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娜塔莉-波特曼奥斯卡封后(新浪科技配图) 
娜塔莉-波特曼奥斯卡封后

  当身着礼服的娜塔莉挺着大肚走上颁奖舞台,拿过今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时候,也似乎给珠光宝气的好莱坞罩上了一层科学气。虽然她以童星的身份为人熟知,却又是一位地道的“科学宅女”。长大后边演戏边在哈佛大学学生理学的娜塔莉,不仅成为了第一个得到奥斯卡女主角奖的哈佛毕业生,也成为当前最知名的好莱坞“科学女星”之一。

  事实上,走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演员们,高学历的并不少,有着科学学习和研究背景的人也完全可以列出一大叠名单来,或许某一天,在曾经的母校得到荣誉称号,会和在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一样并列成为好莱坞闯荡者们最大的梦想。

  娜塔莉,做演员不如变聪明

  今年凭《黑天鹅》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娜塔莉成为当前最炙手可热的好莱坞实力派女星,而媒体与人们对她的评价,不光只有美貌、独立、善于挑戏、演技出众,人们对她智力层面的称赞要大大多于对其他女星。

  娜塔莉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犹太家庭,祖父是名以色列的经济学教授,祖母曾为英国情报机构工作,父亲是一名妇科专家。波特曼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成长教育。但同时,她从4岁起就开始学跳舞,10岁开始了自己的演艺事业。

  娜塔莉曾经和“小甜甜”布莱妮同为一部音乐剧的主演候补。1994年,因为在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让人心生怜悯的演出,13岁的娜塔莉名动一时。高中时期,波特曼开始和伍迪·艾伦、提姆·波顿、朱丽叶·罗伯茨、尼克尔森等诸多好莱坞重要人物合作。1999年,她就因电影《芳心天涯》中的表演得到金球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不过,最近《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提及,娜塔莉在发展自己的演艺事业的同时,也展示了优异的科研才能。她不仅是“童星”,还是一名科学“宅女”。娜塔莉在纽约长岛的索易特高中读书期间,曾参加了高中生趋之若鹜的“寻找英特尔科学天才”比赛。这项已有69年历史的比赛被认为是美国难度最高的高中生科学竞赛。历届获奖选手中,有7人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2人获得数学“诺贝尔”菲尔兹奖,得到的美国国家科学与技术奖章超过10枚,而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学金”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当年,娜塔莉凭借一篇名为“演示糖的氧气酶制法的简易方法”的论文,杀入过该项比赛的半决赛。在整个高中时期,她的成绩单上全都是A。

  1999年,娜塔莉的演戏事业正蒸蒸日上,在《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演阿美达娜女皇。这个机会将可以给她带来国际声誉,但刚刚从高中毕业的她被哈佛大学的心理系录取了。娜塔莉曾说,如果在成为一名聪明的人和成为一个演员之间二选一的话,她宁愿选择前者。不过,她显然选择了两者兼有,她前往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神经科学和意识演化,同时,保留了自己在《星战》系列中的戏份,但推掉了其他演艺活动。因为娜塔莉的盛名,她在哈佛的导师后来也成为媒体的采访热门人物。神经心理学教授阿兰·德肖维兹说,娜塔莉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她关于测谎的毕业论文得了A+,又作为助教继续做了一段时间研究。德肖维兹说,娜塔莉的心理学研究背景对她在今年获奖的《黑天鹅》中扮演性格分裂的角色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她是一名利用了自己学术背景的演员”。

  好莱坞“科学女星”多

  因为奥斯卡金像奖,娜塔莉的科学老底被人们一一翻了出来,而事实上,在好莱坞闯荡成名的演员中,还可以找出一大把有着科研背景的人。

  看过电影《宿醉》的观众可能会记得其中一位疯疯癫癫的亚洲人,大声喊着“你戳了我的屁股,可疼了!”这位日裔美国喜剧演员昵称为“肯博士”(Dr. Ken)。他不仅在《办公室》、《明星伙伴》等多部美剧和好莱坞电影中扮演角色,也是一名医学家,先后毕业于杜克大学和北卡罗琳娜大学,后一边学习喜剧,一边完成了医学博士学业。

