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2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今年9月,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两栖动物专家组和“保护国际”组织(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领导实施的一次史无前例的两栖动物全球大搜索行动。他们在哥伦比亚西部寻找“失落”的两栖动物种类时,无意中发现了三个全新的物种,其中包括长着喙状嘴的蟾蜍和红眼蟾蜍。

  1.长着喙状嘴的蟾蜍

长着喙状嘴的蟾蜍(图片提供:Robin Moore, ILCP)长着喙状嘴的蟾蜍(图片提供:Robin Moore, ILCP)

  在科学家发现的三个全新物种中,就包括这种长着喙状嘴的蟾蜍。探险队领队、“保护国际”组织两栖动物保护专家罗宾·摩尔在11月16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称:“它长而尖的鼻子令我不由得想起电视剧集《辛普森一家》中坏到极点的伯恩斯先生。”他补充说,这种尚未命名、体长0.7英寸(约合2厘米)的蟾蜍“无疑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两栖动物之一。”这种蟾蜍还具有奇特的繁殖习性:跨越了蝌蚪阶段。雌性将卵排在雨林植被上,最终孵化为成年体蟾蜍。

  除了照片上几种以前从未见过的两栖动物外,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两栖动物专家组和保护国际组织还在这次两栖动物全球大搜索行动中重新发现了三个消失已久的物种:一种自1941年就再未现过身的墨西哥蝾螈、一种自1967年以来就再没人见过的科特迪瓦蛙类以及一种1979年就消失不见的刚果蛙类。

  2.火箭蛙

火箭蛙(图片提供:Robin Moore, ILCP)火箭蛙(图片提供:Robin Moore, ILCP)

  动物保护主义者上周表示,今年9月份发现的火箭蛙(rocket frog)相比其他毒箭蛙种类,毒性更小,体色更单调。火箭蛙生活在溪流中及其周围,体长1.2英寸(约合3厘米),背上总是小心翼翼拖着新孵化的蝌蚪,来到完全适宜蝌蚪生存的水域,令其在那里完成它们的发育阶段。

  摩尔在一份声明中称,火箭蛙和另外两种最近在哥伦比亚新发现的新蛙种让探险队成员都“激动不已”,因为有一周时间他们为了寻找之前被认为灭绝的两栖动物种类,搜遍哥伦比亚寒冷刺骨的森林和高温湿热的雨林,但都一无所获。他说:“发现它们,我们情绪肯定变得高涨了一些。”

  3.红眼蟾蜍

红眼蟾蜍(图片提供:Robin Moore, ILCP)红眼蟾蜍(图片提供:Robin Moore, ILCP)

  红眼蟾蜍是一个新的蟾蜍种类,在今年9月发现于哥伦比亚地形陡峭的雾林地区,一度让科学家困惑不已。它具体属于哪个蟾蜍种类仍然是个谜,原因就在于其眼睛的颜色好似红宝石。摩尔在上周的一份声明中称:“我以前从未见过长着如此醒目红眼睛的蟾蜍。对于两栖动物来说,这种特征极不寻常,它的发现让我们有机会对红眼蟾蜍独特进化的过程和原因了解更多。”

  4.奇特的习性

奇特的习性(图片提供:Robin Moore, ILCP)奇特的习性(图片提供:Robin Moore, ILCP)

  据保护国际组织称,新发现的三个物种在白天都很活跃,比如图中的红眼蟾蜍,这种习性在两栖动物当中实属罕见。正是由于它们在白天十分活跃,可能使得科学家在短短一周的探险中发现了这些新物种。摩尔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现三个新物种,恰恰说明这些相对未被探索过的森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突出了它们对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5.努力一无所获

努力一无所获(图片提供:Robin Moore, ILCP)努力一无所获(图片提供:Robin Moore, ILCP)

  今年9月,Fundación ProAves组织主席阿朗索·奎维多(Alonso Quevedo)正在哥伦比亚寻找一种据认为已经灭绝的美索不达米亚有喙蟾蜍,但最终一无所获。由于淡水栖息地丧失及致命的壶菌感染,导致世界上两栖动物种类数量不断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两栖动物专家组和保护国际组织领导实施了这次两栖动物全球大搜索。据保护国际组织介绍,近30%已知两栖动物种类都面临灭绝的威胁。(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新生海马宝宝

