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周四, 17 2月 2011 17:45

贺岁片:繁荣的隐忧(图)

给本文评个分吧
(0 票)

 

 

 

《最强喜事》

《新少林寺》

《武林外传》

黄金时代将临?

在市场为王的时代,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态势,真可以用 “给力”一言以蔽之。市场是一个无情的场,它什么都不看重,除了数字。早在2010年年底,中影的负责人韩三平先生便大胆预言:中国电影票房破百亿已不成问题。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韩爷的预判能力。

在破百亿票房的攻城游戏中,年底的贺岁片居功至伟。《非诚勿扰2》和《让子弹飞》合占花魁,占到了十分之一左右的江山。票房紧随其后的《赵氏孤儿》、《大笑江湖》、《新少林寺》、《最强喜事》、《武林外传》、《喜羊羊与灰太狼3:兔年顶呱呱》,也顺利完成票房破亿的计划,成功登陆内地票房市场。与国产片的红火票房相比,2010年末到2011年初的引进大片,则显得相对冷清。除了《纳尼亚传奇3:黎明踏浪号》定位准确,成功吸引了青少年观众的注意力外,其余引进大片的表现均很平庸,基本无法比肩《阿凡达》上映时期的票房胜景。

这么说来,中国电影产业如果还不能说已经进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时代,那至少也迈入了黄金时代的门槛。既然冬天已经过去,那么电影市场复苏和觉醒的步伐,将不可避免。在这个非常容易勾画的未来图景中,中国的电影人怀抱着满腔热忱和希望,去拥抱一个大大的梦想。

那么,在这个曙光初现的时期,我们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来迎接黄金时代的到来?所有的一切假设,都建立在曙光一定会出现的前提之下。但曙光一定会出现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诚实地自我面对。

硬实力是上去了,软实力呢?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虽然可供振奋的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却是非常之曲折的。文化产业的铁律是内容为王,对电影产业而言,这更是雷打不动的“显规则”。君不见,迪斯尼帝国的兴盛史,展开来,不过一幅可供赏玩的画卷——以可爱的米老鼠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的。这么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兴盛,绕都绕不开内容复兴的必经之路。

可从2010至2011年贺岁档的片片花瓣来看,折射出来的电影产业的繁荣,多少有些挤得出来的水分。除《让子弹飞》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压倒性胜利之外,其余的贺岁片基本上都毁誉参半。比如,作为投资非常成功的《山楂树之恋》,作为故事就有些失败。这部号称近年来最纯的电影,纯得近乎一无所有。新画面公司学到了好莱坞的投资理念,用高概念的投资模式,成功实现了从畅销书到畅销电影的价值挪移。但这种单纯从套路上模仿高概念电影的制作方式,如何才能摆脱“学我者生,像我者死”的魔咒,目前尚未可知。类似的,陈凯歌的新作《赵氏孤儿》走上了一条难以归类的道路,用严肃情节剧猛攻贺岁档,毕竟是一个险招。在借《非诚勿扰1》余威而来的《非常勿扰2》中,故事出现了巨大的转折。虽然不失时机地打破观众的定向期待,可以破除观众的审美疲劳,但如果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则恐怕适得其反。综合目前各方反应来看,华谊在系列电影上虽用心良苦,收效却未必佳,《非常勿扰3》能否纳入华谊高层的远景规划,这的确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在赚钱就是硬道理的时代,在电影产业可能持续井喷的未来十年,我们还是不得不一根筋地问:硬实力是上去了,但软实力呢?

繁荣,或隐忧?

在这个人人都需要娱乐的年代,你无权太过挑战娱乐的合理性。比如,《大笑江湖》、《武林外传》的大受欢迎,说明中国人不缺贺岁片,缺少的是欢笑。在这个紧张和不安交替出现的年代,电影院成了缓冲人们神经焦虑的百忧解。观众对欢笑的需求程度,刚好和中国人的焦虑成正比——观众对欢笑的需求程度越高,意味着中国人的焦虑感越大。

既然当代人需要面对股市涨跌、就业困难、房价飞升等集体焦虑,那么,电影的造梦功能一定可以带来无尽的绵软安慰。可由此产生了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既然电影的造梦功能可以给观众提供一些玻璃质的梦、不切实际的幻象,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才算合格的娱乐电影?即便备受赞许的《让子弹飞》,也很难算作典型的娱乐片。除了姜文过人的才华和功力之外,《让子弹飞》大受追捧的原因刚好在于它准确地击中了中国民众当下的集体潜意识。除此之外的影片,虽可在票房市场上掀起滔天巨浪,但在言说的空间上,基本上可简化为“神马都是浮云”。

第二,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完善,中国娱乐影片的质量在短期内取得很大程度的提升,并非不可能,但艺术电影的生存空间堪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贺岁档、暑期档以及各种可以借机宣传和推广电影的档期,都会弥漫着让人大笑、颤栗、落泪、神经亢奋的电影。如果我们把这些类型电影的繁荣看作中国电影的繁荣,那几乎可算作是概念的“偷天换日”了。一个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如果没有电影类型的“百花齐放”,没有各种电影人才的“百家争鸣”,缺乏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缺少主管机关的宽容,那么,在娱乐产品惨烈竞争的格局之下,电影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极有可能是 “豆腐渣工程”。

“一沙一世界”,从2010至2011年的贺岁档影片,我们看到了现象上的繁荣以及内在的隐忧。在“机”与“危”并存的电影产业界,其未来的良性发展取决于当下的电影人对问题的正视以及超越。唯有此,我们才能在遥远的将来看到一个真正“大而不倒”的中国式好莱坞屹立于东方。

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