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生物合成过程图
结构复杂的天然产物历来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FR901464是假单孢菌产生的、结构独特且具有全新作用机制(作用于mRNA剪接体系的SF3b复合物)的高活性抗肿瘤天然产物(对多种人癌细胞体外的IC50为0.6-3.4 nM),近年来引起了有机合成、药物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等多方面的关注。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采用PCR克隆特异的羟基-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HCS)基因的方法,从假单孢菌sp. No. 2663中克隆了完整的FR901464生物合成基因簇。该基因簇包含20个基因,编码5个“AT-less”聚酮合成酶(PKS),1个杂合的聚酮/非核糖体聚肽合成酶(PKS/NRPS),1个非核糖体聚肽合成酶(NRPS),3个独立的酰基转移酶(AT),4个聚酮骨架β-烷基化相关蛋白,4个后修饰酶,2个调控蛋白。
通过体内基因敲除和体外生化实验相结合,研究人员初步阐明了FR901464独特的生物合成途径:采用高度杂合的“AT-less”PKS-NRPS-HCS三元体系,以甘油作为PKS的起始单元、Baeyer-Villiger氧化解离聚酮链。
该研究揭示了自然界聚酮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中复杂多样的生物合成机理,为进一步发现新的酶催化反应并通过对其生物合成基因的调控产生结构类似物创造了条件。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委的资助,部分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来源: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四, 28 4月 2011 15:42

程皓收藏的《上海战事画刊》

宋庆龄抱着硕大的弹壳,在残垣断壁前留影。贺佳颖 现场图片

“一·二八”事变期间,宋庆龄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弹壳,在残垣断壁前留下珍贵历史瞬间,以此鼓舞军队士气。这是由著名的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于1932年2月25日出版的 《战事画刊》特辑中,记录下的真实一幕。

昨天,上海华皓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民进会员程皓为记者展示了良友公司出版的两本《战事画刊》特辑,其中展示的500多张照片,真实记录了“一·二八”事变下的上海。

战事特辑图文翔实

历经近80年,程皓手中的这两本《战事画刊》特辑已泛黄,八开本的纸张略有破损,不过封面上刊登的惨烈战争场面,仍让人过目难忘。

“扫除往日之怯懦,誓以实力雪国耻”。这是第一辑的封面语,与其说是标题,不如说更像誓言和口号。横构图的画面中,真实记录下十九路军在江湾前线抗敌奋战的实况。画面中,战士们个个卧倒在土坡工事中,随时准备射击。

“一·二八”事变发生于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于当年年初在上海不断寻衅挑起事端。当晚,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战事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第一本特辑的出版时间,即在战事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特辑中的照片均以战事行进为时间节点,按“暴日挑衅”、“我军拒敌”、“敌方军情”、“我军巷战”、“惨无人道”为主题拍摄图片,并配以中英文图说,层层深入。

第二本特辑诞生于同年3月20日,同样记录的是“一·二八”。封面语为 “把牺牲无怨精神、准备作长期奋斗”,图片则为吴淞要塞军队炮兵作战实况。当时战事已歇,因此图片更丰富翔实,将方作战状态一一记录。