新生海马宝宝新生海马宝宝(图片提供:Lazaro Ruda, DEEP Indonesia/Barcroft/Fame Pictures)

  在佛罗里达州辛格岛,第一个诞生的小海马宝宝被从父亲的育儿袋里喷出来,这张照片获得“动物行为”类第三名。雄海马的腹部有个育儿袋,它一次能携带2000个海马宝宝。海马的妊娠期在10到25天之间,不同海马的妊娠期各不相同。

  5.水下被困者

水下被困者水下被困者(图片提供:Ramón Domínguez, DEEP Indonesia/Barcroft/Fame Pictures)

  这张名为“水下的悲哀”的照片,显示的是科特斯海下一只被渔网缠住的海龟。这张照片获得“环境和环保”类第三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皮书》上,七分之六的海龟品种都被归入易受影响、濒危和严重濒危的动物名单里。

  6.蓝眼鳗鱼

蓝眼鳗鱼蓝眼鳗鱼(图片提供:Michael McEvoy, DEEP Indonesia/Barcroft/Fame Pictures)

  这是一只蓝眼鳗鱼的特写镜头,这张在印尼拍摄的照片获得“印尼动物”类优秀奖。鳗鱼能长到大约5英尺(1.5米)长,海鳗属通常没有胸鳍,这跟其他鳗鱼类不同。(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11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其他国家航天局最新拍摄的星系合并、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及等离子体尘暴等壮观景象。

  1.星系合并

星系合并(图片提供: ESO)星系合并(图片提供: ESO)

  这是距地球2.2亿光年外的一次宇宙的大规模融合:这张照片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细节看到了统称为“原子能为和平服务”(Atoms-for-Peace)的星系合并。 这个天体的正式编号为NGC 7252,其绰号源于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发起的“原子能为和平服务”运动,旨在宣传和平利用核能。

  这张照片是由欧洲南方天文台设在智利的拉息拉天文台拍摄的,显示了气体和恒星被从碰撞在一起的星系剥离,笼罩在其共同核心周围,形成环状物质的画面。环状物质令星系的外形看上去十分奇特,让人不禁想起电子绕原子旋转的教科书插图。

  2.“滴血的心”

“滴血的心”(图片提供:ESA)“滴血的心”(图片提供:ESA)

  在这张由欧洲航天局(ESA)与美国宇航局(NASA)联合发射的陆地卫星5号拍摄的照片中,湖水从中亚的咸海北面一个心形区域内流出。咸海曾经是世界上第四大内陆水体,然而,在过去50年,由于湖水不断被用于农业灌溉,面积变得越来越小。咸海周围的白色区域是辽阔的盐沼平原,现称为阿拉尔库姆沙漠(Aralkum Desert),是由湖水蒸发形成的。

  3.等离子体尘暴

等离子体尘暴(图片提供:SDO/NASA)等离子体尘暴(图片提供:SDO/NASA)

  今年十月晚些时候,带电气体流像尘暴一样席卷太阳表面。这张照片由美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SDO)拍摄。等离子体在太阳表面“狂舞”超过两天时间,在此期间,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用远紫外相机捕捉到整个过程。而就在不远处,一场规模更小、持续时间更短的太阳爆发也在上演。

  4.外形奇异星系

外形奇异星系(图片提供:ESA/NASA)外形奇异星系(图片提供:ESA/NASA)

  这难道是一款超薄电脑?不是,“哈勃”太空望远镜不会给超薄笔记本电脑做广告。照片中的物体其实是一个细长星系的侧面像。这个星系编号为NGC 4452,1784年由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最早发现,他指出了它的形状是细长形。美宇航局在11月8日公布了这张“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最新照片,它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揭示了这个星系,包括星系核心的亮点。

  5.燃料泄漏

燃料泄漏(图片提供:NASA)燃料泄漏(图片提供:NASA)

  11月9日,一名工程师从美宇航局“发现”号航天飞机的外挂燃料箱拆下通风管,此时,“发现”号正矗立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上。由于地面脐带传送盘(GUCP,通风管在此与外挂燃料箱相连)区域被检测出氢气泄漏,美宇航局取消了原定于11月5日的发射。美宇航局官员上周宣布,“发现”号航天飞机在11月30日以前不会再尝试发射。

  6.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

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图片提供:Sun Zifa, Imaginechina/)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图片提供:Sun Zifa, Imaginechina/)

