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中国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引发民众关注。
昨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在外交部新闻司外国记者中心举行的座谈会上表示,中国核电装机量仅占全球平均值的十分之一,发展潜力很大,不应因一次事故否定核电的重要性。
中国核电安全技术全球领先
新京报:福岛这次核泄漏事件引发国人对国内核电安全性的空前关注,很多官员和学者都站出来讲中国的核电是第三代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技术。
冯飞:在技术方面,可以说中国目前的核电安全技术是全球最领先的核电安全技术,大家说的第三代技术中国是第一个用于实际应用的。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公众不用担心。
新京报:有日本学者批评福岛核电站的选址距离人口稠密地区不够远。中国的核电站选址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
冯飞:我国的核电站选址一般都会选择在人口很稀少的偏远地区,从选址上安全可以保证。从时间上看,都不是近几年才开始选的。我所知道的一个选址是在广东的一个城市,我在发展中心18年,刚到的第一年就去调查这个城市,也就是说到现在已经选了至少20多年,据我了解,现在国内正在建设或运行的二十几个核电选址,都是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论证之后才确定的。
新京报:一些民众认为,基于安全考虑,不应建核电站。
冯飞:核电是全世界各国在新能源发展上的共识。核电在中国的利用率很低,装机量占电力装机总量的百分之一点几,全球的平均值是17%。核电的发展在中国是必然的,当然这是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想,不应因一次事故否定了核电的重要性。
核安全运营规则已与国际接轨
新京报:这次福岛核泄漏,中国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中国核电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冯飞:从日本这次核泄漏来看,我个人理解核技术的安全问题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在核安全运营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规则。我认为目前最需要做的是核电站应急状况的处置能力问题。这个应急不仅仅是在核运行中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的问题,更重要的考虑是特大自然灾害出现的这些问题,要有一套更加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这次核泄漏事件引发中国民众恐慌性买碘盐的现象?
冯飞:这正是我要说的问题,就是公众教育问题。这次出现事故后,在中国的一些地方由于老百姓不太了解或者不太具备一些知识,出现了恐慌,抢购碘盐等一系列事情,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教育还需要继续加强。我想这个现象不仅仅是中国,美国也曾出现过抢碘片的事情。对老百姓的教育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使公众能够认识到核电的好处和风险,第二个方面是一旦出现问题,怎么样来防护。
人才是当今中国核电发展瓶颈
新京报:世界各国利用核能,是为了摆脱传统能源的依赖。除了核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也是重点发展对象,中国情况如何?
冯飞:中国的水力资源全球第一,可开发的水电资源量4.5亿千瓦,我们目前只用了一半多一点。中国的可再生能源非常之大,太阳能有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平均日照时间在每年2000小时以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中国的天然气利用比例偏低,比如德国,它的天然气利用占能源消费比例的三分之一,中国只有4%到5%,发展天然气能源也有很大潜力。当然,还有核能,特别是核电。
新京报:在中国核电的发展上,你认为现在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冯飞:我个人认为,人才是瓶颈之一,在这一轮核电建设高峰期时,当时我们最早遇到的是制造能力的瓶颈,比如说装备很难加工出来,这些问题已解决,而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核的人才的培养,包括运行人员,高素质建设人员及监管人员。
地震不会对中日贸易有长期影响
新京报:近期,有媒体报道这次日本地震对日本在中国的车企会有影响。地震对中日间的贸易是否会产生影响?