发表在栏目: 文化
2011年,上海大学按大类招生,本科生接受一年通识教育后再选专业。上海大学昨天(4月26日)宣布改革本科生招生培养方式,学校不再事先制定专业招生计划,而是根据学生在接受一年通识教育后的报考情况,决定专业的生源数,不受学生欢迎的专业将面临淘汰。
一年通识教育后再专业分流
上海大学是在沪招生规模最大的“211”大学,该校2011年在沪本科计划2400人,其中第一批本科1600人(文科380人,理科1220人)、艺术类383人等;在沪高职计划650人(含艺术类高职140人)。
上海大学将全校近60个本科专业(艺术类与中外合作办学除外)分为人文社科大类、经济管理大类、理学工学大类三个大类,并在三大类下开设三个基础班。
进入三大类以及三个基础班学习的学生,第一学年无专业身份,在大类平台上进行一年的通识和基础培养后,可在类内进行专业分流。学生依据本人意愿填满所在类内的所有专业,然后按照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成绩、第一学年绩点排序,参考个人综合表现,依据各专业最大可容纳学生数,按填报志愿的顺序分流到专业。
三个基础班学生在分流时占据优势。第一学年末,学年绩点排序进入前80%的学生可以在类内选择任何专业学习;其余20%的学生与类内的其他学生按照相同标准分流到专业。
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这样解释按大类招生的意义:“有的学生可能因高考成绩失误,录取时没有进入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大类内学习,经过一年学习他们又多了一次机会。还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志向也会有所改变。”他希望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了解自身特点的情况下作出符合自己兴趣的选择。
引入“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专业
“大学在招生时候,每个专业都制定了招生人数,不管报考的情况如何,最终都会按照招生计划来分配学生。但为什么招这个数?并没有科学的依据。”叶志明表示,正因为填志愿时,“服从调剂”选项的存在,有些专业明显该淘汰了,可却因为能够调剂学生,所以并不愁生源。
据介绍,上大将在专业分流时在各院系招生计划的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由学生的选择来决定院系专业的发展,甚至去留。对一些少有问津的专业、就业市场不景气的专业甚至不适合市场或社会发展的专业,上海大学将引入淘汰机制。由此增加各院系的危机感,刺激各院系的办学动力,调动教师、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完善教与学的激励机制,逐步改变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僵化状态。
对一些较为“冷门”的基础学科,学校则启动“经济杠杆”,通过全额奖学金等方式鼓励更多优秀学生入读。
课程体系必须改革
目前,本市已有部分高校试行按大类招生,但分类较细。如复旦大学按大类招生,但是学生即使没定具体专业,还是有专业方向。相较之下,上海大学此次改革,大类分得更“粗”,学生第一年全部接受通识教育,获得不受专业局限的视野。由于该校文科、理科、工科、艺术等诸多门类齐全,有利于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上海大学将突破原有院、系的框架,打通相邻专业的基础课程,实现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改革与整合。此外,据介绍,上大的一周课时将降到二十几个学时,更多的时间留在课外。《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等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都将发生变化。学校正在开展课改讨论,改革教学以适应通识教育要求。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网上海4月14日电(赵阳 李颖)馒头、糕点、原料……截止4月14日,上海质监部门已检查了蒸煮类糕点生产企业116家,其中作为重点检查对象的16家馒头生产企业已全部检查完毕。目前抽样送检了72批次蒸煮类糕点样品,其中包括39批次馒头,19批次其他糕点,原料14批次,13批次完成检验的成品添加剂项目均合格,其它样品目前在检验过程中。

  上海质监部门称,已检查企业中,未发现无证生产、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的违法行为和违法添加防腐剂、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4月14日下午,闵行区质量技监局对上海杏花楼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执法人员对企业生产场所环境、设施设备、人员等卫生状况进行现场检查,重点对企业是否存在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隐患情况进行检查,包括:是否存在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出现产品“早产”;是否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是否违法添加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等)、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是否存在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情况及其他影响质量安全的隐患。

  经现场检查,该企业生产管理较为规范,未发现存在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随后,执法人员对企业产品进行了抽样,并送至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汪某行凶后被机场警方刑事拘留。东方卫视视频截图

(新华调查)“留学生刺母”事件调查:折射青少年心理隐忧

新华网上海4月12日电(记者俞菀、李烁)一位高高兴兴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迎接儿子的母亲被连刺数刀,倒在了血泊之中。伤害她的不是别人,正是刚从日本回来的留学生儿子。当警察及时赶到,冰冷的手铐铐上了儿子的双手,母亲疼痛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一颗破碎的心。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这起“留学生刺母案”的发生,青少年心理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独处异乡、远离亲情,缺乏心理疏导和沟通……案件背后折射出一些青少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隐痛。案件中的旅日学生为何要用水果刀连刺母亲?他的内心究竟有着怎样的痛苦与挣扎?此案带给青少年心理教育怎样的启示?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母亲一句“没有钱”,逆子拔刀狠刺母

记者从上海警方获悉,3月31日,“80后”上海青年汪某搭乘航班从日本起飞,于当晚八点半左右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出站后不久,该留学生就与前来接机的母亲顾某发生了激烈争执。争执时,汪某从日本带回的托运行李中拔出水果刀,向母亲连刺数刀,致其当场昏迷。案发后,民警迅速将汪某抓获,母亲顾某则被送往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救治。目前,犯罪嫌疑人汪某已被机场警方刑事拘留。

