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人机驾驶员成中国农村“香饽饽” 港媒:45天赚8万元
参考消息网3月26日报道 港媒称,随着技术日益成熟,对农用无人机驾驶员的需求不断增加,一名技术娴熟的无人机驾驶员的作业面积是人力无法企及的。农村劳动力减少也是导致这种需求的一个原因。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25日报道,中国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离开贫困的乡村,到珠三角或长三角地区的工厂干活,或者到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在餐馆帮忙或从事保洁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
报道称,留在农村家中的往往是老人,他们由于没有足够的力气耕种和收割,通常会选择将土地租给企业。如此一来,企业能够巩固和利用规模经济来部署如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等新技术,从而提高农业产量。在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由于年轻人不再务农,无人机也开始被用来帮助上了年纪的农民干活。
报道指出,为了利用这一趋势,一些企业正在将更多的资源转向开发专门用于某些领域的无人机,其中包括占据了全世界商用无人机市场近七成份额的深圳大疆公司。
拥有自己公司的朱贝贝虽然在武汉一家小型汽车制造厂上班已经是10年前的事情,但至今还记得轮胎发出的刺鼻臭味。当年他19岁,那是他从职业学院毕业后干的第一份工作,每月工资是900元,经常加班。他在那里工作半年后辞职了。
现在29岁的朱贝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离职后,他换过许多工作,还卖过农产品。后来,一位朋友问他有没有操作过无人机。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过经过5天的培训,他成为一名无人机驾驶员,并加入了一家喷洒农药的无人机公司。
如今,朱贝贝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带领着一支由30名无人机驾驶员组成的团队,帮助农民喷洒除草剂,每年的收入有300万元。
这样的收入对于一位农民的儿子来说相当可观。朱贝贝的母亲曾责怪他辞去工厂的工作,因为这份工作可以让他拥有一份退休金。后来,他操作无人机,45天赚了8万块钱,彻底转变了母亲的看法。
对于从工厂工人变成无人机驾驶员的朱贝贝来说,新职业给他带来了更多的自由、金钱,同样重要的还有尊重。
他和员工在酷热的夏天工作时,农民用西瓜和冰水欢迎他们。他可以用iPad将无人机设置为自动驾驶状态,然后躲到车里,与朋友聊天或者在网上寻找更多客户。有时,他还会在网上直播无人机拍摄到的令人心醉的风景。
在乡村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朱贝贝吹着口哨,唱着歌,看着自己的无人机飞上蓝天。
报道称,操作无人机飞行只是全球零工经济创造出越来越多全新职业的一个例证。顺风车理念的流行造就了滴滴司机(美国则是优步或利夫特司机)。此外,美团点评以及阿里巴巴集团的“饿了么”这样的外卖服务应用也为大批送餐员创造了就业机会。
原标题:金参考|借助华为,他们终于出了对美国的怨气——
参考消息网3月26日报道 在美国的“打压”下,华为似乎正以更为自信的姿态示人。3月26日,华为将在巴黎公布P30和P30 Pro新手机。外界在关注华为这一最新动向的同时,亦对美国“打压”华为的行为有所反思。
有舆论认为,华盛顿“围剿”华为的逻辑禁不起推敲,而即将到来的这场新品发布势必将成为最新的证据之一。
较量朝着持久战方向发展
近半年来,美国政府针对华为采取了一系列“打压”和“围剿”措施。
美国“围剿”华为的激烈程度是毫无疑问的。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有两个部分。其一是渲染华为的安全威胁。其二是指控华为违反美国法律和制裁,尤其是违反对伊朗的制裁等。
两种策略有着不同的目的。渲染安全威胁是为了增加华为用户对于其产品的疑虑,逼迫华为“自证清白”。而制裁和起诉则是一种讨价还价的方式,最终目的是像对中兴一样对华为进行法律整肃。
不过,尽管美国希望阻止华为获得西方国家5G网络市场,但从实际情况看,美国措施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美国《纽约时报》称,美国抵制华为的做法正在遇到愈来愈大的抵触,制裁措施并没有切断华为与美国盟友的联系,没有阻止华为加速占领海外5G市场。这场华为与美国政府的较量正朝向持久战的方向发展。这种抵触情绪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建设5G网络的紧迫性,不希望出现一个分裂的5G市场。
美国忽略三大重要因素
可以说,美国在设计“打压”华为的策略过程中忽略了三个重要的因素,导致该策略的逻辑并不严密。
