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年新诊断出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多大48000人
科学网(kexue.com)讯 当今人们可谓是谈癌色变,对于女性来说乳腺癌属于常见疾病,也可以称之为癌中最好治愈的,但今日英国做出了一份调查显示,乳腺癌复发的比例很高。
根据介绍,日前英国科学家对乳腺癌的复发率进行了一次研究,研究人员在对1000名自1999年诊断出乳腺癌的女性的病历分析中发现,其中有214个病例遭遇肿瘤的死灰复燃,占到22.6%。复发时间从治疗结束后的4个月到3年间不等。令人遗憾的是,有近95%的癌症复发病例没能熬过二次诊断后的十年。
来自英国利兹市圣詹姆斯肿瘤学研究所的亚当(Adam Glaser)参与了本次研究,他表示:“这项研究很重要,可以叫人们更重视乳腺癌,更要重视之后的康复情况。”还有统计表示,英国每年新诊断出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多大48000人,每年因乳腺癌去世的人数则达到11500人。
此前科学网(kexue.com)也做过报道,受人口增加和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到2030年,全球癌症病例可能增加75%。根据研究报告显示许多国家因感染导致的癌症病例大幅减少,但与西方饮食习惯有关的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病例却在增加。研究报告中使用的数据均来自全球癌症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了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收集的全球184个国家的数据。
2008年,在那些比较富裕的国家有一半的癌症病例是是乳腺癌、肺癌、肠癌以及前列腺癌。而在那些中等收入国家相对而言更为常见的是食道癌、肝癌以及胃癌。但在这两类国家中,宫颈癌与胃癌病例都在减少。
而在那些贫困落后的国家中,宫颈癌最为常见,远远超过乳腺癌和肝癌患癌。报告指出如果癌症特异性分布和性别分布趋势继续像文章中那样发展的话,在2030年全球癌症病例总数将达到2220万。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1972年报道水门事件的两名记者联合撰文批评尼克松总统
1974年8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遭到弹劾而被迫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因丑闻而中途下台的总统。
在事件过去近40年后,当年报道此事的两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9日在《华盛顿邮报》联合发表文章称,尼克松“远比想象中更要坏、更糟糕”,文章说他在五年半任期内反言论自由、反民主党、妨碍司法公正,并且曾篡改历史等。
尼克松阻止调查
1972年6月17日凌晨,一群穿着西装,戴着橡胶手套的窃贼,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国家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
两位当事的记者强调:“另一个……我一直坚持的,不受挑战的理念:总统掩盖犯罪的真相,比犯罪本身更严重。这一理念制约了尼克松犯罪行为,并限制其破坏范围”。
17名记者遭监视
“尼克松导演的‘水门事件’,最致命的打击是公然挑战美国的宪法”,这遭到广泛的反对,包括共和党内部。两位当事记者阐述了尼克松如何把白宫变成了“犯罪中心”。
两位记者共同认为,在“水门事件”之前,尼克松的白宫政府就已经形成了秘密侦查、入室盗窃、窃听,蓄意破坏的工作方式。在此之前的1969年,尼克松总统在未获得法院的许可下,指示当时的国务卿基辛格对联邦调查局下令,对17位记者进行监视。(阿累)
相关阅读
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你希望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镜头之中,这项科技将满足你的愿望——社交视频共享眼镜。
