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4.水中女仙雕像

水中女仙雕像(图片提供:Images & Stories/Alamy)水中女仙雕像(图片提供:Images & Stories/Alamy)

  2002年,一尊曾用于装饰阿利安诺伊城浴池的水中女仙雕像被拉到地面。对于那些奋力保护阿利安诺伊城的人来说,水中女仙从此成为他们的象征。《考古》杂志将阿利安诺伊城命名为2010年五大“受威胁遗址地”之一,称土耳其政府忽视了国际社会的许多提议,如用“防水”大坝将遗址地围起来,或是将热温泉等著名建筑迁移至别处。

  5.雾气笼罩的石拱门

雾气笼罩的石拱门(图片提供:Mustafa Ozer, AFP/Getty Images)雾气笼罩的石拱门(图片提供:Mustafa Ozer, AFP/Getty Images)

  2008年2月,一座典型的半圆形石拱门为游客了解土耳其阿利安诺伊城的历史提供了一个窗口。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文明研究所考古学家纳丁·穆勒(Nadine Moeller)表示,考古人员在对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发掘过程中,常常在地下水位以下发现幸存至今的建筑物。这意味着,阿利安诺伊城部分遗址或许能在填埋处理和随后到来的洪水中幸存。穆勒说:“有机的东西会被分解,泥砖或石头结构建筑通常会保留下来,你可以采用合适的技术进行发掘。”

  6.亲历历史

亲历历史(图片提供:Manoocher, National Geographic)亲历历史(图片提供:Manoocher, National Geographic)

  在这张资料照片中,阿利安诺伊城的魅力和风采在这个经过重建的温泉浴场得到体现。反对建造约坦利大坝的人认为,游客增多或许是阿利安诺伊城值得拯救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获得重大考古发现的可能性。根据一些人的估计,阿利安诺伊城多达75%的区域尚未发掘。

  7.古罗马浴池水源

古罗马浴池水源(图片提供:Mustafa Ozer, AFP/Getty Images)古罗马浴池水源(图片提供:Mustafa Ozer, AFP/Getty Images)

  2008年,一名女游客参观阿利安诺伊城古罗马浴池的水源。目前尚不清楚约坦利大坝项目顺利通过以后阿利安诺伊城遗址的命运。芝加哥大学考古学家穆勒对阿利安诺伊城不会被洪水毁坏持乐观态度,但她尚不能确定阿利安诺伊城作为考古遗址的未来前景。

  穆勒说:“我认为,如果阿利安诺伊城被沙子所填埋,它仍有可能保持完好。显然,洪水会损毁像木头或彩绘壁画这样的东西,令其无法幸存下去。但是,我认为,像建筑物和像陶器这样的东西会保存下来。问题在于,一旦建起大坝,上面是湖泊,人们何时还会看到这座古城,或再次进行发掘?”(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3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因修建大坝需要,拥有近2000年历史的土耳其古城阿利安诺伊(Allianoi)在发掘出来十多年后被重新填埋,这种做法遭到包括考古学家在内的许多人士的强烈反对。

  1.古城遗址水疗中心

古城遗址水疗中心(图片提供:Manoocher, National Geographic)古城遗址水疗中心(图片提供:Manoocher, National Geographic)

  在这张资料照片中,位于阿利安诺伊城的一处二世纪古罗马遗址在蓝天白云衬托下焕发了生机。但是,与阿利安诺伊城剩余考古遗迹一样,这些建筑如今再次被沙子填埋。

  阿利安诺伊城拥有近2000年历史,城中以前有许多浴池和天然温泉,深受罗马显贵的欢迎,他们涌向那里享受水疗带来的健康益处。阿利安诺伊城遗址在1998年被发现,只是进行了部分发掘。然而,今天这处保存完好的遗址恰好处于一座提议修建的大坝的路线上。按照这个提议,洪水将淹没阿利安诺伊城,建起一座人工水库。

  约坦利大坝(Yortanli Dam)将为数千英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土耳其爱琴海沿岸的农民十分支持这个项目。土耳其官员表示,在被淹没以前,用细沙填埋阿利安诺伊城将会为这座罗马遗址地提供保护,本月初,多个研究小组完成了填埋工作。不过,约坦利大坝建设项目仍面临很大阻力,无论是法院,还是自然保护主义者,都坚决反对这个项目。

