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26日消息,这是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其他国家航天局最新拍摄的风车星系、太空日食、巨型星云等壮观景象。

  1.风车星系

风车星系
风车星系

  这张图片是用最近从哈勃太空望远镜上摘掉的一台照相机拍到的照片和接替它的照相机拍到的照片制成的合成图,该图在19日公布,显示的是螺旋星系NGC 3982。这些照片是在2000年3月到2009年8月间拍到的,它们的合成图很好地展现了这个正在形成恒星的星系的内部细节,该星系距离地球大约6800万光年。NGC 3982的尘埃臂上布满年轻恒星团(蓝色)和炙热的氢气云团(粉色),这些地方是新恒星的诞生地。

  2.一侧被挡住的太阳

一侧被挡住的太阳
一侧被挡住的太阳

  10月7日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拍到的这张照片,显示的是月球的黑色圆盘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形成偏食。这个轨道望远镜正在从远紫外区给太阳拍照时,无意中捕捉到月球凌日的壮观场面。月球显然足够大,可以挡住太阳,这就如同在地球上观看日食一样,月球距离观测者——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并不近。

  3.货物检查

货物检查
货物检查

  10月15日,美国宇航局肯尼迪太空中心的“发现”号航天飞机的有效载重舱的舱门大开,以便机组成员对舱内的货物进行检查。“发现”号和STS-133任务组成员预计将于11月1日发射升空,他们将把补给品、备件和人形机器人“机器宇航员2”号(Robonaut 2)送上国际空间站。

  4.迷你卫星

迷你卫星
迷你卫星

  这颗直径3英里(4公里)的小卫星土卫三十三(Pallene)悬挂在巨大的土星前面,这张照片是美国宇航局“卡西尼”探测器在10月16日拍到的。这是“卡西尼”号在土星的卫星周围进行“周末之旅”时拍到的众多照片中的一张。在62小时内,这艘飞船总共从9颗土星的卫星旁边飞过,在这期间不断抓拍高清图片。

  5.巨型星云

巨型星云
巨型星云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到的这张最新照片显示的是行星状星云NGC 6210就像深海水母一样在黑暗中现身,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奇特结构。该星云位于距离地球大约6500光年的武仙座里。行星状星云其实跟行星没有一点关系。这种由尘埃和气体构成的云团,其实是静静死去的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的遗留物。

  这些中等大小的恒星在死亡时会摆脱掉它们的最外层,留下密度很大的核心,即所谓的白矮星,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星云经常围绕在这种星体周围。据美国宇航局说,10月18日公布的NGC 6210星云的这张最新照片,以空前的清晰度显示了该星云的内部区域和它中心的白矮星。

  6.“南双子座”望远镜的主镜

“南双子座”望远镜的主镜
“南双子座”望远镜的主镜

  10月8日,智利 “南双子座”(Gemini South)望远镜的镜面镀膜和支持团队站在这台望远镜刚刚镀膜的主镜前。这个主镜的新镀膜是“双子座”车间关闭28天内要执行的一系列维修工作的一部分。这个巨大的主镜需要进行清洗,并要剥掉原来的旧银镀膜,换上一层新镀膜。(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大型空间模拟器

大型空间模拟器
大型空间模拟器

  欧洲航天局8月3日宣布,名为MetOp-B的新型气象卫星已经通过了关键测试,证明它可以承受太空寒冷真空状态。上图是MetOp-B卫星的有效载荷舱从荷兰的大型空间模拟器(LSS)中被吊出来的情景。MetOp-B卫星将持续提供有关地球温度、湿度、云量和大气气体的数据,欧洲一共会发射三颗这样的卫星。MetOp-A已于2006年发射,MetOp-B定于2012年发射,最后是MetOp-C,将在2016年发射。

  5.土卫二虎纹状裂缝

土卫二虎纹状裂缝
土卫二虎纹状裂缝

  在美宇航局“卡西尼”号飞船8月13日飞越期间,土星卫星土卫二的“虎纹”裂缝夹在光明与黑暗之间,以颇具立体感的浮雕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土卫二南极附近的虎纹状裂缝其实是这颗卫星间歇泉的源泉,这些间歇泉不断将水蒸汽和有机颗粒喷射到太空。这条狭长裂缝被称为“大马士革沟”(Damascus Sulcus),是“卡西尼”号飞船前一次飞越土卫二期间用热成像仪扫描的多条虎纹状裂缝之一,那次飞越旨在查明土卫二间歇泉是否是由地下液态水库形成的。

