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中新网4月20日电 审计署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11年度跟踪审计结果(第5号)——939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跟踪审计结果》。审计署对55个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和133个项目进行工程结算审计,结果显示,各项目均不同程度存在完成投资额不准确、多计工程款等问题,审计共核减工程价款4.77亿元,占送审金额63.53亿元的7.51%。

  审计结果指出,审计署2011年度跟踪审计的939个项目2031.80亿元规划总投资中,发现有63个项目、26个施工单位、4个勘察设计单位、8个监理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不合规、勘察设计不到位的问题。审计指出后,各相关单位和相关灾区政府依法、依纪进行了严肃处理和认真整改。具体情况如下:

  (一)15个项目不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5个项目进度较慢,6个项目未经验收就投入使用,4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仍未办理土地审批手续。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单位及时进行了整改。有关建设单位表示,在今后的项目建设中注意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对未完工项目采取措施加快施工进度;对未经验收就投入使用问题,有关建设单位已经或者正在按照规定办理相关验收工作;对已建成投入使用项目未办理土地审批手续问题,有关建设单位正在补办土地审批手续。

  (二)16个项目存在违反招投标规定程序,直接指定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等问题;2个项目存在招投标不严格、不规范的问题;6个项目违规转分包承包的工程。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单位及时进行了整改。鉴于部分项目已经完工,相关灾区政府和主管部门发文要求所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有关建设单位修改完善了内部招投标管理办法,要求今后要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

  (三)22个项目超标准超规模建设、未经批准改变建设内容、设计变更未办理审批手续,13个项目存在财务核算不规范、投资控制不严的问题。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单位及时进行了整改。灾区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已要求有关建设单位就设计变更、改变建设内容的问题,向原审批部门申请调整;并要求相关建设单位进一步规范资金核算工作,加强投资控制。

  (四)26个项目施工单位存在借用资质承揽工程、不按合同规定配备工程管理人员,施工中存在不按规范操作、不按设计施工等问题,其中14个项目存在某些缺陷或隐患。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单位及时进行了整改。有关建设主管部门对相关施工单位进行了处理,对有关施工单位和责任人给予了行政处罚,并责成有关施工单位对存在的项目缺陷采取或正在采取修复、拆除返工等补救措施。

  (五)4个设计单位存在未按设计规范要求设计,设计方案不周全、不细致,致使4个重建项目存在工程缺陷的问题。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单位及时进行了整改。有关建设单位进一步调查后,已要求有关设计单位严格按照国家设计规范要求完善设计方案,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新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整改,并对相关设计单位作出了处理,追究了相关设计单位和人员责任。

  (六)8个监理单位存在对有关项目未按合同要求配备监理人员,或未按规定到场执行监理任务,或监理日志记录无监理人员签字、监理资料不完整,以及个别监理单位违规收取施工单位补助等问题。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单位及时进行了整改。有关建设单位已采取措施加强项目工程监理,有关监理单位已经或正在完善监理资料,规范材料进场报验和抽验程序以及旁站监理工作;对违规收取补助的问题,建设单位已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了严肃处理。

  (七)审计署重点跟踪审计的5批560个项目中,截至2011年9月底,仍有118个项目尚未完工,有277个已完工项目未按规定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导致上述395个项目无法开展竣工决算审计。

  审计署对55个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和133个项目进行工程结算审计发现,各项目均不同程度存在完成投资额不准确、多计工程款等问题,审计共核减工程价款4.77亿元,占送审金额63.53亿元的7.51%。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单位及时进行了整改。灾区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正在制定措施加快未完工项目建设进度,督促相关建设单位做好已完工项目工程资料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积极开展工程结算审核,推进项目竣工决算工作;对于多计的工程款,相关建设单位已按照审计意见进行了核减。

  审计署:截至去年9月四川结余6.28亿特殊党费

  审计署:汶川抗震特殊党费使用未现重大违法违纪

  审计署:汶川灾后重建中63个项目存在问题

  审计署:汶川地震53万余元特殊党费管理不规范

  审计署:24个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招投标违规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三星的芯片产品(CFP图) 三星的芯片产品(CFP图)

  传三星芯片项目获西安2000亿补贴 优惠政策“过度”引质疑

  为吸引300亿美元的投资,当地给出了至少2000亿元的政策优惠条件,这是近日三星芯片项目落地西安之后引发的质疑。

  昨日,三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否认了当地承诺给出巨额补贴的说法,称目前可以确定的数字只有“三星在西安投资70亿美元建芯片生产线”,投资的具体事宜仍在洽谈当中,“2000亿补贴的数字我也很疑惑”。

