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闻

2010福建年度人物获奖者、著名作家张帆发表演讲 作 者:王东明

中新网福州2月10日电 (龙敏)“福建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关注、值得想象的东西,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关注”,刚刚获选“2010福建年度人物”的福建籍著名作家南帆10日作此呼吁。

当日下午,由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主办的“2010福建年度人物评选圆桌会议”在福州举行,福建省有关领导、海外侨团代表、“2010福建年度人物评选”评委等近百人出席会议。

南帆本名张帆,长期从事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已经出版《冲突的文学》、《敞开与囚禁》、《文学理论》、《后革命的转移》、《关系与结构》等学术专著、论文集多种,发表论文200多篇。

南帆作为当前福建文学界最活跃的坚守者,凭借着其在当今纷杂的物欲诱惑中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刻关注而广获赞誉。2010年10月,南帆著作《五种形象》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而此前,他创作的散文《辛亥年的枪声》曾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两获“鲁迅文学奖”的南帆向记者透露,此番当选“2010年福建年度人物”很出乎其意料之外,但很高兴,这是主流媒体对文学、文化工作的肯定。

他说,文学、文化氛围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文学、文化事业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

他表示,处于沿海的福建,历史悠久,在文化意义上有很多东西可以供创作者挖掘、发挥、想象。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由国际《金瓶梅》研究会和杭州冰凌文化策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金瓶梅》研讨会”近日在杭州落下帷幕。与会专家学者合理地解释了《金瓶梅》作者起的“兰陵笑笑生”笔名的含义,回答了作者为什么要隐姓埋名的原因, 同时为如何理解《金瓶梅》的问世及如何阅读作了深入探讨,为《金瓶梅》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

《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何人

《金瓶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世界文学领域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率先以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为描写中心的长篇小说。毛泽东主席曾经高度评价《金瓶梅》描写了真正的明朝历史。但是,长期以来《金瓶梅》研究存在着两大瓶颈,一是作者为何人?二是该书是否是“淫书”?这次研讨会聚焦于作者问题的探讨,取得了具有突破性的进展。

在《金瓶梅》留下一个四百多年未解的悬案中,作者“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一直是个谜。在以往的各种说法中,“王世贞说” (以下简称“王说”)流传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说法。首先,明、清两代的文献资料有直接、也有间接阐述《金瓶梅》的作者是王世贞。其次,《金瓶梅》的手抄本源于王世贞家。

2009年3月,浙江学者陈明达先生的论文《作者蔡荣名考》在新华网上发表,接着,国际作家书局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由徐仁达、陈明达、赵颂平、夏吟四人合著的《作者蔡荣名说》和《作者蔡荣名说的立论依据》两本书。一个关于《金瓶梅》作者的新说——“蔡荣名说”(以下简称“蔡说”)在海内外金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而“蔡说” 能后来者居上,除了“蔡说”以“王说”为立论基础以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徐仁达、陈明达等所提出的“蔡说”,以许多史料为依据,丰富和发展了“王说”。他们认为蔡荣名是王世贞的门客,是王世贞聘请来做“枪手”完成《金瓶梅》作品的。蔡荣名在王世贞的指导下,以王世贞的思想、不幸经历以及授意为核心,创作了《金瓶梅》。这一学说使人眼前一亮,合乎情理地解释了王世贞亲自策划创作《金瓶梅》的可能性,同时也呼应了金学界关于《金瓶梅》可能出自一位才子的猜测。

国际《金瓶梅》研究会会长徐仁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凌鼎年和学者黄匡等认为,《金瓶梅》是一部反映中国农耕社会的大百科全书,书中人物的衣、食、住、行,以及讲述的故事和宣传的文化,都说明其创作地在浙江黄岩弇山园。专家所指出的六个论据中,尤以在《四库全书?弇洲续稿》和蔡荣名的《芙蓉亭诗钞》都记载着王世贞赠给蔡荣名的两首诗最有说服力。这两首诗记录了《金瓶梅》从初稿到成书的整个过程,是“蔡说”最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诗的题记和诗文的内容,记录着王世贞把蔡荣名请到自己的家里,住在他的私家花园——弇山园里整整两年。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王世贞交给他的任务,王负责出版,蔡荣名同意隐姓埋名。“蔡说”讲述论证的就是以上整个《金瓶梅》的创作过程。因此“蔡说”认为:在创作《金瓶梅》的过程中,王世贞的角色是“制片人”、“导演”、“发行人”,蔡荣名仅仅是执笔者、编剧而已。