这是募资平台IndieGoGo的一个最新项目,旨在记录人类视角信息,并存储在一个SD卡中,此外按下转换键还能将记录的视频信息呈现在太阳镜片上。
社交视频共享眼镜是由“趋异实验室”研制的,这是一个两人研究小组,埃里克-斯蒂芬-米勒,是趋异实验室的CEO和奠基者,他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MBA毕业生,曾在迪斯尼、索尼和数码领域公司工作;他的合作伙伴、该公司首席技术总监是乔-罗德里格斯,是斯坦福大学计算 机科学工程师,曾在Facebook和Qik公司就职。
这种眼镜设计并不复杂,一个针孔照相机安装在眼镜架上,拍摄的视频信息传输至一张SD存储卡,为了使眼镜片变暗,设计师使用了“彩色移位导电镜片”,通常只有1伏的电流应用于镜片的薄碳层,这个薄碳层仅有30微米层,大约仅是头发直径的三分之一。预计这款眼镜的售价将达到299美元。(卡麦拉)
相关阅读
电影中的僵尸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符号”,但海地僵尸依然神秘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这些天,僵尸似乎风靡一时,在电视、电影、书刊还有新闻中时常提起。当然僵尸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几十年年前,以乔治·罗梅罗(George Romero)在1968年推出的经典僵尸片《活死人之夜》为代表,僵尸影片开始成为一个“流行符号”,人们也将其称为“贪尸鬼”。虽然很多人把僵尸当做一种有趣的流行文化,但现实中有些人却认为僵尸是真实存在的。比如,海地文化就流传着关于僵尸的事件,还有许多非洲国家文化中也都有僵尸这一说法。
在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人们很大程度上会沉浸于魔法和巫术等信仰。有一个被称为伏都教,或者巫毒教(Voodoo)的神秘宗教起源于非洲西部,是极为原始的宗教,但该宗教以擅长通灵术而变得更加神秘。在非洲黑奴被贩卖到海地后,这个神秘的宗教也随之流传到了海地,目前已经遍及海地。与电影中的僵尸不同,海地流传的真实僵尸却是受害者。研究人员发现它们是被一种神秘的手段控制,其中涉及到毒药和巫术,然后这些尸体可被巫师操纵,听器百步,并从事一些体力劳动。
在历史上,对僵尸的恐惧在海地被用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控制。比如,当地人们认为巫医可利用一种神秘的力量,将“死去的人”起死回生,因此巫医受到人们广泛地尊重和惧怕。海地之前的统治者杜瓦利埃(1957年至1984年)就是一位巫医,在海底的俚语中被称为“妖怪”( Tonton Macoutes),也意为“杀人恶魔”,除了残酷和非常可怕的秘密警察外,如果违抗命令可能被处决为“活死人”。
在传统的小说剧情中,面对僵尸的袭击一般都有若干种抵御方法,比如用枪射击僵尸的头部,但是海地僵尸却与众不同,巫师制造僵尸的目的在于提供劳动力,如果人们要将一具“活死人”从僵尸状态还原,那么应该给它喂食盐,喂盐法是海僵尸还魂的一种巫术。也有人认为当僵尸看到大海,就会唤醒僵尸的“自我意识“,并且感到愤怒,最后试图返回自己的坟墓。
那么,海地僵尸是否是真实的呢?很多人相信海地存在僵尸巫术,其中也包括经过实地考察的人类学家,但是却一直缺少直接证明的证据。比如,在1980年,一位名为纳西斯(Clairvius Narcisse)的海地居民声称自己已经在1962年“死去”,然后被巫师从坟墓中挖掘出来,变成了一具僵尸,被被迫一个甘蔗园从事奴隶工作,与他一起的还有其他几具相同命运的僵尸,但是纳西斯无法向调查人员提供相关证据,也不能确定他在“僵尸状态”具体的工作地点。
海地僵尸是否有科学依据呢?在海地之外,巫毒教还在其他地区流传着。然而海地僵尸与大量传说中的恶魔有所不同,也有异于狼人和吸血鬼。关于海地僵尸的留言在1980年得到改变,当时来自哈佛大学的民族植物学家韦德·戴维斯(Wade Davis)声称,他在海地发现了一种流传广泛的神秘“僵尸粉”,主要活性成分为神经毒素,可将受害者变成僵尸状态。据称,僵尸背后还隐藏着巫毒教的巫术,而研究人员认为巫术不太可能是真的,而神经毒素可能是制造僵尸的源头,科学和医学能否解释这个现象呢?