  2.细沙填埋古物

细沙填埋古物(图片提供:Bulent Kilic, AFP/Getty Images)细沙填埋古物(图片提供:Bulent Kilic, AFP/Getty Images)

  阿利安诺伊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洗浴和水疗地之一,2010年9月开始慢慢消失在细沙的下面。今年8月,当地一个环境保护委员会作出了重新填埋阿利安诺伊城遗址(位于现代的贝加蒙市附近)的决定,得到了活动家和考古人员的大力保护。然而,伊斯坦布尔建筑师协会会员伊尔卡·埃尔图格鲁尔日前在接受土耳其当地报纸采访时说:“这种方法是过时的,只会破坏而非保护此处遗址。”

  3.圆柱挺立水中

圆柱挺立水中(图片提供:Mustafa Ozer, AFP/Getty Images)圆柱挺立水中(图片提供:Mustafa Ozer, AFP/Getty Images)

  在这张2008年2月拍摄的照片上,圆柱挺立于阿利安诺伊城遗址的浅水中。罗马显贵曾涌至阿利安诺伊古城的游泳池、澡堂和其他建筑,享受自然温泉带给他们的健康益处。建筑师埃尔图格鲁尔在接受当地报纸采访时说,用沙子填埋阿利安诺伊城,一旦洪水来袭,几乎不会提供任何保护。据他介绍,该地区相对温暖的河水会引起化学反应,毁坏遗址地的金属、镶嵌工艺品,甚至是石头墙,迄今为止,这些东西保存地相当完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3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张照片能概括2010年太阳全年运行轨迹吗?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可以的。下面这组照片便展现了太阳在一年中运行的8字曲线轨迹,而在其中一张照片上,太阳盘面看上去就像项链坠。

  1.2010年太阳运行轨迹

2010年太阳运行轨迹(图片提供:Tamas Ladanyi, TWAN)2010年太阳运行轨迹(图片提供:Tamas Ladanyi, TWAN)

  这张多次曝光的照片展现了太阳在一年中运行的8字曲线轨迹。如果你在一年当中每周一次或两次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记录太阳的位置,就能制作出这样的8字形日行轨迹图。这张照片是由36张图合成,它们全部是今年1月至12月间在当地时间上午10点摄于匈牙利的维斯普雷姆。在同一地点但不同时间段拍摄的另一张照片,通过数字技术合成到上面一张照片的突出位置。

  由于地球旋转的轴心稍微不同于太阳,太阳最终在一年中形成了这样的轨迹。地球也是按照椭圆形轨道运行。由于地球的一个半球距离太阳更远,从那个慢慢向地平线下降的位置看,太阳每日运行轨道呈现圆弧形。随着倾斜角翻转过来,太阳的圆弧在天空中越来越高。正如这张太阳8字曲线轨迹图所示,太阳在天空中的最高点出现在夏至日,而最低点则是在冬至日到来。

  鉴于所涉及的时间和精确度,太阳8字轨迹图制作难度非常大。据天文摄影网站“世界晚安”(The World at Night,以下简称“TWAN”)的创始人巴巴克·塔夫雷什(Babak Tafreshi)介绍,迄今,全世界仅有20人发布了制作成功的太阳8字轨迹图。

  2.特尔斐上空太阳轨迹

特尔斐上空太阳轨迹(图片提供: Anthony Ayiomamitis, TWAN)特尔斐上空太阳轨迹(图片提供: Anthony Ayiomamitis, TWAN)

  在这张2001年拍摄于希腊的太阳8字轨迹合成图上,太阳似乎从圆形神庙(Tholos)附近的山后升起。圆形神庙是特尔斐(希腊古都)城中雅典娜圣地的一座原型建筑。TWAN网站创始人塔夫雷什说:“传统太阳8字轨迹图都采用多次曝光设置,将相机放在固定平台上,用一张胶卷制作完成。而最新的太阳8字轨迹图制作方法则不同,是将数码相机放在固定平台上,每次拍摄一张照片,然后对所有照片进行合成。”

