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地球水资源与木卫二水资源存量的形象对比。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8日消息,还记得上次那篇“如果地球上只有一滴水” 吗?现在带你领略木星的卫星欧罗巴(木卫二)上的一滴水,看看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根据美国NASA的伽利略人造卫星采集的信息数据,天文学家经过估算发现木卫二全球所蕴含的水资源比地球还要多上个两到三倍。而这个倍数不是根据星球比例换算得出的,是实际的水份总量比较!正是因为这个小不点卫星蕴藏着大量的水分子,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又将是一个孕育生命的起点。

  如果我们能够想出办法用探针穿透木卫二表面那数百码(一码等于0.9144米)的冰层(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还无法实现),或者用一种可发热融冰的探针来穿过冰层,然后通过发送小潜水艇来收集冰下水源,或许我们就能参透那幽暗的水下究竟隐藏着什么。

  如果人类真的去那儿探索发现了,丰富的水资源将会是生命得以存在的重要基础,但愿不会唤醒另一个威震天。(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美地质调查局发布惊人消息 地球水资源消耗殆尽

  土卫二南极发现90处喷泉 生命存在得天独厚(图)

  土卫二或存有外星生命 南极附近现神秘裂缝(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拍摄于1986年7月28日的阿拉斯加哥伦比亚冰河拍摄于1986年7月28日的阿拉斯加哥伦比亚冰河
拍摄于2011年5月30日阿拉斯加哥伦比亚冰河拍摄于2011年5月30日阿拉斯加哥伦比亚冰河

  北京时间5月26日消息 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今日公布了一组卫星照片,展示了美国阿拉斯加州哥伦比亚冰川几十年来的撤退。

  哥伦比亚冰川起源于一个海拔3,050米的冰原,沿着楚加奇山脉(Chugach Chugach Mountains)侧翼向下流动,然后进入通往阿拉斯加东南部威廉王子湾的一个狭窄入口。哥伦比亚冰川是世界上变化最快的冰川之一。

  哥伦比亚冰川是一个入海冰川,直接通往大海。1794年,英国探险家首次对哥伦比亚冰川进行了勘察,当时它的“鼻子”(或者说终点)一直向南延伸到哥伦比亚湾附近的希瑟岛。1980年之前,哥伦比亚冰川一直保持稳定状态,1980年开始迅速撤退,一直持续到今天。

  这两幅伪色照片是美国地球资源卫星5号(Landsat 5)上的专题成像仪(TM)分别于1986年和2011年拍摄的,显示了当时的哥伦比亚冰川及其周围的景观。在照片中,冰雪呈现为明亮的青色,植被为绿色,云为白色或浅橙色,开放的海域为深蓝色。裸露的基岩为棕色的,而冰川表面的岩石碎片为灰色。

  1986年,哥伦比亚冰川的终点距离希瑟岛北缘不过几公里,到2011年,它就撤退了超过20公里。在撤退的同时,哥伦比亚冰川也在急骤变薄,裸露基岩的面积扩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哥伦比亚冰川的总厚度和体积已经减少一半。到2011年,哥伦比亚冰川已经大体上分裂成两个冰川。(思北)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舞水端里发射场正在建设新的发射台

舞水端里发射场正在建设新的发射台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研究院美韩研究所5月22日表示,卫星图像显示,朝鲜正在升级其境内东北部的舞水端里(Musudan-ri)火箭发射场,以承担更大型火箭的发射,如太空发射装置和洲际导弹等。

  该研究所还指出,升级工作自去年夏季开始,反映出朝鲜发展其火箭项目的决心。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担心这种火箭可能是为了运载核武器而研发。

  美韩研究所称,从一张4月29日的卫星图像可以看出,朝鲜有关部门在距离旧发射台1770米处正在建造一个新的发射台,旁边停着一辆起重机。新发射台虽然尚未完全建成,但是以目前的规模来看,它至少可以支持“银河3号”那么大运载火箭的发射。按照目前的进度,新发射台应该在2016年到2017年投入使用。

  韩国国家情报部门22日表示,他们还不能就是否监测到舞水端里发射场有新行动发表评论。

  22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发表声明谴责八国集团峰会宣言,称宣言内容是对朝鲜和平发射卫星和发展自卫核遏制力的侵犯,朝鲜绝不允许此类侵犯其神圣主权的政治挑衅。