韦德·戴维斯在此后写了几本关于海地僵尸的书籍,其中包括《大蛇与彩虹》,后来被拍摄成恐怖电影,虽然在出版书籍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是很多科学家怀疑韦德·戴维斯的发现,认为他夸大其词,以及所发现的“僵尸粉”中毒素剂量还不至于将人变成僵尸状态。从理论上讲,这些僵尸粉也需要在理想状态下使人变得僵尸,而在现实世界中很难寻找理想状态,因此将一个活人或者死人变成僵尸非常困难,比如毒素太少只会起到短暂的效果,太多则会立刻杀死受害者。
除了药理作用外,研究人员也怀疑僵尸可进行长达十几年的奴隶劳动是否是真实的。因为即使将人变成僵尸状态,脑部功能也会受到损坏,变得不协调,换句话说它们几乎是不理想的农场工人。此外,僵尸制作并没有经济学意义,海地是西半球最穷的国家之一,并不缺少廉价的劳动力进行农场和种植工作,而且有着很多身体健全的人,他们几乎愿意做任何工作。如果一位巫师要使用僵尸作为奴隶,还需要为这些僵尸提供衣服、安置,并不会从中获得太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还未发现充满僵尸的种植园。(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新建筑诠释中国龙
神龙或光临上海滩
新建筑诠释中国龙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6月12日消息,著名的建筑往往会成为城市中的标志,例如北京的鸟巢、巴黎的铁塔、伦敦的大本钟,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奇特的建筑更是令人吃惊。
近日保加利亚的一个设计公司设计出来全新建筑,而他们的设计理念极为与众不同,甚至可以用大胆来形如。新的建筑如蛇一般在其它写字楼间穿行。
这个作品出现在“2012反思上海”设计大赛上,包括这个建筑在内的多个作品入围。根据介绍,保加利亚索Sonik公司计划在上海的沿河地区建造这款新型大厦,地面配有公园、河流等自然风景,人们可以轻松进出大楼,换成公共交通。
根据设计师介绍:“灵感来源于中国龙,因此创作了这个名为Sity的设计,这是一种创新,象征着中国元素。在中国龙是一种传奇,未来这座大楼也一样。”
水下豪华宾馆
这不是上海第一次出现这样神奇的设计,前不久科学网(kexue.com)也做过报道,英国设计师别出心裁,他们筹划建筑一栋水下豪华宾馆,而宾馆地点坐落于上海松江一处巨大的采石场旁,它将成为未来的世茂上海洲际乐园。
根据介绍未来上海洲际乐园将分为地下19层,地上3层,共380间客房,还包括豪华的水下餐厅,水上运动馆和近10米深的水族馆。而与它同时建造的还有一个主题公园,面积将达到42万平方米,届时将含有多种娱乐设施。
(科学网kexue.com 卡鲁)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将一个生物燃料电池植入一个蜗牛体内,使它在生命残留的几个月里产生电能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人们可能对花园里的蜗牛并不抱太多的期望,但事实上这些小家伙却能成为“活电池”!美国克拉克森大学的埃维耿尼-卡兹(Evgeny Katz)和他带领的研究小组首次成功地将一个生物燃料电池植入一个蜗牛体内,使它在生命残留的几个月里产生电能。
在这段独特视频中,人们可以观看蜗牛如何转变成为一个发电机。穿过蜗牛壳的裂缝,涂有酶的电极插入蜗牛的身体中,蜗牛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氧气将变成燃料产生电能,连接电极的另一端连接至一个外部电路。
研究人员实验视频演示了这个“发电蜗牛”,这个活电池能够产生7毫瓦电能。虽然电能输出量会快速减少,但喂养蜗牛可以短时间内恢复“供电”,或者让蜗牛休息半小时便能实现再充电。
未来活电池蜗牛和其它小型动物有望为环境传感器等小型装置提供动力,卡兹和研究小组目前正着眼于研究生物医学应用。一种类似的系统可用于人体,为植入体内的起搏器等装置提供动力,从而摆脱对有限使用寿命电池的依赖。卡兹说:“下一步将使用植入生物电极模拟人体血流的实验,这将完成一个模型流体系统。”