  据塔夫雷什介绍,现在拍摄传统的太阳8字轨迹图是可行的,这其中包括同一张胶卷上的太阳和突出位置的照片,不过风险很大。首先,安全拍摄太阳需要在相机上安一个特制滤光片。而要想捕捉到地球美景,“拍摄者要在白天不使用滤光片的情况下进行曝光,通常,这时太阳还没有出现在视野里,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都会使一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3.太阳盘面如项链坠

太阳盘面如项链坠(图片提供:Tunc Tezel and Cenk E. Tezel, TWAN)太阳盘面如项链坠(图片提供:Tunc Tezel and Cenk E. Tezel, TWAN)

  在已知最早一张展现日全食的太阳8字轨迹图中,太阳盘面看上去像项链上的吊坠一样闪闪发光。这张照片包括2006年3月出现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上空的日全食曝光画面。剩余部分则显示了太阳在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间在安塔利亚以北311英里(约合500公里)的布尔萨上空的路线。

  在日食奇观出现时,月球恰好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遮住了大部分阳光。日全食上演期间,唯一可见的是太阳相对昏暗的外层大气——日冕。在这张太阳8字轨迹图中,被遮住的太阳之所以看上去更加明亮,是因为拍摄者没有使用滤光片,同时曝光时间更长,结果捕捉到日冕和昏暗的安塔利亚城市景色(照片中突出位置)。

  4.十字架海角公园上空圆弧

十字架海角公园上空圆弧(图片提供:Juan Carlos Casado, TWAN)十字架海角公园上空圆弧(图片提供:Juan Carlos Casado, TWAN)

  这张太阳8字轨迹合成照片显示了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间出现于西班牙赫罗纳上空的太阳轨迹。拍摄者胡安·卡洛斯·卡萨多(Juan Carlos Casado)每隔7天都在上午9点15分拍摄太阳盘面,在捕捉到了53张照片后,将其添加至十字架海角(Cap de Creus)国家公园的背景照片上,这座国家公园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最东端。

  虽然太阳8字轨迹图传统上描述了太阳的运行轨迹,但我们也有可能制作月球的8字轨迹图。由于月球以椭圆形轨道围绕地球运转,平均下来,月球似乎一天总比前一天晚51分钟重新出现在天空中的同一位置。这意味着只要每天晚51分钟拍月球的照片,在一个朔望月里,就能制作同样的8字形。

  根据轨道计算,对于站在其他星球表面的观测者来说,他们可能也会看到太阳8字轨迹图,但对于一些星球来说,太阳轨迹不会呈现出8字形。例如,在水星上,由于轴倾角与轨道路线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太阳轨迹几乎成了一条纵贯东西的直线。与此同时,在火星上,太阳运行轨迹看上去更像泪珠。

  5.首张太阳8字轨迹图

首张太阳8字轨迹图(图片提供:Dennis di Cicco, TWAN)首张太阳8字轨迹图(图片提供:Dennis di Cicco, TWAN)

  有史以来制作的第一张太阳8字轨迹图在1978年至1979年拍摄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上空,被认为是世界上极少数不采用合成前景的太阳8字轨迹图之一。此图由44张太阳曝光画面和一张房屋照片组成,全部是用同一张胶卷在同一地点拍摄。

  此外,在夏至、冬至及春分或秋分,拍摄者丹尼斯·迪希科(Dennis di Cicco)都用滤光片进行长时间曝光,每天从日出时分开始,早晨8点30分结束。由此制作完成的照片显示了那三天的太阳部分弧线。迪希科在天文摄影网站TWAN上写到:“多数人认为,对太阳进行一年之久的曝光处理,简直是疯狂之举。那些成功做到这一点的摄影师或许同意这种说法。”(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24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全球知名非营利性环保组织“保护国际”(CI)上周宣布,他们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了一只潜在新种叉斑鼠狐猴。这只狐猴头部总是上下晃动,叫声响亮、高亢,给科学家寻找它的踪迹提供了线索。

  1.头部上下晃动

头部上下晃动(图片提供:Russell A. Mittermeier,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头部上下晃动(图片提供:Russell A. Mittermeier,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这只狐猴发现于马达加斯加东北部一处名为达瑞纳(Daraina)的保护区。早在1995年,现任“保护国际”主席拉塞尔·米特麦尔(Russell Mittermeier)首次就发现了这只松鼠大小的生物,2010年10月,一个米特麦尔参加的研究小组重返这片森林寻找它时,又发现了一只雄性狐猴(如图所示)。

