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者称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最环保”君主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1月27日消息,近日一项最新研究中,成吉思汗被称为历史上“最环保”的君主,理由是他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大约4000万人遭到杀戮,但正因为如此,大片耕地重新变成森林,大大减少了大气二氧化碳含量。
成吉思汗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
据国外媒体报道,进行此项研究的是美国卡内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他们认为,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在十三和十四世纪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了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等广大区域,创建了辽阔的蒙古帝国。同时也因为杀戮,直接导致耕地变回森林,为大气层减少了约7亿吨的二氧化碳,可谓减缓全球变暖的“大功臣”。虽然成吉思汗的做法或许很难被环保主义者接受,但生态学家认为这或许是历史上人类在抗击全球气候变暖的努力中获得成功的案例。
在蒙古军队的入侵种,大约4000万人遭到杀戮
美国卡内基研究所全球生态部门的朱莉娅-庞格拉茨(Julia Pongratz)领导实施了这项研究。她表示:“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对气候的破坏始于工业时代大规模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事实上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史就是一个破坏地球生态的过程。农耕文化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破坏地球的植被,将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变成了耕地。”
研究人员称如果没有成吉思汗,现在俄罗斯很多的森林早就变成耕地了
蒙古入侵造成7亿吨二氧化碳被吸收,大致相当于现在全球每年使用汽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这项研究还估算了其他涉及人口大量死亡的事件对环境的影响,如欧洲黑死病,中国明朝覆灭及欧洲人对美洲的征服等。这些事件同样起到了退耕还林的作用,但没有一项能跟成吉思汗取得的“效果”相提并论。庞格拉茨解释说:“在像黑死病、明朝灭亡这样的短期事件期间,恢复生长的森林不足以吸收土壤中腐烂物质排放的二氧化碳。而蒙古人的入侵过程持久,所以有足够的时间让森林重新成长,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人类文化发展史就是一个破坏地球生态的过程
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最残暴的征服者之一,发动的侵略有助二氧化碳吸收显然不是有意而为。庞格拉茨希望她的研究将来能改变未来历史学家在我们对环境影响上的看法。她说:“基于过去获取的知识,我们现正在做出土地利用的新决策,减少对气候和碳循环的影响。”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考古学家历时5年多时间终于发现“越南版长城”。
“越南版长城”部分区段是用石块垒成的。
“越南版长城”部分区段是由泥土建成的。
1月27日消息,中国的万里长城闻名于世,而越南学者不久前发现该国亦有自己的“长城”,尽管其规模要小得多,作用也与中国的长城不尽相同。近日,越南考古学家在历时5年多的调研后证实该国有一段长127公里的“越南版长城”。
研究历时5年
