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8月9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欧洲航天局最新拍摄的德黑兰上空月球轨迹、剧烈太阳海啸以及云团中的蛇形轨迹等壮观景象。

  1.云团中的蛇形轨迹

云团中的蛇形轨迹
云团中的蛇形轨迹(图片提供: Jeff Schmaltz, NASA)

  根据美宇航局MODIS卫星7月14日拍摄的照片,由于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Tristan de Cunha)上空气流的变化,云团中形成了蛇形模样。这种螺旋形的云型被称为卡曼漩涡或涡街。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是个火山岛,属于英国在南大西洋的领土,岛上居民只有大约275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偏远的有人居住岛屿,位于南非以西1750英里(约合2816公里),南美洲以东1510英里(3360 公里)。

  2.火星气候记录

火星气候记录
火星气候记录(图片提供: NASA/JPL/University of Arizona)

  在一颗轨道卫星的镜头下,火星一层层沟槽揭示了火星长期气候变化模式。在过去几百万年,火星轨道的变动已经改变了水冰在这颗红色星球的分布。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和尘埃以不同数量在南北两极积聚。在这张美宇航局最新公布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照片中,火星极地沉淀物的沟槽壁展现奇特的变化。通过分析沟槽壁,科学家能像利用冰芯样本分析地球气候变化一样,深入研究火星气候变化。

  3.德黑兰上空的月球轨迹

德黑兰上空的月球轨迹
德黑兰上空的月球轨迹(图片提供: Babak A. Tafreshi, TWAN)

  这张摄于7月13日的延时摄影照片显示,一轮娥眉月出现在伊朗最高建筑物——米德拉电视塔(Milad Tower)的塔顶后面。月球在移动过程中,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经历了8个不同阶段。当我们从地球上看去月球完全变黑时,新月后面其实尾随着娥眉月。随着轨道不断变换,月亮发光面渐渐增大,直至我们看到一轮满月。接下来,月球球面越来越小,重新回到新月阶段。

  4.剧烈太阳海啸

剧烈太阳海啸
剧烈太阳海啸(图片提供: NASA)

  根据美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台拍摄的紫外光照片,等离子体或带电气体8月1日席卷太阳北半球。不同的颜色显示太阳的不同温度,从100万开氏度到200万开氏度(约合180万华氏度至360万华氏度)不等。超高速太阳爆发(称为日冕物质抛射)直接向地球的方向不断喷射带电粒子,有科学家预测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乎寻常的绚丽极光。

  5.超新星残骸三维图

超新星残骸三维图
超新星残骸三维图(图片提供: ESO)

  根据科学家最新公布的超新星残骸SN 1987A的三维图,这个沙漏状的爆发恒星并不如想象的那般均衡。利用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采集的数据,天文学家可以证实,一旦超大质量恒星爆发,有些抛射物质比其他抛射物质更快地进入太空,这与最新电脑模型的预测结果是一致的。(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8月2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欧洲航天局最新拍摄的火星“风向标”、“无水之地”戈壁沙漠以及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低温镜面等壮观景象。

  1.火星“靶心”

火星“靶心”
火星“靶心”(图片提供:NASA/JPL/University of Arizona)

  是火星特殊的地质特征雕刻出这个同轴撞击坑,还是第二次撞击产生了这个“靶心”?这张照片是由美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上携带的HiRISE 相机于7月9日拍摄的,照片上显示,一个撞击坑的中央位置还有一个稍微偏离中心的大坑。这个大坑究竟是因撞击坑内结冰层和非结冰层的侵蚀形成的,还是因第 二次极为幸运的撞击事件形成的,专家尚无一个确切答案。

  2.南极不平衡性

南极不平衡性
南极不平衡性(图片提供: Jesse Allen, NASA Earth Observatory)

  在这张照片中,细细的红线表明南极冰盾开始偏离陆地汇入大海的位置。照片属于美宇航局7月23日公布的由卫星数据绘制的新图像的一部分。在美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科学家的领导下,这个旨在绘制南极冰层的计划包括有关立体图的精确数据,这些数据表明南极洲沿岸冰块消失速度快于南极洲内陆降雪积聚的速度。这种不平衡性表明,南极洲冰层融化仍将是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

