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闻

ZOE

ZOE

网址:

St James火車站地底的秘密通道。	每日郵報
St James火車站地底的秘密通道。 每日郵報

(本報雪梨訊)不少城市都流傳著廢棄地鐵站、廢棄地下城的「都市傳說」,原來雪梨市中心也有一條鮮為人知的秘密地下通道。

一位紐省運輸廳前僱員向澳洲《每日郵報》(Daily Mail)透露,在市中心Pitt St一棟寫字樓的變電站旁的地下停車場,有一塊金屬門,打開門便是一條穿過市區、直達中央火車站(Central Station)的地下通道。這名拒絕透露姓名的前僱員表示,工作時曾走過這條秘密通道。

他說:「入口就在一個裝卸碼頭附近一個變電站背後的地下停車場內。(通道)現在主要是清潔工和貨物在用,火車司機和工人也用來作捷徑。通道內還有個上鎖的金屬門倉庫,沒人可以進去,沒人知道裡面是甚麼。在這待久了還是有點不自在。」

其中一條地下通道主要由火車職員和貨物使用。 每日郵報

據悉,St James火車站地底也有類似的秘密通道。他透露,該車站底下不僅有防空洞,還有個令人震驚的地下湖。

報道指,除了上述秘密通道,中央火車站還有個「鬼故」:火車站旁Devonshire St邊上曾有一個墳場,動工前十年各墳墓已被遷往市內其他地方。而車站建成後,在墳場位置所建的26和27號月台最終並未使用,成為廢棄月台。有火車工人和職員稱曾聽到月台牆壁後傳來人聲,甚至是兒童嬉戲的聲音。

廢棄月台曾有「鬧鬼」傳聞。 每日郵報

除了這些傳說,中央火車站還發生過槍戰。1916年,在西區Liverpool營地的士兵因不滿條件苛刻而作亂,坐火車去到中央火車站大肆破壞。另一隊軍人趕來鎮壓,造成一死八傷。如今火車站牆壁還有彈孔遺留。

雪梨史跡開放日(Sydney Open)每年舉辦活動,向市民開放部分市內建築,展現鮮為人知的一面。今年的開放日將在11月舉行。(子庸)

中央火車站廢棄的26和27號月台曾是一片墳場。 每日郵報

聯邦政府撥款100萬元給中小學,以改善公民教育。	澳洲廣播公司
聯邦政府撥款100萬元給中小學,以改善公民教育。 澳洲廣播公司

(本報坎培拉訊)澳洲政府獲撥款100萬元制訂新指引給中小學老師,讓他們教學生澳洲價值觀和政治發展,以改善公民教育。

自2004年起,澳洲每3年會評估約一萬名12歲至16歲的學童,了解他們對政府、澳洲文化和司法制度的認識。

2016年的最新一份報告顯示,雖然超過一半12歲兒童熟悉公民事務,但熟悉該事務的16歲兒童比例跌至38%。研究員發現,兒童對澳洲價值觀的認識較之前兩次調查「嚴重下降」。

聯邦教育部長泰行(Dan Tehan)表示,希望學生知道「我們的價值觀」和政府如何運作,以保障民主制度,「澳洲有引以為榮的民主制度,每名成年公民都被預期要投票,並且有機會參與政治發展。當我們有了解情況的公民,他們明白自己行為的責任和後果,我們的國家便更加強大。」

2016年的調查又顯示,約一半6年級和10年級學生認為談論政治是成為公民的重要部份;約75%學生說對全球議題有興趣。

泰行表示,政府這項創新的資源,本年稍後將分發給中小學老師,確保學生學習「我們的民主、我們的政府制度,以及我們的價值觀」,「我們明白,我們民主的未來依靠下一代澳洲人成為參與社會的公民。」(Wah)

保守黨(Coservative Party)參議員Rikki Lambert稱,中國人是澳洲水權主要投資者之一是一大問題。ABC保守黨(Coservative Party)參議員Rikki Lambert稱,中國人是澳洲水權主要投資者之一是一大問題。ABC

(本報綜合報道)澳洲稅局(ATO)的「外國人水權登記冊」顯示,中國及美國投資者在澳洲擁有最多水權。數據顯示,澳洲十份之一的水權由外國人擁有,當中中國及美國人各持1.9%,其次是英國人持1.1%。

根據聯邦政府網站,水權(water entitlements)是持續使用排水道或河道系統內水資源的權利。投資者、灌溉商或企業可以買賣水權,其金融價值因應水市場浮動。

