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中新社广州2月25日电 广州市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法学教授黄建武在该市“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广州市2011年财政预算中,土地出让收入计划较上年大幅增收,这与目前的楼市调控政策存在矛盾。

  记者25日就此询问广州市财政局长张杰明,他未予回应。

  根据广州市财政局向广州市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提交的该市“2010年预算执行报告和2011年预算草案”显示,2010年广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455.6亿元人民币;2011年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计划为646.5亿元,比上年增收190.8亿元。

  “虽然我是法学教授,对经济学是‘门外汉’,但从字面上理解觉得存在矛盾之处。”黄建武说,房价要降下来,土地出让金理应有所下降;现对抑制房价,中央态度坚决、民间要求强烈的情况下,土地基金收入还能否实现大幅增收本身存在疑问。而现今中国的地方政府“土地经济”特征明显,一但房价‘打压’成功、出现下跌,土地出让金如果收不上来,会影响城市运作,“别忘了,收入决定支出,缺口这么大如何平衡?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决策部门有必要重新思考、审慎面对”。

  黄建武也同意,也许制定该份预算时,“新国八条”还没有出台,时间差导致“预算差距”,但现实情况出现变化就有必要重新审视当初的预算还是否科学。(完)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23日,国家文物局官网发布《全国文物拍卖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强调要认真研究治理文物拍卖企业“知假拍假”问题。“假拍”、“拍假”、“知假拍假”在业界内部已是公开的秘密,这个问题也使拍卖行业遭受到广泛诟病。据了解,由于拍卖法存在一定漏洞,还有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这些都是造成“知假拍假”长期存在却很难查证的原因所在。此次国家文物局强调要加强文物拍卖审核管理,认真研究治理文物拍卖企业“知假拍假”问题,这对于规范我国文物收藏市场来讲无疑是一个大大的利好消息。

2010年对于中国文物收藏市场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几大拍卖行你追我赶,过亿元“天价”拍品频出,赚足了眼球、吸引大批新进藏家和“热钱”进入市场。许多业内专家对中国文物收藏市场未来前景普遍看好,似乎“十亿元时代”就在眼前。但是在这繁荣的背后也存在很多乱象和质疑之声。如圈内某位知名收藏家就对去年火爆的文物收藏市场“大泼凉水”指出:浮华的拍卖市场,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是真实的拍卖交易?还是为了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而人为设计的市场繁荣假象?谁也说不清楚!不管这句话出处如何,却道出了大部分收藏爱好者的心声。确实,“假拍”、“拍假”现象只能让文物收藏市场繁荣一时,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积累高额的财富,但这对于中国文物收藏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来讲无异于杀鸡取卵。所以对于“知假拍假”现象如不加快整治力度,将会给中国文物收藏市场带来极大危害,伤害广大收藏爱好者的收藏热情和经济利益,造成收藏市场不健康发展。

收藏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阅读,更是精神财富和幸福体验,对于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收藏文物不仅仅是收藏“文物艺术品”本身,而是这些藏品所承载的历史、艺术和研究等价值,只有包含这些“附加值”之后,它们的经济价值才会真正凸现出来。文物收藏不能光盯着钱,因为对利益的急需而丧失了“收藏之道”,其结果得不偿失。(人民网记者 鲁婧)

发表在栏目: 文化
2月2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一篇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Jonathan Schooler的文章,文中就科学研究中出现的递减效应现象以及如何改善科学研究过程进行了讨论。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很多已发表的科学成果都存在一种现象:其有效性似乎会随着时间逐渐降低。心灵学(Parapsychology)称之为递减效应(Decline Effect),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效应属于对夸大的初始研究结果的一种自我修正,但我们无法通过获得那些“负面的研究结果”来验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因为它们没被公开。
我觉得,应该为所有的研究发现建立一个可开放获取的储存库,科学家们可把实验开始前的研究假说与研究方法以及实验完毕的研究结果(无论好坏)均记录入库。这样的数据库可为我们揭示发表的结果是如何与更多未发表的研究相符合,也可有助回答有关递减效应的问题。
该数据库有助我们克服目前科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缺点,并确认递减效应是否影响科学家设计实验、撰写相应论文以及期刊的发表决定等。
出版偏见(Publication bias)对递减效应也存在一定影响:研究者也许只能公布具有重大效果的的那些初始研究,而后续研究的效果变小也存在更多可能。
总之,要想区分真正的研究结果和未经证实的错误结论,我们需要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将那些未公开的研究记录下来。(科学网 张笑/编译)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地球内核每1百万年增加1度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23日消息,地球内核旋转速度早在很久以前就被测算出来,但是那时的数据并不精准。科学家日前最新研究首次精确计算出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慢于此前的预计速度。