  3.火星“风向标”

火星“风向标”
火星“风向标”(图片提供:NASA/JPL/University of Arizona)

  火星南极的气候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答案是,随风飘荡。正如美宇航局在7月28日公布的这张照片,黑色条纹状尘埃以多个方向穿越火星二氧化碳冰盖。季节性冰盖会在火星秋天逐渐消失,而大风会吹起暴露在外的一片片土壤的灰尘,产生奇妙的扇形结构。通过观察扇形结构随时间指向哪个方位,科学家可以解读火星南极周围的气候状况。这张照片是由美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7月27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展示了维珍银河“进取号”太空船首次载人飞行、强烈的太阳磁场形成的并列弧形远紫外线等壮观景象。

  1. 太阳磁场与远紫外线

太阳磁场与远紫外线
太阳磁场与远紫外线

  这是7月16日公布的、由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天文台的观测数据所形成的合成图。图中,来自太阳的远紫外线形成了一组组弧形光线,而且向相反电荷区域延伸。太阳动力天文台携带了三种主要科学仪器,如日震及磁场成像仪、远紫外线变化实验仪和大气成像组件。日震及磁场成像仪显示的蓝色和橙色区域,表明该区域磁场拥有相反电荷。大气成像组件提供了关于太阳紫外线的数据。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介绍说,远紫外线形成并列的弧形光线,表明该区域的磁场更强。

  2. 维珍银河“进取号”太空船

 维珍银河“进取号”太空船
维珍银河“进取号”太空船

  上周,维珍银河“进取号”商业太空船首次实施载人飞行。本图中,“进取号”正飞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莫哈韦沙漠上空。目前,维珍银河公司尚未准备好发送首批太空游客。在大约六小时的试飞中,“进取号”仍然紧紧地与维珍银河母船组合在一起没有分离。根据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计划,母船将搭载“进取号”飞达亚轨道高度。太空船上两名机组人员通过此次飞行开始一系列测试,为将来的单独太空飞行做准备。

  3. 巨型年轻恒星发出绿色光芒

巨型年轻恒星发出绿色光芒
巨型年轻恒星发出绿色光芒

  本图显示了由美国宇航局“斯必泽”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恒星形成区,图片左上部一颗明亮、巨大的年轻恒星正发出绿幽幽的光芒。美国宇航局本周公布了这一档案图片。这张照片可以帮助天文学家更细致地观测围绕在这颗巨型年轻恒星周围的尘埃层。这颗恒星质量大约是太阳的20倍,直径大约是太阳的5倍。通过对这颗恒星及其周围尘埃层的研究,天文学家发现了巨型恒星与它们较小亲属属于同样的形成机制的直接证据。

  4. 火星相机

火星相机
火星相机

  本图公布于7月19日。这是一部安装于“好奇”号火星登陆车上的火星专用相机(“火星降落成像系统”)。“好奇”号是美国宇航局新一代火星登陆车,火星相机安装于“好奇”号的下面。美国宇航局网站介绍说,火星相机将带给太空爱好者一种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如搭乘太空飞船亲自前往火星。“火星降落成像系统”预计将在2012年8月“好奇”号降落前两分钟时开始拍摄高清晰度、全色调的火星影像及火星登陆车的登陆过程。第一个镜头应该是当“好奇”号穿越火星大气层时隔热板脱离,紧接着第二个镜头应该是当“好奇”号登陆火星时所形成的尘埃旋涡。美国宇航局计划将直播“好奇”号登陆火星的过程。

  5. 土星F环的扇形结构

土星F环的扇形结构
土星F环的扇形结构

  在土星F环明亮的中心附近,存在一些扇形的结构。这种结构显示了土星小型卫星土卫十六是如何在太空中“滚雪球”的。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太空船捕捉到这一过程。在7月20日公开的这张照片中,暗色的通道表示卫星正在通过该处。土卫十六的重力作用溅起了F环周围的物质,产生了波状结构。一些较明亮的部分,则是F环上冰质物质。(彬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7月1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最近,美国宇航局又公布了一组精彩的太空照片,其中既有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恒星托儿所”、复活岛日全食、月球上的巨型“兔子洞”,也有环绕年轻恒星的炙热尘埃照片。