  11月5日,中国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搭载一颗新的气象卫星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颗卫星是中国“风云三号”系列气象卫星的第二颗。一旦完成在轨测试,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将利用“风云三号”02星提升本国的中期气象预测能力。(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2010年10月26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开始喷发,迄今已持续喷发十多次,造成120多人死亡。实际上,火山喷发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熔岩和火山灰分解形成肥沃的、适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以下是一组世界各地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

  1.三座火山比邻而居

三座火山比邻而居(图片提供:John Stanmeyer, National Geographic)三座火山比邻而居(图片提供:John Stanmeyer, National Geographic)

  正在喷射羽状火山灰的的塞莫鲁火山(Mount Semeru)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最高的火山,从1967年以来不断地喷发。它坐落于腾格尔破火山口(Tengger caldera)的最南端,后者又包含处于照片显要位置的婆罗摩火山(Mount Bromo)、巴托克火山(Mount Batok)以及其他几座火山。

  2.熔岩流入太平洋

熔岩流入太平洋(图片提供:Stephen Alvarez, National Geographic)熔岩流入太平洋(图片提供:Stephen Alvarez, National Geographic)

  伴随着蒸汽的嘶嘶声,美国夏威夷州的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的岩浆正流入太平洋。正是相似的熔岩流,在过去的7000多万年里铸就了夏威夷群岛。

  3.意大利埃特纳火山

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图片提供:Carsten Peter, National Geographic)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图片提供:Carsten Peter, National Geographic)

  埃特纳火山坐落在灯火通明的意大利卡塔尼亚城上方,它不断向空中喷射着火焰,而熔岩则如河流一般从两翼向外溢出。尽管看起来让人眼晕,埃特纳火山还算相对安全,因为这座山火的喷发十分罕见且紧凑,同时熔岩流动缓慢,从而给了人逃生的机会。

  4.埃特纳火山熔岩流

埃特纳火山熔岩流(图片提供:Carsten Peter, National Geographic)埃特纳火山熔岩流(图片提供:Carsten Peter, National Geographic)

  数百度的高温令意大利埃特纳火山的橘色岩浆与其灰色的坚硬外壳分开。埃特纳火山高度接近1.1万英尺(约合3353米),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北美上空温带气旋

北美上空温带气旋(图片提供:NASA, Jesse Allen)
北美上空温带气旋(图片提供:NASA, Jesse Allen)

  它看上去就像有人将飓风放错了地方,这张由美宇航局气象卫星拍摄的照片其实显示的是,10月26日出现在北美洲上空的温带气旋。这些风暴通常在春秋两季形成于美国上空,那时,美国北方和南方会产生很大的温差。这次风暴(因出现在芝加哥地区故被称为“Chiclone”)在上周席卷美国中西部,在明尼苏达州上空创造了一项纪录——美国大陆地面有史以来气压最低的一次。风暴还伴随着冰雹、闪电和暴雨,密歇根州报告了61次龙卷风以及时速达78英里(约合125公里)的大风。

  5.火星季节变化

火星季节变化(图片提供:NASA, JPL-Caltech, University of Arizona)
火星季节变化(图片提供:NASA, JPL-Caltech, University of Arizona)

  根据美宇航局10月29日发布的最新照片,由于冬季结霜(不是春季融化产生的液态水),向下流动的固体物质在火星沙丘的溪谷雕琢出一幅令人赞叹不已的画面。这张照片是由美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携带的高清摄像机拍摄的。科学家分别在2008年3月、2009年7月和2010年10月分析了这些火星溪谷。每年,沙丘顶端的凹陷和河床在火星冬天会变宽,因为固体物质向斜坡下方活动,拉长了溪谷。

  6.太空望远镜镀金镜面

太空望远镜镀金镜面(图片提供: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 NASA)
太空望远镜镀金镜面(图片提供: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 NASA)

  10月底,一名工人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一块子镜从低温测试室推出来。“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被称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接班人”,将利用一面直径21.3英尺(约合6.5米)的六边形主镜研究宇宙中最遥远的天体。

  六边形主镜由18面子镜构成,例如,这张照片中的子镜。每面子镜都由铍材料制造,表面有薄薄一层镀金,从而使镜面可以更有效反射红外光。在低温测试中,子镜要接受零下415华氏度(零下248摄氏度)的低温考验,以便工程师可以研究主镜在太空的极端环境中如何变形。(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8日消息,这是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最新拍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镀金镜面、北美上空温带气旋及太阳“怒发冲冠”等壮观景象。