  据国外媒体报道,此前科学家评估地球内核每年旋转速度增加1度,但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这项统计并不精确。研究显示地球内核旋转速度比此前估计得更慢,大约每100万年才增加1度。这项研究已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地球内核增长非常缓慢,新增物质来源于液体外层内核固化在内核表面的物质,在这一时期内,东西半球旋转速度的差异不可能存在于内核结构。该研究小组负责人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生劳伦•瓦斯泽克说:“由于东西半球旋转速度的差异不会出现在内核结构,因此地球内核较快的旋转速度不与观测数据相符, 此前的理论存在较大的错误。然而,我们从半球结构的进化史中获得旋转速率,因而这项研究首次证实半球和地球内核旋转存在兼容协调共性。”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对比了震波穿过地球内核(地下5200公里)和从地球内核反射的传播时间,两种传播时间的差异证实了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之后他们将东半球和西半球内核旋转速度的差异进行了协调统一。

  首先,他们观测到东西半球在旋转速度上存在差别,之后在两个半球的分界线上发现在深度上持续向东进行偏移。由于地球内核随时间推迟逐渐增长,因而内核中心区域相对年代更久远,两个半球之间分界线的改变将引起随内核旋转而进行变化。依据两个半球分界线的变化和内核增长速率,可计算出内核的旋转速度。

  虽然地球内核位于地下5200公里以下,但其产生的效应对于地球表面尤为重要。特别是伴随着地球内核增长,液体内核向外层传送对流凝固期间会释放热量,这种对流传送过程将产生地球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一旦没有地球磁场,地球将无法抵御太阳的辐射,生命会无法生存。这项研究是首次观测证实地球内核具有缓慢的旋转速度。这将用于模拟地球液体内核对流传送模型研究,使我们更好地洞悉地球磁场的进化。

  (科学网-kexue.com 水离子)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南极冰原下埋藏有发达的水系,包括湖泊和河流(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10日消息,近日,随着俄罗斯南极东方站科学家操纵钻头节节深入,全世界最神秘的一片湖泊即将掀开面纱,它在过去1500万年里一直静静地隐藏于南极洲厚厚的冰盖下,里面也许孕育着从未被人类所知的生命形式。

  这个名为“东方湖”的冰下湖存在于南极冰盖下3750米的深处,和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样大,是南极洲150个冰下湖中最大、最深且最与世隔绝的一个,迄今为止人类的足迹还从未到达过那里。东方湖的氧气含量极高,并保持着全球最冷气温零下89.2摄氏度的纪录,在地球其它任何地方没有跟它类似的环境。

  俄罗斯东方站目前正在利用南极洲短暂的夏天对东方湖进行钻探,他们的钻头即将到达这个神秘的地方。

  由于这片湖极深且从未被钻探过,科学家们怀疑里面可能存在新的生命形式,它将展示地球在冰河世纪之前的形态以及生命究竟是怎样演化的。这项研究还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在火星和木星卫星欧罗巴这样相似的极端条件下生命存在的可能。

  目前专家们还受到一些困扰,他们担心一旦穿破东方湖可能会将外界细菌带入这片纯净的湖水中,或许也会将从未被发现的细菌带到陆地。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中新社北京2月19日电(记者 曾利明) 中国内地约有70%的家庭存在自我用药不当问题,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为12%-32%;超过一半消费者不知道自我药疗首先应选非处方药(OTC),很多人把去痛片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混淆。这是今天公布的《中国止痛类非处方药认知度网络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