政府報告指,外國人擁有的水權中,超過1兆8,000億升水來自Murray-Darling盆地,相等於當地發出水權的9.4%。

不過,登記冊沒有列出外國政府或其投資者在澳洲何處持有水權,但公眾對於外國投資的憂慮,大部份與外國政府購買澳洲水權有關。

澳洲水交易機構Waterfind主席朗尼(Tom Rooney)稱,澳洲一成水權現由外國人持有使人震驚,「我認為部份憂慮是,一些外國機構在財務成本或低息貸款獲得不公平的優勢。」他稱,外國企業對於買入澳洲農業及水資產的興趣愈來愈濃烈。

農業部長利圖普德(David Littleproud)則表示,數據並不令人驚訝,「目前只有小比例的水由外國人持有,多數都屬於單一(灌溉)公司Cubbie Station。」澳洲證券及投資委員會記錄顯示,Cubbie Station八成股份由中國紡織企業RuYi Shandong透過一間新加坡公司持有。

保守黨(Coservative Party)參議員Rikki Lambert稱,中國人是澳洲水權主要投資者之一是一大問題。「來自中國的外國擁有權與其他形式(像英國人擁有權)不同,因為(中國的)是基於政府的。中國政府大力控制對任何國際營運的(中國)企業。這是戰略性的,因為這些國家希望在其他國家建立自己的糧食保安及耕種糧食,他們便不用使用國內的水資源。」(禾)

莫理遜今日探望正接受治療的癌症病人。	澳聯社
莫理遜今日探望正接受治療的癌症病人。 澳聯社

(本報坎培拉訊)距離聯邦大選尚餘七星期,朝野兩黨領袖今日均提出醫療承諾。繼工黨稱上任50日內會終止凍結國民保健(Medicare)回扣費用後,政府亦將撥款8,000萬元在墨爾本提供「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 T-cell)癌症治療。

總理莫理遜(Scott Morrison)稱,將斥資4.96億元提升醫療、醫院設施、精神健康服務及醫學研究等,而其中8,000萬元將投資在墨爾本的Peter MacCallum癌症中心。他稱:「對於確診患癌症的澳洲人,一樣感恩的事是他們可在澳洲抗癌。這裡正發生突破性的事。」

Peter MacCallum癌症中心正臨床測試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料可在數周內正式推出。

目前,癌症病人只可前往外國進行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這種治療的原理是提取病人的免疫系統細胞,在實驗室內重新設計細胞的結構,再注入病人體內,改造了的細胞便會攻擊及消滅癌細胞。

Peter MacCallum癌症中心亦會從所得撥款中,投資2,500萬元成立細胞免疫治療卓越中心。

另外,聯邦政府撥出的4.96億元中,有3,000萬元會落入St Vincent醫院Aikenhead醫學研究中心,它是全國首間醫院附屬的生物醫學工程研究及訓練中心。

維省三間位於Rosebud、Casey及Bendigo的醫院,將與澳洲臨床試驗網絡的TrialHub合作,在鄉區提供癌症及罕見疾病治療。(禾)

澳洲天气又将迎来巨大变化这次非常严重!!

 

据澳洲9News报道,10年来最强的强热带气旋“特雷弗(Trevor)”仍在向北领地快速移动,破坏力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强

预计将对其途经地区带来威力巨大的巨浪

目前北领地当局已经开始紧急疏散

并派出军队帮助群众撤离到安全区域

目前Trevor是 185公里/小时的风速,但预报员警告称,明天它可能会增加到280公里/小时

与此同时,另一热带气旋“维罗妮卡(Veronica)”也在不断加强,将“严重影响”西澳皮尔巴拉地区(Pilbara)

这两个即将袭击澳洲北海岸和西海岸的热带气旋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一片恐慌

气象学家称之为“双重灾难”,相关气象图像令人恐惧

特雷弗未加强之前已在珊瑚海(Coral Sea)吹起了4米高的海浪

专家认为,特雷弗在周六登陆时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海浪和更具威力的风暴潮

气象局提醒,预计本周末,卡奔塔利亚湾西南海岸将受到严重影响

当局已对卡奔塔利亚沿岸河流(Carpentaria Coastal Rivers)及巴克利(Barkly)地区发出洪水警报,预计上述地区本周六的降雨量将达150至250毫米,局部降雨量或达300毫米

当局已对可能受影响的北领地社区进行了紧急疏散,规模堪称史上最大

已有超过1000名居民从格鲁特岛(Groote Eylandt)和纳姆布瓦尔(Numbulwar)撤离

另有1000人从博罗洛拉(Borroloola)、麦克阿瑟河锌矿区(McArthur River zinc mine)、罗宾逊河(Robinson River)和卡奔塔利亚湾沿岸的其他社区被转移到昆州