此外,《金瓶梅》中特有的黄岩方言,江南特色的饮食文化和黄岩特有的食品,台州黄岩历史名人,以及书中的天台山历史文化,都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论证同一个命题,在逻辑上可以相互印证和互补,形成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集,使“王说”和“蔡说”的理论体系更加科学和完整,所以说《金瓶梅》作者是蔡荣名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蔡说”的两个重大发现

徐明达和赵颂平 在《金瓶梅》的研究中,还对“蔡说”的两个重大发现有所论述。一是“主要影射讽刺对象新说”。《金瓶梅》在社会上流传以后,人们早就看出它是一部“指斥时事”的书。可是几百年来,人们只知道书中影射讽刺谩骂的对象是严嵩父子。可是,学者们在研究《金瓶梅》时发现:王世贞虽然与严嵩父子有杀父之仇,但是,王世贞已经利用创作戏剧《鸣凤记》,把严嵩父子骂够了。在《金瓶梅》中,王世贞要骂的不一定是严嵩父子,可能还另有其人?学者们在研究王世贞时还发现,王对张居正也积怨颇深。王世贞和张居正是同年进士,张居正掌权时拉笼王世贞,因政见不同,不相为谋。此外,两人之间还发生了一些个人恩怨。

王世贞恨张居正,在他的作品中有攻击张的蛛丝马迹。《金瓶梅》创作时,虽然张居正已死,但王世贞的文学地位以及他的修养都决定了纵然对张居正有诸多不满,也不便公然指责这位故去的内阁首辅。于是只能请自己欣赏的蔡荣名通过隐姓埋名的方式进行《金瓶梅》的创作,抒发对张居正的愤恨之情。作者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挖空心思地将“张居正”写进《金瓶梅》中,进行无情地鞭挞。张居正可不比严嵩,为此唯有把作者姓名隐去,方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发现《金瓶梅》影射讽刺的主要对象为张居正以后,《金瓶梅》中有些谜题,如作者为什么要隐姓埋名的原因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是兰陵笑笑生笔名新解。在万历刻本《金瓶梅词话》中,有一篇署名“欣欣子”的序,指明书的作者为“兰陵笑笑生”。中国人重乡土观念,在署名时挂上郡望(即籍贯),可说是中国古人的通例。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兰陵当作地名,但结果是无论山东苍山县兰陵镇,还是古时曾名兰陵的江苏武进县,山东峄县,都找不到笑笑生,也就是说只有兰陵而没有笑笑生。

兰陵不是地名,哪是什么呢?“蔡说”认为:“兰陵”是酒的代名词,就像“杜康”一样。那么笑笑生呢?学者们认为笑笑生是同音假借,小生是南戏中的男主角,“笑”黄岩读音近于小,笑笑生即小小生,也就是现在说的小青年。“兰陵笑笑生”就是嗜酒的小青年,贱称酒徒。这里要说明的是,嗜酒现代人认为是陋习,称为“酗酒”,而古代人可不这么看,喝酒是男子汉的本色,就像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竹林七贤个个烂醉如泥,他们的嗜酒轶事,历来都被人们传为美谈。

“蔡说”认为,《金瓶梅》作者是明代黄岩人蔡荣名,他以兰陵笑笑生为笔名,以酒徒自诩,是其性格使然。从蔡荣名存世的诗集《芙蓉亭诗钞》中可以看出,蔡对大文豪王世贞十分崇拜,以能得到王的赏识为荣。由此我们推断,兰陵笑笑生是蔡荣名从王世贞的赠诗中得到启发而拟定的,王世贞诗曰:“吾怜蔡去疾,不去陶陶酒人疾。”去,古义为离开,陶陶,快乐的意思,陶陶酒人,即快乐的酒徒,也就是说你离不开一个快乐的酒徒的本色。蔡荣名就以笑笑对陶陶,以兰陵对酒人,兰陵笑笑生,也就是快乐的酒徒之意。

《金瓶梅》作者蔡荣名精通古文辞,还可以用古文辞破译兰陵两字。《尔雅?释草》《说文解字》解释:“兰,香草也。”“陵,草名,苕,陵苕,一名为陵时(现在叫凌霄花)。”“蔡,草名。”原来,兰、陵、蔡都是草名。因此,作者挑了兰陵作谜面,蔡为谜底,让后人射虎。《尔雅?释草》说:“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草的花谓之荣,这句话说的多好啊,如果兰陵两个字,“兰”诠释为草名的蔡,“陵”亦当做草名,草谓之荣,草名谓之荣名,兰陵就是蔡荣名,兰陵笑笑生就是蔡荣名笑笑生。