  与其它四种已知叉斑鼠狐猴物种相比,新发现的鼠狐猴看起来“色型稍有不同”。已知四种叉斑鼠狐猴猴都具有黑色Y形条纹线:两条黑线从眼睛上方开始,一直延伸到头顶的位置相交,形成了一个Y字型。基因检测结果将会证明这只新发现的狐猴是否真是第五种叉斑鼠狐猴。

  米特麦尔在一份声明中称:“这是来自马达加斯加岛的又一重大发现。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上最能体现生物多样性、也是最独特的地方之一。我们将在这里继续寻找叉斑鼠狐猴及其他新的动植物物种。马达加斯加岛的环境遭受了相当严重的破坏,已经丧失了90%以上的原始植被。”

  2.给狐猴做检查

给狐猴做检查(图片提供:Russell A. Mittermeier,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给狐猴做检查(图片提供:Russell A. Mittermeier,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虽然探险小组轻而易举就发现了这只雄性狐猴,但捉到它并非易事:它在树梢间来回穿梭,科学家只能根据它的叫声一路追赶,穿越了茂密的森林。最终,一名成员向这只成年雄性狐猴射出了一针镇定剂,令其整晚昏昏欲睡,安静下来,并在第二天给它做了检查(如图所示)。科学家从它的体内抽取了血液样本,安装了个微型芯片,然后将其放归森林。DNA检测结果将会确定这只狐猴是否是新的叉斑鼠狐猴种。

  3.神秘的树栖动物

神秘的树栖动物神秘的树栖动物(图片提供:Russell A. Mittermeier,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据“保护国际”专家介绍,这个潜在的新种狐猴是典型的树栖动物。它手脚很大,易于抓住树枝,舌头较长易于摄食花蜜,有几颗牙齿专用于啃树皮。目前,科学家对这只狐猴的情况知之甚少,“保护国际”专家怀疑它很可能是一种因栖息地丧失而濒临灭绝的物种。

  4.百里挑一

百里挑一百里挑一(图片提供:Russell A. Mittermeier,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如果这被证实是新种叉斑鼠狐猴(如图所示),那它就是100个狐猴物种之一,目前,所有的狐猴物种仅生存于马达加斯加岛。过去十年间,科学家至少发现了40多个新狐猴物种,其中大部分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破坏。“保护国际”在一份声明中称:“当务之急是寻找剩余的狐猴物种并对它们进行分类,而更重要的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这也是人们食物和收入的来源。”

  5.生存面临威胁

生存面临威胁生存面临威胁(图片提供:Russell A. Mittermeier,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与马达加斯加岛上其他灵长类动物不同,包括新发现的叉斑鼠狐猴在内的所有狐猴的进化相对独立。科学家认为,这些狐猴的祖先以前生活在非洲东南部,一次偶然的机会,飘洋过海来到马达加斯加岛。据“保护国际”专家介绍,由于马达加斯加岛有着截然不同的栖息地,为了在这里生存下去,每个物种都在不断进化以适应新环境。

  米特麦尔说:“对马达加斯加剩余自然森林的保护,应被列为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的首要任务之一。这些森林是世界上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还为当地人提供了清洁饮用水、食物、纤维及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泪滴状台地

.泪滴状台地(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泪滴状台地(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从这张由“火星奥德赛”探测器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位于火星战神谷(Ares Vallis)地区附近的泪滴形状的台地向外延伸开来。科学家认为,凸起的岩石结构曾转变了火星表面的洪水流向。这个探测器长期围绕该行星运行,使科学家可以监控火星上每年的季节变化,其中包括冬季极区上空大气里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凝结的。

  5.被穿透的陨石坑

被穿透的陨石坑(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被穿透的陨石坑(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火星上的这个重叠陨石坑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被箭穿透的苹果。这张图片是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奥德赛”探测器在2005年5月拍摄的。每个陨石坑的直径都有几英里,这是由一颗陨石在落地前的很短时间内分裂成两个后,在地面撞击出来的两个碗状陨坑。普朗特表示,“火星奥德赛”一生比较幸运,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困难。但在2003年的万圣节期间发生过“最大危机”,一个“超级太阳暴”释放出大量带电粒子,对火星表面的所有电子设备都造成了巨大破坏。“火星奥德赛”上的辐射测量仪失灵,不过稍后它又恢复了正常。