汪某为何要把尖刀刺向母亲?上海机场警方发布消息称:母子俩因学费问题发生争执。在看守所的汪某则这样描述事发过程:“机场见面时,她说没有钱,甚至说‘不可能给你钱,要钱的话就只有一条命了’这种话,我脑子一下子一片空白,冲上去就用刀刺了她。”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记者见到了被刺伤的顾女士,关于当时细节她已不愿再回忆,做完检查后便匆匆返回病房,一言不发地用白色被单蒙住了头。同屋的病友告诉记者,时常听到顾女士偷偷哭泣,有时候她一夜都无法入眠。而顾女士的家属则说,儿子的刀不仅刺伤了顾女士的身体,更加刺痛了她的心。

“我们也感到非常着急和痛心,平时她对儿子很呵护的,大家都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顾女士的妹夫说。据他介绍,顾女士的儿子汪某已经留学日本五年,每年花费都要几十万元。因为教育开销太大,不少学费都是向亲朋好友借的。“我姐姐花了很多钱和精力培养儿子,自己却省吃俭用过得很简朴。”

记者了解到,汪某在读大学之前性格还是比较开朗的。高中毕业后他就去日本学习语言,并考上了当地的大学。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变得不喜欢跟别人交流,而是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上网。“希望妈妈能脱离生命危险,然后我们还能继续维持母子关系。”看守所里的汪某说。

发表在栏目: 文化

  4月11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的《消费主张》栏目曝光了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粗粮馒头,不仅添加色素,甜蜜素,虚报生产日期,而且还把过期的馒头回收重新加工后再出售,而这家生产馒头的作坊每天要给上海的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连锁超市的门店供货,每天有3万个问题馒头进入各大食品柜台。

  今天,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多家超市,询问超市如何对食品进货的渠道进行监管,他们的答复要么含糊其辞,要么说,超市的上万种商品,如何监管得过来。

  最新的消息是,上海市质监部门依法吊销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食品生产许可证,公安机关对叶维禄等5名犯罪嫌疑人依法予以刑事拘留。

  问题馒头下架,市长要求公开调查经过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提供的信息称,4月11日央视的节目播出后,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局、宝山区政府到达现场,连夜调查“问题馒头”的出笼情况。经调查,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于松江天马开发区,租用宝山区南大路380号某厂房,共有8名员工,从事糕点生产。该企业在馒头生产过程中存在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将过期馒头重新用于原料再生产和违法添加色素等行为。

  “人工色素本质上说是一种染料,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国内外对食品中的色素添加都严格管理,馒头之类的糕点中根本不允许使用人工色素。”原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所长、食品安全专家方有宗说,尽管法律明文禁止,但由于着色效果好、成本低,一些不法企业在食品生产中违法使用人工色素,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初步查明,问题馒头销售给了上海市华联、联华、迪亚天天、乐天玛特、惠侬、乐家购物中心松江店、雨润发购物中心、吉买盛、物美、如海等10家超市;同时该部门还对可疑产品进行抽样送检,并在上海市同类企业开展了全面排查。

  4月11日晚上,上海市工商部门已经责令相关流通企业对问题产品下架封存,截至4月12日,问题馒头已全部下架。上海市工商局下发紧急通知,在上海市流通环节开展对问题馒头的紧急清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责令企业停产,对可疑原料和产品进行了封存扣押,对账册进行了登记保存,责令企业召回问题产品。公安部门对企业法人进行刑事传唤。

  4月12日,当记者走进华联、联华等超市的时候,“问题馒头”已经下架,记者询问超市的工作人员,对方回答说:“当天曝光,当晚就下架了。”超市方面表示知道问题后,马上召集了由公司营运、商品、信息、财务、质量监督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商讨应对处置方案。通过公司信息系统下发通知,要求各门店立即将所有“问题馒头”全部下架、封存,并要求门店在显要位置张贴“问题馒头召回”公告,凡有消费者在联华、华联门店购买的“问题馒头”,凭收银条或商品标签可在联华和华联门店按照有关规定退赔。