未来科学家还可以远程控制飞蛾,在其飞行过程中观测其它途经的飞蛾,并帮助跟踪气味。(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日本科研人员在美国科学杂志《细胞》电子版上发表文章,宣布找到了可导致衰老的蛋白质。
共同社报道,由大阪大学、北海道大学及千叶大学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这种蛋白质在高龄小白鼠的血液及脏器中,比幼龄小白鼠的更多;如果该蛋白质无法生成,动脉硬化等现象就随之减少。
人体内也含有该蛋白质,如果能够研发出抑制其生成的抗衰老药物,就有可能预防及治疗随着年龄增长而容易罹患的疾病如糖尿病、失智症、癌症及心力衰竭等。
不过,由于这种蛋白质还具有击退侵入体内的细菌及病毒的免疫功能,新药开发还面临诸多难题。
研究小组发现,属于高龄的两岁白鼠的血液中,所含的“C1q”蛋白质是2个月大幼龄小白鼠的五倍多。研究小组还发现,C1q在高龄白鼠的心、肺等脏器中也有所增加。
由于C1q的作用,细胞表面名为“LRP5”及“LRP6”的蛋白质被切断,而导致衰老。研究小组认为,由此造成组织再生出现异常。
研究小组通过基因重组使小白鼠体内无法生成C1q,结果确认小白鼠肌肉的再生变得活跃,心力衰竭、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症状也得到了改善。
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虽然C1q在机体免疫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过多则会引起机体老化。目前还不清楚为何该蛋白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研究小组成员、大阪大学教授小室一成说,虽然实现临床使用还有多重难关,但成果使得人类向着抗衰老的梦想又迈进一步。
相关阅读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进化史上充满了诸多谜团,例如:最古老的木乃伊——冰人奥兹,完好地保存在阿尔卑斯山脉已有5千多年;最新研究表明,6.5万年前现代人类离开非洲大陆,曾在欧洲和亚洲大陆与尼安德特人进行混种交配,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基因,并提高了人类的免疫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彼特-帕汉姆(Peter Parham)教授带领一支科学家小组发现DNA证据表明,6.5万年前现代人类离开非洲之后,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进行杂交,这种异种交配导致人类基因发生改变,通过对现今人群的DNA跟踪分析可以发现,这种基因改变很大程度地提高了人类免疫系统。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免疫系统相关的HLA基因存在于现代欧洲和亚洲人群50%的DNA分子中,但是非洲人群仅具有7%这样的DNA分子,这表明大约1万年前一些现代人类携带着这些基因返回非洲。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彼特-帕汉姆(Peter Parham)教授带领一支科学家小组发现DNA证据表明,6.5万年前现代人类离开非洲之后,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进行杂交,这种异种交配导致人类基因发生改变,通过对现今人群的DNA跟踪分析可以发现,这种基因改变很大程度地提高了人类免疫系统。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免疫系统相关的HLA基因存在于现代欧洲和亚洲人群50%的DNA分子中,但是非洲人群仅具有7%这样的DNA分子,这表明大约1万年前一些现代人类携带着这些基因返回非洲。