  美剧《英雄》里的漫画迷冈政伟(Masi Oka)在1987年曾经作为“美国亚裔神童”的代表出现在《时代》杂志的封面上,智商高达180的他毕业于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应用数学双学位,他还常常参与好莱坞的特效制作。

  美女演员麦克拉(Danica McKellar)因为电视剧《奇迹年代》而出名,也曾经出演过《生活大爆炸》、《白宫风云》等美剧里的角色,她还写过《数学很靠谱》(Math Doesn’t Suck)等畅销书。她本人可是个数学狂人,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毕业,本科时就在数学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研究过磁场特定性质的数学证据难题。另一名《生活大爆炸》中的女性角色,就是那位终于和“谢耳朵”匹配,超级“宅”的女科学家艾米。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在真实生活中也是一名神经生物科学家。她名叫拜利克(Mayim Bialik),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她的研究是关于一种叫做“普拉德·威利综合征”的大脑化学性质。

  如果再往前推的话,还有被称为“黑白片时代的最美丽女人”海蒂·拉玛,她曾经是一名火箭科学家,她曾经发明过一种技术帮助导弹维持在轨道上,还因为拥有扩频通信方面的专利而被尊为“3G通信之母”。

  好莱坞和大学及科学院的关系不仅仅只是导演、科学顾问和特技制作等层面的合作,随着娜塔莉·波特曼的获奖,或许越来越多的科学宅男宅女们会在走出实验室后,也去尝试一下演戏?

  【链接】

  高学历明星速览

  ●西恩·潘恩:曾经在桑塔莫妮卡·学院学习汽车机械。不过,辍学也很早。

  ●朱莉娅·罗伯茨:曾经在乔治亚州立大学学习成为一名兽医,毕业后她搬到了纽约开始了演艺事业。

  ●威尔·史密斯:有很多的报道都揪出这位好莱坞大牌明星曾经在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威尔后来有一次在采访中说他并没有申请MIT,而只是参加了一个“工程学”项目。

  ●辛迪·克劳馥:曾经拿着一个全奖在西北大学学习化学工程。不过一个学期之后,她为了做全职模特儿放弃了学业。

  ●克莱尔·丹尼斯:和娜塔莉·波特曼差不多年纪的另一位童星,因《新罗密欧与朱丽叶》成名,曾在耶鲁大学学习心理学,不过她没有完成学业。

  ●菲利希亚·戴(Felicia Day):《狼人猎手》中的美女演员取得过得克萨斯大学数学和音乐双学位。

  ●查尔斯·科斯莫(Charlie Korsmo):这位在电影《迪克·崔西》、《胡克船长》中扮演角色的童星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了物理学学位,现是一名法学教授。

  ●杜夫·朗格(Dolph Lundgren):这位电影《捍卫猛将》中的肌肉动作明星是悉尼大学化学工程学硕士,还取得过麻省理工学院的奖学金,但他后来还是选择了继续演戏。

  ●迪兰·布鲁诺(Dylan Bruno):在美剧《数字追凶》中扮演帅哥FBI探员Colby。他曾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环境工程学专业。

  ●唐纳德·萨瑟兰(Donald Sutherland):冯小刚电影《大腕》中的那位导演、“鲍小强”他爹,在多伦多大学取得过工程学学位。

  ●丽萨·库德尔(Lisa Kudrow):《老友记》中那位性格古怪的菲比。她的专业曾经是生物学,曾经一边学演喜剧,一边做医学研究。

  编译/本报记者 /金煜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华网洛杉矶3月2日电(记者 高原)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如果工作压力大使人血压升高,不妨午睡片刻,这样会有助降低血压。

  这项研究是美国阿勒格尼学院的研究人员完成的,研究涉及85名身体健康但精神压力较大的大学生。研究人员对这些大学生进行了精神压力测试,然后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每天可以午睡约1小时,另一组没有午睡。

  结果发现,尽管所有大学生在接受精神压力测试时,血压和脉搏跳动都有所增加,但对午睡了至少45钟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平均血压要低于没有午睡的大学生。