冯飞:实际上,日本汽车企业占中国汽车市场的比例大约在28%。日本的汽车制造企业跟欧美企业相比,自我配套比例很高,配套中有一部分是日本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制造的。大致上日系在中国的本地化率占80%以上。这次大地震,像丰田,他的总部在名古屋,很多企业也在名古屋,所以说损失总的来说不大。日本地震对日系在华汽车企业以及中国汽车企业的影响,我认为影响不大。
我想,在短期内,中日贸易会有一个波动。由于中日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很高,从中长期来看,中日贸易会恢复到非常紧密的状态。
责任编辑:NN026(本文来源:新京报 )中广网北京3月18日消息(记者 王凯山 实习记者 饶春雨)据经济之声报道,双汇“瘦肉精”生猪问题被媒体曝光后,商务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要求企业停产整顿,进一步查明事实真相。记者市场调查发现,仍有超市销售双汇产品。
“瘦肉精”生猪问题被曝光后,商务部当即派出督导工作组奔赴河南,督办查处工作。河南省商务厅派专人现场监督济源双汇停产整顿。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行业管理处处长陶宇:当场要求他们停产整顿,进一步要求查明事实真相。而且要求企业依法做好产品下架、召回,还有抽查、检验和封存的工作。
陶宇介绍,济源双汇已封存厂内所有鲜肉白条、冷鲜分割肉和熟食制品,隔离圈养已收购的生猪,召回相关产品。
陶宇:我们先把济源的产品下架,下架以后再经过抽查确定是否合格。其他企业双汇已经部署下属企业,都要进行检查,完成合格后再屠宰,再进行上市。
记者也注意到,双汇公司发出的最新声明中,将收回在市场上流通的瘦肉精产品。然而记者在北京市场中调查中发现,双汇的各种类型火腿肠仍然在一些超市销售。在北京一家乐天玛特超市,促销员这样回答记者。
记者:这能买吗?
促销员:没问题呀。网上不澄清了嘛。就是有一个单品有问题嘛。
记者:哪个单品有问题。
促销员:我也不知道。
尽管产品仍然没有下架,但是瘦肉精问题,仍然使得消费者对“双汇”品牌系列产品产生了质疑。
消费:1:就不买了呗。
消费者2:这么多品牌在竞争,以后我买其他品牌。
消费者3:我就不相信了,真的。
消费者4:知道了我还买,我不是上当嘛。
据了解,双汇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仍在停牌,何时复牌仍未有动静。四季度驻扎其中的56家基金备受煎熬,此前的跌停板让基金蒸发掉了12.64亿元的市值。其中兴业基金持有2298.648万股排在第一位。
日本核泄露危机发生到现在,大家关注的焦点一个是福岛核电站的事故到底会严重到什么程度?另一个就是对环境会造成何种影响?尤其是对我国的环境有哪些影响?3月17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节目专门请到了国家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总工程师柴国旱和副总工程师陈晓秋,以及资深日本问题专家章弘先生,3位专家在演播室接受了主持人芮成钢的专访,详细深入解读了眼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专家1:国家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总工程师柴国旱
专家2:国家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陈晓秋
专家2:资深日本问题专家章弘
国家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专家:放射性物质还没有到我国境内应急防护时服用的碘跟普通碘盐是两码事
芮成钢:我首先请问一下柴先生,目前来看,日本核泄漏下一步走向是什么样的?
柴国旱(国家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总工程师):大家也都看到了,日本政府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控制局面。七点钟的时候,通过消防车注水,注入了将近30吨的水,但是它的效果会怎么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从发展趋势来看,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可能会有两种发展趋势,第一种是好的发展趋势,因为日本政府也在采取措施,拉一条供电线过来,这样能控制局面。另一条假如说所有措施都失效,后果可能会更严重一点。
芮成钢:更严重的后果,如果用辐射的程度来描述,会是什么样的程度?对周边的人,对东京的人,以及对周边国家来说。
柴国旱:可以这么比较,核电史上出现最严重的一次是切尔诺贝利事故,七级。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来看,由于它压力已经降下来了,已经消除了我们最担心出现的高压容堆堆心解体和燃料散射这种现象,放射效果绝对会轻于切尔诺贝利事故,我们认为它有可能达到五级或者六级,但绝对不会达到七级。
芮成钢:日本核泄漏情况还在持续,如果如您所说,能够实现理想当中的供电持续,能够顺利继续降温,辐射理论上应该减弱,这种减弱即使真的实现也会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会持续多长时间?辐射过程确实减弱,是不是应该持续一段时间?
柴国旱: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堆心导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肯定会有一些放射性物质泄漏。
芮成钢:这个过程会是多长时间?