第一个因素是美国忽略了庞大的中国市场。美国“围剿”华为成功的前提是“围剿”行为将让华为丧失大多数市场,从而显著削弱该公司的现金流和发展能力。这是美国先前用同样手段针对丰田、阿尔斯通等公司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些公司的主要市场在西方和美国,一旦销路受阻,其业务很快会大幅萎缩。华为与上述公司有着本质区别,中国日渐庞大、成熟的信息消费市场已经足以让华为将5G等先进技术产业化。而一旦中国率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他国家最理性的方式是与其对接,而不是另建与之不相容的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下,任何国家都会在抵制华为问题上思考再三。
第二个因素是美国忽略了世界各国对于美国制裁措施的反感。新世纪以来,经济制裁越来越成为美国行使其霸权的主要渠道。美国不仅利用制裁来削弱其看不惯或者与美国有利益冲突的国家,甚至认为这些制裁有法律依据,成为某种美国单方面设定的国际规则。以对伊朗制裁为例,美国不顾他国利益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协议,重新恢复对伊朗的制裁,这也伤害了美国欧洲盟友的利益。
第三个因素是美国忽略了美国在信息安全上的不良历史。根据斯诺登所揭露的文件,美国情报部门长期与科技企业有秘密合作,从其手中获得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和情报,美国并没有就此向各国致歉。虽然各国没有因此对美国科技产品采取报复措施,但是对美国的不满情绪长期存在,如今在华为事件中,这股积攒起来的怨气终于集中释放了。
事实上,美国渲染他国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是实施变相贸易保护主义的惯用做法。在华为之前,此类手法主要用在农产品、汽车等领域。例如一些国家对汽车设计了偏向于本国企业的安全标准,阻止他国厂商。美国认为,这种做法也可以用在信息产业领域,通过设计一些别国无法满足的标准和前提,使得美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文/李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
责任编辑:桂强
原标题:[央视快讯]英国政府失去脱欧控制权 三位大臣先后辞职
当地时间3月25日晚22点,英国议会就跨党派议员提出的脱欧修正案进行投票。投票结果显示,同意票数329票,反对票302票,政府失去脱欧控制权。此间,30名保守党议员投票反对政府动议,包括商务大臣理查德·哈林顿在内的三位大臣先后辞职。
另外,无交易脱欧修正案以311票赞成,314票反对被议会驳回。
媒体分析,英国政府最近接连受挫或是软脱欧的开始,也可能导致政府与议会进入另一个僵局。
指示性投票将在本周三举行,届时将选出一个英国退欧方案。(央视记者 苏芳)
责任编辑:张迪
移民是当今时代最具争议的话题。但是,关于全球移民流动的一些现象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
例如,你知道吗,移民其实只占全世界人口的4%。法国人口专家皮松(Gilles Pison)告诉BBC,虽然近年来人们经常谈论“移民大爆炸”话题, 但从数字上来看移民所占比例很小。
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的人口专家皮松是一项全球移民最新研究的主要参与人和作者。该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之一是,人们从现有移民信息对移民所形成的看法可以有天壤之别。
这里,他举了由于叙利亚内战所引发的2015年欧洲移民危机的例子。
外来移民占国家总人口的百分比(资料来源:联合国,2017) | |
---|---|
阿联酋 | 88.4% |
新加坡 | 46% |
沙特阿拉伯 | 37% |
瑞士 | 29.6% |
澳大利亚 | 28.8% |
加拿大 | 21.5% |
奥地利 | 19% |
美国 | 15.1% |
德国 | 14.8% |
英国 | 13.4% |
西班牙 | 12.8% |
荷兰 | 12.1% |
皮松说,“尽管由中东乱局所引起的2015年欧洲移民潮,但并没有对全球移民状况作出什么显著改变”。
根据联合国2017年的数字,全世界大约有2亿5千8百万国际移民,大约占全球人口的3.4%。
也就是说在过去30年略微有所上涨。1990年全球移民人口的比例为2.9%,再往前,1965年则为2.3%。
根据2015年的数字,从国家的移民人数来看美国是世界移民人数最多的国家,移民人数接近5000万人。
美国移民人口占总人口的15%左右。
但如果从移民人口所占国家总人口比例上来看,那么阿联酋则位居榜首,该国的移民人口占总人口的88%。
也许这并不奇怪,因为阿联酋的经济发展一直依赖外来技术人员和劳工。
新研究还显示了在过去10年全球移民分配的变化。
之前的几十年,更多的是从南半球较穷的国家向北半球移民。
但近10年来,根据皮松的研究显示,最大的移民群是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移动。
从2017年的数字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的移民数量超过了从穷国到富国的移民人数。
欧洲排在前3名的移民国家包括:瑞士、英国和西班牙。
其中,西班牙成为较新的移民国家。
皮松解释说,西班牙的人口中约13%是移民,几乎赶上了美国。
但如果从这些移民的来源国看,哪些地区输出的移民数量最高呢?