  研究人员指出,午睡有助降低因压力大而产生的高血压,从而起到维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新一期《国际行为医学杂志》上。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本报讯 (记者杜丁) 昨日,清华大学出台《清华大学校园机动车管理暂行办法》,方案规定从4月1日起,一直向社会免费开放的6个校门将有4个限制校外车辆自由驶入,另外今后以参观为目的的机动车将禁止入校。

  自由出入须申请通行证

  目前,清华大学共有6个校门可以通行车辆,包括东南门(主校门)、南门、西南门、西门、西北门和东北门。

  方案规定,清华大学各部门的公务车辆、校内教职员工本人驾驶的机动车、校内居住的教职工家属本人驾驶的机动车以及与学校有经常性工作联系和业务往来的校外单位和个人机动车,可通过“校园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http://jdcgl.cic.tsinghua.edu.cn/ )进行申报登记,保卫部审核后,将为符合条件的机动车办理清华大学机动车通行证。4月1日起,已办理通行证的机动车凭证可通行学校的6个校门。

  借道穿行进校参观将禁入

  除持证车辆可在6个校门自由出入外,其他进校办事的车辆,可从东南门和南门两个校门进出。而一些不是进校办事,只为借道穿行或进校游览参观的社会车辆将被拒绝入校。

  清华大学保卫部部长邱显清表示,该办法将于14日到31日试行,期间无通行证车辆可暂时通行各个校门。据介绍,执行任务的特种车辆(公安、消防、医疗救护、工程抢险等)不受此办法限制。

  此外,4月24日为清华百年校庆日,在这前后会有大量校园活动。清华大学决定,自4月9日至4月30日,清华将暂停接待校园参观。5月1日起,校园参观活动恢复正常。

  ■ 背景

  65%交通事故涉及校外车辆

  据了解,2007年下半年,北京大学出台措施,规定校外车辆禁止入校。此次清华大学出台的《清华大学校园机动车管理暂行办法》,虽然未对所有校外车辆发出“逐客令”,但明确规定,将对机动车核发通行证、不同类别车辆分校门出入。

  邱显清表示,初步统计,目前每天进出清华校园的机动车近4万辆次,无关车辆穿行校园和挤占校内停车资源现象严重;摩托车也时有进入,造成安全隐患;还有不少人开车进入校园参观,带来拥堵和安全的问题。

  邱显清说,根据近三年校内交通事故的统计,其中65%的事故涉及校外车辆。“仅去年,在清华校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就达30余起。”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王平接受记者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王平接受记者采访。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艳 孙婷婷 张玉琴 朱小勇) 农村孩子就应该祖祖辈辈固守田间地头?每个人往上三辈看,都是农民出生,那还要大学干吗……昨日信息时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提出“不应该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的观点,在网上引来一片哗然,截至昨晚8点,记者在网上浏览,网友们已发表上万评论,参与评论的网友更是超过8万人。对此,众多网友呈现一边倒,并不赞成王平的观点。

  质疑

  技术进步只能交给城里?

  昨日,报道被众多门户网站转载,众多网友对该言论“大吐口水”,“难道农村的孩子就应该祖祖辈辈守在田间地头吗?不应该享受改革的成果?”

  有网友更是就全国政协委员王平的观点,总结了三点,其在网上发表评论称,“没文化真可怕,农村的孩子都不上大学,那技术的进步就只能交给城里的孩子了?我认为你(王平)的思维局限在几点:1、上不上大学那是自己的事情,大家都有追求自己生活的权利。这个你只能引导,不能干涉。并且引导要有方。2、你为什么不提议一下,怎么来缩小农村与城市差距,当农村的孩子看到城市的生活和农村生活没有什么太大差别的时候,他们自己会考虑是不是到城市来。3、还有就是,你根本就不了解农村生活,虽然在城市是蜗居、是艰苦,但是相对农村生活也好了很多,大家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而一名湖南省邵阳市网友身为农村人,则现身说法并评论称,“我只能感觉到王委员的肤浅,看到问题的表面而已。农村和城市的差距是造成这种原因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读大学的问题,如果不读大学,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我这边农村没有几个年轻人是在家种地的,都是出去打工,那他们是否就比大学生表现更好?”