  6.火星沙海

火星沙海(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火星沙海(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在这张合成图上看到的这些由风塑造的黑色沙丘海洋,是利用“火星奥德赛”在2002年12月到2004年11月间拍摄到的照片合成的。这片沙丘位于火星北极极冠上,面积相当于德克萨斯州那么大,它拥有更冷区域(蓝色)和更温暖的区域(黄色和橙色)。普朗特表示,对于一艘在轨道里运行了将近10年的飞船来说,“火星奥德赛”目前的状况非常好。

  它的大部分仪器仍在继续运行,“火星奥德赛”的备用系统还从没用过。也许这艘飞船面临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它在轨道里运行一周所需的少量燃料。据科研组成员估计,如果这艘飞船的轨道没有太大调整,“火星奥德赛”剩下的燃料最少还可供它运行10到15年。

  7.沙丘艺术

沙丘艺术(图片提供: NASA/JPL-Caltech/ASU)沙丘艺术(图片提供: NASA/JPL-Caltech/ASU)

  在2006年“火星奥德赛”拍摄的这张照片上,由众多风塑沙丘构成的图案,看起来很像一幅抽象画。按照最初计划,该飞船是去执行一项持续时间仅为3年的任务,但是到今年的10月,美国宇航局已经把它的工作寿命延长了3倍。现在该飞船打算运行到2012年底,这项任务可能还会被延长,用来帮助美国宇航局的火星科学实验室——“好奇”号,该计划预计将于2012年8月发射升空,前往火星。

  美国宇航局的普朗特表示,目前“火星奥德赛”担任该局的火星车“勇气”号和“机遇”号的通讯中转站,它或许也能为“好奇”号提供相同服务。他说,“如果2012年后这艘飞船依旧很‘健壮’,我们将会继续让它再运行几年。”(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2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奥德赛”探测器自2001年进入这颗红色行星的轨道以来,已经对其进行了近10年的观测,下面是该探测器拍摄的部分火星图片。

  1.宏伟壮观的火星陨石坑

宏伟壮观的火星陨石坑(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宏伟壮观的火星陨石坑(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一颗陨石猛烈撞击火星,在地表形成巴库洛尔(Bacolor)陨石坑,碰撞产生的能量使地表远古物质向四面八方飞溅。巴库洛尔陨石坑是这颗红色行星表面的一个直径12英里(20公里)的深坑。这张“宏伟壮观的”火星陨石坑图片,是利用“火星奥德赛”探测器上的热辐射成像系统(THEMIS)在2002年到2005年间拍摄的照片合成的。据美国宇航局说,这周“火星奥德赛”探测器成为火星史上工作时间最长的飞船。

  该飞船在2001年10月24日进入火星轨道,到今年12月15日,它已经在这颗红色行星周围工作了3340天(近10年)。“火星奥德赛”打破了“火星全球探勘者”号之前创下的记录,后者在1997年9月11日进入火星轨道,2006年11月2日停止运行。据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火星奥德赛”项目科学家杰弗里·普朗特说,迄今为止“火星奥德赛”获得的最有名的发现,也是它的第一项发现——找到有大量水冰埋藏在干燥的火星地表下的证据。他说:“这一发现非常令人兴奋,因为这是该任务的一个重要目标。”

  2.崎岖不平的火星地形

崎岖不平的火星地形(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崎岖不平的火星地形(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从这张合成图上可以看到夜迷宫(Noctis Labyrinthus )裸露区的高原和山谷,这是利用“火星奥德赛”在2003年到2005年收集的数据合成的。这种崎岖不平的地形是由火星外壳拉伸和碎裂形成的。当断层分开时,地下冰和水会从裂缝涌出,导致地表坍塌。普朗特表示,“火星奥德赛”的最初任务有两个:确定火星表面的组成成分和测量这颗红色行星的放射性,为未来可能进行的人类火星探索任务做准备。