  文/记者刘新宇

  本报讯 本报3月曾披露,三星拟投70亿美元在华建闪存芯片工厂。这一消息近日得到了证实。

  4月10日,三星电子与陕西省和西安市共同签署了相关投资协议。这是继苏州液晶面板之后,三星在华的又一重磅投资,也被称作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外资项目”。

  消息称,将在西安高新区投资的存储器项目是三星电子最领先的技术,每月可生产10万片,需要场地130万平方米。投资第一期为100亿美元,其中第一阶段为70亿美元;第二阶段为30亿美元;第二期为70亿美元,第三期为130亿美元。总投资届时将超过300亿美元。

  总投资额仍未确定

  不过三星对300亿美元的投资总额数据仍然相当谨慎,三星相关负责人昨日对本报记者强调,目前投资可以确定的数字只有“70亿美元”,其他投资事宜仍在洽谈当中。

  三星加速在华投资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手机和彩电生产基地,闪存芯片工厂量产后,可以实现“对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做到快速反应、高效应对”,三星的相关负责人曾这样对本报记者解释选择在华建设芯片工厂的原因。

  记者了解到,闪存芯片是主要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存储介质。

  “保守”三星意外落子西安

  三星曾十分担心在海外建设高科技生产线存在技术外泄的风险,过去一直没有在韩国和美国以外地区建立高科技生产厂。

  而此番选择西安更是出乎业界预料。按照三星给本报记者的官方解释,选择西安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西安市周边有许多三星电子的主要客户;二是西安有充分的优秀人才储备以及吸引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三是西安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电力、供水等产业基础设施很好;四是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

  但这些条件似乎并不具有太大的说服力,三星也承认,在西安之前,三星与多个中国城市进行过沟通,不少城市也非常有意愿引入三星的这一项目。

  据媒体透露,曾经的“绯闻”城市有北京、重庆、无锡、苏州等,这些城市无一不具备三星给出的上述条件。尤其是北京,拥有“中国硅谷”中关村、便利的交通条件、“在中国的心脏部位设立三星半导体工厂的象征意义”,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消息也称双方已进行了多轮谈判。

  虽然三星此次选址的西安高新区也是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吸引了众多世界500强和知名电子信息企业进驻,但外界更愿意将三星选择“最初不在名单之列的西安”与“巨额补贴”联系起来。

  有媒体称,西安给出的财政和行政支持主要包括:财政补贴对投资额进行30%的补贴;项目所需130万平方米厂房由西安方面代建并和土地同时免费提供;每年补贴水、电、绿化、物流费用5亿元;对所得税征收进行前十年全免后十年半额征收。同时,西安市还承诺,将为项目修建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按照上述政策计算,西安为三星项目付出至少2000亿元。

  不少评论人士据此炮轰当地的“过度”优惠政策。评论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发展已与十多年前不同了,应该防止外资利用地方之间的博弈无限地要求优惠政策。更有人担心,巨大补贴和付出可能会引发国际贸易争端,从而对国内整个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星回应:

  优惠条件还在洽谈

  三星相关负责人则在昨日对相关的报道和言论表现出了“无奈”的态度,据这位负责人称,三星与西安市方面的优惠条件还在洽谈当中,也确实涉及土地、物流等方面,但目前这些方面还只是刚开始沟通,并没有具体的信息可以披露,“怎么出来了2000亿补贴,我也很疑惑。”该负责人指出,这一数字完全是媒体的猜测。

  这位负责人指出,三星在中国天津、苏州、深圳、惠州等各地有不少的工厂,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了当地的优惠政策,但从之前的经验来看,这些优惠政策并不会公开披露。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未来火星探测目标将在这颗红色的星球上寻找生命痕迹,不论是火星上过去是否存在生命,还是具备了孕育生命的条件,都将是美国宇航局探测战略。然而,在二月份公布的2013年美国宇航局计划预算中,关于火星探索部分受到大幅度削减,其直接原因是美国宇航局推出了2016年与2018年由欧洲主导的火星探索项目,决定重新拟定使用代表更高技术水准的机器人探索火星的计划。 

NASA寻火星生命计划 2030年派宇航员登陆火星

  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车

  4月13日,据美国宇航局华盛顿总部火星探索计划项目室主任道格麦奎斯申(Doug McCuistion)博士介绍:火星探索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寻找生命的痕迹,坦白地说,目前进行的所有火星计划都承载了这一项使命。美国宇航局在本周早些时候公布了未来火星探索的计划蓝图,以及将发射探测器的功能和外形,这些任务同样以寻找火星过去灭绝过的生命或者现正在火星表层土壤下活动的微生物为目标。

