,另有260人受伤。
人口不到3000人的小镇遭受重创,爆炸现场留下了28米宽、3米深的大坑,包括周边学校、敬老院、民居在内的37个街区500栋房屋受损,经济损失超过230万美元。
美国烟酒、武器与爆炸物管理局和得州消防局长办公室11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他们排除了一切合理的、意外的和自然的因素后得出结论,3年前这场造成巨大损失的爆炸事故为人为蓄意纵火。
当局此前将火灾爆炸原因调查范围缩小,集中到3种可能:电线、短路的摆渡车或是纵火。美国烟酒、武器与爆炸物管理局称,调查人员进行了400多个访谈,对失火现场系统检查,并根据目击者描述、目击者照片和录像及广泛的科学检测得出纵火结论,调查工作迄今已经花费200万美元。
“我们的最高优先级是给这场悲剧中的受害者准确解释,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ATF休斯敦特工主管埃尔德(Robert Elder)说,“这是犯罪行为,但为什么有人故意在那里纵火我们不得而知。”
当地时间2013年4月18日,美国得克萨斯州韦科市,圣玛丽教堂举行烛光守夜活动,为化肥厂爆炸遇难者祈福。
目前,此案还没有人被逮捕。但埃尔德称,基于数百次面谈,当局已掌握许多线索。ATF为提供重要破案信息的人员提供5万美元奖金。
联邦化学安全和有害物质调查委员会3个月前发表的最终报告说,那次爆炸是该组织“调查过的最具破坏性事件之一。”这场悲剧原本可以预防,该工厂储存着有爆炸危险的硝酸铵,而公司和地方、州、联邦机构未能识别及避免潜在的危险。
涉及此案的大量诉讼已被提交,审判预计5月16日开始。
遇难的消防员遗孀波斯塔约斯基(Kelly Pustejovsky)向当地电视台WFAA表示,希望早日将凶手绳之以法,“任何生命都不应因某人的愚蠢和犯罪心态而损失”。(完)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美国《纽约时报》近日发表关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本·罗兹的一篇文章,披露白宫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上故意散布不实消息操控媒体报道的事实,引发了美国公众对政府与媒体的不满和批评。
这篇名为《满怀大志的小说家成为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大师》的长文,描述了罗兹从一名只具有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外交零经验的年轻人,成为奥巴马外交政策叙事“笔杆子”的种种内幕。文章引发的争议主要有二:一是在敏感外交政策上故意误导、操纵媒体报道,二是在采访中流露出对美国媒体的蔑视。文章披露罗兹包装兜售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手段,并表示其手段可以作为政府向国会和公众“解释外交政策的参考”。
根据这篇文章,在启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的时间上,罗兹一直对外宣传美国是在2013年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后才开始与伊朗谈判,而事实上,谈判在鲁哈尼当选前便已开始。罗兹刻意引导媒体相信,与美国进行谈判的是温和的、希望与美国维持和平的伊朗政府,以说服舆论相信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符合美国国家利益。
罗兹承认,“我们制造了一个回音室,他们(专家们)说的话是我们告诉他们的”。罗兹在采访中还称,只需要待在华盛顿便能报道天下事的美国记者其实“什么都不懂”,他们唯一的从业经验就是报道过政治竞选活动。
文一出,很快引来美国媒体的口诛笔伐。尽管罗兹和白宫发言人先后表态,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上政府并没有撒谎,也没有操纵媒体,但在罗兹发布的网络澄清文下的留言区里可以看到,舆论对政府操纵媒体的怒火并没有平息。
类似的案例近来一再出现。今年2月,关注名流和传媒界信息的美国博客类网站高客网曝光了时任美国《大西洋月刊》杂志政治新闻编辑马克·艾宾德与希拉里·克林顿担任国务卿期间的发言人菲利普·莱因斯之间的一桩报道交易。2009年,艾宾德为了在希拉里政策演讲之前看到讲稿,应莱因斯的要求,在文章中使用“作风强悍”来形容希拉里的个性,并明确点出希拉里在出席华盛顿智库活动时座位被安排在一些外交官之后“明显并不是巧合,而是意在传递某些信息”。
事实上,美国民众早已对媒体不客观、受利益集团操纵的事实心生厌恶。皮尤研究中心去年底的民调显示,高达65%的美国民众并不相信媒体。在稍早前一份盖洛普公司的类似民调也显示,民众对媒体的信任已经跌到历史低点。盖洛普分析认为,民众对媒体信任的走低反映的是对美国政府整体的不信任。
