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周一, 27 9月 2010 00:37

圣童对20世纪现代音乐大师斯特拉文斯基之罪的昭示

给本文评个分吧
(0 票)

圣童对20世纪现代音乐大师斯特拉文斯基之罪的昭示

      远离音乐本质----仅有创造是不够的 

 

 

我不喜欢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原因很简单,它们一点也不好听,不仅如此,它们完全背离了音乐的本质。这不只是斯特拉文斯基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西方对本体论哲学(形而上学)的背叛和对本体论美学背叛的结果造成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当然也就不知道音乐的本质是什么,因此他们所做的音乐必然背离音乐的本质而迷途忘返。斯特拉文斯基是其中典型的一位。

有关音乐的起源,这个世界研究了很久,但结论都是一种反推,并无确实根据。而即便有了所谓的根据,也是人为的意想,与客观相去甚远。

我曾在"本体论系统"的"美学"问题中讨论过音乐的本质问题——从密宗佛教的修行来看,音乐只与音乐本身有关。正是人类这些伟大的开悟者通过“观想”,依靠内在,首先聆听到了声音以及音乐本身,然后依靠外界自然物对这些内在聆听到的声音乃至音乐进行模仿,才将人类自己的音乐从内在带到外在客观世界,同时也就带给人类自己——因此,修行者会告戒大众,乐器本身是有等级的,这个等级直接来源于她们发出的声音的等级高度,即振动的频率的高低上的差别。越高级的声音(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会越高。所以,圣贤们常常赞美那些优秀高尚的音乐大师,说他们至少是半个圣人。因为他们象征性地“再现”了我们人类高尚的灵性——换言之,音乐在本质上是与人的灵性直接相关的,音乐不是声音,声音只是音乐的一种粗略表现形式而已。明白了这个道理,对音乐作品的判断就非常容易和简单了。

无论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多前卫,多有“创造”力,有一点他是无法回避的,他只是在用声音描述一个故事可能发生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音乐传达心灵的,因此,我总是倾心于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因为他的音乐从来没有背叛过他个人的心灵。

音乐的语言如同文学的语言,同样存在程度的问题,描述是最低级的水平,反映或表现稍好一些,而真正到达高境界水准,是语言与事物本质的统一。显然,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语言仅仅处于第一阶段——不过是形式上的描写。

此外,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并不动听,不仅如此还充满恐怖,令人心绪不宁。这已经不是音乐语言的问题了,而是直接进入到了音乐本质的层面。我们前面说过,音乐的本质是与心灵的本质相统一,它必然充满温暖、情感、爱与宁静,让倾听者感动。这是音乐本质对人心灵的一种反应映,这样的音乐本质并不要求作曲家的创造或者所谓的天赋,因为音乐不是谄媚,更不是取悦,甚至也不是分享,音乐只是音乐,它是音乐本身,与人的本身一起,他们彼此融合从为一体。让音乐谄媚听众无疑是让你的心灵谄媚你的灵魂,让你的左手谄媚你的右手一样荒唐。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才能,说到地不过是人的思维的一种能力的表现,他的音乐并非来自作曲家的心灵,完全是来自他的思维,他的思考,所以,他把音乐语言变成了描述某种故事的最主观手段,为了回避与以往音乐的雷同,甚至不惜刻苦营造一种完全不和谐,充满地狱氛围的邪恶气息。从世俗的角度,他的确创造了一种新的“声音”,但从音乐的角度来说,他也的确将音乐带入了魔鬼的世界。

我不反对创造,但我反对脱离事物本质的乱创造。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芭蕾舞团重排的《火鸟》要远远好于以往的版本。首先,它让火鸟这个角色的确成为该舞剧的中心,不仅成为故事脉络的主线,而且还是整个情节的重要逻辑基础。特别是造型上,为火鸟的舞蹈者进行了颇为匠心的设计,比如,舞者双手的羽毛化造型,非常意象而且简洁。舞美上,光影与巨蛋造型的配合和获得了上乘的效果。特别是在舞剧的喜剧结尾处,王子与公主以肉色紧身衣的造型表达人物灵魂高贵的赤裸——褪去一切文饰,徒留善美与真诚。而火鸟暗中帮助王子拯救公主的三人舞段落更是精彩绝伦,无论是王子还是公主,都感觉不到火鸟对他们灵魂的拯救,但火鸟却以神秘的力量,消除笼罩在他们身上的魔法,以偿还他们的本真。该剧惟独另人感到遗憾的是,对魔王的造型失败。这是西方造型艺术问题上一贯出现的问题——缺乏想象力,对一些虚拟形象造型过于程式化和具象化。此外,如果我们没有判断错误的话,似乎只有魔王的这个角色是由中国或者亚洲人饰演,亚洲艺术家是不是只有担任这样角色的能力呢?我不这么认为。这一点非常令我反感。