越南历史学家协会负责人潘晖黎(音译)教授日前在越南首都河内表示,位于该国中部广义省边远山区的这段城墙有些部分是用石块垒成的,有些是由泥土建成的,其最高处可达4米,“这是在东南亚地区发现的最长的建筑物遗迹”。
2005年,法国亚洲研究学院河内分院负责人安德鲁•阿迪在查阅越南阮氏王朝1885年的一份历史文件时,看见里面提到了“广义省有长墙”,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于是便与越南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家阮进东(音译)发起了一项研究与考古行动。5年多以后,他们的研究终于结出了硕果。
越南史上重要工程
“越南版长城”北起广义省,南至平定省,被部分越南历史学家称为阮氏王朝时期“最伟大的工程业绩”。1819年,越南名将黎文悦接受越南嘉隆皇帝阮福映的命令开始建造该墙。
尽管当地人将其称为“越南版长城”,但它更像英国的哈德里安墙。哈德里安墙横亘在英国不列颠岛,它全长约118公里,是古代罗马帝国在该岛的北部疆界。与哈德里安墙一样,广义长墙也是沿着一条已经存在的道路修建的,全程共发现了50多处古老城堡,而且有证据表明沿途的城堡、集市和寺庙等比长墙本身历史更悠久。长墙的作用主要是区分疆界和管控当时生活在平原地区的越族人与山区的赫耶族人之间的贸易与旅行。
专家们表示,广义长墙的建设在当时对于两个族群都有利,因此很可能是两族人合作建立了该墙,至今两个族群中仍各自流传着他们的先辈如何建造该墙以抵御对方入侵的说法。
历史因素阻碍开发
目前,研究人员正准备向越南相关部门提出申请,以便将广义长墙确立为国家级文化遗产,他们还计划把长墙所在地建设成为国际旅游景点。
事实上,除了长墙以外,广义省的确还有许多潜在的旅游资源。那里有茂密的森林、如画的山区景观、温泉、近海火山岛、珊瑚礁和原始海滩等。但是,当地的一些“不光彩历史”却也阻碍了国际开发的进程。
广义省正是臭名昭著的“美莱村大屠杀”发生地。1968年,美军士兵在该省的美莱村杀害了数百名手无寸铁的越南村民,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这起事件传出以后震惊了美国,也影响了美国人对越南战争的支持。
尽管越美双方后来合作就此事件建立了纪念馆,但那一地区一直被越南政府认为在政治上很敏感,管控很严格。直到最近,越南政府才同意外国游客进入该地并接触当地少数族群。
美国圣路易斯动物园出生的黑犀牛仔。
1月26日消息,美国圣路易斯动物园近日诞生一只罕见的黑色犀牛仔,这是该动物园20年来首次降生这种品种的犀牛。
这只公牛仔重120.5磅(约54公斤),1月14日出生。黑犀牛是一个濒临灭绝的品种,数量虽非常少,但正在逐步增加。为保护这个种类,北美洲38个动物园人工养殖了总共60头黑犀牛。
圣路易斯动物园表示,这头黑犀牛仔的父母都年满6岁,2007年来到该园。
在犀牛种群中,黑犀牛的数量急剧下降。1970年,据认为在非洲有约6.5万头黑犀牛;1993年,在野外仅存2300头。根据国际犀牛基金会的统计数据,2003年,非洲黑犀牛总数恢复到3610头。由于牛角有药用价值,对黑犀牛的偷猎现象非常严重。
"讨钱哥"表示如果有人给他一百万美元,他就能够吃麦当劳最经典的烤汁猪排堡
近日,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27岁男子克莱格·罗文不久前在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发布了多段雷人视频,称希望某位“钱多得花不完”的富翁能“慷慨解囊”,无条件送给他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58万元)。这一系列“讨钱视频”在美国网友中引起轰动,克莱格也一跃成为网络红 人。令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真的有一位美国款爷甘当“冤大头”,承诺将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58万元)的支票白送给他,从而让他美梦成真。据悉, 克莱格将于2月2日收到这张支票。
网友骂脸皮厚
克莱格是一名喜剧作家和演员。过去两个月来,克莱格在YOUTUBE网站上陆续发布了几段雷人的“讨钱”视频,希望某位百万富翁能够白白送他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58万元)。