  对于华联等超市销售染色馒头的情况,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4月12日批示要求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此案,每个环节都必须查实,依法严惩,严肃问责,及时向社会公布。他要求将调查过程向社会公开,查到哪里公布到哪里,每个环节都不放过。

  供货渠道把关不严,超市该承担什么责任

  实际上,超市里的“问题馒头”并不是单发事件,4月11日,宁波市工商局公布一季度宁波市大型超市商品(食品)抽检检验结果,家乐福等12家超市共抽检食品300批次,检出不合格21批次,合格率93%;抽检非食品商品72批次,检出不合格10批次,合格率86.1%,12家大超市均被发现不合格商品。早在2001年媒体就曝光过非法加工点生产的肮脏月饼竟配送进了备受市民信赖的大型超市。

  上海市杨浦区国定路的李阿姨说:“其实我们家离菜市场也不远,以前总认为超市的东西比较让人放心,特别是大超市,就算贵点,也跑到超市来买。现在看来超市的东西也未必就是好的,现在吃什么都不放心了。”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上海市一些超市、菜市场向市民了解到,知道此事件的市民有的气愤,有的无奈,家住莘庄附近的曾姓市民告诉记者,他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都不敢再买类似食品了,以后也不敢随便吃超市卖的熟食了。

  大型超市和企业本应该是消费者信心的保障,食品安全问题却接连不断出现,回顾前不久双汇的“瘦肉精”,“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三氯氰胺”三鹿奶粉,碘含量超标的雀巢奶粉,这些商品也都曾堂而皇之地摆在各大超市的柜台上。早在2001年,“问题月饼向大超市配送”事件被曝光时,就有专家指出,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相关超市对供货渠道把关不严,对经销商、生产厂家的质量检验证、食品生产权等审查不严,给部分非法生产厂家钻了空子。10年过去了,超市的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进货渠道监管叩问着超市自身的监管体系和政府的监管体制。

  当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上海联华超市总部的时候,几番周折之后,辗转接到食品进货渠道部门,询问食品进货的渠道监管问题,对方回答说这个不归他们管,随即把电话挂断。后来打到联华总务部,一位沈姓主管说:“超市对于进的各种货物是有准入机制的,会严格把关、验证,我们刚开始和生产厂家签订合同的时候,生产厂家的产品是合格的。我们超市内部也有质量监管部门,只是每天进货的厂家有几千家之多,工作量非常的大,难免会有遗漏。”

  记者又致电12365质量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回答说:“对出厂食品是要监督的,一般是抽查,但对超市的进货渠道是不审核的。”

  著名的公益诉讼律师,代理了跨行查询收费、雀巢转基因案等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案件的吴冬律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首先,超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超市不是幼儿园的小孩子,不能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要看相关的证明,像这种过期馒头的回收,至少要知道它们回收去哪里了;其次,超市对供货商应该实地考察,特别是食品类的。吴冬律师说,他去过盛禄食品厂所在地,那里是个工业聚集区,走进那里就是脏,乱,差,根本不是能生产卫生食品的地方,超市看到食品供货商在这样的地方生产,就不该向他们进货了。

  监管部门为何总是在媒体曝光之后才行动

  回顾这些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从“大头娃娃”劣质奶粉”到现在的“染色馒头”,几乎都是被消费者或媒体先曝光出来,而本应起到安全监管的部门总是事后采取措施。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秘书长陈舒曾说过:“目前我国安全管理只有两方面力量,一是企业自律,但是如果没有强力的社会监督,企业越讲道德,良币被劣币驱逐的机会越大;二是政府监管,但政府编制、经费有限,面对越来越广阔的市场,政府不可能包办一切。因此,我国还缺乏独立的第三方机构。”

  在政府监管方面,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经历了从《食品卫生法》 到《食品安全法》的艰难转变,尤其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后,由地方政府监管为主的分段监管模式备受质疑,有专家提出要以垂直监管为主,但最终的法律仍然维持了分段监管为主,“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翁士洪博士认为:“这种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还存在缺乏有效的决策中心、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关系不顺、部门利益导致监管碎片化等许多深层的体制性障碍。”