  6.流星从天文台上空划过

流星从天文台上空划过
流星从天文台上空划过

  根据这张摄于8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的长曝光照片,英仙座流星雨从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帕拉纳尔观测台上空划过,而帕拉纳尔观测台看上去正沐浴在月落之后的淡红色余辉中。英仙座流星雨每年都会光临地球,在北半球看得最为清楚,因为流星似乎从北方天空的英仙座四散而开。不过,由于帕拉纳尔观测台当天晚上夜空漆黑一片,令摄影师斯蒂芬妮-奎萨德捕捉到从甚大望远镜的平台附近一闪而过的流星。

  7.北极冰川崩裂

北极冰川崩裂
北极冰川崩裂

  一个面积相当于四个曼哈顿的冰山8月5日沿着格陵兰岛西北部海岸与彼得曼冰川分裂。8月12日,美宇航局Terra卫星发现了这个新生的冰山。在这张照片中,薄云部分笼罩于冰山之上。虽然冰山从彼得曼冰川分裂并无任何不寻常之处,但科学家正在密切注视这个冰山的动向,以了解它是否会在巴芬湾形成如山海冰,或对北极地区航道构成威胁。 (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在这张摄于2009年的长曝光照片中,国际空间站从加拿大上空如流星般划过
在这张摄于2009年的长曝光照片中,国际空间站从加拿大上空如流星般划过(图片来源:Andrew S. Fazekas)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7月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国际空间站已进入“暮色地带”,令世界某些地方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在7月1日晚可以前所未有地多次观测到这个轨道实验室。

  国际空间站在距地面280英里(约合480公里)的高空飞行,每90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圈。每到夜晚,国际空间站从头顶飞过的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能看到,因为在大约30%的时间里,它被地球阴影所笼罩。不过,国际空间站的轨道每年会有一次与所谓的“昼夜明暗界限”(地球昼侧与夜侧边界的永久暮色区域)接近于平行。

  一旦进入这个区域,当国际空间站每次从头顶经过时,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我们的肉眼都能看到。美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威廉姆-库克表示:“这是观测天空的绝佳机会,因为国际空间站的飞行轨道始终保持那种方位,直至7月2日,它将处于阳光照射之下。这意味着,你拥有特别的观测机会,可以一晚看到三到五次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接近于完成,目前相当于一个美国标准橄榄球场大小。国际空间站表面被发光金属和大量高反射性太阳能电池板覆盖,这样,肉眼也能相对容易地看到它,即便是从城市中心。偶尔,国际空间站会是夜空中仅次于月球的第二亮点。国际空间站以每小时1.7万英里(约合27350公里)的速度绕地球轨道飞行,看上去就像一颗迅速从天际划过的流星,会在约两到四分钟内在天空画一道圆弧。

  库克指出,我们很容易辨别出国际空间站和飞机的不同,因为前者始终会发出白光。近年来,业余天文爱好者可以通过安设在院子里的望远镜,跟踪和拍摄国际空间站的照片。库克说,人们现在可以“清楚看到结构性细节,比如空间站太空舱、太阳能电池板,甚至有的时候,还能看到空间站与航天飞机对接后的画面。”

  与许多气象和通信卫星不同,国际空间站的飞行路线并不是处于地球静止轨道——这一轨道令卫星始终保持在地球某个点的上空,相反,它总是不断变换其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所以,某些地区的观测者并不一定能看到。为查明世界上某个重要城市何时、何地能看到国际空间站,空间气候网站专门有一套在线卫星跟踪工具,可以确定未来飞越的日期、具体时间和亮度。(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对比鲜明的土星卫星

对比鲜明的土星卫星
对比鲜明的土星卫星

  在这张由“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照片中,土星的两颗卫星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最显眼的位置,土卫四的清晰图象显示了这颗卫星上“小束状”地形—— 其实是交错纵横、外壁鲜亮的山谷。在土卫四的后面,则是土卫六模糊的身影,其北极地区弥漫着大气薄雾。土卫六也是唯一一颗已知大气“发育完全”的卫星。这 张照片于6月21日公布。