  这名发言人还说,朝鲜一开始就只是计划要发展用于科技发展的和平性质的卫星,从来没有计划进行核试验,朝鲜今后仍将行使其正当主权,继续卫星发射。

  相关阅读

  朝鲜火箭如期发射 韩方称升天数分钟后就已坠落

  朝鲜迎金日成百年诞辰 发射卫星计划引多方关注

  朝鲜各地空气测出微量放射物质 不威胁公众健康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最初,这些小型人造卫星并不能取代普通发电厂,却能为灾区或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迅速提供电力。最初,这些小型人造卫星并不能取代普通发电厂,却能为灾区或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迅速提供电力。
太阳能卫星:这些研究人员的目的是建造一“群”一天内可为整座城市提供电力的人造卫星。太阳能卫星:这些研究人员的目的是建造一“群”一天内可为整座城市提供电力的人造卫星。
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马塞米利诺-瓦西里博士负责这项新研究。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马塞米利诺-瓦西里博士负责这项新研究。
研究人员已研发了一个可把太阳能送回地球的人造卫星网。研究人员已研发了一个可把太阳能送回地球的人造卫星网。

  北京时间5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地球上,由于造价高和面板效率低等因素,太阳能事业发展缓慢。但太阳能卫星的首次试验为“绿色能源”的可行性带来希望。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研究人员已测试了太空设备,这是开发收集能量并通过微波或激光将其送回地球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第一步。

  这些研究人员的目的是建造一“群”一天内可为整座城市提供电力的人造卫星。最初,这些小型人造卫星并不能取代普通发电厂,却能为灾区或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迅速提供电力。地球上的一个“接收器”会把精确定位的微波或激光束变成可用电源。

  在太空安置太阳能电池板的想法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但这项新研究至少证实了一个小型版本的可行性。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马塞米利诺-瓦西里博士是这项太空太阳能电池板研究的负责人,他说:“太空为收集太阳能提供了一个极其丰富的来源。不管一天什么时候或什么样的天气状况,我们在收集太阳能上都具备有利条件。在像撒哈拉沙漠一样的干燥地区,可以捕捉优质太阳能,却很难将其转变成电力,以供这些地区使用。但我们的新研究旨在解决这个难题,到时候我们可用太空中的太阳能电池板为这些难以到达的地区供电。”

  瓦西里表示:“通过微波或激光,我们都能将太阳能发送到地球上,甚至直接送到特定地区。这会提供一个可靠的优质太阳能来源。由于它能持续不断地提供太阳能,所以不再需储存来自地面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刚开始,较小的人造卫星能为一座小村庄产生足够电力。但我们的目标是有朝一日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一个足够大的太空结构中,这样一来它所收集的能量就能为一座大型城市提供充足电力了。”

  4月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的一个科学技术与工程学生团队开发了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太空网”实验,它已在一艘从北极圈飞往太空边缘的火箭上进行。这个实验名为Suaineadh,苏格兰盖尔语的意思是“意外进展”。这是太空施工设计迈出的重要一步,证明了一个轻型旋转网状物上可以建造大型结构,为这个太阳能计划的第二步铺平了道路。

  瓦西里表示:“Suaineadh实验的成功意味着我们可以进行太空太阳能计划的第二步了,也就是研究用于收集太阳能的反射器。当前这个名为‘自动膨胀式可适性面板’(SAM)的计划将测试一个超轻型细胞结构展开时的情况。这个结构一旦展开,就会变形。它由真空中自动膨胀的细胞组成,可通过纳米泵改变独立的体积。这个结构能复制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的天然细胞结构。细胞的独立控制便于我们将这种结构变成一个收集日光、并将其发射到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能集中器。通过组装数以千计的小型个体单位,同一个结构还能用于建造大型太空系统。”

  这个计划是一个美国宇航局先进理念研究所(NIAC)研究的一部分,美国“阿耳特弥斯创新”公司的约翰-曼金斯是该研究负责人。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是一个国际联盟欧洲地区的代表。该联盟由美国研究人员和一个由神户大学信行贺屋教授率领的日本科研团队组成。日本神户大学在无线电力传输方面占有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宇航局先进理念研究所的这项研究为大型太阳能人造卫星证明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案。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研究人员的任务是为结构要素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法,同时为轨道和轨道控制找到新的解决方案。(秋凌)