然而昆州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飓风已经摧毁了昆士兰州北部,数十座房屋仍未通电

昨天当局宣布Carpentaria海湾进入紧急状态,因为预计Cyclone Trevor将带来严重破坏

那些撤离的人也被警告他们至少要到下周才能回家

此外,北领地当地已宣布进入紧急戒备状态,学校将全面停课,并暂停当地一切商业活动,警方已勒令民众撤离,并将封锁道路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人员协助从Groote Eylandt到C-130J Hercules飞机的疏散人员

除了北领地以外,上文提到的热带气旋维罗妮卡(Veronica)对西澳的破坏程度也在逐渐加强

据澳洲新闻网报道

为了应对热带气旋Veronica带来的“灾难”

西澳部分地区Coles及Woolworths的水已被抢购一空

气象局的James Ashley表示:“这一气旋或将给当地带来强降雨、强风以及破坏性风暴。”

不仅是超市,该地区的司机们正在排队给汽车加油,以免为时过晚

西澳大利亚州消防和紧急服务部还警告人们为危险天气做好准备

并在昨天发出蓝色警报(敦促居民为恶劣天气做好准备)

就在其他地方都在经历史上最大的飓风分时候

悉尼的天气也开始“任性”了

气象局预计从明天悉尼的最高温将会飙升到28度

到了周日甚至会直接上升到30度

这将会让很多都已经准备开始过冬的悉尼人奔溃

最后,根据气象局预测,热带气旋Trevor下周应该会来到澳洲东部,但是强度会被减弱

并且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冷锋相交

对澳洲中部和东部带来雨水或者强对流冰雹天气

但是就目前来说,还很难预测这些暴雨会出现在地区,因此也提醒居民时刻关注气象新闻和警告

最近在朋友圈里传播最广泛的就是一份新的“悉尼贫富分布地图”了,之所以称之为新地图,是因为其相对于旧的 ‘贫富分布地图’,在各地区表现上,出现了明显变化。其次便是其评比结果被认为与事实不符合,也正是这些变化,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但在单纯知道新地图所表示的‘贫富差距’以外,要想客观理性的从新地图中获得有用信息,以下的内容也是要了解的“必修课”

先来看网上可以找到的最早的一份‘悉尼贫富分布地图’,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份以研究悉尼各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差异为目的而颁布的‘数据分析结果’,澳洲统计局自1986年人口普查起,就开始了对各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并公布,而上图则是可以查阅到的相关地图中最早的一份,数据来自2001年的人口统计结果。

第二份‘贫富分布地图’出现在2007年六月,由澳洲统计局颁布,资料则来自一年前进行的2006年人口普查。区别于第一份,这份地图首次采用了彩色图表,通过色彩将各地区间的差异更加清晰体现。通过仔细对比两张图片,可以发现全悉尼的许多地区出现了评级上的变化。

与前两份一样,第三份地图取材自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与之前不同的是,评级从五个细分到了10个,将各地状况进行了更加细致的体现。

最后一份也是最近大热的最新‘贫富分布’地图,将各地块分成了十档,深红和深蓝表示最弱及最优并以此类推。数据来自2016年完成的人口普查,也就是说如果各位是2016年普查之后才搬进现在住的新社区生活,那么结果很有可能会跟读者现在的生活经验有些出入。其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2016年的这份地图英文描述为Index of Household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IHAD) ,不同于前几份的Socio-Economic Indexes for Areas (SEIFA)。

根据澳洲统计局的解释,两者的区别在于:

1. Index of Household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IHAD) 以所划分区域内的每家每户(即单个家庭)为单位,以住房类型和住宅内居民的各项指标为参考,对每个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而上图体现出来的结果,通过将每个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评级后,计算出每个小片区内含有的‘优势家庭’及‘弱势家庭’比重,进而将比重上的差异表现出来。

就像上面这张两截图显示的这样,优势家庭在小片区内所占比重越高,同时弱势家庭在片区内所占比重越低,那么这个片区在地图上所显示出来的档次就越优。

2.而Socio-Economic Indexes for Areas (SEIFA)则是以所划分出来的每一个小地区为单位,根据地区内所有人在人口普查中提供的数据,对整个地区在社会经济等各项指标中的表现进行评比。因此得出的结果,体现的是社区的整体状况,而地区内每家每户跟全悉尼所有家庭平均水准之间的差异,并没办法从中体现。同时,每个地区内所含有的优势家庭及弱势家庭数量以及比重,也都无法从中得知。