正如《华盛顿邮报》负责政治与媒体的编辑卡伦·博切斯就高客网所曝光的报道交易所说,一名政治舆论操盘手与记者之间的往来邮件暴露了这绝非孤例,只是揭开了美国新闻业制度丑恶的一面。“我诚心实意地发问,我们还需要多少证据来说明需要牺牲原则来换信息?”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巴黎戴高乐机场11日上午发生一起两架客机在跑道“追尾”事故,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法国新闻电台报道,11日上午7时30分左右,戴高乐机场一架空载滑行的法航波音777客机撞上另一架准备起飞的法航空客A320客机的尾部,造成后者垂直尾翼受损。
报道援引机场消息人士的话说,事故发生后,受损飞机被拖走送修。此次事件并未造成人员伤亡,机场航班起降也未受到影响。
法航方面证实,当时这架空客A320客机正准备飞往突尼斯,在驶向起飞跑道的过程中遭波音777客机的机翼末端“刮蹭”,其垂直尾翼被“撞伤”。机上58名乘客安然无恙,随后被安排改乘下一趟航班继续行程。
据悉,事发当时,戴高乐机场被晨雾覆盖。目前,法航和机场方面正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完)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8日,瑞士探险家霍恩从摩纳哥出发,尝试以不使用机动运输工具的方式,展开天南地北360度的“Pole to Pole”远征,试图成为全球首位由北面往南面环游世界的人。
据报道,霍恩将此次的远征计划形容为“21世纪最伟大探险旅程”。“Pole to Pole”环球计划全程27万公里。
计划包括利用滑雪板横越南极洲4个月、风势有利时借助风筝拉动200公斤重的雪橇,过程相当艰辛惊险。
到7月就50岁的霍恩,驾驶35米长帆船“盘古大陆号(Pangaea)”离开摩纳哥,向南面进发,前往南非,再横越南大洋前往南极洲,然后开往太平洋,驶向北极圈。
最后,他将滑雪和划皮艇前往格陵兰岛,在那里重新登上帆船,驶回欧洲,完成这次行程。
远征期间,霍恩也将途经博茨瓦纳、纽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喜马拉雅山、日本、俄罗斯等地。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1日,巴西参议院开始辩论总统迪尔玛•罗塞夫(Dilma Rousseff)是否应受全面弹劾审判。
据报道,当天参议院的辩论晚了一小时才开始。12位首先发言的参议员中只有一位反对弹劾审判。
民主工人党参议员特马利奥•莫塔(Telmario Mota)说,这个弹劾是出于报复和仇恨。
他还表示,比起罗塞夫,巴西议会更不得人心,而且“她又必须要为此付出代价”。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呀?”他质问。
在他之前,11位参议员说,他们将投票赞同弹劾审判。
参议院在开会时许多座位是空的,而且台上发言进行时,可以听到在台下参议员相互之间不停地说话。
在11日的参议院全体会议表决中,如果投票结果超过半数,即41票,罗塞夫将被正式停职180天。其间,总统职务将由副总统代理。
此后,参议院全体会议还会对弹劾案进行两次投票。在最终投票、即第三次投票中,如果超过三分之二的议员认为总统有罪,那么罗塞夫将随即被罢黜。如果无罪,她将立即复职。
根据巴西多家民调结果显示,参议院81名议员中,至少有45人支持弹劾罗塞夫。因此,在11日的投票中,她或许很难改变即将被强制停职的命运。
罗塞夫此前最后一次向最高法院作出呼吁,请求停止这个程序,但是被驳回。
她被指在2014年连任之前非法操控金融,隐藏不断增长的公共赤字。罗塞夫对此做出否认。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日本和美国10日分别宣布,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本月底赴日出席七国集团峰会期间访问广岛。这是美国在任总统首次访问这座在二战期间遭到美国原子弹轰炸的日本城市。
分析人士指出,在这一问题上,日美两国各有所图,日方企图以此来强化日本作为“战争受害者”的形象,而奥巴马做出这一决定既是为其“无核世界”主张留下政治遗产,也是为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而拉拢日本。
分析
日本 对外意图淡化其战争发动者身份
一直以来,日本积极致力于邀请外国政要访问二战核爆地,而其中美国政要的访问是日本最为看重的。2009年奥巴马上任后,因其倡导核裁军和建立“无核世界”,日本加紧了邀请奥巴马访问核爆地的努力。奥巴马曾于2009年、2010年和2014年3次访问日本。每次访问前,日方都会呼吁奥巴马访问核爆地。
尽管日方总是宣称,邀请美国高官访问核爆地的目的,是为向世界呼吁“消除核武器”,但外界普遍认为日本其实另有所图。