发表在栏目: 文化

魏鹏举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

核心观点

避免中国文化资本市场的“热伤风”,破除体制的桎梏很重要。要让资本真正起到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而不是“玩弄”这个产业,过度榨取这个产业的价值

从去年到现在,资本对文化的热情是有目共睹的:《砥柱铭》的总成交价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中国艺术品投资进入亿元时代;新《西游记》的网络独播权以每集28万元的价格成交,近5年来影视剧的数字发行价格上涨了100倍;岁末大片的票房纷纷过亿,中国电影一举步入百亿元年……市场一片繁荣,涨声不断。  

究其原因,首功是政策的推动,去年《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出台后,资本对于文化产业非常看好,大量投资挤入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成为众望所归的一个战略性产业,“钱途”十分光明。

然而,不得不引起重视的是,纵观全球文化产业的资本领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那就是外冷内热:国际上总体偏冷,中国总体偏热。美国文化产业资本市场冷,有它的道理,金融危机使得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开发方面受到的质疑越来越多,资本也越来越谨慎。美国的电影票房期货最后无法执行,就是一例。

而国内文化资本市场的热,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相对较小,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是逆势上扬,文化产业成为转型的希望、经济的支柱;二是通胀压力,过剩的资本涌入了文化市场,这可以说是文化产业之幸,但是从另一方面这也是隐藏着的一个威胁,我们一定要警惕这个问题;第三点,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让资本的大火来照亮文化的“钱途”。这对推动文化产业真正走向市场是有好处的,而且现在看来,大量的中小型文化企业能从中获得好处。

不过,热归热,可别得“热伤风”。我特别担心这一点。

文化产业其实还是一个很弱小的领域,比如说电影市场,现在才到100个亿,经不起太多资本来折腾。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必须清醒,注意自主性,特别是要注意自我的良性发展。

在我看来,要避免中国文化资本市场的“热伤风”,破除体制的桎梏很重要。体制机制不顺,条块分割严重,资本就很难发挥有效的资源整合作用。所以,在文化体制改革这个问题上,我们还需要加大力度。这样的话,资本才能够真正起到推动产业的发展,而不是“玩弄”这个产业,不是过度榨取这个产业的价值。

(本文摘编自作者在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的讲话,本报记者杨暄整理)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周四, 10 2月 2011 17:28

梅兰芳首部漫画传记出炉

晨报记者徐颖报道 长江文艺出版社日前推出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首部漫画传记——梅兰芳本传之同名漫画《梅兰芳》以及梅兰芳外传之《再见梅兰芳》。据悉,《梅兰芳》为系列传记漫画,获得了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的全球唯一授权与全程指导,共五册,本次出版的是“卷一 梅之卷”,其余四卷将会在年内陆续推出。作为梅兰芳外传的《再见梅兰芳》则是单册漫画,已全部结集出齐。

该书作者林莹是京剧艺术的痴迷者,更是梅兰芳的发烧友,经过层层“考验”,她终于获得梅葆玖全球唯一授权。梅葆玖说:“漫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可以生动形象地体现父亲的一生,让中国青少年了解中国文化和京剧艺术。”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哩哩啦,哩哩啦,敲锣鼓,吹喇叭,大红喜字墙上挂,老鼠女儿要出嫁,婚期定在初七夜,鼠女出嫁忙不迭,大红花轿抬新娘,群鼠送亲喜洋洋”……正月初七下午,记者在山东金乡肖云镇见到一群七八岁的儿童,一边唱着老鼠嫁女的儿歌,一边在自家墙里院外的暗地角落处抛米撒面放喜糖,正在为老鼠嫁女准备“贺礼”。

作为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产区,山东的年俗看起来和粮食保护有很大的关联:长久以来,正月初七,山东百姓忙活“老鼠嫁女”,渐渐成为山东影响较大的传统民俗之一。

山东金乡肖云镇村民周鹏告诉记者,在山东金乡的农村风俗中,正月初七这一天被视为“老鼠嫁女”日,即送鼠出嫁,意思是,把老鼠送出家门,表达了村民们根绝鼠患的愿望;这天傍晚村民们要早早的吃晚饭,趁天还不黑的时候,就为老鼠嫁女准备“贺礼”,并提前燃放鞭炮为其庆祝;待到天黑时,村里家家户户都不能点灯,全家人坐在屋内,一声不响,生怕打搅老鼠嫁女、娶亲,希望与老鼠打好交道,以求今年的鼠害少一些。