  由中国非处方药协会组织进行的此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0900张。数据分析显示: 近七成被调查者出现疼痛等轻微身体不适时,都首先自行到药店购买药品。但在购药时,近半数的消费者并不了解非处方药(OTC)标识及其含义,盲目购买药品我治疗,存在明显的认知误区。

  主持该调查的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白慧良称,以自我药疗最常用的止痛类药为例,超过40%认为去痛片是非处方药,而实际上去痛片属于处方药,用法用量应根据医师处方及医嘱使用,长期滥用很有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且损害骨髓造血系统。

  国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教授认为,由于公众自我药疗知识缺乏,造成很多不该发生的悲剧。要保障公众自我药疗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迫切需要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培养科学的自我用药意识和行为习惯。他指出,日常常见的关节肌肉疼痛,感冒咳嗽等疾病都是适合自我药疗的,但一定首选带有OTC标识的非处方药。

  两位专家提出,“自我药疗”的安全原则是:要认准OTC标识,首先选择外包装上有OTC标识的药品,按照说明书,采取正确方法、剂量来对症服用;同时适量购买,及时清理药箱;不能使用过期变质药品。 为方便公众了解查询自我药疗常识,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启动安全自我药疗行动,并在腾迅网推出“认准OTC标识 轻松去痛更安心”专题栏目。(完)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受到镉污染,可能引发骨痛病。昨天有媒体报道了这一内容,引发了市民的广泛关注。记者昨天采访了从事这一调查的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的教授潘根兴,他回应说,“不是市场上所有的大米都是这样的,江苏的样品就没啥问题,只能说我们抽查样品的10%存在镉超标,大家不必恐慌”。

  □快报记者 夏天 鹿伟

  【调查】

  抽样的10%存在镉超标

  2007年,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全国六个地区(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大米样品100多个,回来后他们专门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抽查样品的10%存在镉超标。2008年4月,潘根兴又带领他的研究小组从江西、湖南、广东等省农贸市场随机取样63份,实验结果证实样品的60%以上大米镉含量超过国家限值。

  无独有偶,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全国市场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显示,稻米中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是铅,超标率28.4%,其次就是镉,超标率10.3%。

  【危害】

  镉超标米可能致骨痛病

  大米镉超标会有啥危害?潘根兴介绍说,镉是一种重金属,会抑制锌和硒的吸收,后两种正是促进钙质吸收的微量元素。体内镉超标易患高血压、肺气肿、骨质疏松等病症。“镉进入人体,多年后可引起骨痛等症,严重时会导致可怕的骨痛病。”潘根兴说。此外,镉代替了钙、锌等元素,容易引起体内功能紊乱,影响身体代谢。

  据悉,国际卫生组织曾公布了上世纪8大公害事件,其中就有日本“镉米中毒”导致骨痛病事件。

  【提醒】

  江苏抽查样品没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米遭受镉污染,以致超标?潘根兴介绍说,土地遭受污染是一大原因,而南方酸性土壤种植超级杂交稻比常规稻更易吸收镉。

  中国年产稻米近2亿吨,10%即达2000万吨。这些数字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潘根兴他们的研究表明,中国稻米重金属污染以南方籼米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为重。

  据悉,去年江苏共种植水稻3350万亩,全省从南到北都有稻田。那么江苏是否也存在大米镉超标的问题?“从抽查看,江苏的样品没啥问题。”潘根兴解释说,江苏的土地大部分都不是酸性的,因此会避免这个问题。

  【解忧】

  城里人不用担心中毒

  有市民担心吃了镉超标的大米,容易引起镉中毒。对此,潘根兴表示,镉中毒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都市人目前大米的食用已经达不到中毒的量了。“其实,城里人不用担心,因为大家吃的是‘百家饭’。” 潘根兴告诉记者,像南京市场上的大米可能来自全国各地,一般百姓会在不同超市买不同牌子的大米。如果长期买一种品牌的大米的话,那么品质应该也有保障,“品牌大米一般都有自己的基地,对土地污染的监控比较严格。”