3.这次澳洲统计局之所以改变策略,将IHAD做成可视化地图而不是延续以往方法将SEIFA做成地图,主要原因正是因为以往以地区为单位,对区域内所有受访者的各项指标作为评分参考会导致ecological fallacy(区群谬误),即像前两点说到的那样,许多家庭真实的社会经济状况在地图上无法准确体现,因此统计局内部的专家Wise和 Mathews通过对这项例行评比在方法论上的研究,提出将IHAD作为SEIFA这一传统评级方法的补充,以提高所获得数据在反映真实情况时的准确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以Bondi Junction周边为代表的悉尼东部传统富人区,以往都是一片深蓝,这次却变成了代表中等甚至弱势占多数的黄色及浅红。在小编看来,原因有两个:客观上,Bondi Junction 周边地区由于基建完善,生活便利,在过去的数年间开发出多栋公寓楼,而公寓楼由于在使用成本上比原来的独栋豪华别墅低出许多,因此也让更多的中产阶层有机会住进Bondi Juncton周边。其次,在原本的统计方法中,分析师接触到的数据和生成的指数,来自整个区域的中位值,因此无法凸显出区域内具体有多少人低于平均水准,而又有多少人凭借自身的优秀条件拉高了整个区域的中位值。

Bondi 周边地区在2016地图中的表现

那么,对每家每户进行评比时参考的标准,又有哪些呢?

首先,就是通过对每家每户中参加了人口普查者的提供的各项数据(个人的收入,职业,教育背景,年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等)进行运用,从而拟算出每个家庭里所有成员整体的实力,包括了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三方面。其次,被纳入考量的还有住宅的类型,大小,私家车保有数,住宅持有方式(自住,租用),住宅所处的地段。而单亲家庭以及带有子女的失业家庭这两种状况也被作为不利因素而专门纳入了考量。

而对每项因素的判断标准则分为“有利”和“不利” (Advantage 和 Disadvantage)两个选项,根据ABS 公布的标准,符合以下情况被归类为不利因素:

  • 家庭中无车
  • 家庭中房间不足
  • 家庭中只有一间卧室或者没有卧室
  • 住宅类型为“帐篷”“房车”“游艇”等非传统住宅
  • 家中没有通网络
  • 每周租房开销不足215$
  • 使用政府提供的住房
  • 住宅地段偏远
  • 家庭成员最高学历为高中十一年级(除去在读生)
  • 家庭成员个人年收入低于25999$
  • 所有家庭成员大于15岁,需要通勤5okm前往工作地点
  • 家庭成员中有人大于15岁但无法用英语流利表达
  • 家庭中有人大于15岁并且离婚/分居
  • 家庭中有成员伤残状况严重,超过50%活动需要外人帮助,而同一家庭中有人对此进行无偿照顾。

各项有利&不利因素的分值对应表

而有利因素则与上面标准相反,家中有车,有空房,有高学历高收入成员,上班通勤距离短等都被归类为有利因素。每项因素都有对应的分值,例如家庭中有四个以上卧室值0.5分,而家庭没有私家车则为-0.65分,因此一个家庭中符合有利因素的项越多,其所获得的正分就越多,进而被认为具有优势,这就是IHAD的分析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这份统计中拟定的家庭并非真正意义上所有居住成员存在亲属关系的家庭,两个种显而易见的谬误事实上存在在这份统计中:第一种便是由非亲属关系成员组成的“家庭”,这种在年轻人群体中非常普遍合租情况被归类为一个家庭进行统计,明显并不能反映出一个家庭真实的社会经济状况,毕竟室友们各自在社会资源和经济上的共享程度,远不如真正的家庭内那么高。第二种便是老年群体,澳洲统计局自己也坦言,事实上老人群体更多是独居或者和与自身条件相近的人一同居住在养老村,因此从数据上看老人群体构成的“家庭”在收入和社会资源等条件上都完全不占优势,但事实上有了前半生的积累,他们的生活可能相当的滋润。

其次,由于IHAD采用了15岁以上人口参加2016年人口普查提供的数据,因此一个家庭中的家庭成员在接受普查的当晚不在自己家中,则提供的数据将不被纳入IHAD的统计中,言下之意,一个三口之家,如果家中的父亲或者母亲因为普查当晚不在家而没被纳入IHAD分析之中,而另一名家庭成员又刚好不需要工作,那么这家则事实上被直接当成了“无业单亲家庭”来进行IHAD分析,与这个家庭事实上的社会经济实力差距有多大,可见一斑。

那么,回到最根本的问题,这份地图真的客观体现了悉尼的贫富差距吗?小编认为,统计局的分析人员通过革新分析手段试图让分析结果更加接近真相,而这也一定程度上成功了。但由于各地居民对于心中生活幸福感的阈值不一样,因此特别是华人居民,会认为分析结果与自身生活经历有明显出入。但是评比中全新州IHAD得分最高的地区为French Forest,小编认为这实至名归