  “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食品生产经营奉行的“多头分段管理”导致了“七八个部门管不了一头猪,十几个部门管不了一桌菜”。现行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涉及多部门,如药监、质监、卫生、工商、农业等。在管理实践中,各部门间权责不清,管与不管,常常以利驱动,有利就抢着管,无利就让着管;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并存。而出现问题之后,多头管理成为相互推诿扯皮的最佳借口。“段与段之间本来应该是食品安全无缝连接的一个链条式的管理,但是链条与链条之间、环节与环节之间很可能出现断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说。早在2008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倪岳峰就直言:“现行监管体制不改,食品的安全状况很难有大的改观。”

  翁士洪博士认为,食品安全监管还是要强化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决策核心作用,要进行跨界整合与协作,“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根本缺陷不在于‘多头监管’,而在于地方政府不会为跨地区和部门的食品生产链负全责,所以确立提供无缝隙的公共监管体系也非常重要。也要加强外部监督,还要给监管者以监管。”

  吴冬律师则表示:“其实政府的投入也非常大,可是为什么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光靠政府监管,是不够的,还是要走司法保障的路,这其实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如美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代价实在太惨重,厂家是不敢越这个雷池的。”

  “屡次食品安全问题都暴露出了同样的特点,即一个企业出现问题,消费者有可能放弃同类型所有的企业;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公众会对所有环节产生质疑。”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刘普合分析,消费者对部分食品产业的信心、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能力的信心正不断受到冲击。如何把食品安全的篱笆扎得更紧?监管部门首先要改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整治模式,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构建起更加完善有力的监管体系,从源头上封堵漏洞,而不是被动地“亡羊补牢”。

  本报上海4月13日电

(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被盛禄公司随意使用制作馒头的各种添加剂(4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被盛禄公司随意使用制作馒头的各种添加剂(4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被查封的盛禄公司的部分生产器具污秽不堪(4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被查封的盛禄公司的部分生产器具污秽不堪(4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新华网上海4月13日电(记者 俞丽虹)13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吊销了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公司法人代表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部门依法刑事拘留。

  据了解,执法人员4月11日、12日现场抽取了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产的高庄馒头等成品和原料共19个批次。经检测,其中4个批次成品中检出“柠檬黄”;两个批次成品中的甜蜜素含量超标。13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吊销了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连日来,上海公安部门对涉嫌犯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法人代表叶维禄、销售经理徐剑明等5人依法刑事传唤。经审查,这5名犯罪嫌疑人分别交代了企业自2011年1月以来,违法生产、销售掺有违禁添加剂“柠檬黄”的“染色’馒头83716袋,共计334864只,价值20余万元。目前,公安部门已依法对5名犯罪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上海市政府联合调查组表示将进一步查明事实真相,做好问题产品的下架召回工作,严肃惩处涉案单位和个人,同时举一反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今天,上海市质量技监局吊销了生产“问题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食品生产许可证;上海市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了叶维禄等五名犯罪嫌疑人,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新华调查:超市“染色”馒头事件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用色素化妆的馒头,居然能够堂而皇之摆上大超市的货架”,“‘健美’猪肉、‘回炉’板鸭、‘染色’馒头,还有多少问题食品隐藏在我们身边”……上海多家超市销售违法使用色素的馒头产品被媒体曝光后,迅速引起公众的质疑。食品安全领域为何频频拉响警报,企业的道德底线和政府的监管力度都成为拷问的对象。

(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一只雌猎豹顺利产下4公3母7个猎豹宝宝。上海野生动物园供图。

  4月11日,新民网记者从上海野生动物园了解到,园内一只雌猎豹顺利产下4公3母7个猎豹宝宝,这在国内外猎豹人工繁殖史上实属罕见。

  据悉,猎豹是一种基因高度纯化的动物,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之一。它的繁殖和饲养,历来受到国际有关方面和相关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上海野生动物园也始终把它作为一个科研课题,进行长期的研究和探索。

  由于雌豹奶水问题,园方向社会公开招募二条身体健康、分娩产崽不久、奶水充足的母狗充当七兄妹的奶妈。此外,野生动物园的“保姆们”还用温开水冲调进口狗奶粉,一天5次进行喂哺,每头每次20毫升。随着时间的推延,它们个体渐渐长大,再适当减少哺喂次数,逐渐增加食量。