单纯从人数看,印度位居榜首可能并不令人意外。大约有1600万印度人生活在海外,占其总人口的1%以上。
其次是墨西哥,大约有1250万人,相当于该国人口的十分之一。
移民最大输出国(离开本国移居国外的人,来源:联合国,2017) | |
---|---|
印度 | 1660万 |
墨西哥 | 1300万 |
俄罗斯 | 1060万 |
中国 | 1000万 |
孟加拉 | 750万 |
叙利亚 | 690万 |
巴基斯坦 | 600万 |
乌克兰 | 590万 |
菲律宾 | 570万 |
英国 | 490万 |
阿富汗 | 480万 |
最大的移民“输出国”是来自巴尔干半岛的波黑共和国(Bosnia-Herzegovina),该国人口为350万,但45%的波黑人生活在海外。
其次是佛德角(Cape Verde)和阿尔巴尼亚。
皮松表示,此次移民研究的目的是想展现有关移民的宏观状况和不同观点,并不是想给任何国家提供任何移民政策。
皮松说,"移民已成为一些国家的敏感问题,并且存在许多无缘无故的恐惧。"
有趣的是,英国既是移民“输出国”,也是移民“接受国”。
但也正是因为移民问题让许多英国人在脱欧/留欧公投中作出了脱离欧盟的选择。
英国外来移民有840万,占总人口约13%。 同时,也有490万英国人,即人口的7.2%生活在海外。
JEROEN VAN LOON肯尼亚渔民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炎炎烈日下,肯尼亚鱼贩梅查克·朱马(Mechak Juma)的鱼正在慢慢解冻,而他不太想让自己的顾客知道,这些鱼来自中国。
此时此刻,我们正身处基苏木(Kisumu)市的最大鱼市,这里毗邻非洲最大湖维多利亚湖东岸。
在阵阵叫卖声与汽笛声中,鱼市生意十分热闹。这对商人们是个好事,但本地的鱼贩们可以获得的收入并不多。
过去20年间,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急剧减少,鱼价因此飙升,由此带来的缺口越来越多是由从中国进口的便宜养殖鱼在填补。
“大家不想买中国鱼,因为他们不信任(养殖)生产过程,但我们没有太多选择,”站在装满中国罗非鱼的一个大编织筐旁,梅查克说道。
用来运冷冻鱼的多个纸箱跨越8000公里来到这里后,现在已成破烂,被丢进一个角落,而那些鱼都是养殖两年多的。
纸箱上还写着,这些鱼会在一个月内过期。
JEROEN VAN LOON中国鱼饲料价格低廉,因此养殖鱼价格也低。
“人们更偏好本地鱼,但现在靠本地鱼我们赚不到钱,”29岁的他说。
“只有卖中国鱼,我才能养活全家。”
由于过度捕鱼及污染问题,过去20年间维多利亚湖的捕鱼量减少超过一半。与此同时,肯尼亚的人口增长了一倍。
而湖边不断扩张的水葫芦也给肯尼亚渔民带来很大麻烦。这些水葫芦相互交织,结成了一层厚厚的网,使得小型船只无法通行。
维多利亚湖的肯尼亚渔民每年本需要捕捞50万吨鱼,现在他们只能完成14万吨,只达到需求的四分之一。
JEROEN VAN LOON肯尼亚渔民有时不能卖掉所有捕获的鱼。
中国公司和他们的肯尼亚合作伙伴抓住了这一机会。据称目前中国每年向肯尼亚出口的鱼类产品达170万美元,是三年前的两倍还要多。
中国人要填补这一空白并不难,因为中国人大规模养殖的淡水鱼罗非鱼与肯尼亚人在维多利亚湖大量捕捞的鱼属于同一类大品种,无论是口感还是外观都与肯尼亚人常吃的鱼很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中国鱼更便宜,每千克只需要1.7美元,而当地鱼每千克大约5美元。
对于肯尼亚渔民弗雷德里克·奥迪艾诺(Frederike Otieno)来说,似乎很难看到希望。
“我们花了很多个夜晚在船上,还花了一大笔钱在汽油上,我们不得不跟充斥市场的中国便宜养殖鱼竞争,”36岁的弗雷德里克说。
JEROEN VAN LOON肯尼亚鱼贩经常不愿承认他们的鱼进口自中国。
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有时他卖不掉所有的货物。
弗雷德里克做渔民已经10年了。他说,过去每天他可以赚大约3000肯尼亚先令(30美元),但现在只能刚过400先令。
去年11月,肯尼亚政府曾禁止进口外国罗非鱼,以期保护维多利亚湖渔业。但今年1月中国驻肯尼亚大使临时代办李旭航以“贸易战”称呼这一规定后,进口禁令被取消了。
另外有报道称,中国还威胁暂停对连接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及南苏丹的新铁路线的资金支持。
然而肯尼亚渔业部官方对这次政策反转解释称,“一大批(中国)鱼在蒙巴萨港(Mombasa Port)被扣留,这为当地供给带来不利影响”。
JEROEN VAN LOON在肯尼亚,并不是所有冷冻的中国鱼都在保质期内。
其实,肯尼亚当局一直采取措施改善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他们会逮捕为节约时间及燃油而在靠近喂养区捕鱼的渔民。但这种威慑使得渔民们不得不行驶更远距离捕鱼,短期内导致鱼类价格升高。