  1.火星南极霜冻

火星南极霜冻
火星南极霜冻(图片提供: NASA)

  这张照片于2007年3月6日拍摄,今年7月7日正式对外公布,展现了火星南极各种各样的表面结构。美国宇航局的HiRISE(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的英文缩 写)拍摄这幅照片时,火星南极正值春季,地表被二氧化碳霜覆盖。在这种霜冻的衬托下,南极的长槽(右侧)、圆坑以及不规则的台地(中部偏左)显得更为突 出。类似这样的地貌在火星南极剩余的冰帽地带较为常见。根据“火星环球观测者”号探测器此前拍摄的照片,火星南极的冰帽正在快速萎缩。

  2.恒星托儿所

恒星托儿所
恒星托儿所(图片提供: ESA/NASA)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恒星托儿所”,7月13日由美国宇航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公布。欧洲航天局网站表示,形象地说,这个“恒星托儿所”就像是一个喧闹的大锅,酿制奇异的宇宙佳酿。这幅超级锐利的照片展示了NGC 2467星云的恒星形成区,亮蓝色的炙热年轻恒星散落在巨大的气体和尘埃云内。年轻恒星产生的强紫外线辐射让这一区域呈现出鲜艳而明亮的色彩。

  3.复活岛日全食

复活岛日全食
复活岛日全食(图片提供: Juan Carlos Casado)

  11日在智利复活岛欣赏到的日全食景象,月球暂时遮住了太阳。日全食形成过程中,月球会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穿过,并在地球上投下一个圆形影子。在地面上,身在全阴影区域的观察者可以欣赏到月球遮住太阳盘的景象,整个过程持续了几分钟。此时,只有太阳暗淡的上层大气(日冕)仍依稀可见。

  11日,只有身在太平洋地区一个155英里(约合250公里)宽的狭长地带的少数人有幸目睹此次日全食。月球投下的影子从新西兰北部开始,扫过一些偏远的岛屿,最后终止于南美洲最南端。

  4.NASA低温测试火箭发动机

NASA玩转火与冰
NASA低温测试火箭发动机(图片提供: NASA)

  美国宇航局的下一代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在低温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吗?9月针对处于研发阶段的发动机DM-2进行的测试可能给出答案。这幅未标注日期的照片在承包商ATK空间系统公司位于美国犹他州普瑞蒙特瑞的测试设施拍摄,7月6日对外公布。点火前,DM-2将被冷却到40华氏度(4摄氏度),以确定火箭能否在低温天气下正常运转。

  未来的助推器与用于航天飞机的助推器类似。这种新型助推器在隔热等很多方面加以改进,以提高美国宇航局未来运载火箭的安全性、性能以及可靠性。新型发动机是为“星座”登月计划设计的。根据美国总统奥巴马为宇航局敲定的新探索计划(4月16日正式对外公布),“星座”计划已被取消。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被迫靠岸

被迫靠岸
被迫靠岸( 图片提供: Mauricio Duenas, AFP/Getty Images )

  2008年,哥伦比亚海军迫使一艘自制潜艇在太平洋港口城市图尔博靠岸,潜艇上满载1.6吨可卡因。美国缉毒局特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多数毒品走私潜艇采用玻璃纤维制造,由普通船用柴油发动机驱动,从南美向北轻掠过太平洋海面航行,雷达根本探测不到。在中美洲或墨西哥,可卡因曾经以其他手段被秘密运往毒品的最终目的地——美国。多数走私潜艇的制造成本在每艘100万美元左右,铤而走险成功一次以后,就会被凿沉。据布劳恩介绍,像7月2日在厄瓜多尔缴获的那种全潜式潜艇可以重复使用。

  5.内部一瞥

内部一瞥
内部一瞥(图片提供: Carlos Barria, Reuters)

  200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市的政府设施内,一艘自制潜艇内的老式船长驾驶盘。在2008年被缴获前,这艘潜艇用于将7吨重的可卡因从哥伦比亚向北经太平洋运入美国。据《纽约时报》报道,毒品走私分子以前将这种自制潜艇称为“棺材”。可现在,走私毒品用的潜艇越来越先进,拥有现代化电子仪器、导航系统、反雷达系统甚至水冷式消音器。