  5.太阳帆完全展开

太阳帆完全展开
太阳帆完全展开

  在这张非同寻常的“自拍照”中,日本“IKAROS”飞船机载摄像机6月15日与主体分离,捕捉到这艘飞船上的太阳帆完全展开的首张照片。 “IKAROS”飞船于5月21日发射,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混合动力太阳帆的空间探测器——动力一部分来自于光压(solar pressure),一部分来自于传统太阳能。“IKAROS”飞船的薄膜展开后的宽度虽只有46英尺(约合14米),但任务经理估计它会驱使 “IKAROS”飞船以最高每秒328英尺(约合每秒100米)的速度飞行。

  6.工人组装“猎户座”飞船

工人组装“猎户座”飞船
工人组装“猎户座”飞船

  新奥尔良的美宇航局米丘德装配车间,工人师傅采用一种名为“搅拌摩擦焊接”的技术,安装“猎户座”飞船的舱壁和前锥体。在确认焊接完好后,“猎户座”飞船将在非常逼真的环境下开始地面测试。“猎户座”飞船原计划用作“星座”计划的乘员舱,但在2010年初“星座”计划被取消以后,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要求仅将“猎户座”飞船作为救援宇航员撤离国际空间站的工具。“星座”是美宇航局在布什政府任内提出的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重返月球,最终建立一个月球基地。(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31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飞船及太空望远镜最新捕捉到的火星“赫歇尔”陨石坑、超新星残骸及如粉红色圆球的猫头鹰星云等壮观景象。

  1.“赫歇尔”陨石坑

“赫歇尔”陨石坑
“赫歇尔”陨石坑(图片提供: NASA/JPL/SSI)

  这张土星卫星土卫一的高清特写镜头展现了“赫歇尔”陨石坑周围神秘的色彩差异。这是一张合成图,于2010年3月29日公布,是根据多张照片制作而成,这些照片都是美宇航局“卡西尼”号飞船今年2月在迄今对土卫一最近距离的飞越中捕捉到的。肉眼看去,土卫一表面可能全部呈现灰色。技术人员根据来自“卡西尼”号飞船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和绿色等光线和色彩过滤器的数据,对这张照片中的颜色进行了渲染。

  结果表明,“赫歇尔”陨石坑里面和周围的浅蓝色物质与土卫一绿色地形形成了鲜明对比。天文学家尚不清楚这些颜色差异存在的原因。“赫歇尔”陨石坑直径为80英里(约合128公里)。在此次近距离飞越期间,“卡西尼”号还拍摄到迄今清晰度最高的土卫一温度变化图,上面的温暖区域展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画面,令人不由得想起经典游戏《吃豆人》(Pac-Man)。

  2.超新星残骸

超新星残骸
超新星残骸(图片提供: NASA/CXC/SAO/T.Temim et al. (x-ray), NASA/JPL-Caltech (IR))

  正如这张最新公布的超新星残骸G54.1 0.3照片所展现的那样,生命循环甚至能让巨大的恒星化为灰烬。照片中央的亮白色脉冲星是一颗在剧烈的超新星爆发中消逝的巨大恒星核心残骸。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的数据显示,被这颗濒死恒星驱散的物质正被脉冲星高能大风(蓝色)所加热。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红外图像则曝光了四周的尘埃和气体,当物质从附近星团穿过时,这些尘埃和气体被点亮。这张照片是在2010年3月29日公布的。

  3.火星岩石

火星岩石
火星岩石超新星残骸(图片提供: JPL-Caltech, NASA)

  美宇航局日前公布了这张由火星探测器“机遇”号自动拍摄的第一张照片。火星探测任务科学家2010年3月29日宣布了去年冬天上传至“机遇”号的新软件发回的最新数据,该软件可以使“机遇”号自动选择自己的研究目标。“机遇”号可通过科学家预先设置的标准和之前导航相机拍摄的照片,挑选某些物体进行拍摄,比如这块位于“康塞普西翁”(Concepción)陨石坑附近的橄榄球大小、外形奇异的岩石。新软件能够使“机遇”号节省大量宝贵时间,因为它让这个火星探测器避免了从地球接收命令时发生的20分钟通信延迟情况。

  4.猫头鹰星云

猫头鹰星云
猫头鹰星云(图片提供:  Émilie Storer, André-Nicolas Chené, and Travis Rector)