  建议

  城市孩子愿意去农村也行

  山东省日照市网友“sandyzhang_1314”则针对王平委员“上了大学不回去农村是一个悲剧”的说法进行了反驳,其评论称,“农村的孩子读了大学不愿意回去,城市的孩子愿意去建设农村也行啊,凭什么农村的孩子就该一辈子在农村,城市的孩子一辈子在城市?”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农村的孩子就不能追求美好的生活了?农村的孩子起步确实比城市孩子的辛苦,但是人有追求就是好的。农村的孩子就要一辈子安安分分地呆在农村里当农民,真是可笑之极啊。有时间多提一些有建设性的话吧。” ip为“61.154.*.*”的网友则呼应称,农村的孩子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赞同

  理智选择生活方式很重要

  在众多网民的意见中,也有少部分网友赞成王平的说法。网友“木补拾钉 ”就认为,“从另一个方面理解她是为农村人着想呀:第一,学费很贵,上学就把一家人的钱花了不少;第二,上了也白上,一个拼爹时代,你爸不是李刚,上了也是没工作;第三,农民工现在的工资比大学生都高,就算你上了学,到最后没有背景找不到好工作,那工资真不如农民工挣得多呀。”

  代表观点

  农村建设好了自然有人去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卫生厅巡视员、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林曙光表示,不要将目前城市、农村存在的问题,归罪于提高他人受教育上来。他说,这种事情要分开来看,改革开放30年,人民群众的文明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毕业后希望有一个广阔的天地是正常的。近年来,政府在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下了很多功夫,随着国家政策的延续性,经济的不断发展,将来,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块宝地,我们不要眼光短浅,只看到农村落后的一面,基础设施建设跟上了,经济条件好了,那时候,那里才是风水宝地。这个平台建设好后,人才自然会往农村流动。不能因为目前有这个那个方面的问题存在,就否认对人的素质教育的作用。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当年,风华正茂的朱光亚(左一)与张文裕、杨振宁、李政道合影。

1950年,朱光亚与夫人许慧君在美国。

20世纪80年代初,朱光亚在办公。

朱光亚走了,永不陨落的是他的功勋与精神。这位生前酷爱欧洲古典音乐,尤其喜欢交响乐的科学家,能与原子弹结缘,还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只有朱光亚 蒋介石派对了

1924年12月25日,朱光亚出生于宜昌,1941年,朱光亚考入重庆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前身)物理系。老师是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赵广增教授。赵教授的讲课深入浅出,枯燥的物理学被他描绘得五颜六色。朱光亚曾说:“用现在的眼光看,我在高中和大学一年级所受的物理教育更多的是科普教育,它深深打动了我,成为我的志向。”

第二年夏天,昆明西南联大在重庆招收大二插班生时,朱光亚在几位南开中学校友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利地转入西南联大物理系,使他有缘先后受教于周培源、赵忠尧、王竹溪、叶企孙、吴有训、吴大猷等著名教授。在众多名师的栽培下,朱光亚不仅在学业上有了较坚实的基础,而且导师们的学术思想、人格风范也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45年,朱光亚从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被遴选留校担任助教。他的优异成绩和出色才能,得到吴大猷教授的赏识。

这年7月15日,原子之火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荒漠上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同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震惊了全世界。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扩大军事实力,他提道:中国也要做原子弹。于是,他请兵工署署长俞大维找到西南联大的物理教授吴大猷、化学教授曾昭抡和数学教授华罗庚商量。并对他们说,做原子弹你们要什么给什么,房子、地、钱什么都给!但三位教授说:现在不缺这个,最缺的是人才,缺制造原子弹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化学家。

当年,经蒋介石同意后,吴大猷挑选了学物理的朱光亚和李政道,曾昭抡挑选了学化学的唐敖庆、王瑞酰,华罗庚先生挑选了学数学的孙本旺。几位青年人坐船于1946年夏从上海出发赴美考察。没想到美国根本就不向任何人开放原子能技术,吃了闭门羹的同时,国内形势很快发生巨变。这个考察组只好解散,各奔东西,自己找出路。几十年过去了,李政道先生回忆这段往事时开玩笑说:“当初蒋介石派的5个人,只有派朱光亚是派对了,他回来是做原子弹了,派我是派错了,我没有做原子弹,而是迷上了高能物理。”