肯尼亚最大的中国鱼进口商为东非海产品公司(East African Sea Food)。该公司主管约翰·穆萨法利(John Musafari)称,中国养殖的罗非鱼之所以物美价廉,是因为中国用的鱼饲料米糠价低且量大。
这种糠是稻米的硬外壳。在中国,大米在摆上市面销售之前通常会去掉这层外壳。
穆萨法利还表示,肯尼亚之所以无法大规模养鱼,是因为该国鱼饲料“极其昂贵”,肯尼亚现在用的鱼饲料大多是由玉米秸秆制成,玉米也是这个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
他希望将来肯尼亚可以有更多投资推动低价鱼饲料的发展。“这将极大有利于国家的水产业,”他说。
JEROEN VAN LOON一些人对维多利亚湖渔业的未来表示怀疑。
也有一些肯尼亚人乐于看到该国越来越依赖中国进口鱼,比如西蒙(Simon),他的工作是帮助在肯尼亚境内运输这些货物。
“多亏中国罗非鱼,穷人现在也可以吃上有营养且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鱼了,”西蒙说。他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全名。现在他每天可以赚300美元,这比很多肯尼亚人的月薪都要高。
然而对肯尼亚渔业官员爱德华·奥雷莫(Edward Oremo)来说,这意味着维多利亚湖商业捕鱼的末日。
“只要继续从中国进口……渔民们会越来越绝”,50年内维多利亚湖将看不见渔船。
所有图片版权归Jeroen van Loon所有。
河内朝美领导人会谈破裂后,朝核问题前景扑朔迷离。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 最近一则关于对朝制裁的推文传递出混乱信息,让政界、新闻界及众多分析人士一头雾水。
本周五,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美国财政部原本宣布在现有对朝制裁的基础上“追加大规模制裁”,而他下令撤销了这一新制裁。
然而周五美国财政部没有宣布新的对朝制裁,只是在周四公布了对两家中国公司的制裁。因此外界一时以为特朗普叫停了对中国公司的惩罚。
周四,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两家他们认为帮助朝鲜躲避制裁的中国航运公司施加制裁,这是河内峰会后美国首次出台涉朝制裁。
结尾 Twitter 帖子 用户名 @realDonaldTrump
特朗普发推后美国政府的反应则让这个“混乱”愈加复杂。发白宫发言人桑德斯(Sarah Sanders)没有指明特朗普所称制裁的具体内容,只表示特朗普“喜欢金正恩”,认为“这些制裁没有必要”。
白宫及财政部也没有立即回应记者对相关问题的提问,美国国务院则将记者的问题转至白宫。
就在外界开始分析特朗普的表态之际,有不愿具名的美国官员对媒体表示,特朗普没有下令取消中国公司的制裁。路透社则援引熟悉内情人士消息称,特朗普决定的是不对朝鲜施加“新的大规模制裁”。
特朗普推文引发的迷局突显出特朗普政府内部关于朝鲜问题的分歧。
就在白宫表示特朗普认为新制裁没有必要的同时,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称对中国公司的制裁很重要。
博尔顿也发表了一则推文。他表示,“为了阻止朝鲜的非法航运,航运业必须做更多”。
而在美国财政部制裁中国公司的几小时前,朝鲜刚刚撤回开城朝韩联络处工作人员。朝鲜没有就制裁发表评论,目前尚不清楚两起事件是否有关联。
没有明显迹象显示美朝在河内峰会后进行过直接沟通。特朗普一直强调他与金正恩私交甚好,他愿意与朝鲜重新接触。
朝鲜此前警告称,如果华盛顿不做让步,朝鲜将考虑暂停对话及重新考虑暂停核试验的决定。
河内峰会上,由于美朝之间未能就朝鲜要求的放松制裁与美国要求的去核化达成共识,特朗普与金正恩最终没能达成任何协议。
美国智库国家利益中心专家哈里·卡奇亚尼斯(Harry Kazianis)表示,特朗普的推文可能意在缓解目前紧张气氛。
而另一朝鲜问题专家克林纳(Bruce Klingner)对路透社称,特朗普的举动显示,其对朝“极限施压”政策不会继续升级,就像他在第一次美朝峰会前宣布暂缓一系列追加制裁一样,特朗普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动作。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开信息,被制裁的两家公司为中国大连海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及辽宁丹兴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美国财政部称,其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认为大连海博为美国单边制裁对象白雪(Paeksol)贸易公司通过提供货源等方式给予帮助。此前OFAC已经认定,白雪公司从朝鲜出售、供应、转让或购买金属或煤炭,其收入可能会使朝鲜政府或劳动党受益。