  水冷式消音器可以让红外设备很难发现走私潜艇。据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纪录片《走进可卡因潜艇》(Inside Cocaine Submarines)介绍,犯罪分子还在不断扩展走私潜艇的航程,有些潜艇可以在无需加油的情况下航行3000英里(约合4800公里)。

  6.俄罗斯毒品走私潜艇

俄罗斯毒品走私潜艇
俄罗斯毒品走私潜艇(图片提供:Reuters)

  2000年,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一艘毒品走私潜艇放在仓库里。这艘潜艇长100英尺(约合30米),发现时周围到处是俄语设计图,就是在照片显示的这间仓库被警方没收的。据哥伦比亚警方介绍,这艘潜艇可以装载至少150吨可卡因或海洛因。基于走私潜艇技术的最新进展,专家认为发达国家的工程师为这些潜艇的建造提供了专业技术。布劳恩说:“如果身边没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明白他们要去做什么,任何人不会投资数百万美元去造潜艇,即便是联合企业。这确实是现实。”(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7月13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及其他国家航天机构最新捕捉到的星系“化石”、宇宙全景图以及濒死恒星最后狂欢等壮观景象。

  1.船舶航迹

船舶航迹
船舶航迹(图片提供:NASA Earth Observatory)

  在这张美宇航局7月4日公布的假色照片中,海洋上空云层形成的灰白弧形物好似追踪着北太平洋船舶路线。照片是由美宇航局Terra卫星拍摄的。水滴在悬浮微粒(如尘埃、海盐晶体)周围凝结时,就形成了云。在广阔的海洋上空,自然形成的微粒越来越少,所以形成的水滴往往变得相对更大。但是,船舶排放的尾气造成空气污染,使得小云滴越来越小,令其反射显得更强烈,由此它们在这张照片中看上去更明亮。

  2.濒死恒星的最后狂欢

濒死恒星的最后狂欢
濒死恒星的最后狂欢(图片提供:NASA/ESA)

  在一个完全值得莎士比亚书写的死亡场景中,一颗中等质量的濒死恒星呈现出五彩的绚丽姿态。这张照片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美宇航局于6 月28日公布。在生命最后阶段,类日恒星不断扩展其层层表面,变成红巨星。这一层层的表面随后被驱散,露出里面称为白矮星的致密核心,照亮了周围的气体。 由此产生的结构被称为行星状星云,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利用18世纪(行星状星云这个术语就是在那个时候创造的)的望远镜,行星状星云看上去就像气态巨 行星。

  3.宇宙五彩焰火

宇宙五彩焰火
宇宙五彩焰火(图片提供:NASA/ESA)

  在这张7月6日公布的照片中,一个明亮的星团在星际气体和尘埃云的映衬下,像五彩焰火一样闪耀。这个年轻的星团被命名为NGC 3603,里面到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形成、大小和质量各异的恒星。由于质量大的恒星比质量小的恒星死亡更早,星团看上去就像一个宇宙“培养皿”,天文学家可以通过它研究恒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这张照片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

  4.受到原油污染的堰洲岛

受到原油污染的堰洲岛
受到原油污染的堰洲岛(图片提供:NASA)

  银灰色的涡旋表明,截至6月27日,墨西哥湾泄漏原油已经冲上密西西比州海岸附近的堰洲岛。根据美宇航局最新公布的卫星图,这些堰洲岛让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近岸水域原油带的规模:珀蒂布瓦岛(中央顶部)长约6英里(约合10公里)。海湾岛国家海滨公园由七个堰洲岛和密西西比州与佛罗里达州部分大陆构成,而珀蒂布瓦岛就是其中之一。

  5.宇宙全景图

宇宙全景图
宇宙全景图(图片提供:ESA)

  天文学家7月5日宣布,在对天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扫描后,欧洲航天局“普朗克”太空望远镜创造出可在微波光线下看到的宇宙全景图。照片显示,银河系的光芒像耀眼的缎带一样从图像中央穿过。“普朗克”望远镜还捕捉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斑驳背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的产物。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内部温度细微差异应该有助于天文学家理解最早一批恒星和星系的形成地点和方式。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泄漏的原油已经冲上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岸,给当地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更为可怕的是,由于部分原油渗入沙滩半米深处,给清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不过,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地质学家发现,利用紫外线设备可以轻松发现原油的踪迹,这无疑是个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1.吃油的幽灵蟹