  相关阅读:

  科学家制睡眠面膜 现实版《盗梦空间》即将上演

  只需路人踩踏即可发电 英推出神奇环保地砖(图)

  美国大学研制新型防蚊衣 有效期长达六个月(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这是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的近距离图像。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这颗卫星南极地区上空的橘色/蓝色大气层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凹陷结构。美国宇航局正在土星轨道运行的卡西尼号探测器于2011年9月11日拍摄到这张图像,并于12月22日对外发布。  这是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的近距离图像。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这颗卫星南极地区上空的橘色/蓝色大气层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凹陷结构。美国宇航局正在土星轨道运行的卡西尼号探测器于2011年9月11日拍摄到这张图像,并于12月22日对外发布。
这是美国宇航局伽利略号探测器在1990年拍摄的金星。图像经过处理以增强云层显示。乍看起来,这些云系似乎和地球上我们日常所熟知的云层很相似,但是它们很多却是由硫酸物质组成的  这是美国宇航局伽利略号探测器在1990年拍摄的金星。图像经过处理以增强云层显示。乍看起来,这些云系似乎和地球上我们日常所熟知的云层很相似,但是它们很多却是由硫酸物质组成的

  北京时间5月23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人类还尚未在地球之外的任何地方发现过生命迹象。但是这一结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改观:科学家们已经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将近1000颗新的行星;全世界的宇航机构也不断规划着新的太阳系天体探测器考察计划;设在美国加州芒特韦尤的SETI机构(搜寻地外智慧生命)的科学家们也正加紧筹款建造新的射电望远镜阵列用于倾听“外星人”的声音。

  尽管从事地外生命搜寻的预算很少,但是人们对它的期望却很高。那么在所有那些可能会最终发现不为我们所知的新型生命形式的长长的目标天体列表上,究竟哪些才是最为人中意的?我们最终将会在哪颗星球上首先发现具备自我组织功能的化学形式,从而证明生命形式在宇宙中或许是普遍的,而非地球上出现的特例?

  以下列出了一张太阳系范围内的6大最有希望之地。之所以将选择的目标局限在太阳系范围之内,并非因为太阳系之外就不可能存在生命,而是从实际出发做出的考虑,如果要确认某一颗星球上存在生命形式,最好的方法就是现场验证,而这对于过分遥远的太阳系外其它区域来说显得不太现实;其次,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即便真的有朝一日发现外星生命体,也不要指望这些星球上会满地爬虫,甚至可以与之交流。所有这些列出的目的地的环境条件都非常苛刻,看起来除了微生物之外任何更大的生命都难以承受。因此,这张表单仅仅针对的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希望之地,而非狭隘的智慧生命体。

  1、土卫二: 土卫二仅仅是土星的一颗较小的卫星,但是让科学家们大吃一惊的是,它并非冷冰冰的冰球一个,而是非常活跃的。2005年,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探测器发现土卫二南极的裂隙系统中有大量的水汽喷出。对此现象最好的解释就是这里存在一个巨大的地下海洋,其温度是由土卫二和其它土星卫星之间的引力潮汐作用维持的。因此这里或许存在产生生命所需要的条件,这也让土卫二成为探测生命迹象的目标候选天体之一。

  让土卫二更加引起科学家们兴趣的是,对这里的生命迹象进行考察相对来说将会容易得多。正如一位SETI机构的研究员辛西娅·菲利普斯(Cynthia Phillips)所言:“不管是什么东西生活在这里的地下海洋中,它们都正不断被抛射进入空中,等着我们去抓呢!”——不需要登陆,不需要钻探,有关土卫二上是否存在生命的证据或许就在那向外喷射着的喷泉之中。