  他坦言,其实数以千万计的污染区稻农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稻米是他们一日三餐的主食,部分农民明知有污染,但困于卖污米买净米之间的差价损失,而被迫食用污染大米。更多农民则并不知道自己食用的大米是有毒的,他们甚至不清楚重金属是什么。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一提起长城,人们就会想到是由坚硬的砖石砌成,但是在辽宁省境内的明长城却证实有“木长城”的存在。

  辽宁省文物局与辽宁省测绘局近日完成的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披露了最新的勘查成果,从已发现的长城遗迹看,位于辽宁东部山区的木柞墙遗存为明长城的一部分。以树木作为墙体在中国明长城中还鲜有发现。


以树木作为墙体在中国明长城中还鲜有发现(科学网-kexue.com 新闻配图)

  辽宁东部山区山林众多,主要树种为柞树,构筑材料颇为充足,柞树质地坚硬,耐腐蚀,加工便利,成为辽东“木柞墙”的首选材料。如在辽宁省丹东市叆阳附近的山体上尚留有较多柳条边的痕迹,这可能就是清代推倒或利用明代木柞墙后,借用原有的基础经简单修筑而成柳条边。这样的段落多在腐朽不存的木柞墙地带,保存有壕堑。

  “木长城”的存在也在史籍中得到印证。《全辽志》卷二“障塞”条记载:“自孤山南界至江沿台西界止,木柞墙共六千八百一十七丈。自马根单起至孤山南界,五千四百四十七丈。”史籍中记载的“木柞墙”长度换算成今天的长度计量单位约为41公里。

  刘谦《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的记载:在今本溪县碱场公社西南有名为“木栅墙”的地方,位于长城沿线上。丹东凤城二道沟长城、裕太长城也是此类木柞墙。

  参加长城资源调查的辽宁省考古专家王绵厚说:“长城的修建大多是就地取材,辽东的‘木长城’符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木材原料也和当地植被吻合。”

  不过,“木长城”本体因自然条件变化而侵蚀,并因时间久远塌陷,对辽东“木长城”的具体分布和长度没有确切的勘测结果。

  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份,总长8851.8千米。辽宁境内的明代长城,史称“辽东边墙”,是明代洪武年间开始陆续修筑的我国北方“九镇”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起点。

  辽宁明长城的墙体,可分为人工修筑的墙体和利用自然地势形成的墙体两大类。人工墙体又可分为四种形式:石墙、土墙、山险墙、木柞墙。利用自然地势形成的墙体有山险和河险。(王军 李克瑶)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卡西尼探测器观测到土卫二狭长裂缝喷涌的水蒸汽和冰晶体


2008年,卡西尼探测器拍摄的土卫二近照

  近期,科学家在土卫二表面发现地下喷涌的海洋,暗示着这颗卫星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丹尼斯-马特逊说:“地球物理学家认为土卫二是一颗充满冰块结构,寒冷且不适宜生存的卫星,这颗星球没有勘测的价值。但最新研究获得了令人惊异的发现!”

  卡西尼探测器发现土卫二在冰冻地壳的狭长裂缝(“虎斑条纹区域”)喷涌着水蒸汽、冰晶颗粒以及有机化合物,土卫一是一颗具有相同体积的邻近卫星,研究人员认为它是一颗荒凉的卫星,但土卫二却具有活跃性。

  通常情况下,研究人员认为冰晶喷射流是存在较大地下水域的直接证据,接近表面的液态水温度达到32华氏度,可以解释这种液体羽状喷射物的形成。但存在一个疑问:盐从何而来?在之前的卡西尼探测器飞越土卫二表面时,该探测器探测到碳、氢、氧、氮和气体羽状喷射物中的多种碳氢化合物。但并未发现海水所含有的盐成份。2009年,卡西尼探测器的宇宙尘埃分析器在一个特殊的区域发现了盐物质。马特逊说:“在我们之前观测的羽状气体中并未发现盐,但在羽状冰晶微粒中却发现了钠盐、钾盐和碳酸盐,这些物质来源于海水。”