吃油的幽灵蟹
吃油的幽灵蟹(图片提供:Chris Combs, National Geographic)

  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沙滩附近的海湾岛国家海滨公园,一只幽灵蟹正在吃墨西哥湾泄漏的原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原油发出橙黄色的光。上周,美国地质学家利普-卡比(Rip Kirby)出现在海湾岛国家海滨公园,通过在墨西哥湾沿岸海滩照射紫外光去锁定原油踪迹——这种做法被广泛用于寻找犯罪现场的血迹。

  卡比希望,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和清理人员可以处理难以发现的原油,比如与泥混在一起的原油或沙滩上的明亮污渍。在紫外光照射下,干净的沙子会呈现紫色或黑色。有些矿物质,如贝壳中的碳酸钙,会变成蓝色,正如上图的铲子把手显示的颜色。虽然人们很早以前就知道碳氢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出荧光,但这可能是该技术首次在实验室以外被用于发现原油。

  卡比还在南佛罗里达大学读研究生。他说:“利用紫外光确认原油的做法在全行业很普遍。但我总是在实验室的机器中看到整个过程。我第一次拿着紫外光闪光灯到沙滩上研究这种方法是否奏效时,发现这真是超乎我的想象。很容易就能看到沙滩上的油渍,而受污染情况很普遍。”

  2.橙黄色的球状原油块

橙黄色的球状原油块
橙黄色的球状原油块(图片提供:Chris Combs, National Geographic)

  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沙滩,这张照片中央的饼状和球状原油块正常情况下是褐色或黑色,但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出橙黄色的光。卡比希望,可以将紫外光用于照射沙滩,为清理漏油提供帮助。卡比团队使用的大功率闪光灯成本达数千美元,而为清理墨西哥湾漏油的成千上万工人配备这种工具,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是,美国生产的售价17美元的便携式紫外线闪光灯(如保安用于发现假身份证的那种闪光灯)也可以用于发现油渍。卡比说:“虽然这种价格低廉的紫外线闪光灯令你每次几乎都必须要站在油渍的正上方,才能看到橙色荧光,但却足够满足沙滩清理人员的需要。”

  3.紫外光线下被原油污染的沙滩

紫外光线下被原油污染的沙滩
紫外光线下被原油污染的沙滩(图片提供:Chris Combs, National Geographic)

  佛罗里达州的海湾岛国家海滨公园海滩,在紫外光照射下,原本为黑色的原油块发出橙黄色的光,而干净的沙子则在这张长曝光照片中发出紫光。在冲上沙滩以前,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后泄漏的原油已经“风化”,在长时间暴露于水汽中以后,变成泡沫状,还具有了粘性。

  使用紫外光(也是阳光的组成部分)设备从事清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它会损害视力。卡比说:“阳光中的破坏性部分不是光谱的可见部分,而是不可见的部分。这是眼科医师建议戴上过滤紫外线的太阳镜的原因。”而功能强大的紫外线闪光灯的危害尤其大,比如这张照片中技术人员使用的闪光灯,卡比称之为“克林贡杀伤性射线”。

  4.沾满油渍的雨鞋

沾满油渍的雨鞋
沾满油渍的雨鞋(图片提供:Chris Combs, National Geographic)

  在这张长曝光照片中,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南佛罗里达大学研究生卡蒂-布鲁彻(Katie Brusché)穿的雨鞋沾满油渍呈现黄褐色。在这种光线照射下,即便是高度污染的沙子也会发出明亮的橙黄色。据卡比介绍,清理冲上海滩原油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间接污染,比如原油通过工人的鞋子转移到别处。他说:“英国石油公司并未在所有彭萨科拉沙滩出口都设立清理站点,有人回到停车场,将鞋上的油块擦掉。其他人会踩上这种褐色的粘性物质,”这种情况下,原油污染就会扩散。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拯救最后的美洲鹤:全球濒危程度最严重的鹤(图)