  2、土卫六:作为土星最大的一颗卫星,土卫六的大小远胜过小个子的土卫二。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拥有浓密大气层的卫星,同时也是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之外唯一一颗地表有液体湖泊和河流的星球。当然,这些湖泊河流中的液体并不是液态水,而是液态的乙烷和甲烷,几乎就相当于是液化天然气,这里下的“雨”也是这些碳氢化合物成分。但是尽管这些化学成分上的不同,以及极低的温度(土卫六的地表温度大约零下179摄氏度),这里确实是一个活跃的化学大熔炉。并且我们已经知道该如何将一颗自动探测器送上土卫六的地表,因为我们已经成功地这样做了。在2005年,欧洲空间局(ESA)所属的惠更斯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土卫六的表面。其发回的图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近似圆形的“石块”以及明显具有冲刷侵蚀痕迹的地貌特征。未来科学家们还计划实施一项降落在土卫六地表湖泊中的探测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或许将极大的增加我们对这颗星球的认识水平。

  3、火星:对于那些搜寻地外生命的人们来说,火星永远是跳不过去的目标。尤其让人感兴趣的是火星夏季出现在霍洛维茨陨石坑(Horowitz crater)内的暗黑色条痕。这些有可能是火星浅层地表下方融冰形成的盐水。只要发射一艘相对简单的登陆器便可以对这里进实地取样检查。

  4、木卫二: 其实在很多人自己开列的榜单中,这颗卫星的位置要高得多,因为据估算这颗星球上的水量可能比地球海洋中全部的水加起来还要多。但是问题在于这个液态咸水海洋可能存在于木卫二的坚固冰层之下,这一坚硬冰层的厚度可能达到10英里(约合16公里)。不但如此,这一地下海洋将是一片漆黑,这就意味着光合作用无法进行。然而这里的确有可能存在一些地热或来自地表下沉的复杂有机分子。

  5、金星 乍一看,金星是无论如何不应该被列入这个榜单的。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它拥有地狱般的地表环境:超过400摄氏度,90倍大气压强,浓硫酸雾等等。然而正如美国丹佛自然和科学博物馆天体生物学家大卫·格里普森(David Grinspoon)指出的那样,在金星大气层高处,这里的压强和温度都非常适宜生命的存在。除此之外,他指出,这里存在一些有趣的化学环境条件,比如这里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气体或许可以构成某种食物链条,为某种悬浮在空中的生命形式提供食物。因此并不难难想象在金星炙热地表的上方,在那些不透明的,强酸性的云团中事实上生活着大气悬浮习性的外星生命形式。

  6、木卫四和木卫三 和木卫二一样,这两颗伽利略卫星同样被认为拥有地下海洋。然而在这两颗星球上,这个地下海洋可能位于将近100公里的深处。因此想要在这样一个地方进行考察,那将是一项惊人的挖掘工程。

  以上便是这里开列的清单,或许每个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倾向。宇宙之中究竟有没有其它生命形式?如果有,它们在哪里?随着科学理论和探测的进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正越来越接近这些问题的答案。(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小行星“2012 DA14”号将于2013年2月15日接近地球 

  综合消息,西班牙拉沙格拉(LaSagra)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称,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2012 DA14”号将于2013年2月15日接近地球,可能偏离其轨道,撞上地球同步通讯卫星。

  据西班牙天文学家称,这颗小行星直径45.7米,重14万吨。美国宇航局(NASA)表示,这颗小行星撞上地球的机率是“万分之3.1”,如果撞上则撞击力量大约相当于240万吨TNT的爆炸威力,数百平方英里的森林将被夷为平地。

  美国宇航局目前正检测这颗小行星的确切轨道。报道称,通过望远镜观测,这颗小行星还只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小点”,但是它最终有可能在距离地球2.1万英里(约合33796公里)远处撞上地球同步卫星,不过,国际空间站不会受到影响。

  任职于美国宇航局位于加州帕萨迪纳(Pasadena)的喷射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天文学家乔达斯(Paul Chodas)说:“非常不可能撞上,不过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乔达斯说:“2012 DA14的轨道目前很像地球的轨道,意思是说它常常会很靠近地球。”