  在这张由设在美国夏威夷的双子北座望远镜拍摄的最新照片中,猫头鹰星云(亦称夜枭星云)就像一块粉红色水果糖一样发光,照亮四周。猫头鹰星云约有6000年历史,是一个行星状星云。行星状星云是类日恒星死亡留下的残骸。在一项确定双子北座望远镜下一个拍摄目标的比赛中,加拿大魁北克中学生艾米莉-斯托尔(émilie Storer)在其获奖文章中谈到了猫头鹰星云,最终使得天文学家拍摄到这张高清照片。猫头鹰星云是一个明亮的物体,在北面的天空中清晰可见。照片于2010年3月25日公布,专家表示,人们可以通过它对迄今研究甚少的猫头鹰星云有新的了解。

  5.土卫十四

土卫十四
土卫十四(图片提供:NASA JPL, Space Science Institute)

  这张于2010年3月26日公布的高清照片集中展现了土卫十四(即“卡利普索”)这颗形状奇特的土星卫星。“卡西尼”号飞船今年2月在飞越土卫十四时捕捉到该照片。土卫十四隐藏在土星更大的卫星土卫三的身后,这两颗卫星围绕土星运转的轨道大体相同。土星另一颗卫星——土卫十三的轨道处于土卫三的前方,形成了一个对土星系而言十分独特的卫星带,被名为“特洛伊卫星”(trojan moon)。(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暗物质帮助早期星系在“大屠杀”中幸存
暗物质帮助早期星系在“大屠杀”中幸存

  大爆炸后5亿年出现的第一批恒星的剧烈燃烧导致了一场宇宙“大屠杀”。在这场大屠杀中,只有千分之一的星系得以幸免于难。一个新的超级计算机模型显示,幸运星系应该向大量被称之为“暗物质”的神秘物质说声“谢谢”。

  在暗物质云内部,正常物质融入年轻恒星。这些恒星产生具有破坏性的辐射。更大的暗物质云能够吸引更多正常可视物质,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在遭受邻居辐射轰击后,体积更大的星系也因为拥有足够物质得以幸存。

  相比之下,体积较小的星系则因为内部所有恒星以及恒星形成物质的蒸发,只遗留下贫瘠的暗物质团。英国达勒姆大学天体物理学家、研究小组成员卡洛斯·弗伦克表示:“这是一个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时刻。能够形成‘油炸’早期宇宙的恒星的星系就是那些以最快速度积聚暗物质的星系,”

  根据弗伦克与日本筑波大学的冈本隆史进行的此次新模拟研究,在此次星系大屠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新星系形成。与此同时,暗物质继续合并而后发展为体积更大的结构。大约100至120亿年前,一些暗物质团已拥有足够的质量,可以抵消幸运星系发出的辐射。在这种情况下,暗物质再次为正常物质撑起一把保护伞,更大的星系最终形成。

  这个模型在英国皇家学会于伦敦举行的2009年夏季科技展上展出。加州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安德鲁·本森表示,这个模型能够解释银河系“遗失的卫星星系”问题。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只在银河系发现大约20个卫星星系,但根据一项星系形成理论,真实的数量应该在数千个。

  银河系内的大型星系据信是由很多较小星系剧烈合并后形成的。任何被抛弃的并未形成更大结构的残余物最终成为卫星星系。本森并没有参与此项新研究,他表示,如果这个新模型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说明银河系“遗失”的卫星星系从未在第一时间形成。“弗伦克教授的研究显示,如果能够阻止星系在早期宇宙形成,你就可以将预计能够在银河系内发现的星系数量减少至与我们实际观测到的更为接近的水平。”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巴西科技部网站报道,今天巴西环境部举行情况通报会,介绍最近亚马孙森林砍伐监控情况,科技部部长阿罗休·梅尔卡特宣布将采取新的手段促进与亚马孙森林乱砍滥伐作斗争。由巴西空间研究院提供的监控亚马孙森林砍伐情况的资料将上网,以加强监控。梅尔卡特在介绍“巴西空间研究院卫星遥感系统”的情况时称,该系统对有关地区和城市实行全方位监控,提供实时、高质信息,以加强环保组织的保护行动。