  3.火星峡谷合成图

火星峡谷合成图(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火星峡谷合成图(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这张迷宫(Noctis Labyrinthus )的峡谷伪彩色合成图,是用“火星奥德赛”在2003年4月到2005年9月间收集的图片合成的。该图着重强调了一个峡谷交汇处形成1.3万英尺(4000米)深的洼地。

  按照最初计划,“火星奥德赛”还有一个飞船同伴,即已知的“2001火星观测者”登陆器,但是1999年火星气候轨道器和火星极地登陆者”号探测器失灵后,美国宇航局取消了该任务。

  然而,为被取消的这项登陆器任务设计的仪器,又用在了美国宇航局的其他火星登陆器——“凤凰”号上,这颗探测器于2008年到达火星表面,现在已经停止运行。美国宇航局的普朗特表示,“火星奥德赛”的飞船同伴以这种方式“最终到达火星”。“这也是该探测器取名‘凤凰’号的原因——凤凰燃为灰烬后,再从灰烬里得到重生。”

发表在栏目: 自然

  5.纳瓦人的“游戏女神”

纳瓦人的“游戏女神”(图片提供:Barbara Voorhies)纳瓦人的“游戏女神”(图片提供:Barbara Voorhies)

  这张16世纪图画中绘制的是纳瓦人的“游戏女神”。纳瓦人是生活在墨西哥中部的一个阿兹特克民族。阿兹特克人喜欢玩一些靠技巧取胜的游戏,包括保龄球和跳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分馆负责人约翰·约翰逊(John Johnson)表示:“印第安人的游乐场从某种程度上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始终是一项深受欢迎的活动。”约翰逊没有参与沃希斯的研究。

  6.陶器游戏器具

陶器游戏器具(图片提供:Barbara Voorhies)陶器游戏器具(图片提供:Barbara Voorhies)

  沃希斯还在特拉华切罗的一个贝冢发现了陶器游戏器具(如图所示),其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300年至公元250年之间。她还希望找到与记分牌年代相同的骰子,不过,由于游戏器具可能用木头制成,在经过了数千年的岁月以后,不可能留存至今。有关特拉华切罗考古遗址的许多谜团仍未解开,尤其是在大片粘土地面的用途上面,沃希斯怀疑这片地专门为玩游戏所建。科学家目前仍在分析粘土的化学成分,沃希斯的考古小组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7.考古发掘现场

考古发掘现场(图片提供:Barbara Voorhies)考古发掘现场(图片提供:Barbara Voorhies)

  2009年,考古人员正在发掘被丛林包围的特拉华切罗贝冢遗址。沃希斯说,查图托人搭建了临时性的捕鱼营地,从湿地搜集海产品,在大型“海滨野餐”中煮着吃。数千年过去了,这种饕餮大餐留下了一堆堆的贝壳,即便到了今天,特拉华切罗周围到处都是。

  8.类似巴棋戏的游戏?

类似巴棋戏的游戏?(图片提供:Kenneth Garrett, National Geographic)类似巴棋戏的游戏?(图片提供:Kenneth Garrett, National Geographic)

  在这张资料照片中,墨西哥考古学家罗多尔夫·西德(Rodolfo Cid)坐在雕刻于石板上的神秘圆圈附近,不远处就是墨西哥特奥蒂瓦坎金字塔。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专家猜测,圆圈或许是测量人员留下的标记、日历,或是一种类似巴棋戏(以贝壳为骰子的四人游戏)的靠技巧取胜的游戏。沃希斯说,虽然她可能永远也别想知道查图托圆圈的用途,但最新结论已彻底改变了她对史前查图托人的认识。沃希斯说:“我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用来研究这些奇特的民族,而对这些民族娱乐方式的意外了解,令他们在我的眼中变得更加真实。”(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1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考古学家芭芭拉·沃希斯领导的一个考古小组在墨西哥恰帕斯州发现了一处神秘的圆孔,怀疑是史前游戏记分牌。如果猜测得到证实,这将是在古中美洲发现的已知最早的游戏证据。

  1.神秘圆孔

神秘圆孔(图片提供:Barbara Voorhies)神秘圆孔(图片提供:Barbara Voorhies)

  2009年2月,墨西哥恰帕斯州,考古人员在特拉华切罗(Tlacuachero)考古遗址地清理一片具有4300年历史的粘土地面。据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名誉教授、考古学家芭芭拉·沃希斯(Barbara Voorhies)介绍,地面神秘的半圆(图中央和右下角)可能是骰子记分牌。