OFAC同时认为辽宁丹兴在朝鲜经营运输业生意。财政部称,丹兴公司定期以欺骗性手段为身在欧盟的朝鲜采购官员为朝鲜政权经营及购买商品提供便利。
财政部表示,对这两家中国公司的制裁突显出朝鲜政权用于躲避国际和美国制裁手法的“欺骗性”,并表示美国将与“志同道合的伙伴继续致力于使朝鲜实现最终且可全面验证的去核化,而为了取得成功,朝鲜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全面落实至关重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周五回应称,如有中国企业和个人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一经查实,中方会根据自己的国内法进行查处。
耿爽还表示,反对任何国家依据自己国内法对中国实施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已就此向美国提出严正交涉。
负责“通俄案”调查的美国特别调查顾问罗伯特·穆勒(Robert Mueller)于周日(3月24日)向美国国会递交调查报告概要,当中指美国特朗普并未与俄罗斯合谋干预2016年的美国大选。
该报告的概要并未对特朗普是否非法干预司法公正的问题则未有定论,并未排除特朗普妨碍司法的可能。
该报告概要是由美国司法部长威廉·巴尔(William Barr)摘录提交国会的。
美国总统特朗普则随即在推特(Twitter)作出回应,指“没有合谋,没有妨碍(公正)”。
特朗普此前反复称这场调查是一次政治迫害,而他在周日表示“国家要经历这些是种耻辱”,形容这次调查是一次“失败了的非法追捕”。
这份报告令穆勒指挥的这场历时两年的调查到达尾声,此前特朗普的一些最亲密的前盟友已经被检控,有一些甚至已经入狱。
“这份报告虽然没有得出结论指总统有违法行为,但是它也没有断定他无罪,”穆勒在报告中这样写道。
结尾 Twitter 帖子 用户名 @Comey
由巴尔撰写的概要列出了对俄罗斯试图左右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案件的相关调查发现。
巴尔断定:“特别顾问没有发现任何美国人或者特朗普竞选阵营官员与俄罗斯合谋或者在知情的情况下与之配合。”
在概要的第二部分则指是关于妨碍司法公正的问题。巴尔的概要指,特别顾问的报告“最终决定不以传统意义上的检控方式下判断”。
GETTY IMAGES特朗普声称自己已经“完全脱罪”。
概要中提到:“对于受到调查的行为是否构成妨碍司法,特别顾问不下是或否的结论。”
巴尔指,证据未充分到足以“指控总统实施了妨碍司法公正的违法行为”。
巴尔在写给国会的信中最后提到,他将会公布完整报告当中更多的内容,但是报告有一些材料是受到约束的。
结尾 Twitter 帖子 用户名 @realDonaldTrump
他写道:“由于有这些约束,报告公布的时间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有关部门能够多快地确定哪些材料是法律规定不能公开的。”
“我已经请求特别顾问的助理尽可能快地鉴定报告当中的全部信息。”
GETTY IMAGES特别调查顾问穆勒的调查行动持续了将近两年。
美国众议院民主党司法委员会主席、国会议员杰里·纳德勒(Jerry Nadler)强调,司法部长并没有排除特朗普妨碍司法公正的可能。
“巴尔表示,总统可能有妨碍司法公正的行为,但是要作妨碍司法公正的指控,‘政府将需要在排队合理疑点的前提下证明一个人在腐败的意图下参与了妨碍司法的行动’。”
民主党参议员、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成员理查德·布卢门萨尔(Richard Blumenthal)称,虽然缺乏证据支持“可检控的串谋犯罪”,但是对于特朗普是否有所妥协的疑问仍然存在。
结尾 Twitter 帖子 用户名 @SenBlumenthal
民主党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以及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指巴尔的信“引发的疑问和它解答的问题一样多”,呼吁公布完整报告。
声明指:“总统说他完全得到了开脱,这与穆勒的言辞直接对立,且没有任何可信度。”
白宫新闻发言人桑德斯(Sarah Sanders)指报告的发现就是“总统完全得到开脱”。
特朗普的律师鲁迪·朱利亚尼(Rudy Giuliani)表示,报告“比我预期的要好”。共和党参议员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对此“好消息”表示欢迎,并在推特上表示,现在“是时候让国家继续前进了”。
周日公布的报告核心要点,可能是一个开始。之后将要会有长时间的抗争,要求将穆勒的完整报告公之于众。
一些资深民主党人呼吁公布完整报告,以特别顾问的所有调查资料。
巴尔表示,他将会公布更多,但是同时暗示,将会需要一些时间来确定哪些材料可以公开。