  加拿大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内,一只成年美洲鹤在湿地上踏着水波助跑,准备腾空而起。

拯救最后的美洲鹤:全球濒危程度最严重的鹤(图)

  一只美洲鹤俯下身,给饥饿的雏鸟喂食昆虫。中间还有一枚鹤卵,将在两天内孵出另一只雏鸟——尽管通常来说每季只有一只幼雏能够存活下来。父母双方轮流照看鸟巢。

拯救最后的美洲鹤:全球濒危程度最严重的鹤(图)

  仅几个月大的两只小美洲鹤

拯救最后的美洲鹤:全球濒危程度最严重的鹤(图)

  图中景象难得一见,并且从未有人拍到过这种照片:一只渡鸦凿开蛋壳后,叼着幼雏的腿偷走鹤卵。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内,尽管人类行为受到限制,但诸如鸟类、狼、熊之类的捕食者却可洗劫鹤群。成年美洲鹤极为警惕,时刻从高高的芦苇丛中向外监视敌情。

  撰文:珍妮弗·S·霍兰 JENNIFER S. HOLLAND

  摄影:克劳斯·尼格 KLAUS NIGGE

  翻译:陈昊

  加拿大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的沼泽与林地上空,一架红色小飞机以让人目眩的方式打着圈向下俯冲,几乎碰到树梢。吉姆 ·布雷迪驾驶飞机倾斜着再次掠过天空,他和两名乘客把脸贴在舷窗上,眯着眼睛寻找地面上熟悉的白色斑点——成年美洲鹤,以及跟在它们身后的黄褐色雏鸟。美洲鹤是地球上濒危程度最严重的鹤,这片荒野便是最后一群随季节迁徙的野生美洲鹤的避暑之乡。

  在空中进行数量统计的是布雷迪、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汤姆·施特恩以及加拿大野生动物管理局的利·克雷格-穆尔。三人忧心不已。2008 年春,这群美洲鹤数量达到266只,但截止到第二年春天,就死了57只,其中23只来自得克萨斯州南部的越冬场,那里受大旱侵袭,美洲鹤的主要食物来源 ——青蟹和枸杞都遭遇灭顶之灾。其他美洲鹤则很可能是在迁徙途中丧了命,通常是因撞上电线触电而死。根据现有了解,电线是迁徙途中杀害美洲鹤的罪魁祸首。

  尽管如此,美洲鹤现在的处境还远不算历史上最糟的。其种群复兴过程中一次关键性事件发生在42年前,那年春天,加拿大生物学家厄尼·库伊特外出探险,在湿润的北国土壤上一汪浅水湖中央,他发现一个巨大的鸟巢,里面有两颗表面斑驳的鹤卵,每颗都有梨子那么大。库伊特小心翼翼地将一枚鹤卵装入羊毛袜中,他知道,带走的这枚鹤卵中承载着一个未来小生命的重量以及拯救一个物种的希望。

  上世纪40年代,国家奥杜邦协会的罗伯特·波特·艾伦及其他成员发起拯救美洲鹤的行动,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库伊特此举是拯救行动中的重要一步,他用袜子装回的鹤卵为人工培育美洲鹤埋下种子,对拯救这一物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曾几何时,一群群的美洲鹤在这片大陆上往返来去,但19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定居者把湿地改造为农田,并射杀鸟类食用其肉,导致美洲鹤数量骤减。20世纪40年代,大风暴袭击路易斯安那州,鹤群逐渐衰落,剩下的野生美洲鹤至多22只。

  美洲鹤站立时高度将近1.5米,可发现潜伏在芦苇丛中的狼群——或生物学家。它扇动宽阔羽翼,为赢得异性青睐欢跳起舞,它曲项朝天,鸣叫声响彻苍穹。最后一群野生美洲鹤于1967年列入《濒危物种保护法案》,目前种群规模已慢慢扩大。同时,环保主义者对美洲鹤进行人工孵化养殖,并把培育出的鹤群放归栖息地,使其总数(包括人工养殖在内)超过500只。