柴国旱:这个不好估计。
芮成钢:章弘先生,我想跟您探讨一下,从昨天到现在我们听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敦促他们在东京的公民尽快撤离东京,出于种种考虑。东京1200万人口,距离福岛240公里,我们目前看到马路上已经是人烟比较稀少了,东京的市民们,你认识的东京的朋友们、熟人们,包括在日本媒体上捕捉到的,常住东京的人口究竟有百分之多少的人口在考虑撤离?
章弘(资深日本问题专家):这个涉及到日本国民性的问题,现在日本官方媒体,还有日本科学家在他们的媒体上发布的消息,刚才跟柴先生讲的很接近,现在放射出来的这些核物质还不足以伤害到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是从福岛飘到东京的时候是微乎其微。比如昨天晚上东京和崎玉都是0.015或者0.01的单量,这个单量不足以给人体造成伤害,我估计东京都民会相信这种说法,这是第一。第二,科学家担心这种事情长了以后,一个是辐射不断出来,还有人的身心都很疲惫,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有人做出别的考虑。据我对日本人的了解,他们虽然整个生存的环境和我们不太一样,但他们都比较老实,比较听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可能外国侨民撤离的人数、速度可能远比东京都民撤离东京的人数和速度要来得多和快。现在我周边的许多中国朋友已经从东京到名古屋或者大阪返回中国,而且我听说法国人和德国人撤得也很快,但我到现在为止很少听说东京都的人会离开东京到其他地方去。
芮成钢:换句话说,日本东京市民对政府的说法还是非常相信的,毕竟日本官方没有说要让东京的居民撤离,而是告诉他们具体的数据,现在还没有真正造成人体危害的可能,所以市民还是选择留下来,留还是不留,当然这确实很困难,如果你看到身边的外国朋友、外国同事都已经撤离了,你还留在这里积极工作,街道上的人也很少,甚至有一点点小范围的恐慌,这时候确实是左右摇摆的过程,是这样吗?
章弘:我想他们更加信任的是日本的科学家,现在日本每一个媒体,电视机前都像我们一样,主持人旁边会坐一个科学家,他们或者来自大学,或者来自国家的研究机构,他们会很真诚地很老实地讲出每一个数据,而且他们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我想东京都民会判断这个事情到底应该怎么办。
芮成钢:据你了解,昨天我们节目当中看到,东京也出现一些超市里头,可能秩序没有像地震刚刚发生那么好,有一些超市也出现货架被抢购一空的情况,当地民众现在最大的生活困难是什么?
章弘:这个超市上面货架空了的情况,除了大家去买了一点,这个我不否认,因为官方长官和消费者协会也呼吁大家不要囤积居奇,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物流完全断掉,使商品、食品、水都无法供应到百货商场的超市,所以才造成货架空空的情况。
芮成钢:货架空空不一定是恐慌导致的抢购,而可能更多的是因为物流中断,导致货物不能正常流动。
章弘:我认为后一者是更重要的原因。现在对他们来讲,最大的苦恼就是电的问题,今天下午官方长官在新闻发布会上号召人民一定要帮助政府来节电,把电送到灾区去,他们的电力大量不足以后,现在天气很冷,首先不能取暖,不能做饭,冰箱里的东西全都坏掉了,现在生活就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如果有电的话,我想生活会好一些。还有物流现在政府正在下决心,今天下午专门成立了救援的总部,专门负责物流的问题,如果物流到了,货物充足的话,他们生活还会有改观。
芮成钢:我想把问题再提给国家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的总工程师柴国旱先生,刚才章弘先生也说日本民众现在最信任的就是科学家们,您也是科学家,在这个时候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存不存在中国受到日本核泄漏问题影响的可能性?