这张地图便是French Forest 在IHAD 中的评比表现,可以清楚的看见,在地图上有着新州唯一一块蓝的发紫的地区,其评比数据也相当引人注意:紫色地块内84.3%家庭得分为全州所有家庭中的顶尖行列,没有一户家庭得分处于底层(言下之意,剩下15.7%家庭得分也高于全州平均水平)。而为了证实French Forest的确配得上全州最好的排名,小编根据图上给予的颜色评级,对周边区域现实状况进行了比对,首先,紫色地块周边的蓝色地块们,现实中全部都是澳式风格的独立屋,其建筑风格虽然都具有明显年代感但是各家各户门口的花园都打理维护的干净得体,街道整洁,路面不宽却少有居民将车沿街停放。从各种细节中都可以印证当地住户们的素质以及经济实力。其次图中黄色地块分为两种情况,北部地块事实上并没有通过小路与French Forest社区连通,因此事实上并不属于社区的一部分,而Forest Way 两旁的黄色地块,则很大程度上受到Forest Way这条当地繁忙主干道影响,环境没有蓝色地块那么幽静,进而直接与其物业价值挂钩。而图片下方的Northern Beaches Hospital, 则由于包含了一间特殊教育学校以及特殊儿童医疗护理中心,因此根据IHAD评分准则,理所当然的呈现出红色。但是最值得注意的还是Northern Beaches Hospital 本身,这个服务范围辐射整个北区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位于French Forest的正南方,出于通勤便利以及职业需要,大多数医院内的医护人员都会在当地居住,根据网上介绍及评论,医院聚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一批医护人员,而医护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条件更是无需多言。

因此,在这份评比中 French Forest 社区获得如此好评,绝对与北岸医院存在必然联系,同样的,French Forest 在IHAD 评分中排列全州第一,绝对当之无愧。尽管州政府正计划在当地进行新一轮规划增加住房,但小编相信,在Northern Beaches Hospital 决定性的影响力下, French Forest 未来的新增人口也将在职业,学历,素质及收入延续社区以往的特性。

而条件同样优秀的Chatswood,因为生活便利,且具有都市感,因此一直以来在华人心目中都是悉尼置业时的首选地段,其住宅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也是其受欢迎的最有力证据。而这份IHAD分析结果中,抛去以零售和商业为主的Chatswood市中心高密度地区,外围低密度地区的评分也的确属于全新州范围内高于平均值的水平。这些以独立屋为主的蓝色地带,正是被形容为“一房难求”的Chatswood居住区。

而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悉尼内城区Waterloo至Zetland一带,由于是干净整洁的新区,靠近市区交通便利,符合华人移民对于都市生活的追求,因此成为许多年轻家庭首选,其房价也在近年经历了一段显著上涨期。但是从上图颜色分布可见,尽管zetland房价并不便宜,但是其当地家庭的社会经济优势却并不突出,只属于平均水准甚至有些地方低于平均水平。这在一个花下重金买入zetland地区房产的华人看来,明显是其与自身对当地认知有出入的。

然而在笔者看来,Zetland地区的表现如上图所示,却是情有可原,首先,zetland地区房价虽然近年飞涨,但当地的房产持有者却有相当一部分为本已富裕的投资者,他们并不住在当地,而是将物业出租给年轻的学生和上班族。因此代表Zetland地区参加IHAD评比的,事实上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们,他们在社会资源和财富积累上并不突出,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其次必须注意到的是,悉尼正在经历着一个高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一年之内悉尼各区的空地上可能会新增数百套住宅甚至一个小型社区,因此当我们在2019年的今天看到这份IHAD地图时,它上面套用的却是2016年时各地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因此许多地方与现实存在差异,是在所难免的。

因此,当大家仔细研究这份地图时,知道下面这些要点:

1.这份地图表达的是2016年时各地的状况,3年后的今天,许多地方或许已经发生天翻地覆变化。其次,由于参与评比的是地块上的人而不是房价,因此结果可能会与当地房价存在明显出入。

2.由于评比机制设计,所有蓝色地块都是由独立屋组成的居住区,公寓集中的地段就算符合大多数优势,也只会被评为浅黄色(即处于全悉尼的平均水准)

3.深红代表着当地大多数家庭处于社会底层而深蓝代表当地大多数家庭为社会顶尖群体,那么从政府角度来说,悉尼各地黄色地块越多,而深红深蓝色地块越少,那么说明全悉尼的人均生活水平越高,悉尼这个社会越发达,这与“橄榄型社会结构”这一理论是相一致的。而对于占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悉尼黄色的地块越多,适合普通市民居住的地段也就越多,这相比于”红多蓝少”或者“蓝多红少”的未来来说,都是更加好的一种情况。