  巴西环境部长伊莎贝拉·特谢拉称,亚马孙地区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砍伐下降后,现在又出现抬头趋势,特别是马托格罗索州,公开采取法律禁止的行动,包括使用流动水源灌溉和使用拖拉机,以及利用多云天气导致监控视线不良的时机进行砍伐。

  梅尔卡特宣布,今后数年巴西将再发射一系列卫星,强化砍伐信息的提供。明年提供的影像清晰度将提高5倍,计划总共投资10亿雷亚尔建造和发射新一代卫星,将于2012年发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3号,2013年发射亚马孙卫星1号,2014年发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4号。这一系列项目,将提供更加快捷、更加有效的资料,对公共部门和环保组织的保护行动提供法律支持。(张新生)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这张电脑模拟图像显示地球低轨道上太空垃圾的分布密度
这张电脑模拟图像显示地球低轨道上太空垃圾的分布密度

2009年2月10日,一颗报废的俄罗斯卫星(图中右侧)和一颗美国私人公司拥有的卫星在北极附近上空相撞,产生的大量碎屑散落太空,极大增加了未来发生进一步撞击的风险
2009年2月10日,一颗报废的俄罗斯卫星(图中右侧)和一颗美国私人公司拥有的卫星在北极附近上空相撞

  如何应对航天时代人类在地球轨道上留下的无数太空垃圾一直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很多科学家也相继提出了五花八门的应对之道。不过最近一些专家对于这些方法是否真的能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质疑。

  其中有一种方案是“建立太空垃圾场”,即放弃某些特定的轨道高度,专门用来囤积太空垃圾,任凭它们在这些轨道高度上运行。这一方案显然认为现在地球轨道上的垃圾已经多到几乎无法计数,无法清理了。

  在最近召开的太空基金会(Space Foundation)第27次全国太空研讨会上,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司令威廉·谢尔顿(William Shelton)将军表达了他对于不断增长的太空人造垃圾数量的担忧。

  “轨道上的交通流量不断上升。全世界现在有超过50个国家参与到了太空活动当中。而基于现有的系统,目前已经对超过2万个碎片进行了追踪,”他说。“我们不断的进行例行数据编纂,确保对这些碎片的跟踪。预计到2030年时,这一数字将增长3倍,这当然部分是由于我们使用了更加灵敏的探测系统,但是另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太空垃圾的数量出现了进一步的增长。考虑一下吧,实际存在于轨道上的太空垃圾数量可能是我们目前已经追踪到的数量的10倍。也就是说目前那一部分碎屑是无法跟踪的,但它们却能对我们的航天器造成致命的损害,不论是军用,民用还是商业航天系统,都不可能幸免。”

  危险的环境

  从概率论的角度来讲,谢尔顿将军补充道,大型碎片会由于各种原因碎裂成较小的碎片,从而增加太空垃圾的绝对数量。他说:“在不远的将来,低地球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将变得非常危险。”

  当被问及美国空军是否计划为应对这种威胁提供资助时,希尔顿将军回应称:“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在可承受花费范围内可行的办法,能让我们看到任何能切实降低太空垃圾风险的希望。我们相信我们现在最可行的做法就是设法通过某种手段尽可能减小太空碎片的大小,当我们向太空发射火箭时,当我们部署卫星时,设法使产生的太空碎片最小化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目前也正在设法说服其他国家认识到这一做法的必要性。”

  不过谢尔顿将军也警告称,根据现在在轨道上运行的垃圾情况来看,“我们可能还需要在太空垃圾的威胁下生活很长时间,甚至是数十年的时间。因此使产生的太空垃圾最小化非常重要,这也应当是其他国家的责任。”

  无法回头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APL)空间部门的马歇尔·坎普兰(Marshall Kaplan)是一位太空垃圾方面的专家。他认为对于太空垃圾的担忧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在他看来,由于50多年的太空活动中太空垃圾不断累积,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无法回头的地步。对此,坎普兰表示,这次的试验使太空垃圾的数量一下子增加了大约25%。

  2009年2月,一颗美国的铱星和一颗俄罗斯的报废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坎普兰表示,由于近50年来太空垃圾的不断积累,以及这两次太空事件,地球上空700公里至大约1300公里范围内的轨道空间已经聚集了上百万个太空垃圾,小的直径几毫米,大的则达到几米。