  美国宇航局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火星项目计划小组委员会(MPPG),由航空航天工程师奥兰多菲格罗亚(Orlando Figueroa)领导。该委员会的工作就是评估未来前往火星探测的发射任务,旨在帮助美国宇航局确定探索的内容。但这个机构仅仅是辅助作用,具体探索项目以及指标等决策过程还是要有美国宇航局决定,因此,由工程师奥兰多菲格罗亚团队对火星探索的规划结果并不是最终的答案。

  原计划上,美国宇航局将与欧洲空间局在2016年与2018年分别开展“痕量气体轨道探测器”与“火星生命探索者”(火星车)两项重要的火星探索任务,其项目归属于火星天体生物探索计划,通过卫星与火星车研究火星大气的甲烷浓度、土壤微量元素和寻找火星表面下微生物存在证据等。但是现在,美国宇航局放弃了这两项由欧洲主导的火星计划,转而规划2018年(最迟2020年)属于美国宇航局自己主导的发射计划。

  目前,火星项目计划小组委员会正在评估这项全新的火星探索任务,该委员会表示可能的耗资为5亿至7亿美元。近些年,美国宇航局实施的火星探索项目明显减少,但随着价值25亿美元的好奇号火星车将在今年八月着陆火星埃律西昂平原边缘的盖尔撞击坑,火星表面探索将掀起新的浪潮。在2013年底,美国宇航局将发射一颗被命名为“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探测器”(Maven),其任务目标是对火星大气进行新一轮的探测,测量火星大气分子逃逸的速率,整个项目的资金将控制在五亿美元。

  然而,2018年或者2020年的新一轮大规模火星探索计划仍然还未确定使用多少辆火星车以及火星探测器,但从美国宇航局公布的任务雏形上看,这一轮的火星探索计划将侧重于将火星土壤样品带回地球,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搜索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活动遗留痕迹的最佳方法。根据美国宇航局科学任务局副局长约翰·格伦斯菲尔德(John Grunsfeld)介绍:从长远看,不论是火星机器人探索还是未来的人类登陆火星计划,其最优先目标便是将火星土壤以及岩石样本带回地球。

  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责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希望在2030年中期将宇航员送往火星,因此我们现有探索目标也将重新塑造对这颗红色星球的全面探索战略。根据美国宇航局的官员介绍:不论是现在机器人火星探索,还是未来的载人火星探索飞行任务,寻找除了地球之外的天体上的生命迹象依然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如果火星上被证实存在生命,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它们对人类是否构成威胁,即便是处于原始状态的微生物,毕竟它们不是来自地球。寻找生命是宇宙探索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这将直接回答人类是不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的生物,而且我们还将在这基础上探索生命存在的形式以及人类能否安全地与它们共存于一个行星上。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华网西宁4月4日电 (文贻炜 庞书纬)记者从2日召开的青海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月度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根据统一部署,玉树灾后重建的所有项目,将在4月底之前全面开复工。

  根据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要求,4月份各援建单位、援建地区及施工企业必须认真做好物资供给、人员调集、后勤保障等工作,并积极配合相关工作组及玉树州各级政府做好征地拆迁、资金清算等工作,确保所有在建、新建项目在4月底全面开复工。

  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张光荣指出,2012年是玉树灾后重建的决战之年,主要目标是全面完成城乡住房和学校医院建设任务,全面开工建设其他灾后重建项目,确保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从而基本实现“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的灾后重建总体目标。

  玉树地震灾后重建于2010年6月全面启动,截至2011年底,累计开工项目843个,占规划项目的66%,已完工158个;累计完成投资208.9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73.4%。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莫斯科3月30日电(记者贺颖骏)俄罗斯在国际空间站这样的重大项目上也精打细算。俄联邦航天署署长弗拉基米尔·波波夫金30日表示,航天署正在与外国伙伴讨论2020年后继续使用国际空间站的问题,并打算改变国际空间站的运作方式,以此优化载人航天项目的资金使用。

  波波夫金说,俄航天署考虑将国际空间站的使用期延长到2028年,但空间站上的一些设备必须通过检测。即使作出了延长使用期的决定,国际空间站的作用也将改变,它将成为进行技术试验和训练载人登月的平台。

  此外,俄航天署还打算把国际空间站成员的工作期限从6个月延长到9个月甚至1年。这样一来,俄航天署就可以减少发射载人和货运飞船的次数,减轻载人航天的经济负担。目前,载人航天项目花费了航天署40%以上的预算拨款。

  波波夫金认为,俄航天员已有过在国际空间站连续工作1年的经验,身体状况也允许他们这么做。他还表示,如果决定在2020年停止使用国际空间站,那么在2015年后发射两个新的能源舱就“不划算”了。

  这是俄方首次提出2020年后继续使用空间站的设想。国际空间站于1998年开始建设,主要由美、俄牵头,日本、加拿大、欧洲航天局共同参与,其初始设计寿命到2015年。此前,美、俄等参与国已同意延长其使用寿命到2020年为止。

