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30日宣布,火箭推进器控制系统程序编写错误是导致俄“快车-AM4”通信卫星发射失败的原因。俄航天专家已确定,这颗欧洲最大的通信卫星将无法正常服役。

  根据俄部门间调查委员会作出的结论,在“微风-M”火箭推进器工作序列图中,其惯性制导和导航系统主要装置陀螺稳定平台的转向时间间隔被错误缩短,这直接导致了火箭推进器定位失误及卫星入轨失败。

  “快车-AM4”通信卫星搭载“质子-M”运载火箭于莫斯科时间8月18日在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按计划,在火箭推进器和卫星同“质子-M”运载火箭分离后,推进器需要通过5次主发动机点火才能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静止轨道。然而,在火箭推进器完成第4次点火后,地面同卫星失去联系。

  俄航天署说,在此次发射过程中,火箭推进器其他系统工作状态均未见异常。因此,委员会已解除了“质子-M”运载火箭和“微风-M”推进器的发射禁令。

  波波夫金同时下令追究俄航天署、火箭推机器生产商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和其他航天企业相关人员的责任。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中新网8月25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25日宣布,因发现H2A火箭机身出现故障,推迟原定28日发射情报收集卫星“光学4号”的计划。新的发射日期尚未确定。

  据日本内阁官房内阁卫星信息中心透露,H2A火箭自毁系统的信号接收器出现了故障。

  情报收集卫星被认为用于警戒朝鲜的导弹及灾害时的信息收集。发射地位于鹿儿岛县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种子岛宇宙中心。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 喻菲) 中国科学家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及实地考察,确定了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的源头,并对这4条国际河流的长度和流域面积进行了量测。

  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均是世界著名大河。受自然条件、特别是测绘技术水平的限制,人类对这4条河流的源头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它们的长度和流域面积等重要数据也非常混乱,成为世界地理学界悬而未决的难题。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刘少创说:“这4条大河与长江、黄河、澜沧江、恒河等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世界著名大河一起,为世界上约13亿的人口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确定这4条大河源头的准确位置、长度和流域面积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刘少创说,这4条大河的源头是按照国际地理学界普遍接受的“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的。河流长度和流域面积量测时使用了分辨率为15米和30米的美国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及分辨率达2.5米的法国SPOT卫星遥感影像。

  为了对卫星遥感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所属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组成联合考察队,分别于2007年9月、2008年9月、2009年6月和2010年9月对源头地区进行了4次实地考察。

  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和实地考察验证的结果显示:雅鲁藏布江的上源为马泉河,它是由杰马雍仲曲、库比藏布和马攸藏布汇聚而成。杰马雍仲曲是雅鲁藏布江的正源,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昂色冰川,源头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源头溪流名为昂色东东。源头坐标:东经82°03′20″,北纬30°22′06″,源头海拔高程5319.7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为3848公里,流域面积712035平方公里。

  印度河的上源为狮泉河(森格藏布),它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峰东北方向的切日阿弄拉山口西侧,源头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境内,源头溪流名为邦果贡。源头坐标:东经81°48′42″,北纬31°18′44″,源头海拔高程5469.8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为3600公里,流域面积1001549平方公里。

  怒江的上源为桑曲,它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的将美尔岗尕楼冰川,源头位于中国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境内,源流名为将美尔曲。源头坐标:东经92°13′58″,北纬32°43′48″,源头海拔高程5432.5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为3562公里,流域面积266037平方公里。

  伊洛瓦底江的上源为克劳龙,它是由日东尔美和嘎达曲汇聚而成,日东尔美为伊洛瓦底江正源,它发源于伯舒拉岭南部金拉山口的拉卡错,源头位于中国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境内,源头溪流名为金通。源头坐标:东经97°52′21″,北纬28°44′04″,源头海拔高程4760.9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为2288千米,流域面积420934平方公里。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刘少创就开始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与源头地区的实地考察相结合,确定全球主要大河的源头和长度,以解决世界大河源头和长度数据混乱的问题,目前已完成15条世界著名大河的源头确定和长度量测,其中包括尼罗河、亚马逊、长江、黄河等10条长度超过和接近5000千米的大河。这些数据已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国际湄公河委员会等机构采用。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世人瞩目的中国“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或将于本月底发射升空,目前准备工作一切就绪。舆论认为,日前中国发射的“实践十一号04星”因火箭故障,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但该事故显然没有对“天宫一号”的发射造成影响,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更加精细,从运输到发射,每个环节都做足了功课。