在中国北方,《老鼠嫁女》的传说虽不见于古籍记载,但在民间却广泛流传,并有儿歌、版画、剪纸等表现形式留存、传承。说的是:很久以前,老鼠夫妇想借女儿婚事,攀一门最强大的亲戚。先后了解到太阳怕乌云、乌云怕风、风怕墙,最后墙说自己怕老鼠,一遭下来,老鼠认为自己怕猫,猫最强大。查看黄历显示大年初七为吉日,便于此日吹吹打打,用花轿抬着把女儿嫁给一农户所养的猫,新娘一入猫的洞房就再没有出来,老鼠也从此不敢进入农户家,于是农户家里再无鼠患。此后人们为达到驱鼠的意愿,就俗定为,正月初七为老鼠嫁女日。

山东省金乡县文化馆馆长王文慧表示,作为民俗文化现象的“老鼠嫁女”,在中国除汉族外,土家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也有此类似之举,各地老鼠嫁女故事情节与时日等虽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了人们对根除鼠患、消灾纳福的美好愿望。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周四, 10 2月 2011 14:44

中国杂技 要掌声也要笑声

中国是杂技大国,杂技作品和艺术家在国际上屡获大奖,但艺术的创新不够、国际竞争力不强、各门类之间发展失衡、杂技基础性建设仍然不足等问题,却折射出中国杂技面临的严峻现实。

中国杂技向何处去?又该如何转型?

岁末年初,有关中国杂技的消息频频传来,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全国杂技比赛、全国杂技和魔术展演相继在武汉、广州、北京举行,文化部也先后举办了杂技艺术研讨会、杂技艺术发展论坛。但在热闹的背后,杂技这一舞台艺术多年的宠儿,其表演、创作、商业营销却困难重重。

其实,中国杂技是改革开放后最先进入国际演出市场的中国艺术,也是最早被世界舞台认同的当代中国原创文化产品。杂技作品和艺术家在国际比赛中屡获大奖,许多杂技演员被国际著名马戏节目所吸纳,可杂技为何不能在市场中占有相应的票房份额?

现状 四大薄弱环节亟待整合

中国杂技通过这些年努力,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现实的种种问题也给杂技界敲响警钟。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杂技艺术发展论坛上,文化部部长蔡武的书面发言总结了中国杂技的现状,指出存在“四大薄弱环节”:一是艺术的创新不够,样式大多趋同;二是国际竞争力不强,存在恶性竞争,国际演出还处在低价、低端的层面,缺少具有号召力的品牌;三是各门类之间发展失衡,魔术随着电视的推广开始复苏,但滑稽、马戏、大型魔术等仍然陷于从业人员少、创作萎缩的境地;四是杂技基础性建设仍然不足。第四方面的情形尤其令人忧心,如全国约90%以上的杂技团体没有属于自己的演出场所;杂技演员的医疗、养老、工伤、再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得到完全落实,有的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难保障;杂技艺术的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缺少系统研究机构和专门评论人才。

中国的杂技团体往往既是学校又是演出团体,不适应现代文化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化要求。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说,应该筹建杂技类高等教育院校,提高杂技艺术教育培养层次。在杂技教育中,要提倡理论、外语、现代商业技能、普及性文化知识等多层面的学习,将杂技艺术从单纯表演的传统形态中解脱出来。此外,大部分大中型城市至今还没有专业性的杂技马戏演出场馆,杂技团没有专业演出场所,这与我国杂技大国的身份不相称。

演出 “超人”好找,“卓别林”难寻

“有掌声没笑声”被很多人用来形容中国杂技,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宁根福将原因归结为滑稽的缺失。宁根福说,之所以缺少笑声,在于杂技界的演出大都是技巧节目,滑稽被排挤到边缘;各类杂技比赛也基本取消了滑稽的内容。这都让滑稽失去了发展空间,名存实亡。这也使人们常说,现在舞台上杂技表演惊险紧张有余,轻松愉快不足,处处可见“超人”,难寻“卓别林”。而在国际马戏界,滑稽的代表、演出现场的中心人物——小丑有很高的地位并受到尊重。“小丑是马戏的灵魂,是马戏中幽默艺术的制造者”,“在整场马戏中小丑表演起着金线穿珍珠的作用”,当今国际马戏最高赛场——蒙特卡罗国际马戏节最高奖也是用“金小丑”来命名的。