柴国旱:我想是这样的,首先我们可以看在日本福岛核电站目前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应急撤离的范围是20公里到30公里范围的居民在屋里隐蔽,意味着30公里以上的居民可以不用采取措施,对30公里以上的居民不会有身体健康的伤害。今天的一些数据表明,像韩国都没有监测到任何放射性物质,我们国家边境监测数据也表明放射性物质还没有到我国境内,这种环境对于我国公民的健康应该没有任何的影响。
芮成钢:比如说海水有没有可能被污染,顺着海水,污染到中国境内的海水,比如海鲜能不能吃、日餐厅能不能去,这些跟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您有答案吗?
柴国旱: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可以这么说,即使有部分的放射性物质进入到海水,但是被海水大量稀释之后,对身体的伤害几乎不会有的。
芮成钢:陈先生,今天我们注意到关于碘盐的话题,在网络上传播很多,有一小部分民众确实有一些担心或者恐慌,出现抢购的情况,但大多数民众还是很理智的,出现很轻松的段子,手机上发短信,在说这个事,有的还是很理智在看待这个事情。从专业角度来看,如果说碘盐假定真的有效果的话,每天得吃多少才能抵御核污染,给我们一个数据。
陈晓秋(国家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准确的数据我记得不是太清,但是这完全是两回事,通常我们在应急防护行动当中要服用碘,这是一种药物,而不是我们普通说的碘盐。
芮成钢:不是碘盐,而是专业的药物碘。
陈晓秋:这种药物是为了阻塞放射性碘同位素进入人体甲状腺,而预先服用的药剂。服用这种药剂首先要考虑这个药服进去什么时候最有效,同时还有一种风险,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是药三分毒,它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必要的时候需要服用,就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服用多少、什么时候服,大家不要和普通的碘盐联系在一起,这完全是两回事。
芮成钢:专业碘片市面上是买不到的,需要在非常时刻由专业部门派发是吗?
陈晓秋:这个平时就有制剂好的药物,是在当地应急机构的地方,经常会有,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发放。这个碘片不是随便任何人都可以拿到。
芮成钢:现在没有必要把碘片拿出来发放,还没有出现这种可能。
陈晓秋:在我们国家根本没有这种可能。
芮成钢:章弘先生给我们补充一下,在东京有没有出现老百姓抢购碘盐或者购买碘片的情况,从地震发生到现在有没有?
章弘:我们从所有媒体中间收集的消息来看,没有这方面的报道,因为可能日本人有两个事情,让他们不会去抢购碘盐。第一,他们可能对防范核辐射的知识比我们多,因为他们曾经有过这方面的教训。第二,政府没有在这方面有过任何的提示,所以他们也没有做这个事情。到目前为止,日本的市场上,大家购买的都是食品、水和毛毯,并没有出现抢购碘盐的情况。
芮成钢:在真正的重灾区并没有出现碘盐抢购的风潮,或者碘防辐射的过度的讨论。
章弘:是这样的。
芮成钢:但是反倒在中国部分地区部分居民由于我们知识不够普及,所以可能出现暂时的信息不充分的情况导致一些非理智的行动。我把问题再提给陈晓秋先生,如果核物质真的扩散到空气当中,比如东京,污染了环境,这个时候吃药还管用吗?什么样的药管用?
陈晓秋:针对甲状腺预防来讲,如果空气里边确实有放射性碘存在,才需要服用碘片,来阻止放射性碘进入人体的甲状腺,如果说检测空气里边没有放射性核素,那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吃。现在到底飘到东京里边是什么样的核素,现在水平下可能需要非常好一点的仪器才能够检测到。因为据我们了解,界于福岛和东京之间他们也有监测点,这个监测点的数据今天表现明显在下降,所以这方面既然日本政府对东京人员没有特殊的应急安排,说明没有达到我们所想象的那么一个程度。
芮成钢:所以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今天部分中国老百姓抢购碘盐从专业角度来看是非常不理智的,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陈晓秋:对。
芮成钢:真正这个时候中国老百姓最该做的是不是还是要关注权威部门、官方最新的消息,不要以讹传讹,目前来看对中国还是没有任何影响?