作为世界上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日本国内反核意识强烈,但这种反核意识中,也夹杂着强烈的“受害者意识”。在广岛和长崎的和平纪念馆中,绝大多数的介绍,都是关于核爆后的伤亡情况和悲惨场景,而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和对他国造成的损害却鲜有提及。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一直态度暧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日本社会右倾化加剧,美化侵略历史、淡化战争责任的“历史修正主义”言行不断出现。
专家指出,日本政府力邀奥巴马访问广岛,对内意在强化国内民众的“受害者意识”,为“历史修正主义”积累民意,对外意在加强日本作为“战争受害者”的形象,淡化其战争发动者和侵略者的身份。
美国 拉拢日本为其全球战略提供帮助
对于日方邀请访问核爆地,美方过去一直反应谨慎。但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官方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逐步松动。去年8月,美国副国务卿戈特莫勒,成为首位出席两市和平纪念仪式的美国政府高官。
今年4月11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出席七国集团外长会议期间,访问了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和原子弹爆炸资料馆,并表示将推动包括奥巴马在内的“所有人”访问广岛。一个月后,奥巴马就做出了访问广岛的决定。
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决定访问广岛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访问核爆地可以对他提出的“无核世界”主张起到宣传作用,也可以为他留下外交“遗产”。
其次,美国国内反对总统访问核爆地的舆论有所松动。美国主流舆论一直认为,对日使用原子弹,是促使日本早日投降的正确举动,而美国总统访问核爆地会发出否定此举正当性的错误信息。但在克里上月访问广岛后,美国舆论反对声并不强烈。
再次,随着美国自身实力的相对下降,其全球战略需要盟友提供更多帮助。满足日本长期以来希望美国总统访问广岛的愿望,无疑是给了日方一个很大的面子,有利于加强美日同盟关系,拉拢日本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力。
回应
美方:奥巴马此行不道歉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在宣布奥巴马将访问广岛的消息时,也强调此次访问并非“道歉之旅”。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本杰明·罗兹10日称,奥巴马访问广岛不会重新审视美国在二战后期使用原子弹的决定,而是“聚焦共同的未来向前看”。
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本月2日也曾表态称,奥巴马不认为日本应为当年遭受原子弹轰炸而得到道歉。
尽管美国在战略上需要拉拢日本,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在历史问题上,认同日本右翼的“历史修正主义”观点。而在对日使用原子弹问题上,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依然认为,投下原子弹加快了二战的结束,拯救了很多生命。奥巴马政府对访问计划作出上述“注解”,正是出于对民意的顾及。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据外媒报道,美国加州健身教练温迪•艾达(Wendy Ida)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美魔女”。虽然已经年过60,但保养得宜的她仍然容貌靓丽、身材健美。和女儿走在一起,艾达经常被误认为和女儿是姐妹。
据报道,虽然64岁的艾达已经荣升祖母,但是皮光肉滑的她看来似乎比自己的女儿还要年轻。艾达能保持这么好的身体状态,全靠健身。20多年来,她一直保持每天健身的习惯。除了在健身房做有氧运动和举重,她还经常跑步回家,而且也爱跳莎莎舞和嘻哈舞。
艾达的健身生涯源自她43岁那年结束一段不愉快的恋情,当时她自信心低落,于是开始健身,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她在57岁时参加了人生的首个健美比赛;60岁生日时,在一分钟内完成37次立卧撑跳,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艾达说,大家都不相信她已经有64岁了,还要检查她的车牌验明正身。“大家说我看着像30出头。只要我和女儿在一起,大家都误会我们是姐妹。”她说。
艾达表示,不论年纪,每个人都可以变得健美。她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给那些说“我太老,做不到”的人带来启发。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