  情况复杂,费用高昂

  坎普兰告诉太空网记者:“太空垃圾逐渐累积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如果你想要清理这些垃圾,将情况将非常棘手,而且费用惊人。而如果我们继续像现在这样使用这些轨道空间,那么垃圾量还将继续积累,这些轨道上太空垃圾的分布密度和发生碰撞的概率当然也会增加。”

  不过坎普兰也表示,好消息是我们现在还不必要立即清理这些垃圾,因为看起来情况不太可能会在近期出现急剧的恶化。

  不过他还是提出了警告:“但是当刻不容缓的时刻到来时,这些垃圾将会开始摧毁卫星设施,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样的损失是很难弥补的。我们必须对这样的情况有所准备。”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已经提出的很多五花八门的清理方案时,他表示这些方案没有一个是切实可行的。

  坎普兰说:“除非在未来十年左右出现突破性的技术进展,否则我们是拿不出什么现实可行的清理方案的。我们真的缺乏经济上可承受的清理技术。”

  在他看来,清理轨道上垃圾的工作前景是悲观的。

  “太空垃圾的扩散是不可逆的。对此进行的任何清理计划都将十分昂贵。考虑到这一点,世界各航天大国都不太可能会采取任何积极地步骤去应对这一问题,”他说。“而事实上,我们也确实做不了什么,我们无法承受那样巨大的经济开支。我们也没有相关的技术和合作协调机制。没人愿意出这个钱。太空垃圾的‘产量’增长很快,但没有‘消费者’。”

  前景不乐观

  说了这么多,我们真的一点事情都做不了吗?坎普兰说他可以想象我们未来的样子,事情不太可能出现乐观的情况。

  他表示:“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我们将被迫放弃现在所使用的所有卫星轨道。一种可能的情况是我们将彻底不再使用现有的卫星系统,而是转而运用全新的低轨道小卫星星座。这些小卫星分工合作,进行数据收集或通讯中继的任务。”

  这些小卫星可以运行在低于370英里(约合600公里)的轨道高度上,从而避免太空垃圾的伤害。

  坎普兰认为,这样的新卫星系统将在未来的20年,30年或40年内出现。他说:“我们应当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种转变。让我们采取明智的应对措施吧。对于造成现在这种糟糕的情况,我们大家都有责任,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置身事外,说这应该是其他国家应该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我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我们头顶的天空仍然很“宽阔”,但它正在不断变小。

  坎普兰说:“问题在于,在什么时候,天空会变的太小?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而我们对此一无所知。现在没人会真正感到事情的紧迫性,除非发生一次严重的撞击事件。这样的事可能在任何时间段发生,也可能发生在20年后,我们对此真的一无所知。”(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非洲最新的通讯卫星“新黎明”号(NewDawn)今天已经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定点于东经32.8度的赤道上空。

  “新黎明”号卫星是第一颗由非洲私营部门拥有的通讯卫星,由英特尔萨特(Intelsat)公司和非洲企业联盟组成的合资公司经营。非洲企业联盟的成员主要来自南非,如南非工业发展公司、莱利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该卫星携带有28个C波段和24个Ku波段、频率为36兆赫兹的转发器,将覆盖整个非洲大陆、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及中东和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区。该卫星的设计寿命为至少17年。

  “新黎明”号卫星的目标是满足非洲大陆快速增长的对于卫星通讯服务的需求,在最近4年里,非洲卫星通讯服务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7%。事实上,在2008年和2009年,非洲成为英特尔萨特公司增长最快的市场,该公司每年在非洲的营业额现已达到4亿美元。目前,包括南非电信公司Vodacom、纳米比亚电信公司和印度巴帝电信(BhartiAirtel)在内的数家大电信运营商已经成为“新黎明”卫星的签约用户,该卫星的绝大部分波段已经售出。(李学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法国巴黎时间22日23时37分(北京时间23日5时37分),欧洲阿丽亚娜5型火箭携带两颗通信卫星,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根据欧洲阿丽亚娜空间公司的电视直播,这枚火箭搭载的是阿联酋Al Yah卫星通信公司的YahsatY1A型通信卫星和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新拂晓卫星。在升空约半小时后,两颗卫星将先后脱离火箭进入临时轨道。按计划,它们将最终进入地球同步轨道。(舒适)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7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