陈晓秋:对。
芮成钢:在我们节目进行当中,日本出现了两次余震,接下来有请日本问题专家章弘先生给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两次余震。
章弘:一次是东京时间21点32分53秒,北京8点32分53秒,这个地震大概是四级,震中在茨城县的水沪,在40公里的海底发生了这次地震。NHK的演播室也有了剧烈的摇晃。第二次发生在9点55分38秒,也是四级,还是在茨城县的水沪,这次震中距离地面是30公里,大概是这么两次。
芮成钢:我们在日本的同行NHK无论是主播还是记者,还是科学家们,在一边直播日本大地震,一边感受着日本的余震。
章弘:是这样的,当时他们的灯和摄像机都在晃悠,他们几个人确认了一下,好像在晃,好像在晃,他们又继续开始讲他们自己的事情。
芮成钢:这样的余震真的像日本官方长官说得一样,这样的余震可能会持续一个月之久,目前有没有预报说,这些级别比较高的余震可能会对核泄漏事故、核污染扩散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
章弘:应该不会,因为核污染主要是核燃料没有得到冷却以后冒出来的,和地震本身没有关系,并不是受到剧烈的冲击以后,放射物质就会跑出来,应该是今后的余震和放射物的泄漏没有太大关系。
芮成钢:我们再来看看日本今天经济的情况,日经指数跟我们当时预测差不多,第一天大跌,第二天猛涨回来,今天又微跌一些。目前我们看到和我们预测一样,日本大公司的股票都是暴跌之后又出现回涨,比如丰田公司这几个大的日本企业的股票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日本媒体现在是怎么估计的?
章弘:他们对未来的问题看得还是比较严峻的,央行和政府最担心的就是日元高,因为今天到76了,这是他们最担心的。大家知道日本这个国家是以出口为主要结构的,如果日元走高的话,对他们出口非常不利。另外就是我们节目里谈到山东这个地方,基本上农业基地是向日本的关东地区,也就是东京,关西地区也就是大阪,提供大量的食品。现在那边市场处于萎缩,甚至没有办法进口的情况,山东肯定要受到打击。反过来也一样,比如我们国家刚才谈到的汽车,谈到电子产品,这两个行业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因为今天日本小车制造公司铃木和摩托车制造公司雅马哈宣布停产,现在日本13家汽车公司里面,除了大哈工业这一个公司还没有说停产以外,因为它在大阪,离得比较远,其他12家全部停产了。这个停产不仅对日本本身造成影响,其实我国现在的汽车工业,一个新的车型过来以后,我们虽然第一年完成46%国产化,第二年完成百分之二十几国产化,但我们发动机总有上百个关键部件是从日本进口的,现在这些停产以后,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
芮成钢:前两天我们节目当中探讨过,经历过这场地震之后,会不会导致日本更多的制造性的企业,包括丰田这样的企业,把更多的工厂,包括核心的生产部门迁到中国或者其他国家?
章弘:这个事情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其实日本现在有大量的高科技产业,而且有很多的航空材料,像波音或者空中客车,他们用的最尖端的航空材料基本都是在日本生产。现在日本正在追求一种理念,我不当第一,但是我要当唯一,大量的技术掌握在手里,估计这些技术它是不会外迁的,但是你谈到的比如制造厂的厂家,有可能会把工厂迁往更加安全、更加合适的地区,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会再次造成日本国内产业空洞化,会再次造成日本就业问题出现困难,这也是各个企业,甚至于政府需要考虑的。现在如果让我们准确看出今后的方向可能还为时尚早,我们可能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
校腐败案增多,基建、招生等领域成重灾区。李宏宇绘(人民图片)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总理温家宝14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将坚持促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相互竞争、共同发展。中国不存在所谓““国进民退”的问题。
温家宝说,2005年,中国出台了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去年又出 台了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的政策。目前,中国正在着手制定相关政策的贯彻细则,相信这些措施将会进一步推进非公经济的发展。
温家宝指出,中国不存在所谓“国进民退”的问题,同样也不存在“民进国退”的问题。目前,在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当中,民间投资已经超过50%;在工业企业当中,民营企业无论从数量、产值、资产总量还是就业人数,都超过了国有企业。国有经济虽然比重降低,但它依然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此外,国有企业在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通过股份制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资本,这样也有利于国有经济的发展。