结尾 Twitter 帖子 用户名 @SenBlumenthal
他没有给出任何具体时间表,但是任何进一步细节交到民主党议员手上,只要不是完整报告,都有可能带来法律上的挑战。
在国会等候更多细节公布的同时,巴尔可能会被召唤到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作证。
该委员会的民主党主席纳德勒在推特上表示,他会 “在不久的将来”要求巴尔作证。他表示,作证的内容是关于“一些令人担忧的事实出入以及司法部的决定”。
与此同时,特朗普在周日声称自己已经“完全脱罪”,而另外还有十多宗有关他行为的调查仍在继续进行。
其中包括纽约的一宗联邦调查,关于特朗普阵营可能违反选举法规,关于他的经商业务以及特朗普就职委员会可能存在的不当行为。
美国国会则在继续进行自己的调查,主要在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内。
分析 - 特朗普的好日子
BBC驻北美记者安东尼·泽克尔(Anthony Zurcher)
在交给国会四页纸的信上,司法部长威廉·巴尔主要用自己的话概述了特别调查顾问的结论。不过,在一句重点话语当中,他直接引用了报告的内容。
“调查未有确认特朗普阵营的成员合谋或者配合俄罗斯政府干预选举。”
在这里,是罗伯特·穆勒自己的话,也是将近两年工作、2800次传唤、数以百计的搜查令和无数个小时的问话最终得出的结果。“附属于俄罗斯的个人‘曾经’多次提出过”帮助特朗普阵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上过当。
或许特朗普就会说“没有合谋”。至少,是没有发现证据。
有关妨碍司法公正的部分则比较模糊。是否指控特朗普干预多项调查,并不是由穆勒决定。这名前联邦调查局(FBI)局长说这涉及“困难的问题”,把球踢开了。
而咨询司法部人员的巴尔则决定,不检控了,一部分是由于没有明显的犯罪行为需要妨碍司法公正来掩饰。
毫无疑问,这一天对于特朗普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
虽然还有一系列有关他总统任期的调查还会继续,但是肯定的是,穆勒的调查自2017年5月以来就一直像阴影一般笼罩在白宫上空,现在阴影已经散去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日晚 (3月24日)抵达法国,未来两天将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其他欧洲领导人会谈。马克龙试图建立一个团结的欧盟以应对中国在欧洲以及全球的影响力。
习近平访法的目的之一是纪念中法从戴高乐时代延续至今的双边关系。外界预期法中两国将签署一连串合作协议,涵盖核能发电、航太和洁净能源倡议。
本周二,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将会加入会谈,共同探讨彼此的“共通点”,为4月举行的中欧峰会做准备。
中国和欧洲几个大国密切交往背后,揭示出中欧关系在2019年开始显露的新变化。
习近平访问法国,对马克龙而言是一项颇为矛盾的挑战——一方面,马克龙希望加深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他也提出要抵御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
习近平上周到访意大利期间,意大利决定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消息就已在欧洲掀起轩然大波。
与此同时,欧盟公布的《欧盟-中国:策略性展望》报告中,将中国视为“系统性对手”。随后, 欧盟执委会公布了一项10点计划,旨在与中国建立更加平衡的经济关系,遏制中国国有企业,以及应对中国投资关键资产造成的安全风险等问题。
面对这些对中国并不友好的消息,马克龙赞扬欧盟已对中国带来的挑战“觉醒”。
然而,不同于中国的另一个对手美国,与中国加深合作也同样是欧盟坚持的立场。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第一”的政策下,不断退出全球事务。法国因此希望与中国发展出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比如,鉴于中国在非洲的巨大影响力,法国在西非开展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的行动,马克龙可能会寻求中国的支持。此外,在气候问题上,欧盟也需要中国的合作。
此外,美国不断向盟友施压要求禁止中国公司华为的5G技术。但路透社援引四名知情人士称,欧盟执委会单一数码市场事务执委安西普将提交一份建议,将无视美国禁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呼吁,不过也敦促欧盟国家分享更多数据,以应对与5G网络相关的网络安全风险。虽然该指导没有法律效力,但它将具有政治影响力,对于中国和华为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相互矛盾的对华举措预示着怎样的中欧关系?对此,欧洲人自己的总结可能更为贴切。