  尽管在航天项目上精打细算,但俄航天署却不打算在使用人才上省钱。波波夫金表示,航天专业人才的平均工资今年将从每月3万卢布(约合6500元人民币)提高到4万卢布(约合8700元人民币)。他说,其他行业拥有同等知识水平的设计师或工程师月薪接近10万卢布(约21750元人民币),这不是合理的,必须将这个差距缩小。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11年5月至10月,审计署按照“保障灾后恢复重建不出重大问题,促进灾后恢复重建顺利进行”的审计目标,对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资金管理使用、工程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等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抽查了城乡住房、交通、医疗、学校、水利等方面的60个项目,涉及概算总投资102.68亿元(占玉树灾后恢复重建总投资的32%)。现将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筹集和分配使用情况。根据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玉树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总规模为316.5亿元,包括:中央财政资金206.5亿元、青海省级财政资金20亿元、社会捐赠资金60亿元、企业自筹及贷款25亿元、居民个人负担5亿元。截至2011年10月底,青海省本级累计收到资金293.82亿元,累计拨付224.52亿元,结余69.3亿元。其中:收到中央财政资金194.5亿元,拨付176.23亿元,结余18.27亿元;收到社会捐赠资金99.32亿元,拨付48.29亿元,结余51.03亿元。此外,2011年青海省财政厅以中央财政资金尚未使用完毕为由,将其2010年投入的资金14.01亿元收回;企业自筹及贷款、居民个人负担资金尚未到位。

  (二)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进展情况。按照青海省发展改革委2010年8月下发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项目册(修订稿)》(以下简称《总项目册》),共规划建设1579个重建项目,总投资317.09亿元,涉及城乡居民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谐家园、特色产业和服务业、生态环境、其他等7个方面。根据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提供的资料,截至2011年10月底,累计开工项目908个,完工项目122个,分别占总项目数的57.5%和7.72%,完成投资199亿元,占总投资的62.75%。

  二、审计评价

  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资委、能源局等部门,以及北京市等6家援建单位密切配合,按照国务院提出的灾后恢复重建目标,克服各种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重建资金和项目管理,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认真整改2010年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青海省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以及相关援建单位,高度重视2010年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专门研究并积极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对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整改。截至2011年11月底,2010年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已基本整改完毕。青海省各级相关部门以及北京市等6家援建单位还根据审计建议,制定和完善了工程建设管理制度20多项,规范了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建材生产审批和监督检查等,并进一步加强了工程建设质量控制。

  (二)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北京市等6家援建单位和青海省有关参建单位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促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进行。截至2011年10月底,玉树结古镇“四横十六纵”的城市主次干道基本实现通车,城市供水厂、垃圾处理厂具备供水条件和垃圾填埋条件,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城市框架初步显现。根据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提供的资料,截至2011年10月底,农牧民住房重建21294户的总任务已全部完工,部分群众迁入新居;规划重建的95个教育项目已开工79个、开工率83.15%,完工11所、完工率11.57%,2012年春季部分学校可具备使用条件;规划重建的66个医院和卫生项目已开工46个、开工率69.69%,完工5个、完工率7.57%;规划重建的5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和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已开工44个,开工率84.61%;87座受损寺院及宗教活动场所全部开工建设,完工4个、完工率4.59%。

  (三)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责任单位、建设地点等已基本明确。青海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重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紧抓城乡居民住房建设这一工作重点,统筹推进教育、卫生、道路、电力等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商住房、产业恢复、结古镇十大标志性工程等重点项目。目前,灾后恢复重建各个项目的责任单位、建设地点等已基本明确,为全面完成重建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和保障措施。2011年,青海省进一步完善玉树灾后恢复重建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优化重建资金拨付和管理办法,先后制定了《玉树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审查审批工作方案》等规章制度,还进一步优化了建材保障供应机制,将政府主导改为市场运作,促使物资调运有序进行;加强路况隐患排除,确保交通运输道路畅通;加强过渡市场建设,强化市场监管和生活必需品的调运、销售和补贴;及时开展灾区冬季水电暖保障和生活补助发放,满足灾区群众正常生活需要。同时,北京市等6家援建单位高度重视项目建设管理,严格重建资金使用,制定了《援建项目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玉树灾后重建工程技术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完善了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开展。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由于灾后恢复重建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气候条件差、施工期短、要求高、情况复杂,重建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也有个别违规问题。审计指出后,青海省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及时认真整改,对个别违规问题进行了认真查处。具体情况是:

  (一)少数重建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缓慢。青海省原定2011年1月底前完成重建项目前期手续审批工作,但截至2011年9月底,玉树州、县两级负责建设的1272个项目中,已审批可研报告及初步设计的仅有796个,占62.57%;已审批施工图设计的仅有501个,占39.38%。由于前期手续办理缓慢,造成有些重建项目边施工、边设计、边审批。审计抽查的已开工项目中,开工时可研报告未批复的有25个,初步设计未批复的有26个,施工图设计未批复的有40个。个别项目甚至以设计送审图进行施工,如玉树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无正式设计图而以送审图施工建设,截至2011年9月底已完成工程量88%。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人民政府已责成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玉树州、县实行集中办公和联审联批,截至2012年1月15日,规划设计及前期工作已完成87.4%,力争2012年3月底前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二)2011年初,青海省提出到2011年底城镇居民住房要达到“100%开工、90%完工”。但由于城镇居民住房户型、面积等需求确认工作进展较慢,一些重建项目被迫延迟开工。截至2011年10月底,北京市等6家援建单位援建的玉树县城镇居民住房累计开工8067户,累计完工5202户,分别占重建任务数11919户的67.68%和43.64%,未达到预期目标。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人民政府已责成相关部门对剩余城镇居民住房建设涉及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计划2012年4月全面启动剩余城镇居民住房建设,尽快完成居民住房建设任务。

  (三)国务院《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青海省批准的《玉树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安排玉树灾区地质灾害防治任务349处,防治费用23.81亿元,要求在2012年底前完成。但青海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编制的《玉树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中只安排了23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任务,费用5.86亿元,仅为《专项规划》防治任务的6.59%和防治费用的24.61%。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人民政府对玉树灾区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系统排查,下一步将继续加快工程进度,尽快完成有关项目,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克服资金短缺、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种种困难,有序推进玉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2011年7月,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从该厅玉树灾后重建资金专户中列支“青海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玉树灾后重建成果展制作费”17万元。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已将17万元退回原资金渠道。

  (五)2011年7月,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委托青海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对玉树结古镇18条泥石流沟治理等项目进行招标,并违规要求招标代理服务费由中标人支付;2011年7月至9月,青海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先后向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等17家中标单位收取招标代理服务费68.68万元。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人民政府已责成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进行整改,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已将收取的招标代理服务费退还给中标单位。

  (六)2.78亿元建设资金闲置未发挥效益。具体是:2010年8月,青海煤业集团收到玉树州煤炭供应设施项目建设资金800万元,由于建设用地一直未能解决,至今尚未开工建设,造成建设资金一直闲置;2010年10月,青海省交通厅收到省道309多杂路、珍称路的建设资金共2.4亿元,因2个项目的施工单位发生变化而延期建设,造成建设资金一直闲置;2011年4月,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收到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3000万元,由于玉树灾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重新作了调整,上述资金无法落实到具体项目,而一直闲置。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人民政府已责成相关单位认真整改。青海煤业集团供应设施项目于2011年10月22日开工;青海省交通厅根据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结合工程施工进度,已累计拨付项目建设单位1.7亿元;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已将3000万元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

  (七)建安工程造价定额与援建单位建安成本存在较大差距。2010年至2011年,青海省确定了农牧民住房、城镇居民住房、学校、医院的建安造价分别为1670元/平方米、1850元/平方米、1910元/平方米和2200元/平方米。但北京市等6家援建单位反映,玉树施工现场人工、材料、机械的实际价格均高于青海省公布的价格,建设项目实际成本远超青海省规定的工程造价指导标准。按实际建设成本测算的农牧民住房、城镇居民住房、学校、医院建安造价平均为3233元/平方米、3090元/平方米、3892元/平方米、4144元/平方米,分别是青海省发布数据的1.94倍,1.67倍,2.04倍和1.88倍。由于双方对造价标准认定存在较大差距,导致部分重建项目无法正常开展前期工作、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等,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人民政府责成相关部门于2011年11月,对玉树建筑市场进行了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对城乡住房造价指导标准进行了调整;青海省人民政府近期对学校和医院建安造价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有关情况已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中反映,将根据中期评估结果进行调整;下一步,将督促各援建单位强化内控机制,认真执行造价标准,努力控制建设成本。

  (八)承担国道214鄂拉山至雁口山应急保通工程A、B、C标段,省道308曲麻莱至不冻泉保通工程A、B标段,结古镇至曲麻莱段4个标段等项目的施工单位,在验工计价时,存在多计工程量等问题,增加工程投资938.44万元。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进行整改。青海省公路局、省公路建设管理局经认真核实后已从质保金中扣回多计部分款项,并对相关单位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九)仲达乡通天河大桥设计不合理。2010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开工建设仲达乡通天河大桥,但该项目设计上存在桥梁上部结构预应力空心板长度超标、板宽过小、抗扭差、横向联系差、安全系数较低、桥梁下部结构桩和墩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公路局已要求该桥梁停止施工;青海省交通厅已要求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对已完成的主体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对桥梁下部结构和现已预制的96片梁,因冬季检测数据不准确,计划2012年开工后再进行检测。同时,青海省人民政府要求各相关单位引以为戒,加强行业管理工作。