  最近一次卡西尼探测器观测发现另一个惊人的事实:热量测试揭示狭长裂缝区域的温度达到零下120华氏度。马特逊说:“这项发现改变了我们传统观念,这一温度暗示着存在火山,热量一定从地表以下流动,甚至可以融化地下冰层,建立地下水域系统。”这项发现使科学家重新思考土卫二海洋表面覆盖的数十公里厚的冰层所具有的意义。

  马特逊和同事认为,溶解在地下深层水域的气体来自于“气泡”,由于“苏打水”的密度小于冰,液体将快速上升穿过土卫二表面。他解释称,多数水呈单边扩散,并加热纤薄的冰盖表面,冰盖只有100米厚。但地下一些结构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土卫二表面较小的洞口喷涌,就像人们启开苏打水饮料一样。当剩余的液体冷冻时,将再次渗入海洋,反复进行这一过程。

  土卫二另一个神秘现象是:这个微小卫星的热量从何而来?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拉里-埃斯普西托称,我们认为潮汐摩擦热量是主要来源。土星强大的潮汐作用对土卫二的结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并轻微地改变其运行轨道。土卫二内部可挠性运动能够产生热量,这就如同你快速地反复折回形针所产生的热量。基于这一理论,土卫二内部摩擦可驱动火山活跃性,所释放的热量融化了冰层。

  埃斯普西托说:“目前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无论何种方式产生热量,土卫二符合了生命存在的多项要求。这里有液体海洋、有机物质以及能量来源。在地球生命诞生之初,所具备的条件与此相似。“

  目前没有人对土卫二表面以下进行勘测,或许其地下存在着更多惊人的发现:喷射流、地下海洋,还有可能存在神秘生命体。(卡麦拉)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虽然宇宙中有许多类地星球,但它们的环境都无法孕育生命

  科学网(kexue.com)讯 1月24日报道,如果做一项有关于外星人存在与否的问卷调查,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相信外星人存在。近日,美国哈佛大学一位首席天体物理学家表示,虽然宇宙中有成千上万个与地球相似的星球,但它们的环境无法孕育生命,因此,人类很可能是整个宇宙中唯一的“人”。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哈佛大学权威天文学家霍华德(Howard Smith)博士认为,人类发现所谓“外星人”的几率非常小,即使最终发现了确实有外星人的存在,也几乎不可能和“它们”取得联系。

  目前人类一共发现了与太阳系类似的500个星系,科学家相信,宇宙中还有数十亿个未被发现的星系存在。

  霍华德博士指出,这些太阳系外星球上的环境不能孕育生命,它们不是距离各自星系中的“太阳”太远,就是太近,这意味着它们的地表温度对生 命形式来说过于极端。另外,其它星球的运行轨道很不规律,使得这些星球的地表温度存在着巨大差异,温度的剧烈变化使得水无法以液态形式存在,而水是构成生 命形式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霍华德博士声称,他与同事发现,其它的星球、“太阳系”与我们人类所处的太阳系有着巨大差异。“我们知道的是,它们对生命来说太恶劣”,“我们得到的新信息显示,我们很有可能是宇宙中唯一的(人的)生命形式。”

  霍华德博士的观点与全球著名科学家的观点存在抵触。不久前,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才说过,由于浩瀚的宇宙中存在不计其数的星系,这就足以证明宇宙中还存在着其它生命形式。

  伦敦大学的研究者们最近也提出观点说,在宇宙中大概4万个星球上,可能存在着其它生命形式。

  不过,霍华德博士认为,这样的猜测性言论过于乐观。他说,人类与外星球的联系实际上只局限在地球周围的小范围空间里,最远也难超过地球外1250光年,这是“外星人”能够接收到人类发出的信号并予以反馈的范围。

  霍华德教授表示,即便是外星人和人类之间发生了联系,两者间的传送信号也需要长达几个世纪之久。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0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