  如果这一猜测得到证实,这些圆孔将是在古中美洲发现的已知最早的游戏证据。古中美洲从墨西哥一直延伸至哥斯达黎加。1988年,沃希斯在查图托人(Chantuto)垒砌的土堆下面发现了这片粘土地面。查图托人在大约3500年至7500年前生活在如今的墨西哥南部海岸地区。

  2009年,沃希斯在图中所拍的土层下面又发现了粘土地面,以及9个半圆形状的结构。根据沃希斯2009年发现的一份史料,这些圆孔与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其他游戏板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沃希斯说:“没有绝对确凿证据证明我对这些奇异特征的解读是否正确。但它们之间的确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沃希斯的研究经费来自于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研究与探索委员会。

  2.游戏的演变

游戏的演变(图片提供: 2.游戏的演变)游戏的演变(图片提供:Barbara Voorhies)

  在这张绘制于1907年的插图中,墨西哥北部的塔拉乌马拉人用记分板和棒状“骰子”玩游戏。当沃希斯看到著于1907年的《北美印第安人游戏》(Games of the North American Indians)一书时,她发现塔拉乌马拉人的记分板类似于奇特的查图托半圆。沃希斯说,这时,她才觉得之前有关查图托圆孔用途的猜测是“多么的荒谬”。例如,沃希斯原本认为,它们可能是牲畜围栏桩留下的痕迹。

  3.谜一般的查图托半圆

谜一般的查图托半圆(图片提供:Barbara Voorhies)谜一般的查图托半圆(图片提供:Barbara Voorhies)

  沃希斯说,查图托半圆(如图所示)与19世纪亚利桑那州瓦拉帕人(Walapai)的记分牌最为相似,“即便两者相隔4000年的历史”。瓦拉帕人的骰子记分牌由石块而非圆孔以月牙形状排列。沃希斯指出,由于石块在墨西哥海岸附近十分稀少,查图托人或许根本无处寻找。沃希斯称,若玩一盘游戏,两个瓦拉帕人会端坐在由圆孔围成的空地,玩家扔出根一端扁平的木棍。扁平和圆形木棍每端都有数值,根据他或她滚出的数值(类似骰子玩法),将石块移到月牙形的指定空间。石块最先到达月牙形另一端的人,将赢得游戏的胜利。

  4.今日之塔拉乌马拉

今日之塔拉乌马拉(图片提供:Robb Kendrick, National Geographic)今日之塔拉乌马拉(图片提供:Robb Kendrick, National Geographic)

  在这张资料照片中,一位塔拉乌马拉成年女性领着两个孩子在墨西哥北部山区休息。沃希斯指出,数百年来,有点赌博性质的游戏在美洲原住民文化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喧闹的”纪念活动上。作家凯瑟琳·拉温(Kathryn Loving)在2003年出版的《赌博:谁赢谁输》(格尔达·蕾丝任编辑)一书中写道,通常,“美洲原住民玩赌博游戏是为了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例如,据《北美印第安人游戏》介绍,印第安人认为,游戏可以取悦众神,他们因此可以风调雨顺,儿孙满堂,延年益寿,驱鬼降魔。

发表在栏目: 科学

  4.宇宙列车残骸

宇宙列车残骸(图片提供: NASA/JPL-Caltech/STScI/H. Inami)宇宙列车残骸(图片提供: NASA/JPL-Caltech/STScI/H. Inami)

  从上周公布的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片可以看到,星系大冲撞引起恒星形成团组发生剧烈“爆炸”,产生的大量气体至今仍遮掩着它。这个编号为II Zw 096的天体,以前曾是两个发生合并的风车状星系,但是这次猛烈撞击已经打乱了其中一个星系的螺旋形状。

  当两个星系合并在一起时,它们内部的巨大气体云团穿过彼此,形成密集的物质囊(pockets of matter),形成新的恒星。斯皮策望远镜从红外线范围看到的这个恒星形成团组(位于中心的红色斑点)爆炸,直径仅为700光年。根据它的亮度进行判 断,天文学家认为这个区域每年形成的新恒星的质量是太阳的数百倍。