为了掌握研制原子弹这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吴大猷把朱光亚安排在自己的母校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从此,朱光亚与核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核物理这门迅速发展的尖端学科里,他刻苦钻研着,勤奋地学习着,终于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密执安大学核物理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不久,1950年4月,朱光亚冲破重重阻挠,毅然踏上归途,决心将知识和智慧奉献给祖国。

1952年春,朱光亚被选调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停战代表团秘书处任外文秘书,参加了举世瞩目的板门店谈判。他目睹了敌人利用手中的高科技和雄厚的军事实力,肆意屠杀中朝人民的惨剧,看到了科学在正义和邪恶上的殊死较量,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为中国强大的国防科技献身的坚定信念。

这一年,中央决定在全国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建立一所综合性大学,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调来一批著名的物理学家,创建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由于美方拖延谈判,1952年底朱光亚被调回国内,投入到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系的创建事业中。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从去年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颁布开始,就时时听到教育界人士这样说。但很少有人去追问:“深水区”究竟指什么?是改革变为静水深流,还是将走向波澜壮阔?
近日,清华大学推出取消博导评选制度、副教授即可以招收博士生等举措。有人为此欢呼:清华大学一下子多出1000多名副教授博导,年富力强的教师可以更好发挥其科研能量和影响力;有人带着迟疑:以前的博导仅从资深教授中间遴选,称得上是“教授中的教授”,如今资格放宽,会不会引发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下滑?博导资格、博士生招生名额分配等审定权力由学校下放到学院、系科,科研界现有的近亲繁殖、门墙森立等现象,会不会因此有了恣肆蔓延的新土壤?
取消博导评选制度并非清华原创,此前已有不少高校悄悄做过试验。中国高校经历了一轮并校扩招的“大发展”之后,面临着高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治校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改革的呼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由此引发的迟疑、质疑也比以往更多。
就在这几天,被视作“高校改革试验田”、自授学位的南方科技大学,历经3年多筹备,终于迎来了首批46名“实验班”新生报到;上海纽约大学获教育部批准筹建;自主招生上演高校联考的“三国杀”局面……认真打量中国大学的这些“新动作”,人们就会发现:当下的高校改革,每一项新举措的出台,总是背负着打破现行教育体制僵局、探索新路的厚望,出台后也总能引起各种各样的议论。很少有哪一项改革措施能赢得一致叫好,也很少有哪个人能冲破迷雾,给我们一个改革优劣成败的标准答案。
这也许正是“深水区”的真正含义:向着选拔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每所学校都可以有自己的改革进程和改革试验。或许,未来若干年后,会有一些探索因为不识水性又乍入深水区而沉落,也会有一些只抢眼球、缺少实效的改革举措最终迷失,但必定会有一些高校借助深水浮力、敢拼会搏,最终成为游泳高手。这样的结果,或许不如理想的那么美好,但却体现了改革的本来逻辑。
教育是百年大计。高校改革,不能指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惟有放手,让其在“深水区”中学习游泳,中国的高校才能发展,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人大代表李兴浩建议应尽快解决外来务工大学生集体户口结婚难问题

  本报讯 (记者王飞、陈翔、赵琳琳、柳建云)大学毕业了到广州找工作,如果单位没有落实户口问题,户口只能挂靠在人才市场,但等到结婚的时候,想要领结婚证就必须将户口迁出广州?昨天,全国人大代表、志高空调董事局主席李兴浩建议,应尽快解决外来务工大学生集体户口结婚难的问题。

  外来务工大学生遭遇“结婚难”

  以广州等大城市为例,一般外地大学生落户,人才市场是这样操作的:外地大学生符合广州落户标准的,在办理完手续并获人事局审批后,可把户口放在人才市场。落户者须签保证书,保证结婚后把户口迁走。虽然人才市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开出户口证明,但“结婚必须迁户口”协议在双方自愿签署的前提下,不签就不同意户口代理。