4.悉尼北岸从2007年的大片深蓝变成2016年的深蓝浅蓝相间,除了因为评比细化了,也说明北岸逐渐从以往“只有顶尖精英才能居住”变成“条件优秀的家庭也有机会住在当地”,这种对于包容性上的增加事实上是一个好消息,优秀居民的增加确保了悉尼北区以及西北在未来能依靠新增的基建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

同样道理也适用在悉尼东边传统富人区Woollahra以及Waverley上,从以往一片深蓝的顶级富人区到如今能容纳更多上班族以及办公地点的中上级城区,Woollahra和Waverley的变化事实上是所有在市中心工作的上班族的福音。因此无论是悉尼北岸还是悉尼东部,其优秀社区在这数十年的发展中都从未没落,通过容纳更多优秀居民,这些地方为自身的未来发展赢下了最终重要的筹码。

作者:Kyrie Zeng

现在是澳洲房价的下降期,上个周末悉尼房子的拍卖率是61%,墨尔本是墨尔本54% 。所以在这个时间段要卖房子,确实需要一些运气。

在上个周六,在Mt Waverley的一座房子以高出了20万澳元的价格顺利拍卖,意想不到的是,出价的是居然是自己的邻居。

房子卖家已经在这里居住了43年,他们现在要搬到养老院居住了。因此找来中介到处做广告。但在此期间,他们的邻居并不在家,在拍卖会举行的前一天才知道情况。在拍卖的那一天,拍卖价以每次2万澳元提价缓慢推进时,这位邻居一次性提价10万澳元,断了其它人的后路。

事实上小编在前几周也碰到类似的事情,有个朋友要搬家到昆州,阿德莱德的房子必须在4月底前卖掉,否则会带来一大堆的麻烦事情。在找到合适的中介,把房子放到realestate.com.au网站后,觉的还是不放心,于是找我想再做一些广告。我精心编写了微信的内容,挑选了合适的图片,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了一下;然后又制作了漂亮的宣传页,在50多个微信群里发了一遍。2周后,房子卖掉了,买家是中国人。不知道买家是不是看了我的广告,但我的宣传估计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所以,卖房子,运气和广告都很重要。不同的是运气不是任何人能控制的,但广泛的宣传是谁都可以做的。

去年三月份,Victor和妻子Fiona看中了位于68 Denistone Road的一处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的大宅。这处房产靠近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包括医院和火车站等等。

尽管现有的大宅看起来很老旧,但是卖房中介跟杨先生说这座大宅特别适合翻修和重建,因此Victor一家就打算把它买下来,然后重新改造。

Victor打算把整个老屋推倒,然后修建一个两层或三层的别墅。届时不仅可以自己住,多的房间还可以出租,租金收入可以帮补一下房贷。

在拍卖的当天,Victor也顺利地以360万澳元的价格拿下了这栋有100年楼龄的大宅,一切都如计划中进行。

没想到,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成功交易之后,Victor和Fiona就开始请工人陆陆续续拆掉房子的内部结构。在9月,他们向大宅所属的Ryde council递交了开发申请。

然而,在递交了开发申请后,他们没等来市政的修建许可书,反而收到市政厅对大宅的临时保护令:这座位于68 Denistone Road的老房子有可能成为文化遗产的可能性!临时保护令期间,业主不能对这套房子进行任何形式的翻修和改造!

市政厅表示,会尽快安排新州环境与遗产署将对该房子进行评估,来要判定这房子属不属于。

这就很尴尬了,先不说澳洲人的工作效率,这评估估计又是好几个月的时间。要是这房子被判定属于文化遗产,那它将永久地受到保护,保护范围内一切要保持原样,树不能砍,土不能挖….

这就很奇怪了,Victor简直是一大朵乌云在头上飘过。

首先,Victor对卖房中介的承诺表示怀疑,当时说得清清楚楚这栋房子非常适合翻新或重建,而且当时也没有什么保护令之类的。

不仅如此,这栋普普通通的加州风格平房,看起来也没有特别的地方,哪里来的文化遗迹了。

更可怕的是,市政厅在最后这个紧要关头才来发布保护令,这是故意要整人么…

为什么说这是个紧要关头?你们看,房子里面原来长这样…

经过之前内部结构的清除,现在里面已经变成这样了,已经不能住人了。

现在的Victor和Fiona的情况是两头不到岸。

不但得偿还房贷,而且重建计划被搁置,他们正面临着破产…

对于澳洲比较陌生的朋友可能不知道,澳洲很重视历史遗产的问题。

不管是世界级、国家级还是州一级的历史遗产,一般都是在某个市政厅的管辖范围之内而且也有自己想要保护的地方性历史遗产。

澳洲追求的是在历史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中的一个平衡,让新的和旧的都融合起来,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Victor和Fiona怎么都搞不懂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因为他们在买房的时候确认过这房子不是文化遗产,是可以改建的。