  据悉,2011年是中国运载火箭发射最多的一年,全球预计将进行70余次轨道发射,中国运载火箭发射次数也将达到20余次,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将承担其中17次发射任务,创该院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历史之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现役火箭将在2011年一一登上发射塔架。其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将担纲大任,在今年完成9次发射任务。长征二号F火箭将承担“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发射任务。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预计也将进行多次发射任务。

  中国载人飞船和空间实验室副总指挥叶勋表示,从“神五”实现载人飞行,到“神七”宇航员出舱,飞船先后进行了200多项改进。此次“天宫一号”发射也是如此,它将检验中国航天人接下来进行的“空中交会对接”技术,事关空间站建设,意义重大。为保证发射,发射场设施设备系统升级改造已达66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共进行了近170项技术状态更改,来满足交会对接。

  他介绍,为了让“天宫一号”经受长途跋涉的考验,安全抵达发射场,研制团队在运输细节上可谓做足了功课。“天宫一号”块头超大,使用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包装箱,还专门给它设计了一个内部减震系统、温控系统。

  据悉,作为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从2006年开始研制,一直到现在,整个过程从方案设计、初样到正样,通过了大量的计算、仿真和地面各种试验的验证,全力做到可靠和安全。“天宫一号”的设计寿命是2年,在2年时间里它要和“神八”、“神九”、“神十”对接。

  为确保“天宫一号”顺利升空,中国气象台于15日发布了第一期空间天气服务专报,开始对“天宫一号”轨道上的高层大气、空间碎片和辐射环境进行重点预报服务。(钟同)

  卫星发射失利不影响“天宫一号”

  深圳特区报讯 北京时间18日17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获得者王家骐表示,“实践十一号04星”属于科学卫星,用作科学实验。北京一名军事观察员表示,此次发射失利问题出在火箭上,没有将卫星发射到预定高度。

  这名观察员说,该卫星发射所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与“天宫一号”属于不同型号,不会影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据介绍,“天宫一号”使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该运载火箭已经成功将中国所有的载人飞船送入轨道。

  资料显示,长征二号丙火箭是在“长征二号”火箭基础上改进设计研制而成,采用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在此次发射失利前,该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为100%。(深圳特区报)

发表在栏目: 自然


                                                           “Express-AM4”发射现场

  科学网(kexue.com)讯 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航天署公告中说,该署成立委员会调查18日凌晨发射的“Express-AM4”卫星的状况,目前还没有与这个卫星建立联系。

  当天,俄罗斯最新的“Express-AM4”通讯卫星使用“质子-M”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据初步资料显示,应该接通5次的“布里斯M”助推器已经接通4次,但至今仍然未能与卫星取得联系。

  公告中说:“目前专家们正在采取措施与‘Express-AM4'卫星取得联系。根据俄罗斯航天署署长的决定,成立委员会调查目前状况的原因。”

  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ce command )可能发现了一个被卫星的“质子-M”运载火箭丢弃的燃料箱,但找不到卫星的踪迹。

  据俄罗斯联邦空间局发表的声明称,卫星的助推火箭本身运转良好,但它额外增加的上面级“Briz-M”随后出现失常,造成与卫星失去联系。声明称,他们正在采取措施,重新建立起与这个重约5.8吨、据称为俄罗斯最先进的通讯卫星的联系。

  报道称,“Briz-M”此前就经历过多少失败,最近一次是在今年的2月,它的运转失灵导致俄罗斯失去了一颗军事卫星。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就在一周前,美国刚上演的一起“失踪案”,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研制的世界最快飞机“猎鹰”高超音速无人飞机11日在升空试飞时失去联系。当然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最"字号航空航天的安全系数实为让人大跌眼镜。(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家描绘的太空垃圾分布图