  (十)审计抽查了7个项目的工程施工,有2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图纸要求,其中:滨河路4处钻芯取样,有3处未达到路面厚度8厘米的设计图纸要求,3处平均厚度为6.83厘米;当代路4处钻芯取样均未达到路面厚度8厘米设计图纸要求,平均厚度为6.65厘米,且当代路存在混凝土局部蜂窝、粗集料堆积等工程质量问题。此外,省道308结古镇至曲麻莱保通工程存在路面局部坑槽严重、路基局部沉陷、新旧路面局部衔接错台及排水不畅等工程质量问题。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人民政府已责成相关部门进行了调查、核实和确认,并逐项进行整改。对滨河路、当代路路面未达设计厚度的问题,将组织施工单位在后期施工中予以完善,确保符合验收规范;对当代路工程存在的粗集料堆积等问题,已全面进行了清理和整改;对省道308结古镇至曲麻莱保通工程路基局部沉陷等问题,施工单位已填筑路面坑槽和新旧路基错台21000平方米,处理路基沉陷3处共计400平方米,并全线清理疏通排水系统,加大养护力度。

  (十一)省道308玉树结古镇至曲麻莱保通工程,施工单位青海省海东公路工程建设公司将总金额1712.27万元的路基土方等工程分包给无资质的个体施工队;海南天和路桥公司将总金额1689.26万元的路基土方、垫层等工程分包给9个无资质的个体施工队。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人民政府已责成有关部门进行整改。青海省交通厅已对青海省海东公路工程建设公司和海南天和路桥公司两家施工单位做出罚款5万元的决定;省道308玉树结古镇至曲麻莱保通工程已于2011年底通过交工验收,青海省交通厅下一步将加强对其他项目施工队伍的管理,加强交工前质量检测力度,确保工程质量。

  (十二)审计抽查医院、学校、交通及城乡居民住房项目47个,有4个项目的监理人员不具备资质;有7个项目的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方面未完全履行职责,存在未按规定对进场材料抽检、无工程量计量过程、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监理资料不规范和不完整等问题。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人民政府加强了监督和查处力度,对监理人员无从业资格、未完全履行职责等问题下发了整改通知书。截至目前,对4个项目的监理人员不具备资质的问题,相关监理单位已更换了具有从业资格的监理人员;对7个项目的监理单位未完全履行职责的问题,已督促相关监理单位加强力量,严格执行相关要求。

  (十三)部分项目未经环评即开工建设。按照玉树灾后恢复重建的要求,2010年和2011年已开工的项目中有49个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经环保部门审批同意后才能开工建设。截至2011年9月底,上述项目已开工建设32个,其中省道308、国道214、玉树州疾控中心等8个项目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即开工建设,并擅自在1612.38亩土地上取土。如青海省公路局未经批准自行开工建设省道308玉树结古镇至曲麻莱保通工程,擅自在821.88亩土地上取土,且未对取土料场进行植草恢复。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对未经环评开工建设的问题,青海省人民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加快环评审批进程,截至目前,49个项目中有48个已完成环评审批工作;对擅自取土的问题,青海省人民政府,已要求国土、环保等有关部门按国家相关政策划拨了取土场用地,并对省道308沿线取土料坑进行恢复。

  (十四)结古镇供水系统项目未按环评报告中关于管线开挖的施工要求,将原地表草皮、上层40厘米的土层、40厘米以下土层分层开挖堆放,回填时分层回填以保护生态恢复,造成实际回填时无法分层回填。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人民政府已责成施工单位积极整改,制定环境恢复计划,将于2012年春季覆盖种植土后重新种草。

  (十五)玉树灾区核心区的玉树结古镇灾前常住人口2.27万人,灾后援建单位及施工人员大量进驻,现常住人口9.97万人,是原人口规模的4.4倍。由于震后学校、医院、政府机构和居民安置点等临时设施均未设置污水处理装置,结古镇全年生活污水均直接排入通天河,且生活垃圾随处堆放,每月清理一次。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人民政府已要求有关单位认真整改:一是推进包括污水处理厂在内的结古镇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二是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管理,努力减轻重建期间的污水污染;三是生活垃圾每天清理两次,垃圾箱随满随清。