  1.太空俯瞰地球美景

太空俯瞰地球美景(图片提供:ISS, NASA)
太空俯瞰地球美景(图片提供:ISS, NASA)

  在这张照片中,意大利在夜间照明的照射下,看上去就像一只长统靴。这是离地220英里(约合354公里)的国际空间站上周俯瞰地球的画面。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俄罗斯飞船在照片的显著位置也清晰可见。

  11月2日,美宇航局官员庆祝了国际空间站载人飞行10周年。美国宇航员比尔·谢泼德以及俄罗斯两位宇航员尤里·吉德森科(Yuri Gidzenko)和谢尔盖克里卡列夫(Sergei Krikalev)2000年进入国际空间站,成为这个轨道实验室的第一批居民,总共在上面停留了136天。过去10年间,每天24小时都有宇航员住在国际空间站上面从事科研活动。

  2.璀璨星空

璀璨星空(图片提供:NASA, JPL-Caltech, WISE Team)
璀璨星空(图片提供:NASA, JPL-Caltech, WISE Team)

  根据美宇航局10月27日公布的这张红外照片,所谓的反射星云在漫天星星的大幕下产生了华丽的漩涡。照片是由美宇航局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SE)拍摄的。反射星云位于南十字座,由于温度不高,尚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发光,所以,在任何波长下肉眼都看不到,只是尘埃和气体构成的星际云团反射附近恒星的光。反射光使反射星云升温,足以令星际云团发着红外光。

  3.“太阳鬈发”

“太阳鬈发”(图片提供:ESA, NASA)
“太阳鬈发”(图片提供:ESA, NASA)

  在这张由美宇航局太阳及日光层探测仪(SOHO)拍摄的照片中,太阳喷发出像鬈发似的等离子体,证明连恒星也有“怒发冲冠”的时候。在太阳北极附近跳跃的日珥,仅仅是发生在10月25日至26日之间三次太阳爆发之一。据美宇航局科学家介绍,这些事件本身而言并无奇异之处,只不过它们如此密集出现还是让人觉得很奇怪。

发表在栏目: 自然

  6.重返太空

重返太空
重返太空(图片提供:NASA)

  美宇航局在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首次执行的“重返太空”任务中,艾琳·柯林斯作为“发现”号航天飞机机长负责这次航天飞行。在发生“哥伦比亚”号悲剧后,美宇航局用了两年时间重新研究航天飞机和外挂燃料箱的结构和性能,对安全性做出了改善。“发现”号执行的飞赴国际空间站任务,从2005年7月持续到8月,使得航天飞机任务小组可以细致检查发射和着陆的每个细节,测试新的安全标准。例如,柯林斯实施了航天飞机的首次在轨翻转,令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可以检查“发现”号腹部隔热瓦。

  7.火焰轨迹

火焰轨迹(图片提供: NASA/Ben Cooper)
火焰轨迹(图片提供: NASA/Ben Cooper)

  2009年8月28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夜晚成功发射以后,飞行轨迹在佛罗里达上空产生的闪亮弧线。这次任务是“发现”号执行的第30次专门用于组建和维护国际空间站的任务,将设备、补给和6名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其中包括科研设备、一个新冷冻室和一个新空气再生系统。

  8.太空跑步机

太空跑步机(图片提供:NASA)
太空跑步机(图片提供:NASA)

  “组合式操作承重外部阻力跑步机”(简称COLBERT)或许是“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国际空间站的最著名设备之一,这是该跑步机在2009年9月1日的画面。这套设备命名于美国喜剧明星斯蒂芬·科尔伯特。在一个安装于国际空间站的乘员舱的命名问题上,还有一段小插曲。虽然“COLBERT”在美宇航局举办的网络投票上排名榜首,但美宇航局仍将该乘员舱命名为“宁静”号,作为妥协,他们将科尔伯特作为跑步机的名称及其标识。

  9.R2人形机器人

R2人形机器人(图片提供:Kris Kehe)
R2人形机器人(图片提供:Kris Kehe)