这一系列异想天开的“讨钱视频”发布后,至今已获得数百万次点击率,并在美国网友中引起轰动。“讨钱哥”克莱格也一跃成为网络红人。许多网友嘲讽,克莱格的脸皮可谓厚到极点,他多半是穷疯了。也有许多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克莱格压根就不是真的想要讨到这笔钱,他或许只是想制造噱头哗众取宠,获得 更大知名度。
真有富翁上钩
克莱格在1月19日最新发布的一段视频中宣布,他的“百万美元讨钱行动”已经引起了一位叫本杰明的神秘亿万富豪的兴趣,后者已承诺最迟在2月2 日,就会将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58万元)白送给他。克莱格还出示了一份富翁“本杰明”的律师发来的“捐款公证信”,作为证据。
克莱格表示,2月2日收到支票之后,就会公开富翁“本杰明”的真实全名。克莱格还向网友们显摆说:“到2月2日我就会是一名百万富翁了,现在你们还有几秒钟的时间来嫉恨我。”
克莱格透露,“本杰明”之所以乐意捐这笔钱给他,是因为他非常喜欢克莱格发布的“讨钱视频”,并认为“真的非常有趣”。
王裳
谁是神秘的财神爷
在一段视频中,“讨钱哥”克莱格大言不惭地说出了一大串“最适合”向他送出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58万元)的富翁名单,其中包括目前红透半边天的歌星嘎嘎小姐、股神巴菲特等等。而他所说的那位款爷“本杰明”,有可能就是这些名人中的一位。
三峡史记
摄影家曾年1971 年起就在长江上当水手,虽然同在一条江上,但对于三峡也只是听老船员说说而已。1996 年,三峡工程动工之后,曾年几乎每年都去三峡一线,这一行程既为三峡留影记录,也圆了他的峡江之梦。将近15 年过去了,三峡大坝175 米也试蓄水成功,曾年见证的三峡,似已天翻地覆。
70亿年代
就在今年,世界人口将突破70 亿大关。人们已经开始限制自身种群的膨胀,计划生育、结扎手术、观念普及都已初见成效。然而,在惯性驱使下,世界人口仍将在许多年内继续增长。而且老龄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如何供养越来越多的老人?更何况,人类若想自救,仅仅控制人口还远远不够。
翰墨书香廷巴克图
因为地处撒哈拉的水陆要冲,廷巴克图曾是盛极一时的驼队之城和伊斯兰文化中心,珍贵的书籍是它的灵魂。后来,廷巴克图因征服者的劫掠而一蹶不振。时至今日,来自西方的作家走过它的街头,搜集古城的新故事——羊皮文书的古韵遗风,盗匪神汉的蛮横乱局以及“绿色贝雷帽”的短命皈依和罗曼史——这一切,都将在文章中重新上演。
越南超级地下洞穴
来到越南中部的峰牙己榜国家公园,在它的数百溶洞中略窥一二,便能设身处地体验“鬼斧神工”的涵义。想象一下:可容波音747 通过的天然隧道,比人世任何殿堂都更宏大的洞室,旷无一物的地下空间如黑洞般吞噬头灯的光华——而不经意处又现出巨型天坑,令幽深洞道的中途洒进阳光,生出整片森林——无止境的地下奇观,定会让你看过的所有科幻大片黯然失色。
美洲迷城卡霍基亚
与美洲印第安人相关一般联想大抵是羽毛头饰、面部刺青,幕天席地、弓箭帐篷。几乎没有人记得,早在哥伦布抵达美洲大陆400 年前,印第安人也曾建起规模可观的都市,一座座泥土夯成的宏伟高台是它的鲜明特色。但这城市生活和文化也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应有的痕迹,几百年后发心寻觅的美国人,还能找回卡霍基亚的几分真容?
韩国媒体披露的金正日专列
据韩国媒体19日报道,朝鲜正大幅提高对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及其接班人金正恩的安全警卫级别,除了在2010年将金正日专列设置成“隐形列车”外,目前还从西方国家进口了尖端反恐及警卫设备。分析称,朝鲜此举与金正恩被确立为接班人以及延坪岛炮击事件等相关。
列车加上特殊材料
韩国《中央日报》19日报道称,朝鲜为金正日的专列设置了包含雷达吸波材料的“网络”设备,只要将这层胶片形态的物质覆盖在列车表面,那么就很难捕捉到列车内人员的动向。
分析称,此举是为了摆脱24小时追踪金正日专列的美国间谍卫星及U-2侦察机等。韩国军方人员此前曾表示:“我们通过卫星对金正日的动向进行24小时监视,特别是对其专用列车。”