  为拯救世界15个鹤种中这宝贵的一支,科学家们首先需要回答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美洲鹤夏季筑巢及产蛋的场所在哪里?19世纪90年代末,生物学家得知野生美洲鹤在沿海的沼泽地过冬,也就是后来的得克萨斯州阿兰瑟斯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为破解夏日栖息地的谜题,工作人员要求市民看见美洲鹤便向他们汇报,同时,志愿者们沿着迁徙线路一路搜寻,希望可以找到线索。之后,1954年的夏天,在得克萨斯州以北4000公里处,加拿大北部平原上,一架消防直升机飞越一片几乎无人涉足的湿地时发来报告,称他们发现一群美洲鹤。这群幸运的美洲鹤落户在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内,这是北美洲最大的国家公园。

  这片面积44800平方公里的荒野于1922年划出,为的是保护加拿大最后的美洲森林野牛群落,同时也为鹤群提供了庇护。在这里,美洲鹤面临的敌人只有自然界中的捕食者——狼、熊、狐狸、偷蛋的渡鸦等。它们守卫着5平方公里的土地,把巢筑在齐膝深的水上,每次哺育一只或两只幼雏,以昆虫幼体、植物种籽、蜗牛和鱼类为食。

  回到文章开头,空中的红色小飞机朝着西方下降斜飞,克雷格-穆尔兴奋地高喊,他又发现了一只美洲鹤。尽管有早期调查获得的GPS坐标做指导,小组成员还是需要耗时几个月,进行多次飞行(飞行时间达59小时),才能完成当季的数量统计——2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62个鹤巢、52只雏鸟和 22只幼鸟。

  新浪环球地理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为《华夏地理》杂志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 或部分转载。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3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最新研究表明,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古文明早在查尔斯-古德伊尔偶然发明“硫化橡胶”3000多年前就制出不同特性的橡胶,其中一些弹性较大的橡胶或许同制作传说中的古代中美洲“足球”的橡胶相类似。

  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奥尔梅克和玛雅文明因使用天然的乳液——来自于植物的像牛奶般的液体——来制造橡胶而闻名。而中美洲大致是从墨西哥中部一直延伸到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

  研究发现,古时候的橡胶制造者从橡胶树中获得橡浆,将其同从牵牛花藤蔓得到的液体混合,最终制得橡胶。牵牛花的藤蔓含有一种化学成分,能够增强固态化的橡胶的韧性。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按照不同的比例将两种成分混合制造橡胶,最终发现改变配方会制出不同性能的橡胶。其中一些橡胶弹性更大,这表明它们或许同制作传说中的古代中美洲“足球”的橡胶相类似。

  据古玛雅文史资料记载,当时的“足球”游戏具有宗教意味,主要目的是祈福辟邪。古玛雅人举行的足球游戏最终会以人祭的形式结束,就是按照宗教礼仪将输的一方斩首。

  改变不同成分的比例,还会制出更为耐久的橡胶,可以用于制作阿兹特克人所穿的橡胶凉鞋。这种橡胶凉鞋西班牙征服者曾有过描述,不过从来未被考古学家发现过。

  据悉,按照1:1的比例混合牵牛花液体和乳液制成的橡胶弹性最大,而按照3:1的比例混合乳液和牵牛花液体制成的橡胶耐久性最好。

  乳液是一种“带臭味的白色液体”

  迈克尔-塔卡尼安是该项研究的合著者,他说发现中美洲古文明利用乳液和牵牛花生产橡胶并不令人感到很牵强。迈克尔-塔卡尼安是麻省理工学院考古学和人种学材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

  牵牛花通常长在橡胶树旁,在古中美洲多个文明古国,两种植物都被视作神圣。比如,因为牵牛花具有令人产生幻觉的特性,所以被用于宗教仪式。

  为了更好地验证他们的结论,塔卡尼安和多萝西-豪斯勒在生长于墨西哥的橡胶树和牵牛花上取得制成橡胶的原料。他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将这些原料带回实验室。塔卡尼安解释说,因为乳液并不受美国海关监管,所以没有准许携带乳液入境的官方文件。塔卡尼安说:“当你用瓶瓶罐罐装着这种带臭味的白色液体过境时,那可真是一道难题。”

  而将这种液体带回美国后,研究人员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乳液需要温暖的气候。塔卡尼安说:“反应过程在墨西哥总是会发生,而在麻省理工学院开空调的实验室却不行。”当混合物太冷时,分子就不会结合。

  如今橡胶都通过硫化的过程进行处理,就是将橡浆和硫在高温下反应,制成硫化橡胶。硫化橡胶具有不变黏,不易折断等特质,橡胶制品大都用这种橡胶制成,也叫熟橡胶。

  阿兹特克:工业先驱?