母狗充当七兄妹的奶妈。上海野生动物园供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在中国,光顾小饭馆或路边摊,地沟油防不胜防,如何才能简便快速地检测出来?近日,在一项全国发明比赛中,上海中学生用半导体制冷片让地沟油立即分层现原形。这个创意赢得了大赛银奖。接下来,他们的目标是完善装置,让地沟油的各种参数一一现形。

  据《东方早报》报道,这项发明的“主力队员”之一、上海市西中学高二学生汪亦乐去年3月便和指导老师黄曾新一起开始了这项研究。

国家通用测法比较复杂成本不菲

  汪亦乐说,国家通用的测地沟油的办法都比较复杂,一般要在实验室完成,成本不菲,而现实生活中如果去饭店吃不太放心,需要的是简单可行、成本不高的快速鉴别办法。

  黄曾新是向明中学的科技指导老师,也是静安区教育局的科技总顾问。他翻过不少科技读物,了解地沟油一般有三种:不断在油锅里使用的老油、病死猪的脂肪以及饭店泔脚料提炼出的表面浮油。

  再分析这些油的成分。正规饭店,烧菜无非用豆油、菜油、花生油,但碰到烧水煮鱼等荤菜时,就是植物油和脂肪油混合。地沟油是动物油和植物油的混合物,其中动物油含量高。

  动物油和植物油的物理特性也大不相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凝固度。橄榄油要到摄氏零下十几度才凝结,植物油也要零度,但动物油尤其是地沟油,7至8度即凝结。

  其次是黏度,将动物油和植物油同时滴在玻璃上,流得快的一般是植物油。

  了解这些油的特性,就是区分是否为地沟油的关键。
“地沟油是动物油和植物油的混合物,利用动物油和植物油黏度、冰点的不同,采用物理方法快速降温,地沟油就会分层,从而原形毕露。”黄曾新解释说,“迅速降温”是整个课题的重点也是难点。

  于是,冰箱成了汪亦乐的实验室,冷冻室里植物油会不会凝固,冷藏室里面动物油的状态怎样。

  在纪录到上百个数据后,汪亦乐和黄曾新得到检测的最佳温度——摄氏零下5度,并决定用半导体来做这种冷却装置。

  汪亦乐说,经过试验,他们的半导体制冷片最低能够降温至摄氏零下30度。

  接下来,他们也许会做一个简易仪器:半导体快速降温到零下十几摄氏度,让地沟油快速分层。然后辅以三棱镜、搅拌器等器具,让地沟油各个参数一一现形。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历经6年的波折后,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终于如愿以偿,今天,筹划已久的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将正式破土动工。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将首次出现两只“米老鼠”在华同台竞技,中国也将成为美国本土外,世界上唯一拥有两个迪士尼乐园的国家。

  不过,香港迪士尼乐园开业5年来,却总体亏损。2008至2010年度,香港迪士尼乐园累计亏损达36.1亿港元。

  预计将于2015年建成开园

  自2009年11月上海市政府宣布迪士尼项目启动以来,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进展一直备受公众关注。今天的动工仪式将成为上海迪士尼建设全面启动的重要标志。

  华特迪士尼乐园和度假项目负责人此前曾透露,预计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将于5年后即2015年建成开园。上海迪士尼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六家迪士尼乐园,也是中国第二家迪士尼乐园。

  每年或拉动160亿元消费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迪士尼总体项目将包括一座主题公园、两家酒店、一家零售和餐饮综合体以及一个湖泊。上海迪士尼是继上海世博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建设项目,项目直接投资额约245亿元,间接拉动的投资规模或为千亿级。

  以每年1000万游客计算,全年门票销售将超20亿元。按照以往的迪士尼产业链效应,1元的门票将拉动8元的消费,因此,单计算行食住、游购娱等最基本的游客消费,迪士尼每年带来的服务业产值将达到160亿元。由此,上海旅游、酒店、餐饮、观光、交通等产业将直接受益。

  “毫无疑问,上海迪士尼乐园建成后,将会分流香港迪士尼乐园的客流。”一位不愿署名的专家评论说。(记者王飞)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5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