冰人奥兹又被称为锡米拉温人,他是自然条件下保存最完整的木乃伊,其历史可追溯至5300年前。1991年,来自德国纽伦堡市的两位旅游者赫尔穆特和埃里卡-西蒙在奥地利与意大利边境的奥兹塔尔阿尔卑斯山脉发现了这具古老木乃伊尸体,科学家推测冰人奥兹死亡年龄大概是45岁。冰人奥兹站立身高大约是5.5英尺,体重达到50公斤,通过对他的肠道食物分析显示,他最后的一餐包含着红鹿和香草面包。此外,他身上还携带着一把铜斧,身体上有几处碳纹身,他的死亡可能是与部族成员的猛烈攻击有关。
北京猿人骨骼发现于1923-1927年,这些直立人骨骼样本的历史可追溯至80万年前,是由瑞典考古学家约翰-贡纳尔-安德松(Johann Gunnar Andersson)和沃特-格兰杰(Walter W. Granger)在中国发现的。加拿大解剖学家戴维森-布莱克(Davidson Black)将这些直立人骨骼样本归类为北京猿人,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进行了更深入的勘测。1941年在从中国运至美国的境中,北京猿人的骨骼消失,1966年,在该考古遗址处发现另一具北京猿人部分骸骨,2009年再次启动考古挖掘工作。
这是一具接近完整的150万年前早期人类骨骼,1984年卡莫亚-基穆(Kamoya Kimeu)在肯尼亚蒂尔卡娜湖边发现,是迄今挖掘发现最为完整的早期人类骨骼。图尔卡纳男孩死亡时年龄大约8岁,被科学家分类为东非直立人。身高5英尺3英寸,可能成年后身高可达到6英尺1英寸,体重达到68公斤。他能够奔跑捕猎,同时长着像现代人类一样的隆起鼻子。
卢多尔夫人是伯纳德-恩格奈奥(Bernard Ngeneo)于1972年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畔发现的,这个头骨样本的历史可追溯至190万年前,被认为是首个能人(Homo Habilis)骨骼样本。然而,重建特征模型显示他属于同期人类一种分支物种骨骼。
阿尔迪人是一具女性始祖地猿,她的历史可追溯至440万年前。这是迄今发现最古老、最完整的原始人类骨骼样本,1994年,阿尔迪人骨骼样本挖掘发现于埃塞俄比亚阿拉米斯地区。她的直立高度达到4英尺,体重达到50公斤,比露茜更大一些。这具骨骼样本表明黑猩猩和人类的近期共同祖先比之前预想更接近人类。
这是最著名的早期人类骨骼样本,阿法南方古猿生活在390万年前至290年前,1974年,汤姆-格雷(Tom Gray)和唐纳德-约翰逊(Donald Johanson)在埃塞俄比亚阿瓦什峡谷挖掘发现,这具女性阿法南方古猿被命名为“露茜”。
这种灭绝原始人类的历史可追溯至700万年前,乍得沙赫人在人类进化树中的精确位置倍受争议。这一人类与黑猩猩进化分歧物种仅有一个样本——杜马伊头盖骨。2001-2002年,米歇尔-布鲁奈特(Michel Brunet)带领的一支研究小组在乍得德乍腊沙漠中发现杜马伊头盖骨,科学家分析显示这块头盖骨所属的乍得沙赫人头部大小类似于黑猩猩,是像智人一样的两足直立物种,但是面部结构非常平坦。(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新几内亚岛的峻山丛林中,飞翔着世界上最美丽的鸟。雌鸟披着艳丽的华服,在求偶时,仰头拱背,抖开周身织锦般的羽毛,好像鲜花怒放。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们的尾羽,色彩斑斓且奇形怪状,即使是世界最顶级的设计师,面对造物主如此精妙的创意,都会自叹弗如。数百年前,这种极具观赏性的鸟首次被引入欧洲时,人们就被深深地迷住了,认为这些鸟来自天堂,称它们为“天堂鸟”。如今,天堂鸟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的骄傲,他们把天堂鸟的形象印在国旗上,刻在国徽上。每当庆典,土著居民会戴上用它们的羽毛制作的头饰,载歌载舞。第一幅照片是一只停留在枯枝上的十二线天堂鸟,它的十二根尾羽仅存羽轴,犹如坚硬的金属丝,飘逸地向四周散开。