  (十六)玉树、称多两县用电负荷为6万千瓦,而两县电网并网发电电站实际最大出力仅为2万千瓦,电力供应缺口达67%,且燃油发电机组因油料和技术原因经常停机,施工用电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当地正常生产和生活。为解决用电困难,各援建单位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发电机和柴油自行发电,因柴油供应紧张,援建单位不同程度出现等油和缺油的现象,影响了施工和生产。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人民政府正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等部门的支持,使330KV电网早日进玉树;同时加快开发水电、太阳能资源。另外,将协调中石油青海销售公司等有关各方妥善解决好自备电源的油料供应,努力满足重建期间的电力需求。

  (十七)结古镇中低压配网等项目建设缓慢,影响电力保障。2011年1月,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将2010年9月下达给青海水利水电集团公司的玉树州中低压配网及结古镇载波及光纤通讯系统项目,调整至青海省电力公司实施。2011年4月,青海省财政厅要求青海水利水电集团公司将该项目已下达的3940万元重建资金按原资金渠道全额汇缴省财政厅。由于青海水利水电集团公司和青海省电力公司对已完工工程部分移交存在异议,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导致该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人民政府已积极协调青海水利水电集团公司与青海省电力公司加强衔接,尽快完成项目调整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程。

  (十八)灾后住房重建贷款工作进展缓慢。为了支持玉树灾区城乡居民住房建设,2011年,青海省财政厅安排了6亿元信贷担保资金和3亿元贴息资金用于支持灾后重建信贷工作。但实际操作中,相关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手续繁杂,需要多个部门审批,有时审批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抵押担保方式单一,除灾区居民现有资产可抵押外,正在建设的城乡住房未纳入抵押范围等,造成贷款发放缓慢。截至2011年9月16日,玉树州仅发放30户共358万元住房建设贷款,分别占申报户数461户和申报金额5215万元的6.51%、6.86%。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协调联络,玉树州各县政府于2011年10月底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了《灾后重建银政合作协议》。同时,青海省人民政府将协调相关金融机构进一步减少内部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以加快贷款的发放,切实做好信贷资金支持灾后重建工作。

    审计署: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存部分资金闲置问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0)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家中计算机上网发现新行星

  据外媒报道,普通人通过一个网上项目——Planet Hunters,用自己的电脑就可以成为天文学家。通过该项目,利用来自NASA开普勒望远镜的数据,有人发现了两个新的行星,其中一个有地球的八倍大。尽管这两个行星需要做进一步的确认观察,但是研究人员称,这一最新发现很可能是真实的。耶鲁大学的天文学家黛布拉·菲舍尔说:“这是第一次普通公众利用美国宇航局的数据发现卫星。”

  价值6亿美元的开普勒太空船从2009年3月开始,不断对包含150000颗星体的天鹅星座进行深入探测。这些高科技设备每30分钟分析一次恒星的光,因为观测一颗行星的亮度可能会发现它们的运行轨迹,一个比较复杂的软件对这些数据结果进行筛选发送。有人说,在过去的四个月中,已经有1235位候选人通过这种方法发现了行星。

  Planet Hunters项目始于2010年12月,由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和阿德勒天文馆在芝加哥合作进行。该项目的创始人之一、耶鲁大学的Meg Schwamb教授说:“显然,Planet Hunters并不能取代分析数据工作的开普勒团队……但是这已经被证明该项目本身,在发现新的行星领域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菲舍尔补充说,“这仅仅是运用第一轮开普勒数据的一点小发现,毫无疑问,随着每新一轮的数据产生,将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接踵而来。”

  相关阅读

  美宇航员开始水下练习 为访问小行星做准备(图)

  太阳系存第五大外行星 无理运行被逐变太空孤儿

  十六颗超级地球行星被发现 外星人就在我们上空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首席评论

□晏 扬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巡视员李小鲁日前做客中国网,在谈及备受争议的高考加分政策时,直言“高考加分很公平”,并称如果取消高考加分政策,将会导致人才培育“千人一面”。此言一出,立即引发不少网友的热议。(9月20日《羊城晚报》)

李副厅长称“高考加分很公平”,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自有一套逻辑:高考唯“裸分”录取是一种绝对化的平等,却未必是一种“真公平”,因为高考成绩并不能充分反映一名考生的综合素质或特长,这就需要加以弥补———在高考录取时辅以素质加分、特长加分,以免那些综合素质较好或有某种特长的考生“吃亏”,所以,高考加分体现了一种“真公平”、一种更高层次的平等,不仅可以避免人才被埋没,而且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李副厅长的这套逻辑其实并不新鲜,因为这套逻辑正是高考加分政策的“理论基础”,也是高考加分的初衷所在。但要命的问题在于,这套逻辑只是理论正确,纸上谈兵可以,一旦付诸实践,就被现实扭曲得面目全非。当今中国的现实是什么?是人情关系泛滥,是规则意识缺失,是权力运行不规范、不透明,是行政监管不力、民众监督式微,是“拼爹”、“拼钱”之风盛行……整个社会大环境如此,高考加分不管多么理论正确,一放到这个“大染缸”里,就会被染得乌七八糟、面目可憎———事实也正是如此。