结果去一问才发现,市政厅在“百忙之中”能够特别挑出他们的屋子来发保护令,是因为附近的几户邻居给市政厅打了小报告。

根据澳媒的报道,这些邻居觉得Victor和Fiona购买的别墅是一套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房子,非常有历史价值,应该被保护。

所以从Victor开始找工人清理内部结构的时候,邻居们就开始计划上报给市政厅。记者写到,“为了不让Victor盖一座和整个老街区风格不一样的现代别墅,大家就联名上书举报了。”

市政厅在接到投诉之后就派了专员到大宅调查,专员得出的结论是,这栋老屋是在1925-1940年期间修建的典型加州平房,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建议发出保护令。

于是,保护令就飞速得来到了Victor家门前,并告知Victor正式的评估会在12个月内进行。

根据有关规定,如果Victor强行改建,被发现之后他不但要将房屋恢复原状,还将面临最高$100万的罚款和6个月监禁!

Victor认为,这样的决定非常不公平,这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市政厅扯了这么多理由,就是不想他们的社区有现代化的高层别墅,因为会显得格格不入。

目前Victor已经着手准备维权行动。

新闻出来之后,网友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网友支持邻居们和市政厅的做法,认为文化遗迹是需要保护的,不管规模是大还是小。

专家称,如果做土地开发的时候碰上了这些历史遗产,是不是市政厅不让你开发这块地就没办法开发了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不是说能不能开发,而是说应该怎么开发。

政府部门的规划师最要了解详细的就是项目所在地本身的历史价值,和其与周围的联系。然后就是这个项目本身的开发规模、强度和性质会对这片区域的历史价值造成什么影响。

所以建议就是Victor应该耐心等候最后的评估结果。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这就是一个坑人的局。

有网友甚至提出了解决办法…..

有网友也提醒了各位想要买房的朋友。

其实,澳洲的主流媒体上时不时就可以看到关于中国富豪在澳洲买下历史豪宅又要推倒重建的一些新闻。

所以大多数澳洲民众对中国买家的普遍印象是,外来移民对当地文化没有什么感情,也不了解当地历史,因此在买到有年头的老房子时,一般做法都是为了自住舒适或者资本增值而毫不留情地拆掉重建,花钱翻修维护的人少之又少。

早年间,就有华人豪掷3240万澳币在悉尼歌剧院的对面买下一处百年豪宅,是当时澳洲房产交易史上第三昂贵的豪宅。

之后买家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欲再花500万澳币重建豪宅,拆掉这座年龄达106年的历史建筑,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

2013年,澳洲华裔买家以1850万澳元购入澳洲墨尔本一幢有百年历史的地标性豪宅,也做出了推倒重建的决定,让当地居民感到不满。

据当时报道,整条街的住户都对此感到非常愤怒,他们说拆除这样一栋历史悠久的豪宅简直是耻辱。

波波菜在这里提醒各位,如果要买老房子,一定要注意一些事情。

首先,屋龄超过80年的屋子大家都要小心,即使购买的当下不属于保护范围之内,买下来之后也可能会遇到像Victor和Fiona这样的情况。

第二就是在翻修房屋之前通过政府官网查询房屋是否在heritage list中,网址放在文章底部的原文链接中。这类房屋的手续将非常繁琐,一定要考虑好再购入。

第三就是看看自己的房子有没有easement地役权,有easement就代表着你的土地某一部分是可以供他人使用的,自己在家修东西可能要经过别人的同意。

总而言之,买房一定要有一个靠谱的中介,下手前一定要什么事情问清楚。

还有,跟邻居搞好关系。

在今天中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总理正式宣布了新的移民政策。主要总结一下,有如下几点。

1.计划未来四年的永久移民人数上限从每年19万减少到每年16万。
2.新设两种偏远地区技工签证,申请永居前须在偏远地区住上3年。
3.为新的偏远地区技工签证单独留出23000个名额,是目前的三倍多。
4.这23000个名额中有9000个为雇主担保,其余14000个为州或领地担保。
6.每年向1000名在偏远地区的大学就读的本地和国际学生提供15000澳元的教育奖学金。

偏远地区的定义是:除悉尼、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和黄金海岸之外的地区

莫里森说:“没有人会被强迫居住在哪里。我们只是在说,人们可以前往有就业和机会的地区。我们全国有不少地区都表示他们需要更多的人口。”

新的政策是否能够正式实行,还要取决反对党的支持度。反对党领袖Bill Shorten说,对于削减移民,他没有异议。

所以这个政策实施的可能性看来是比较高的,即使自由党今年的竞选中失败。

总结一下,移民总人数看来是铁定要下降了,也就是说10年移民高潮已过,因为去年是过去10年以来接收移民最少的一年。接下来几年也可能是逐渐减少。另外一方面,偏远地区的优惠条件虽然对不差钱的人没什么吸引力,但对于非二代的的留学生来说,摆明了是一个好消息。

新州大选结果出炉!