演出缺少明星,一直是杂技界争论的话题。有人认为杂技是群体的艺术,也有人认为,没有明星就没有杂技的社会地位。很多专家表示,杂技实际上最需要的明星是小丑。德国两位著名小丑演员创建了世界上惟一的“小丑学校”,吸引了50多个国家的学生。该校校长米勒就说:“小丑表演绝非一般人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是一种高雅艺术。”

出路 要从“比赛型选手”转为“市场型选手”

很长时间以来,相较于其他门类艺术,中国杂技出国演出机会多,在海外市场的成绩也最突出。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很多杂技团体和演员过于重视比赛,比赛意识大于商演意识,导致商演之路越走越窄。很多演员为外国品牌打工,多数杂技节目只能参加晚会。杂技剧《天鹅湖》的总导演赵明认为,中国杂技要想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首先得改变观念。赵明说,参加比赛、晚会都只是权宜之计,向海外输出人才换来的也只是皮毛利益,只有将杂技团体打造成善于营销、具有先进经营理念、以市场作为演出主体对象的现代文化企业,才是杂技的出路。

虽然中国杂技技巧高超,许多技术举世无双,但随着高科技在杂技领域的运用,特别是面对国际知名表演团体以杂技为主要元素的主题演出的竞争,作坊式制作方式和单一技巧堆积的表演形式,让中国杂技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上海杂技团团长俞亦纲说,中国杂技跟不上国际创作和制作的变革,落后于国际市场,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杂技团实际上都是节目创作或项目制作单位,属于“小生产”方式,而像加拿大太阳马戏这样的国际品牌能够整合各类节目,通过现代技术和营销思路,形成独特的舞台表演,是整合型的制作团队,属于现代化的“大生产”。

俞亦纲认为,杂技艺术要创新,思想观念必须转变,体制机制必须突破。需要有新的经营理念来指导艺术生产,颠覆以往“一招鲜,吃遍天”的创作思路,形成“创意为先”、“以销定产”的新理念,认真研究演出市场,细分目标观众群,根据观众的欣赏口味创作构思,将杂技技巧融入各类表现手法中,赋予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中国杂技向何处去?如何才能在国内市场上大放异彩?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新华网郑州2月3日电(记者桂娟)记者从郑州市文物局获悉,素有“华夏观象第一村”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全面改造二期工程日前启动,预计2014年正式对外开放。与此同时,一座集历史遗产保护、生态景观复原、原始文化展示、考古发掘与研究、市民休闲于一体的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也正在规划中。

  大河村博物馆改造工程分为两期,一期新建文物库房项目已经顺利完工。二期主要包括原始文化陈列提升改造、仰韶文化房基保护房改扩建等,确定新建保护房3980平方米,陈列面积3100平方米,总投资7830万元,建设周期为2年。目前,二期项目已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陈展方案和遗址保护房建设方案,深化设计正在进行中。

  在进行遗址博物馆全面改造的同时,郑州市还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纳入《郑州市2008-2020年城市发展规划》,计划2011年完成遗址公园立项。

  大河村遗址是黄河流域最为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面积约43万平方米。它包含了以仰韶文化为主体,涵盖仰韶、龙山、夏、商等多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极其悠久。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本报讯(记者赵楠楠)近日,北京宣和画院成立暨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在北京宋庄水墨同盟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展出了刘大为、冯远、龙瑞、卢禹舜、范扬、吴悦石、田黎明、吴山明、林墉、史国良、王镛、袁武、于志学、王孟奇、赵卫等当代百余位国画名家的二百多幅作品。

昨天,水墨同盟美术馆有关负责人介绍,展览将于春节期间闭幕。本次展览由北京宣和画院院长原国镭、执行院长赵一辉、秘书长吴秋雨共同策划,由北京宣和画院、《当代宣和》杂志社主办。昨天,策展人吴秋雨先生说:“成立北京宣和画院,旨在继承传统文化艺术,努力发展文化艺术创新观念,建立文化产业合作中心,让中国独特的水墨艺术传遍世界。”

发表在栏目: 文化

过年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这个新春佳节到来的日子里,我们向全天下的朋友们拜年。从这一天起,春意更浓,春风更盛,愿美好的日子天天伴随您的左右。

春节是快乐的,通向春节的日子也是充满快乐的。我们还记得就在这几天的火车站、飞机场、长途汽车站,甚至是雨雪交加的公路上的一群群摩托车,无不承载着人们归家的渴望和思乡的情怀。这一切,再艰难我们也愿意,那只因为一点———回家过年。