  斯特拉文斯基简介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罗斯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今罗蒙诺索夫),1971年4月6日逝世于美国纽约。这位对20世纪音乐创作产生巨大影响的作曲家一生中不仅数次改变自己的国籍(1934年成为法国公民,1945年加入美国国籍),从而成为一位真正的世界公民,在音乐创作风格上也经历了多次变化,从早期的现代主义和俄罗斯风格到中期的新古典主义,再到晚期的序列主义。主要代表作为早期三部舞剧音乐《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其他重要作品还有舞剧《婚礼》、《普尔钦奈拉》、《阿波罗》、《竞赛》,歌剧《俄狄普斯王》、浪子的历程、《普西芬尼》、《诗篇交响曲》、《三乐章交响曲》等。这几个代表作都比较优秀,值得推荐

在俄罗斯《火鸟》在澳大利亚“再生”

由于西方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所以现场演出情况任何人不得以各种方式拍摄图片等.在这里,我将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的网站链接提供给大家

相关图片请链接该网址:http://www.australianballet.com.au/main.taf?p=4,1,1,1,11 

2009年 4月2日至22日,由澳大利亚芭蕾舞团重排的芭蕾舞剧《火鸟》等世纪级段剧在悉尼歌剧院歌剧厅隆重上演。这个新的剧情编排完全弥补了以往舞台版本的严重不足,使得整个剧情协调而完备,主题鲜明。舞美造型上也独具匠心。自该剧上演以来,几乎是场场爆满。据记者4月15日的现场获悉,前来欣赏该剧的基本上是澳洲西人,其中华人观众比例非常小。而青少年观众比例相对其他剧目有所提升。

舞剧《火鸟》是根据俄罗斯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久负盛名之作。取材于俄罗斯的一个民间故事。该故事与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颇为相似。不同的是,《火鸟》远比《天鹅湖》更有戏剧冲突,或者它的冲突被表现得更激烈,而其抒情性则远小于《天鹅湖》。

整台芭蕾舞是由三个小剧组成,属于斯特拉文斯基多风格的组曲。澳大利亚芭蕾舞团的演员技艺精湛,无论是抒情的王子与仙女,还是颇具技巧的玩偶表演,无论是造型独特的火鸟的舞姿,还是魔王的邪恶表演,无不赢得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特别是一些孩子,更是看得津津乐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的《火鸟》,一改往日的传统舞台版本,整个剧情的编排都进行了自己的创新,使得过去很多演出版本中十分不协调的戏剧情节得到了良好的协调,主题更为突出。比如,剧中的火鸟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媒人”的角色,而是成为整个戏剧的主角和灵魂。特别是火鸟与王子与公主的三人舞部分,处理得非常高妙,让火鸟完全以一个灵魂式的神秘力量协调王子与公主两个人的心灵沟通——火鸟以不在场的在场方式出现。

《火鸟》故事梗概:王子在森林中捉住一只神奇的火鸟,在火鸟的恳求下,又放起飞去。火鸟以一支闪光羽毛相赠。被魔王囚于城堡的公主们来到林中散步,其中一美丽公主与王子一见钟情。但转眼间可以到,少女重又进入城堡。王子决心消灭魔王,但被魔王派遣的魔鬼抓住。王子用于毛昭来火鸟,在火鸟帮助下,找到了藏有魔王灵魂的巨蛋。魔王疯狂夺取巨蛋,王子在同魔王的激烈争夺中将巨蛋击碎。于是魔王死去,王子与美丽的公主结为伴侣.

其他信息

  • 新闻来源: 澳视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