  美国宇航局将试图在2013年2月前获取这颗小行星届时的位置、与卫星接近程度等更清楚的图象。

  如果小行星真的撞上,科学家认为它可能撞入南极洲或南冰洋。

  报道指,14万吨岩石的“爆炸”不会中介人类文明,但如果撞上人口稠密的中心地带,可能造成严重损失。

  相关阅读

  近地小行星再次威胁地球 碰撞概率超过千分之一

  NASA称行星撞地球为杞人忧天 100年内不会发生

  受小行星撞击威胁最大国家 中国被撞击率居首位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人民网(微博)平壤5月3日电 (记者 周之然)朝鲜中央通讯社3日刊登报道称,任何人都无法妨害朝鲜征服宇宙的宏伟事业,朝鲜将会有更多的卫星升空。

  报道称,宇宙开发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征服宇宙是国家繁荣富强和自主权的象征。世界已经将宇宙开发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先进的重要尺度。宇宙产业和信息产业、核产业等一起成为21世纪屈指可数的主要产业。朝鲜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技术发射人工地球卫星,在世界宇宙开发史上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

  报道称,和平开发宇宙是任何人都不能侵犯的主权国家的自主权利。美国及其追随势力采取各种手段和压力将朝鲜卫星发射贴上“远程导弹发射”的标签,对朝鲜采取双重标准。朝鲜征服宇宙的斗争是纯粹的发展经济、实现国家富强繁荣和守护国家与民族自主权的正义斗争。★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图为韩国首尔民众通过电视关注朝鲜卫星发射情况。 图为韩国首尔民众通过电视关注朝鲜卫星发射情况。

  中新社北京5月3日电 联合国安理会朝鲜制裁委员会当地时间2日决定更新对朝制裁名单,新增3家朝鲜实体。这是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上月发射卫星行为的最新回应。截至目前,朝鲜尚未对这一最新制裁决定做出评论。

  朝鲜于4月13日发射了“光明星3号”地球观测卫星,但未能成功进入轨道。联合国安理会16日进行紧急磋商,发表主席声明谴责朝鲜,同时决定增加对朝鲜的制裁,要求朝鲜制裁委员会在15日内向安理会提交报告。

  据韩联社报道说,新增受制裁的3家实体均为与朝鲜卫星发射相关的国有公司。这3家公司分别是青松联合集团、鸭绿江开发银行以及朝鲜兴晋贸易公司。根据制裁委员会的决定,安理会将冻结上述朝鲜企业的资产,禁止联合国成员国与其进行交易。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这3家实体被认为从事了“资助弹道导弹交易、进行武器和相关材料出口”等活动。其中,青松联合集团负责朝鲜武器和战略物质的出口,其出口总额约占朝鲜全部武器和战略物质出口的一半。鸭绿江开发银行负责为弹道导弹技术提供融资服务。朝鲜兴晋贸易公司则主要负责采购先进的导弹技术。

  此外,制裁委员会还更新了禁止向朝鲜进出口的物品和技术清单。

  另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此次新增制裁名单出炉前,朝鲜已有8家公司和5名个人被列为制裁对象。

  朝鲜于2006年10月份进行首次核试验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18号决议,设立朝鲜制裁委员会,针对朝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领域采取制裁措施。2009年4月,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对其制裁名单也随之扩大。(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在冬季西南风带动下,来自新墨西哥州白沙国家公园的沙尘飘到山谷上空几千英尺的高度,而后一直飘到萨克拉门托山上空  在冬季西南风带动下,来自新墨西哥州白沙国家公园的沙尘飘到山谷上空几千英尺的高度,而后一直飘到萨克拉门托山上空
壮观的羽状白尘,由美国宇航局Terra卫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拍摄壮观的羽状白尘,由美国宇航局Terra卫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拍摄

  北京时间5月3日消息,从距地球245英里(约合394公里)的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拍摄了一幅照片,展现飘浮在萨克拉门托山上空超过4000英尺(约合1219米)的雪白色羽状尘带,长度超过75英里(约合120公里)。

  雪白色羽状尘带由石膏形成,与附近的黯淡山坡形成鲜明颜色对比,因此很容易被空间站上的宇航员观察到。在冬季西南风带动下,来自新墨西哥州白沙国家公园的沙尘飘到山谷上空几千英尺的高度,而后一直飘到萨克拉门托山上空。

  白沙国家公园位于31英里(约合50公里)宽的图拉罗萨山谷,处在萨克拉门托山和圣安德烈斯山漆黑的岩石和草木丛生的斜坡之间。在这幅照片拍摄时,圣安德烈斯山上并没有积雪,卡里佐佐熔岩区的黑色熔岩流在山谷中流动。在这幅照片的左侧,我们能够看到里奥格兰德泛滥平原的黯淡农田。