从古到今,辞旧迎新天经地义,春节也从来就是全民族自觉自愿的节日。这一天里,从南到北,我们的拜年方式基本相同,年轻人围着老人恭贺新禧,孩子们追着长辈讨要压岁钱,一家人围炉而坐,历数过去的艰辛与快乐,用鞭炮、焰火、红喜字来迎接新的希望。

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这叫做共识。春节作为一种文化上的共识,给我们这个民族带来了丝丝暖意,也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快乐。

文化上的共识,催生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礼仪道德和家国情怀,春节更是承载了这种精神。尊老爱幼、孝廉节义,都在春节的各种文化意识上体现出来。甚至那些热热闹闹的民俗一条街、红红火火的年货,哪一件哪一桩背后没有中华民族古老的筋骨,精彩的故事?善良终究战胜邪恶,力量往往守护羸弱,门神、脸谱、生肖、吉祥话,这些是5000年文明流传给我们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共识。

就在这个辞旧迎新的特殊时刻,我们也渴望一个更广泛意义上的共识。所谓共识,就是大家都同意,也都愿意为之的规范、行为。正如春节构建了中国文化中的核心,社会共识也在构建我们对这个社会的期望。

中国古代一进腊月,就有赊粥救济穷人的习俗,有些地方春节还有放生祈福的习俗,这些都代表了中国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除了文化之外,我们还期待更多的共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未来这一年,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不同利益群体对经济发展的主张,又如何处理摩擦和纠纷。在刚刚过去的虎年,这些问题背后的矛盾其实并没有完全消失。我们需要继续建设好的制度,在国,这是法;在家,这是规;在社会,这是共识,是即使没有写在纸上也会写在心里的道理。

一个健康的社会,实际上也是一个有多种共识的社会。而在一年中,这些共识不会只出现在某一天,而是和我们长相厮守。毕竟在举国欢腾、家家团圆的日子里,我们还会常常看见不能回家的人、站着到家的人、在归家旅途中经历风雪的人。对于老弱孤寡来说,越热闹的日子,也往往是他们越伤心的日子。没有人喜欢孤独,更没有人会为寂寞唱赞歌。但是当这个社会上有人伸手,有人围观也有人漠视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共识的建设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春节,是农历一年的开始,我们用文化共识开篇,年历上就会写满祝福。每个人都知道,一年是不是比一年更好,不在于正月初一的祝福,而在于大年三十的历数,不在于如何开篇,而在于如何收官。到了明年此时,我们也愿意跟大家再历数我们建设共识的成绩,共同说出发自心底的祝福———一年更比一年好。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周四, 03 2月 2011 19:54

坛潭斗艳乐开怀

坛潭斗艳乐开怀

2月2日,北京第二十六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隆重开幕,吉祥物小兔“欢欢”身着唐装、手握如意喜迎八方宾客。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本报讯(记者路艳霞)想吃最地道的老北京传统小吃?想尽情融进热闹的人群任凭春节气氛把自己淹没?想不出京城就玩儿遍大江南北?想不出东城就看尽天下风情?那就去逛庙会吧。品尝不完的老北京小吃,看不够的各种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你挤我拥,这正是北京过年的年味儿。昨天,第26届地坛庙会和第28届龙潭庙会同时开幕,两家庙会将至2月9日(农历正月初七),历时8天。

庙会年年有,今年大不同。2011年春节是区划调整后新东城区的第一个农历新年,原本打擂比试的两台庙会,如今融入了一个大家庭中。地坛庙会以古坛风貌作为依托,注重民族、民间、民俗特色,注重发掘庙会的文化内涵;龙潭庙会则以“同歌盛世迎新春,共建和谐新东城”为主题,用独特的创意和巧妙的构思展示传统节日群众文化的新风采。

第26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演出全部由专业团队表演,8天内将奉献200场演出,来自青藏高原的天籁之声和欢快的青春劲舞昨天已与游人见面,一阵阵喝彩声感染了现场所有人。仿清祭地表演是地坛庙会独有的保留节目,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七,上午10时都将在方泽坛准时上演,其场面宏大,再现了清代皇帝祭地,祈求地神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景象。

而在龙潭庙会上,作为庙会一大看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将带游人领略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河北沧州舞龙舞狮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艺表演让人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此外,龙潭庙会还将首次举办雪上冲浪、戏雪乐园、雪橇乐园、雪雕观赏、冰上游乐等冰雪文化嘉年华主题活动,在城市的喧嚣中体会到冰雪世界的无穷魅力。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第 25 页,共 2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