  当“发现”号航天飞机本月最后一次踏上太空之旅时,也是最后一次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设备。除了储物舱,“发现”号还会将第一个人形机器人“Robonaut2”送入太空。这是Robonaut2机器人今年6月在约翰逊航天中心测试的镜头。佩尔曼说:“它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人,是第一台设计用于帮助宇航员的机器人,无论是在国际空间站内还是在站外。”

  10.等待最后发射

等待最后发射(图片提供:NASA/Dimitri Gerondidakis)
等待最后发射(图片提供:NASA/Dimitri Gerondidakis)

  今年9月的一个黄昏,“发现”号航天飞机矗立于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上准备发射升空,这极有可能是“发现”号的“绝唱”。对于佩尔曼来说,看着“发现”号执行最后一次任务尤其令他感到心酸。“发现”号是最受佩尔曼青睐的航天飞机。他说:“它总在我的记忆中占据着特别的位置。当我看到它最后一次降落,一定别有一番滋味。它虽然是一台机器,却是在过去多年展现出人性的机器。”(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揭秘发现号航天飞机26年历史时刻(图)

  9月20日,当美宇航局“发现”号航天飞机被竖立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准备发射时,一轮明月在旁相伴。(图片提供:Tony Gray, NASA)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目前正矗立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台上准备发射,不出意外的话,这次任务将是“发现”号的绝唱。以下是“发现”号航天飞机留下的一些令人难忘的时刻。

  1.首次亮相

首次亮相(图片提供:NASA)
首次亮相(图片提供:NASA)

  1984年8月,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发现”号航天飞机呼啸着发射升空,这也是“发现”号的首次太空之旅。如今,“发现”号已是美宇航局历史上参与航天任务次数最多的航天飞机,总共执行了38次任务,迄今在轨道累计停留351天。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本月实施的这次发射任务将是“发现”号的绝唱。

  几十年来,“发现”号在历史学家和航天飞机粉丝中赢得了美宇航局航天飞机队伍中“可以信赖的兄长”的美誉。航天历史与文物网站编辑罗伯特·佩尔曼(Robert Pearlman)说:“‘发现’号的遗产是,它是可靠的航天工具。无论何时投入使用,它都值得信赖。”

  2.紧握“哈勃”望远镜

紧握“哈勃”望远镜(图片提供:SSPL, Getty Images)
紧握“哈勃”望远镜(图片提供:SSPL, Getty Images)

  这是1990年4月,“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射地球轨道时,其机械臂与这台望远镜相连的画面。除了将“哈勃”望远镜发射升空,“发现”号还在1997年至1999年间对它实施了多次维修任务。

  3.荣耀之路

荣耀之路(图片提供:NASA)
荣耀之路(图片提供:NASA)

  1997年1月17日,“发现”号航天飞机被放在一个移动平台上,被拖到发射台。它于2月11日发射,对“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了第二次维修。作为此次任务的一部分,“发现”号必须用机械臂抓住“哈勃”太空望远镜,利用喷射机动装置将其推向更高轨道。据美宇航局介绍,在“发现”号的辉煌时期,它曾在距地面384英里(约合618公里)的高度飞行,这也是航天飞机迄今到达的最高高度。

  4.年龄最大的宇航员

年龄最大的宇航员(图片提供:NASA)
年龄最大的宇航员(图片提供:NASA)

  1998年10月,美宇航局地勤人员在美国俄亥俄州参议员小约翰·赫歇尔·格伦登上“发现”号航天飞机以前,帮助检查他的飞行服。1962年,格伦驾驶“友谊7号”水星飞船飞行,是第一位绕地球轨道飞行的美国人。36年以后,77岁的格伦又创造了一项纪录,成为太空飞行历史上年龄最大的人。在这次任务中,格伦作为飞行专家,在“发现”号航天飞机上实施了医学研究。

  5.第一位女驾驶员

第一位女驾驶员(图片提供:NASA)
第一位女驾驶员(图片提供:NASA)

  1993年,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美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训练期间,艾琳·柯林斯坐在模拟引航站内。1995年2月,柯林斯驾驶“发现”号航天飞机飞赴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由此成为第一位女航天飞机驾驶员。“发现”号是第一艘绕“和平”号空间站飞行的美国航天飞机,为“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1995年6月实施与“和平”号的对接任务创造了条件。

发表在栏目: 自然

  5.布满星星的“地球仪”