Gladys Berejiklian领导的

联盟党成功连任!

这也是联盟党连续第三次

赢得新南威尔士州州选举胜利。

同时,Berejiklian也是新州历史上

第一位民选女州长。

据悉,此次新州大选是近几十年来选情最为胶着的一届,两党支持率一直难分伯仲。

不少选民直到最后时刻都还没有决定选票的归属。

就在昨晚,选票结果出来之后,Berejiklian发表了胜选演讲。她先感谢了家人、朋友、同事和志愿者。

对于现场支持者高喊她的名字,她回应道:我很开心接受这一两分钟(喝彩),但是就此为止。明天是关于新州人民。”

新州自由党州长Gladys Berejiklian的政府于周六当选,赢得了93个席位中的46个,尽管投票前的民意调查显示,两党势均力敌,甚至有报道工党会选举中险胜。

联邦司法部长Christian Porter表示,尽管民意调查显示工党获胜,但新州选举的记过的结果让莫里森政府放心,有信心可以赢得预计在5月举行的联邦选举。

《澳洲人报》的报道显示,自由党高层正在为5月11日的联邦选举做准备,选举将在4月2日预算后的周日举行。为农村和偏远地区提供基础设施资金,预计将成为莫里森竞选活动的核心。

他表示,像Berejiklian政府一样,联邦政府专注于提供强劲的经济和预算,并将收益再投资于服务和基础设施。

Porter周日告诉记者:“这正是我们已经研究了6年的模式,这证明了我们潜在的信心,我们认为,这表明下次选举绝对可以获胜。”

而对于华人来说,今天传来的好消息是:如果下个月赢得大选,新州财长/自由党候选人Dominic Perrottet承诺,将在Epping建造一所新的小学。

Perrottet表示,新学校选址是在Chelmsford Avenue的原农业TAFE,他说道:“这对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社区而言,是一个巨大推动,也是为我们的孩子设立最好的起点。”

Perrottet还称,这件事也展示了联盟党会继续把Epping作为优先事项,更不用提今年开放的悉尼西北线。

这个区是华人最爱的一个区之一,原因之一就是校区,小学拥有:Epping Public School、Epping West Public School、Epping Height Public School等等的这些都是排名前一百的公立小学,还有排名前30的教会学校。

这个区域受到热捧,除了校区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2013~2014年政府出台了Epping的改造计划,将原来很多低密度开发的区域提升了开发密度,从而引起了过去5年的大开发时代。

新州教育厅长Rob Stokes说道:“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获得最好的教育机会,Epping这所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设施是重中之重。”

他表示,现在正进行设计工作,以确定新学校需要哪些设施,确保满足社区需求。

而Epping工党候选人Alan Mascaren对此认为,联盟党只是为了着急拉选票。

“没有交付日期和细节,这就是一个没有资金管道的梦想,联盟党这么多年也没有为Epping做过贡献”。

相反,工党折翼!悉尼华人区“大本营”几近沦陷!

新州工党领袖Michael Daley在蓝山选区的一次政治发布会上,

警告乡村地区选民,

澳洲年轻人正在“逃离”生活成本高昂的悉尼,

亚洲移民正在抢走澳洲年轻人的工作。

“澳洲年轻人会逃跑,他们的工作会被谁取代?

他们正被典型的亚洲拥有PhD学位的年轻人所取代。

悉尼正在发生转变,澳洲人的孩子搬出去了,

外国人搬进来了,并开始工作。”

澳洲ABC新闻直接说,Daley因为在选前说的这些话输了一个区。

工党候选人Lucy Mannering告诉同事们,竞选最后几天的预投票中出现的所有有希望的华人选票,在最终投票日都流失了。

她的一名工党同事说:“到周四下午,她非常沮丧,说游戏结束了,几乎没有华人选民投票给我们。”

Sydney Morning Herald对初选投票的投票点进行了逐个分析,证实了在Kogarah这样有大量华人的地区,工党的支持率大幅下降。

第 114 页,共 11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