  人才市场对此种硬性规定解释说:在人才市场搭户的有几十万人,计划生育是国策,人才市场有生育指标。集体户口人员结婚后的计划生育难管理,容易出现漏洞。

  李兴浩认为,集体户口不允许结婚的直接原因是户籍管理与计划生育管理捆绑在一起,后者的严格管理自然限制了前者。“造成这种制约的根本原因是原有制度没有改革,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一方面在鼓励人才流动,要人有归属感的同时,旧有的户籍制度却限制了人才的流动和创新。而后来出现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个人户口所在单位的问责,又给户籍管理下了‘紧箍咒’。”

  各地人才市场目前个人集体户口“只进不出”的现状,造成人才市场背负着极大的压力和责任,其中最大的责任就是计划生育责任。李兴浩认为,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放宽对大学生集体户口者的入户条件,使“拥堵”在人才市场的大学生集体户口者得以有效“疏散”。

  “如允许挂靠集体户口的大学生集体户口者通过投亲靠友落户,”李兴浩表示,这里的“亲”不仅只限于直系的亲属,也包括旁系亲属;而“友”,就是只要有好友在该城市拥有个人独立户口。

  而针对那些没有亲友可以投靠的大学生集体户口者,应该从相应的入户条件给予优惠和倾向。如只要是本科学历,同时可以提供单位宿舍居住证明或者长期租赁房屋的协议就可以入户;又或者连续在该城市就业三年以上,或获得中级以上职称就可以申请入户等。“总之,既然已经半只脚踏进了我们的城市,就应该允许他们进来,户口迁出后就可顺利领证结婚。”李兴浩说。

  将集体户口转到公租房管委会

  李兴浩认为,在现阶段,户籍制度改革还没有完成实施到位的过渡期,可由政府大量提供公共廉租房,让新婚大学毕业生、从父母家庭分离出来的年轻人尽可能住上政府提供的公共廉租房。

  “此举既可以在当今房价高涨的社会环境下,有效地舒缓刚就业不久的大学生所面临的住房压力,”李兴浩说,“同时,允许把个人集体户口从人才市场转到公共廉租房。在公共廉租房的物业管理中实施可迁入户口的管理体制,成立居委会性质的公共廉租房管理委员会,使之承担一定的计划生育监督管理职能,把目前人才市场管不了管不好的这项职能承接起来。”而且还可以留住优秀大学生,让他们在广州工作有归属感。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开栏语:他曾是中国历史学界顶尖的学者之一,如今却蜗居在南京市郊的一处养老院里,生活困顿,日渐衰竭。尽管如此,他却仍想完成自己的学术使命——

刘起釪(邓建鹰 摄)

刘起釪(邓建鹰 摄)

史学大家老无所依

刘起釪一直觉得自己还能做研究,他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完。1947年在中央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期间出版的《两周战国职官考》,已经过去60多年了,得重新改写与修订;关于《左传》与《周礼》的专著也基本成稿,但还需增补些内容。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这个95岁的历史学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起码,在他困居的这个位于南京市东南郊的养老院里,所有人都相信这一点。

在过去的6年多里,在这家养老院一间10多平方米的病房中,刘起釪过着一种几乎与世隔绝的困顿生活。与他相伴的,除了养老院的护工和同屋的另一个重病老人,还有简单的饭菜,夹杂着药水和屎尿味的空气,以及大把无所事事的时光。

由于间歇性发作的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他无力行走,双手时常颤抖,并伴有长期的大小便失禁。他双耳失聪,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只是偶尔从喉管里发出一些旁人难以听懂的尖细声音。

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南京当地一家都市报的记者发现了他的存在,并刊发了相关的报道,恐怕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个看起来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曾是中国历史学界顶尖的学者之一。

在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公布的首批荣誉学部委员中,刘起釪是唯一一位先秦史研究专家。他主要研究上古史,专攻中国最早一部古史《尚书》的校、释、译、论,而这早已成为“绝学”。

早在1942年师从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顾颉刚期间,这个湖南安化人就显露出极佳的史学天赋。

因为家学渊源,刘起釪自幼熟读古籍,并写得一手漂亮的文言文。当年,他用精炼的古文记录顾颉刚讲授春秋战国史的课堂笔记,顾看后大为惊奇,随后结集出版,成为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图为疑似岳飞书法的条屏