布满星星的“地球仪”(图片提供:Stéphane Guisard, TWAN)
布满星星的“地球仪”(图片提供:Stéphane Guisard, TWAN)

  今年10月的一天,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在午夜时分漆黑一片,摄影师史蒂芬妮-奎萨德捕捉到这张没有光污染的天空全景图。除了无数的星星外,这张照片还揭示了银河系大小麦哲伦星云(左侧)以及木星亮点(右侧),全部是在黄道光柔和光线衬托显现出来的,这些光线是阳光照射太阳系的尘埃反射形成的。

  6.圆拱星团

圆拱星团(图片提供:NASA/ESA/STScI)
圆拱星团(图片提供:NASA/ESA/STScI)

  根据美宇航局每日图片库本周公布的这张艺术概念图,尘埃和气体笼罩在圆拱(Arches)星团周围。圆拱星团是银河系内已知年轻恒星最稠密的星 团。研究人员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地面望远镜拍摄的红外数据制作出这张图。通过红外光观测,这些望远镜可以穿透笼罩于银河系中心的阴霾,看到银河系最 深处的天体。

  7.月伴“发现”号

月伴“发现”号(图片提供:Tony Gray, NASA)
月伴“发现”号(图片提供:Tony Gray, NASA)

  9月20日,当美宇航局“发现”号航天飞机被竖立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准备发射时,一轮明月在旁相伴。“发现”号航天飞机定于11月1日飞赴国际空间站,此次任务将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绝唱”。

  8.璀璨太空球

璀璨太空球(图片提供:ESA/NASA)
璀璨太空球(图片提供:ESA/NASA)

  在美宇航局最新公布的这张照片中,紧凑密集的球状星团NGC 1806就像迪斯科舞厅中的闪光灯球,在镜头前闪闪发光。照片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球状星团含有数万颗恒星,在引力作用下,它们变成了许多清晰的球状天体。相比之下,一般的星系包含1000万至100万亿颗恒星。这个球状星团位于大麦哲伦星云——银河系的卫星星系。(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3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其他国家航天局最新拍摄的绿色极光、魔幻磁力图及璀璨太空球等壮观景象。

  1.彗星之死

彗星之死(图片提供:SOHO/NASA)
彗星之死(图片提供:SOHO/NASA)

  美宇航局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SOHO)在用于阻滞阳光的挡板(图中)帮助下,可能保持着拍到最多“彗星自杀”的记录。SOHO探测器装备有 用以发现更小、更暗彗星的独特设备,比如这个克鲁兹族彗星(照片右下)的潜在成员,被认为是至少2000年前一颗巨大彗星分裂后产生的碎片。这颗小彗星在10月19日 至21日可以看见,很显然是在靠近太阳时崩溃的。

  2.魔幻磁力图

魔幻磁力图(图片提供:SDO/NASA)
魔幻磁力图(图片提供:SDO/NASA)

  在这张合成照片中,环状磁力线(白色)在太阳周围跳舞。技术人员将磁性活动图叠加于摄于10月20日的恒星远紫外图上面,最终制作出这张合成图。相关数据来自于美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台,在图中,磁力线在太阳磁场活跃区域周围最为稠密,但它们还与太阳表面磁场活动不活跃期的区域联系起来。

  3.火星洪水证据

火星洪水证据(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University of Arizona)
火星洪水证据(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University of Arizona)

  在美宇航局于10月21日公布的这张火星霍尔登陨石坑照片中,一层层鲜亮的岩石块嵌入到更暗的物质当中。照片是由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层状岩石被认为是火星上洪水泛滥时,远古水体渗入霍尔登陨石坑边缘沉淀形成的。据美宇航局科学家介绍,这意味着层状岩石可能包含着火星历史上一个更湿润、更温暖时期的记录。由于霍尔登陨石坑已被列为美宇航局下一次探测任务(涉及“火星科学实验室”探测器)的四个候选地之一,科学家可能会在不久后有机会找到这方面的确凿证据。

  4.壮观绿色极光

壮观绿色极光(图片提供:Thilo Bubek)
壮观绿色极光(图片提供:Thilo Bubek)

  在这张摄于10月23日深夜至24日凌晨的长时间曝光照片中,绿色极光如河流般在挪威特罗姆瑟天空出现。极光是由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电离产生的。在太阳风暴期间,极光表演更为剧烈,有时可以在距离南北两极很远的地方看见。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4 页,共 2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