路透社报道,上周五,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的会议上表示,中国是欧盟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合作伙伴,但他们一致认为,欧中关系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倾斜。欧盟执委会主席容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很好,但不是非常好,而且由于中国市场对欧洲产品的开放程度不够充分,存在不公平竞争。
GETTY IMAGES泰国3月24日举行大选,将选出500名众议员及新任总理
泰国3月24日举行大选,将选出500名众议员及新任总理,原订当天晚间8时30分公布非正式结果,却一拖再拖,先是延后至25日上午,之后又延迟到傍晚,选委会并未说明延后的原因。专家分析,这次大选制度是泰国现任总理巴育透过宪法所量身打造的,因此无论如何对他都非常有利,因此接下来政党组织联合政府的稳定性,才是关注重点。
截至3月25日傍晚,已开出的逾9成选票,提名总理巴育竞选连任,亲军方的“公民力量党”拿下764万票,取得117席,代表前总理塔信阵营的“为泰党”获得716万票,取得135席,新兴政党”未来前进党“则取得80席。
虽然为“为泰党”席次稍多,但由于新宪法制定的选制为军方量身打造,因此现任总理帕拉育有望顺利连任。
GETTY IMAGES泰国总理巴育周日(24日)在投票所投票
泰国规定,参议院设有250个议议员席次,全由军政府委任产生。而众议院的500个席次则采用混合选举制,其中350席由全国各个选区的选民投票产生,其馀150席则采取比例代表制,从每个政党指定的候选人名单中选出。
至于泰国的总理选举,是由众议院及参议院议员联合投票选出。专研泰国政治多年的台湾佛光大学教授陈尚懋向BBC中文分析,由於参议院的议员全由军方委任,换言之参议员全部支持巴育,因此巴育只要再在众议院获得四分一人支持,即126票便可以胜选。
今年23岁,首次投票的Ps'Aoey向BBC中文表示,社群媒体有传出幽灵选民的争议,像是已经去世的人,却有票是投给巴育,又或是传出有人监视军人必须投票给巴育等等,不过两起事件都尚未被证实。
人在曼谷的陈尚懋也说,昨天开票时,的确出现票投给A党,唱票时却是给B党的小状况。不过,他向BBC分析,今年的选举制度,完全是现任总理帕拉育为自己量身打造。“没必要在这些事情上动手脚。”他解释,泰国人做事比较轻松,有点小状况是可以理解。
不过这次大选插曲不断,根据媒体报道,居于纽西兰泰国侨民的一批选票,因为不能及时送到投票站而作废,当中涉及共1500张选票,当地选举委员会解释是因航班延误影响空运所致,会为事件负责任,不过已经引发民众不满,直指本次大选乱象多。
泰国 2014年时任陆军总司令巴育(Prayuth Chan-ocha)发动政变,推翻颖拉(Yingluck Shinawatra)政府,成为泰国总理。
军方夺权将近5年后,终于举行立法大选,泰国5千万合格选民中,35岁以下年轻选民占了4分之1,成了胜负的关键选票。
陈尚懋说,“未来前进党”的支持者很多都是年轻人。选前一天,他到该总部观察竞选活动,看到很多年轻人才刚下了课,背着书包,站了两个多小时,就是为了等党魁上台发言,现场尖叫声不断。与大部分是中老年支持者的,代表前总理塔信阵营的“为泰党”,气氛很不一样。
不过,泰国年轻人却对这次选举感到非常失望,首投族Ps'Aoey说:“这根本不是民主。”她向BBC中文表示,巴育欺骗了泰国民众,这次的选举根本是个幌子。
她说:“我们也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但还是希望有机会的话,其他政党也能执政。”
另一名泰国选民,今年29岁的Natnipat Kongpattanan也表达了对泰国未来的忧心。他说,这次的选举制度不是为了人民而是为了军政府,“这根本是个披着民主面具,实际上却是个极权政府。”
他向BBC中文表示:“我不想要军政府执政,这次的选举结果也突显,有很多人反对亲军方的政党。”
不过这次大选其实只是争取政权的前哨战,陈尚懋分析,选后政党组织政联合政府,才是政治角力的开始,无论哪个政党为大党,都需要拉拢小党才能组成联合政府。泰国的联合政府长期都不稳固,参与的党多,其中一党退出,就很容易转换联盟。他说:“未来联合政府会由多党组成,政权可能不太稳定。”
特朗普呼吁成立"太空部队"以及他宣布华盛顿认为外空是"战争场所",引起广泛担忧。
今年初中国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被许多评论说成是中国地缘政治雄心在太空的表现。目前在日内瓦的裁军会议上,美国指责中国和俄罗斯的太空努力加大了太空冲突的风险。
美国官员认为,俄罗斯和中国正试图取得反卫星武器和激光武器。他们担心这样就可能引发太空冲突。