  5.被中断的极光

被中断的极光(图片提供:Thilo Bubek)被中断的极光(图片提供:Thilo Bubek)

  一条浅绿色须状极光围绕在挪威特罗姆索上空的满月周围,这是23日拍摄的一张长曝光照片。当月球与太阳位于地球的相反两侧时,天上的月亮显然是圆的,我们能够看到完整的明亮月盘。大于半月而小于满月, 即将变成满月的月亮被称作待宵月。

  6.彗星冲出尘埃

彗星冲出尘埃(图片提供: SOHO/STEREO/NASA)彗星冲出尘埃(图片提供: SOHO/STEREO/NASA)

  从上周公布的由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拍摄的最新照片来看,我们的太阳系里有一颗较小的彗星。图中看到的这颗小彗星可能在11月13日到14日间破碎了。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通过用日冕观测仪挡住太阳发出的炫目光线,能够发现这颗正在靠近自己的彗星。红色盘状物里面的白色圆环是日冕观测仪描绘的太阳的实际大小。

  7.月球岩崩

月球岩崩(图片提供:NASA/ASU)月球岩崩(图片提供:NASA/ASU)

  从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拍摄的这张月球照片上看,黑色物质似乎在罗宾逊陨石坑边缘消失不见了。上周公布的这张图片显示,该陨石坑北部斜坡上有宽大约是2035英尺(620米)的细长条纹。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以前堆积在陨石坑壁上的岩石发生崩塌导致的。它跟最近在火星上发现的泥流的特征类似。但月球表面曾经不可能存在水,科学家认为,火星表面像流水留下的痕迹,可能也是由干雪崩造成的。(任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26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下面是这周美国宇航局公布的一些太空图,其中包括场面壮观的宇宙大冲撞和旋转恒星,也有地球俯瞰图。

  1. 高速逃逸恒星

高速逃逸恒星(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WISE Team)高速逃逸恒星(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WISE Team)

  23日公布的这张新照片,是由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探测器”拍摄的,从它上面可以看到,恒星AE Aurigae就像一个行事鲁莽的青少年,它与邻居“发生争执”后,从诞生地逃了出来。

  据该局说,AE Aurigae可能是在猎户座的四边形星团里诞生的。当这颗恒星还有个伴的时候,它与恒星Mu Columbae形成双星。但是在大约250万年前,双子星彼此相撞在一起,猛烈的撞击导致AE Aurigae和 Mu Columbae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疾驶而去,速度达100公里每秒(即时速36万公里)。如今,在距御夫座AE“老巢”以北数百光年的御夫座可以看到这颗恒星的身影,而它以前的伴星天鸽座μ星则位于距其南面数百光年远的天鸽座。

  AE Aurigae现在是一个温度相对较低的星云的一部分,该星云仅反射阳光,自身不发光。但是这颗恒星显然已经着火了,因为它发出的放射物正在剥夺周围气囊的电子,加热附近的尘埃,导致该云团被它发出的光照亮。

 

  2.旋转恒星

旋转恒星(图片提供:Babak Tafreshi, TWAN)旋转恒星(图片提供:Babak Tafreshi, TWAN)

  这是这个月拍摄的一张长曝光照片,它显示的是位于伊朗一座古塔遗迹后面的宇宙之轮。这是在奥保兹(Alborz)山用大约3小时拍恒星移动的轨迹,然后合成的,这座山的最南端靠近里海。据摄影师巴巴克·塔弗莱希说,古代天文学家可能正是利用这样的塔来确保历法的精确性。

  3.腐烂海

腐烂海(图片提供:USGS and NASA Earth Observatory)腐烂海(图片提供:USGS and NASA Earth Observatory)

  从美国宇航局“陆地卫星五”号拍摄的这张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的自然色照片上看,天然盐使一个泻湖网看起来闪闪发光,它们就像是嵌入其中的宝石。夏季,温暖的沼泽地里的水发出难闻的臭味,使这一地区成为臭名昭著的“腐烂海”。

  泻湖周围的箱型农田和环形灌溉系统看起来就像是用弯弯曲曲的公路缝合在一起的带有几何图案的挂毯。在图的左下方,黑海的一部分看起来像个颜色更暗的斑块。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3 页,共 2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