成都市民政局将从3月中旬起,对殡葬单位乱收费、建大墓和豪华墓等问题进行专项督查
华西都市报记者 刘晓娜 实习生 高歆
3月9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获悉,2010年全成都在1000元以内办理完殡仪、火化、骨灰寄存的有11923起,占全年殡葬总数7万多起的1/7左右。
成都年内还将出台惠民殡葬政策,预计今年覆盖70%-80%区(市)县。此外,成都市民政局将从3月中旬起,对全成都殡葬单位乱收费、建大墓和豪华墓、“黑中介”、物价执行、卖墓过程中手续缺失等问题进行专项督查,墓地超过1.5平方米将受严惩。
绿色殡葬市民接受有过程
减免殡葬消费去年超过250万元
去年3月,成都市殡葬系统推出了“0113”惠民殡葬工程,减免老百姓在殡葬中的消费。“0”——自愿撒散、深埋骨灰的,殡仪馆或公墓可以免费对其骨灰进行处理;“1”——保证丧属在殡仪馆能购买到100元以内的骨灰盒(坛);“1”——保证丧属在殡仪馆花费1000元以内,即能按照基本殡仪服务火化完遗体;“3”——表示丧属在3000元内,即能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墓穴安葬骨灰。
“这样算下来,整套殡葬流程的花费不会超过4100元,而且还可能更便宜。”成都市殡葬协会会长蒋鹏程说。
2010年,成都殡葬系统共为消费者减免金额250万元以上。
惠民殡葬政策有望大面积覆盖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成都共有6个区(市)县以政府或民政局名义出台了惠民殡葬政策,分别为龙泉驿区政府、锦江区民政局、金堂县民政局、青羊区民政局、青白江区民政局、崇州市民政局。“未出台惠民殡葬政策的区(市)县要积极争取政府出台(财政埋单)的惠民殡葬政策,
已出台的要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殡葬救助保障体系。今年争取覆盖70至80%的区(市)县。”成都市民政局邱伟副局长说。
建超高墓豪华墓相关公墓单位将被严惩
9日,成都市民政局对殡葬系统清明节暨“行风建设月”工作进行了部署。从3月中旬起,将对全成都殡葬单位乱收费、建大墓和豪华墓、“黑中介”、物价执行、卖墓过程中手续缺失等问题进行专项督查。
“墓地大小按规定不能超过1.5平方米。”成都市殡葬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崇禄说,超过规定的大墓、超高墓、豪华墓,相关公墓单位也将受到严惩。涉及公墓的虚假广告、执行物价的情况也在此次检查范围中。
今年,民政部提出“6个殡葬”:惠民殡葬、公益殡葬、绿色殡葬、科技殡葬、阳光殡葬、人文殡葬。其中,绿色殡葬仍是今年殡葬系统工作的重点。
成都市殡葬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崇禄说,成都从2002年开始推行绿色殡葬,即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塔葬等方式替代墓地葬。但直到目前,市民接受起来都很缓慢。
“截至目前,成都公墓中只有2000多个绿色葬,只占公墓的百分之几。”李崇禄说,很多市民认为,买个墓地是对长者“尽孝道”,观念还没有转变,不利于“厚养薄葬”观念的宣传倡导。
本报讯(记者周宇)去年,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在小组讨论会上痛批官场歪风,直陈“说真话越来越难”,并提出7条解决之道,被网友赞为“张七条”。今年,张维庆三缄其口,不愿接受采访,大家不禁期待“张七条”今年会放什么炮。昨天上午,张维庆终于在小组讨论会上开口,再批官场怪相。
张维庆说,目前社会诚信的缺失已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这影响了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又直接影响了民风,“不能怪老百姓”。
他说,现在的干部动辄便想自己是否吃亏,“要使干部敢于负责、敢于处理复杂和疑难的问题,不要形成大家都抹稀泥,都搞平衡,都拉关系,都用尽全力给自己铺垫,怎么能尽快上去,尽快离开现在的岗位,到更高级的岗位”,否则权力的作用和责任就要大打折扣。
谈及政府职能转变时,张维庆说,现在大家把很多问题落实不好归咎于基层,其实并非如此。他表示已对基层干部做了大量调研,“基层干部,特别是县级以下的,干得很难很苦很累,部门利益、条块分割的体制让基层干部不能放开手脚做事”。张维庆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哪个爷爷也得罪不起。”
张维庆认为政府应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公共利益上,解决好公共服务的基本建设、民生等问题,把更多权力下放到基层,让市场进行有效调节,政府从宏观调控、法律法规政策上去规范。
张维庆去年痛批官场歪风,迅速成为舆论焦点。今年,张维庆只在政协讨论会首日作了简短发言,随后即婉拒了十余家媒体记者的采访,三缄其口。
昨天,记者询问张维庆是否因为去年言论引起广泛关注,感受到压力。“我没什么压力。”张维庆说完随即离开。
网友评论
支持派
@珏代佳人:虽然不如去年犀利,但敢说真话就是好样的!