【新华社南京电】(记者 蒋芳)一幅疑似岳飞书法的条屏近日在江苏扬州某艺术品销售中心现身。虽然年代久远,字迹依旧清晰。更难得的是,这幅条屏上还有明代谏臣杨继盛的题款、明代名将史可法和清代大学士蒋廷锡的题跋。有专家从纸张的碳化程度及多枚印章沉垢、书写时的流利程度,初步认定此墨宝为岳飞真迹。故宫博物院专家将来扬州作最后鉴定。

这幅条屏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几行刚劲有力的字迹仍清晰可辨,即“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据了解,这句话出自于《后汉书·耿弇列传》,是东汉皇帝表扬当时建功立业的大将耿弇的。岳飞当时写下这句话时,应该同样是希望自己的战功也能得到皇帝的认可。岳飞的题款旁,有一枚方印,经仔细辨认为“鹏举士”,正是岳飞的字。

在这幅条屏的左下角,“武穆真迹嘉靖二十年椒山杨继盛书”的字样清晰可见,经考证为明代谏臣杨继盛作为首个收藏者的留字。紧靠着杨继盛留字的,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的题跋。

而在条屏的上方,一段清代大学士蒋廷锡的题跋内容则清楚地介绍了岳飞条屏传世的来龙去脉,写道“岳忠武书,如天马行空不著羁勒,为南渡诸君子之冠,世少传本,据闻宋鼎革后,元相府购公书者不惜重金搜括无遗,此卷墨迹为分宜家所藏,后归吴中汪氏,近为阁相某公家所得,后嗣凌夷,欲效 ,求事传观数过,不禁叹为神品。”此墨宝还曾被清代著名收藏家、画家何兆祥收藏,上有何兆祥印、簑翁两枚印章为佐证。

此墨宝经香港和大陆多名书画家鉴定后认为,从纸张的碳化程度及多枚印章沉垢、书写时的流利程度等来看,初步认定为岳飞真迹。杨继盛、史可法、蒋廷锡的墨宝也均为真迹。故宫博物院专家不久将来扬州作最后鉴定。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同源染色体基因表达活性不同的现象,称为基因印记。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英国巴斯大学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名为Grb10的基因,与通常的印记基因表达规则不符的是,它从父母双方遗传下来的等位基因作用截然不同。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所有动物的细胞中,每个基因组都是成对出现: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多数情况下这两条基因都是活跃的,但对某些基因而言,其中一条被关闭了,基因仅能表达来自一方的同源基因,而另一方的不表达。 

  巴 斯大学研究人员与加地夫大学神经系统科学与精神健康研究院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名为Grb10的基因,其异常之处在于,子代只在大脑中表达来自父方的基 因,却在身体其他部位表达来自母方的基因——好像父母双方的印记基因各自在不同部位有一种无意识的优先权:母亲的基因表达涉及胎儿成长、新陈代谢、脂肪储存,而父亲的基因表达调控着成人的社会行为。 

  为了证实这一点,他们对缺乏父方Grb10基因的小鼠进行了行为研究。在一项强制遭 遇测试中,研究人员将两组小鼠放置在一条狭窄管道的两端,并阻止它们转身,结果发现,Grb10基因在大脑中不活跃的小鼠通常会坚守原地,而其它小鼠则会倒退,并表现顺从。缺乏父方Grb10基因的小鼠更喜欢控制其它小鼠,与脑中父方Grb10基因活跃的小鼠相比,更有可能获得同伴礼貌的待遇,这在小鼠和 其它哺乳动物中是一种处于统治地位的标志。此外,这些小鼠还更有可能扯断同笼的表达等位基因小鼠的胡须。当母方Grb10等位基因表达沉默时,小鼠通常会变得又大又重。 

  巴斯大学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的安德鲁·沃德说:“这是首次,我们证明了同一个基因根据其来自父母双方的不同,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好像是父母双方以不同的策略来帮助后代,一方致力于身体,而另一方致力于精神。” 

  研究证明,印记基因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Grb10与胚胎发育有关,而在后期生命中,它对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很重要。“一种基因能影响大脑和肌肉两方面是令人吃惊的。今后我们将研究Grb10基因如何进化出这种双重功能。”(常丽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7 页,共 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