春夏之交,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在浓绿的群山里,有一片最奇特的海,黄得耀眼,这是30万亩油菜花盛开形成的花海,每每风过,连片的油菜花如波涛翻滚,冲撞在峰峦间,荡漾着清香。穿越时光的隧道,2.5亿年前的三叠纪,这里可真就是一片海洋。中国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在罗平的山坡上发现了远古时代的大型化石群,包括软体动物、海胆类和节肢动物,以及占据着当时海洋食物链顶层位置的大型食肉动物,如最早的鱼龙。第二幅照片的前景中,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鱼和海洋生物的化石密集地分布着,这些被层层掩埋覆盖着的海底世界,亿万年后,最终“水落石出”。
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西藏,以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观闻名世界,无数的旅人为她的美丽魂萦梦牵。如果乘坐直升机飞到半空俯拍,这些画面还是我们印象中的西藏吗?第三幅照片上,雪峰与深谷咫尺为邻,强烈的地形反差,巍峨的雪山云遮雾涌,遍布沟壑,山谷里气势磅礴的江水安静得宛若闪耀的银链。
黄岩岛是中沙群岛唯一露出水面的岛屿,从天空俯瞰,是一个巨大却不标准的“C”字形图案。椭圆形的礁盘与珊瑚礁组成一道巨大的链条,链条上是一个个相距或几百米或几公里的礁石。其中,北、南两端的礁块最为密集,北端者称为北岩,南端者称为南岩。涨潮时的黄岩岛,环礁全部被淹,除了一块大礁石,即图中呈现的这块色泽土黄、造型独特的南岩。在落潮时,露出环礁的黄岩岛非常大,上面甚至可以规划一些永久性建筑。
最美丽的天堂鸟,最奇特的“化石海”,最纯净的“世界屋脊”,这都是造物主的奇迹,但我们最后还是选了黄岩岛的南岩作为封面,原因不言自明,因为这是凝聚了十三亿人情感的一块领土,它虽然不大,但不可缺少,它在亿万人心中构起海底长城。我想,这是《中国国家地理》的选择,也是您,亲爱的读者的选择。
相关阅读
重现大秦帝国的五彩军阵
造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人们所见是一排排土灰色陶俑,但实际上,两千多年前,这泱泱大军随君王入土之时,原本披着五彩云霞般绚丽的色彩。经过悠悠岁月的洗礼,再加上颜料暴露在空气中剥落,现在的人们只能窥见少数陶俑身上残存的色迹。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专家们已研制出保护斑斓色彩的方法,让人们得以重见兵马俑的千古华彩。
为虎请命,来自荒野的呼唤
老虎何等勇猛威风,而如今竟在人类欺凌之下陷入危难窘境:人口大爆炸导致栖息地丧失;贫困引发的偷猎行为剥夺了老虎赖以为生的猎物;暴利的黑市贸易让人们为取其器官而不惜下毒手。实际上,老虎生存能力极强,从环境艰险的喜马拉雅山,到印度与孟加拉国的沼泽,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只要留给老虎一线生机,它们凭着顽强的生命力有望迅速复苏。然而,人类是否具有足够的诚意为它们留出一条生路?
太阳风暴来袭
1859年,曾有一场规模巨大的太阳风暴降临地球,当代的科学家们惧怕此等事件的回归,在太阳活动即将进入高峰的2012年,人们唯有将希望寄托于最尖端的太阳监测技术。
红树林,失望的海岸线
在长江以南的海岸线上,可以见到一种神奇的生态群落,它就是红树林。这些在海水与陆地之间落脚的物种,和人类一起抵御着海水、保护着陆地。然而在利益的驱动下,红树林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冰岛的强韧之美
火山和冰川在上千万年里塑成了冰岛的风貌。一千多年前迁居而来的人类和他们的羊群,令这里的植被大为减损。不过,漫步于今日的冰岛,仍可见证山水冰原间那份得自远古的荒僻之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