购买尖端警卫设备
此外,负责金正日警卫工作的警卫司令部目前正从西方国家进口尖端反恐及警卫设备。据透露,朝鲜进口的设备中包括了人体透视摄像头、液体炸弹感知机、移动用炸弹清除机等。
对于朝鲜的这一系列举动,韩国媒体分析称,自2010年9月接班人金正恩在公开场合露面后,朝鲜便提高了安全警卫级别。此外,对于之前发生的“天安号”事件及延坪岛炮击事件等,朝鲜害怕韩美军方就此对朝鲜进行报复,因此才花大力气提高金正日父子安全警卫级别。
报道称,朝方尤其担心部署在驻日美军基地的美军F-22隐形战斗机。但也有媒体披露称,虽然韩美一直将F-22作为应对朝鲜的“杀手锏”,但朝鲜已装备能捕捉美军隐形战机行踪的特种雷达,并已经部署到朝韩军事分界线。
据称,朝鲜对购自俄罗斯的雷达进行了改造,通过拦截隐形战斗机的通信信号来确定飞机位置和速度。
“暴风之眼”:木星表面壮观的大红斑
处于土星环阴影下的土卫四
火卫一表面10公里直径宽的Stickney陨坑
2005年由“勇气号”探测器在古塞维陨坑拍摄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火星日落照片
科学网(kexue.com)讯 1月24日报道,缤纷炫丽的太空构成的美景令人类惊叹。近日,英国皇家天文台所公布近5年来从太空中拍摄的精美太阳系照片,内容精美绝伦震撼人心。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些太阳系照片包括美国宇航局(nasa)和欧洲宇航局发射的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照片,其中一张令人难以置信的火星日落照片是2005年由“勇气号”探测器在古 塞维陨坑拍摄的。图中蓝色发光区域环绕在日落周围,有时当日落完全消失时蓝色发光区域还会持续两个小时。这种发光现象是由于高纬度灰尘散射环绕的太阳光形成的。由于大气层中存在着许多灰尘,因此其余的天空部分呈现淡红色。
这张图片使宇航员有种亲身体验火星环境的冲动,图片中太阳比在地球观看的小许多,这是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更远。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精美太空照片,例如火卫一表面较大的Stickney陨坑、木星表面的大红斑、土星环阴影投射在土卫四上;土星土卫一的近照等,参加2011年度天文摄影比赛。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这些图片展示的是2011年第一次北极光展的一部分,这次极光持续时间长达两周,是由剧烈的太阳活动造成的。极光达到峰值时,远在北爱尔兰的人都能看到这种精美绝伦的自然景观。
1.新年极光
新年极光(图片提供:Thilo Bubek)
1月7日,挪威北部特罗姆索附近山区出现美丽壮观的极光。这次极光一直持续到今年的第二周,第一周剧烈的太阳活动生成的太阳风(其实是带电粒子)导致极光形成。当带电粒子沿地球磁场线运行时,就会形成美丽的极光。带电粒子撞到极区大气层,受到刺激的空气分子会以光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力。
2.科瓦罗亚岛(Kvaloya)天幕
科瓦罗亚岛(Kvaloya)天幕(图片提供: Fredrik Broms)
1月8日,挪威北部科瓦罗亚岛的上空出现像花环形状的北极光。2011年前几周的北极圈周围的极光活动在1月7日和8日达到峰值。不过在接下来的很多天里,高纬度地区的天空仍有极光出现。1月12日在挪威特罗姆索附近,极光从下午6时开始,一直持续了12小时。据spaceweather.com上的一份报告说,在极光活动达到峰值时,它们是如此明亮,甚至远在北爱尔兰都能看到这种美丽的自然景观。
3.小屋上空的极光
小屋上空的极光(图片提供:Peter Rosén)
1月7日,瑞典北部阿比斯库的一座小木屋上空充满美丽的淡绿色极光。摄影师彼得·罗森说:“整个天空看起来像可怕的地狱一样被分开。天空里的红色、蓝色和绿光像翩翩起舞的舞蹈王后。”引起极光的太阳喷射物还能引发地磁暴,后者可对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地球轨道里的卫星和地面上的通讯及输电设备造成不利影响。
4.犹如外星日落