目前,包括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25个国家的专家在日内瓦参加闭门会谈,会谈旨在为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防止外太空军备竞赛的协议作准备。
北京和莫斯科一直致力于促成这次谈判,谈判一直持续到3月28日。专家说,尽管裁军外交的氛围不乐观,但是会谈可能会产生某些结果。
但是,美国负责军备控制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波布莱特(Yleem Poblete)对莫斯科和北京是否有诚意提出质疑。她讲话时正轮到美国担任裁军会议的轮值主席国。
波布莱特指责莫斯科和北京,说他们试图搞太空军事化。她在日内瓦会谈中表示,美国不能相信俄罗斯,因为“他们已经炫耀开发和制造了广泛系列的太空攻击能力。”
她问道,人们怎么能相信俄罗斯在真诚地对待防止外空军备竞赛?是他们本身在研制和发射反卫星武器!她还指责莫斯科试图制造能够“致盲或损坏卫星”的激光器。
CNSA“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但西方评论说,中国可能抢先建立月球基地,取得太空军事主宰地位。
《新闻周刊》报道引述波布莱特说,“很难判断中国关于防止太空军备竞赛的关心以及对太空军备竞赛的支持是真是假。”
美国已经两次拒绝就限制太空军备问题签署条约。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会议上说,“十几年来,我们听到的只是托辞”,责任在美国一方。
拉夫罗夫指出,“他们(美国)说,制定条约是个长期问题”,“在没有向太空发射武器产生真正威胁之前,就开始谈判,为时过早,而且这时候产生有法律约束力的禁令也不现实。”
美国国防情报局2月11日公布的报告特别对能够摧毁美国卫星的激光武器表示担忧。美国国防情报局的报告指出,莫斯科和北京已经掌握了建立在太空平台上的监控和侦查技术,俄罗斯和中国“正在研发一系列技术,其目标是打击美国依赖太空系统的依赖,挑战美国的太空地位。”
俄罗斯的方案是利用“陆基,空基和部署在太空中的系统瞄准敌国卫星,攻击手段包括暂时干扰,或致盲传感器,甚至摧毁敌国太空船及其辅助基础设施”。
该报还说,中国在不同的轨道部署的卫星超过140颗,在部署卫星数量上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居第三。
波布莱特指责说,中国正在发展多种反卫星能力,包括干扰器和针对“近地轨道卫星”的地基导弹。她说,考虑到这些因素,美方也“很难评估中国对防止外空军备竞赛承诺的真实性”。
XINHUA在2013年中国摧毁了一颗35000多公里上空的卫星,人们一度认为如此高度的卫星不可能受到攻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周三(3月20日)也对美国的指责作出反驳,“美国一方面在推进外空军力建设,一方面又炮制所谓的中国和俄罗斯的‘外空威胁’,实质上是在为自身谋求单方面的军事优势、研发先进武器寻找借口。”
他说,“美方对中方的不实指责根本站不住脚,中方不予接受。”
这位外交部发言人还说,中方一直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积极倡导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军备竞赛。多年来,中俄一道推动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的草案。
他否认中国参加任何外空军备竞赛,反指美国将外空定位为新的战场,组建外空部队,加剧了外空武器化和战场化的危险。
美国总统特朗普呼吁创立致力于太空作战的新军种,上月他签署了其任内第四个太空政策命令,将把太空部队列为美国空军的一部分,而非独立军种。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国防部已经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有关建议。
虽然国防情报官员就对俄罗斯和中国取得能够威胁美国太空主宰地位的技术发出警告。但美国空军部长海瑟·威尔逊(Heather Wilson)说,美国一直是太空主宰,美国的对手十分清楚这点,他们正在发展技术,试图在危机或战争中阻止美国使用太空手段。
法新社报道,特朗普呼吁成立“太空部队”,以及他宣布华盛顿视太空为“战场”,引起广泛的担忧。特朗普去年夏天说,太空和陆地,空中和海上一样,都是战争场所。
报道引述专家的看法说,鉴于卫星技术在民用和军用领域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目前的谈判破裂,美俄中三个主要强国都会蒙受很多损失。这三个国家都是航海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