高考加分本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公平,但它导致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甚至给腐败提供了寄生的温床,如此,不仅更高层次的公平如同镜花水月,而且连唯“裸分”录取的低层次公平都被破坏;高考加分本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但很多加分项目的实际导向作用恰恰是强化了应试教育,比如疯狂的奥数,正如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所言,这种重在解难题、怪题的“数学杂技”和高强度的集中训练,对学生摧残之烈,远甚于黄、赌、毒,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

更值得一提的是,打着“公平”旗号的高考加分,实际上在加大城乡教育鸿沟,加剧城乡教育不公。因为,目前的高考加分项目以城市学生为本位,什么唱歌、跳舞、弹琴、绘画、三模三电之类,这些城市学生的强项可以获得加分,而农村学生的强项呢?比如会种地、会养猪、能吃苦,这些“素质”从来不加分,北京理工大学一名教授就曾在微博质疑说:“钢琴弹得好加分,杀猪杀得好凭什么不加分?”近年来,高等院校尤其是名牌学府里农村学生的比例越来越低,原因固然很多,但高考加分无疑是“罪魁”之一。若真要追求公平,我认为反而是农村学生应该获得高考加分,因为他们是在较差的条件下读完小学、中学的。

其实,人们呼吁取消高考加分或尽可能减少高考加分项目,是基于利弊权衡和“两害相权取其轻”,高考加分虽然有利,但当其弊大于其利时,就没必要抱残守缺、因循守旧———高考加分政策实行了这么多年,我们的素质教育搞得怎么样?人才培养是否“千人一面”?那些获得高考加分的学生都成人才了吗?

晏 扬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据美联社8月29日报道,上周,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的俄罗斯“进步”号飞船发射失败后,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可能将空前地暂时撤离那里。

  目前,国际空间站上的物资还可维持6名宇航员5个月的生活,在官方给出俄罗斯运载火箭故障的确切原因之前,将不会再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其他宇航员,目前在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将在11月中旬撤离。假如未来几个月内,国际空间站得不到补给,航天员将被迫节衣缩食,甚至不排除全部撤回地面的可能性。

  上个月,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完成了航天飞机项目第135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并于7月21日返回地球,为美国30年的航天飞机项目划上句号,没想到一个月之后,国际空间站又遇到如此困局。

  美国宇航局空间站项目主管迈克·苏弗里迪尼(Mike Suffredini)称:“我们有很多选择余地,会首先考虑宇航员的安全,正如我们以前做的那样。”

  撤离国际空间站,即使只是暂时撤离,也只是最后走投无路时的无奈之举,由六个国际太空机构合作联合推进的国际空间站项目已经运行了数十年时间。自从2000年以来,国际空间站内一直有宇航员居住生活,现在的目标是,将这样的做法延续到2020年。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中广网兰州8月22日消息(记者焦健)甘肃省政府22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甘肃省天水市22户“5.12”地震受灾群众没有拿到红十字会拨付的1万元援助款,只是拿到一张“红十字灾后重建(补助)白条”事件的调查结果正式公布。调查结果称,红十字会援助重建补助款到账资金每户7500元,22户共计165000元,作为受灾群众建房的自筹资金,已全部用于村民的房屋建设,不存在私自挪用、挤占和改变用途的现象。

  甘肃省红十字会秘书长袁博称,经调查,天水市汪川镇政府于2009年4月16日收到中国红十字会援助郭山村三组22户民房项目援助资金。按照相关实施方案,汪川镇政府召开镇党委会研究决定郭山村三组的民房建设以镇政府为建设主体,进行异地选址整存重建。“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征求郭山村三组村民意见,确定红十字会援助资金作为农户自筹建房资金,用于抵付群众自行负担的建房款部分。”

  袁博介绍,2008年9月5日,郭山村村委会及群众代表与天水市秦州区第四建筑公司第11项目部签署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汪川镇政府后根据工程进度在2009年分三次将红十字会补助款75%的灾后重建民房项目款165000元拨付给项目承建方。

  关于群众收到镇政府开具的“红十字灾后重建(补助)白条”一事,袁博解释说,经过调查,“白条”实为汪川镇政府向各受援户开具的《救济款(物)四联单领据》。“汪川镇政府的本意是向受援户告知,红十字会援助的每户7500元已由汪川镇政府拨付至施工方用于民房建设。由于没有给受援户解释清楚,而使群众产生误会,导致群众理解成为镇政府给群众打了‘白条’”。秦州区政府也表示将尽快做好解释工作。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2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