犹如外星日落(图片提供:Ruslan Akhmetsafin)
1月8日,形状奇特的北极光使偏远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地平线看起来像是外星世界。大气里的原子类型和它们所处的高度,决定了极光会是什么颜色。人们看到的极光大多都是淡绿色。这是因为这些极光是由位于较低海拔(大约距离地面100到300公里)的氧原子产生的。蓝色和紫色极光是由氢和氦等较轻的气体生成的,较低水平的氮气会使绿色极光幕布的底部形成红色边缘。
5.天桥
天桥(图片提供: Thilo Bubek)
1月7日,挪威北部索马罗亚(Sommaroya)上空出现的一条弯曲的极光,看起来像是附近一座灯火通明的桥。天空里出现的幕布状、弧状和带状光影展又称北极光或者南极光,发生在北半球的称作北极光,出现在南半球的是南极光。(秋凌)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24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22日报道,下面这些图片展示的是2011年第一次北极光展的一部分,这次极光持续时间长达两周,是由剧烈的太阳活动造成的。极光达到峰值时,远在北爱尔兰的人都能看到这种精美绝伦的自然景观。
1.新年极光
1月7日,挪威北部特罗姆索附近山区出现美丽壮观的极光。这次极光一直持续到今年的第二周,第一周剧烈的太阳活动生成的太阳风(其实是带电粒子)导致极光形成。当带电粒子沿地球磁场线运行时,就会形成美丽的极光。带电粒子撞到极区大气层,受到刺激的空气分子会以光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力。
2.科瓦罗亚岛(Kvaloya)天幕
1月8日,挪威北部科瓦罗亚岛的上空出现像花环形状的北极光。2011年前几周的北极圈周围的极光活动在1月7日和8日达到峰值。不过在接下来的很多天里,高纬度地区的天空仍有极光出现。1月12日在挪威特罗姆索附近,极光从下午6时开始,一直持续了12小时。据spaceweather.com上的一份报告说,在极光活动达到峰值时,它们是如此明亮,甚至远在北爱尔兰都能看到这种美丽的自然景观。
3.小屋上空的极光
1月7日,瑞典北部阿比斯库的一座小木屋上空充满美丽的淡绿色极光。摄影师彼得·罗森说:“整个天空看起来像可怕的地狱一样被分开。天空里的红色、蓝色和绿光像翩翩起舞的舞蹈王后。”引起极光的太阳喷射物还能引发地磁暴,后者可对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地球轨道里的卫星和地面上的通讯及输电设备造成不利影响。
4.犹如外星日落
1月8日,形状奇特的北极光使偏远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地平线看起来像是外星世界。大气里的原子类型和它们所处的高度,决定了极光会是什么颜色。人们看到的极光大多都是淡绿色。这是因为这些极光是由位于较低海拔(大约距离地面100到300公里)的氧原子产生的。蓝色和紫色极光是由氢和氦等较轻的气体生成的,较低水平的氮气会使绿色极光幕布的底部形成红色边缘。
5.天桥
1月7日,挪威北部索马罗亚(Sommaroya)上空出现的一条弯曲的极光,看起来像是附近一座灯火通明的桥。天空里出现的幕布状、弧状和带状光影展又称北极光或者南极光,发生在北半球的称作北极光,出现在南半球的是南极光。(秋凌)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1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古生物学家在阿根廷发现了距今2.3亿年前的恐龙化石,它们属于一种名为Eodromaeus的新恐龙,这种恐龙外形与始盗龙相似,身长只有4英尺(约合1.3米),颈骨还有气囊,这给兽脚类恐龙最终进化为鸟类增添了更多证据。
1.已知最早的恐龙之一
最新一项研究称,大约2.3亿年前,恐龙Eodromaeus曾经生活在阿根廷,这种恐龙体型如狗般大小,会给对手致命一击。新恐龙种类的发现让科学家对恐龙取代其他爬行动物统治地球以前的时代有了新的认识。