  同一日,美国宇航局Terra卫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也拍摄了一幅照片,展现羽状雪白尘带。在风的吹动下,白色尘带穿过萨克拉门托山和圣安德烈斯山间一个海拔较低的区域,高度比北部和南部的顶峰低大约2400英尺(约合731米)。

  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地区,高吹尘主要呈浅褐色或者红色。在这幅照片中,羽状尘呈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来自白沙国家公园北部山坡的红尘和来自白沙沙丘的白尘。这座国家公园的沙丘之所以呈白色是因为它们由石膏构成,一种相对罕见的沙丘形成物质。这些石膏来自于白沙公园西部一个富含矿物质的季节性湖泊,在湖水蒸发后沉积。在侵蚀作用和风的影响下,石膏变成颗粒状并形成沙丘。(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的最佳太空图片,包括太阳海啸、狼蛛星云以及“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内的精彩图片纷纷榜上有名。

  1.太阳海啸

太阳海啸
太阳海啸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拍摄,展现了太阳左侧喷出的巨大等离子体环。这种喷射被称之为日珥,伴随着中级太阳耀斑出现。此外,太阳还喷射出一个带电粒子云,被称之为日冕物质喷射。这种喷射导致地球出现绚烂的极光,正对地球时还会对电网造成不利影响。

  2.狼蛛星云的“跳动心脏”

狼蛛星云的“跳动心脏”
狼蛛星云的“跳动心脏”

  宇航局公布的一幅新图片,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拼接而成,展现了狼蛛星云心脏地带的恒星托儿所——剑鱼座30号星云,内有数百万颗恒星。这是一个拥挤的恒星“繁殖地”,位于银河系的卫星星系大麦哲伦星云,距地球17万光年。

  宇航局公布这幅照片旨在庆祝哈勃望远镜服役22周年,它是利用“哈勃”照片拼接的最大图片之一。借助于这幅细节惊人的图片,天文学家能够锁定个体恒星,了解它们的生命周期——从包裹在暗尘中的胚胎到一个庞然大物,最后以超新星爆炸的形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3.“发现”号踏上最后旅途

“发现”号踏上最后旅途
“发现”号踏上最后旅途

  17日,“发现”号航天飞机趴在经过改装的波音747客机上,在美国国会大厦(右下)和华盛顿纪念碑(中)上空飞过。照片在宇航局的一架T-38上拍摄。在华盛顿特区上空飞过时,“发现”号吸引了数千名公众的目光。最后,这架航天飞机在弗吉尼亚州的杜勒斯国际机场着陆,距离它的新家——史密森尼国立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史蒂文-乌德沃尔哈齐中心不远。

  4.NGC 2040星团

NGC 2040星团
NGC 2040星团

  最近公布的一幅照片,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展现了从松散的星团NGC 2040附近升起的巨大的带电气体云,彷佛蒸汽一样。NGC 2040星团位于大麦哲伦星云的一个超大型气体壳内。大麦哲伦星云是银河系的卫星星系。这种巨大的壳在恒星诞生区形成,来自大质量恒星和超新星爆炸的强风吹走了周围的尘埃和气体。

  5.土卫六“泰坦”

土卫六“泰坦”
土卫六“泰坦”

  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一幅新照片,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泰坦”好似一个巨大的暗影,躲在明亮的多冰卫星土卫二“恩克拉多斯”后面,薄薄的土星环则将画面一分为二。虽然两颗卫星截然不同,但都吸引了搜寻地外生命的天体物理学家的目光,希望能够在两颗卫星上发现生命存在迹象。“泰坦”拥有密集的大气层和液态烃池,形态与地球上的水体类似。“恩克拉多斯”南极的冰和蒸汽的喷流说明这颗卫星存在一个地下海洋,拥有丰富的形成生命所需成分。(孝文)

  相关阅读

  NASA清除太空垃圾再出新招 气流脉冲令其焚烧

  直击-宇航员太空吹泡泡 无重力状态现别样效果

  俄确认新驻站宇航员 帕达尔卡太空经历超500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