@李大明白:希望张委员能继续炮轰歪风!
观望派
@Dajiangy:我觉得,搞清楚他为什么沉默了比较重要。
@千山闻笛:有人开会打酱油,张维庆去两会“被打酱油”……
本报讯(记者李秋萌)昨天,全国政协医卫界别的小组讨论中,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看病贵”主要是药价高、检查费用高两方面。目前,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实施,但多数医疗检查设备仍是进口,从而导致过度医疗等问题,成为目前“看病贵”的主因。他建议科技部门重点开展国产医疗设备的科研攻关项目。
王国强表示,进口的重大仪器设备占据了国内的医疗市场,医疗仪器的国产化率很低。虽然已经实行的基本药物制度旨在把药价降下来,但不能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全押在这上边,这不全面。
王国强认为,所谓的“看病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药贵,一个是检查贵,检查贵主要是仪器设备贵。“这是花了高价、贷款买回来的,这些设备存在损耗、还贷等问题,从而诊断费用、检查费用也相应地会高。”
“生产国产的高精尖设备是迫在眉睫”,他建议科技部能组织人员进行专项研制这些仪器设备,包括PET/CT、核磁等。
王国强表示,医疗设备的研究不是医疗单位能承担的,需要各种技术的汇聚以及多学科专家一起研究而成。“有时发生了突发事件,我们才会协调配合,但平时的联合攻关还不够”。他认为,部门分割、各管一段的结果导致成本增高、效率低下。同时,医疗费用降不下来、大量货币外流、过度医疗等问题,将很难解决。如果生产出国产大型医疗设备,则既发展了民族行业,也能降低医疗成本。
对此,会上有委员回应,科技部已经在“十一五”末期确定了相关大型医疗设备的重大专项,并将于“十二五”开始实施,目前,PET/CT已经有研制单位。
■对话
发改委正调研药材价格飞涨情况
京华时报:有委员提出,被列为国家基本药物的品种,在招标过程中存在层层加价问题,您怎么看?
王国强:基本药物现在是各省独立招标采购,有的设在财政、有的设在采购中心。从大家反映来看,确实存在问题,造成同一种药品不同地方的不同价格,有的还有二次加价。不过目前还没有国家层面统一招标采购的设想。
京华时报:对于现在部分药品和和药材价格飞涨的现状,作为卫生行政部门,我们有何计划?
王国强:发改委正在组织调研,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价格飞涨?农产品都在涨价,虽然中药材作为农产品,涨价的话也是合理的,但也存在有人借此囤积药材、游资等哄抬价格的情况。
京华时报:中药和西药会存在价格不合理的问题吗?
王国强:是的,但中药更突出,因为是农产品,而西药大多是化学合成的。中药需要人工采摘,生长周期长、不同的质地间差别大,因此,一定要考虑到中药这种特殊情况,确定合理的价格体系。希望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既遏制住药价疯涨,适当调整中医服务价格,又能建立有利于中药发展的价格体系,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