  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逐步较快,太空垃圾越来越多,如何清理他们也成了首要问题。近日,科学家提议发射人造卫星来处理日益增多的太空垃圾。这项由意大利航天局研究员提出的计划是发射一个前端带有推进燃料装置的航天器。

  发射的人造卫星将迫使较大体积的太空垃圾毁灭性地进入地球大气层,这将预防太空垃圾碰撞通讯系统和国际空间站。在近地轨道现已监控到2万多个太空垃圾,其中主要是航天器废弃部件或者碰撞残骸。

  这项研究负责人马可-科斯特罗努沃告诉英国广播公司,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它的紧迫性非常强。现在是时间该行动了,我们应当抓紧时间尽可能多地移除太空垃圾。

  虽然科斯特罗努沃声称这个思路投入成本较低,但人造卫星每年仅能移除5-10个太空垃圾,这与不计其数的太空垃圾相比只是九牛一毛。同时,处理太空垃圾的计划也可避免“卡斯勒症”——过多的太空垃圾飞越地球轨道使地球运行较为危险。

  30多年前,美国宇航局已预测到当前的情形,就在上个月一个危险的太空垃圾与国际空间站近距擦身而过,从而督促航天部门尽快寻求解决方案。近年曾发现了严重的人造卫星碰撞事件,2009年“Iridium 33”和“Kosmos 2251”卫星发生碰撞。这两颗高速运行通讯卫星碰撞速度为3000米/秒,这是地球轨道运行卫星历史上最大的碰撞事件。

  科斯特罗努沃博士和研究小组同事现已鉴别发现60多个大型太空残骸,它们主要是废弃的火箭组件,三分之二的太空垃圾已超过3吨重。

  近日,美国宇航局工程师克里昂-赖维特称,目前有必要处理太空垃圾了。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航空学报》期刊上。(叶孤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执行天宫一号飞行任务的各大系统参试人员和飞行产品此前已集结酒泉发射场,目前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据了解,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天宫一号”会合。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消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对载人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修检测和质量评审,完成测发指挥监测系统升级改造等66项基建技改项目,具备执行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能力。

  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的张建启介绍,“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重8吨,设计使用周期为2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一是航天员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交会对接,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三是建立永久性空间站。此次发射是完成第二步的后续任务,为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基础。

  “交会对接”是举世公认的航天技术瓶颈,国外航天器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就曾失败,如俄罗斯“进步M3-4”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在对接过程中“相撞”。张建启说,“神八”、“神九”、“神十”将在“天宫一号”后相继发射,并与之对接。“神八”是无人对接,“神九”“神十”是否为有人对接,要看“神八”交会对接的情况,只有3次对接成功,第二步战略目标才全部达到。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研究人员声称,辐射和引力作用使奇特足球外形矮行星妊神星及其卫星包裹着一层透明的冰层。


妊神星及其卫星包裹着一层透明的冰层

  妊神星的命名源自夏威夷生育天神“哈乌美亚”,它位于太阳系内海王星外侧轨道运行,具有两颗卫星,分别被命名为:“希亚卡(Hi'iaka)”和“娜玛卡(Namaka)”,在神话传说中它们是生育天神哈乌美亚的两个女儿。

  妊神星是一种奇特的矮行星,其外形像雪茄或者像美式足球,长度达2000公里,自转一周仅需不到4小时。它是太阳系内旋转最快的星体之一,在特殊的引力作用下形成了这种奇特外形。

  目前,一支国际研究小组最新发现妊神星四分之三表面覆盖着透明冰晶层,欧洲太空天文学中心天文学家贝努瓦-柯瑞(Benoit Carry)说:“这层冰晶体具有冰箱作用,水分子以点阵形式排列。”

  此外,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VLT)观测显示,妊神星的卫星希亚卡表面100%覆盖着冰晶体。尽管当前科学家仍未对另一颗卫星娜玛卡进行观测证实,但他们猜测这颗卫星也100%覆盖冰晶体。