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塞雷诺(Paul Sereno)说:“这是我们迄今对掠食性恐龙家族最完整的认识——它看上去像是这个家族最初的模样。Eodromaeus恐龙体型较小,行动迅速,十分危险。”作为已知最早的恐龙之一,Eodromaeus身长只有4英尺(约合1.3米),站高刚到成年人的膝盖处。
最新研究显示,这种小恐龙却是兽脚类恐龙家族的祖先,这个家族包括霸王龙和恐爪龙这样的恐龙。与这些可怕的后代一样,Eodromaeus也有一条长而僵硬的尾巴,独特的骨盆外形,颈骨内还有气囊——或许与呼吸存在联系,为兽脚类恐龙最终进化为当今鸟类增添了更多证据。
2.仅几磅重的小恐龙
保罗·塞雷诺双手捧着Eodromaeus恐龙头骨全尺寸复制品,它的牙齿看上去像针一样锋利。塞雷诺还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驻站探险家。据他介绍,Eodromaeus恐龙同与其极为相似的恐龙始盗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如果回到2.3亿年前,其中一种恐龙从你的头顶轻轻掠过,你一定想知道那究竟是Eodromaeus恐龙还是始盗龙。”
塞雷诺和他的研究团队曾经以为始盗龙是食肉恐龙的祖先。不过,基于对始盗龙化石的最新分析以及Eodromaeus的发现,他如今认为始盗龙其实是蜥脚类恐龙的祖先。蜥脚类恐龙是一种体型庞大的长颈食草恐龙。塞雷诺说:“这是恐龙起源的妙处。谁能预测这些10磅到15磅(约合4.5公斤到7公斤)的恐龙——两者外形相似,但吃的东西不同——最终进化成像梁龙和暴龙一样截然不同的生物?”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恐龙专家汉斯-迪特·苏斯(Hans-Dieter Sues)也认为,对始盗龙重新分类意义重大。苏斯还是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编辑,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当始盗龙最早被发现时,每个人都注意到一点,那就是对于兽脚类恐龙来说,后牙看上去十分奇特。始盗龙长有叶状小牙齿,而这些牙齿是在兽脚类恐龙身上找不到的。”
3.新恐龙骨骼复原模型
研究人员对Eodromaeus恐龙几乎所有的骨骼都做了说明,鉴于Eodromaeus只是一种小动物,这种做法极不寻常。根据它的化石,科学家认为Eodromaeus恐龙就像是其兽脚类恐龙后代一样,双腿站立奔跑,具有锋利的牙齿和善于抓握的爪子——Eodromaeus恐龙用它来捕捉其他爬行动物幼仔。
美国马里兰大学古生物学家托马斯·霍尔茨(Thomas Holtz)也认为,Eodromaeus恐龙或许是早期兽脚类恐龙的祖先。霍尔茨也没有参与塞雷诺的研究。他说:“我认为他们获得了一项重大发现。在特征方面,Eodromaeus似乎在兽脚类恐龙族谱中非常靠下。”
霍尔茨补充说,Eodromaeus与始盗龙外形相似并不令人奇怪,双方在大约1000万年拥有共同的祖先,从进化角度讲,1000万年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他说:“我们对它们的共同祖先了解越深入,它们分道扬镳的时间越短,所以,它们彼此之间看上去更相像。如果你回到那个年代,最终发现它们其实是同一种生物。”
4.发现新恐龙化石之地
这里便是发现Eodromaeus与始盗龙化石的阿根廷西北部荒凉的“月亮谷”(Valley of the Moon)。据塞雷诺介绍,在距今2.3亿年前,月亮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环境非常美。”Eodromaeus和始盗龙与其他许多爬行动物种类分享了这片三叠纪天堂,包括嘴像鹦鹉的爬行动物(曾经是恐龙的远亲)及许多像鳄鱼一样的体型较大的动物。
马里兰大学古生物学家霍尔茨表示,研究Eodromaeus与始盗龙的共同特点或许有助于科学家全面认识所有恐龙最后的共同祖先。霍尔茨说,Eodromaeus恐龙“可能是两足动物,手或许已经适于抓握,其食物或许并没有严格限定于肉类或植物,而相比之下,第一种恐龙可能是杂食动物。”在本周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将对Eodromaeus恐龙新化石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