  塔卡尼安认为,阿兹特克和其他文明制造高性能橡胶并不令人感到惊奇。尽管通常被刻画成原始、野蛮的民族,阿兹特克人具有科学探索精神,这通过他们所进行的冶金学和其他领域的试验展现出来。

  塔卡尼安说:“他们的科学、工程和开发的技巧使他们混合不同的原料来制造橡胶。”

  塔卡尼安还补充说,将这些原料混合后,大约需要10分钟橡胶就会生成,再过5分钟就会变硬,这样橡胶工人可以有几分钟时间来为最终的产品定型。

  塔卡尼安和豪斯勒在实验室内主要是制成了片状橡胶,不过他们也制出了橡胶球。塔卡尼安开玩笑说:“在学期结束,我们玩了一场中美洲足球游戏。输掉的一方被斩首了。”

  有关这一研究成果的文章将发表于下一期“中美洲考古”杂志上。(唐宁)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22日消息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父爱如山,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很多父亲在养育和保护后代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下面是十个伟大的动物父亲,它们不仅要肩负喂养伴侣的任务,而且要喂养自己的孩子,给它们提供保护。

  1. 巨角猫头鹰

巨角猫头鹰
巨角猫头鹰

  北美和南美最普通的猫头鹰——巨角猫头鹰是任劳任怨的好丈夫和勤勤恳恳的好父亲。冬末时分,雌性巨角猫头鹰会一直呆在巢里孵化2到3枚卵,这时雄性巨角猫头鹰负责寻找食物,喂养伴侣,它经常从很远的地方把老鼠、田鼠和松鼠带回巢穴,供负责孵卵的雌鸟享用。幼鸟破壳而出以后,它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从此它还要肩负起喂养幼鸟的工作。

  2.大火烈鸟

大火烈鸟
大火烈鸟

  雄火烈鸟既是忠诚的丈夫,又是关心后代的好父亲。它们经常许许多多聚集在一起生活,但是火烈鸟通常一生都遵守一夫一妻制。雄火烈鸟在配偶的领导下,挑选出筑巢位置,然后用泥巴筑巢。雌鸟一次只产一枚卵,它们轮流孵卵和保卫家园,它们共同承担养育后代和孵化小鸟的责任。

  3.红狐

红狐
红狐

  雄性红狐是一个非常警觉的父亲,它们经常陪幼崽一起玩耍,并独自一人承担寻找食物,养活家人的任务。小狐狸出生3个月后,父亲的养育任务结束,年轻小狐狸开始自己寻找食物。然而父亲不会眼睁睁看着它们挨饿,它会把食物藏在小狐狸附近,教它们如何发现食物。

  4. 大美洲鸵

大美洲鸵
大美洲鸵

  美洲鸵是生活在南美洲的一种不会飞的大鸟,它与鸵鸟是近亲,它在交配时眼光色迷迷地。但是没人敢说它不是一位好父亲。在每个交配季节,雄美洲鸵会不辞辛苦筑好鸟巢,然后要求多达15只雌性在此产卵。产过卵后,雌鸟开始寻找新的交配对象,只剩下雄鸟呆在窝里孵化小鸟。幼鸟破壳而出后,雄鸟还要肩负起喂养和保护后代的重任,它们不允许任何动物靠近小鸟,即使雌性美洲鸵也不例外。

  5.海马

海马
海马

  雄性海马确实从不跟它们的孩子一起玩耍,也不帮助它们完成家庭作业。但是它们在另外一个方面胜过人类父亲——生育后代。海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域里的鱼类中,只有海马具有这一独特特征。

  雄海马的腹部、正前方或侧面长有育子囊。交配期间,雌海马把卵子释放到育子囊里,雄性负责给这些卵子受精。雄海马会一直把受精卵放在育子囊里,直到它们发育成形,才把它们释放到海水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17 页,共 1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