  研究人员称,妊神星表面并非覆盖着普通的冰晶体,它们是非晶质冰,其水分子排列无顺序。虽然这颗矮行星接收到的太阳光线不足地球的2000分之一,但在过去数百万年里,强紫外线辐射能够摧毁妊神星表面的任何透明冰晶结构。

  柯瑞说:“由于太阳辐射持续摧毁妊神星表面的冰晶结构,则需要一些的能量来源保持其冰晶状态。”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能量来源可能来自妊神星内部的放射性元素,比如:钾-40、钍-232和铀-238,除此之外,妊神星和卫星之间相互引力潮汐作用产生一定的热量。

  他们发现这些作用力对于构成海王星轨道之外的神秘柯伊伯带星体具有重要意义,柯瑞说:“目前我们仅知道柯伊伯带存在大约2000个星体,我们通过解释被冰晶层包裹的妊神星形成原理,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星体进化的更多信息。”

  在妊神星表面存在一个神秘的暗红色斑点,它与妊神星其它的苍白区域形成鲜明对比。加拿大女皇大学天文学家佩德罗-拉格泰姆(Pedro Lacerda)称,事实上这处暗红色斑点比其它区域更富含透明冰晶体。他指出这种变色现象是由于出现一些被辐射矿物质或者有机物质。目前,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4月刊《天文学&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叶孤城/编译)

发表在栏目: 自然

  2005年,借助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强大分辨能力,科学家们发现冥王星还拥有两颗小卫星,之后它们被分别命名为尼克斯(冥卫二)和海卓拉(冥卫三)。这两颗卫星的亮度大约比冥王星暗5000倍,其公转轨道到冥王星的距离比查龙(冥卫一)要远2~3倍。查龙星发现于1978年。

  这是2010年2月4日美国宇航局公布的,由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冥王星迄今最清晰的照片,可以分辨出其全球不同位置的明暗变化,可能暗示不同的地表物质组成或地形差异

  2005年6月,美国宇航局西南研究所行星天文学家阿兰·斯特恩(Alan Stern) 领导的科学组发现两颗围绕冥王星运行的小卫星,它们的轨道远远位于冥王星的大卫星“查龙”(Charon)的外侧。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作出这项发现的科学家们却陷入一片争执之中,他们争论的问题是:究竟该如何称呼这两个小个子卫星?2006年6月21日,他们终于达成了一致,分别给它们取名为尼克斯(Nix)和海卓拉(Hydra),两者分别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女神以及一种神话中怪物的名字。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在中国的命名习惯中,分别将尼克斯和海卓拉命名为“冥卫二”和“冥卫三”,(查龙是冥卫一)。

  以下便是你应当了解的有关冥王星的这两颗小卫星的一些事实,看一看在它们被命名5年之后我们对它们的了解有多少。

  小个子卫星

  尼克斯亮度较暗,因此科学家们认为相比海卓拉,它应该要小一些。但是它究竟有多大,科学家们还无法给出解答,因为它在围绕冥王星运行的轨道上,到地球的距离在42亿~75亿公里之间。在这样的距离上,尼克斯实在是太小了,即便是最强大的望远镜也无法精确识别出它的大小。然而借助现有的精密测量手段,天文学家们确实可以定出一个范围,专家们现在相当有信心地认为这两颗小卫星的直径都不会超过80公里。

  标志性的名字

  尼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的黑暗女神,同时也是查龙的母亲。查龙则是冥王掌管的地下世界中搭载亡灵度过冥河的船夫。海卓拉则是一条九头蛇怪,后为赫拉克勒斯所杀。之所以选定这两个名字,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两个单词的词首恰好是N和H,这和美国宇航局发射升空,预计于2015年左右抵达冥王星和柯伊伯带展开首次考察工作的探测器“新地平线号”(New Horizon)的首字母缩写相同。

  太阳系最后的边疆

  “新地平线号”探测器于2006年发射升空,将于大约2015年飞掠冥王星及其卫星,对这一太阳系的遥远角落展开首次近距离考察工作。美国宇航局规划这次任务的初衷是对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唯一一颗尚未被人类探测器造访的星球进行近距离探测,但是没想到就在2006年,冥王星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正式“开除”出了大行星家族,成了一颗“矮行星”。“新地平线”探测器项目的很多科学家们都对这个决定很不满,其中就包括首席科学家阿兰·斯特恩。

  三者同类

  哈勃空间望远镜进行的精密观测让科学家们相信,尼克斯和海卓拉的形成时间应当大致和冥王星的另一颗大卫星查龙是一致的。他们认为这些卫星都形成于太阳系早期,当时有一颗柯伊伯带的天体撞击了冥王星,最终产生了三块较大的碎块。

  2006年斯特恩曾表示:“如果这三颗卫星都是由一次太阳系早期发生的撞击事件产生的碎片形成的,并且这些碎屑大致由同一种物质组成,那么如果你仔细观察,应当会发现这些卫星应当大致拥有相同的颜色。”而这正是观测数据显示的结果:光谱分析显示三颗卫星均由相似物质组成,也因此呈现相同的颜色。除此之外,三者还都位于同一个轨道运行平面上。

  “中性”的颜色

  那么尼克斯,海卓拉和查龙的颜色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好吧,用天文学的话来说就是“中性”的。这样说的意思就是,由于这三颗卫星基本都由水和冰雪物质组成,它们在各个波段基本都拥有相同的反照率,也因此呈现“没有颜色”。相比之下,冥王星的颜色就非常不同了,它呈现一种微微的红色,这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轰击凝结在冥王星表面上的甲烷冰,留下略显红色的富碳残渣所致。

  轨道共振

  冥王星的几颗卫星之间似乎存在着轨道共振现象。也就是说,它们围绕冥王星运行的公转轨道周期之间似乎呈现一个整数比,这也就意味着每经过一定数量的运转之后,几颗卫星之间会产生指向一定方向的引力扰动。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的运行轨道会由于引力扰动影响而发生轻微的改变。

  依旧神秘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冥王星和它的三颗卫星知之甚少。尼克斯和海卓拉的大小,反照率,表面温度,我们不知道;三颗卫星之间的轨道共振本质,我们不清楚。2015年当美国宇航局的新地平线探测器终于抵达冥王星的黑暗世界时,我们需要它帮助我们解答的谜团,实在太多太多了。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根据上周拍摄的卫星照片,发现了3次火山爆发,这3个活火山分别位于厄立特里亚、智利和印度尼西亚。研究人员称,全世界还有其他一些火山也显出了活动迹象,他们发布的只是上周喷发的火山图像,这3个火山位于能见度较好的位置,更容易被太空卫星拍摄到。

  NASA的对地观测卫星Terra和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GOES-11与世界其他卫星一起,密切监控着地面火山活动。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的一周内,纳布诺火山、普耶韦火山和索普坦火山分别喷出了大量羽毛状火山灰和热量。

  Terra卫星于7月6日上午7:50(UTC,世界协调时间)飞过纳布诺火山,它携带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仪(MODIS)拍下了火山热量区域的“热特征”,由戈达德航空中心快速反应小组处理制作生成MODIS图像。

  纳布诺火山位于厄立特里亚境内,在非洲索马里半岛的最东部,也称“非洲之角”。该国北邻埃塞俄比亚,南接吉布提,西边是苏丹。由于火山喷发的烟尘吹向索马里附近的亚丁湾,从照片上较难给羽毛云确切定位。

  普耶韦火山位于智利中部安第斯山,靠近阿根廷边境附近。GOES-11卫星照片显示,在7月3日下午2:45(UTC),普耶韦火山上空有一道亮棕色的羽毛烟云,并清晰地显示出羽毛云吹进了东太平洋。直到7月7日,火山灰还在持续涌出,迫使南美地区飞机停飞。

  索普坦山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它上次爆发是在2008年。今年7月3日再次爆发,喷出了大量火山灰和超过5公里高的烟雾,使马纳多国际机场的16架航班被取消或推迟。Terra卫星于7月3日凌晨2:25(UTC)拍下了索普坦火山喷出的羽毛云。至7月7日,据索普坦山地质调查小组报告,火山爆发已停止。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5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